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41800A -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41800A
CN107741800A CN201710994832.3A CN201710994832A CN107741800A CN 107741800 A CN107741800 A CN 107741800A CN 201710994832 A CN201710994832 A CN 201710994832A CN 107741800 A CN107741800 A CN 107741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electrode
membrane substrates
color membrane
protective layer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948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41800B (zh
Inventor
邹富伟
张明
许占齐
曾亭
郭总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948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41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41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1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41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1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屏包括:彩膜基板;以及触控感应结构,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的一侧;以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由此,可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光学性能以及触控灵敏度,同时还可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消影水平。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界面产品,已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触摸屏技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式、表声波式等。电容式触摸屏不仅表现在反应灵敏,支持多点触控,而且寿命长,随着控制IC技术的成熟,已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
对于电容式触摸屏,目前通常可以用以下三种技术来实现:一种是直接在显示面板上贴合触摸屏的一体化触控(OGS)技术;一种是在将触摸面板嵌入到面板中的In cell技术;还有一种就是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面板和偏光片之间的On cell技术。In cell技术由于触摸电路在显示面板内部,其噪声对显示面板内部的电场会有很大的干扰,技术仍不成熟。因此,使用多层或单层氧化铟锡(ITO)薄膜的On cell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然而,目前的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触控显示屏多存在光学性能较差以及触控灵敏度较低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大量实验发现,这主要是由于触控电极的位置设置导致的。具体的,目前触控电极多采用ITO制备,而低温ITO的电阻较大、光学透过率低、制作过程容易划伤电极,因此,存在很多缺点。而触控电极采用金属材料制备时,触控电极无法被完全覆盖,一方面使触控电极清晰可见,影响显示效果,另一方面会影响光的透过,导致显示屏的光学透过率降低,从而影响显示屏的光学性能。此外,发明人发现,触控电极采用单层结构时,由于单层多点触摸为自电容触控或者周边走线搭桥结构触控,需要将触控单元用走线引出来,走线占用很大一部分面积,这部分面积无法实现触控功能(触控盲区),表现为触控失灵,从而使显示屏的触控灵敏度较低。
本发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包括:彩膜基板;以及触控感应结构,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的一侧;以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由此,可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光学性能以及触控灵敏度,同时还可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消影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屏进一步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设置,所述触控感应结构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以及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由此,可以使OGS型触控显示屏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以及较高的触控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屏进一步包括:上偏光片,所述触控感应结构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以及所述上偏光片之间。由此,可以使On cell型触控显示屏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以及较高的触控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触控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显示屏。由此,可以提升液晶触控显示屏或有机发光触控显示屏的光学性能以及触控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为矩形镂空电极。由此,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在实现其触控功能的情况下,不影响像素的开口率,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分别独立地由金属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构成所述矩形镂空电极的电极线宽为3-5μm。由此,可以使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完全被覆盖,提升显示屏的消影水平以及光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一部分重叠。由此,可以利用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形成电容,无触控盲区,从而提升显示屏的触控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由此,可以使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能够被完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显示屏的光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彩膜基板进一步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触控感应结构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由此,可以使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能够被黑矩阵完全覆盖,提升光的透过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层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独立地由透明有机材料形成。采用透明材料形成保护层,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屏的光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层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独立地与所述黑矩阵或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对应设置。由此,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二保护层可以共用一张掩膜版,节省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所述的触控显示屏,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面所述的触控显示屏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较高的触控灵敏度以及较高的消影水平。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触控显示屏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提供彩膜基板;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形成触控感应结构,其中,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的一侧;以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生产工艺获得具有较好光学性能、较高触控灵敏度以及较高消影水平的触控显示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触控感应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黑矩阵,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形成触控感应结构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设置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黑矩阵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利用第一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或所述黑矩阵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一侧设置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黑矩阵对应设置;以及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利用第二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或所述黑矩阵对应设置。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生产工艺获得触控感应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一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由此,可以利用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形成电容,提升显示屏的触控灵敏度,同时可以使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完全被覆盖,提升显示屏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保护层的俯视图;
