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1446A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1446A
CN107691446A CN201710811767.6A CN201710811767A CN107691446A CN 107691446 A CN107691446 A CN 107691446A CN 201710811767 A CN201710811767 A CN 201710811767A CN 107691446 A CN107691446 A CN 107691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ve compound
pesticidal combination
chlorine fluorine
insect amide
fluorine cyan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17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17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914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91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1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oxygen or sulfur compounds
    • A01N31/08Oxygen or sulfur directly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 A01N31/14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t least one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6N-acyl deriva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所述活性化合物I为氯氟氰虫酰胺,活性化合物II为溴氰菊酯,且活性化合物I与活性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50:1‑1:50。本发明通过将活性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进行二元复配,在防治害虫上达到了增效效果,并且降低了两个活性成份的用药量,结合了速效性和持效性,延缓了抗性的产生,拓展了防治谱。

Description

一种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4105463989,申请日为2014年10月16日,名称为一种杀虫组合物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害虫防治领域出现的一个迫切的需求是:需要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在降低活性成分的施用率以及降低或避免不利的环境或毒理学影响的同时仍能提供有效的害虫防治;并且该杀虫组合物还需要结合对害虫的快速作用和长效作用。
使用杀虫剂的另一个难处在于重复和唯一地使用单一杀虫化合物在许多情况下导致对所述活性化合物产生天然或适应抗药性的害虫的快速选择。因此,需要有助于克服抗药性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其至少解决了上述一种问题:如降低施用率、提高活性谱、结合速效性和持效性、延缓抗性。
氯氟氰虫酰胺(ZJ4042,Cas.NO:1262605-53-7)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研制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是一种高效、低毒和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促使昆虫细胞内源钙离子释放,影响肌肉收缩,进而导致昆虫死亡;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的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但主要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具有一定的内吸性,可用于水稻、蔬菜、果树、棉花的主要害虫防治。氯氟氰虫酰胺具有持效性长的特点,但是也具有速效性较差的缺陷,害虫取食后一般5-7天才会死亡。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蔬菜、玉米、花生等棉铃虫的桥梁田种植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棉铃虫的发生更趋向复杂化,危害作物更多、危害时期更长,且易猖獗成灾,预测预报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化学防治成为主要的防治手段。自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推广后,该类药剂已经成为防治棉铃虫的主要药剂,具有活性高、杀灭作用强的特点;但也存在死虫速度慢、易产生抗药性的弊端,所以与速效性的药剂混用是一个解决棉铃虫防治的理想方案。
氟氯氰菊酯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树、烟草、大豆等植物的上的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因为使用时间长,害虫抗性严重。氟氯氰菊酯具有很好的触杀活性和胃毒作用,用药后2小时后对低龄幼虫就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
氰戊菊酯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拟除虫菊酯类的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适用范围对鳞翅目幼虫效果良好;对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害虫也有较好的效果。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大豆、小麦等作物。因为使用时间长,害虫抗性严重。氰戊菊酯具有很好的触杀活性和胃毒作用,用药后2小时后对低龄幼虫就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
联苯菊酯是美国富美实公司开发的拟除虫菊酯类的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鳞翅目幼虫效果良好,对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及螨类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适用于茶叶、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因为使用时间长,害虫抗性严重。联苯菊酯以其杀虫谱广(对茶叶上主要害虫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象甲、黑翅粉虱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水溶性低、降解速度快,成为我国茶叶化学防治的主要药剂;但长期单一使用并不断增加浓度和使用次数,使之防治效果不断下降。
甲氰菊酯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该药杀虫谱广,击倒效果快,持效期长,其最大特点是对许多种害虫和多种叶螨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适合在害虫、害螨并发时使用。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树等植物的上的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及螨类,因为使用时间长,害虫抗性严重。甲氰菊酯具有很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用药后4-6小时后对低龄幼虫就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
