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6317B - 扇头及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扇头及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6317B
CN107636317B CN201780001086.1A CN201780001086A CN107636317B CN 107636317 B CN107636317 B CN 107636317B CN 201780001086 A CN201780001086 A CN 201780001086A CN 107636317 B CN107636317 B CN 107636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fan head
air outlet
ai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10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6317A (zh
Inventor
李忠华
程杰锋
魏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36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6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 F04F5/46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with a plurality of nozz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头及无叶风扇,扇头包括均呈柱状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中,第一腔体的侧面沿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腔体的侧面沿第二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于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第二腔体的底面开设有连通第二出风口的进风口,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与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连通第二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气流通道。上述扇头中,气流由进风口出入第二腔体中,并经第二出风口、气流通道和第一出风口向外喷射,如此使得气流在扇头内部的流动路径增加,起到消除或削弱噪音的作用,同时,内外两层腔体也能起到隔声作用,进而实现了低噪音的扇头和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扇头及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扇头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无叶风扇包括扇头。扇头开设有风道及出风口。在无叶风扇工作时,气流容易在出风口形成较大的出风噪音,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扇头及无叶风扇。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扇头,用于无叶风扇,所述扇头包括均呈柱状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一腔体的侧面沿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体的侧面沿所述第二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面开设有连通第二出风口的进风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气流通道。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中,气流由进风口出入第二腔体中,并经第二出风口、气流通道和第一出风口向外喷射,如此使得气流在扇头内部的流动路径增加,起到消除或削弱噪音的作用,同时,内外两层腔体也能起到隔声作用,进而实现了低噪音的扇头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呈缝隙状,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缝隙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边缘,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间隔相对以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扇头包括连接隔板,所述连接隔板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并隔开所述两个气流通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柱状腔室,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柱状腔室中,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第二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柱状腔室,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柱状腔室连通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和所述两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柱状腔室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导流板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共同限定的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部分作为所述气流通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厚度间隙范围为0.5-3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厚度间隙范围在0.5-3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体是一个恒压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是一个恒压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为柯恩达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导流板的表面为柯恩达表面,所述柯恩达表面具有气流引射作用和增加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量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柯恩达表面为缓慢过渡的表面,并用于使气流流速逐渐增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范围为30-60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头满足以下条件式:d=0~±0.15R,其中,R表示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直径,d表示所述第一出风口到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垂直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头满足以下条件式:d3=0~2d,其中,d表示所述第一出风口到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垂直距离,d3表示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内侧到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垂直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头包括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下端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第二密封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腔体的上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面形成有围绕所述进风口的凸缘,所述扇头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上端及下端,所述上端密封连接所述凸缘,所述下端呈锥形扩张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头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导流板的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筋的尺寸满足下列条件:0<L3≤4,0<W3≤4,L3表示所述连接筋的长度,W3表示所述连接筋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方式的扇头。