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9699A -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9699A
CN107659699A CN201710817012.7A CN201710817012A CN107659699A CN 107659699 A CN107659699 A CN 107659699A CN 201710817012 A CN201710817012 A CN 201710817012A CN 107659699 A CN107659699 A CN 107659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section
button assembly
touch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70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59699B (zh
Inventor
杨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uan 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uan 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uan 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70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59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59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9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59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9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selection means, e.g. keys, having functions defined by the mode or the status of the devic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按键组件,设于智能终端的侧边,包括按键本体、金属弹片及与柔性电路板,按键本体包括按压部及连接部;按压部面向智能终端侧边外部而设,接收外部按压操作、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连接部的一端与按压部连接,另一端与金属弹片接触;按键组件还包括:触控感应部,夹设于按压部与连接部间,且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触控感应部接收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并形成一操作指令发送至所述柔性电路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对一个按键的操作可实现多个指令的下发,节省智能设备的队按键的机械结构的要求和屏幕显示的空间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设备上均设置有用于供用户操作和下发指令的物理按键和虚拟按键,该物理按键和虚拟按键均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某一固定位置上,或者触控屏幕上。例如,现有的智能设备大多有三种设置物理按键和虚拟按键的形态,一种实体音量按键和电源按键以及一个Home按键,一种为实体音量按键和电源按键再加上对应于菜单、返回和home功能的,显示在智能设备非显示区域上的三个虚拟按键,还有一种为实体音量按键和电源按键再加上对应于菜单、返回和home功能的,显示在智能设备显示区域上的三个虚拟按键。
不论是上述何种设置方式,需要操作的按键始终为6个,对于用户而言,在使用智能设备的过程中,经常会不经意的改变握持智能设备的方式,从而导致智能设备的按键相对于用户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样在一些手持大屏幕触控设备,很难实现单手操作,或者因为手指需要在虚拟按键和物理按键还有触控屏区域手指频繁的切换位置,在操作的过程中影响操作效率。再或是对于年龄偏大的用户而言,每个按键对应的功能需要完全记住才可以使用智能设备,上手花费的周期变长。
因此,需要在结构上改变原有的智能设备的按键,将多个功能集成在一起,对一个按键的操作可实现多个指令的下发,节省智能设备的队按键的机械结构的要求和屏幕显示的空间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可将多种操作指令的下发集成在一个实体按键上,节省了智能终端整机上对实体按键的空间需求,以及智能终端上对虚拟按键的空间需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键组件,设于智能终端的侧边,包括按键本体、与所述按键本体接触的金属弹片及与所述金属弹片间歇性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按键本体包括按压部及连接部;所述按压部面向所述智能终端侧边外部而设,接收外部按压操作、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按压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金属弹片接触,且当所述按压部接收所述外部按压操作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按压部同步移动并按压所述金属弹片;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触控感应部,夹设于所述按压部与连接部间,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感应部接收所述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并形成一操作指令发送至所述柔性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端面设有一凹槽,使所述按压部呈U型;所述连接部接收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板及凸块;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固定板上朝向所述金属弹片的一连接面与所述凹槽的槽口基本齐平;所述凸块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并向所述金属弹片延伸直至与所述金属弹片接触。
