CN107747777B - 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47777B
CN107747777B CN201710958722.1A CN201710958722A CN107747777B CN 107747777 B CN107747777 B CN 107747777B CN 201710958722 A CN201710958722 A CN 201710958722A CN 107747777 B CN107747777 B CN 107747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water
draft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87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47777A (zh
Inventor
詹朝永
王彦超
陈俊伟
刘煜
苏炳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09587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47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47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7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47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7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用于将室外空气中的异味气体净化后送入室内,以保证输入室内的空气质量。本发明通过在新风系统的新风通道中设置新风雾化箱,雾化箱内设置雾化器和集水器,以水为介质对空气中的异味气体进行溶解,再将干净的新风送入室内,实现了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异味气体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新风系统的净化能力。

Description

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空调系统的应用、各种合成建材的使用、现代办公设备的普及、建筑密闭性的提高以及为了节能而尽可能减少新风量等原因,室内PM2.5浓度、有毒气体等污染物得浓度不断增高。新风系统是将室外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吸入室内的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目前新风系统采用的新风净化技术有静电吸附和物理式过滤,使用静电吸附是通过释放电子与空气中的颗粒碰撞使其带电,然后吸附在带电位差的集尘模块上。使用物理式过滤一般是指使用高效过滤器、粗效过滤器等过滤网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然而,以上方式仅对空气中的尘埃等颗粒有效,对异味气体却无效。
为此,在新风系统中配备具有物理吸附或化学催化异味的模块来除去空气的中的异味。但是,配备物理吸附异味模块的新风设备,其吸附的物质长时间停留在模块上,如果不及时更换,会成为新风系统中的二次污染源。对于配备化学催化异味模块的新风设备,如催化剂失效,同样起不到去除异味的功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新风系统中的存在的异味气体不易净化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去除异味气体的新风系统。
一种新风系统,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连接到室外空间的新风入口和连接到室内空间的新风出口;
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新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内设置有新风雾化箱,所述新风雾化箱内依次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新风雾化器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新风集水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设置有连接到室内空间的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风入口和所述排风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热回收芯体,在所述热回收芯体内,所述新风通道中的气体与所述排风通道中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雾化箱和热回收芯体依次设置在新风通道从新风入口端向新风出口端的方向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通道中设置有热回收芯体和排风雾化箱,所述热回收芯体和所述排风雾化箱依次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从排风入口端向排风出口端的方向上,所述排风雾化箱内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排风雾化器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排风集水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新风供水排水系统排风供水排水系统和水箱,所述新风供水排水系统为所述新风雾化箱提供循环水,所述排风供水排水系统为所述排风雾化箱提供循环水,所述新风供水排水系统和所述排风供水排水系统通过所述水箱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供水排水系统包括新风供水管道和新风回水管道,所述新风供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雾化器和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新风供水管道上设置有新风供水泵,所述新风回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雾化箱和所述水箱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供水排水系统包括新风供水管道和新风回水管道,所述新风供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雾化器和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新风供水管道上设置有给新风供水泵,所述新风回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雾化箱和所述水箱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内靠近新风供水管道和靠近排风供水管道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过滤