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中,气流由进风口出入第二腔体中,并经第二出风口、气流通道和第一出风口向外喷射,如此使得气流在扇头内部的流动路径增加,起到消除或削弱噪音的作用,同时,内外两层腔体也能起到隔声作用,进而实现了低噪音的扇头和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的再一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的又再一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的密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的又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的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扇头10,用于无叶风扇100。扇头10包括均呈柱状的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4,第二腔体104位于第一腔体102中,第一腔体102的侧面沿第一腔体102的长度方向B1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06,第二腔体104的侧面沿第二腔体104的长度方向B2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08,第二出风口108的开口方向A2不同于第一出风口106的开口方向A1(见图3)。
第二腔体104的底面开设有连通第二出风口108的进风口110,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与第二腔体104的外表面114之间形成有连通第二出风口108和第一出风口106的气流通道116。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10中,气流由进风口110出入第二腔体104中,并经第二出风口108、气流通道116和第一出风口106向外喷射,如此使得气流在扇头10内部的流动路径增加,起到消除或削弱噪音的作用,同时,内外两层腔体也能起到隔声作用,进而实现了低噪音的扇头10和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出风口108的开口方向A2不同于第一出风口106的开口方向A1,使得扇头10内部形成迷宫式的隔声腔体,更有利于扇头10的降噪。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出风口108的开口方向A2与第一出风口106的开口方向A1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度,使得气流在扇头10内的流动路径较长且扇头10的出风方向较为适中。
具体地,扇头10可安装在无叶风扇100的基座上,由基座提供高压气流,高压气流经进风口进入第二腔体104内部,经第二出风口108和气流通道116进入第一出风口106并向外喷射,向外喷射的气流卷吸第一出风口106附近的空气而形成被用户感知的风。
柱状的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4可设置成圆柱状、长方体状等形状。较佳地,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4均呈圆柱状,如此,圆柱状的第一腔体102可降低用户因意外与扇头10碰撞而造成伤害的机率。较佳地,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4同轴设置,这样可减少扇头10所占的空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2的长度方向B1平行于第二腔体104的长度方向B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106呈缝隙状,第二出风口108呈缝隙状。
如此,能够充分利用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4的侧面面积,增加了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和气流速度。
具体地,缝隙状的出风口的长度L1大于出风口的宽度W1。缝隙状的出风口可为单一连续的出风口(如图5所示),也可为沿腔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的多个出风口。在本发明示例中,缝隙状的第一出风口106和第二出风口108均为单一连续的出风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2,扇头10包括位于第一腔体102内的导流板118,导流板118连接第一出风口106的一侧边缘和第二出风口108的一侧边缘,导流板118与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间隔相对以形成气流通道116。
如此,导流板118的设置,使得气流经过气流通道116时被进一步整流,减少气流的扰动,降低了扇头10产生额外噪音的机会。
具体地,导流板118的长度较第二出风口108的长度长,与第一出风口106的长度相当,这样利于对由扇头10内部向外部喷射的气流进行全方体整流。请参图3,导流板118沿垂直于扇头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二次曲线形状,如此减少气流在导流板118表面流动时的阻力,气流喷射时更顺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116的数量为两个,扇头10包括连接隔板120,连接隔板120连接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和第二腔体104的外表面114并隔开两个气流通道116。
如此,一方面,两个气流通道116增加了扇头10的出风面积,另一方面,连接隔板120的设置可避免在两个气流通道116内的气流相互干扰而产生额外的噪音。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104位于第一腔体102中,第二腔体104的外表面114与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之间形成一环形通道122。第一腔体102开设有分居在环形通道122的径向L2两侧的两个第一出风口106,第二腔体104开设有分居在环形通道122的径向L2两侧的两个第二出风口108,连接隔板120沿环形通道122的径向L2连接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和第二腔体104的外表面114以将环形通道122间隔成两个气流通道11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2沿第一腔体102的长度方向B1开设有第一柱状腔室124,第二腔体104位于第一柱状腔室124中,第二腔体104沿第二腔体104的长度方向B2开设有第二柱状腔室126,第一出风口106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出风口108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柱状腔室124连通两个第二出风口108和两个第一出风口106,第二柱状腔室126连通进风口110和两个第二出风口108。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与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相对的导流板118的表面127和与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相对的第二腔体104的外表面共同限定的第一柱状腔室124的部分作为气流通道116。
如此,实现了扇头100上下均能出风,保证了出风面积。
具体地,第二柱状腔室126保证气流进入第二腔体104后维持在一定的压力,第二柱状腔室126是一个恒压腔,有利于第一出风口106和第二出风口108出风均匀。第一柱状腔室124也是一个恒压腔,同样地,第一柱状腔室124保证了第一出风口106出风均匀。
需要指出的是,恒压腔是指腔内的每处气体压力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在扇头100所应用的无叶风扇工作时,腔内的最高气体压力与最低气体压力之间的差值在设定范围内,设定范围可通过控制腔的进气口及出气口的尺寸和形状、腔的进气量等参数来达成具体设定。
