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4390A - 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44390A CN107644390A CN201710878535.2A CN201710878535A CN107644390A CN 107644390 A CN107644390 A CN 107644390A CN 201710878535 A CN201710878535 A CN 201710878535A CN 107644390 A CN107644390 A CN 1076443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base station
- passenger flow
- platform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得到用户的用户数据构成选定用户数据库;形成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分别在所述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中,逐个对每个用户进行过滤,保留下来的进站客流用户和出站客流用户分别形成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分布在所述站台基站附近的设定范围内的非站台基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有数据支撑、易实现精细化管理,使旅客更方便使用轨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中,确切地取得站点的客流的空间分布数据,特别是高峰时段的固定进出站客流(即每天或经常在该站点进站或出站的用户)的空间分布数据,非常重要。该数据可以为轨道站点后续配套设施的配置、设计、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只能通过售票或进出站闸机系统取得进出站的人数,再通过人工抽样调查,大致判断进出站客流的来源地和目的地。采用上述方法时,限于样本数量,最终取得的数据通常不够准确,同时由于工作量巨大,事实上无法取得所有站点的数据,更不可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因此,在判断轨道进出站客流的空间分布时,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导致无法高效配置接驳轨道站点的慢行和公共汽车系统,从而不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乏数据支撑、管理不够精细、容易出现旅客滞留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数据支撑、能有效的提高轨道进出站客流分布的客流数量和定位精度、不容易出现旅客滞留的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取得一设定区域内多个基站设定时间长度内的用户数据,依据轨道站台内的基站编号,对取得的所述用户数据中与该编号的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进行筛选,用筛选得到用户的用户数据构成选定用户数据库;
B)在所述选定用户数据库中,对每个用户的用户数据进行判断,依据该用户与所述站台内的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和第一层逻辑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将该用户分别划分为进站客流或出站客流;形成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
C)分别在所述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中,逐个对每个用户进行过滤,保留下来的进站客流用户和出站客流用户分别形成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所述过滤包括: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与一个非站台基站进行大于第一设定时间的信令交互,如是,保留该用户;否则,删除该用户;
其中,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分布在所述站台基站附近的设定范围内的非站台基站。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位于以所述站台为中心的第一扇形区域、第二扇形区域的非站台基站和位于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在所述轨道同一侧的边沿所确定区域内的任意非站台基站;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是以所述站台为中心、以该站台到该扇形区域同方向的下一个轨道站台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以和连接该站台和所述下一站台之间的轨道成45度夹角为边沿的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A1)提取设定时间、设定区域内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信令数据;所述信令数据包括用户编码、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的基站编号和地理位置信息;
A2)取得指定轨道站台基站的基站编号,在所述信令数据中查找涉及该基站编号的事件,从而筛选出与该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用户的用户数据;
A3)以用户编码为项目,按照事件发生时间排列得到的用户数据,形成用户数据库。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B1)判断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后,再次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是否为其他站台基站,如是,执行步骤B2);否则执行步骤B3);
B2)判断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第一层逻辑基站,如是,判断该用户为进站用户;如否,删除该用户;
B3)判断再次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第一层逻辑基站,如是,执行下一步骤;否则,删除该用户;
B4)判断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其他站台基站,如是,判断该用户为出站用户;否则,删除该用户。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C1)在得到的进站客流数据中逐个判断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是否与一个非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超过设定时间,如是,将所述基站覆盖范围的几何中心所在位置设置为该用户的出发地;否则,在所述进站客流数据中删除该用户;
C2)在得到的所述出站客流数据中逐个判断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后,是否与一个非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超过设定时间,如是,将所述基站覆盖范围的几何中心所在位置设置为该用户的目的地;否则,在所述出站客流中数据中删除该用户;