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所述给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给水管道上设置有给水阀,所述排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排水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将所述水箱隔离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新风供水管道所述排风回水管道和所述给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排风供水管道所述新风回水管道和所述排水管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内设置有连通槽和浮子开关,所述连通槽用于导通所述水箱的第一腔体和所述水箱的第二腔体,所述浮子开关对所述水箱的排水补水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雾化箱内还设置有新风粗效过滤器,所述新风粗效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雾化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内还设置有新风过滤器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雾化箱与所述热回收芯体之间,所述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热回收芯体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雾化箱内还设置有均流器,所述均流器设置于所述排风入口与所述排风雾化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通道内还设置有排风粗效过滤器和排风风机,所述排风粗效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排风入口与所述热回收芯体之间,所述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热回收芯体与所述排风雾化箱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在所述热回收芯体处交叉,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相互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回收芯体为显热回收芯体或全热回收芯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处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感温包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排风系统,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连接到室内空间的排风入口和连接到室外空间的排风出口;
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风入口和所述排风出口连通,所述排风通道内设置有排风雾化箱,所述排风雾化箱内依次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排风雾化器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排风集水器。
上述新风系统,在新风雾化箱内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新风雾化器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新风集水器。新风中的中溶于水的物质如尘埃、烟油、NH3、HCl、HBr、HI、SO2、Cl2、NO2等气体在新风雾化箱内,溶解在新风雾化器提供的雾化水汽中。溶解有异味气体的雾化水汽在集水器的吸附隔挡下,收集在新风雾化箱内,雾化后的干净气体沿着新风通道进入到室内。克服了现有的新风系统中的存在的异味气体不易净化的缺陷,实现了能够有效去除新风中的异味气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剖视图一;
图5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新风系统的剖视图二;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中表示水循环系统的立体图;
图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中表示新风雾化箱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中表示排风雾化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系统,包括:
机壳200,机壳200可以为圆形、球形等,本实施例中的机壳200为长方体。机壳200上设置有连接到室外空间的新风入口210和连接到室内空间的新风出口211;
新风通道300,新风通道300设置于机壳200的内部,新风通道300的两端分别与新风入口210和新风出口211连通,新风通道300内设置有新风雾化箱310,新风雾化箱310内依次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新风雾化器311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新风集水器312。使用时,新风雾化器311提供新风通道300中的雾化水汽,以溶解新风中的异味气体,新风集水器312将已经溶解了异味气体的水汽隔挡在新风雾化箱310内,以防止水汽直接流动到新风通道300的其他部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壳200还设置有连接到室内空间的排风入口220和排风出口2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壳200的侧面上还开设有给水入口和排水出口,给水入口连接到自来水管或其他供水管道,水源达到饮用标准,排水出口连接到排水管道等排污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系统还包括排风通道400,排风通道400设置于机壳200的内部,排风通道400的两端分别与排风入口220和排风出口221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壳200,机壳200为长方体,用于设置新风通道300和排风通道400,机壳200具有第一端面和与第一端面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到室外空间的新风入口210和排风出口221,新风入口210和排风出口221分别设置在第一端面靠近两侧的位置,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到室内空间的新风出口211和排风入口220,新风出口211和排风入口220分别设置在第二端面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系统还包括热回收芯体320,在热回收芯体320内,新风通道300中的气体与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进行热交换。新风通道300中的气体与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能够在热回收芯体320内进行热交换,也可以进行湿度交换。新风通道300中的气体与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在热回收芯体320中在各自独立的通道中流动,新风通道300中的气体与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在热回收芯体320中进行热湿交换却不相互混合。