醚菊酯属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其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对稻田蜘蛛等天敌杀伤力较小、对作物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水稻、蔬菜、棉花上用于高效防治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但该品种使用后,害虫易产生抗药性。醚菊酯具有很好的触杀活性和胃毒作用,用药后1-2小时对成虫就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
溴氰菊酯是属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触杀作用迅速,击倒力强,没有熏蒸和内吸作用,在高浓度下对一些害虫有驱避作用。持效期长(7-12 天)。神经性毒剂,能使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亡。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昆虫效果极好。主要用于防治棉花等大田作物的主要害虫,可使棉花提早吐絮,提高皮棉质量和产量。已经使用近30 年,在部分地区对许多害虫特别是棉铃虫的防治,其使用量由最初的稀释10000倍,防效95%以上,下降到目前的稀释1000倍,而防效不到60%;抗药性问题严重,极大地限制了溴氰菊酯的应用。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高效、广谱、速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螨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能有效地防治棉花、果树、蔬菜、大豆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也能防治动物体上的寄生虫。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种害虫和其他害虫,以及叶螨、锈螨、瘿螨、跗线螨等有良好效果,在虫螨并发时可以兼治,可防治棉红铃虫和棉铃虫、菜青虫、菜缢管蚜、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叶瘿螨、柑橘蛾、橘叶蛾、橘蚜以及橘叶螨、锈螨、桃小食心虫及梨小食心虫等,也可用来防治多种地表和公共卫生害虫。
氯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作用特点,对害虫以触杀和胃毒为主;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适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茶树、森林等多种植物上的害虫及卫生害虫。氯氰菊酯速效性好,但持效期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一种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所述活性化合物I 为氯氟氰虫酰胺,活性化合物II 为任意一种选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选自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醚菊酯。
本发明出乎意料的发现将氯氟氰虫酰胺和选自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醚菊酯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组合可有效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组合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大大高于单独的活性化合物活性总和。该意料之外的效果是真正的协同作用,而不仅仅是加和作用。
本发明人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意外的发现,将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复配后,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活性化合物I 为氯氟氰虫酰胺,活性化合物II为任意一种选自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醚菊酯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一种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所述活性化合物I 为氯氟氰虫酰胺,活性化合物II 为任意一种选自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醚菊酯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且所述活性化合物I与活性化合物II 的重量比为50:1-1:50。
一种杀虫组合物,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 的重量比为25:1-1:25。
一种杀虫组合物,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 的重量比为10:1-1:10。
一种杀虫组合物,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 的重量比为5:1-1:5。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所述活性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90%。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所述活性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0%-80%。
一种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所述活性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20%-60%。
一种杀虫组合物,还包含表面活性剂和/或增充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剂型为乳油、悬浮剂、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水乳剂、超低容量液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还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活性成分。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用途,其中有害生物为昆虫纲、蛛形纲。
优选的,所述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害虫的用途。
更优选的,所述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烟芽夜蛾、桃蚜、棉蚜、苹果蚜、麦长管蚜、褐稻虱、灰飞虱、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叶蝉、黑尾叶蝉、稻纵卷叶螟、棉铃虫、二化螟、三化螟、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象甲、黑翅粉虱、叶螨、锈螨、瘿螨、跗线螨、菜青虫、菜缢管蚜、茶尺蠖、茶橙瘿螨、柑橘蛾、橘叶蛾、橘蚜以及橘叶螨、桃小食心虫及梨小食心虫等的用途。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有害生物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一种保护作物以防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包括使作物与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活性化合物I 、活性化合物II。