其中,上述出发地的基站和目的地的基站包括第一层逻辑基站或任意的非站台基站。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A4)在所述用户数据库中,选择指定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删除其他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得到指定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库。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D)统计每个所述进站客流的出发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和每个所述出站客流的目的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并将所述进站客流量、出站客流量、出发地的位置、目的地的位置、出发地的用户数量和目的地的用户数量形成集合,得到轨道站台的客流数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
用户数据库取得单元:用于取得一设定区域内多个基站设定时间长度内的用户数据,依据轨道站台内的基站编号,对取得的所述用户数据中与该编号的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进行筛选,用筛选得到用户的用户数据构成选定用户数据库;
客流用户集合取得单元:用于在所述选定用户数据库中,对每个用户的用户数据进行判断,依据该用户与所述站台内的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和第一层逻辑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将该用户分别划分为进站客流或出站客流;形成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
客流用户确认单元:用于分别在所述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中,逐个对每个用户进行过滤,保留下来的进站客流用户和出站客流用户分别形成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所述过滤包括: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与一个非站台基站进行大于第一设定时间的信令交互,如是,保留该用户;否则,删除该用户;
其中,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分布在所述站台基站附近的设定范围内的非站台基站。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位于以所述站台为中心的第一扇形区域、第二扇形区域的非站台基站和位于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在所述轨道同一侧的边沿所确定区域内的任意非站台基站;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是以所述站台为中心、以该站台到该扇形区域同方向的下一个轨道站台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以和连接该站台和所述下一站台之间的轨道成45度夹角为边沿的区域。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
客流数据形成单元:用于统计每个所述进站客流的出发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和每个所述出站客流的目的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并将所述进站客流量、出站客流量、出发地的位置、目的地的位置、出发地的用户数量和目的地的用户数量形成集合,得到轨道站台的客流数据。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取得站台基站上的用户信令交互指令,同时按照用户在之前或之后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位置判断用户的流向,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该用户是由该站台上车或下车,从而取得较为准确的客流数据。因此其有数据支撑、易实现精细化管理、不容易出现旅客滞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实施例中方法的实现流程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判断客流方向的具体流程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第一层逻辑基站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实施例中,构造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构建选定用户数据库:在本步骤中,取得一设定区域内多个基站设定时间长度内的用户数据,依据轨道站台内的基站编号,对取得的所述用户数据中与该编号的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进行筛选,用筛选得到用户的用户数据构成选定用户数据库。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对人们携带的移动通信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的与基站进行信令交互的识别,从而实现人员或人流识别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设定区域是事先限定的区域。例如以轨道站台为中心的某个区域,该区域中包括多个基站;而设定时间长度可以是任意一天,也可以是特定的某天等等。用户数据的取得是由运用商的业务服务器或用户服务器上取得的。而站台基站的编号是事先已经知道的,同时,还应该知道该轨道交通的其他站台或线路上的基站编号。在本实施例中,更具体而言,首先是提取设定时间、设定区域内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信令数据;所述信令数据包括用户编码、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的基站编号和地理位置信息;然后,取得指定轨道站台基站的基站编号,在所述信令数据中查找涉及该基站编号的事件,从而筛选出与该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用户的用户数据;最后,以用户编码为项目,按照事件发生时间排列得到的用户数据,形成用户数据库。
步骤S12在选定用户数据库中,依据是否与第一层逻辑基站进行交互及交互时间,得到进站用户集合和出站用户集合:在本步骤中,在所述选定用户数据库中,对每个用户的用户数据进行判断,依据该用户与所述站台内的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和第一层逻辑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将该用户分别划分为进站客流或出站客流,形成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分布在所述站台基站附近的设定范围内的非站台基站。图3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所定义的第一层逻辑基站所处的位置,在图3中,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位于以所述站台为中心的第一扇形区域、第二扇形区域的非站台基站和位于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在所述轨道同一侧的边沿所确定的区域内的任意非站台基站;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是以所述站台为中心、以该站台到该扇形区域同方向的下一个轨道站台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以和连接该站台和所述下一站台之间的轨道成45度夹角为边沿的区域。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内,第一层逻辑基站和站台基站之间的距离是有限制的,而在上述由位于轨道同一侧的扇形区域的边沿所限定或划出的区域中的第一层逻辑基站,其与该站台基站的距离是没有限定的,也就是即使存在较远的距离,也可以认为是上述第一层逻辑基站。
