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9221B - 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99221B CN107699221B CN201710939897.8A CN201710939897A CN107699221B CN 107699221 B CN107699221 B CN 107699221B CN 201710939897 A CN201710939897 A CN 201710939897A CN 107699221 B CN107699221 B CN 1076992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mer
- drag reducer
- monomer
- hydrophobic monomer
- polymer collo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60—Composition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acting on the underground formation
- C09K8/62—Compositions for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C09K8/66—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 C09K8/68—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0—Redox syste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60—Composition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acting on the underground formation
- C09K8/84—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 C09K8/86—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09K8/88—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8/882—Compositions based on water or polar solvent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18—C13or longer chain (meth)acrylate, e.g. stearyl (meth)acryl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52—Amides or imides
- C08F220/54—Amides, e.g. N,N-dimethylacrylamide or N-isopropylacrylam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52—Amides or imides
- C08F220/54—Amides, e.g. N,N-dimethylacrylamide or N-isopropylacrylamide
- C08F220/56—Acrylamide; Methacrylam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08/00—Aspects relating to compositions of drilling or well treatment fluids
- C09K2208/28—Friction or drag reduc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并具体公开了所述减阻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1)聚合物胶体的合成:称取疏水单体、表面活性剂混合,以蒸馏水为溶剂并搅拌溶液至透明状,然后加入亲水单体、金属离子螯合剂、助溶剂并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调节溶液pH至6~7,通氮气继续搅拌,加入引发体系,继续通氮气,恒温反应6‑8小时即得聚合物胶体;2)减阻剂的合成: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胶体剪碎,萃取、干燥等得减阻剂。所述减阻剂既具备增黏效果也具备减阻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涉及页岩气压裂液用减阻剂,具体涉 及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滑溜水压裂快速发展,滑溜水已经成为目前应用最成熟的页 岩气压裂液。减阻剂是滑溜水压裂液中最重要的添加剂,一般有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减阻剂的主要作用为以下两点:其一减阻高聚物分子 可以再管道流体中伸展,吸收薄层间的能量、干扰薄层间的液体分子从缓冲 区进入紊流核心,从而阻止其形成紊流或减弱紊流程度,使之达到减阻的目 的。其二可以增加滑溜水体系粘度,以提高携砂能力。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水 基减阻剂是由一种或者两种不同的单体共聚生成的聚丙烯酰胺类减阻剂。但 是常规的聚合物基压裂体系由于含有水不溶物和胶体残渣,易造成页岩储层 严重伤害,压裂液交联形成冻胶后不利于缝网的形成,且会增加在管路中的 摩阻,因此对施工设备带来制约。
国内在页岩气用减阻剂的研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西南石油大学,中 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 石油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延长石油等机构都在页岩气用减阻剂 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公开号为CN102977877A的专利 报道了一种页岩气用减阻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常规的聚丙烯酰胺上引入功 能单体的方法,提高了减阻剂的抗剪切性能,降阻率可以达到70%;公开号 为CN102516975、CN103045226A和CN103010488A的专利都报道了滑溜水 型减阻剂的制备方法,但该类减阻剂降阻率都比较低。并且现有技术公开的 减阻剂的制备方法中需要合成后进行水解或者加入丙烯酸。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制备方 法。所述减阻剂既具备增黏效果也具备减阻性能。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所述减阻剂为式(I)所示的结构单体:
其中式(I)中x:y:z=12:13:5000。
2、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聚合物胶体的合成:称取疏水单体、表面活性剂混合,以蒸馏水为溶 剂并搅拌溶液至透明状,然后加入亲水单体、金属离子螯合剂、助溶剂并搅 拌使其完全溶解,调节溶液pH至6~7,通氮气继续搅拌,加入引发体系,继 续通氮气,恒温反应6-8小时,即得聚合物胶体;
2)减阻剂的合成: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胶体剪碎,加入水中进行溶 胀、溶解,然后将其倒进装有丙酮的容器中,在丙酮溶液中沉浸24h以上, 再用乙醇进行萃取以清除反应过程中残留的单体;将沉淀得到的聚合物用无 水乙醇提取以除去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和水分;然后真空干燥,造粒,过筛后 粉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优选的,所述疏水单体包括N,N-二正丁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十六酯,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亲水单体为丙烯酰胺,所述金属离 子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所述助溶剂为尿素。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和N,N-二正丁基丙烯 酰胺的摩尔比为0.9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疏水单体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浓度分数为0.5%, 亲水单体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浓度分数为45%,助溶剂的加入量占反应 物总量的摩尔分数为0.8%,EDTA加入量为40pp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疏水基团的摩尔比为2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所组成混合物或者 所述引发体系为氯化亚铜、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所组成混合物。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引发体系为氯化亚铜、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按摩尔 比2:1:1所组成混合物,所述引发体系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浓度分数 为0.075~0.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所述引发体系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浓度分数为 0.1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合成反应在温度为35~45℃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合 成方法,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方法所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多微嵌段的特 点,本文的合成和以往的合成过程有所区别,其合成不需要进行后水解或者 加入丙烯酸,由于孪尾疏水单体DC的结构属于短侧基,它的加入虽然能提高 聚合物黏度,但也会改变聚合物整体的分子柔韧性,加入的越多其柔韧性就 越差,所以不适当比例的引入会造成减阻性能大大降低;而疏水单体HMA属 于长链侧基,它的引入能够增加减阻性能,但是过长和过多又会造成结晶,大大降低合成聚合物的溶解性,从而影响黏度,本方法设计了最佳的配比, 使得合成聚合物获得最佳的减阻和增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HMA和DC的摩尔比与减阻率和特性黏数的关系;
图2表示引发剂浓度对合成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图3表示温度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图4表示pH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图5表示单体质量浓度对特性黏数的影响;
图6表示EDTA加量对特性黏数的影响;
图7表示尿素的加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和溶解时间的影响;
图8表示SDS的加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所使用的试剂规格信息如表1所示:
表1化学品规格信息
化学品名称 | 规格 | 厂家 |
丙烯酰胺(AM) | 工业品 | 成都科龙公司 |
N,N-二正丁基丙烯酰胺(DC) | 工业品 | 成都科龙公司 |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A) | 工业品 | 百灵威化学公司 |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 CP | 成都科龙公司 |
过硫酸钾(K<sub>2</sub>S<sub>2</sub>O<sub>8</sub>) | AR | 成都科龙公司 |
亚硫酸氢钠(Na<sub>2</sub>SO<sub>3</sub>) | AR | 成都科龙公司 |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Na<sub>4</sub>EDTA) | AR | 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氯化亚铜(CuCl) | CP | 成都科龙试剂 |
尿素(CO(NH<sub>2</sub>)<sub>2</sub>) | CP | 青州振华化工厂 |
氢氧化钠(NaOH) | CP | 成都科龙试剂 |
丙酮 | CP | 成都科龙试剂 |