本发明通过将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组合,一方面结合了持效性与速效性;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的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的药剂组合,可明显降低两个活性成份的用药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发现:将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组合不仅可带来对于杀虫谱的加和性提高,而且还实现令人惊喜的协同作用。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协同作用”指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杀虫效果大于各活性化合物效果之和,或者说,其作用是超加和性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为活性成分,活性化合物I 为氯氟氰虫酰胺,活性化合物II 为任意一种选自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醚菊酯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所述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重量比为100:1到1:100,优选50:1到1:50,优选20:1到1:20,更优选或10:1到1:10,再优选5:1到1:5 时获得了协同作用。
本发明通过将持效性好的氯氟氰虫酰胺与速效性好的活性化合物II 组合,解决了持效性与速效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的含氯氟氰虫酰胺和活性化合物II 的药剂组合,可降低两个成份的用药量。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相容性和有利的恒温动物毒性,适于防治在农业、林业、储藏产品和材料以及卫生领域中遇到的有害生物,尤其是昆虫纲和蛛形纲。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于通常敏感和抗性的物种具有活性,并且对于所有或单个发育阶段均具有活性。
本文中使用术语“有害生物”意指可对植物的正常状态造成损失的任何有机体:
鳞翅目害虫包括例如: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菜心螟(hellullaundalis)、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lis)、柑桔凤蝶(papilioxuthus)、白粉蝶(pierisrapaecrucivora)、直纹稻弄蝶(parnaraguttata)、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 testacea)、舞毒蛾(lymantriadispar)、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东方毒蛾(euproctissubflava)、黑纹刺蛾(scopelodescontracu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红铃麦蛾(Pink bollworm)、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fasciata)、卷叶蛾(adoxophyeshonmai)、杏黄卷蛾(archipsfuscocureanus)、茶长卷蛾(homonamagnanima)、小菜蛾(plutellaxylotell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
鞘翅目害虫包括例如:米象(sitophilusoryzaelinne)、柑橘潜叶甲(PodagricomelanigricollisChe)、玉米象(S.zeamails)、谷象(S.granarius)、大猿叶虫(Cabbageleafbeetle)、小猿叶虫(Daikon leaf beele),跳甲(fleabeetle)、葡萄跳甲(Alticachalybea)、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黄瓜跳甲(Epitrixcucumeris)、烟草跳甲(Ehirtipennis)、茄跳甲(E.fuscula)、黄守瓜(Aulacophoraindica(Gemlin)、芥菜叶甲(Phaedoncochleariae)等。
双翅目害虫包括例如:稻潜蝇(agromyzaoryzae)、大麦水蝇(hydrelliagriseola)、非洲菊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i)、豌豆叶潜蝇(chromatomyiahorticola)、番茄斑潜蝇(liriomyzabryoniae)、灰地种蝇(deliaplatura)、葱地种蝇(deliaantiqua)地中海实蝇(ceratitiscapiatawiedgman)、苹果实蝇(Rhagoletispomonella)、樱桃实蝇(R.cingulata)。
半翅目害虫包括例如:臭蝽(megacoptapunctatissimum)、菜蝽(eurydemarugosum)、大刺白星蝽(eysarcorislewisi)、白星蝽(eysarcorisparvus)、稻绿蝽(nezaraviridula)、斯氏珀蝽(plautiastali)、臭梧桐蝽(halymorphamista)、稻棘缘蝽(cletuspunctiger)、中华稻缘蝽(leptocorisachinensis)、杜鹃网蝽(stephantispyrioides)、赤须盲蝽(trigonotyluscoelestialium)。
同翅目害虫包括例如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梨木虱(psyllapyrisuga)、柑橘木虱(diaphorinatabaci)、烟粉虱(bemisiatabaci)、蚜虫(homoptera)、苹果棉蚜(eriosomalanigerum)。
膜翅目(hymenoptera)中有,黄翅菜叶蜂(athaliarosaeruficornis)、蔷薇叶蜂(argepagana)、黑山蚁(formica japonica)、栗瘿蜂(dryocsmuskuriphilus)等。
缨翅目害虫,例如蓟马(HaplothripsChinensisPriesner)。
蛛形纲(Arachnida)的害虫。例如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citri)、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二点叶螨(tetranychusurticae)、山楂叶螨(tetranychusviennensis)、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kankitus)、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phoenicis)、苜蓿苔螨(bryobiapraetiosa)、小麦卷叶螨(aceriatulipae)、葡萄瘿螨(colomerusvitis)、茶叶瘿螨(calacaruscarinatus)、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latus)、长毛根螨(rhizoglyphusrostochiensis)等。
虱目( Anoplura , Phthiraptera) ,例如畜虱属( Damalinia spp. ) 、血虱属( Haematopinus spp. )、毛虱属( Linognathus spp.) 、虱属(Pediculus spp.)、嚼虱属(Trichodectes spp. )。
等足目(Isopoda),例如,栀水虱(Oniscusasellus)、鼠妇(Armadilliudiumvulgare)、球鼠妇(Porcellioscaber)。
倍足目(Diplopoda ),例如,Blaniulusguttulatus。
唇足目( Chi lopoda ),例如,地蜈蚣属( GeophiluscarpophagusScutigeraspp.) 。
综合目( Symphyla ),例如,白松虫( Scutigerellaimmaculata)。
缨尾目( Thysanura ),例如,衣鱼( Lepismasaccharina )。