步骤S13在得到的集合中依据在一个基站停留的时间再次筛选,得到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在本步骤中,分别在所述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中,逐个对每个用户进行过滤,保留下来的进站客流用户和出站客流用户分别形成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所述过滤包括: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与一个基站进行大于第一设定时间的信令交互,如是,保留该用户;否则,删除该用户;这个基站可以是第一层逻辑基站,也可以是第一层逻辑基站之外的非站台基站;这个基站可以是上述站台基站的上一个或下一个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也可以是在上述站台基站之前或之后、相隔多个基站后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具体来讲,在本实施例中,本步骤中首先在得到的进站客流数据中逐个判断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是否与一个基站(或非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超过设定时间,如是,则在进站客流数据中保留该用户,将所述基站覆盖区域的几何中心所在位置设置为该用户的出发地;否则,在所述进站客流数据中删除该用户;而在出站客流数据中进行的筛选是在得到的所述出站客流数据中逐个判断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后,是否与一个基站(或非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超过设定时间,如是,则在出站客流数据中保留该用户,将所述基站覆盖区域的几何中心所在位置设置为该用户的目的地;否则,在所述出站客流中数据中删除该用户。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对在用户数据库中对用户数据进行筛选以得到进站客流和出站客流的具体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21与站台基站信令交互后,再次与该用户信令交互的是其他站台基站否,如是,执行步骤S22;否则,执行步骤S23。在本步骤中,对一个用户的用户数据进行排判断,判断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后,再次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是否为其他站台基站。
步骤S22与站台基站信令交互前,与该用户信令交互的是第一层逻辑基站否,如是,执行步骤S23;否则,跳转到步骤S27。在本步骤中,判断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第一层逻辑基站。
步骤S23判断该用户为进站客流:在本步骤中,判断该用户为进站客流中的一个,将其归于进站客流中,其用户数据被放置到进站客流数据中。
步骤S24与站台基站信令交互后,再次与该用户信令交互的是第一层逻辑基站否,如是,执行步骤S25;否则,跳转到步骤S27。在本步骤中,判断再次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第一层逻辑基站。
步骤S25与站台基站信令交互前,与该用户信令交互的是其他站台基站否,如是执行步骤S26;否则,执行步骤S27。在本步骤中,判断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其他站台基站。
步骤S26判断该用户为出站客流:在本步骤中,判断该用户为出站客流中的一个,将其归于出站客流中,其用户数据被放置到出站客流数据中。
步骤S27删除该用户:在本步骤中,将该用户由上述用户数据库中删除,因为该用户既不属于进站客流,也不属于出站客流,可能是路过该站台的行人。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某天的高峰或特定时间段的客流数据进行监测,具体的方法与上述方法显示,只是在形成选定的用户数据库时,选择特定时段的数据。这样,在上形成选定用户数据库是,还包括如下步骤,即在所述选定的用户数据库中,选择指定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删除其他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得到指定时间段内的选定用户数据库。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得到的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或处理,以便在在后期可以提供给不同的处理程序使用或形成图像化的输出等等。具体来讲,可以统计每个所述进站客流的出发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和每个所述出站客流的目的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并将所述进站客流量、出站客流量、出发地的位置、目的地的位置、出发地的用户数量和目的地的用户数量形成集合,得到轨道站台的客流数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图4示出了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该装置包括用户数据库取得单元1、客流用户集合取得单元2、客流用户确认单元3以及客流数据形成单元4;其中,用户数据库取得单元1用于取得一设定区域内多个基站设定时间长度内的用户数据,依据轨道站台内的基站编号,对取得的所述用户数据中与该编号的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进行筛选,用筛选得到用户的用户数据构成选定用户数据库;客流用户集合取得单元2用于在所述选定用户数据库中,对每个用户的用户数据进行判断,依据该用户与所述站台内的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和第一层逻辑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将该用户分别划分为进站客流或出站客流;形成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客流用户确认单元3用于分别在所述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中,逐个对每个用户进行过滤,保留下来的进站客流用户和出站客流用户分别形成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所述过滤包括: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与一个第一层逻辑基站进行大于第一设定时间的信令交互,如是,保留该用户;否则,删除该用户;客流数据形成单元4用于统计每个所述进站客流的出发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和每个所述出站客流的目的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并将所述进站客流量、出站客流量、出发地的位置、目的地的位置、出发地的用户数量和目的地的用户数量形成集合,得到轨道站台的客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分布在所述站台基站附近的设定范围内的非站台基站。更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位于以所述站台为中心的第一扇形区域、第二扇形区域的非站台基站和位于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在所述轨道同一侧的边沿所确定区域内的任意非站台基站;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是以所述站台为中心、以该站台到该扇形区域同方向的下一个轨道站台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以和连接该站台和所述下一站台之间的轨道成45度夹角为边沿的区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取得一设定区域内多个基站设定时间长度内的用户数据,依据轨道站台内的基站编号,对取得的所述用户数据中与该编号的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进行筛选,用筛选得到用户的用户数据构成选定用户数据库;
