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2359A - 非机动车雨衣 - Google Patents

非机动车雨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2359A
CN107692359A CN201711146571.6A CN201711146571A CN107692359A CN 107692359 A CN107692359 A CN 107692359A CN 201711146571 A CN201711146571 A CN 201711146571A CN 107692359 A CN107692359 A CN 107692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m
hat
clothing
edge
moto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65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招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ity Cheb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ity Cheb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ity Cheb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ity Cheb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65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923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92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235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00Overgarments
    • A41D3/02Overcoats
    • A41D3/04Rainco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200/00Components of garments
    • A41D2200/20Ho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Abstract

一种非机动车雨衣,包括:衣身、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衣帽和帽檐组件;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分别位于所述衣身的两侧并与所述衣身连接;所述衣帽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并与所述衣身连接;所述帽檐组件包括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所述第一帽檐和所述衣帽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帽檐背向所述衣帽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帽檐和所述第一帽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帽檐朝向所述衣身延伸,所述第二帽檐邻近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远离所述第一帽檐凹陷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帽檐之间形成视野通道。上述非机动车雨衣,有效地保护了人们的脸部,避免脸部被雨水击打。

Description

非机动车雨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雨衣。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城市的市民为了上下班方便,都会使用非机动车上下班。在上下班的过程中,不管是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都可能会碰到下雨天。
在下雨天使用非机动车上下班,则需要使用到雨衣。现有的雨衣只设置有一个帽檐,用来挡住雨水对脸部的冲击,这样的雨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帽檐只朝向前方,并不能挡住倾泻而下的雨水,使脸部仍然会收到雨水的击打,且非机动车在开启的时候快速移动,雨水的冲刷力增加,被击打的脸部会感到更痛,并且还会因雨水进入眼睛里而遮挡视线,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帽檐只朝向前方,并不能挡住倾泻而下的雨水,使脸部仍然会收到雨水的击打,且非机动车在开启的时候快速移动,雨水的冲刷力增加,被击打的脸部会感到更痛,并且还会因雨水进入眼睛里而遮挡视线,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非机动车雨衣。