弹尾目(Collembola ),例如,武装棘跳虫( Onychiurusarmatus)。
直翅目( Orthoptera) ,例如,家蟋(Achetadomesticus )、喽蛄属属种(Gryllotalpa spp. )、亚洲飞蝗(Locustamigratoriamigratorioides) 、黑蝗属种(Melanopluss pp. )、沙漠蝗(Schistocercagregaria )。
蜚蠊目(Blattaria) ,例如,东方蜚蠊(Blattaorientalis) 、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 、马德拉蜚蠊( Leucophaeamaderae)、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 。
革翅目( Dermaptera ),例如,欧洲球螋(Forficulaauricularia) 。
等翅目( lsoptera ),例如,散白蚁属种(Reticulitermes spp. )。
线虫纲((Nematoda))的代表性生物有选自根结线虫、胞囊形成线虫、秆线虫和叶线虫的线虫。优选下列线虫的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马铃薯金线虫(golboderarostochiensis)、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等、矛线目(dorylaimida)中有,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等。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于防治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害虫及螨虫有突出的效果,特别是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烟芽夜蛾、桃蚜、棉蚜、苹果蚜、麦长管蚜、褐稻虱、灰飞虱、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叶蝉、黑尾叶蝉、稻纵卷叶螟、棉铃虫、二化螟、三化螟、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象甲、黑翅粉虱、叶螨、锈螨、瘿螨、跗线螨、菜青虫、菜缢管蚜、茶尺蠖、茶橙瘿螨、柑橘蛾、橘叶蛾、橘蚜以及橘叶螨、桃小食心虫及梨小食心虫等。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转化成常规配制剂,例如乳油、悬浮剂、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微囊剂、烟雾剂、水乳剂、超低容量液剂。使用形式取决于特定的目的;每种配制剂应保证本发明化合物的均匀地分布。
配制剂以已知方式,通过将活性成分与适用于农业化学配制剂的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混合而制备。
根据本发明,术语“填充剂”指可与活性成分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填充剂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业可接受的。所述填充剂可以为固体或液体。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填充剂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的,可以作为固体填充剂使用的有例如: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纸张、、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酸性瓷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浮石、绿坡缕石及沸石等)、烧制硅藻土、砂、塑料媒介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氯化钾、碳酸钙、磷酸钙等的无机矿物性粉末、硫酸铵、磷酸铵、尿素、氯化铵等的化学肥料、土肥,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混用。
可以作为液体媒介材料使用的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例如水,酒精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等)、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乙醚、二恶烷、甲基纤维素、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煤油、矿物油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烷基萘、氯代芳烃、氯代脂肪烃、氯苯等)、卤化碳氢化合物类、酰胺类、砜类、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等。
为使活性成分乳化、分散、以及/或者润湿,可以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醇或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烷基芳基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高分子梳形的支状共聚物、丁基萘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钠。
为使有效活性成分分散稳定化,可使用例如黄原胶、硅酸镁铝、明胶、淀粉、纤维素甲醚、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和天然磷脂(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皂土、木质素磺酸钠等辅助剂。
防冻剂可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
作为悬浮性产品的抗絮凝剂可以使用例如萘磺酸聚合物、聚合磷酸盐等的辅助剂。
作为消泡剂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
任选地,还可包含其它附加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掩蔽剂。
配制剂通常包含5%-90%,优选10%-80%,再优选20%-60%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活性成分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例如用于扩大活性谱或防止形成抗性。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可组合/联合施用。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优选地,所述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 组合为包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的组合物的形式。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施用顺序通常对防治措施的结果没有影响。
一种保护作物以防有害生物侵袭的方法,包括使作物与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有害生物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通过用杀虫有效量的活性成分处理昆虫或待保护以防昆虫侵袭的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土壤、表面、材料或空间受昆虫侵染以前和以后进行。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各种栽培植物如谷类、水果、蔬菜、经济作物上的大量有害生物特别重要。
可用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处理的植物包括所有基因改性植物或转基因植物。
所述一种杀虫组合物用于保护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的用途。