B)在所述选定用户数据库中,对每个用户的用户数据进行判断,依据该用户与所述站台内的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和第一层逻辑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将该用户分别划分为进站客流或出站客流;形成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
C)分别在所述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中,逐个对每个用户进行过滤,保留下来的进站客流用户和出站客流用户分别形成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所述过滤包括: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与一个基站进行大于第一设定时间的信令交互,如是,保留该用户;否则,删除该用户;
其中,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分布在所述站台基站附近的设定范围内的非站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位于以所述站台为中心的第一扇形区域、第二扇形区域的非站台基站和位于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在所述轨道同一侧的边沿所确定区域内的任意非站台基站;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是以所述站台为中心、以该站台到该扇形区域同方向的下一个轨道站台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以和连接该站台和所述下一站台之间的轨道成45度夹角为边沿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A1)提取设定时间、设定区域内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信令数据;所述信令数据包括用户编码、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的基站编号和地理位置信息;
A2)取得指定轨道站台基站的基站编号,在所述信令数据中查找涉及该基站编号的事件,从而筛选出与该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用户的用户数据;
A3)以用户编码为项目,按照事件发生时间排列得到的用户数据,形成选定用户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B1)判断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后,再次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是否为其他站台基站,如是,执行步骤B2);否则执行步骤B3);
B2)判断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第一层逻辑基站,如是,判断该用户为进站用户;如否,删除该用户;
B3)判断再次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第一层逻辑基站,如是,执行下一步骤;否则,删除该用户;
B4)判断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与该用户进行信令交互的基站是否为其他站台基站,如是,判断该用户为出站用户;否则,删除该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C1)在得到的进站客流数据中逐个判断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是否与一个非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超过设定时间,如是,将所述基站覆盖范围的几何中心所在位置设置为该用户的出发地;否则,在所述进站客流数据中删除该用户;
C2)在得到的所述出站客流数据中逐个判断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后,是否与一个非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超过设定时间,如是,将所述基站覆盖范围的几何中心所在位置设置为该用户的目的地;否则,在所述出站客流数据中删除该用户;
其中,上述出发地的基站和目的地的基站包括第一层逻辑基站或任意的非站台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A4)在所述用户数据库中,选择指定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删除其他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得到指定时间段内的用户数据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D)统计每个所述进站客流的出发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和每个所述出站客流的目的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并将所述进站客流量、出站客流量、出发地的位置、目的地的位置、出发地的用户数量和目的地的用户数量形成集合,得到轨道站台的客流数据。
8.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数据库取得单元:用于取得一设定区域内多个基站设定时间长度内的用户数据,依据轨道站台内的基站编号,对取得的所述用户数据中与该编号的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进行筛选,用筛选得到用户的用户数据构成选定用户数据库;
客流用户集合取得单元:用于在所述选定用户数据库中,对每个用户的用户数据进行判断,依据该用户与所述站台内的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和第一层逻辑基站进行过信令交互,将该用户分别划分为进站客流或出站客流;形成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
客流用户确认单元:用于分别在所述进站客流用户集合和出站客流用户集合中,逐个对每个用户进行过滤,保留下来的进站客流用户和出站客流用户分别形成进站客流数据和出站客流数据;所述过滤包括:该用户在与所述站台基站进行信令交互之前或之后是否与一个非站台基站进行大于第一设定时间的信令交互,如是,保留该用户;否则,删除该用户;
其中,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分布在所述站台基站附近的设定范围内的非站台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逻辑基站包括位于以所述站台为中心的第一扇形区域、第二扇形区域的非站台基站和位于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在所述轨道同一侧的边沿所确定区域内的任意非站台基站;所述第一扇形区域和第二扇形区域是以所述站台为中心、以该站台到该扇形区域同方向的下一个轨道站台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以和连接该站台和所述下一站台之间的轨道成45度夹角为边沿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客流数据形成单元:用于统计每个所述进站客流的出发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和每个所述出站客流的目的地进行过信令交互的用户数量,并将所述进站客流量、出站客流量、出发地的位置、目的地的位置、出发地的用户数量和目的地的用户数量形成集合,得到轨道站台的客流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78535.2A CN107644390B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78535.2A CN107644390B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44390A true CN107644390A (zh) | 2018-01-30 |