一种非机动车雨衣,包括:衣身、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衣帽和帽檐组件;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分别位于所述衣身的两侧并与所述衣身连接;所述衣帽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并与所述衣身连接;所述帽檐组件包括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所述第一帽檐和所述衣帽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帽檐背向所述衣帽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帽檐和所述第一帽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帽檐朝向所述衣身延伸,所述第二帽檐邻近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远离所述第一帽檐凹陷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帽檐之间形成视野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和所述衣帽的边缘扣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和所述衣帽的边缘拉链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和所述衣帽的边缘魔术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帽檐的边缘和所述第一帽檐扣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檐的内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子扣,所述第二帽檐朝向所述第一帽檐的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一对子扣相对应的一对母扣,各所述子扣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母扣扣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檐的内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对所述子扣,每一对所述子扣朝向所述衣身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帽檐朝向所述第一帽檐的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多对子扣相对应的多对母扣,各所述子扣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母扣扣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衣帽与所述衣身连接的边缘设置有伸缩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帽檐的长度为10~15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帽檐的高度为8~10厘米。
上述非机动车雨衣,通过设置第一帽檐,第一帽檐背向所述衣帽的边缘延伸,即第一帽檐向着视野前方延伸,第一帽檐能够抵挡住大部分上方落下来的雨水,通过设置第二帽檐,并使第二帽檐朝向衣身延伸,即第二帽檐向着地面延伸,第二帽檐能够抵挡住斜向进入第一帽檐内的雨水,有效地保护了人们的脸部,避免脸部被雨水击打;另外,通过在第二帽檐设置凹部,使第一帽檐和凹部之间形成视野通道,避免了第二帽檐遮挡视野,尤其是在下雨天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上极易形成水雾而模糊,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非机动车雨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例如,一种非机动车雨衣,包括:衣身、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衣帽和帽檐组件;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分别位于所述衣身的两侧并与所述衣身连接;所述衣帽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并与所述衣身连接;所述帽檐组件包括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所述第一帽檐和所述衣帽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帽檐背向所述衣帽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帽檐和所述第一帽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帽檐朝向所述衣身延伸,所述第二帽檐邻近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远离所述第一帽檐凹陷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帽檐之间形成视野通道。
上述非机动车雨衣,通过设置第一帽檐,第一帽檐背向所述衣帽的边缘延伸,即第一帽檐向着视野前方延伸,第一帽檐能够抵挡住大部分上方落下来的雨水,通过设置第二帽檐,并使第二帽檐朝向衣身延伸,即第二帽檐向着地面延伸,第二帽檐能够抵挡住斜向进入第一帽檐内的雨水,有效地保护了人们的脸部,避免脸部被雨水击打;另外,通过在第二帽檐设置凹部,使第一帽檐和凹部之间形成视野通道,避免了第二帽檐遮挡视野,尤其是在下雨天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上极易形成水雾而模糊,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非机动车雨衣,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非机动车雨衣10包括衣身100、第一收容部200、第二收容部300、衣帽400和帽檐组件500。第一收容部200、第二收容部300、衣帽400分别与衣身100的不同侧边连接。例如,第一收容部200和衣身100的左侧连接,第二收容部300和衣身100的右侧连接,衣帽400和衣身100的上侧连接,且第一收容部200的内部、第二收容部300的内部和衣帽400的内部分别与衣身100的内部连通,以方便穿戴。第一收容部200和第二收容部300用于收容非机动车的镜子,使非机动车雨衣更加的适合非机动车的车型,以更好的保护非机动车的车头;衣帽400用于保护人体的头部,防止头部不被雨水淋湿;帽檐组件500用于保护人体的脸部,防止脸部不被雨水淋湿。