可选地,热回收芯体320为显热回收芯体或全热回收芯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回收芯体320为全热回收芯体,新风通道300和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在全热回收芯体内各自的管道中流动,全热回收芯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透湿性能,但是全热回收芯体不具有透气性,保证新风通道300和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在全热回收芯体内在不混合的前提下进行热湿交换,实现热回收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雾化箱310和热回收芯体320依次设置在新风通道300从新风入口端向新风出口端的方向上。新风雾化箱310内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新风雾化器311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新风集水器312。使用时,新风雾化器311提供新风通道300中的雾化水汽,以溶解新风中的异味气体,新风集水器312将已经溶解了异味气体的水汽隔挡在新风雾化箱310内,以防止水汽直接流动到新风通道300的其他部位。经过雾化的新风进入热回收芯体320内与排风进行热交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风通道400中设置有热回收芯体320和排风雾化箱410,热回收芯体320和排风雾化箱410依次设置在排风通道400从排风入口端向排风出口端的方向上,排风雾化箱410内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排风雾化器411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排风集水器412。使用时,排风雾化器411提供排风通道400中的雾化水汽,将排风中的异味气体进行溶解,集水器412将已经溶解了异味气体的水汽隔挡在排风雾化箱410内,水雾净化之后,再将干净的排风排到室外,避免污染室外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系统还包括水循环系统100,水循环系统100包括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和水箱500,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为新风雾化箱310提供循环水,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为排风雾化箱410提供循环水,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和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通过水箱500连通。
请参阅图6至图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新风系统还包括水循环系统100,水循环系统100包括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和水箱500。水箱500是水循环系统100的蓄水装置。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通过水箱500与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相连通构成完整的水循环系统。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为新风雾化箱310提供循环水,循环水在新风雾化箱310内雾化成水汽对新风中的异味气体进行溶解,以净化输入室内的空气。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为排风雾化箱410提供循环水,循环水在排风雾化箱410内雾化成水汽对排风中的异味气体进行溶解,排风雾化箱410内水雾蒸发吸热,实际传送到新风雾化箱310的温度会小于排风温度,有利于提高新风系统的热回收效率。水箱500上开设有新风供水入口和新风回水出口,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的两端分别与水箱500上的新风供水入口和新风回水出口连接构成完整的循环通道。水箱500上开设有排风供水入口和排风回水出口,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的两端分别与水箱500上的排风供水入口和排风回水出口连接构成完整的循环通道。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和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同时工作时,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中的接水会流向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中的接水会流向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包括新风供水管道600和新风回水管道610。新风供水管道600的两端分别与新风雾化器311和水箱500连接,新风供水管道600上设置有给新风供水泵620。具体地,新风供水管道600设置于新风雾化箱310的外面,新风供水管道600的第一段铺设在新风雾化箱310的底面和壳体200的底面之间,新风供水管道600的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连接且另一端与新风雾化器311连接,新风供水泵620可以设置于新风供水管道600的任意位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新风供水管道600的第二段上,为新风供水管道提供动力,保证水箱中的水能够被输送到新风雾化器311。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雾化器311设置于新风雾化箱310的顶部,新风供水管道600的第二段沿着新风雾化箱310的外侧壁铺设到新风雾化箱310的顶部,新风雾化器311通过新风雾化箱310顶部开设的新风雾化器311安装孔伸入到新风雾化箱310内。优选地,新风雾化器311设置在新风雾化箱310内顶部的中间位置,以保证水雾与新风在雾化箱300内充分接触,达到最好的雾化效果。新风回水管道610的两端分别与新风雾化箱310和水箱500连接,新风回水管道610铺设于新风雾化箱310的底面与壳体200的底板之间。新风雾化箱310的底面上设置有新风雾化水汽接水盘,接水盘上开设有新风雾化水汽回水口。