CN107644390B CN107644390B (zh) | 2021-08-13 |
Family
ID=6111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78535.2A Active CN107644390B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44390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10203A (zh) * | 2018-04-09 | 2018-09-07 |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工具用户确定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CN109816085A (zh) * | 2019-01-30 | 2019-05-28 |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现场展示的地铁客流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及方法 |
CN112087743A (zh) * | 2020-09-18 | 2020-12-15 |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面向智慧交通的高铁虚拟卡口到发旅客分析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9509A (zh) * | 2013-03-11 | 2013-06-26 | 北京工业大学 | 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辨识方法 |
CN106781479A (zh) * | 2016-12-23 | 2017-05-31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实时获取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的方法 |
-
2017
- 2017-09-26 CN CN201710878535.2A patent/CN1076443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9509A (zh) * | 2013-03-11 | 2013-06-26 | 北京工业大学 | 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辨识方法 |
CN106781479A (zh) * | 2016-12-23 | 2017-05-31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实时获取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的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10203A (zh) * | 2018-04-09 | 2018-09-07 |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工具用户确定方法、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CN109816085A (zh) * | 2019-01-30 | 2019-05-28 |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现场展示的地铁客流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及方法 |
CN112087743A (zh) * | 2020-09-18 | 2020-12-15 |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面向智慧交通的高铁虚拟卡口到发旅客分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44390B (zh) | 2021-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80797B (zh) |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及收费方法 | |
CN104732756A (zh) | 一种利用移动通信数据挖掘进行公交规划的方法 | |
CN107644390A (zh) | 一种取得轨道站台客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295787A (zh) | 一种基于移动信令的客流统计方法及装置 | |
CN102609616A (zh) | 一种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动态人口分布密度检测方法 | |
CN101620785B (zh) | 一种基于手机信号数据识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方法 | |
CN103593974A (zh) |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公交载客量采集方法 | |
CN103179509A (zh) | 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辨识方法 | |
CN109509351A (zh) | 一种公交站点周边地区公交分担率的计算方法 | |
CN105682097A (zh) | 一种伪基站识别定位方法及装置 | |
CN109711523A (zh) | 一种基于app客户端的地铁客流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及方法 | |
CN107332704A (zh) | 评估高速铁路移动用户使用lte服务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 |
JP2008134957A (ja) | 交通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CN112711576B (zh) | 一种识别手机信令数据高铁、飞机城际出行方式的方法 | |
Holleczek et al. | Traffic measurement and route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mass rapid transit (mrt) | |
CN106506883A (zh) | 呼叫中心的外呼方法及系统 | |
CN108122131A (zh) | 基于公共自行车刷卡数据的通勤行为和职住地识别方法 | |
Farooq et al. | Ubiquitous monitoring of pedestrian dynamics: Exploring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of multi-sensor technologies | |
CN113282637A (zh) | 景区游客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096584A (zh) | 一种交通决策支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034446A (zh) | 基于无人机在线取证的智慧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 | |
CN113282575A (zh) | 基于手机信令的铁路车站客流特征提取方法 | |
CN102083083A (zh) | 一种确定边界漫游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558217A (zh) | 一种获取路边停车场信息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
CN106897928A (zh) | 银行客户智能分流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