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1883A - 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1883A
CN107681883A CN201710957935.2A CN201710957935A CN107681883A CN 107681883 A CN107681883 A CN 107681883A CN 201710957935 A CN201710957935 A CN 201710957935A CN 107681883 A CN107681883 A CN 107681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voltage
msub
current
volt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79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81883B (zh
Inventor
冉正云
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579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81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81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1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81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1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8Means for preventing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8Means for preventing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switches
    • H02M1/385Means for preventing simultaneous conduction of switches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introduced by the dead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dq轴电流和电压矢量的相位角;根据dq轴给定电流、dq轴电流和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根据电压矢量的相位角、dq轴给定电流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并将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dq轴期望电压,并对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dq轴实际输出电压,以对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该方法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响应速度快,减少了计算量,而且能够加快电流环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

Description

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死区补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一种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以及一种三相变流器。
背景技术
在变流器中,由于功率器件的开通和关断存在延时,所以存在同一桥臂的上下两个开关管中的一个还未完全关断,另一个已经开通,导致桥臂直通,开关管损坏,如图1所示。因此,必须在同一桥臂的上下两个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上插入死区时间Td,如图2所示,其中S1、S3为理想输出信号,S1'和S3'为实际输出信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同一桥臂的上下两个开关管同时导通。但是,死区时间的加入会导致实际输出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从而影响入网电流谐波,使得实际输出电压能力降低。
通过对开关管的换流特性分析可知,死区时间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与电流极性相关。根据下述公式(1)可知,由死区时间带来的误差电压的大小只与开关周期Tpwm、死区时间Td以及直流母线电压Udc有关,与调制电压的大小和频率均无关。因此,在输出基波一定时,如果开关频率不变,则死区时间越大,死区所产生的影响(偏差电压)就越大;如果死区时间不变,则开关频率越大,死区所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其中,Ureal为实际输出电压,Uideal为理想输出电压。
以上就是死区电压产生的原因,在死区电压的影响下,将产生电压谐波。一般情况下,根据电流过零点对死区电压进行前馈补偿。
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根据反馈电流进行死区补偿的方法,如图3所示,对三相电流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的交变电流变换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直流电流,在直流下进行低通滤波(LPF)处理,然后再进行坐标逆变换,再次变换到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利用该电流值的极性进行死区电压补偿;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根据电流给定信号进行死区补偿的方法,如图4所示,对控制外环的电流给定进行坐标变换,变换到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使用三相电流的极性进行死区电压补偿。
上述两种死区补偿方法均是为了在判断电流极性时减少来回反复切换的过程,降低死区补偿的扰动,但是上述两种死区补偿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反馈电流再滤波后再还原的方法,由于滤波器的存在会导致响应滞后,大动态时会出现响应错误;
2)由于死区效应的存在,变流器电压输出能力下降,而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进行死区补偿,很可能导致电流环调节器输出电压给定超过变流器的实际输出能力,从而降低了电流环调节器在调制饱和情况下的退饱和速度;
3)上述两种方法都需要进行坐标逆变换,计算量大,尤其是前者,还需要进行坐标正变换和滤波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dq坐标系下利用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响应速度快,减少了计算量,而且根据死区补偿电压对电流环的输出进行了电压反向限幅,使得电流环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和实际输出电压相匹配,加快了电流环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相变流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对所述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并根据所述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根据dq轴给定电流、所述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并将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以及对所述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根据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并根据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所述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首先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并对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以及根据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然后,根据dq轴给定电流、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同时根据电压矢量的相位角、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最后,将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并对