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2991A -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52991A CN107652991A CN201710833782.0A CN201710833782A CN107652991A CN 107652991 A CN107652991 A CN 107652991A CN 201710833782 A CN201710833782 A CN 201710833782A CN 107652991 A CN107652991 A CN 1076529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air inlet
- connects
- escape pipe
- cooling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39/00—Cooling or quenching coke
- C10B39/02—Dry cooling outside the ove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干熄炉连通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第一出气管伸入污水罐并连接分流三通阀,分流三通阀连接第二进气管并通过滤芯法兰连接第三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伸入冷却罐内,冷却罐连通第二出气管,第三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连接合流三通阀,合流三通阀和第一进气管连接第一鼓风机;污水罐连通第四出气管,第四出气管的中部构成冷凝管段并连通蓄水箱,蓄水箱连接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伸入冷却罐内;冷却罐底部安装泵体,泵体连接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伸入污水罐内;污水罐和冷却罐内还设有液位计。其技术方案中形成内循环式的惰性气体冷却系统,并实现换热用冷却水循环的功能,能够实现除尘功能,较为环保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熄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
背景技术
干熄焦是相对于湿熄焦而言的,干熄焦是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在无氧的环境下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的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吸收红焦潜热后温度升高的惰性循环气体从干熄焦炉排出后,进行热交换系统,将高温惰性气体冷却和除尘后重新由鼓风机送入干熄焦炉中循环运行。
而目前的热交换系统,通常是锅炉式的,即将管道送入密封的锅炉中水冷换热,而除尘主要是以机械式除尘的方式实现。但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实现除尘效果,红焦粉尘容易在循环风道中随着惰性气体循环流动,或是在除尘过程中送出循环风道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包括干熄炉、污水罐、冷却罐以及蓄水箱,干熄炉顶部连通有第一进气管,底部通过一个第一高温膨胀节连通有第一出气管,第一出气管伸入污水罐内并弯曲成盘管状结构,第一出气管的出口端伸出污水罐并连接有一个分流三通阀,分流三通阀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远离分流三通阀的一端伸入冷却罐内,冷却罐上通过第二高温膨胀节连通有第二出气管,分流三通阀的第二出口通过一个内部嵌装有滤芯的法兰连接有第三进气管,且第三进气管远离分流三通阀的一端、第二出气管远离第二高温膨胀节的一端共同连接一个合流三通阀,且合流三通阀的出口端连接第一鼓风机的进气端,第一进气管远离干熄炉的一端连接第一鼓风机的出气端;
污水罐的顶端还连通有第四出气管,第四出气管的中部倾斜向下设置以构成冷凝管段,第四出气管远离污水罐的一端连通蓄水箱,蓄水箱的下端由第一阀门连接有第一出水管,且第一出水管远离蓄水箱的一端伸入冷却罐内;
冷却罐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泵体,泵体的出水端连接管道伸出冷却罐外并通过第二阀门连接有第二出水管,且第二出水管远离冷却罐的一端伸入污水罐内;
并且,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三进气管以及干熄炉内循环流动有惰性气体,污水罐和冷却罐内还分别设置有液位计,用以测量污水罐内和冷却罐内的液面高度。
较佳的,于干熄炉和污水罐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鼓风机,且第二鼓风机连通第一出气管。
较佳的,第一出气管中呈盘管状的中部管段是盘旋式上升的结构,且中部管段位于污水罐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下。
较佳的,第一出气管连通冷却罐的出口端位于冷却罐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下,第二出气管连通冷却罐的进口端位于冷却罐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上。