进风口110位于第二柱状腔室126的底面,第二出风口108位于第二柱状腔室126的侧面,第一出风口106位于第一柱状腔室124的侧面。如此,可保证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4内实现静压腔,并削弱动压,保证第一出风口106和第二出风口108沿上下方向的出风均匀。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106所沿的上下方向与第一腔体102的长度方向B1相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风口108所沿的上下方向与第二腔体104的长度方向B2相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柱状腔室126呈圆柱状,构成气流通道116的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为圆弧面。如此,气流通道116内的气流流动阻力小,便扇头100出风更均匀。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柱状腔室124呈圆柱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6,第一出风口106的厚度间隙d1范围为0.5-3mm。
如此,保证扇头100具有很好的气流引射效果。
具体地,对第一出风口106间隙限制,第一出风口106(喷口)间隙的大小决定了引射气流的大小,限制在上述范围的第一出风口106间隙使得引射气流的大小适中,达到设计要求。
例如,d1可为0.5mm、1mm、1.2mm、1.8mm、2mm、2.5mm和3mm中的其中一个,当然,在其它例子中,也可在上述范围中选择其它数,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6,第二出风口108的厚度间隙d2范围在0.5-3mm。
如此,保证扇头100具有很好的气流引射效果。
具体地,对第二出风口108间隙限制,第二出风口108(喷口)间隙的大小决定了引射气流的大小,限制在上述范围的第二出风口108间隙使得引射气流的大小适中,达到设计要求。
例如,d2可为0.5mm、1mm、1.2mm、1.8mm、2mm、2.5mm和3mm中的其中一个,当然,在其它例子中,也可在上述范围中选择其它数,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d1和d2可相等或不相等,具体视设计要求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104是一个恒压腔体。
如此,保证了第二腔体104内的压力,实现静压腔,削弱与扇头100连接的风扇动力系统喷出气流的动压,保证了气流均匀地流向第二出风口108(喷口),进而从第一出风口106喷出,是均匀的出风,保证扇头100上下位置出风是均匀的,改善了出风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恒压腔体开设有恒压腔,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104开设的第二柱状腔室126是恒压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2是一个恒压腔体。
如此,保证了第一腔体102内的压力,实现静压腔,削弱与扇头100连接的风扇动力系统喷出气流的动压,保证了气流均匀地流向扇头100外,使用户感受是均匀的自然风,同时保证扇头100上下位置出风是均匀的,改善了出风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恒压腔体开设有恒压腔,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2开设的第一柱状腔室124是恒压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为柯恩达表面,与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相对的导流板118的表面127为柯恩达表面,柯恩达表面具有气流引射作用和增加第一出风口106的风量作用。
由于柯恩达表面具有气流引射作用,气流从气流通道116向外喷射的时候经过两个柯恩达表面,使得喷射的气流在第一出风口106处会带动外部的气流,增加扇头10的出风量,同时,使得第一出风口106的出声噪声较低,保证了大风量和小噪声的扇头100,提高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柯恩达表面为具有柯恩达效应的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柯恩达表面为缓慢过渡的表面,并用于使气流流速逐渐增加。
如此,柯恩达表面能够进一步优化气流引射作用。
具体地,柯恩达表面的过渡曲线的曲率不能突变,要逐渐变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104的内径R1的范围为30-60mm。
如此,能够使第二腔体104较好地匹配与扇头100连接的风扇动力系统的风量,并能够保证第二腔体104为恒压腔,同时,也要兼顾考虑第二出风口108的厚度间隙d2。内径R1是指半径。
例如,第二腔体的内径R1可为30mm、35mm、40mm、50mm和60mm中的其中一个,当然,在其它例子中,也可在上述范围中选择其它数,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的内径R1是指第二柱状腔室126的直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扇头10满足以下条件式:d=0~±0.15R,其中,R表示第一柱状腔室124的直径,d表示第一出风口106到第一柱状腔室124的垂直距离。
如此,能够优化扇头10的柯恩达效应和出风效果。
具体地,图3和图4为扇头10沿垂直于扇头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在图3所示的方位上,d=0~0.15R表示第一出风口106位于第一柱状腔室124的径向T1的下侧时的距离,在图4所示的方位上,d=0~-0.15R表示第一出风口106位于第一柱状腔室124的径向T1的上侧时的距离。
在一个例子中,d等于0R(即等于0)、0.09R、0.1R、0.12R和0.15R中的其中一个,当然,在其它例子中,也可在上述范围中选择其它数,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6,扇头满足以下条件式:d3=0~2d,其中,d表示第一出风口106到第一柱状腔室124的垂直距离,d3表示第一出风口106的内侧到第一柱状腔室124的垂直距离。
如此,在上述条件式的限定下,可以使得从第一腔体102上两侧的两个第一出风口106出射的气流在中间合理汇集,不至于向中间交叉稳流,使得气流均匀向前吹拂,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例子中,d3等于0d、0.5d、0.15d、0.18d和2d中的其中一个,当然,在其它例子中,也可在上述范围中选择其它数,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5,扇头10包括第一密封板128和第二密封板130,第一密封板128密封连接第一腔体102的下端内表面112与第二腔体104的下端外表面114,第二密封板130密封连接第一腔体102的上端和第二腔体104的上端。
如此,使得扇头10外的气流只能从进风口110进入,再经第二出风口108、气流通道116和第一出风口106向扇头10外部喷射,保证了扇头10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第一密封板128呈环形的密封板,第二密封板130呈平板状的密封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5和图7,第二腔体104的底面形成有围绕进风口110的凸缘132,扇头10包括密封件134,密封件134包括上端136及下端138,上端136密封连接凸缘132,下端138呈锥形扩张结构。
如此,下端138可用于密封连接与扇头10连接的动力系统的出气端,并且呈锥形扩张结构的下端138在将扇头10安装在对应的基座上时,有利于下端138套进动力系统的出气端,并使得扇头10与基座贴合更加紧密,这样密封件134的设置可减少气流从扇头10倒灌进与扇头10连接的基座的腔体内的机率,进而减少了扇头的噪音。
具体地,为了使具有扇头10的无叶风扇的出风效果较佳,扇头10一般较基座长,若缺少密封件134,由于扇头10内的气流流动路径较长,容易使气流倒灌在基座的腔体内,形成很大的风噪,而且出风效果差。密封件134的设置使得密封件134与动力系统的出气端,和密封件134与凸缘132均呈贴合密封状态,则可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使得密封件134与凸缘132连接更加紧密,上端136的端面开设有定位槽140,凸缘132外侧可形成有卡部(图未示出),卡部可卡入定位槽140内。
在一个例子中,密封件134可选用硅胶密封软管,其硬度在50-60范围,弹性适中可以伸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扇头100包括连接筋(图未示),连接筋连接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和与第一腔体102的内表面112相对的导流板118的表面127。
如此,连接筋的设置可控制第一出风口106厚度间隙,并保证整个风道的强度。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连接筋的设置可控制第一出风口106厚度间隙d1。
另外,当设置多个连接筋时,连接筋不能过密,较佳地,间隔相邻的两个连接筋之间距离不能低于50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筋的尺寸满足下列条件:0<L3≤4,0<W3≤4,L3表示连接筋的长度,W3表示连接筋的宽度。
如此,在保证扇头100风道的强度的情况下,连接筋的尺寸也不会对扇头100的出风产生不利影响。
请参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扇头100工作时,气流AA(如图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自进风口110进入第二腔体104内,并经第二进风口108进入两个气流通道116,气流AA从气流通道116向外喷射时,经过两个柯恩达表面,柯恩达表面具有气流贴壁的作用,使得喷射的气流AA在第一出风口106处会带动外部的气流,具有引射的作用,增加扇头10的出风量。