优选地,所述触控感应部包括:感应层及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设于所述凹槽内并夹设在所述按压部与连接部间;所述连接层与所述感应层电连接,并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延伸直至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层呈弯折状,使所述连接层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及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感应层连接,并沿所述凹槽的侧壁向所述槽口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延伸直至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延伸至所述按压部所在空间的外部,使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位于所述按压部所在空间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所述按压部件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大于等于所述按压部具有的键程。
优选地,所述触控感应部通过所述按压部接收所述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时,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发送第二指令和/或第三指令。
优选地,所述按键本体包括设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侧边的音量+键、音量-键或电源键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上述的按键组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智能终端侧边的按键组件可代替原有的常规功能键的所有功能,使用者操作得更为集中;
2.智能终端的显示区域内原有用于显示虚拟按键的部分可取消,增加了显示区域的利用率;
3.部分情况下单手便可完成操作,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按键组件;
110-按键本体、111-按压部、112-连接部、113-凹槽、114-固定板、115-凸块;
120-金属弹片;
130-柔性电路板;
140-触控感应部、141-感应层、142-连接层、143-第一连接单元、144-第二连接单元、145-第三连接单元;
200-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参阅图1,为符合本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0设于智能终端200的侧边,且智能终端200上,可接受用户外部全部操作的,也仅在该位于侧边的按键组件100,其他如智能终端200的正面上的实体按钮、实体按钮两侧的触感按钮或是显示区域内的虚拟按钮等均将取消,这些按钮的功能全部集成在本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0上。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0包括以下元件:
-按键本体110
按键本体110为按键组件100上用户可肉眼直观观察到的部分。当用户需要对智能终端200操作时,其接触的也为该按键本体110。例如,当用户需要对按键组件100施加按压操作时,只需对按键本体110按压即可;当用户需要对按键组件100施加滑动操作时,只需在按键本体110上滑动即可。按键本体110作为按键组件100的“窗口”,接收着用户的全部下发指令对应的操作。
-金属弹片130
在按键本体110的下方,设有一金属弹片130,俗称dome,或锅仔片导电膜。它是一块包含锅仔片的PET带胶的薄片、按照线路板上对应的焊盘位置来安排每一个金属弹片130/锅仔片的位置,以及其他元器件来设置对应的避空位及定位孔等。金属弹片130用在PCB或FPC等线路板上作为开关使用,在使用者与仪器之间起到一个重要的触感型开关的作用。与传统的硅胶按键相比,金属弹片130具有更好的手感、更长的寿命、也可以间接地提高使用导电膜的各类型开关的生产效率。
金属弹片会随着产品的需求变化样式大小。常用金属弹片主要分为五种:椭圆形金属弹片、三角形金属弹片、十字形金属弹片,圆形金属弹片、四边形金属弹片。椭圆形金属弹片,由于形状像腰形,也被称为腰形金属弹片。其背面都带有五个触点,都不带脚。一般运用于单个按键产品上或者每个按键都分开的产品上使用。由于每种产品按键所需求的耐压力和使用力度不一样,所以椭圆形锅仔片有好几种力度。三角形金属弹片,形状类似于三角形,因此而被称作为三角形金属弹片。三角形金属弹片中间一般只带有一个触点,分别三边各带一个触点,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固定于某个位置点,三角形金属弹片分为代脚和不带脚两种。带脚三角形金属弹片一般是配合PCB板使用在产品上,不带脚金属弹片可以配合双层贴纸运用于各类产品,与双层贴纸配合使用能很好的改善手感。十字形金属弹片,类似于一个十字,分为带触点和不带触点两种,即使带触点也只带一个触点。十字形金属弹片是一种行程比较大,操作时有清澈的响声的金属弹片。十字形金属弹片不带脚可以和贴纸一起运用与产品上,是各类儿童玩具和电子秤等产品按键开关。十字形金属弹片使用力度一般要高于其它几类金属弹片,行程也要大于其它金属弹片。圆形金属弹片,形状为圆形,一般是小的带一个触点,大的带五个触点。圆形金属弹片是行程比较少的金属弹片,手感要好,没有清澈的响声。圆形金属弹片一般配合双层锅仔片贴纸使用,现如今大多数智能终端200都运用于圆形锅仔片。选用优点是较少的行程能得到较快的反映速度,没有响声更显得高端,形状的特点也更好的兼容配合双层贴纸使用,更有效的节省多余占用不可补足的空间。四边形金属弹片,四边形金属弹片形状特殊,很少配合贴纸使用。四边形金属弹片一般不带脚,分为中间有带一个触点和没有带触点,特别四边形金属弹片中间带有一个孔,这种金属弹片可以直接焊接在PCB板上使用。
五种常用金属弹片表面都可以通过镀锡、镀金、镀银、镀镍等处理,增加表面的光泽和耐腐蚀抗氧化性等。锅仔片都属于定做产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大小。
金属弹片导电膜上的工作原理就是金属弹片位于PCB/FPC板上的导电部位(大部分位于线路板上的金手指上方),当受到按压时,弹片的中心点下凹,接触到PCB上的线路,从而形成回路,电流通过,整个产品就得以正常工作。也就是说,在未接收到用户的按压动作时,金属弹片位于的初始位置处,其中心点未与PCB接触,仅在金属弹片接收到按压力后,才会接通线路。
-柔性电路板130
在金属弹片130的下方,设有上述柔性电路板130,即PCB板。PCB板的位置固定不动,在金属弹片130收到压力后与PCB板接触,因此,金属弹片130与PCB板为间歇性接触。目前PCB的工艺流程主要是开料、层压、冲孔、钻孔、蚀刻、电镀、阻焊字符、后处理、铣外形,根据PCB的不同设计,可能会有流程的调整。蚀刻是区分加工厂工艺能力的主要环节,以蚀刻覆铜板的正负相工艺结合为主,正负相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覆膜的位置不同使用的酸蚀碱蚀也就不同。在上述制作过程中,电镀边因为会增加多次钻和多次铣,甚至会有多次沉降钻和多次沉降铣的设计,在设计工艺流程的时候是要求比较高的一种特殊制版方式。