较佳的,惰性气体为氮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形成了内循环式的惰性气体冷却系统,并实现换热用冷却水循环的功能,能够较为良好的实现除尘功能,且较为环保节能,且两个三通阀之间的管路设计能够保证冷却罐内的气压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作具体阐述。
参阅图1,为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且为清晰显示本实施例的结构特征,图中省略示出部分结构。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包括干熄炉1、污水罐2、冷却罐4以及蓄水箱3,干熄炉1顶部连通有第一进气管11,底部通过一个第一高温膨胀节81连通有第一出气管12,第一出气管12伸入污水罐2内并弯曲成盘管状结构,第一出气管12的出口端伸出污水罐2并连接有一个分流三通阀71,分流三通阀71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二进气管21,第二进气管21远离分流三通阀71的一端伸入冷却罐4内,冷却罐4上通过第二高温膨胀节82连通有第二出气管22,分流三通阀71的第二出口通过一个内部嵌装有滤芯的法兰9连接有第三进气管41,且第三进气管41远离分流三通阀71的一端、第二出气管22远离第二高温膨胀节82的一端共同连接一个合流三通阀72,且合流三通阀72的出口端连接第一鼓风机6的进气端,第一进气管11远离干熄炉1的一端连接第一鼓风机6的出气端;
污水罐2的顶端还连通有第四出气管31,且第四出气管31的中部倾斜向下设置以构成冷凝管段,第四出气管31远离污水罐2的一端连通蓄水箱3,蓄水箱3的下端由第一阀门33连接有第一出水管32,且第一出水管32远离蓄水箱3的一端伸入冷却罐4内;冷却罐4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泵体5,泵体5的出水端连接管道伸出冷却罐4外并通过第二阀门51连接有第二出水管33,且第二出水管33远离冷却罐4的一端伸入污水罐2内;并且,第一进气管11、第一出气管12、第二进气管21、第二出气管22、第三进气管41以及干熄炉1内循环流动有惰性气体,污水罐2和冷却罐4内储存有液体。污水罐2和冷却罐4内分别设置有液位计(图中未示出),用以测量污水罐2内和冷却罐4内的液面高度,并以此为根据确定第一阀门33和第二阀门51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而蓄水箱3在其中起到了中转缓存的作用,污水罐2内液面高度较低或冷却罐4内液面高度较高时,将两个阀门打开实现换液流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干熄炉1内焦化完成后,由第一进气管11送入低温的惰性气体对红焦进行换热冷却处理,得到的高温惰性气体经由第一高温膨胀节81流入第一出气管12中,在污水罐2中,第一出气管12呈盘管状结构,与污水罐2内的液体换热面积较大,充分换热后高温惰性气体得到初步冷却,且污水罐2内的部分液体被热量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进入第四出气管31且在冷凝管段内冷凝作用下重新凝结成清水并储存于蓄水箱3中;惰性气体夹杂着部分粉料杂质进入分流三通阀71的进气端,此时,分流三通阀71的两个出口分别连入冷却罐4和具有滤芯的法兰9中,由于进行了初步的降温处理后,夹杂于惰性气体内的粉尘粉末逐渐凝结成团,且在滤芯作用下,使得在此分流,部分混合气经过滤芯后流入第三进气管41中,而夹杂着粉末粉尘的混合气流入冷却罐4中,与冷却罐4内的液体接触得到清洗作用,将粉末粉尘混合在冷却罐4内,再次经由第二高温膨胀节82送入第二出气管22内并与第三进气管41共同进入合流三通阀72中以合流,并在第一鼓风机6作用下回流入干熄炉1中,且冷却罐4内液体含粉尘粉末的量较多时由泵体5带动送入污水罐2内,最终将粉末粉尘全留置在污水罐2内。
从而形成了内循环式的惰性气体冷却系统,并实现换热用冷却水循环的功能,能够较为良好的实现除尘功能,且较为环保节能,且两个三通阀之间的管路设计能够保证冷却罐4内的气压稳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气管12连通的冷却罐4的出口端位于冷却罐4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下,第二出气管22连通冷却罐4的进口端位于冷却罐4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于干熄炉1和污水罐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鼓风机61,且第二鼓风机61连通第一出气管12,为盘管状的第一出气管12的中部管段提供动力。此外,第一出气管12中呈盘管状的中部管段是盘旋式上升的结构,且中部管段位于污水罐2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下。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进一步的,上述的液体为水,但也可以是酒精或其他溶剂。