术语“植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表示植物的所有产生部分,包括种子、根、果实、块茎、球根、根茎、枝条、苗芽和其他植物部分。也可包括在发芽以后或在从土壤中出苗以后移植的秧苗和幼小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可在种植或移植时或以前用植物保护化合物预防性处理。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用于保护枝条以防叶面害虫以及用于种子和根的处理以防土壤害虫。
因此,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适用于种子处理以保护种子防止昆虫害虫侵害,特别是土壤生昆虫害虫,并保护产生的植物根和枝条以防土壤害虫和叶面昆虫的侵害。
优选的,植物繁殖材料是种子。种子处理的方法,例如可列举有,稀释液体或固体状的配制剂或者不用稀释直接将种子浸泡在液体状态配制剂中使药剂浸透种子的方法;将固体药剂或液体药剂与种子混合在一起,进行包衣处理使种子表面附着药剂的方法;在种植的同时在种子附近喷洒等方法。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照浇罐、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法施用,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
-通常对于叶部处理:0.1-10000g/ha,优选10-1000 g/ha,更优选50-800 g/ha;
-对于种子处理:2-1000g/100kg种子,优选3-500g/100kg种子;
-对于土壤处理:0.1-10000g/ha,优选1-5000g/ha。
上述剂量仅是一般性的示例性剂量,实际施用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尤其是根据待处理的植物或作物的性质以及虫害的严重性调整施用率。
本发明通过将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 组合,一方面结合了持效性与速效性;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的含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的杀虫剂组合,可明显降低两个活性成份的用药量。
控制虫害需在虫害发生初期用药,但这个时期不易把握,等到需用药时一般虫害偏重发生了。但活性化合物I 速效性非常的慢,药后15天左右才达到死亡高峰,这时虫害已经对植物造成了损害;将活性化合物I与速效性优秀的活性化合物II 联合使用后,在药后12小时即达到死亡高峰,持效期可维持到45天。
另一方面,延缓了抗性的产生:两者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完全不同,组合之后具有触杀、胃毒、杀卵及降低产卵率和孵化率的作用。
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5%氯氟氰虫酰胺+ 10%联苯菊酯油悬浮剂
氯氟氰虫酰胺 5%
联苯菊酯 10%
壬基酚聚氧乙烯聚醚 5%
膨润土 1%
丙三醇 5%
玉米油 补足至100%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玉米油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5%氯氟氰虫酰胺 +10%联苯菊酯油悬浮剂。
实施例2 30%氯氟氰虫酰胺+60%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氯氟氰虫酰胺 30%
溴氰菊酯6 0%
十二烷基硫酸钠 1%
木质素磺酸钠 1%
白炭黑 1%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30%氯氟氰虫酰胺+60%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 20%氯氟氰虫酰胺+60%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氯氟氰虫酰胺 20%
溴氰菊酯 6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1%
木质素磺酸钠 1%
蔗糖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成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20%氯氟氰虫酰胺+60%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 10%氯氟氰虫酰胺+50%甲氰菊酯水分散性粒剂
氯氟氰虫酰胺 10%
甲氰菊酯 50%
木质素磺酸钠 3%
十二烷基硫酸钠 3%
尿素 5%
蔗糖 补足至100%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10%氯氟氰虫酰胺+50%甲氰菊酯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5 2%氯氟氰虫酰胺+3%醚菊酯乳油
氯氟氰虫酰胺 2%
醚菊酯 3%
乙氧基化蓖麻油 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2 %
二甲基亚砜补足至 100%
将上述成分按照比例配制,搅拌均匀得到均一的相。
实施例6 2%氯氟氰虫酰胺+20%高效氯氟氰菊酯种衣剂
氯氟氰虫酰胺 2%
高效氯氟氰菊酯 2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 5%
乙氧基化蓖麻油 3%
膨润土 3%
PVP –K30 1%
大豆油 补足至100%
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2%氯氟氰虫酰胺 +20%高效氯氟氰菊酯种衣剂。
实施例7 10%氯氟氰虫酰胺+ 10%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氯氟氰虫酰胺 10%
氯氰菊酯 10%
十二烷基硫酸钠 5%
木质素磺酸钠 5%
白炭黑 10%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上述组分按比例混合,并研磨、粉碎,制备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8 5%氯氟氰虫酰胺+35%氯氟氰菊酯水分散粒剂
氯氟氰虫酰胺 5%
氯氟氰菊酯 35%
改性木质素磺酸钙 5%
十二烷基硫酸钠 5%
尿素 1%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氯氟氰虫酰胺、氯氟氰菊酯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等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过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5%氯氟氰虫酰胺+35%氯氟氰菊酯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9 5%氯氟氰虫酰胺+ 10%氰戊菊酯悬乳剂
氯氟氰虫酰胺 5%
氰戊菊酯 10%
油酸甲酯 10%
乙氧基化蓖麻油 4%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5%
改性木质素磺酸钙 5%
黄原胶 0.5%
膨润土 1%
丙三醇 5%
消泡剂 0.1%
水 补足至100%
将氰戊菊酯溶解在油酸甲酯中,加入乙氧基化蓖麻油,得到氰戊菊酯的油相;将氯氟氰虫酰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改性木质素磺酸钙,黄原胶,膨润土,丙三醇,水等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并经砂磨,制备成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将氰戊菊酯的油相加入氯氟氰虫酰胺悬浮相中,获得5%氯氟氰虫酰胺+10%氰戊菊酯悬乳剂。
实施例10 2%氯氟氰虫酰胺+8%醚菊酯包衣颗粒剂
氯氟氰虫酰胺 2%
醚菊酯 8%
聚乙二醇 3%
高度分散的硅酸 1%
碳酸钙 补足至100%
在混合器中,将磨细的活性成分均匀涂布到被聚乙二醇润湿的载体上。以此方式可获得无尘包衣颗粒剂。
实施例11 20%氯氟氰虫酰胺+ 40%联苯菊酯挤出颗粒剂
氯氟氰虫酰胺 20%
联苯菊酯 40%
木质素磺酸钠 5%
羧甲基纤维素 2%
高岭土 补足至100%
