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3548A -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33548A CN107733548A CN201610657711.5A CN201610657711A CN107733548A CN 107733548 A CN107733548 A CN 107733548A CN 201610657711 A CN201610657711 A CN 201610657711A CN 107733548 A CN107733548 A CN 1077335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ontrol information
- symbol
- ascending control
- carr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使能快速HARQ‑ACK反馈和快速重传,能够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能够同时适用于FDD系统和TDD系统。本发明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并发送给网络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5G通信系统或新无线电(英文:New Radio,NR)通信系统致力于支持更高系统性能,其将支持各种不同业务,不同部署场景和不同频谱。其中,不同业务包括增强的移动宽带(英文: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机器类型通信(英文: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英文: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英文: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MBMS)和定位等。不同部署场景包括室内热点(英文:Indoor hotspot),密集城区(英文:dense urban),郊区,城区宏覆盖(英文:Urban Macro)及高铁场景等。5G将支持高达100GHz的频谱范围。
动态时分双工(英文: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是NR通信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通过动态调整一个子帧的传输方向,更好地与实时业务需求匹配,从而提高通信系统频谱效率和更好地满足低延迟业务的需求。NR通信系统设计需使能更好地使用动态TDD。
5G系统将支持频分双工(英文: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和TDD系统。FDD系统和TDD系都需满足5G系统性能指标,特别地FDD系统和TDD系统都需满足低延迟,即都需要支持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英文: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馈和快速重传。FDD系统和TDD系统也都需要支持灵活HARQ定时。为简化系统设计,5G系统将力求针对FDD系统和TDD系统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法。因此,如何针对FDD系统和TDD系统设计统一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指示方法,是5G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使能快速HARQ-ACK反馈和快速重传,能够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能够同时适用于FDD系统和TDD系统。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中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通过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息后,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将该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该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并发送给网络设备。因此,通过将该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该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快速重传,从而降低了延迟;使能FDD系统和TDD系统能够采用统一的方案,使能相同HARQ定时传输间隔;不仅可以解决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并且使能每个子帧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灵活变化,与预留固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相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也可以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的子帧编号;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或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所述终端设备可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那么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那么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那么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那么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或,
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14个符号。该符号可以指时域符号,例如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也可以为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所述第三子帧类型和所述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三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和/或上行参考信号传输,例如用于SRS传输;第四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数据、上行控制和上行参考信号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其中,所述k0的值可以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k1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中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通过网络设备发送该下行控制信息,并在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快速重传,从而降低了延迟;使能FDD系统和TDD系统能够采用统一的方案,使能相同HARQ定时传输间隔;不仅可以解决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并且使能每个子帧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灵活变化,与预留固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相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也可以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的子帧编号。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或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索引。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终端设备可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四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
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那么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那么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那么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那么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四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或,
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14个符号。该符号可以指时域符号,例如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也可以为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所述第三子帧类型和所述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三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和/或上行参考信号传输,例如用于SRS传输;第四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数据、上行控制和上行参考信号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其中,所述k0的值可以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k1的值。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的传输装置,该信息的传输装置包括了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的至少一个单元。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的传输装置,该信息的传输装置包括了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的至少一个单元。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被终端设备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 state drive,SSD)。
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被网络设备运行时,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子帧类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子帧类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子帧类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信息的传输装置的一个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信息的传输装置的另一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贯穿本说明书,5G通信系统对应的帧结构可包括4种子帧类型,第一子帧类型为下行子帧,第二子帧类型为上行子帧,第三子帧类型和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英文:Guard Period,GP)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可以将第三子帧类型和第四子帧类型看做同一子帧类型。第三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和/或上行参考信号传输,例如用于信道探测参考信号(英文: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传输;第四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数据、上行控制和上行参考信号传输。第三子帧类型也可称为主下行子帧(英文:DLdominant subframe或DL centric subframe),第四子帧类型也可称为主上行子帧(英文:UL dominant subframe,或UL centric subframe)。第三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符号数可以大于或等于用于上行传输的时域符号,第四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时域符号数可以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时域符号。