-触控感应部140
触控感应部140设置在按键本体110的内部,且部分与柔性电路板130电性连接,当触控感应部140接收到用户施加的操作时,将识别该操作,并将操作信息发送至柔性电路板130,通过柔性电路板130的线路发送至智能终端200的芯片内,进行后续操作。
从技术原理来讲,触控感应部140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其中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的技术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红外线技术触摸感应部价格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失真;电容技术触摸感应部设计构思合理,但其图像失真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电阻技术触摸感应部的定位准确,但其价格颇高,且怕刮易损;表面声波触摸感应部解决了以往触摸感应部的各种缺陷,清晰不容易被损坏,适于各种场合,缺点是表面如果有水滴和尘土会使触摸屏变的迟钝,甚至不工作。
但目前通常使用的,是电阻式触控感应部140和电容式触控感应部140。电阻式触控感应部140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电阻触摸感应部的主要部分是一块与触摸表面非常配合的电阻薄膜屏,这是一种多层的复合薄膜,它以一层玻璃或硬塑料平板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氧化金属(透明的导电电阻)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小于1/1000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缘。当用户的手指触摸按键本体110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和Y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发送至芯片处。控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并计算出(X,Y)的位置,再根据模拟鼠标的方式运作。这就是电阻式触控感应部140的最基本的原理。所以电阻式触控感应部140可用较硬物体操作。电阻式触控感应部140的关键在于材料科技,常用的透明导电涂层材料有:
ITO,氧化铟,透光率为80%,再薄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300埃厚度时又上升到80%。ITO是所有电阻技术触摸屏及电容技术触摸屏都用到的主要材料,实际上电阻和电容技术触摸屏的工作面就是ITO涂层。
镍金涂层,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层导电层使用的是延展性好的镍金涂层材料,外导电层由于频繁触摸,使用延展性好的镍金材料目的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工艺成本较为高昂。镍金导电层虽然延展性好,但是只能作透明导体,不适合作为电阻触摸屏的工作面,因为它导电率高,而且金属不易做到厚度非常均匀,不宜作电压分布层,只能作为探层。
电容式触控感应部140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控感应部140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玻璃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按键本体110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按键本体110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按键本体110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在上述电阻式设计简单,成本低,但电阻式触控较受制于其物理局限性,如透光率较低,高线数的大侦测面积造成处理器负担,其应用特性使之易老化从而影响使用寿命。电容式触控支持多点触控功能,拥有更高的透光率、更低的整体功耗,其接触面硬度高,无需按压,使用寿命较长,但精准度不足,不支持手写笔操控的基础上。于是衍生了压电式触控感应部140。
压电式触控技术介于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控技术之间。压电式触控感应部140同电容式触控感应部140一样支持多点触控,而且支持任何物体触控,不像电容触控感应部140只支持类皮肤的材质触控。这样,压电式触控感应部140可以同时具有电容屏幕的多点触控触感,又具有电阻屏的精准。
压电式触控在耗电特性上更接近电容式触控特性,即没有触摸的动作,就不产生耗电,而电阻式则时刻产生耗电。在接口支持上,压电式触控也同样支持串口、I2C和USB接口。从工艺成本上看,电阻式触控制程转到压电式触控制程需要变更生产线设备,而同电容式的ITO和掩模结合的制程相比,压电式触控制程成本约在其80-90%之间。
压电式触控感应部140的工作原理相当于TFT,制造工艺部分像电容式触摸屏,物理结构又像电阻式触控感应部140,是三种成熟技术的揉和。所以采用新技术的压电式触控感应部140集合并增强了电阻式和电容式的优点,又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压电式触控感应部140一般为硬塑料平板(或有机玻璃)底材多层复合膜,硬塑料平板(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经过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它的表面也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的透明隔离点。屏体的透光度略低于玻璃。
为了放置和固定触控感应部140,按键本体110包括有按压部111及连接部112。按压部111为朝向智能终端200侧边外部设置的部分,由于直接面向外部,因此,其接收用户向按键组件100施加的外部按压操作、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其中所述的外部按压操作是指从智能终端200的侧边外部向内部按压的动作,该动作将按键本体110向内移动,外部点触操作是指从智能终端200的侧边外部向内点压的动作,与按压操作的区别在于,外部点触操作并不会让按键本体110向内移动,其仍然保持于原位,外部滑动操作是指用户的手指在按键本体110上滑动,不对其进行点压的动作。连接部112则设置在按键本体110的内部,其一端与按压部111连接,另一端向金属弹片130延伸,直至与金属弹片130接触。当按压部111接收到一外部按压操作时,连接部112的下压将带动按压部111同步移动,从而按压金属弹片130,使其与PCB板电连接。