图1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备触控显示屏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备触控显示屏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彩膜基板;200:触控感应结构;210:第一感应电极层;220:第一保护层;230:第二感应电极层;240:第二保护层;211:第一感应电极;231:第二感应电极;300:保护盖板;400:上偏光片;500:子像素;600:黑矩阵;10:镂空部;20:镂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触控显示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触控显示屏包括:彩膜基板100以及触控感应结构200。其中,触控感应结构200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层210、第一保护层220、第二感应电极层230以及第二保护层240。第一感应电极层210设置在彩膜基板100的出光侧上,第一保护层220设置在第一感应电极层210远离彩膜基板100的一侧,第二感应电极层230设置在第一保护层220远离第一感应电极层210的一侧,第二保护层240设置在第二感应电极层230远离第一保护层220的一侧。由此,可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光学性能以及触控灵敏度,同时还可以提升触控显示屏的消影水平。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该触控显示屏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以及图3,第一感应电极层210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211,第二感应电极层230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31,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可以为矩形镂空电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具有镂空部10,镂空部10可以对应位于显示屏中子像素500之上,由此,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在实现其触控功能的情况下,不影响像素的开口率,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的大小以及设置位置由控制IC确定,因此,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的大小以及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211可以为发射电极,第二感应电极231可以为接收电极。
关于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的构成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可以分别独立地由金属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由此,可以实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的触控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以及图5,彩膜基板100还可以包括黑矩阵600,黑矩阵600设置在彩膜基板100远离触控感应结构200的一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与黑矩阵600对应设置,由此,可以不影响像素的开口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的电极线宽可以为3-5μm。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黑矩阵600的线宽一般为6-8μm,由此,黑矩阵600在彩膜基板100上的投影可以完全覆盖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在彩膜基板100上的投影,由此,可以提升显示屏的消影水平以及光的透过率。
如前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会存在触控灵敏度较低的问题,具体的,参考图6,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同层设置,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与地构成电容,因此,需要在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周围设置走线,而走线会占用很大一部分面积,这部分面积无法实现触控功能,表现为触控失灵。此外,如前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同层设置还存在感应电极清晰可见以及光的透过率低的问题,具体的,参考图6,第一感应电极211与第二感应电极231同层设置,存在并行排列的部分(如图中所示出的圆形区域)。如前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的电极线宽为3-5μm,黑矩阵的线宽一般为6-8μm,若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并行排列,并行排列的电极线宽为6-10μm,从而使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清晰可见,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此外,并行排列处的电极线宽6-10μm,会导致黑矩阵无法完全覆盖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从而导致光的透过率降低,影响显示屏的光学性能。
相对而言,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感应结构,可以大幅缓解或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211与第二感应电极231分层设置,且第一感应电极211与第二感应电极231之间可以形成电容。具体的,参考图7,第一感应电极211在彩膜基板100上的投影区域,与第二感应电极231在彩膜基板100上的投影区域至少具有一部分重叠。由此,可以在第一感应电极211与第二感应电极23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电容,无需对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进行引线,从而相对于单层引线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层电极结构(第一感应电极211与第二感应电极231分层设置)不存在触控盲区,从而提升了显示屏的触控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7,第一感应电极211在彩膜基板100上投影的边缘,与第二感应电极231在彩膜基板100上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的电极线宽为3-5μm,黑矩阵600的线宽为6-8μm,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在彩膜基板100上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从而可以使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能够被黑矩阵600完全覆盖,也即是说,在不缩小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电极线宽的情况下,实现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被完全覆盖,由此,可以保证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具有合适的电阻,还可以提升显示屏的消影水平以及光学性能。
关于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4,第二感应电极231可以位于第一感应电极211远离彩膜基板100的一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第二感应电极231还可以位于第一保护层220以及彩膜基板100之间,第一感应电极211位于第二感应电极231远离彩膜基板100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提高显示屏的消影水平,还可以将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的尺寸增大,也即是说,增大矩形镂空电极的尺寸,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的电极线宽不变。关于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的具体尺寸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8以及图9,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具有镂空部10,镂空部10对应位于显示屏中子像素500之上,由此,感应电极在实现其触控功能的情况下,不影响像素的开口率,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0,第一感应电极211在彩膜基板100上的投影,与第二感应电极231在彩膜基板100上的投影具有至少一部分重叠,可以在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相对的位置形成电容,无触控盲区,提高显示屏的触控灵敏度。且第一感应电极211在彩膜基板100投影的边缘,与第二感应电极231在彩膜基板100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可以使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完全被黑矩阵600覆盖,提高光的透过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保护层220设置在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之间,由此,可以使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绝缘,保证第一感应电极21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231实现触控功能。第二保护层240设置在第二感应电极231远离第一感应电极211的一侧,由此,可以保护第二感应电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保护层220以及第二保护层240可以分别独立地由透明有机材料形成。采用透明有机材料形成保护层,不影响光的透过率,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屏的光学性能。