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以对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该方法通过在dq坐标系下利用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响应速度快,减少了计算量,而且根据死区补偿电压对电流环的输出进行了电压反向限幅,使得电流环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和实际输出电压相匹配,加快了电流环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包括:根据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电流相位计算以获得电流相位角,并将所述电流相位角与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进行累加以获得电流矢量角度;根据所述电流矢量角度计算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其中,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Td为死区时间,Tpwm为开关周期,Udc为当前直流母线电压幅值,θu为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k为角度系数,并且,θi_0为电流矢量过零点的相位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
其中,ud_max为d轴限幅电压,ud2_max为d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q_max为q轴限幅电压,uq2_max为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包括:采样模块,用于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电流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电压矢量相位角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电流调节模块,用于根据dq轴给定电流、所述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死区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以及电压限幅模块,用于对所述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所述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首先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并对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以及根据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然后,根据dq轴给定电流、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同时根据电压矢量的相位角、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最后,将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并对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以对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该装置通过在dq坐标系下利用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响应速度快,减少了计算量,而且根据死区补偿电压对电流环的输出进行了电压反向限幅,使得电流环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和实际输出电压相匹配,加快了电流环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死区补偿模块,包括:电流矢量角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电流相位计算以获得电流相位角;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流相位角与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进行累加以获得电流矢量角度;死区补偿电压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流矢量角度计算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死区补偿电压计算模块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其中,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Td为死区时间,Tpwm为开关周期,Udc为当前直流母线电压幅值,θu为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k为角度系数,并且,θi_0为电流矢量过零点的相位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压限幅模块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
其中,ud_max为d轴限幅电压,ud2_max为d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q_max为q轴限幅电压,uq2_max为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三相变流器,其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通过上述的控制装置,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即可实现死区补偿,响应速度快,计算量少,而且能够加快电流环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同一桥臂上下两个开关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死区时间补偿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提出的一种根据反馈电流进行死区补偿的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提出的一种根据电流给定信号进行死区补偿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死区补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压矢量和电流矢量的位置关系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流相位角Δθ=0°时的死区补偿电压的波形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流相位角Δθ=45°时的死区补偿电压的波形图;
图9c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流相位角Δθ=90°时的死区补偿电压的波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压限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变流器。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可通过设置在三相变流器的输出端处的电压电流采样电路采样获得三相变流器的三相电流ia、ib和ic,以及三相电压ua、ub和uc
S2,对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并根据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
具体地,可通过对三相电流ia、ib和ic进行3s/2r变换以获得d轴电流id和q轴电流iq,其中变换所需的夹角为电压矢量的相位角θu,而电压矢量的相位角θu可根据三相电压ua、ub和uc通过锁相环获取,例如,可采用基于低通滤波器的锁相环获得,具体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这里不再详述。
S3,根据dq轴给定电流、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
具体地,在进行电流调节时,可先获取d轴给定电流idref与d轴电流id之间的电流差值,并对该电流差值进行PI调节以获得初始d轴电压ud0,然后根据上一周期的d轴限幅电压ud_max-1对该初始d轴电压ud0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轴电压ud;同时,获取q轴给定电流iqref与q轴电流iq之间的电流差值,并对该电流差值进行PI调节以获得初始q轴电压uq0,然后根据上一周期的q轴限幅电压uq_max-1对该初始q轴电压uq0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q轴电压uq