新风回水管道610的两端分别与新风雾化水汽回水口和水箱500上的排风回水入口连接,排风雾化水汽接水盘收集溶解有异味气体的水汽后,通过新风雾化水汽回水口进入新风回水管道610流向水箱500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包括排风供水管道700和排风回水管道710,排风供水管道700的两端分别与排风雾化器411和水箱500连接。排风供水管道700上设置有给排风供水泵720,排风供水泵720为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提供动力。具体地,排风供水管道700设置于排风雾化箱410的外部,排风供水管道700的第一段铺设在排风雾化箱410的底面与壳体200的底板之间,排风供水管道700的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连接且另一端与排风雾化器411连接。排风供水管道700的第二段沿着排风雾化箱410的外侧壁架设到排风雾化箱410的顶部,排风供水泵720可以设置于排风供水管道700上的任意位置。本实施例中排风供水泵720设置于排风供水管道700的第二段上,为排风供水管道700提供动力,保证水箱中的水能够被输送到新风雾化器311。排风雾化器411通过排风雾化箱410顶部开设的排风雾化器411安装孔伸入到排风雾化箱410,排风雾化器411可以设置在排风雾化箱410内的任意位置。优选地,排风雾化器411设置于排风雾化箱410顶部内侧的正中央,以保证排风雾化器411排出的水汽能够与排风充分接触,水雾蒸发吸热导致排风雾化箱410内的温度降低,传送到新风雾化箱310内的温度小于排风温度。排风回水管道710的两端分别与排风雾化箱410和水箱500连接,排风雾化器411的底面设置有排风雾化水汽接水盘,排风雾化水汽接水盘上开设有排风雾化回水口,排风回水管道710的两端分别与排风雾化回水口和水箱500上的排风回水出口连接,排风雾化水汽接水盘收集溶解有异味气体的水汽,通过排风雾化回水口流入排风回水管道710最后进入水箱500内。
优选地,水箱500内设置有新风供水入口和排风供水入口,新风供水入口与新风供水管道600的一端连接,排风供水入口与排风供水管道700的一端连接。水箱500内靠近新风供水管道600和靠近排风供水管道700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过滤器630,过滤器630能够防止新风雾化器311和排风雾化器411的堵塞。
请参见图1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循环系统100还包括给水管道800和排水管道900。给水管道800的一端与水箱500连接另一端与机壳200上的给水入口连接,给水管道800上设置有给水阀810。排水管道900的一端与水箱500连接另一端与机壳200上的排水出口连接。排水管道900上设置有排水泵910。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和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中的雾化水汽会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如尘埃、烟油、NH3、HCl、HBr、HI、SO2、Cl2、NO2等有害物质溶解,需要对水循环系统100中的水进行及时有效的排放与增补,保证系统运行及空气新鲜干净。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和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同时工作时,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中的接水会流向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中的接水会流向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此时排风与新风的污染物均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水循环系统100中的水污染后,启动排水泵910,将水循环系统100中的污水排出机外,给水阀810启动给水循环系统100补充新鲜的水,确保新风系统输送的新风更加干净。
进一步,给水管道800和排水管道900排水和补水的同时,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和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也可以同时工作,确保整个水循环系统100的污水能有效清理。
请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箱500内设置有隔水板510。隔水板510设置在水箱500的中间位置,将水箱500隔离成第一腔体501和第二腔体502。第一腔体501与新风供水管道600、排风回水管道710和给水管道800连通,第二腔体502与排风供水管道700、新风回水管道610和排水管道900连通。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工作时,第一腔体501内的水通过新风供水管道600输送到新风雾化器311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水汽在新风雾化箱310溶解空气中的气体,溶解有气体的水汽在新风集水器312隔挡吸附下,通过新风雾化箱310底部的新的新风雾化接水盘上的新风雾化水汽回水口进入新风回水管道610,最终流入水箱500的第二腔体502。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工作时,第二腔体502内的水通过排风供水管道700输送到排风雾化器411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水汽在排风雾化箱410内溶解气体特别是异味气体,溶解有气体的水汽在排风集水器412的隔挡吸附下,通过排风雾化箱410底部的新的排风雾化接水盘上的排风雾化水汽回水口进入排风回水管道710,最终流入水箱500的第一腔体501。
请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箱500内设置有连通槽530和浮子开关520,连通槽530用于导通水箱500的第一腔体501和水箱500的第二腔体502,浮子开关520对水箱500的排水补水进行控制。浮子开关520是水箱500的补水开关,控制水箱500的蓄水量,隔水板510与连通槽530是保正新风侧的第一腔体501与排风侧的第二腔体502水力平衡装置。
请参见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雾化箱310内还设置有新风粗效过滤器313,新风粗效过滤器313设置于新风入口210与新风雾化器311之间。新风粗效过滤器313是新风雾化前的大颗粒物的过滤器,防止颗粒物堵塞热力循环管路。新风雾化箱310的箱体主要是构造新风在新风雾化箱310内的通道,新风雾化箱310的开口与机壳200上的新风入口210相连接,与新风雾化箱310开口相反的端面上开设有出风口。新风雾化箱310内由开口向出风口方向依次设置有新风粗效过滤器313、新风雾化器311和集水器312。新风雾化箱310的顶面上开设有新风雾化器311的安装孔,新风雾化器311通过该安装孔伸入到新风雾化箱310内且与新风雾化箱310的顶面紧固。新风雾化箱310的底面上设置有新风雾化水汽接水盘,新风雾化水汽接水盘上开设有新风雾化水汽回水口,新风雾化水汽回水口与新风供水排水系统中的新风回水管道610连通。