按压部111及连接部112的设置,使得触控感应部140可夹设在两者间,则按压部111与连接部112的移动可带动触控感应层141下压。而当按压部111接收到用户的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时,触控感应部140可感应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形成相应的操作指令。由此,无论使用者向位于智能终端200侧边的按键组件100施加何种类型的接触式操作,均将转换为相应的指令供智能终端200的芯片等处理器处理。例如,可保留位于智能终端200的侧边的音量键和电源键原有的调节音量、调节明暗、控制开关的功能外,上述音量键和电源键也可接收在其上施加的滑动操作和点触操作,如对音量键点触替代原回退功能的实体按键或虚拟按键,在音量键上滑动滑出多任务管理界面,双点触电源键锁屏等等功能,原有的实体按键和虚拟按键的功能均由对侧边实体按键组件100的操作而替代。
继续参阅图1,在该实施例中,按压部111与连接部112为未借助任何连接元件连接的两个元件。具体地,按压部111朝向连接部112的端面设有一齐平的凹槽113,使得按压部111整体呈U型,凹槽113下陷空余出的空间,用于接收连接部112,且可将连接部112配置为,其宽度与凹槽113的宽度相同,则当连接部112放置在凹槽113内时,可与凹槽113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无需再使用额外的连接元件将按压部111及连接部112配置为同步移动。且将连接部112接收在凹槽113内还可简化触控感应部140的设置,在连接部112暂未容纳在凹槽113内时,可先将触控感应部140的部分预安装在凹槽113内,直至连接部112接收在凹槽113内时,可将触控感应部140夹在按压部111和连接部112间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112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固定板114及凸块115,固定板114为面向按压部111的部分,其通过与凹槽113的接触固定在凹槽113内,同时,为保证按压部111在受到按压力后移动的距离与按压部111所带动连接部112移动的距离相同,即两者间无位差,固定板114朝向凹槽113的端面与凹槽113底面齐平,固定板114与凹槽113几乎无缝贴合,仅预留部分间隙供触控感应层141安装。另一方面,固定板114上朝向金属弹片130的一端面,即一连接面,在固定板114完全安装在凹槽113内后,与凹槽113的槽口基本齐平,可以是完全齐平或几乎没有落差。如此的配置,使得固定板114安装后,与现有的按键本体110外观无差,可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按键本体110直接应用至任何类型的智能终端200上,普及化能力强。凸块115则为与固定板114连接,且在该固定板114的连接面上向着金属弹片130延伸,延伸的长度为在按压部111和连接部112未受到按压力时,恰与金属弹片130接触的位置。一旦按压部111受到按压力时,便可带动凸块115向下按压金属弹片130。当连接部112安装在凹槽113内后,通过固定板114和凸块115的设置,使得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按键本体110与现有的按键本体110在外观上无异,保持原有的一致性。
为配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板114与凸块115的设置,触控感应部140包括感应层141与连接层142,其感应层141为基于上述触控感应原理制备的薄状或柔性触控层,其放置在凹槽113的底面上,并当连接部112固定在凹槽113内时,夹设在按压部111与连接部112间。用户作用在按键本体110的按压部111的表面的外部点触操作或外部滑动操作将被该感应层141感应。由于凹槽113的底面设置为与槽口齐平并与按压部111的表面齐平,则放置在凹槽113底面的感应层141也与按压部111的表面齐平,用户在各方向上的外部滑动操作,即为对感应层141的各个方向上的外部滑动操作,提高了检测的精度。连接层142与感应层141电连接,并与柔性电路板130电连接,将其接收到的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传输至柔性电路板130,供后续对智能终端200执行相应的处理。
优选地,连接层142与柔性电路板130的连接,为其一端与感应层141连接,另一端向着柔性电路板130延伸而成。具体地,感应层141的长度与凹槽113底面的长度相同,则感应层141的两端恰好延及至凹槽113底面的两端缘,位于任一端缘处的感应层141的一侧端,连接有连接层142,连接层142沿着凹槽113的侧边向外延伸,直至与柔性电路板1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层142的延伸,并非沿某一直线型的延伸,而是弯折性的延伸。连接层142整体呈弯折状,由于多个弯折处的设置,使得连接层142包括第一连接单元143、第二连接单元144和第三连接单元145。其中第一连接单元143为连接层142上与感应层141连接的部分,其沿着凹槽113的侧壁向槽口延伸,更佳地,可贴合着凹槽113的侧壁向外延伸。第二连接单元144与第一连接单元143连接,当第一连接单元143延伸到槽口或槽口外部时,其垂直于第一连接单元143延伸,形成第一处弯折,且第二连接单元144的延伸方向,为远离连接部112的方向延伸,使得连接层142与连接部112间的间距增大。第三连接单元145继而与第二连接单元144连接,再一次垂直于第二连接单元144延伸,形成第二处弯折,使得其回到向着柔性电路板130延伸的方向上,直至与柔性电路板130电连接。由于第二连接单元144向着远离于连接部112的方向延伸,使得在连接部112和按压部111的移动方向上,不会具有触控感应层141的部分,防止了连接部112和按压部111在移动过程中对触控感应层141的挤压或受损。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单元144的延伸长度为延伸至按压部111所在空间的外部,即按压部111的投影方向上的投影外部,进一步保证按压部111与触控感应层141无移动时的接触。同时,第一连接单元143沿凹槽113的侧壁延伸的距离也优选地配置为大于凹槽113的深度,即第一连接单元143将有部分超出槽口所处位置,则第二连接单元144横向延伸时,其与按压部111间具有一间隙,该间隙用于预留按压部111下压时移动的距离,可配置为按压部111下压至最低处时,才会与第二连接单元144接触,即该间隙等于或大于按压部111具有的键程。如此配置的好处在于,由于触控感应层141内部设有多个电子线路,弯折或挤压易造成电子线路的断路,因此,减少按压部111与各连接单元的接触,可减少上述断路情况的发生概率。
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100后,可应用至智能终端200内,由于各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10的构造与现有技术的无差,因此,可将该按键组件100应用至任一已有的或开发中的智能终端200。用户对智能终端200的侧边实体案件的各种操作,均将被转化为不同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或第三指令。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组件,设于智能终端的侧边,包括按键本体、与所述按键本体接触的金属弹片及与所述金属弹片间歇性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本体包括按压部及连接部;