S4,根据电压矢量的相位角、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并将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以及对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电压矢量的相位角、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包括:根据dq轴给定电流进行电流相位计算以获得电流相位角,并将电流相位角与电压矢量的相位角进行累加以获得电流矢量角度;根据电流矢量角度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下述公式(2)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其中,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Td为死区时间,Tpwm为开关周期,Udc为当前直流母线电压幅值,θu为电压矢量的相位角,k为角度系数,具体可根据电流矢量的相位角所在扇区的位置定义,例如,θi_0为电流矢量过零点的相位角,角度系数k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5。
具体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在获取死区补偿电压时,可先根据d轴给定电流idref和q轴给定电流iqref获取电流相位角Δθ,然后将该电流相位角Δθ与电压矢量的相位角θu进行求和计算,以获得电流矢量角度θi,最后再根据该电流矢量角度θi计算当前周期的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d和q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q,例如,可通过上述公式(2)计算获得。由于采用dq坐标系下的给定电流进行死区电压补偿计算,因而减少了反坐标变换的计算,进而可以有效降低控制芯片的计算量,而且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响应速度快。
进一步地,当d轴给定电流idref和q轴给定电流iqref的给定不同时,即电流相位角Δθ不同时,死区补偿电压也随之变化。图9a给出了电流相位角Δθ=0°时的死区补偿电压;图9b给出了电流相位角Δθ=45°时的死区补偿电压;图9c给出了电流相位角Δθ=90°时的死区补偿电压,其中,Ua表示A相电压,Theta i0表示电流矢量过零点的相位角,Udtc d表示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 q表示q轴死区补偿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电流相位角Δθ的获取方式有多种,除了根据d轴给定电流idref和q轴给定电流iqref获取之外,还可以根据d轴电流id和q轴电流iq滤波处理后计算获得,或者在给定功率因数的情况下,利用功率因数计算获得,或者在给定无功功率的情况下,根据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计算获得。其中,对于功率因数为1的变流器,图8中的电压矢量和电流矢量的位置重合,即Δθ=0°,此时可以省去Δθ的计算过程。
在获取到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dq轴死区补偿电压后,根据获取的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并对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
具体而言,可先将获得的当前周期的d轴电压ud和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d进行求和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轴期望电压ud1,然后对该d轴期望电压ud1进行限幅处理,如果该d轴期望电压ud1未超过实际输出能力,则按照该d轴期望电压ud1输出给后续硬件电路,即当前周期的d轴实际输出电压ud2=ud1;如果该d轴期望电压ud1超过实际输出能力,则按照限幅后的数值输出,即当前周期的d轴实际输出电压ud2=ud2_max,其中,ud2_max为d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同时,将获得的当前周期的q轴电压uq和q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q进行求和以获得当前周期的q轴期望电压uq1,然后对该q轴期望电压uq1进行限幅处理,如果该q轴期望电压uq1未超过实际输出能力,则按照该q轴期望电压uq1输出给后续硬件电路,即当前周期的q轴实际输出电压uq2=uq1;如果该q轴期望电压uq1超过实际输出能力,则按照限幅后的数值输出,即当前周期的q轴实际输出电压uq2=uq2_max,其中,uq2_max为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
S5,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并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下述公式(3)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
其中,ud_max为d轴限幅电压,ud2_max为d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q_max为q轴限幅电压,uq2_max为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
具体而言,电流调节的电压反向限幅是根据实际电压的输出能力和死区补偿电压计算获得的。众所周知,三相变流器的实际输出电压范围在α-β坐标系下呈六边形结构,所以可判断d轴期望电压ud1和q轴期望电压uq1是否超出了六边形范围,如未超出,则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一致;如果超出,则按照电压矢量与六边形交点计算得到d轴实际输出电压ud2和q轴实际输出电压uq2
电压的总限幅值ud2_max和uq2_max为电压矢量与六边形交点处的数值(需要说明的是,电压的总限幅值也可以为六边形区域内的某一值,或者六边形内切圆上的值,以降低实现难度),再考虑到死区电压udtc_d和udtc_q,那么电流调节的电压限幅值,即d轴限幅电压ud_max和q轴限幅电压uq_max就可以通过图8中的公式计算获得。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在dq轴旋转坐标系下根据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减少了反坐标变换的计算,降低了控制芯片的计算量,而且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响应速度快,同时,由于电流调节的电压限幅考虑到了死区补偿电压的因素,即在dq轴旋转坐标系下可以做统一的输出电压限幅,使得输出电压总和不会超过实际输出能力,因而有利于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加快,提高了电流控制的响应速度(收敛速度)。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首先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并对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以及根据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然后,根据dq轴给定电流、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同时根据电压矢量的相位角、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最后,将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并对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以对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该方法通过在dq坐标系下利用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响应速度快,减少了计算量,而且根据死区补偿电压对电流环的输出进行了电压反向限幅,使得电流环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和实际输出电压相匹配,加快了电流环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
下面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
参考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可包括:采样模块10、电流获取模块20、电压矢量相位角获取模块30、电流调节模块40、死区补偿模块60、第一计算模块70、电压限幅模块80和控制模块90。