气流AA经过的扇头100的进风口、腔室、通道和出风口构成扇头100的风道。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扇头100呈圆柱形的外形,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扇头也可以呈椭圆形和其它变形结构的外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2的外形可作为扇头100的外形。需要指出的是,请结合图8,在设计第一腔体102的外形时,第一腔体102位于两个第一出风口106内侧之间的部位142(为方便说明,图8中将部位142作填黑处理)的外形对扇头100的出风基本没影响,因此,这个部位142可根据工业设计造型的需要做成所需形状,使扇头美观大方。
请一并参阅图9~图10,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100包括如上任一实施方式的扇头10。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叶风扇100中,气流由进风口110出入第二腔体104中,并经第二出风口108、气流通道116和第一出风口106向外喷射,如此使得气流在扇头10内部的流动路径增加,起到消除或削弱噪音的作用,同时,内外两层腔体也能起到隔声作用,进而实现了低噪音的扇头10和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无叶风扇100包括动力系统21和基座20。动力系统21收容在基座20内,扇头10设置在基座20上。
如此,便于无叶风扇100的安放,提高了无叶风扇100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为了方便进气,基座20包括壳体22,壳体22包括壁221,壁221上开设有进气口222,动力系统21通过进气口222吸入空气以建立高压气流并送入至扇头内。进气口222排列成间隔的多个孔阵列224。如此,在保证基座20的进气量较多的情况下,也保证壳体22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多个孔阵列224沿壳体22的周向间隔设置,实现基座20的全方位进气。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某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扇头,用于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包括均呈柱状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一腔体的侧面沿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腔体的侧面沿所述第二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面开设有连通第二出风口的进风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呈缝隙状,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缝隙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边缘,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间隔相对以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扇头包括连接隔板,所述连接隔板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并隔开所述两个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沿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柱状腔室,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柱状腔室中,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第二腔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柱状腔室,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柱状腔室连通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和所述两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柱状腔室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两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导流板的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共同限定的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部分作为所述气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厚度间隙范围为0.5-3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厚度间隙范围在0.5-3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是一个恒压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是一个恒压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为柯恩达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导流板的表面为柯恩达表面,所述柯恩达表面具有气流引射作用和增加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量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柯恩达表面为缓慢过渡的表面,并用于使气流流速逐渐增加。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范围为30-60mm。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扇头包括连接隔板,在垂直于所述扇头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连接隔板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将所述环形通道间隔成两个所述气流通道,两个所述气流通道对称分居在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两侧,所述两个第一出风口对称分居在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两侧,所述扇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0~±0.15R,其中,R表示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直径,d表示在垂直于所述扇头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到与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垂直的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径向线的垂直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扇头包括连接隔板,在垂直于所述扇头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连接隔板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将所述环形通道间隔成两个所述气流通道,两个所述气流通道对称分居在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两侧,所述两个第一出风口对称分居在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两侧,所述扇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3=0~2d,其中,d表示在垂直于所述扇头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到与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垂直的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径向线的垂直距离,d3表示在垂直于所述扇头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一侧到与所述环形通道的径向线垂直的所述第一柱状腔室的径向线的垂直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包括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下端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第二密封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腔体的上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面形成有围绕所述进风口的凸缘,所述扇头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上端及下端,所述上端密封连接所述凸缘,所述下端呈锥形扩张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扇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导流板的表面。