关于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二保护层的设置方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保护层220以及第二保护层240可以是整层的结构,由于第一保护层220以及第二保护层240是由透明有机材料构成的,因此,整层结构不会影响光的透过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一保护层220以及第二保护层240可以分别独立地与黑矩阵600或第一感应电极211对应设置,具体的,参考图11,第一保护层220在与显示屏中子像素500(图中未示出)对应的位置为镂空结构20,剩余部分为连续的结构,并且剩余部分与黑矩阵600(图中未示出)相对应,由此,可以提高光的透过率,同时能起到绝缘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保护层240与第一保护层220具有相同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2,该触控显示屏还可以包括:保护盖板300,保护盖板300朝向彩膜基板100的出光侧设置,触控感应结构200设置在保护盖板300以及彩膜基板100之间。由此,可以使OGS型触控显示屏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以及较高的触控灵敏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屏还可以包括:上偏光片400,触控感应结构200设置在彩膜基板100以及上偏光片400之间。由此,可以使On cell型触控显示屏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以及较高的触控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触控显示屏可以为液晶显示屏,还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屏。由此,可以提升液晶触控显示屏或有机发光触控显示屏的光学性能以及触控灵敏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触控感应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为矩形镂空电极,镂空部对应显示屏中的子像素的位置,不影响光的透过率,并且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分层设置,在垂直于彩膜基板的方向上,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的投影具有至少一部分重叠,可以在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电容,提高显示屏的触控灵敏度。并且第一感应电极在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与第二感应电极在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使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能够完全被黑矩阵覆盖,提高显示屏的消影水平以及光学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描述的触控显示屏,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面描述的触控显示屏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较高的触控灵敏度以及较高的消影水平。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触控显示屏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该方法制备的触控显示屏可以为前面描述的触控显示屏,由此,利用该方法制备的触控显示屏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触控显示屏相同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3,该方法包括:
S100:提供彩膜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提供彩膜基板,以便于为后续步骤中触控感应结构的制备提供支撑结构。
S200:在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形成触控感应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形成触控感应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触控感应结构可以为前面描述的触控感应结构,由此,该触控感应结构可以具有与前面描述的触控感应结构相同的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触控感应结构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层,设置在第一感应电极层远离彩膜基板一侧的第一保护层,设置在第一保护层远离第一感应电极层一侧的第二感应电极层以及设置在第二感应电极层远离第一保护层的第二保护层。由此,可以提高触控显示屏的触控灵敏度、消影水平以及光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彩膜基板远离触控感应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黑矩阵。关于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的材料、形状以及设置位置,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4,触控感应结构可以是通过以下步骤形成的:
S10:在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设置第一感应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设置第一感应电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为矩形镂空电极,第一感应电极的镂空部对应显示屏中的子像素的位置设置,第一感应电极的电极线部分与黑矩阵对应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的电极线宽为3-5μm,黑矩阵的线宽为6-8μm,由此,黑矩阵在彩膜基板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感应电极在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也即是说,第一感应电极能够完全被黑矩阵覆盖,提高显示屏的消影水平以及光学性能。
S20:在第一感应电极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保护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第一感应电极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保护层。关于第一保护层的构成材料以及设置方式,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保护层可以是由透明有机材料形成的,第一保护层可以为整层结构,还可以具有镂空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保护层具有镂空结构,首先在第一感应电极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利用第一构图工艺形成第一保护层。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生产工艺获得第一保护层,进而实现第一保护层的绝缘功能。
关于第一构图工艺的具体方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构图工艺可以为光刻工艺,具体的,在第一感应电极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沉积一层透明有机材料薄膜,随后利用预先定义的掩膜版,对透明有机材料薄膜进行光刻处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保护层可以与黑矩阵或第一感应电极对应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第一保护层可以与黑矩阵对应设置,第一保护层的掩膜版根据黑矩阵的尺寸、形状以及设置位置进行设计。由此,第一保护层可以不影响光的透过率,进而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S30:在第一保护层远离第一感应电极的一侧,设置第二感应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第一保护层远离第一感应电极的一侧,设置第二感应电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感应电极为矩形镂空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的镂空部对应显示屏中的子像素的位置设置,第二感应电极的电极线部分与黑矩阵对应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感应电极与黑矩阵的对位精度可以为±3μm。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感应电极的电极线宽为3-5μm,黑矩阵的线宽为6-8μm,由此,黑矩阵在彩膜基板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二感应电极在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也即是说,第二感应电极能够完全被黑矩阵覆盖,提高显示屏的消影水平以及光学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与黑矩阵对应设置,会存在一定的对位精度,对位精度一般为±3μm。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便对位精度较差的情况,也能保证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能够完全被黑矩阵覆盖,由此,可以保证显示屏光学性能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在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与第二感应电极在彩膜基板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一部分重叠。由此,可以利用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形成电容,提高显示屏的触控灵敏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感应电极在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与第二感应电极在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由此,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均能够被黑矩阵完全覆盖,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光学性能以及消影水平。
S40:在第二感应电极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侧,设置第二保护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在第二感应电极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侧,设置第二保护层。关于第二保护层的构成材料以及设置方式,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保护层可以是由透明有机材料形成的,第二保护层可以为整层结构,还可以具有镂空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保护层具有镂空结构,首先在第二感应电极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侧,利用第二构图工艺形成第二保护层。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生产工艺获得第二保护层,进而实现第二保护层对第二感应电极的保护。
关于第二构图工艺的具体方式也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构图工艺也可以为光刻工艺,具体的,在第二感应电极远离第一保护层的一侧,沉积一层透明有机材料薄膜,随后利用预先定义的掩膜版,对透明有机材料薄膜进行光刻处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保护层可以与黑矩阵或第一感应电极对应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第二保护层可以与黑矩阵对应设置,第二保护层的掩膜版根据黑矩阵的尺寸、形状以及设置位置进行设计。也即是说,第二保护层可以利用第一保护层的掩膜版进行制备,由此,可以减少一张掩膜版的使用,进而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彩膜基板;以及