将活性组分与助剂混合并研磨,混合物用水润湿。将该混合物挤出,然后在空气流中干燥。
实施例12 70%氯氟氰虫酰胺 +30%氰戊菊酯
氯氟氰虫酰胺 70%
氰戊菊酯 30%
将上述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均匀。
实施例13 60%氯氟氰虫酰胺+40%联苯菊酯
氯氟氰虫酰胺 60%
联苯菊酯 40%
将上述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均匀。
实施例1480%氯氟氰虫酰胺+20% 氯氰菊酯
氯氟氰虫酰胺 80%
氯氰菊酯 20%
将上述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均匀。
实施例15 60%氯氟氰虫酰胺+40%甲氰菊酯
氯氟氰虫酰胺 60%
甲氰菊酯 40%
将上述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均匀。
实施例1650%氯氟氰虫酰胺+50%溴氰菊酯
氯氟氰虫酰胺 50%
溴氰菊酯 50%
将上述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均匀。
实施例1750%氯氟氰虫酰胺+50%高效氯氟氰菊酯
氯氟氰虫酰胺 50%
高效氯氟氰菊酯 50%
将上述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均匀。
实施例1850%氯氟氰虫酰胺+50%醚菊酯
氯氟氰虫酰胺 50%
醚菊酯 50%
将上述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均匀。
生物测试例
活性化合物组合后会出现三种情况:拮抗作用、加和作用和增效作用,通常当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作用各活性化合物单独施用时的作用总和时,即可认为活性化合物组合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活性化合物的预期作用通过Colby公式计算(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Colby,S.R.;Weeds 15,20-22,1967):
X=为当以m ppm的施用量使用活性组分A时的杀灭率,表示为未处理对照组的百分比;
Y=为当以n ppm的施用量使用活性组分B时的杀灭率,表示为未处理对照组的百分比;
E=为当以m和n ppm的施用量使用活性组分A和B时的杀灭率,表示为未处理对照组的百分比。
若实际的杀灭率高于计算值,则结合物的灭杀率具有超加和性,即存在增效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观察到的杀灭率必定超过采用上式算得的预期杀灭率(E)。因而,如果观察到的活性大于从Colby公式预期的活性,则存在增效效应。
生物测试例1 棉铃虫试验
供试材料:棉铃虫
药剂配制:将氯氟氰虫酰胺、氯氰菊酯原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母液,备用。用时,用10%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将上述母液稀释至使用浓度。
试验方法:每处理50头试虫,三次重复,采用浸渍法将试虫在表1所述各处理浓度的药液中上下浸渍5s,然后常规饲养,一周后调查结果,结果见表1,其中“观察杀灭率”为观察到的实际杀灭率,“理论杀灭率”为使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的杀灭率。
表1 本发明组合物的效果试验
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将氯氟氰虫酰胺与氯氰菊酯复配,对棉铃虫的防治产生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2 菜青虫试验
供试材料:菜青虫
药剂配制:将氯氟氰虫酰胺、溴氰菊酯原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母液,备用。用时,用5%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将上述母液稀释至使用浓度。
试验方法:每处理50头试虫,三次重复,采用浸渍法将试虫在表2所述各处理浓度的药液中上下浸渍5s,然后常规饲养,一周后调查结果,结果见表2。其中“观察杀灭率”为观察到的实际杀灭率,“理论杀灭率”为使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的杀灭率。
表2 本发明组合物的效果试验
由表2的数据不难看出,本发明中,将氯氟氰虫酰胺与溴氰菊酯复配,对菜青虫产生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3 二化螟试验
供试材料:二化螟
药剂配制:将氯氟氰虫酰胺、氰戊菊酯原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母液,备用。用时,用5%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将上述母液稀释至使用浓度。
试验方法:用含5%木质素磺酸钠的去离子水分别配制表3所述浓度的各种药剂。将2-3周龄的水稻苗移植进长宽高分别为100cm×100cm×20cm的托盘中,常规培养。待水稻苗长至6-8真叶期时,向每个托盘接种50头水稻二化螟幼虫,然后分别喷施表3所示各种浓度的药剂。其中,每一个浓度为一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各重复喷雾量一致。在每次处理7天后,调查死亡情况,最后计算死亡率(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3。其中“观察杀灭率”为观察到的实际杀灭率,“理论杀灭率”为使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的杀灭率。
表3 本发明组合物对二化螟的效果试验
由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将氯氟氰虫酰胺与氰戊菊酯复配,对二化螟的防治产生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4棉蚜试验
供试材料:棉蚜
药剂配制:将氯氟氰虫酰胺、氯氟氰菊酯原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母液,备用。用时,用10%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将上述母液稀释至使用浓度。
试验方法:用含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去离子水分别配制表4所述浓度的各种药剂。选取健康棉花幼苗(6-8片叶),每株接种棉蚜成虫约60头。接种后2天使用微形喷雾器按照表4所述的浓度进行喷雾处理(每浓度3次重复),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于药后6天,检查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4,其中“观察杀灭率”为观察到的实际杀灭率,“理论杀灭率”为使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的杀灭率。
表4本发明组合物对棉蚜的效果试验
由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将氯氟氰虫酰胺与氯氟氰菊酯复配,对棉蚜的防治产生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5茶小绿叶蝉试验
供试材料:茶小绿叶蝉
药剂配制:将氯氟氰虫酰胺、联苯菊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母液,备用。用时,用10%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将上述母液稀释至使用浓度。
试验方法:用含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去离子水分别配制表5所述浓度的各种药剂。选取健康茶树,每株接种茶小绿叶蝉成虫约60头。接种后2天使用微形喷雾器按照表5所述的浓度进行喷雾处理(每浓度3次重复),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于药后6天,检查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5,其中“观察杀灭率”为观察到的实际杀灭率,“理论杀灭率”为使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的杀灭率。