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聚合物胶体的合成:称取疏水单体、表面活性剂于250mL烧杯中,以 50ml蒸馏水为溶剂并搅拌溶液至透明状并转移到500ml三口瓶中,然后加入 50mL蒸馏水,继续加入亲水单体、金属离子鳌合剂、助溶剂并搅拌使其完全 溶解,调节溶液pH至6~7,通氮气继续搅拌30min后,加入引发体系,继续 通氮气,恒温反应6-8小时,即得聚合物胶体;
2)减阻剂的合成: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胶体剪碎,加入水中进行溶 胀、溶解,然后将其倒进装有丙酮的容器中,在丙酮溶液中沉浸24h以上, 再用乙醇进行萃取以清除反应过程中残留的单体;将沉淀得到的聚合物用无 水乙醇提取8h以除去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和水分;然后在50℃温度条件下真空 干燥3天,然后造粒,过筛后粉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上述步骤中疏水单体包括N,N-二正丁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十六酯,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亲水单体为丙烯酰胺,所述金属离 子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所述助溶剂为尿素。
对各反应条件参数进行优选,以下各种反应成分以简称进行替代
(1)疏水单体配比的选择
由于孪尾疏水单体DC的结构属于短侧基,它的加入虽然能提高聚合物黏 度,但也会改变聚合物整体的分子柔韧性,加入的越多其柔韧性就越差,所 以不适当比例的引入会造成减阻性能大大降低;而疏水单体HMA属于长链侧 基,它的引入能够增加减阻性能,但是过长和过多又会造成结晶,大大降低 合成聚合物的溶解性,从而影响黏度。因此应该选取最佳的单体配比,使得 合成聚合物获得最佳的减阻和增黏效果。拟设计丙烯酰胺和不同配比的HMA 与DC单体合成的三元聚合物,并对相应的聚合物作减阻率和特性黏数的研 究,最终确定HMA与DC的最佳配比得到如图1所示的HMA和DC的配比 与减阻率和特性黏数的关系。
由图1可以看出,当HMA和DC的摩尔比约为0.95时候,减阻率曲线 和特性黏数曲线交集,为了兼顾合成聚合物的减阻性能和增黏性能,可确定 单体HMA和DC的摩尔配比为0.95时,其减阻性能和增黏性能综合效果达 到最佳状态。
(2)引发剂的选择和用量的确定
2.1引发剂的选择
由于本方法中所涉及的反应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容易水解,所以应尽 可能的降低反应温度,本方法选择了两种引发体系进行实验研究,具体如下:
两种引发体系包括过硫酸钾-亚硫酸钠(K2S2O8-Na2SO3)体系、氯化亚铜 -过硫酸钾-亚硫酸钠(CuCl-K2S2O8-Na2SO3)体系,表2给出了2种不同引发体 系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聚合物特性黏数与聚合时间。
表2不同引发体系的最佳特性黏数与反应时间
反应体系 | K<sub>2</sub>S<sub>2</sub>O<sub>8</sub>+Na<sub>2</sub>SO<sub>3</sub> | CuCl+K<sub>2</sub>S<sub>2</sub>O<sub>8</sub>+Na<sub>2</sub>SO<sub>3</sub> |
特性黏数η(dL/g) | 9.21 | 10.68 |
反应时间t(h) | 6.5 | 6 |
由表2可反应,K2S2O8+Na2SO3反应时间比较快,但是所产生的聚合物的 特性黏数比较低,经过后期实验表明,这种情况下体系形成的缔合效果非常 差,主要是因为引发剂分解的速度过快,故链终止的几率加大,无法有效提 高聚合物的分子量;CuCl+K2S2O8+Na2SO3体系的反应时间比没有氯化铜的体 系短,主要是其作为快速引发剂体系的牺牲剂,既缩短了聚合反应的诱导期, 又不会影响聚合的后期过程。所以CuCl+K2S2O8+Na2SO3体系更适于本方法。 通过进一步验证发现CuCl+K2S2O8+Na2SO3体系中三种成分添加摩尔比为2: 1:1时效果最好。
2.2引发剂的浓度
作为整个聚合反应过程产生自由基的活性中心,引发剂用量过少或者过多 都不行,如果用量过少,用来引发聚合的自由基数量就少,聚合反应则无法 有效继续进行,并且有可能呈现笼蔽效应,进而延长聚合反应时间;如果引 发剂用量过多,产生的自由基数目过多,反应过快,容易发生“爆聚”现象,所 以引发剂量的选择十分重要。
固定疏水单体总量为0.5%,单体质量浓度为45%,温度为40℃,EDTA 加量为40ppm,尿素为0.8%,在pH=7.0的条件下,使用不同浓度的 CuCl+K2S2O8+Na2SO3体系反应8h得到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以上分数均表 示浓度分数。引发剂浓度对合成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 可以看出聚合物的特性黏数总体上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 的变化。但是在曲线的前后两段,特性黏数的变化都比较小,分析其原因是 当引发剂的浓度低于0.075%时,引发剂在诱导期结束之前就已经全部消耗完 了,这就造成单体无法完全聚合,转化率下降,特性黏数就非常低;当然引 发剂的浓度高于0.2%后,整个体系在聚合过程中,自由基的浓度过高,使得 链中止的几率就增加了,加上放热量随体系聚合的增快而增大,反应温度升 高造成了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增大,链中止反应加剧,从而导致聚合度下降, 特性黏数下降。故本方法确定引发剂的最佳加量为0.15%。
(3)聚合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不考虑链转移的前提下,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度过高, 引发速率过大,自由基的含量过高,自由基终止机会增多,聚合度随之下降; 温度过低,引发剂的分解过慢,为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聚合,必须增大引发剂 的用量,自由基含量才会增高,但是当聚合加速以后温度就会迅速增高,这 时过量的引发剂就会释放出过多的自由基,使得自由基终止几率增大,聚合 度降低。固定疏水单体总量为0.5%,单体质量浓度为45%,EDTA加量为40ppm,尿素为0.8%,在pH=7.0的条件下,反应8h得到三元疏水缔合聚合 物。通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温度对聚合物的特性黏数的影响 见图3。