进一步,集水器312只要满足能够格挡雾化水汽,可以是各种形状,本实施例中集水器312成板状,各棱边分别与新风雾化箱310的顶面、底面和侧面靠紧连接,集水器312与新风雾化箱310的顶面、底面和侧面之间不能有缝隙,以确保经过新风雾化器311雾化后的水汽全部被集水器312吸附隔挡在新风雾化箱310内的底面。新风雾化器311设置于新风雾化箱310内靠近顶面内侧位置,新风雾化器311与新风雾化箱310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大于集水器312与新风雾化箱310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保证新风进入新风雾化箱310后,先被新风雾化器311提供的雾化水汽雾化之后,带有雾化水汽的新风再通过集水器312,雾化水汽被隔挡,干净的新风通过集水器312后沿着新风通道300继续流动。
请参见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通道300上还设置有新风过滤器330和新风风机340,新风过滤器330设置于新风雾化箱310与热回收芯体320之间,新风风机340设置于热回收芯体320和新风出口211之间。新风过滤器330用于对新风中的尘埃等颗粒高效过滤,新风风机340为新风通道300提供动力。
请参见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风雾化箱410内还设置有均流器413,均流器413设置于排风入口220与排风雾化器411之间。均流器413是起排风均流的作用,使得排风能在排风雾化箱410内与水雾充分接触。排风雾化箱410的箱体主要是构造排风在排风雾化箱410内的通道,排风雾化箱410的开口与机壳200上的排风出口221相连接,与排风雾化箱410的开口相反的端面上开设有进风口,排风雾化箱410内由排风雾化箱410的开口向进风口方向依次设置有集水器412、排风雾化器411和均流器413,排风雾化箱410的顶面开设有排风雾化器411的安装孔,排风雾化器411通过排风雾化器411的安装孔伸入到排风雾化箱410内且与排风雾化箱410的顶面紧固,排风雾化箱410的底板上设置有排风雾化水汽接水盘,排风雾化水汽接水盘上开设有排风雾化水汽回水口,排风雾化水汽回水口与排风供水排水系统中的排风回水管道710连通。
请参见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风通道400上还设置有排风粗效过滤器430和排风风机440,排风粗效过滤器430设置于排风入口220与热回收芯体320之间,排风风机440设置于热回收芯体320与排风雾化箱410之间。排风粗效过滤器430对室内排放的空气进行粗效过滤,防止室内散发的颗粒物污染热回收芯体320及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排风风机440是排风通道400的动力源。
请参见图4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通道300与排风通道400在热回收芯体320处交叉,所述新风通道300与所述排风通道400相互隔离,所述新风通道300中的气体与所述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在所述热回收芯体320内不混合。新风通道300中的气体与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在热回收芯体320内不混合。新风通道300设置于机壳200的内部,新风通道300的一端为新风入口210,另一端为新风出口211。新风通道300由新风入口端向新风出口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新风雾化箱310、新风过滤器330、热回收芯体320和新风风机340。新风从机壳200上的新风入口210进入到新风雾化箱310的开口,然后依次通过新风雾化箱310内设置的新风粗效过滤器313、新风雾化器311和新风集水器312后,从新风雾化箱310的出风口出来,通过排风风机箱体外表面与支撑新风过滤器330的倾斜板构成的上通道流向新风过滤器330,接着进入热回收芯体320的倾斜管道,进入由新风风机箱与支撑排风过滤器430的倾斜板构成的下通道流向壳体200上的新风出口211进入室内。排风通道400也设置于机壳200的内部,排风通道400的两端分别与排风入口220和排风出口221连接。排风通道400由排风入口端向排风出口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排风过滤器430、热回收芯体320、排风风机440和排风雾化箱410。排风从机壳200上的排风入口220进来,沿着新风风机箱体的外表面与支撑排风过滤器440的倾斜板构成的上通道流向排风过滤器440,接着进入到热回收芯体320内的倾斜通道,排风从热回收芯体320出来后,进入到由排风风机箱与支撑新风过滤器330的倾斜板构成的下通道,再通过排风风机440和排风雾化箱410的进风口进入排风雾化箱410,之后依次通过均流器413、排风雾化器411和排风集水器412,之后通过排风雾化箱410的出风口和壳体200上的排风出口221排向室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新风入口210处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感温包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在新风入口210处设置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对新风进行检测,设定对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进行检测判断,根据污染程度等级设定排污周期,从而实现智能化自动排污。另外也可以对新风系统进行固定周期性的排污,减少传感器的设置。本发明采用水介质进行二级热回收,为保证新风系统正常运行,在新风入口210处设置感温包,如新风进风为小于A值,A值实验测试确定,保正最低运行工况新风雾化箱310内不产生结冰情况设定。室外工况低于A水循环系统100停止工作,停止前对系统内的水进行排空,防止低温结冰情况发生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一种排风系统,包括:
机壳,机壳可以为圆形、球形等,机壳上设置有连接到室内空间的排风入口和连接到室外空间的排风出口;
排风通道,排风通道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连通,排风通道内设置有排风雾化箱,排风雾化箱内依次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排风雾化器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排风集水器。使用时,排风雾化器提供排风通道中的雾化水汽,以溶解排风中的异味气体,排风集水器将已经溶解了异味气体的水汽隔挡在排风雾化箱内,被水雾净化后的干净气体排到室外,避免室外空气的污染。
本发明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有:一级热交换模式,二级热交换模式,单新风模式、单排风模式和单新风水雾净化模式。
本发明的单排风模式就是新风系统仅对室内进行排风,与普通家装的排风机功能相同。
本发明的一级热交换模式为:新风通过新风入口210进入新风雾化箱310,此时新风雾化器311不工作,新风直接穿过新风雾化箱310中的新风初效过滤器313、集水器312然后到达新风过滤器330过滤,然后进入热回收芯体320,通过新风风机340输送到室内,新风粗效过滤器313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新风过滤器330过滤PM2.5颗粒,洁净新风在热回收芯体320内与排风通道400内的气体进行能量交换。排风通过排风入口220进入机壳200,然后经过排风粗效过滤430,对室内排放的空气进行粗效过滤,防止室内散发的颗粒物污染热回收芯体320及排风雾化系统。然后进入热回收芯体320与新风通道300内的气体进行能量交换被新风回收,(温度交换效率假设设定A%,焓交换效率为B%),交换完成的排风被排风风机440吹向排风雾化器411,此时排风雾化器411不工作,通过排风出口221输送到室外。