5G系统中,用户面延迟是一个重要指标,5G系统设计将力求降低用户面延迟。5G系统将力求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使能快速重传,以降低延迟。5G系统如何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使能快速重传,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前所述,5G系统将支持不同业务、不同用户能力传输。针对不同用户和不同用户能力,采用的HARQ定时可能会不一样。为满足不同需求,5G系统将支持灵活的HARQ定时。灵活的HARQ定时可能导致不同子帧对应的HARQ-ACK反馈量不一样,使得有些子帧需要的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反馈的资源少,有些子帧需要的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反馈的资源多。如何设计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指示方法,以应对灵活的HARQ定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5G系统将支持FDD系统和TDD系统,FDD系统帧结构将主要基于第一子帧类型和第二子帧类型,TDD系统帧结构将基于所有子帧类型。FDD系统和TDD系都需满足5G系统性能指标,特别地FDD系统和TDD系统都需满足低延迟,即都需要支持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和快速重传。FDD系统和TDD系统也都需要支持灵活HARQ定时。为简化系统设计,5G系统将力求针对FDD系统和TDD系统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法。如何针对FDD系统和TDD系统设计统一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指示方法,是5G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提出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指示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使能快速HARQ-ACK反馈和快速重传,能够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能够同时适用于FDD系统和TDD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
本申请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2G、3G通信系统和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英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等2G通信系统,宽带码分多址(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SCDM)等3G通信系统,长期演进(英文:long-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及其后续演进系统等下一代通信系统。本申请主要应用于5G通信系统,LTE系统或LTE演进系统中。可应用于单载波和多载波。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涉及的网元有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建立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UE),具体可以是在上述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例如,可以是移动电话(如手机)或具有通话功能的平板电脑、计算机等,例如,还可以是车载的通话装置等,此处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设备用于在上述通信系统中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例如,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具体可以是狭义的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也可以是广义的基站即基站子系统,此处不做限定。例如,该基站可以为eNB(E-UTRAN NodeB),或BS(Base Station)。
图1中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图2中的终端设备200实现。终端设备200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处理器202、存储器204和收发器206,还可以包括总线208。
其中,处理器202、存储器204和收发器206可以通过总线208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等其他手段实现通信。
存储器2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 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20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在通过软件来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用于实现本申请图3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204中,并由处理器202来执行。
终端设备200通过收发器206与网络设备通信。
处理器202可以为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控制信息(英文: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包括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英文: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符号,处理器202通过收发器206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息后,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将该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该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并通过收发器206发送给网络设备。因此,通过将该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该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快速重传,从而降低了延迟;使能FDD系统和TDD系统能够采用统一的方案,使能相同HARQ定时传输间隔;不仅可以解决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并且使能每个子帧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灵活变化,与预留固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相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所述处理器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所述处理器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
可选的,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所述处理器202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所述处理器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所述处理器202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或,
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14个符号。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可选的,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所述第三子帧类型和所述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图1以及图2中的终端设备运行时执行该方法,其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
301、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该步骤中,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或,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或,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终端设备检测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具体地,可以为:
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则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0,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k0的值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也可以指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的子帧编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或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索引,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索引用于终端设备根据该上行控制信道索引确定该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其中,码资源可以指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序列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扩频码。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此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一步可以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也就是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或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也就是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或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也就是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所有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三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四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五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六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七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所有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或该域为预留状态(即无意义);
此时,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可以包括7个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三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四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五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六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七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八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九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1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三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1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四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110或11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所有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或该域为预留状态(即无意义);
此时,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可以包括14个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k0的值可以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k1的值。