由图3可知,温度对聚合物的特性黏数有较大的影响,其有一个温度的最 佳值,而并非如反应动力学所言的温度越低越好,本文中温度的最佳值在40℃ 左右。分析图中的曲线,结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当反应温度在40℃之前,随 温度升高,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变大,诱导期时间缩短,聚合反应速率加快, 剧烈的反应促进聚合体系放热加剧,从而又辅助促使了引发剂的分解,故整 体上体系的聚合速率更快,其有利于降低引发剂的用量,并缩短反应的时间, 有利于在实际工业中的生产。但是图中曲线也反应了当温度超过40℃后,温度的升高,反而使聚合物的特性黏数降低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 一,温度升高虽然使引发剂分解速率变大,但是同时自由基终止的机会也增 大了,这就造成了聚合度降低,所以特性黏数也就变小了;第二,三元聚合 物反应中,由于其中一种的疏水单体中含有酯基,所以温度的升高会造成酯 基的水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合成的聚合物的疏水性能下降,从而也 可能造成特性黏数下降。
因此从上面的实验和分析中可以得到温度对特性黏数的影响很大,本文所 用的引发体系的最佳聚合温度为40℃,此温度下得到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特性 黏数,有利于分子产生缔合,具有良好的增黏效果。
(4)pH的影响
pH值是影响聚合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聚合物的反应动力学有较大 影响,会影响引发的半衰期;另外,它也会影响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因为 本方法中采用的疏水单体是一类丙烯酸酯类单体,高的pH值就造成它的水 解,所以对合成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结构有较大的影响,还有水解后对聚 合物的溶解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固定疏水单体总量为0.5%,单体质量浓 度为45%,引发剂加量为0.15%,EDTA加量为40ppm,尿素为0.8%,在40℃ 温度的不同pH的条件下,反应8h得到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别在不同的 pH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如图4是pH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曲线图。
从图4能够观察到,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受到pH值大小的影响比较明显。 当溶液的pH值小于6时,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不是很好,特性黏数相对比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聚合反应不完全而导致产物中有支链物或者是交联物,而造成 这一结果的原因则是聚合反应发生了酰亚胺化;当反应体系的pH大于7时, 合成的聚合物溶液开始泛白,聚合物的特性黏数也开始降低,分析原因主要 一方面是疏水单体水解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反应体系中的酰胺基发生水解 反应。因此,聚合体系的pH值不能过高或者过低,pH值为6-7为最佳值, 最大也不能超过7。
(5)疏水单体加量的影响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黏度都会随疏水基团的加入产生较大的影响,活性较低 的疏水基团由于较大的位阻效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下降,而疏水基团又同时 会通过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的非共价键力,使大分子链伸展交联形成具有一定 空间物理网状的结构,使溶液的流体力学体积变大,溶液黏度升高,故选择 一定量的疏水单体对聚合物合成有较大的影响。
固定单体质量浓度为45%,引发剂加量为0.15%,EDTA加量为40ppm, 尿素为0.8%,在温度为40℃,pH=7的条件下,反应8h,改变疏水单体加量 得到不同的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反应结果见表3。
表3疏水单体加量加入对特性黏数和黏度影响
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由塑性黏度和结构黏度组成,特性黏数的大小反映 的就是塑性黏度,其反映了液相之间,固液之间和固相与固相之间的摩擦力; 结构黏度是指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反应的是结构性的强度,它反映的是聚 合物溶液整体流体力学体积增大,从而表现为黏度升高。
从表3中得到疏水单体的加量对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和表观黏度都有较大 的影响,随着疏水单体含量的增大,聚合物的特性黏数随之降低,造成这种 结果是因为疏水单体的活性较低以及它所具有的位阻效应。然而,聚合物溶 液的表观黏度却先增加后下降,分析其原因是当单体含量在0.1%-0.5%时,聚 合物分子链之间通过分子力的作用形成缔合键,依靠这种键能形成一种物理 缔合,进而构建庞大的三维立体网架构型,这种结果可以让聚合物溶液流体 力学体积增大,黏度升高;但是,当疏水单体的含量超过0.5%后,表观黏度 却出现了急剧下降的现象,其原因是聚合物溶液的缔合作用首先是以分子主 链为基础的,而疏水基团是起到连接分子主链的作用,当疏水单体过多的加 入,其位阻效应使得基础的分子链被破坏,而使分子量大大降低,这个时候 的缔合作用并不能使聚合物溶液的流体力学体积较大的增加,并且更易因剪 切而被拆散,使整个体系失去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所应有的特性。因此,疏水 单体加量应该最好控制在0.5%。
(6)单体质量浓度的影响
聚合度与单体的浓度成正比,单体浓度越高聚合度越大,分子量越高,但 是事实上单体的浓度并非是越高越好,因为单体浓度过高会使得聚合反应的 剧烈程度加大,从而放出大量的热,进而影响聚合物的分子量。此外,单体 浓度增大,也不利于后期聚合物胶体的造粒干燥。固定疏水单体加量为0.5%, 引发剂加量为0.15%、EDTA加量为40ppm、尿素为0.8%,在温度为40℃, pH=7的条件下,反应8h,改变单体质量浓度,得到不同的三元疏水缔合聚合 物,单体质量浓度对特性黏数的影响见图5。