本发明二级热交换模式:新风通过新风入口210进入新风雾化箱310,此时新风雾化器311工作,新风穿过新风雾化箱310中的新风初效过滤器313被粗级过滤后、在新风在雾化箱310内与新风雾化器311排出的雾化水雾充分接触,新风中水溶性的物质被雾化水雾溶解通过集水器312被积累在新风雾化水汽接水盘。与此同时排风也在排风雾化箱410内与排风雾化器411排出的水雾充分接触,通过排风集水器412被积累在排风雾化水汽接水盘内,(空气中溶于水的物质尘埃、烟油、NH3、HCl、HBr、HI、SO2、Cl2、NO2等)。此时新风系统内的水循环系统100开启。新风通道300的新风雾化箱310内的新风雾化水汽接水盘的水通过新风回水管道610输送到排风供水入口附近进入水箱500的第二腔室502,然后通过排风供水入口、排风给水泵720、排风雾化器411进行雾化,然后积累在排风通道400上的排风雾化箱410的排风雾化接水盘上,通过排风回水管道710输送到新风供水入口附近进入水箱500的第一腔室501,然后通过新风供水入口、新风给水泵620、新风雾化器311进行雾化,然后积累在新风通道300上的新风雾化箱310内的新风雾化水汽接水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假设夏天工况,室内温度为27度,室外35度,假设一级热交换模式的温度交换效率为60%,(27-Y)/(27-35)=60%,排风出风温度Y=31.8度,此时启动水热循环系统100,通过调整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与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雾化流量平衡,保证新风雾化箱310的温度与排风雾化箱410的温度接近相等。此时进入热回收芯体320前的温度为约为(31.8+35)/2=33.4度。反推,如果新风系统一级热交换模式保证排风出风温度为31.8度,进入热回收芯体320的新风温度为33.4度。显然此时热回收芯体320的芯体交换效率为:(27-31.8)/(27-33.4)=75%。此时新风系统的温度交换效率为(27-33.4)/(27-35)=80%。以上为理论假设,实际中,假设一级热交换模式下,排风出风温度为A,启动二级热交换模式时,因为排风系统的水雾蒸发吸热,实际温度传送到新风雾化箱310的温度小于A。进入热回收芯体320的温度小于A,所以启动二级热回收系统后新风系统比仅有一级热回收系统的的热回收效率大大提高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假设冬天工况,室内温度为20度,室外5度,假设一级温度交换效率为70%,(20-Y)/(20-5)=70%,排风出风温度Y=9.5度,此时启动水循环系统100,通过调整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与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平衡,保证新风雾化箱310内的温度与排风雾化箱410内温度接近相等。此时进入热回收芯体320前的温度约为(9.5+5)/2=7.25度,反推,新风系统一级热交换模式保证排风出风温度为7.25度,热回收芯体320的交换效率为(20-9.5)/(20-7.25)=82.5%。二级热交换系统能有效提升新风系统的热回收效率。此时新风系统的温度交换效率为(20-7.25)/(20-5)=85%,所以启动二级热回收系统后新风系统比仅有一级热回收系统的的热回收效率大大提高了。
进一步,新风系统中除了对热量的回收之外,对湿度的回收也是相当重要,例如冬天工况,如果湿度回收效率越低,引入新风的同时室内湿度下降速度越快。本发明双级热回收系统中,通过排风雾化与新风雾化循环系统进行热交换的同时,新风雾化箱310内的新风会被升温雾化加湿,然后再进入热回收芯体320对室内排风通道400的湿度交换,输送到室内的新风湿度比一级热交换模式大大提高。
进一步,本发明设置自动排污功能。水循环系统100中设置给水口、排水口,在二级热交换模式下,雾化水汽会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如:尘埃、烟油NH3、HCl、HBr、HI、SO2、Cl2、NO2等有害物质溶解,需要对水循环系统100中的水进行及时有效的排放与增补,保证水循环系统100运行及空气新鲜干净。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与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同时工作时,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中的接水会流向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中的接水会流向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此时排风与新风的污染物均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水循环系统100中的水污染后,启动排水泵910,将水循环系统的污水排出机外,给水阀810启动给系统补充新鲜的水,确保新风系统输送的新风更加干净。进一步,水箱500排水补水的同时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和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也可以同时工作,确保整个水循环系统100的污水能有效清理。另外水循环系统100中设置浮子开关520,对水箱500中的排补水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单新风模式:此时新风与排风的雾化系统、排风风机440均不工作,新风从新风入口210进入到新风雾化箱310被新风雾化箱310上的粗效过滤器313进行过滤,然后到达新风过滤器330进行高效过滤,在被新风风机340输送到室内。单新风模式主要是考虑室内外无温湿度差别时使用,作用是去除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输送富氧洁净空气到室内。
本发明的单新风水雾净化模式:此时排风雾化器411不工作,排风风机440不工作,新风雾化器311启动工作,新风给水泵620工作,水箱500的水被送到新风雾化器311雾化,与新风混合的雾化水雾溶解空气中的污染物,然后被新风雾化箱310内的新风集水器312阻挡积累在新风雾化箱310的新风雾化水汽接水盘上通过新风回水管道710流向水箱500,从而形成循环系统。从新风雾化箱310出来的新风被新风过滤器330进一步净化,有效去除PM2.5等颗粒,输送到室内的是富氧干净新风。