此外,在干熄炉1、污水罐2以及冷却罐4上连接各个管路后都是进行密封处理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熄炉(1)、污水罐(2)、冷却罐(4)以及蓄水箱(3),所述干熄炉(1)顶部连通有第一进气管(11),底部通过一个第一高温膨胀节(81)连通有第一出气管(12),所述第一出气管(12)伸入所述污水罐(2)内并弯曲成盘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出气管(12)的出口端伸出所述污水罐(2)并连接有一个分流三通阀(71),所述分流三通阀(71)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二进气管(21),所述第二进气管(21)远离所述分流三通阀(71)的一端伸入所述冷却罐(4)内,所述冷却罐(4)上通过第二高温膨胀节(82)连通有第二出气管(22),所述分流三通阀(71)的第二出口通过一个内部嵌装有滤芯的法兰(9)连接有第三进气管(41),且所述第三进气管(41)远离所述分流三通阀(71)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气管(22)远离所述第二高温膨胀节(82)的一端共同连接一个合流三通阀(72),且所述合流三通阀(72)的出口端连接第一鼓风机(6)的进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管(11)远离所述干熄炉(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鼓风机(6)的出气端;
所述污水罐(2)的顶端还连通有第四出气管(31),所述第四出气管(31)的中部倾斜向下设置以构成冷凝管段,所述第四出气管(31)远离所述污水罐(2)的一端连通所述蓄水箱(3),所述蓄水箱(3)的下端由第一阀门(33)连接有第一出水管(32),且所述第一出水管(32)远离所述蓄水箱(3)的一端伸入所述冷却罐(4)内;
所述冷却罐(4)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泵体(5),所述泵体(5)的出水端连接管道伸出所述冷却罐(4)外并通过第二阀门(51)连接有第二出水管(33),且所述第二出水管(33)远离所述冷却罐(4)的一端伸入所述污水罐(2)内;
并且,所述第一进气管(11)、第一出气管(12)、第二进气管(21)、第二出气管(22)、第三进气管(41)以及干熄炉(1)内循环流动有惰性气体,所述污水罐(2)和冷却罐(4)内还分别设置有液位计,用以测量所述污水罐(2)内和冷却罐(4)内的液面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干熄炉(1)和污水罐(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鼓风机(61),且所述第二鼓风机(61)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管(12)中呈盘管状的中部管段是盘旋式上升的结构,且所述中部管段位于所述污水罐(2)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管(12)连通所述冷却罐(4)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冷却罐(4)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下,所述第二出气管(22)连通所述冷却罐(4)的进口端位于所述冷却罐(4)内储存的液体的液面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33782.0A CN107652991A (zh) | 2017-09-15 | 2017-09-15 |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33782.0A CN107652991A (zh) | 2017-09-15 | 2017-09-15 |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52991A true CN107652991A (zh) | 2018-02-02 |
Family
ID=61130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33782.0A Pending CN107652991A (zh) | 2017-09-15 | 2017-09-15 |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5299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74835A (en) * | 2018-06-19 | 2019-12-25 | Waste To Energy Tech Ltd | Material transfer system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9620A (zh) * | 2008-05-12 | 2008-10-22 | 烟台同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干熄焦联产合成气及其下游产品甲醇一体化工艺 |
CN102732269A (zh) * | 2011-03-29 | 2012-10-17 | 何巨堂 | 一种煤制焦装置干熄焦方法 |
CN202688269U (zh) * | 2012-07-10 | 2013-01-23 | 黄殿宇 | 一种炭化燃气发生炉 |
CN103814109A (zh) * | 2012-09-13 | 2014-05-21 | 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 | 焦炭干式灭火设备 |
CN103917627A (zh) * | 2011-10-12 | 2014-07-09 | 蒂森克虏伯工业解决方案股份公司 | 用二氧化碳干式冷却焦炭并且随后使用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方法 |
CN104178234A (zh) * | 2014-05-27 | 2014-12-03 | 顾君尧 | 焦炉煤气与发生炉煤气制备天然气及余热利用方法和系统 |