进一步可选地,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第三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和/或上行参考信号传输,例如用于SRS传输;第四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数据、上行控制和上行参考信号传输。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触发波束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波束信息,所述波束信息可以包括波束(beam)索引和/或所述波束对应的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用于触发SRS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SRS。
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子帧可以用传输时间单元代替,也可以用传输时间间隔代替,还可以用资源单元代替。
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的符号可以指时域符号,例如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英文: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也可以为单载波频分多址(英文: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号。
该步骤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图4为TDD系统中的一个子帧类型示意图。图4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的第一个符号,该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子帧n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上传输。若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错误,则该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重传承载于子帧n+1,该重传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1的第一个符号上。n为子帧编号,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该图4中,通过子帧n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指示该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的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子帧n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上传输,使得给网络设备端预留了一个符号(子帧n的最后一个符号)的处理时间,从而能够在子帧n+1的第一个符号对重传进行调度,使能快速重传。若不通过第一信息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若按照预定义方式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仅在子帧n的最后一个符号上传输,则由于没有预留处理时间,基站端无法在子帧n+1调度重传,最早只能在子帧n+2,从而增加了延迟。若按照预定义方式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仅在子帧n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上传输,能够使能快速重传,但是不能高效利用子帧n的最后一个符号,从而造成较低的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快速重传,从而降低了延迟。
该步骤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图5为FDD系统中的一个子帧类型示意图。图5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的第一个符号,该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子帧n+1的第二个符号上传输。对于FDD系统,子帧类型主要包括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在子帧n传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终止符号位于子帧n的最后一个符号,通过子帧n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的第一信息指示该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子帧n+1的第二个符号上传输,使得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之间只间隔一个符号,从而使能了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结合图4可看出,子帧n传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其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之间也只间隔一个符号的GP。从而,实现了采用统一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指示方法,实现了FDD和TDD统一的HARQ定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使能FDD系统和TDD系统能够采用统一的方案,使能相同HARQ定时传输间隔。
该步骤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6所示。图6中,子帧n和子帧n+1为下行子帧,子帧n+2和子帧n+3为第三子帧类型。承载于子帧n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的第一个符号,该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子帧n+2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上传输;承载于子帧n+1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1的第一个符号,该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1,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子帧n+2的最后一个符号上传输;承载于子帧n+2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该下行控制信息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2,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该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子帧n+3的最后一个符号上传输。该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因子帧n+2需承载子帧n和子帧n+1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因而需要较大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本实施例通过第一信息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从而使得子帧n和子帧n+1都能在子帧n+2传输,且子帧n+2使用2个符号用于上行控制信道传输。该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子帧n+3仅需上报子帧n+2承载的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因而通过子帧n+2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的第一信息指示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子帧n+3的最后一个符号上传输,从而使得子帧n+3仅用于一个符号用于上行控制信道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不仅可以解决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并且使能每个子帧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灵活变化,与预留固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相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例如,如果按照最大可能使用的资源在每个子帧预留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则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如果按照最小可能使用的资源预留,又可能使得上行控制信道容量不够,从而不能反馈某些上行控制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数据重传,从而降低资源利用率。
302、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该步骤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时,该步骤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该步骤还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
进一步可选地,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索引,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索引用于终端设备根据该上行控制信道索引确定该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该步骤还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索引;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索引用于终端设备根据该上行控制信道索引确定该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此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一步可以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该步骤还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也就是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或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也就是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或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也就是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所有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三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四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五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六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七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所有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或该域为预留状态(即无意义);
此时,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可以包括7个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三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四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五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六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七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八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九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1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三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1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四年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110或11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所有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或该域为预留状态(即无意义);