其中,采样模块10用于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电流获取模块20用于对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电压矢量相位角获取模块30用于根据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电流调节模块40用于根据dq轴给定电流、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死区补偿模块60用于根据电压矢量的相位角、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第一计算模块70用于将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电压限幅模块80用于对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并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控制模块90用于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死区补偿模块60包括:电流矢量角度获取模块61、第二计算模块62和死区补偿电压计算模块63,其中,电流矢量角度获取模块61用于根据dq轴给定电流进行电流相位计算以获得电流相位角;第二计算模块62用于将电流相位角与电压矢量的相位角进行累加以获得电流矢量角度;死区补偿电压计算模块63用于根据电流矢量角度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死区补偿电压计算模块60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其中,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Td为死区时间,Tpwm为开关周期,Udc为当前直流母线电压幅值,θu为电压矢量的相位角,k为角度系数,并且,θi_0为电流矢量过零点的相位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压限幅模块80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
其中,ud_max为d轴限幅电压,ud2_max为d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q_max为q轴限幅电压,uq2_max为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考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首先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并对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以及根据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然后,根据dq轴给定电流、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同时根据电压矢量的相位角、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最后,将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并对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以对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该装置通过在dq坐标系下利用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响应速度快,减少了计算量,而且根据死区补偿电压对电流环的输出进行了电压反向限幅,使得电流环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和实际输出电压相匹配,加快了电流环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三相变流器,其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相变流器,通过上述的控制装置,无需进行滤波处理即可实现死区补偿,响应速度快,计算量少,而且能够加快电流环调节器饱和后的退饱和速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
对所述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并根据所述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
根据dq轴给定电流、所述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
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并将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以及对所述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
根据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并根据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所述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包括:
根据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电流相位计算以获得电流相位角,并将所述电流相位角与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进行累加以获得电流矢量角度;
根据所述电流矢量角度计算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t</mi> <mi>c</mi> <mo>_</mo> <mi>d</mi> </mrow> </msub> <mo>=</mo> <mo>-</mo> <mfrac> <mrow> <mn>4</mn> <msub> <mi>T</mi> <mi>d</mi> </msub> </mrow> <mrow> <mn>3</mn> <msub> <mi>T</mi> <mrow> <mi>p</mi> <mi>w</mi> <mi>m</mi> </mrow> </msub> </mrow> </mfrac>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c</mi> </mrow> </msub> <mi>s</mi> <mi>i</mi> <mi>n</mi>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i>u</mi> </msub> <mo>-</mo> <mfrac> <mi>&amp;pi;</mi> <mn>6</mn> </mfrac> <mo>-</mo> <mfrac> <mrow> <mi>k</mi> <mi>&amp;pi;</mi> </mrow> <mn>3</mn> </mfrac> <mo>)</mo> </mtd> </mtr> <mtr> <mtd>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t</mi> <mi>c</mi> <mo>_</mo> <mi>q</mi> </mrow> </msub> <mo>=</mo> <mo>-</mo> <mfrac> <mrow> <mn>4</mn> <msub> <mi>T</mi> <mi>d</mi> </msub> </mrow> <mrow> <mn>3</mn> <msub> <mi>T</mi> <mrow> <mi>p</mi> <mi>w</mi> <mi>m</mi> </mrow> </msub> </mrow> </mfrac>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c</mi> </mrow> </msub> <mi>cos</mi>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i>u</mi> </msub> <mo>-</mo> <mfrac> <mi>&amp;pi;</mi> <mn>6</mn> </mfrac> <mo>-</mo> <mfrac> <mrow> <mi>k</mi> <mi>&amp;pi;</mi> </mrow> <mn>3</mn> </mfrac> <mo>)</mo> </mtd> </mtr> </mtable> </mfenced>
其中,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Td为死区时间,Tpwm为开关周期,Udc为当前直流母线电压幅值,θu为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k为角度系数,并且,θi_0为电流矢量过零点的相位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sub> <mi>u</mi> <mrow> <mi>d</mi> <mo>_</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u</mi> <mrow> <mi>d</mi> <mn>2</mn> <mo>_</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t</mi> <mi>c</mi> <mo>_</mo> <mi>d</mi> </mrow> </msub>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u</mi> <mrow> <mi>q</mi> <mo>_</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u</mi> <mrow> <mi>q</mi> <mn>2</mn> <mo>_</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t</mi> <mi>c</mi> <mo>_</mo> <mi>q</mi>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其中,ud_max为d轴限幅电压,ud2_max为d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q_max为q轴限幅电压,uq2_max为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
