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4666A -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4666A
CN107734666A CN201610659860.5A CN201610659860A CN107734666A CN 107734666 A CN107734666 A CN 107734666A CN 201610659860 A CN201610659860 A CN 201610659860A CN 107734666 A CN107734666 A CN 107734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ed information
stti
resour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98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4666B (zh
Inventor
胡丽洁
侯雪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598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4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4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所述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包括: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在所述sTTI的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如此,基站不仅会通过控制信道发送调度信息,还会发送指示信息;这样用户设备在检测控制信道的调度信息之前,获取所述指示信息;而指示信息是根据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确定的,是可以降低用户设备进行盲检的未知度,从而降低盲检复杂度,从而可以提升控制信道的盲检效率,并降低盲检功耗。

Description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需要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来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送调度信息;这样UE就可根据调度信息确定出可用于自身传输信息的物理共享信道、传输格式以及功率信息等内容,以便正确解码和收发数据。而UE需要通过盲检获取所述调度信息,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UE的忙检测次数,会设置在PDCCH的专有搜索空间;所述专有搜索空间对应的时频资源是小于整个PDCCH对应的时频资源的。但是当出现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缩短以后,即出现的短发送时间间隔(short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TTI),时域内1ms对应的14个传输符号,缩短为7个、4个或2个等更多个。当支持sTTI传输的UE如果想实时获取每个sTTI的调度信息,需要检测sTTI的控制信道sPDCCH,但是如果仍然保持每个sTTI内现有的盲检次数,一方面UE的实现复杂度较高,另一方面UE的功耗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盲检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
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
在所述sTTI的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类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资源总数。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sTTI的所述控制信道占用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形成包括所述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包括:
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形成还包括所述聚合等级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的使用顺序;
所述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形成包括所述控制信道数量和所述使用顺序的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控制信道为按照预设策略映射到sTTI内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预设策略包括:起始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为聚合等级的整数倍,且第一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先于第二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聚合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包括:
在检测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资源调度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以获取所述控制信道上的调度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以获取所述控制信道上的调度信息,包括:
根据所根据所述检测参数,确定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总资源数;
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在检测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资源调度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指示信息,包括:
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本次所述sTTI资源调度的资源总数的第一类指示信息;
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的第二类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还包括本次发送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包括:
利用所述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包括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使用顺序;所述使用顺序为所述本次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使用的顺序;
所述根据所根据所述检测参数,确定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总资源数,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道数量、所述使用顺序及资源调度规则,计算出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所述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包括:
利用所述使用顺序中的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
形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检测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sTTI的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类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资源调度的资源总数。