此时,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可以包括14个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k0的值可以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k1的值。
进一步可选地,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第三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和/或上行参考信号传输,例如用于SRS传输;第四子帧类型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下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传输的符号主要用于上行数据、上行控制和上行参考信号传输。
303、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并发送给网络设备。
该步骤中,终端设备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发送给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无特殊说明,不限定各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不限定各步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图1中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图7中的网络设备400实现。网络设备400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处理器402、存储器404和收发器406,还可以包括总线408。
其中,处理器402、存储器404和收发器406可以通过总线408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等其他手段实现通信。
存储器4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 statedrive,SSD);存储器40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在通过软件来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用于实现本申请图8提供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404中,并由处理器402来执行。
网络设备400通过收发器406与终端设备通信。
处理器402可以为CPU。
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处理器402通过收发器406发送该下行控制信息,并在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通过收发器406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因此,通过在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快速重传,从而降低了延迟;使能FDD系统和TDD系统能够采用统一的方案,使能相同HARQ定时传输间隔;不仅可以解决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并且使能每个子帧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灵活变化,与预留固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相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符号。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
可选的,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
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或,
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14个符号。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可选的,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所述第三子帧类型和所述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图1以及图7中的网络设备运行时执行该方法,其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
501、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该步骤中,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或,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或,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为:
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对该步骤的其他描述如本实施例步骤301,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可选地,该步骤501,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包括:
501-a:网络设备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该步骤501-a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例如,若如图4所示的场景,需使能快速重传,则网络设备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子帧n的倒数第二个符号。若如图5所示的场景,需使能FDD系统中的快速HARQ-ACK反馈,则网络设备可确定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子帧n+1中的第二个符号。若如图6所示的场景,网络设备可确定承载子帧n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子帧n+2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承载子帧n+1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为子帧n+2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501-b: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该步骤501-b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可以包括: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三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
或,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三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
或,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所有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
进一步可选地,该步骤501-b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可以包括: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一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0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三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1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四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01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五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六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0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七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3比特信息域为110;
此时,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可以包括7个符号。
进一步可选地,该步骤501-b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确定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可以包括: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一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0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三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1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四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01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五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六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0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七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1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八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011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九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0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一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1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二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011;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三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100;
若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十四个符号,则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4比特信息域为1101;
此时,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可以包括14个符号。
501-c: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502、所述网络设备在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中,所述网络设备在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时,该步骤502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该步骤502还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在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无特殊说明,不限定各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不限定各步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信息的传输装置600,该装置600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200实现,还可以通过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实现,或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实现。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该信息的传输装置600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通过软件实现图3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时,该装置600也可以为软件模块。