表5本发明组合物对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试验
由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将氯氟氰虫酰胺与联苯菊酯复配,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产生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6柑橘红蜘蛛试验
供试材料:柑橘红蜘蛛
药剂配制:将氯氟氰虫酰胺、甲氰菊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母液,备用。用时,用10%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将上述母液稀释至使用浓度。
试验方法:用含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去离子水分别配制表6所述浓度的各种药剂。选取健康柑橘树,每株接种若虫约60头。接种后2天使用微形喷雾器按照表6所述的浓度进行喷雾处理(每浓度3次重复),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于药后15天,检查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6,其中“观察杀灭率”为观察到的实际杀灭率,“理论杀灭率”为使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的杀灭率。
表6本发明组合物对柑橘红蜘蛛的效果试验
由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将氯氟氰虫酰胺与甲氰菊酯复配,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产生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7甘蓝夜蛾试验
供试材料:甘蓝夜蛾
药剂配制:将氯氟氰虫酰胺、醚菊酯原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母液,备用。用时,用10%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将上述母液稀释至使用浓度。
试验方法:每处理50头试虫,三次重复,采用浸渍法将试虫在表7所述各处理浓度的药液中上下浸渍5s,然后常规饲养,一周后调查结果,结果见表7。其中“观察杀灭率”为观察到的实际杀灭率,“理论杀灭率”为使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的杀灭率。
表7本发明组合物的效果试验
由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将氯氟氰虫酰胺与醚菊酯复配,对甘蓝夜蛾的防治产生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8 小菜蛾试验
供试材料:小菜蛾幼虫
药剂配制:将氯氟氰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配成母液,备用。用时,用5%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将上述母液稀释至使用浓度。
试验方法:用含5%木质素磺酸钠的去离子水分别配制表8所述浓度的各种药剂。选取健康甘蓝植株,每株接种20头小菜蛾,然后分别喷施表8所示各种浓度的药剂。其中,每一个浓度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选用10株甘蓝,各处理各重复喷雾量一致(喷雾量折合约每公顷300升)。在每次处理7天后,调查死亡情况,最后计算死亡率(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8。其中“观察杀灭率”为观察到的实际杀灭率,“理论杀灭率”为使用Colby公式计算得到的杀灭率。
表8 本发明组合物的效果试验
由表8的数据不难看出,本发明中,将氯氟氰虫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对小菜蛾产生增效作用。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上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通过将上述方案进行简单的调整进而得到的方案,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化合物I 和活性化合物II, 所述活性化合物I 为氯氟氰虫酰胺,活性化合物II 为溴氰菊酯,且所述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5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 的重量比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 的重量比为10:1-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化合物I 与活性化合物II 的重量比为5:1-1:5。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5%-90%。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0%-80%。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化合物I和活性化合物II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2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表面活性剂和/或增充剂。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乳油、悬浮剂、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烟雾剂、水乳剂、超低容量液剂。
10.权利要求1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用途。
11.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杀虫组合物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有害生物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生物选自昆虫纲、蛛形纲害虫。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预防或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活性化合物I、活性化合物II。
CN201710811767.6A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Pending CN107691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1767.6A CN107691446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1767.6A CN107691446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410546398.9A CN10555773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6398.9A Division CN10555773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1446A true CN107691446A (zh) 2018-02-16

Family