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sTTI的所述控制信道占用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形成单元,用于形成包括所述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形成单元,具体用于形成还包括所述聚合等级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的使用顺序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形成单元,具体用于形成包括所述控制信道数量和所述使用顺序的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控制信道为按照预设策略映射到sTTI内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预设策略包括:起始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为聚合等级的整数倍,且第一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先于第二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聚合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检测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资源调度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以获取所述调度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根据所述检测参数,确定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总资源数;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本次所述sTTI资源调度的资源总数的第一类指示信息;或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的第二类指示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还包括本次发送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包括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使用顺序;所述使用顺序为所述本次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使用的顺序;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数量、所述使用顺序及资源调度规则,计算出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利用所述使用顺序中的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基站不仅会通过控制信道发送调度信息,还会发送指示信息;这样用户设备在检测控制信道的调度信息之前,获取所述指示信息;而指示信息是根据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确定的,是可以降低用户设备进行盲检的未知度,从而降低盲检复杂度,从而可以提升控制信道的盲检效率,并降低盲检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道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中根据指示信息进行控制信道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CCE与滑动时间窗口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
步骤S120: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检测参数;
步骤S130:在所述sTTI的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可为应用于基站中的方法。基站在步骤S110中将获取本次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这里的发送参数可包括控制信道发送调度信息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控制信道数量及控制信道对应的资源数量等。在完成了资源调度之后会形成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会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给UE。通常情况下,UE需要在控制信道上盲检获得各自的调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UE的盲检次数,在本实施例中会在发送调度信息之前,先发送指示控制信道上调度信息盲检的指示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任意下行资源位置上,只要需要接收的UE知道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可优先为为预先设定的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例如,控制信道的前N个时频资源上,又例如,发送所述调度信息的前N个时频资源上。这样UE会在接收调度信息之前,到所述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所述指示信息。进而方便UE根据该指示信息进行盲检,由于指示信息增加了盲检的检测参数,相当于增加了盲检的依据信息,从而降低了盲检的未知程度,从而可以减少盲检的次数,提升检测效率,降低盲检复杂度,降低因盲检所需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可至少包括:显性指示或隐性指示调度信息发送所占用的资源总数或资源区域的信息。根据指示方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类指示信息或第二类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类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资源总数。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为不会直接指示本次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占用的资源总数,但是可以提供确定本次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占用的依据参数。故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为显性指示的指示信息,第二类指示信息为隐性指示的信息。
这样的话,UE就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出调度信息所占用的资源总数和/或资源区域,可以在该资源区域内进行盲检即可,不用在整个控制信道上进行盲检,就可以达到减少盲检次数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获取所述sTTI的所述控制信道占用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形成包括所述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所述sCCE为短控制信道单元的缩写,是所述调度信息所占用资源的逻辑划分单元,与物理资源具有预定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所述sCCE数量就可以简便的确定出控制信道占用的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将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直接承载在第一类指示信息中,相当于就是显性指示控制信道占用的总资源数量或资源区域。由于通常调度信息的传输的起始位子固定,若起始位置固定,总资源数量确定,显然资源区域就固定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形成还包括所述聚合等级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控制信道的发送通常采用预定的聚合等级,例如,聚合等级1、2、4及8等。一个控制信道上的信息可能是发送给多个UE的,不同给的UE由于其对应的控制信道的信道质量是不同,信道质量不同使用的聚合等级就可能不同,但是并不一定会使用每一个备选的聚合等级。在本实施例中还将所述聚合等级作为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这样UE接收到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不仅可以确定出进行控制信道盲检的资源区域,还可包括进行盲检时使用的聚合等级。这里的聚合等级与滑动窗口相对应。若所述聚合等级为2,则盲检时,每次滑动2个sCCE。这样就可以避免UE每一个备选的聚合等级都去试一遍,从而可以再次减少盲检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获取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的使用顺序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形成包括所述控制信道数量和所述使用顺序的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
一方面,当所述UE数量确定了且聚合等级的使用顺序确定了,这样UE就可以根据这两个参数确定出控制信道所占用的资源总数,从而确定出发送控制信道占用时频的资源区域。这样方便,UE在对应的资源区域进行盲检,显然是可以达到减少盲检次数的。
另一方面,所述聚合等级的使用顺序,显然还指示了调度信息发送的聚合等级;这样UE可以利用所述聚合等级进行盲检,避免利用每一个可能的聚合等级进行盲检导致的盲检次数多的问题,显然再次减少了盲检的次数。