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单体的百分含量在40%以下,特性黏数较小,这是 由于单体质量浓度较低时,大分子链自由活动会降低,自由基终止也会降低, 从而延长了聚合度的成胶时间,同时,疏水单体本身的活性就比较低,自由 基还会向其它介质发生链转移,所以导致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但是单体质 量浓度也不能太高,如图中当单体含量超过45%后,特性黏数同样会降低, 其原因是大量的热无法在聚合过程释放出来,导致体系的温度升高较快,促 进了引发剂的分解,链终止加剧。另外,如果单体浓度过大,胶体会相对比 较硬,这会给后期的造粒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实验数据得出单体质量浓度在 40-50%之间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因为在40%的时候,尽管特性黏数还是 比较高,胶体中却有近20%的溶液并未发生聚合,此外,这个浓度下聚合的 时间相对较长,超过了12h,因此本实验中采用45%的单体浓度。
(7)金属离子鳌合剂EDTA加量的影响
由于原材料或者在合成过程中经常会引入一些Cu、Fe等金属离子,而这 些离子对聚合反应而言是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的,比如Cu离子,当其含量超过 0.1mg/L,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就会被延长。正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所以本 实验在聚合反应中加入了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Na4EDTA),以此来屏蔽Cu、 Fe等金属离子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其他条件为疏水单体加量0.5%,单体浓度 45%,引发剂加量0.15%,尿素为0.8%,温度为40℃,pH=7,图6就是EDTA 加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曲线图。
由图6可以看出,当EDTA的加量为10ppm的时候,特性黏数只有6.45, 其主要原因是溶液中的Cu、Fe等金属离子没有被鳌合,它们会对自由基形成 阻聚作用,从而使聚合体系的转化率降低,当EDTA的加量达到20ppm的时 候,特性黏数增大到了9左右,当其达到40ppm,特性黏数最高;但是当EDTA 加量过高后,聚合物特性黏数反而又下降了,这是因为当EDTA过高以后, 自由基会发生向EDTA分子链转移的反应。故在本聚合反应中,确定EDTA的最佳加量在40ppm左右。
(8)尿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在聚合过程中,尿素作为一种良好的助溶剂被经常使用,固定其他条件为 疏水单体加量0.5%,单体浓度45%,引发剂加量0.15%,EDTA加量为40ppm, 温度为40℃,pH=7,尿素的加量对反应的影响见如图7。
由图7可以看出,尿素的加量对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影响较大,这种影 响可以依据速溶理论进行诠释,即当聚合物溶液中加入与之结构相仿的小分 子物质后,这种小分子可促进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本方法中加入的尿素 也是一种小分子,它的加入可离散分子间的氢键缔合,改变构象的紧密程度, 减少大分子进入溶液的阻力,从而有利于改善聚合物的溶解性;此外,小分 子本身的活动能力强,很容易从聚合物中脱离出来,水分子则可以占据空隙, 有利于大分子的溶解扩散。从图8中还可以看出,尿素的加入对特性黏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尿素的加量也不能过高,过高还是会降低特性黏数,在 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含量为0.8%时溶解已经很好了,不存在不溶解的问题,所 以考虑尿素的加量在0.8%左右。
(9)SMR值对特性黏数的影响
为了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特性黏数的影响,通过采用SMR值(表活剂与疏 水单体的摩尔比)来进行考察,本文固定其他因素,通过SMR值的大小来研 究SDS的用量对特性黏数的影响,其结果见图8。
从图8可以看出,随着SMR值的增加,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呈现先增大后 减小的趋势。在本聚合反应体系中,能够让疏水单体和亲水单体相互混溶, 从而参与聚合反应的是SDS,它的作用是在反应体系中形成胶束,让疏水单 体溶解于此,而胶束形成的数量和体积则是和它的加量相关。当SMR值较小 时,胶束就不能形成,疏水单体就失去了溶解的介质而不能溶解在溶液中, 故聚合反应就无法进行,这就是造成聚合物的特性黏数相对低的原因;相反, 如果SMR值过大,自由基就相对减少,这就会使其与胶束接触的机会变少, 从而影响聚合反应。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SMR也比较重要,当SMR值为20 时,聚合反应的特性黏数最大。
Claims (5)
1.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聚合物胶体的合成:称取疏水单体、表面活性剂混合,以蒸馏水为溶剂并搅拌溶液至透明状,然后加入亲水单体、金属离子螯合剂、助溶剂并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调节溶液pH至6~7,通氮气继续搅拌,加入引发体系,继续通氮气,恒温反应6-8小时,即得聚合物胶体,所述引发体系为氯化亚铜、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所组成混合物;