触控感应结构,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
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
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
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的一侧;以及
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设置,所述触控感应结构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以及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上偏光片,所述触控感应结构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以及所述上偏光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显示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为矩形镂空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分别独立地由金属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构成所述矩形镂空电极的电极线宽为3-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一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进一步包括:
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触控感应结构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独立地由透明有机材料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分别独立地与所述黑矩阵或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对应设置。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13.一种制备触控显示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彩膜基板;
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形成触控感应结构,其中,所述触控感应结构包括:
第一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上;
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
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的一侧;以及
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触控感应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黑矩阵,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形成触控感应结构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在所述彩膜基板的出光侧设置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黑矩阵对应设置;
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利用第一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或所述黑矩阵对应设置;
在所述第一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一侧设置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黑矩阵对应设置;以及
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利用第二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或所述黑矩阵对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投影至少具有一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投影的边缘之间不相邻。
CN201710994832.3A 2017-10-23 2017-10-23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741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4832.3A CN107741800B (zh) 2017-10-23 2017-10-23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4832.3A CN107741800B (zh) 2017-10-23 2017-10-23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1800A true CN107741800A (zh) 2018-02-27
CN107741800B CN107741800B (zh) 2021-08-20

Family

ID=6123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94832.3A Active CN107741800B (zh) 2017-10-23 2017-10-23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180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5954A (zh) * 2018-08-21 2018-12-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62694A (zh) * 2019-06-24 2019-09-2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12639707A (zh) * 2019-08-08 2021-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基板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9049A (ja) * 2010-09-27 2012-04-05 Alps Electric Co Ltd 電極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78955A (zh) * 2012-12-14 2013-09-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4020885A (zh) * 2014-05-30 2014-09-0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9049A (ja) * 2010-09-27 2012-04-05 Alps Electric Co Ltd 電極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278955A (zh) * 2012-12-14 2013-09-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4020885A (zh) * 2014-05-30 2014-09-0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松生: "投射式电容触摸屏探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5954A (zh) * 2018-08-21 2018-12-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62694A (zh) * 2019-06-24 2019-09-2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10262694B (zh) * 2019-06-24 2023-03-07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12639707A (zh) * 2019-08-08 2021-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基板和电子装置
CN112639707B (zh) * 2019-08-08 2024-0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基板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1800B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54323B2 (ja) 表示装置
TWI670635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裝置
CN10592999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33928A1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045342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4238823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WO2016115842A1 (zh) 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TW200916884A (en) Touch-sensing flat pane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59810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681709B (zh)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060309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Fabricating Method of Color Filter Substrate,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5106538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1205384A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630233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75729B (zh) 电容式内嵌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CN107741800A (zh)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648209A (zh) 柔性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摸装置
CN104834407B (zh) 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4270277U (zh) 触控设备、智能手机及背光触摸感应组件
CN107422548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WO2016095609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976827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JP6108094B2 (ja) 電極付き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589628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CN204290929U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