所述控制信道为按照预设策略映射到sTTI内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这里的预设策略映射为将所述控制信道映射到时频资源上的规定或限制条件。聚合等级具有多个,例如,可包括1、2、4及8;所述预设策略可包括按照聚合等级可为从低到高进行映射,或者按照进行资源调度的调度顺序,确定对应的调度信息的映射到控制信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起始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为聚合等级的整数倍,且第一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先于第二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聚合等级。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映射的话,可以使得调度信息映射到控制信道上,使用的sCCE的数量最少。例如,控制信道的映射仍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例如仍然遵循按照控制信道的起始sCCE位置满足聚合等级整数倍的规则。此时控制信道组成单元的个数可能需要冗余,即大于等于实际传输有效数据的组成单元的个数。例如举例来说,假设当前sTTI调度了2个UE,分别是UE1采用聚合等级1,UE2采用聚合等级4。如果先映射UE1的控制信道,映射在sCCE0,则在映射UE2的控制信道资源时,需要映射在sCCE4起始的连续4个sCCE上,这种情况下控制信道的开销变成了8个sCCE。若在控制信道映射时,按照控制信道采用的聚合等级大小顺序进行映射,聚合等级大的控制信道先映射,聚合等级小的控制信道后映射。这样,先映射UE2的控制信道,再映射UE1的控制信道,只需要5个sCCE,且映射遵循聚合等级倍数的关系。显然,可以减少sCCE的数量,当所述sCCE数量减少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显性或隐性告知UE的调度信息使用的控制信道的总资源数,同样可以减少盲检的次数。
总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可以大大的减少UE侧的盲检所述控制信道的次数,从而降低了检测复杂度、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检测的功耗。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方法,包括:
步骤S210:在检测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资源调度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
步骤S220: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以获取所述调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控制信道的检测之前,可到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所述指示信息。这里的预定时频资源可为任意位于发送调度信息之前的任意时频资源,例如发送所述调度信息之前的控制信道的一个时频资源的对应位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获取检测所述控制信道的检测参数,相对于现有的盲检可以增加盲检的依据,从而降低盲检的未知程度,从而可以减少盲检次数,提升盲检的效率,降低盲检的复杂度及盲检所需的功耗。
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220可包括:
步骤S221:根据所根据所述检测参数,确定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总资源数;
步骤S222: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步骤S223: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会确定总资源数,在确定的控制信道的起始位置的情况下,就可以简便的确定出资源区域,这样可以避免在调度信息较少时,在整个控制信道上进行盲检导致的盲检次数多的现象,从而减少了盲检次数,降低了盲检的功耗。
所述指示信息分为显性指示的第一类指示信息和隐性指示的第二类指示信息,故所述步骤S210可为: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本次所述sTTI资源调度的资源总数的第一类指示信息;或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的第二类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可包括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所述步骤S222可包括: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这样UE就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确定出本次接收到的控制信道占用的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可以确定需要盲检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从而避免次次都盲检整个控制信道,从整体上可以减少盲检的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还包括本次发送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所述步骤S223可包括:利用所述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这里的利用聚合等级在资源区域内进行盲检,首先,可包括:根据聚合等级确定盲检的滑动时间窗口;所述滑动时间窗口对应的sCCE数量等于对应的聚合等级。例如,聚合等级为2,对应的滑动时间窗口为2,即一次性滑动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到单元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包括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使用顺序;所述使用顺序为所述本次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使用的顺序;
所述步骤S221可包括:根据所述UE数量、所述使用顺序及资源调度规则,计算出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步骤S222可包括: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所述步骤S223可包括:利用所述使用顺序中的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首先计算出控制信道占用的总资源数,从而确定出所述资源区域,并且根据聚合等级进行盲检,显然第一确定盲检范围,同时还可以避免利用所有可能的聚合等级进行盲检,减少了盲检的次数,提升了盲检效率,降低了盲检所需功耗。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110,用于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
形成单元120,用于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检测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130,用于在所述sTTI的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基站可为各种类型的基站,例如,各种蜂窝小区基站,例如演进型基站eNB,小小区基站以及家庭基站。
所述获取单元110和所述形成单元120可对应于基站内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可编程阵列PLC或应用处理器AP等。所述处理电路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所述处理器或处理电路可通过执行可指定代码,是喜爱你上述单元的功能。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0可对应于基站的通信接口,例如与UE进行通信的空口,例如,X2接口。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0在发送调度信息之前,预先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以协助UE减少盲检次数,从而降低盲检功耗,提升盲检效率。
在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类指示信息或第二类指示信息;其中,其中,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资源总数。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的信息,例如,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可包括用于计算所述sTTI的资源总数的依据参数。
这里的第一类指示信息和第二类指示信息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10,用于获取所述sTTI的所述控制信道占用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所述形成单元120,用于形成包括所述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单元110,具体用于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所述形成单元120,具体用于形成还包括所述聚合等级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10,具体用于获取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的使用顺序;所述形成单元120,具体用于形成包括所述控制信道数量和所述使用顺序的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
总之不管是第一类指示信息还是第二类指示信息,都可以让UE知道控制信道占用的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能够降低进行控制信道检测的盲检次数,提升盲检的效率并降低盲检的功耗。