本发明的新风系统,在新风通道300由新风入口端向新风出口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新风雾化箱310和热回收芯体320,在新风雾化箱310内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新风雾化器311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新风集水器312。新风中的中溶于水的物质如尘埃、烟油、NH3、HCl、HBr、HI、SO2、Cl2、NO2等气体在新风雾化箱310内,溶解在新风雾化器311提供的雾化水汽中,溶解有异味气体的雾化水汽在新风集水器312的吸附隔挡下,收集在新风雾化箱310的底面,雾化后的干净气体沿着新风通道300进入到热回收芯体320内与排风进行热交换。在排风通道400中由排风入口端向排风出口端方向依次设置有热回收芯体320和排风雾化箱410,在排风雾化箱410内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排风雾化器411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排风集水器412。启动水循环系统100,通过调整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与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雾化流量平衡,保证新风雾化箱310温度与排风雾化箱410温度接近相等。因为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的水雾蒸发吸热,实际温度传送到新风雾化箱310的温度小于未启动水循环系统100时的排风出风温度,进入热回收芯体320的温度小于未启动水循环系统100时的排风出风温度。新风通道300中的气体与所述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能够在所述热回收芯体320内进行热交换但是不相互混合。启动水循环系统100在新风雾化箱310内对新风进行雾化和降低排风雾化箱410内的温度,之后雾化后的新风与排风在热回收芯体320内进行热量交换,通过水循环系统100与热回收芯体320的配合使用,利用水雾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溶解,有效减少机内的污染物不及时清理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净化新风中异味气体的同时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克服了现有的新风系统中的存在的热回收效率较低和异味气体不易净化的缺陷,实现了既能够有效去除异味气体又能同时提高热回收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200),所述机壳(200)上设置有连接到室外空间的新风入口(210)和连接到室内空间的新风出口(211);
新风通道(300),所述新风通道(300)设置于所述机壳(200)的内部,所述新风通道(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入口(210)和所述新风出口(211)连通,所述新风通道(300)内设置有新风雾化箱(310),所述新风雾化箱(310)内依次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新风雾化器(311)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新风集水器(312);
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排风通道(400),所述排风通道(400)设置于所述机壳(200)的内部,所述排风通道(400)的两端分别与排风入口(220)和排风出口(221)连通,所述排风通道(400)中设置有排风雾化箱(410);
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热回收芯体(320),在所述热回收芯体(320)内,所述新风通道(300)中的气体与所述排风通道(400)中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水循环系统(100),所述水循环系统(100)包括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和水箱(500),所述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为所述新风雾化箱(310)提供循环水,所述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为所述排风雾化箱(410)提供循环水,所述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和所述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通过所述水箱(500)连通;
所述水箱(500)内设置有隔水板(510),所述隔水板(510)将所述水箱(500)隔离成第一腔体(501)和第二腔体(502),所述第一腔体(501)与新风供水管道(600)、排风回水管道(710)和给水管道(800)连通,所述第二腔体(502)与排风供水管道(700)、新风回水管道(610)和排水管道(90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雾化箱(310)和所述热回收芯体(320)依次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300)从新风入口端向新风出口端的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芯体(320)和所述排风雾化箱(410)依次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400)从排风入口端向排风出口端的方向上,所述排风雾化箱(410)内设置有能够产生水雾的排风雾化器(411)和能够收集水雾的排风集水器(4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供水排水系统(110)包括新风供水管道(600)和新风回水管道(610),所述新风供水管道(6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雾化器(311)和所述水箱(500)连接,所述新风供水管道(600)上设置有给新风供水泵(620),所述新风回水管道(6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新风雾化箱(310)和所述水箱(50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供水排水系统(120)包括排风供水管道(700)和排风回水管道(710),所述排风供水管道(7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风雾化器(411)和所述水箱(500)连接,所述排风供水管道(700)上设置有给排风供水泵(720),所述排风回水管道(7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风雾化箱(410)和所述水箱(50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500)内靠近新风供水管道(600)和靠近排风供水管道(700)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过滤器(63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100)还包括给水管道(800)和排水管道(900),所述给水管道(800)的一端与所述水箱(500)连通,所述给水管道(800)上设置有给水阀(810),所述排水管道(900)的一端与所述水箱(500)连通,所述排水管道(900)上设置有排水泵(9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500)内设置有连通槽(530)和浮子开关(520),所述连通槽用于导通所述水箱(500)的第一腔体(501