信息的传输装置600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单元602和收发单元604。处理单元602工作时,执行图3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2~303及302~303中的可选方案;收发单元604工作时,执行图3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1及其可选方案。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02也可由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器202实现,收发单元604也可由如图2中所示的收发器202实现。
该信息的传输装置600,通过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息后,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将该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该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并发送给网络设备。因此,通过将该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该承载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快速重传,从而降低了延迟;使能FDD系统和TDD系统能够采用统一的方案,使能相同HARQ定时传输间隔;不仅可以解决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并且使能每个子帧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灵活变化,与预留固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相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信息的传输装置700,该装置700可以通过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400实现,还可以通过ASIC实现,或PLD实现。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GAL或其任意组合。该信息的传输装置700用于实现图8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通过软件实现图8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时,该装置700也可以为软件模块。
信息的传输装置700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包括:处理单元702和收发单元704。处理单元702工作时,执行图8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1及其可选方案;收发单元704工作时,执行图8所示的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2及其可选方案。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单元702也可由如图7中所示的处理器402实现,收发单元704也可由如图7中所示的收发器402实现。
该信息的传输装置700,通过发送该下行控制信息,并在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因此,通过在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使能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及快速重传,从而降低了延迟;使能FDD系统和TDD系统能够采用统一的方案,使能相同HARQ定时传输间隔;不仅可以解决灵活应对灵活HARQ定时导致不同子帧上行控制信息所需资源不一样的问题,并且使能每个子帧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灵活变化,与预留固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相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或软件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4)
1.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并发送给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或,
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14个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所述第三子帧类型和所述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12.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符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
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或,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14个符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所述第三子帧类型和所述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23.一种信息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并通过所述收发单元发送给网络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四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倒数第二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确定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或,
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14个符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3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所述第三子帧类型和所述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33.根据权利要求23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34.一种信息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通过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符号。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上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频域资源和/或码资源。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终止符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2比特信息域,
所述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0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最后一个符号的前面一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0,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2个符号;
若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2比特信息域为11,则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中的第3个符号。
40.根据权利要求34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3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或,
所述第一信息对应4比特信息域,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包括14个符号。
41.根据权利要求36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为第四子帧类型,承载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子帧为第三子帧类型,所述第三子帧类型和所述第四子帧类型均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间隔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承载于子帧n+k1,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承载于子帧n+k1+k0,所述k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k0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44.根据权利要求34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触发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57711.5A CN107733548B (zh) | 2016-08-10 | 2016-08-10 |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KR1020197005177A KR102188223B1 (ko) | 2016-08-10 | 2017-07-31 |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
BR112019002219A BR112019002219A2 (pt) | 2016-08-10 | 2017-07-31 |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informações, aparelho relacionad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de computador |
EP17838584.5A EP3484222B1 (en) | 2016-08-10 | 2017-07-31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
PCT/CN2017/095180 WO2018028454A1 (zh) | 2016-08-10 | 2017-07-31 |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JP2019504742A JP6806392B2 (ja) | 2016-08-10 | 2017-07-31 |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
US16/265,239 US11528685B2 (en) | 2016-08-10 | 2019-02-01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57711.5A CN107733548B (zh) | 2016-08-10 | 2016-08-10 |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33548A true CN107733548A (zh) | 2018-02-23 |
CN107733548B CN107733548B (zh) | 2023-04-18 |
Family
ID=61162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57711.5A Active CN107733548B (zh) | 2016-08-10 | 2016-08-10 |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28685B2 (zh) |
EP (1) | EP3484222B1 (zh) |
JP (1) | JP6806392B2 (zh) |
KR (1) | KR102188223B1 (zh) |
CN (1) | CN107733548B (zh) |
BR (1) | BR112019002219A2 (zh) |
WO (1) | WO201802845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5868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09582B (zh) | 2017-05-05 | 2021-07-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0631A (zh) * | 2009-04-27 | 2009-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3503347A (zh) * | 2011-05-03 | 2014-01-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响应于多个请求的来自用户设备的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 |
CN103563317A (zh) * | 2011-05-23 | 2014-02-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灵活的载波配置用于载波聚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
US20160219618A1 (en) * | 2015-01-27 | 2016-07-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iggering a group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65214A (ja) * | 1987-12-21 | 1989-06-29 | Elmec Corp | 可変遅延線装置 |
