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5271A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5271A
CN107635271A CN201610566411.6A CN201610566411A CN107635271A CN 107635271 A CN107635271 A CN 107635271A CN 201610566411 A CN201610566411 A CN 201610566411A CN 107635271 A CN107635271 A CN 107635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etwork side
context
side apparatus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64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5271B (zh
Inventor
刘爱娟
陈瑞卡
许芳丽
汪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5664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527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857 priority patent/WO20180147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635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5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5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5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收发数据的基站无法与Inactive状态下的UE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可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中的基站能够获得终端的上下文,从而可以与非连接态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使非连接态的终端可以更加快速的传输数据;进一步提高传输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终端类型和业务类型多样化,终端省电、节约网络资源和满足各种业务类型的需求并存。为了同时保证终端省电和快速数据传输,引入一种终端状态inactive(非激活)态,这种状态下终端保持核心网连接,但不进行空口连接态的常规操作(如切换、上行定时更新、无线链路监控等),不分配直接用于空口传输的终端标识(如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因此不能直接进行空口调度传输。
Inactive状态下,网络侧为终端分配一定区域内有效的RAN(Radio AccessNetwork,无线接入网)标识,该标识用于在inactive状态下识别终端,可以用于网络侧查找终端或终端主动发起上行接入时用该标识作为身份识别进入连接态,可以称为inactiveUE ID(终端标识),也可以称为resume UE ID(即用于恢复连接的UE ID)。该标识只在包含多个小区或多个eNB的一定区域内有效,如果超过该区域,终端需要更新inactive UE ID。
Inactive状态下的UE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移动是不需要通知基站的,因此,收发数据的基站无法与Inactive状态下的UE进行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目前收发数据的基站无法与Inactive状态下的UE进行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收发数据的基站无法与Inactive状态下的UE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在确定终端需要切换到非连接态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和/或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来自终端的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可选的,所述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终端的非连接态终端标识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和/或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全部或部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
其中,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为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下文发送条件一、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二、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三、根据终端的终端信息确定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所述终端从连接态切换到非连接态,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便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所述请求后发送所述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或
所述终端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第一网络侧设备,该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在确定终端需要切换到非连接态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和/或
在收到来自终端的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可选的,所述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终端的非连接态终端标识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和/或
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终端的全部或部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且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其中,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为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下文发送条件一、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二、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三、根据终端的终端信息确定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连接态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指示后,将所述终端从连接态切换到非连接态,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便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所述请求后发送所述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或
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本发明实施例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可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中的基站能够获得终端的上下文,从而可以与非连接态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使非连接态的终端可以更加快速的传输数据;进一步提高传输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数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传输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传输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可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中的基站能够获得终端的上下文,从而可以与非连接态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以使非连接态的终端可以更加快速的传输数据;进一步提高传输的性能。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数据的系统包括:第一网络侧设备10和终端20。
第一网络侧设备10,用于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处于连接态的终端20,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从连接态切换到非连接态,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便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实施中,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这里的终端可以保持在非连接态,并进行传输数据;也可以先进入连接态,然后再传输数据。也就是说,与第二网络侧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可以是处于非连接态的终端也可以是处于连接态的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比如终端初始接入网络侧设备A,之后切换到网络侧设备B,并在切换到网络侧设备B之后从连接态转换到非连接态,则网络侧设备B就是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
对于每个非连接态的终端,网络侧都会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分配一个inactive UEID(非连接态终端标识),该inactive UE ID对应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终端移动时不需要切换等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标区域就是终端的inactive UE ID对应的区域。
其中,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指示终端从连接态转换到非连接态。下面列举几种。
方式一、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判断是否让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在确定需要切换到非连接态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比如:所述终端没有用户面数据,可以将UE切换到非连接状态;反之如果所述终端有用户面数据,则不对UE进行状态切换。
方式二、终端在确定需要进行状态切换后会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
相应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来自终端的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比如终端可以根据自身是否有数据要发送确定是否进入非连接态,即如果没有有数据要发送,则确定进入非连接态;反之,确定不进入非连接态。
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也可以结合使用,即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确定终端需要切换且收到终端的请求后指示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方式只是举例说明,任何能够指示终端进行状态切换的方式都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在实施中,针对不同的第二网络侧设备,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时可以有不同的发送方式:
发送方式一、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发送方式二、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上述两种发送方式可以参见图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的示意图中,UE和第一网络侧设备连接。
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对于目标区域内与第一网络侧设备之间没有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的第二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对于目标区域内与第一网络侧设备之间有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的第二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在实施中发送方式一和发送方式二还可以结合使用,即对于目标区域内与第一网络侧设备之间有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的第二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分别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和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发送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只要第一网络侧设备能够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发送方式都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全部或部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由于发送上下文的目的是为了网络侧设备可以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所以网络侧设备只需要上下文中能够正确解析上行数据并路由到核心网的相关信息即可,所以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只将上下文中的这些信息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可以判断是否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并在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其中,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下文发送条件一、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具体的,所述终端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相应的,如果第一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则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