CN204058354U (zh) * | 2014-07-08 | 2014-12-31 | 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干熄焦装置 |
CN106433700A (zh) * | 2016-11-11 | 2017-02-22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能高效回收热能的干熄焦除尘系统及工艺 |
-
2017
- 2017-09-15 CN CN201710833782.0A patent/CN1076529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9620A (zh) * | 2008-05-12 | 2008-10-22 | 烟台同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干熄焦联产合成气及其下游产品甲醇一体化工艺 |
CN102732269A (zh) * | 2011-03-29 | 2012-10-17 | 何巨堂 | 一种煤制焦装置干熄焦方法 |
CN103917627A (zh) * | 2011-10-12 | 2014-07-09 | 蒂森克虏伯工业解决方案股份公司 | 用二氧化碳干式冷却焦炭并且随后使用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方法 |
CN202688269U (zh) * | 2012-07-10 | 2013-01-23 | 黄殿宇 | 一种炭化燃气发生炉 |
CN103814109A (zh) * | 2012-09-13 | 2014-05-21 | 新日铁住金工程技术株式会社 | 焦炭干式灭火设备 |
CN104178234A (zh) * | 2014-05-27 | 2014-12-03 | 顾君尧 | 焦炉煤气与发生炉煤气制备天然气及余热利用方法和系统 |
CN204058354U (zh) * | 2014-07-08 | 2014-12-31 | 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干熄焦装置 |
CN106433700A (zh) * | 2016-11-11 | 2017-02-22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能高效回收热能的干熄焦除尘系统及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钟秦等: "《化工原理 第3版》", 31 August 2013,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74835A (en) * | 2018-06-19 | 2019-12-25 | Waste To Energy Tech Ltd | Material transfer system |
GB2574835B (en) * | 2018-06-19 | 2021-02-10 | Waste To Energy Tech Ltd | Pyrolysis and material transfer syste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38312A (zh) | 带过冷却的空调系统 | |
CN106197045A (zh) | 余热锅炉系统、转底炉高温含尘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1709221A (zh) | 一种新型焦粉冷却装置 | |
CN107652991A (zh) |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干熄焦设备 | |
CN101069866A (zh) | 逆流式回流冷凝管 | |
CN207975999U (zh) | 便于维修的蒸发式冷凝器 | |
CN107760327A (zh) | 一种具有内循环冷却功能的干熄焦生产装置 | |
CN205157478U (zh) | 一种采用空化效应强化蒸汽冷凝的实验装置 | |
CN209722234U (zh) | 一种罩式炉用放散管排水装置 | |
CN107474858A (zh) | 一种高效节能干熄焦生产装置 | |
CN208736206U (zh) | 用于蒸汽换热器中的蒸汽加热盘管 | |
CN2127480Y (zh) | 一种节能干燥塔热风加热装置 | |
CN204176969U (zh) | 一种单机自复叠制冷用水冷冷凝器 | |
CN103981328B (zh) | 氩氧脱碳转炉烟气余热热电冷三联产及除尘系统 | |
CN206736166U (zh) | 一种干熄焦炉炉顶装焦除尘气体热量回收装置 | |
CN207259564U (zh) | 一种精炼炉 | |
CN102942939A (zh) | 用旋风除尘器作为一次除尘器的干熄焦装置 | |
CN207066176U (zh) | 具有全不锈钢填料的逆流式冷却塔 | |
CN105352994A (zh) | 一种采用空化效应强化含不凝气体的蒸汽冷凝实验装置 | |
CN207317357U (zh) | 一种便于清洁维护的制冷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 |
CN101451197A (zh) | 直立旋转式锌雨冷凝器 | |
CN105318735B (zh) | 一种利用烧结低温余热冷却高炉循环水的装置 | |
CN209322916U (zh) | 一种高炉水渣过滤池余热制冷利用系统 | |
CN208678710U (zh) | 油烟处理装置 | |
CN206347556U (zh) | 一种热力除氧器排放的余热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