所述按压部面向所述智能终端侧边外部而设,接收外部按压操作、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
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按压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金属弹片接触,且当所述按压部接收所述外部按压操作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按压部同步移动并按压所述金属弹片;
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触控感应部,夹设于所述按压部与连接部间,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感应部接收所述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并形成一操作指令发送至所述柔性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端面设有一凹槽,使所述按压部呈U型;
所述连接部接收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板及凸块;
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固定板上朝向所述金属弹片的一连接面与所述凹槽的槽口基本齐平;
所述凸块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并向所述金属弹片延伸直至与所述金属弹片接触。
4.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感应部包括:感应层及连接层;
所述连接层设于所述凹槽内并夹设在所述按压部与连接部间;
所述连接层与所述感应层电连接,并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延伸直至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层呈弯折状,使所述连接层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及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感应层连接,并沿所述凹槽的侧壁向所述槽口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延伸直至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延伸至所述按压部所在空间的外部,使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位于所述按压部所在空间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所述按压部间具有一间隙;
所述间隙大于等于所述按压部具有的键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接收所述外部按压操作时,控制所述金属弹片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发送第一指令;
所述触控感应部通过所述按压部接收所述外部点触操作和/或外部滑动操作时,向所述柔性电路板发送第二指令和/或第三指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本体包括设于所述智能终端的侧边的音量+键、音量-键或电源键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
CN201710817012.7A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Active CN107659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7012.7A CN107659699B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7012.7A CN107659699B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9699A true CN107659699A (zh) 2018-02-02
CN107659699B CN107659699B (zh) 2020-10-27

Family

ID=61129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7012.7A Active CN107659699B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5969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185A (zh) * 2018-06-28 2018-11-27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开关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109660643A (zh) * 2018-12-15 2019-04-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显示模组、显示屏和移动终端
CN109819087A (zh) * 2019-03-06 2019-05-28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终端及壳体的终端组件
CN110149120A (zh) * 2019-05-23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WO2023169008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9262Y (zh) * 2007-03-30 2008-03-1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201796786U (zh) * 2010-09-13 2011-04-13 旭荣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兼具按键功能及触控功能的按键结构
CN203799929U (zh) * 2014-04-10 2014-08-27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按键装置