18.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扇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叶风扇包括动力系统和基座,所述动力系统收容在所述基座内,所述扇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壁,所述壁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动力系统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空气以建立高压气流并送入至所述扇头内,所述进气口排列成间隔的多个孔阵列。
CN201780001086.1A 2017-03-01 2017-03-01 扇头及无叶风扇 Active CN107636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75361 WO2018157337A1 (zh) 2017-03-01 2017-03-01 扇头及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6317A CN107636317A (zh) 2018-01-26
CN107636317B true CN107636317B (zh) 2019-10-01

Family

ID=61107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086.1A Active CN107636317B (zh) 2017-03-01 2017-03-01 扇头及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6317B (zh)
WO (1) WO2018157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700072887A1 (it) * 2017-06-29 2018-12-29 De Longhi Appliances Srl Ventilatore
CN110439868A (zh) * 2019-06-17 2019-11-12 东莞市卓奇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柱流背喷扩流装置
WO2023007851A1 (ja) * 2021-07-27 2023-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方法
CN117561380A (zh) * 2021-07-27 2024-02-13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机
KR20230116146A (ko) * 2022-01-27 2023-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풍 장치 및 송풍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652A (zh) * 2010-12-02 2012-07-11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
CN103244386A (zh) * 2012-02-06 2013-08-14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
CN103912479A (zh) * 2013-01-06 2014-07-09 任文华 无叶风扇
CN104454671A (zh) * 2013-09-17 2015-03-25 应辉 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6933Y (zh) * 1995-03-23 1997-06-25 北京当代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消声器的壳体
JP5828134B2 (ja) * 2011-07-06 2015-1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JP6012965B2 (ja) * 2012-01-11 2016-10-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及び送風方法
CN203161566U (zh) * 2012-11-14 2013-08-28 胡晓存 一种无叶风扇结构
CN203272264U (zh) * 2013-03-29 2013-11-06 合肥科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呈曲面排布的无叶风扇
CN104654540B (zh) * 2013-11-22 2017-06-20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风道升降型双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652A (zh) * 2010-12-02 2012-07-11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
CN103244386A (zh) * 2012-02-06 2013-08-14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风扇
CN103912479A (zh) * 2013-01-06 2014-07-09 任文华 无叶风扇
CN104454671A (zh) * 2013-09-17 2015-03-25 应辉 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57337A1 (zh) 2018-09-07
CN107636317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6317B (zh) 扇头及无叶风扇
CN203272178U (zh) 风扇
CN103104563B (zh) 风扇组件
CN101936310A (zh) 无扇叶风扇
ES2689480T3 (es) Conjunto de boquilla de pulverización asistida por aire de cono completo
CN105889035A (zh) 风扇
JP5517139B1 (ja) 噴霧器
CN210688635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423132A (zh) 风扇
CN206290465U (zh) 扇头及无叶风扇
US20210164495A1 (en) Fan and intake grid for a fan
KR20190010653A (ko) 선회류 형성체 및 흡인 장치
CN107965458B (zh) 一种扇头组件及无叶吹风设备
CN105508311B (zh) 用于无叶风扇的机头和无叶风扇
CN109931293A (zh) 无叶风扇及其机头
CA2624508A1 (en) Closed-type blood reservoir and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l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8826630B (zh) 一种高效除菌的隐形出风口装置
CN106499671B (zh) 基座及无叶风扇
WO2020087706A1 (zh) 毛发干燥装置
CN102777428B (zh) 无叶风扇
CN104763689B (zh) 用于无叶风扇的机头及具有所述机头的无叶风扇
EP3726066A1 (en) Fan head assembly for bladeless air-blowing apparatus, bladeless air-blowing apparatus, head for bladeless fan, and bladeless fan
CN207716567U (zh) 送风装置
CN206290494U (zh) 基座及无叶风扇
CN206071955U (zh) 扩压器、动力系统及无叶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6

Address after: 528311 4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industrial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EIDI WHITE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Ltd.

Patentee after: MIDEA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26-28, B District, Mei headquarters building, 6 Mei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