)和所述水箱(500)的第二腔体(502),所述浮子开关(520)对所述水箱(500)的排水补水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雾化箱(310)内还设置有新风粗效过滤器(313),所述新风粗效过滤器(313)设置于所述新风入口(210)与所述新风雾化器(31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300)内还设置有新风过滤器(330)和新风风机(340),所述新风过滤器(330)设置于所述新风雾化箱(310)与所述热回收芯体(320)之间,所述新风风机(340)设置于所述热回收芯体(320)和所述新风出口(211)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雾化箱(410)内还设置有均流器(413),所述均流器(413)设置于所述排风入口(220)与所述排风雾化器(41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400)内还设置有排风粗效过滤器(430)和排风风机(440),所述排风粗效过滤器(430)设置于所述排风入口(220)与所述热回收芯体(320)之间,所述排风风机(440)设置于所述热回收芯体(320)与所述排风雾化箱(41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300)与所述排风通道(400)在所述热回收芯体(320)处交叉,所述新风通道(300)与所述排风通道(400)相互隔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芯体(320)为显热回收芯体或全热回收芯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入口(210)处还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感温包中的至少一种。
CN201710958722.1A 2017-10-16 2017-10-16 新风系统 Active CN107747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8722.1A CN107747777B (zh) 2017-10-16 2017-10-16 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8722.1A CN107747777B (zh) 2017-10-16 2017-10-16 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7777A CN107747777A (zh) 2018-03-02
CN107747777B true CN107747777B (zh) 2019-11-29

Family

ID=61253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8722.1A Active CN107747777B (zh) 2017-10-16 2017-10-16 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7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2675A (zh) * 2018-06-01 2018-10-16 济南中海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空气净化装置以及空气净化系统
CN109210669A (zh) * 2018-10-29 2019-01-15 石家庄丽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除臭系统
CN109126403A (zh) * 2018-10-29 2019-01-04 石家庄丽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除臭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5795B1 (fr) * 2004-01-30 2006-04-07 Dominique Christian Ausseil Refroidisseur/conditionneur d'air
JP2009121727A (ja) * 2007-11-13 2009-06-04 Royal Electric Co Ltd 全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CN103851707A (zh) * 2014-03-21 2014-06-11 无锡市汉马空调与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全新风动力热回收温湿度调节空气净化机
CN205332427U (zh) * 2015-12-30 2016-06-22 丛旭日 一种盐水双冷源新风机组
CN205332444U (zh) * 2016-01-22 2016-06-22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带喷淋功能的热回收新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7777A (zh) 2018-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57746Y (zh) 一种节能型油烟净化装置
CN107747777B (zh) 新风系统
CN202938422U (zh) 具有高效过滤网自动清洗装置的多功能空调末端
CN104180444A (zh) 新风一体式空气净化器
CN204115106U (zh) 新风一体式空气净化器
CN104436928B (zh)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
KR101036549B1 (ko) 에너지 절감을 위한 항온, 항습 시스템
WO2010063168A1 (zh) 一种气液交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92122A (zh) 一种厨房油烟处理及余热回收一体化装置
CN210832339U (zh) 一种洁净室用节能新风系统
CN106123198A (zh) 离子净化装置
CN106422609A (zh) 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全自动多用途节能环保设备
CN106482228A (zh) 一种落地式管道新风机
CN201605624U (zh) 转轮式空气制水机
CN206572629U (zh) 湿式除尘节能空调箱
CN206583000U (zh) 一种水洗式空气净化新风系统
CN106215597A (zh) 清洗式空气净化系统
CN202927972U (zh) 具有热交换装置旁通阀的多功能空调末端
CN206064064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其医疗空气净化系统
CN206094353U (zh) 一种新风机
KR20190007772A (ko) 공기정화장치
CN104048306B (zh) 节能环保型锅炉尾气排放塔
CN108826483A (zh) 显热除湿净化机
CN209013420U (zh)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JPH10160180A (ja) 空気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