CN104767854A (zh) * 2015-04-24 2015-07-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
CN104900439A (zh) * 2015-06-01 2015-09-09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9262Y (zh) * 2007-03-30 2008-03-1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201796786U (zh) * 2010-09-13 2011-04-13 旭荣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兼具按键功能及触控功能的按键结构
CN203799929U (zh) * 2014-04-10 2014-08-27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按键装置
CN104767854A (zh) * 2015-04-24 2015-07-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复用按键的智能终端
CN104900439A (zh) * 2015-06-01 2015-09-09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及具有该按键装置的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翁小平: "《触摸感应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CaoSense》", 31 January 2010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185A (zh) * 2018-06-28 2018-11-27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开关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109660643A (zh) * 2018-12-15 2019-04-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显示模组、显示屏和移动终端
CN109819087A (zh) * 2019-03-06 2019-05-28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终端及壳体的终端组件
WO2020177700A1 (zh) * 2019-03-06 2020-09-10 上海众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终端及壳体的终端组件
CN110149120A (zh) * 2019-05-23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0149120B (zh) * 2019-05-23 2021-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WO2023169008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9699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9699A (zh)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US8106324B2 (en) Touch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US20110012845A1 (en) Touch sensor structures for displays
US8866755B2 (en) Touch-controlle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related assembly method
US20070159561A1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touching circuit
TWM240050U (en) Capacitor touch panel with integrated keyboard and handwriting function
CN107924773B (zh) 带有有源元件的键帽
CN103870052A (zh) 触控面板
US20090315853A1 (en) Multi-induced touchpad
CN103383606A (zh) 接近/运动和触摸传感器以及具有该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JP2009146373A (ja) 混合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56508B2 (ja) センサ
CN107315498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1464743B (zh) 混合式触控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GB2559575A (en) Touch sensor
CN103294250A (zh) 单层多触摸传感器的信号图案结构
CN101650597A (zh) 具实体按键多指触控输入装置的信号处理方法
CN103513839B (zh) 随触即用输入装置以及操作方法
CN201262673Y (zh) 新型电容式空调控制器触摸屏
CN100405279C (zh) 整合图形输入功能的电容式触控板
CN101430618B (zh) 具有多种触控特性的电子装置及其多模式触控屏幕
CN206039464U (zh) 压力感应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CN103218092A (zh)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CN205862312U (zh) 一种具有压力反馈功能的电容式按键装置
CN201903863U (zh) 整合式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6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Guangdong Bay Street,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9 B block 16 floor, 01-07 room.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A1103 11, A block 9, Shang di San Ji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Chuan Jia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