第一收容部200和第二收容部300分别位于衣身100的两侧并与衣身100连接。例如,第一收容部200和第二收容部300与镜子的形状相适配,第一收容部200和第二收容部300使用时用于套设在镜子上。具体地,第一收容部200和第二收容部300均为透明材质制成,这样在防止镜子遇到雨水而变模糊时,也能使得镜子不被遮挡住,可以反射出后方的情况。
衣帽400位于第一收容部200和第二收容部300之间并与衣身100连接。为了进一步增加衣帽400的保护能力,例如,衣帽400与衣身100连接的边缘设置有伸缩带,伸缩带用于使衣帽400与衣身100连接的边缘拉伸或者收缩。这样,在穿戴好雨衣后,即可通过将伸缩带收缩,使脖子处的雨衣与脖子之间没有缝隙,以避免雨水顺着雨衣从脖子进入身体,进一步增加了衣帽400的保护能力。
帽檐组件500包括第一帽檐510和第二帽檐520,第一帽檐510和衣帽400的边缘可拆卸连接,第一帽檐510背向衣帽400的边缘延伸。即第一帽檐510在穿戴后朝向前方延伸,以抵挡住落下的大部分雨水。例如,第一帽檐510的边缘和衣帽400的边缘扣接。即第一帽檐510的边缘和衣帽400的边缘通过扣子扣合连接。例如,衣帽400的边缘间隔设置有若干公扣,第一帽檐510的边缘对应设置有若干与公扣一一对应的母扣,各公扣与其所对应的母扣扣接。又例如,第一帽檐510的边缘与衣帽400的边缘魔术贴连接。又例如,第一帽檐510的边缘和衣帽400的边缘拉链连接。
第二帽檐520和第一帽檐510可拆卸连接,第二帽檐520朝向衣身100延伸。即第二帽檐520在穿戴后朝向地面延伸,以挡住前方从第一帽檐510底下倾斜落下的雨水,保护人的脸部,避免脸部被雨水击打。第二帽檐520邻近第一帽檐510的边缘远离第一帽檐510凹陷设置有凹部,凹部和第一帽檐510之间形成视野通道。即凹部和第一帽檐510之间正好形成使眼睛可以漏出的缝隙,第二帽檐520遮挡住眼部以下的部位。这样,避免了第二帽檐520遮挡视野,尤其是在下雨天第一帽檐510和第二帽檐520上极易形成水雾而模糊,造成安全隐患。例如,第二帽檐520的边缘和第一帽檐510的边缘扣接。即第二帽檐520的边缘和第一帽檐510的边缘通过扣子扣合连接。具体地,第一帽檐510的内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母扣,第二帽檐520朝向第一帽檐510的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一对母扣相对应的一对公扣,各母扣分别与其对应的公扣扣接。
为了使第一帽檐能较充分的挡住雨水,但是又不挡住视线,例如,第一帽檐的长度为10~15厘米。为了使第二帽檐能够充分的遮挡住眼睛以下至脖子的部位,例如,第二帽檐的高度为8~10厘米。
为了方便调整视野通道的高度,例如,第一帽檐510的内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对母扣,每一对母扣之间的两个母扣之间的距离均相同。这样,每一对母扣均可以匹配同一对公扣。且每一对母扣朝向衣身100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即每一对母扣与衣身100的距离不等。第二帽檐520朝向第一帽檐510的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与任意一对母扣相对应的公扣,该一对公扣与其中一对母扣扣接。这样,通过将第二帽檐520的一对公扣与第一帽檐510上距离衣身100的距离不同的一对母扣扣接,可以调整凹部与第一帽檐510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调整视野通道的高度。
能够理解,现有的非机动车雨衣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便。非机动车雨衣是在下雨的情况下使用的,在冬季或者夏季都可能会下雨。而在冬季时,在下雨的同时还伴随着刺骨的大风,这个时候非机动车雨衣的衣帽没有保暖作用,头部被吹着很冷;而在夏季时,在下雨的同时还伴随着闷热的天气,这个时候非机动车雨衣的衣帽没有散热作用,头部容易出汗,尤其是头发会被像刚洗过一样,弄乱发型。
一实施例中,衣帽包括透气散热层及保暖防水层,透气散热层与保暖防水层连接。
这样,当在闷热的下雨天时,人们可以通过将透气散热层的一面位于里侧与人们的头部直接接触,透气散热层具有较好的透气和散热效果,能够避免头部出汗,并且保暖防水层用来挡住雨水,同时能够达到非机动车雨衣挡雨的效果;
当在寒冷的冬天时,人们可以通过将保暖防水层的一面位于里侧与人们的头部直接接触,保暖防水层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能够使头部感觉较为温暖,并且保暖防水层具有防水效果,也能够与透气散热层共同挡住雨水,达到非机动车雨衣挡雨的效果。
一实施例中,透气散热层包括散热子层和透气子层,散热子层设置于保暖防水层上,透气子层与散热子层远离保暖防水层的侧面连接。这样,当在闷热的下雨天时,人们将透气散热层的一面位于里侧与人们的头部直接接触,其中,透气子层与人们的头部直接接触,可以发挥到最好的透气效果,避免衣帽与头部接触不透气而感到闷热,继而散热子层邻近人们的头部,分别通过透气子层和散热子层可以有效地将头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在透气散热层更外侧具有防水层,可以具有很好的防水效果,有效地挡雨。
例如,散热子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烯20份~25份,聚乙烯纤维20份~25份,聚酰胺40份~45份,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15份~20份,氮化硅4份~6份,环氧树脂3份~4份,铝酸酯偶联剂1份~1.5份,丁基羟基茴香醚0.5份~1份。优选的,散热子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烯25份,聚乙烯纤维25份,聚酰胺40份,EVA热熔胶16份,氮化硅5份,环氧树脂3.5份,铝酸酯偶联剂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0.8份。