所述控制信道为按照预设策略映射到sTTI内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具体例如,所述预设策略包括:起始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为聚合等级的整数倍,且第一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先于第二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聚合等级。
调度信息按照预设策略映射到控制信道上,可以减少控制信道占用的sCCE数量或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这样可以减少盲检的资源区域,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盲检的次数,提升盲检的效率,降低盲检所消耗的功耗。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210,用于在检测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资源调度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
检测单元220,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以获取所述控制信道上的调度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用户设备,简称UE,所述UE可对应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等各种通信设备。
所述接收单元210可对应于UE内的通信天线,可以与基站进行信息交互,具体可用于手所述指示信息,并最终检测从基站接收的调度信息。本实施例的所述UE的这种结构,可以降低盲检的复杂度,提升了盲检效率,降低了盲检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220,具体用于根据所根据所述检测参数,确定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总资源数;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
通过总资源数的确定,在结合调度信息发送的起始资源位置,故可以简便的确定出资源区域,从而可以在资源区域进行盲检,可以避免在整个用于整个控制信道上进行盲检,可以减少盲检次数,可提升盲检效率并降低盲检功耗。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210,具体用于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本次所述sTTI资源调度的资源总数的第一类指示信息;或,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的第二类指示信息。
基站可以显性指示总资源数,也可以隐形指示总资源数,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和第二类指示信息。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所述检测单元220,具体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还包括本次发送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所述检测单元220,具体用于利用所述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包括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使用顺序;所述使用顺序为所述本次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使用的顺序;所述检测单元2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数量、所述使用顺序及资源调度规则,计算出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并利用所述使用顺序中的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以下结合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几个具体的示例:
示例一:
本示例抛弃了为每个UE定义搜索空间的在做法。即控制信道区域按照实际控制信道开销确定,并将控制信道区域通过显式或者隐式的方式指示给UE,所有用户设备UE在同一个控制信道区域内检测自己的控制信道。以下具体提供三个实现方案:
方案一:
通过在sTTI中使用sTTI专用的信息指示(所述sTTI专用的信息即对应于前述的指示信息)如下信息:
当前sTTI中控制信道包含的组成单元的个数(例如sCCE的个数),等同于能够确定控制信道区域大小。
所有UE在当前sTTI的控制信道区域内按照不同的聚合等级进行控制信道的盲检测,不单独定义UE专用的搜索空间。
所有的UE按照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资源个数进行盲检,此时可以是基于所有sCCE数量计算出来的可能的候选资源个数,也可以事先定义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资源个数,当根据sCCE数量计算出来的候选资源个个数大于事先定义的个数时,按照定义的候选资源个个数盲检,否则按照计算出来的个数盲检。
这种通知方式关于控制信道的映射和检测有两种方式:
一:控制信道的映射仍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例如仍然遵循按照控制信道的起始sCCE位置满足聚合等级整数倍的规则。此时控制信道组成单元的个数可能需要冗余,即大于等于实际传输有效数据的组成单元的个数。例如举例来说,假设当前sTTI调度了2个UE,分别是UE1采用聚合等级1,UE2采用聚合等级4。如果先映射UE1的控制信道,映射在sCCE0,则在映射UE2的控制信道资源时,需要映射在sCCE4起始的连续4个sCCE上,这种情况下控制信道的开销变成了8个sCCE。解决方法是在进行控制信道映射时,按照控制信道采用的聚合等级大小顺序进行映射,聚合等级大的控制信道先映射,聚合等级小的控制信道后映射。这样,先映射UE2的控制信道,再映射UE1的控制信道,只需要5个sCCE,且映射遵循聚合等级倍数的关系。
二:不设定规则,各UE的控制信道依次映射,这种方式相比于第一种方式会增加盲检测的次数。仍然假设当前信息指示的控制信道组成sCCE数量是5,即实际传输有效数据的sCCE数量。则需要依次映射两个UE的控制信道,但UE2在检测自己控制信道时,并不知晓当前的用户设备数和聚合等级的情况,UE2可能需要从sCCE0起始检测1次,从sCCE1起始检测1次,由于当前最多只有5个sCCE,因此检测2次就停止,当sCCE数量较多时,需要逐sCCE检测,检测的次数可能较多。这种方式在控制信道开销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用户设备的盲检次数。但在开销较大的情况下,降低盲检次数的效果有限
方案二:
除了总的控制信道开销,在sTTI使用sTTI专用的信息额外指示:当前sTTI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等级,即实际传输的控制信道采用的聚合等级。例如采用4个比特指示对应聚合等级1,2,4,8是否使用。0表示当前sTTI内没有对应聚合等级的控制信道传输,1表示存在对应聚合等级的控制信道传输,或者反之。用户设备只需要对存在的聚合等级进行盲检,不需要检测不存在的聚合等级。同样的,也存在方案一中的两种映射和检测方式,即按照一定规则映射,和依次映射。
例如,假设当前sTTI调度了2个UE,这两个UE的控制信道分别采用了聚合等级2和4。则总的控制信道区域包含了6个sCCE。相应的聚合等级指示的比特为0110,表示只存在聚合等级2和4的传输。并且假设定义的基于每个聚合等级的候选资源个数与现有的相同,但考虑到只有6个sCCE,按照这个数目计算出来的可能的候选资源个少于现有的不同聚合等级的候选资源个个数。因此本实施例中按照计算出来的个数确定。当按照依次映射的方式映射时,由于不存在聚合等级1,每个用户设备盲检时按照最小为2的滑动窗口检测。因此每个UE只需要盲检聚合等级2的3次,对于聚合等级4,按照2个sCCE的粒度滑动检测,有2个候选资源个数,如图6所示。这里候选资源个数为控制信道发送调度信息的资源个数,对应于所述sCCE数量。所述聚合等级指示的比特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指示信息的一种。
方案三:在sTTI使用sTTI专用的信息指示:
当前调度的控制信道数量;
当前调度的控制信道的聚合等级的先后顺序。例如调度了2个控制信道,各控制信道采用的聚合等级先后顺序为2,4。
通过上指示信息的述两个内容能够计算出总的控制信道资源开销。且由于聚合等级的顺序已确定,所有用户设备按照聚合等级2,4这样的顺序进行盲检。每个用户设备只需要盲检聚合等级为2的1次,聚合等级为4的1次,相比于方案思想2能够明显降低盲检次数。例如对于实施例2的例子,所有的UE对于聚合等级2和4分别只需要盲检1次。而实施例2中需要分别3次和2次。
上述三种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减少了UE的盲检次数,降低了盲检复杂度,降低了盲检的功耗。
示例二:
如图7所示,本示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基站进行资源调度,根据资源调度的结果生成调度信息;
步骤S2:基站根据承载所述调度信息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生成指示信息;
步骤S3:基站依次发送指示信息和调度信息。
步骤S4:用户设备接收指示信息及调度信息;
步骤S5:用户设备根据指示信息至少确定控制信道占用的控制信道的总资源数,并根据总资源数确定控制信道占用的资源区域;
步骤S6:用户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在所述资源区域进行调度信息盲检。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
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