5.一种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采样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
电流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相电流进行坐标转换以获得dq轴电流;
电压矢量相位角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压进行电压矢量相位计算以获得电压矢量的相位角;
电流调节模块,用于根据dq轴给定电流、所述dq轴电流进行电流调节计算,并根据上一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
死区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死区补偿计算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电压和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进行累加以获得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
电压限幅模块,用于对所述当期周期的dq轴期望电压进行电压限幅处理以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和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获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所述三相变流器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死区补偿模块,包括:
电流矢量角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q轴给定电流进行电流相位计算以获得电流相位角;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流相位角与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进行累加以获得电流矢量角度;
死区补偿电压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流矢量角度计算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死区补偿电压计算模块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当前周期的dq轴死区补偿电压: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t</mi> <mi>c</mi> <mo>_</mo> <mi>d</mi> </mrow> </msub> <mo>=</mo> <mo>-</mo> <mfrac> <mrow> <mn>4</mn> <msub> <mi>T</mi> <mi>d</mi> </msub> </mrow> <mrow> <mn>3</mn> <msub> <mi>T</mi> <mrow> <mi>p</mi> <mi>w</mi> <mi>m</mi> </mrow> </msub> </mrow> </mfrac>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c</mi> </mrow> </msub> <mi>s</mi> <mi>i</mi> <mi>n</mi>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i>u</mi> </msub> <mo>-</mo> <mfrac> <mi>&amp;pi;</mi> <mn>6</mn> </mfrac> <mo>-</mo> <mfrac> <mrow> <mi>k</mi> <mi>&amp;pi;</mi> </mrow> <mn>3</mn> </mfrac> <mo>)</mo> </mtd> </mtr> <mtr> <mtd>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t</mi> <mi>c</mi> <mo>_</mo> <mi>q</mi> </mrow> </msub> <mo>=</mo> <mo>-</mo> <mfrac> <mrow> <mn>4</mn> <msub> <mi>T</mi> <mi>d</mi> </msub> </mrow> <mrow> <mn>3</mn> <msub> <mi>T</mi> <mrow> <mi>p</mi> <mi>w</mi> <mi>m</mi> </mrow> </msub> </mrow> </mfrac>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c</mi> </mrow> </msub> <mi>cos</mi>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i>u</mi> </msub> <mo>-</mo> <mfrac> <mi>&amp;pi;</mi> <mn>6</mn> </mfrac> <mo>-</mo> <mfrac> <mrow> <mi>k</mi> <mi>&amp;pi;</mi> </mrow> <mn>3</mn> </mfrac> <mo>)</mo> </mtd> </mtr> </mtable> </mfenced>
其中,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Td为死区时间,Tpwm为开关周期,Udc为当前直流母线电压幅值,θu为所述电压矢量的相位角,k为角度系数,并且,θi_0为电流矢量过零点的相位角。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相变流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限幅模块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当前周期的dq轴限幅电压: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sub> <mi>u</mi> <mrow> <mi>d</mi> <mo>_</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u</mi> <mrow> <mi>d</mi> <mn>2</mn> <mo>_</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t</mi> <mi>c</mi> <mo>_</mo> <mi>d</mi> </mrow> </msub>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u</mi> <mrow> <mi>q</mi> <mo>_</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u</mi> <mrow> <mi>q</mi> <mn>2</mn> <mo>_</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u</mi> <mrow> <mi>d</mi> <mi>t</mi> <mi>c</mi> <mo>_</mo> <mi>q</mi>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其中,ud_max为d轴限幅电压,ud2_max为d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d为d轴死区补偿电压,uq_max为q轴限幅电压,uq2_max为q轴实际输出电压对应的限幅电压,udtc_q为q轴死区补偿电压。
9.一种三相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CN201710957935.2A 2017-10-16 2017-10-16 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Active CN107681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7935.2A CN107681883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7935.2A CN107681883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1883A true CN107681883A (zh) 2018-02-09
CN107681883B CN107681883B (zh) 2019-10-01

Family

ID=6114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7935.2A Active CN107681883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8188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737A (zh) * 2018-02-26 2018-08-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死区补偿方法、电路、电力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524965A (zh) * 2018-12-24 2019-03-26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pwm整流器谐波的抑制系统