KR101498734B1 (ko) * | 2007-09-28 | 2015-03-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검출 방법 |
CN101572945B (zh) * | 2008-04-29 | 2011-08-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资源确定方法与装置 |
WO2011142608A2 (ko) * | 2010-05-12 | 2011-11-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srs 트리거링 기반 srs 전송 방법 |
US8634398B2 (en) * | 2010-06-18 | 2014-01-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ping HARQ-ACK bits |
EP2490362B1 (en) * | 2011-02-15 | 2018-04-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US20120307919A1 (en) * | 2011-06-06 | 2012-12-06 | Jukka Tapio Ranta | Control of Cell Search Procedure |
EP3291468B1 (en) * | 2011-06-10 | 2019-09-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40177586A1 (en) | 2011-08-10 | 2014-06-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CN105227266B (zh) | 2012-01-12 | 2019-06-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US8885752B2 (en) * | 2012-07-27 | 2014-11-11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in 3D MIMO wireless systems |
US9973297B2 (en) * | 2013-01-11 | 2018-05-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
US20140328260A1 (en) * | 2013-02-26 | 2014-11-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EP2975783B1 (en) | 2013-03-13 | 2017-10-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cknowledg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and device thereof |
KR20140121319A (ko) * | 2013-04-03 | 2014-10-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10075952B2 (en) | 2014-02-26 | 2018-09-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9578632B2 (en) * | 2014-03-27 | 2017-02-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L DM-RS overhead reduction |
CN105634666B (zh) * | 2014-11-05 | 2019-08-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在非授权频段上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904783B2 (en) * | 2015-01-16 | 2021-0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ing PUSCH in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6144244A1 (en) * | 2015-03-09 | 2016-09-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ub-subframe assignment and harq timing |
WO2017045103A1 (zh) * | 2015-09-14 | 2017-03-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和通信系统 |
CN106559878B (zh) * | 2015-09-25 | 2021-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 |
US10966283B2 (en) * | 2016-01-04 | 2021-03-30 | Apple Inc. | Determination of an advanced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resource |
US10492213B2 (en) * | 2016-03-02 | 2019-11-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by terminal,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477766B2 (en) * | 2016-05-24 | 2022-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
WO2017218749A1 (en) * | 2016-06-15 | 2017-12-2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hannel state and beam related information reporting |
US10548096B2 (en) * | 2017-04-21 | 2020-01-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nformation type multiplexing and power control |
-
2016
- 2016-08-10 CN CN201610657711.5A patent/CN107733548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31 JP JP2019504742A patent/JP68063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7-31 EP EP17838584.5A patent/EP3484222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7-31 BR BR112019002219A patent/BR112019002219A2/pt unknown
- 2017-07-31 WO PCT/CN2017/095180 patent/WO2018028454A1/zh unknown
- 2017-07-31 KR KR1020197005177A patent/KR10218822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
- 2019-02-01 US US16/265,239 patent/US1152868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0631A (zh) * | 2009-04-27 | 2009-09-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及装置 |
WO2010124588A1 (zh) * | 2009-04-27 | 2010-1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3503347A (zh) * | 2011-05-03 | 2014-01-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响应于多个请求的来自用户设备的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 |
CN103563317A (zh) * | 2011-05-23 | 2014-02-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灵活的载波配置用于载波聚合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
US20160219618A1 (en) * | 2015-01-27 | 2016-07-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iggering a group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HUAWEI等: "Discussion on frame structure for NR R1-164032", 《3GPP》 * |
NTT DOCOMO,INC.: "Views on processing time reduction and related procedures R1-165214", 《3GPP》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35868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CN111435868B (zh) * | 2019-01-11 | 2021-08-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33548B (zh) | 2023-04-18 |
JP2019527971A (ja) | 2019-10-03 |
KR20190033575A (ko) | 2019-03-29 |
BR112019002219A2 (pt) | 2019-05-14 |
WO2018028454A1 (zh) | 2018-02-15 |
EP3484222A4 (en) | 2019-07-17 |
US11528685B2 (en) | 2022-12-13 |
JP6806392B2 (ja) | 2021-01-06 |
EP3484222A1 (en) | 2019-05-15 |
US20190166595A1 (en) | 2019-05-30 |
KR102188223B1 (ko) | 2020-12-08 |
EP3484222B1 (en) | 2021-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36660B (zh)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
CN103326806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0192417A (zh) | 用于免授权上行传输的系统与方法 | |
CN104348591B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
CN113541868B (zh) | 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基站及其执行的方法 | |
CN107027184A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4756431A (zh) | 无线通信中确认时序的选择 | |
CN106664702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718484A (zh) |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tdd通信系统中定义物理信道传送/接收定时和资源分配的设备及其方法 | |
CN107078862A (zh) | Harq过程反馈的灵活配置 | |
CN103825687B (zh) | 用于蜂窝网络下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信令传输方法 | |
CN109194456A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565416A (zh) | 确定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进程号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
WO2016070672A1 (zh) |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063176B (zh) | 一种用户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 | |
CN110235397A (zh) | 下行链路harq反馈传输 | |
CN104135353A (zh) | 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10351017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
CN102315916B (zh) | 下行分配指示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应答信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
CN10711381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JP2021533637A (ja) |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
CN107852700A (zh) | 一种组调度反馈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CN107733548A (zh) |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18121150A1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947895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