2)减阻剂的合成: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胶体剪碎,加入水中进行溶胀、溶解,然后将其倒进装有丙酮的容器中,在丙酮溶液中沉浸24h以上,再用乙醇进行萃取以清除反应过程中残留的单体;将沉淀得到的聚合物用无水乙醇提取以除去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和水分;然后真空干燥,造粒,过筛后粉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所述疏水单体包括N,N-二正丁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十六酯,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亲水单体为丙烯酰胺,所述金属离子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所述助溶剂为尿素,所述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和N,N-二正丁基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0.95,所述疏水单体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浓度分数为0.5%,亲水单体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浓度分数为45%,助溶剂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摩尔分数为0.8%,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加入量为4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疏水单体的摩尔比为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体系为氯化亚铜、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按摩尔比2:1:1所组成混合物,所述引发体系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浓度分数为0.075~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体系的加入量占反应物总量的浓度分数为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反应在温度为35~45℃条件下进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9897.8A CN107699221B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合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9897.8A CN107699221B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合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99221A CN107699221A (zh) | 2018-02-16 |
CN107699221B true CN107699221B (zh) | 2021-04-16 |
Family
ID=6118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39897.8A Active CN107699221B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合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992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80621B (zh) * | 2018-08-17 | 2020-06-19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 用于缩短减阻剂起效时间的聚合物减阻剂溶胀处理方法 |
CN111635749A (zh) * | 2020-06-11 | 2020-09-08 |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兼顾减阻与携砂的滑溜水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126421B (zh) * | 2020-09-04 | 2021-04-30 | 四川省威沃敦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一剂化压裂用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991848A (zh) * | 2022-12-21 | 2023-04-21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适用于浅层、薄层压裂的压裂液稠化剂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61499A (en) * | 1987-10-13 | 1989-08-29 |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 Water-dispersible hydrophobic thickening agent |
CN102093503A (zh) * | 2009-12-14 | 2011-06-15 | 武侯区巅峰机电科技研发中心 | 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CN103627380A (zh) * | 2013-11-08 | 2014-03-1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溶性减阻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3833901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谭正怀 | 控制疏水单体加入量的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工艺 |
CN105199043A (zh) * | 2015-10-21 | 2015-12-30 |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646777A (zh) * | 2015-12-29 | 2016-06-08 |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749887A (zh) * | 2015-11-24 | 2017-05-3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耐温抗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10-11 CN CN201710939897.8A patent/CN1076992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61499A (en) * | 1987-10-13 | 1989-08-29 |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 Water-dispersible hydrophobic thickening agent |