上述石墨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聚酰胺的共聚反应形成有效散热的结构,从而提高了透气隔离层的散热效果,此外,由于添加了聚乙烯纤维,其具有良好的吸湿能力,与人体贴合能够吸取头部的汗水,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湿热性能也较好,恰好适合人体的体温,并且使用纤维材料重量更轻。
例如,透气子层由聚乙烯(PE)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将PE高分子透气膜形成透气子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例如,透气子层开设有若干透气孔。又如,若干透气孔间隔分布,又如,若干透气孔呈蜂窝状,这样,能够提高透气子层的透气能力。
一实施例中,保暖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子层、保暖子层和第二防水子层,第一防水子层设置于透气散热层上,第二防水层的边缘和第一防水子层的边缘相互密封连接,并形成容置腔,保暖子层位于容置腔内并与第二防水子层连接。例如,第一防水子层设置于散热子层上。例如,第一防水子层设置于散热子层上,亦即散热子层设置于第一防水子层上,透气子层与散热子层远离第一防水子层的侧面连接。
这样,当在寒冷的冬天时,人们可以通过将保暖防水层的一面位于里侧与人们的头部直接接触,保暖防水层具有较好的保暖和防水效果,能够给头部取暖,并且,保暖防水层用来挡住雨水,同时能够达到非机动车雨衣挡雨的效果。
例如,第一防水子层由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制备而成。一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子层也由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制备而成。将PTFE微孔薄膜与普通织物通过层压工艺复合在一起形成防水子层,形成的防水层具有优良的防水透气性能。
例如,保暖子层包括若干硅橡胶加热带,各硅橡胶加热带位于容置腔内且分别与第二防水子层连接,非机动车雨衣还包括安装部和电池,安装部位于容置腔外且与第二防水子层连接,安装部包括安装主体和盖体,安装主体开设有安装槽,盖体位于安装槽外且与安装主体连接,盖体活动密封安装槽,电池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各硅橡胶加热带分别与电池电性连接。例如,盖体与安装主体拉链接连,以活动密封安装槽。例如,容置腔内部容置正极线路与负极线路,各硅橡胶加热带分别通过正极线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各硅橡胶加热带分别通过负极线路与电源负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不需要使用非机动车雨衣的保暖功能的时候,将电池取下来,这样可以防止非机动车雨衣在夏季使用时将保暖层位于外侧时,电池遇水。上述硅橡胶加热带在连接电池通电后能够迅速发热,这样,当在寒冷的冬天时,人们将保暖层的一面位于里侧与人们的身体直接接触,使人们的身体持续感到温暖,能更好地经受住大风大雨的侵袭。
为了避免雨水下流弄湿衣物,进一步地,所述衣身的下摆设置有衣撑组件,所述衣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若干袢耳,所述支撑杆可弯曲,所述若干袢耳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摆的第一边缘,所述支撑杆依次穿设每一所述袢耳,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与第一边缘的直径相等,这样,使雨衣的下摆可以往外撑起,且往外撑起的雨衣的下摆形成一定坡度,不会在雨水的冲刷作用力下,以致贴住身体,另外,由于雨衣被设置在边缘一圈的衣撑组件在各个方向都撑起,尽管通常雨水都是斜的,但不管雨水斜向哪个方向,衣撑组件都能够固定住雨衣的下摆张开,而当雨衣的下摆张开时,兼具更大范围和挡雨作用及引流作用,由于雨衣的下摆张开的面积更大了,能够有效的挡住未被雨衣遮挡的以下位置不被淋湿,同时由于下摆具有了坡度,能够有效引导落在雨衣上的水流落向远离身体的地面。例如,下摆的远离衣身的第一边缘的直径大于下摆的邻近衣身的第二边缘的直径。即下摆远离衣身的边缘为第一边缘,下摆邻近衣身的边缘为第二边缘。例如,下摆的从邻近衣身的横截面到远离衣身的横截面逐渐增大。即,下摆相对衣身扩张形成扇形。衣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若干袢耳,支撑杆可弯曲。例如,支撑杆可弯曲并将两端相接而形成一个圆。若干袢耳相互间隔设置在下摆的第一边缘,可以理解,袢耳间隔设置围成一圈。例如,袢耳的数量为-个。例如,各所述袢耳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支撑杆依次穿设每一袢耳,且支撑杆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支撑杆的直径与第一边缘的直径相等。可以理解,裤袢与下摆的第一边缘形成间隙,支撑杆可以穿设间隙,且将首尾两端固定,支撑杆围成一圈的直径与第一边缘的直径相等,即支撑杆围成一圈的直径与袢耳间隔设置围成一圈的直径相等。这样,支撑杆可以使下摆展开,增大下摆的保护范围同时使下摆具有引流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包括:
衣身;
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分别位于所述衣身的两侧并与所述衣身连接;
衣帽,所述衣帽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并与所述衣身连接;