ID=55868860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1824.0A Pending CN10748476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710811813.2A Pending CN107484758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410546398.9A Pending CN10555773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710812969.2A Pending CN107646864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710811777.XA Pending CN107691466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710811767.6A Pending CN107691446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710811822.1A Pending CN107494586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1824.0A Pending CN10748476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710811813.2A Pending CN107484758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410546398.9A Pending CN105557739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710812969.2A Pending CN107646864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201710811777.XA Pending CN107691466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1822.1A Pending CN107494586A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7) CN10748476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0341A (zh) * 2015-07-21 2015-11-04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戊菊酯和氯氟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6259496A (zh) * 2016-08-15 2017-01-04 卞佳林 一种协同增效的樱花树用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59497A (zh) * 2016-08-15 2017-01-04 卞佳林 一种增效型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9501A (zh) * 2013-01-06 2013-04-17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高效氯氰菊酯和zj4042的农业杀虫组合物
CN105307491A (zh) * 2013-04-19 2016-02-03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具有杀虫特性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5291B (zh) * 2010-09-13 2013-05-01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基的邻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作为农用化学品杀虫剂的用途
CN102613183A (zh) * 2012-03-07 2012-08-01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剂
CN103004867B (zh) * 2012-12-05 2014-09-17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4145963B (zh) * 2014-08-13 2016-03-16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含醚菊酯和zj4042的杀虫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9501A (zh) * 2013-01-06 2013-04-17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高效氯氰菊酯和zj4042的农业杀虫组合物
CN105307491A (zh) * 2013-04-19 2016-02-03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具有杀虫特性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4586A (zh) 2017-12-22
CN107646864A (zh) 2018-02-02
CN107484758A (zh) 2017-12-19
CN107691466A (zh) 2018-02-16
CN107484769A (zh) 2017-12-19
CN105557739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1466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794788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CN105794787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CN10374952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475346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75120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66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794798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79481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CN105432656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475309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794814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CN11015029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015030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9832286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971720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55772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751205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方法
CN107318862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731885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707115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CN105707078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
CN104904743B (zh) 杀虫组合物
CN110150303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0150284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