CN102093503A (zh) * | 2009-12-14 | 2011-06-15 | 武侯区巅峰机电科技研发中心 | 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CN103833901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谭正怀 | 控制疏水单体加入量的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工艺 |
CN103627380A (zh) * | 2013-11-08 | 2014-03-1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溶性减阻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5199043A (zh) * | 2015-10-21 | 2015-12-30 |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749887A (zh) * | 2015-11-24 | 2017-05-3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耐温抗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CN105646777A (zh) * | 2015-12-29 | 2016-06-08 | 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99221A (zh) | 2018-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99221B (zh) | 一种双功能缔合型减阻剂及其合成方法 | |
Song et al. |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starch-graft-poly (AM-co-AMPS) by using a complex initiation system of CS-APS | |
CN102977877B (zh) | 一种页岩气压裂用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563876A (zh) | 一种疏水缔合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油包水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321764B (zh) | 一种酸液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386047A (zh) | 油气井抗高温盐水基压裂液稠化剂用聚合物 | |
CN113214439A (zh) | 一种纳米活性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1518239A (zh) | 一种乳液型压裂液降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909305B (zh) | 一种两亲分子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262412A (zh) | 一种抗剪切的改性聚丙烯酰胺及其用途 | |
CN114395057B (zh) | 含有螯合位点的聚丙烯酰胺、螯合型变粘滑溜水及制备 | |
CN106589232B (zh) | 疏水缔合丙烯酰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831482A (zh) | 一种基于叔胺基团的co2响应增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Zou et al. |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novel water‐soluble cationic polymer containing β‐cyclodextrin | |
CN106317324B (zh) | 制备减阻剂用稳定剂和页岩气压裂用减阻剂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 |
CN107033287A (zh) | 一种新型丙烯酰胺共聚物驱油剂及合成方法 | |
CN115197365A (zh) | 一种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制备方法 | |
CN113402660B (zh) | 一种高温高盐油藏采油用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250339A (zh) | 一种丙烯酰胺系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651927B (zh) | 一种含双尾内盐结构的盐增稠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5028771A (zh) | 一种悬浮聚合法制备树枝状两亲型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6279524B (zh) | 一种页岩气压裂用减阻剂的制备方法及压裂用减阻剂 | |
CN116102677B (zh) | 一种耐温型酸液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778455A (zh) | 一种耐温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8530645B (zh) | 一种两亲型树枝状不饱和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9 Address after: No. 11012, 10th floor, unit 1, building 1, Wangji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Fengcheng 6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KAIERWEN PETROCHEMICAL AUXILIARIE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 East Road, University City, Chongqing,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