在所述sTTI的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类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资源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sTTI的所述控制信道占用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形成包括所述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包括:
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形成还包括所述聚合等级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的使用顺序;
所述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形成包括所述控制信道数量和所述使用顺序的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为按照预设策略映射到sTTI内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策略包括:起始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为聚合等级的整数倍,且第一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先于第二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聚合等级。
8.一种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资源调度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以获取所述控制信道上的调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以获取所述控制信道上的调度信息,包括:
根据所根据所述检测参数,确定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总资源数;
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检测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资源调度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指示信息,包括:
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本次所述sTTI资源调度的资源总数的第一类指示信息;
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的第二类指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还包括本次发送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包括:
利用所述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包括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使用顺序;所述使用顺序为所述本次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使用的顺序;
所述根据所根据所述检测参数,确定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总资源数,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道数量、所述使用顺序及资源调度规则,计算出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所述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包括:
利用所述使用顺序中的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次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控制信道的发送参数;
形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形成所述控制信道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盲检的检测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sTTI的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类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资源调度的资源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sTTI的所述控制信道占用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形成单元,用于形成包括所述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形成单元,具体用于形成还包括所述聚合等级的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的使用顺序获取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形成单元,具体用于形成包括所述控制信道数量和所述使用顺序的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为按照预设策略映射到sTTI内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策略包括:起始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为聚合等级的整数倍,且第一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先于第二聚合等级对应的所述控制信道的映射次序;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聚合等级。
21.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检测短发送时间间隔sTTI的资源调度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对所述控制信道进行检测的检测参数;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以获取所述调度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根据所述检测参数,确定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占用的总资源数;根据所述总资源数,确定检测的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调度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本次所述sTTI资源调度的资源总数的第一类指示信息;或在检测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之前,从预定时频资源位置上接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的第二类指示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包括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指示信息还包括本次发送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时使用的聚合等级;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利用所述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指示信息包括sTTI的控制信道数量以及使用顺序;所述使用顺序为所述本次所述sTTI的控制信道发送时聚合等级使用的顺序;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数量、所述使用顺序及资源调度规则,计算出本次所述sTTI的资源调度的短控制信道单元sCCE数量或对应的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根据所述sCCE数量或所述物理映射单元的数量,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区域;利用所述使用顺序中的聚合等级,在所述资源区域内进行检测。
CN201610659860.5A 2016-08-11 2016-08-11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07734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9860.5A CN107734666B (zh) 2016-08-11 2016-08-11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9860.5A CN107734666B (zh) 2016-08-11 2016-08-11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666A true CN107734666A (zh) 2018-02-23
CN107734666B CN107734666B (zh) 2021-07-06

Family