CN111193273A (zh) * 2020-04-14 2020-05-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调相机控制方法、装置、调相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098361A (zh) * 2019-12-23 2021-07-09 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电机的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US11159098B2 (en) 2019-04-05 2021-10-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half bridge controller for determining a polarity of a half bridge current
CN116545003A (zh) * 2022-12-30 2023-08-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支撑型变流器的机电暂态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545003B (zh) * 2022-12-30 2024-06-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支撑型变流器的机电暂态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9093A (zh) * 2012-06-21 2012-10-17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死区补偿系统及方法
CN102783008A (zh) * 2010-03-03 2012-11-14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逆变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57498A (zh) * 2013-08-20 2013-12-18 杭州日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励磁设备及其死区补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3008A (zh) * 2010-03-03 2012-11-14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逆变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39093A (zh) * 2012-06-21 2012-10-17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死区补偿系统及方法
CN103457498A (zh) * 2013-08-20 2013-12-18 杭州日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励磁设备及其死区补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庆义 等: "一种基于定子电流重构的死区补偿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737A (zh) * 2018-02-26 2018-08-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死区补偿方法、电路、电力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524965A (zh) * 2018-12-24 2019-03-26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pwm整流器谐波的抑制系统
US11159098B2 (en) 2019-04-05 2021-10-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half bridge controller for determining a polarity of a half bridge current
CN113098361A (zh) * 2019-12-23 2021-07-09 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电机的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CN111193273A (zh) * 2020-04-14 2020-05-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调相机控制方法、装置、调相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545003A (zh) * 2022-12-30 2023-08-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支撑型变流器的机电暂态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545003B (zh) * 2022-12-30 2024-06-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支撑型变流器的机电暂态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1883B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1883A (zh) 三相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2664413B (zh) 抑制风电并网用全功率变流器谐波电流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03683331B (zh) 一种单相逆变器控制系统
US20090244937A1 (en) Dc bus voltage harmonics reduction
CN106786647A (zh) 一种三相四线制并联apf双闭环非线性复合控制方法
CN104600748B (zh) 一种具备有源滤波功能的孤岛微电网多逆变器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4600753B (zh) 一种基于电容电压微分的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方法
CN102857133B (zh) 单相单级光伏逆变器的电流控制方法及电流控制系统
CN206850443U (zh) 抑制牵引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振荡装置及牵引系统
CN102832874A (zh) 一种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162381A (zh) 基于pr调节的无电解电容变频驱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393598B (zh)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频率自适应改进型谐振控制方法
CN104601028B (zh) 参数在线整定的中点电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441726A (zh) 基于比例谐振调节器的双三相永磁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CN104882886B (zh) 基于llcl滤波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复合控制方法
CN103825529B (zh) 一种低开关频率下高动态响应脉宽调制方法
CN104377725B (zh) 一种无锁相环三相变流器直接功率预测控制方法
CN103441502B (zh) 并联单相h桥级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3904922A (zh) 一种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用于电压型整流器的控制方法
CN106981865A (zh) 一种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控制方法
CN106532702A (zh)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改进宽频自适应重复控制方法
CN107148747A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10350534A (zh) 一种基于七电平换流器的有源电力滤波系统及其补偿方法
CN108933447B (zh) 弱网下基于模式切换的多逆变器系统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5391285A (zh) 一种基于无差拍和三角波比较的三相pwm整流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