帽檐组件,所述帽檐组件包括第一帽檐和第二帽檐,所述第一帽檐和所述衣帽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帽檐背向所述衣帽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帽檐和所述第一帽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帽檐朝向所述衣身延伸,所述第二帽檐邻近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远离所述第一帽檐凹陷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帽檐之间形成视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和所述衣帽的边缘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和所述衣帽的边缘拉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檐的边缘和所述衣帽的边缘魔术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帽檐的边缘和所述第一帽檐扣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檐的内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子扣,所述第二帽檐朝向所述第一帽檐的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一对子扣相对应的一对母扣,各所述子扣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母扣扣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檐的内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对所述子扣,每一对所述子扣朝向所述衣身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帽檐朝向所述第一帽檐的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多对子扣相对应的多对母扣,各所述子扣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母扣扣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帽与所述衣身连接的边缘设置有伸缩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帽檐的长度为10~15厘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帽檐的高度为8~10厘米。
CN201711146571.6A 2017-11-17 2017-11-17 非机动车雨衣 Withdrawn CN1076923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6571.6A CN107692359A (zh) 2017-11-17 2017-11-17 非机动车雨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6571.6A CN107692359A (zh) 2017-11-17 2017-11-17 非机动车雨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2359A true CN107692359A (zh) 2018-02-16

Family

ID=6118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6571.6A Withdrawn CN107692359A (zh) 2017-11-17 2017-11-17 非机动车雨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923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9144U (zh) 电力施工安全帽
US2800901A (en) Protective hood
CN207444306U (zh) 非机动车雨衣
CN107692359A (zh) 非机动车雨衣
CN108936928A (zh) 一种防护安全帽
US10051906B1 (en) Headwear with water/perspiration handling features
CN211532894U (zh) 一种自发热纤维防风帽子
CN207692993U (zh) 雨衣
CN107692360A (zh) 雨衣
CN207803495U (zh) 一体式雨衣
CN203851839U (zh) 帽舌改进型雨披
CN204411095U (zh) 一种可调节双层镜片内外气压的滑雪眼镜
CN107692361A (zh) 一体式雨衣
CN207917041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挡风披
CN210076617U (zh) 一种多用途的雨衣
CN206238511U (zh) 一种多功能夏季警用雨衣
CN206238535U (zh) 一种新型带帽檐防水透气面罩
EP1262113A1 (fr) Veste équipée d'une capuche à visibilité latérale optimum.
CN205161939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骑车用新型雨衣
CN213695765U (zh) 一种基于ccd的主动预警防撞车智能校服
EP3747294A2 (en) A helmet with jacket
CN204888820U (zh) 一种可扩展式帽檐
CN112438450A (zh) 一种电动车摩托车防雨、防晒、防风雪衣
CN206808706U (zh) 一种电动车用防脱落雨衣
CN213154274U (zh) 一种新型防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