ID=6119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9860.5A Active CN107734666B (zh) 2016-08-11 2016-08-11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3466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9501A (zh) * 2018-07-25 2020-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检测、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终端、基站
WO2020029996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dci的方法、配置pdcch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048426A1 (zh) * 2018-09-04 2020-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57317A1 (zh) * 2018-09-20 2020-03-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指示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4793151A (zh) * 2021-01-26 2022-07-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036A (zh) * 2014-09-30 2014-12-1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Epdcch盲检测方法、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WO2016064049A1 (en) * 2014-10-21 2016-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WO2016106683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036A (zh) * 2014-09-30 2014-12-1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Epdcch盲检测方法、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WO2016064049A1 (en) * 2014-10-21 2016-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WO2016106683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sPDCCH design for short TTI",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R1-164059》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9501A (zh) * 2018-07-25 2020-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检测、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终端、基站
CN110769501B (zh) * 2018-07-25 2023-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检测、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终端、基站
WO2020029996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dci的方法、配置pdcch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831020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dci的方法、配置pdcch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831020B (zh) * 2018-08-1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dci的方法、配置pdcch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540267B2 (en) 2018-08-10 2022-1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CI detection method, PDCCH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WO2020048426A1 (zh) * 2018-09-04 2020-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57317A1 (zh) * 2018-09-20 2020-03-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指示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4793151A (zh) * 2021-01-26 2022-07-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93151B (zh) * 2021-01-26 2024-05-1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666B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4666A (zh)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EP260670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use contention-based acces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260669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contention-based resource zon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667496A (zh) 支持授权频带和非授权频带的网络中通信结点的操作方法
KR101746367B1 (ko)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자원들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532044B (zh) 数据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15031286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nge of operation state of a cell
US201200448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tention-based resource zon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40247789A1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terminal to se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140029569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Multi-UE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Uplink Resources and eNB
CN10834732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736049A (zh) 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71261B (zh) 资源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处理装置及系统、ue
KR20090029902A (ko) 다중 홉 중계 방식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장치및 방법
CN1066647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38319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EP2903194B1 (e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932797A (zh) Srs与pucch的协调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605314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228234A (zh) 干扰控制方法和设备、基站
CN105392199B (zh) 时隙配比自适应方法、控制器及基站
CN107404763B (zh) 超级小区的下行控制信道空分多址接入方法、装置及基站
US978830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7005977A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9803383A (zh)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