这里的快速数据传输包括非连接状态下的数据传输和/或进入到连接状态的数据传输。
在实施中,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比如终端在初始接入网络侧设备之后发生切换过程,则在切换过程中,源网络侧设备通知目标网络侧设备该终端需要支持非连接态下的数据传输。即如果终端在初始接入网络侧设备的时候通知网络侧设备终端需要支持非连接态下的数据传输,需要保证终端每次切换后目标基站都能得到该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二、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具体的,所述终端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相应的,如果第一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则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比如终端在初始接入网络侧设备之后发生切换过程,则在切换过程中,源网络侧设备通知目标网络侧设备该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即如果终端在初始接入网络侧设备的时候通知网络侧设备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需要保证终端每次切换后目标基站都能得到该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三、根据终端的终端信息确定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比如UE的业务类型需要支持低时延的快速数据传输,则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还比如UE处于高速移动,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比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还可以是其它网络侧设备。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300,用于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处理模块301,用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300还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在确定终端需要切换到非连接态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和/或
在收到来自终端的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可选的,所述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终端的非连接态终端标识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01具体用于:
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和/或
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01具体用于:
将所述终端的全部或部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301还用于:
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且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其中,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为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下文发送条件一、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二、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三、根据终端的终端信息确定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400,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连接态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切换模块401,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指示后,将所述终端从连接态切换到非连接态,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便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400还用于:
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所述请求后发送所述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400还用于:
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或
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器501,用于读取存储器5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通过收发机502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收发机502,用于在处理器5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在确定终端需要切换到非连接态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和/或
在收到来自终端的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可选的,所述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终端的非连接态终端标识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和/或
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将所述终端的全部或部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1还用于:
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且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其中,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为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下文发送条件一、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二、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三、根据终端的终端信息确定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在图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500来代表),总线5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500将包括由处理器5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5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503在总线500和收发机5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5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5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505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505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501。
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5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5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1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601,用于读取存储器604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在所述终端处于连接态后,通过收发机602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指示后,将所述终端从连接态切换到非连接态,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便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收发机602,用于在处理器6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还用于:
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所述请求后发送所述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01还用于:
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或
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600来代表),总线6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600将包括由通用处理器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6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603在总线600和收发机60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60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例如:收发机602从其他设备接收外部数据。收发机602用于将处理器601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取决于计算系统的性质,还可以提供用户接口605,例如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
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600和通常的处理,如前述所述运行通用操作系统。而存储器6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601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传输数据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传输数据的系统中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设备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侧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
步骤700、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步骤701、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在确定终端需要切换到非连接态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和/或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来自终端的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可选的,所述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终端的非连接态终端标识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和/或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全部或部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
其中,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为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下文发送条件一、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二、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三、根据终端的终端信息确定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侧传输数据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传输数据的系统中的终端,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设备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
步骤800、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步骤801、所述终端从连接态切换到非连接态,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便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所述请求后发送所述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或
所述终端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下面列举几个实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UE指示支持inactive态的数据传输,基站传递UE context(上下文)。
其中,基站之间有直接接口。基站可以是集中式部署(CU/DU分离),也可以是分布式部署(无CU/DU分离)。
步骤一:UE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数据传输。
如果UE在初始接入基站之后发生切换过程,则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通知目标基站该UE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数据传输。即如果UE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数据传输,需要保证UE每次切换后目标基站都能得到该通知。
步骤二:UE的服务基站保存该信息。
步骤三:UE进行状态跃迁,即从connected态进入inactive态。
步骤四:UE最后的服务基站通过基站之间的接口给inactive态的UE对应的区域内的其他基站配置该UE的context。
实施例二:UE指示支持inactive态的数据传输,基站传递UE context。
其中,基站之间有没有直接接口。基站可以是集中式部署(CU/DU分离),也可以是分布式部署(无CU/DU分离)。
步骤一:UE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数据传输。
如果UE在初始接入基站之后发生切换过程,则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通知目标基站该UE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数据传输。即如果UE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数据传输,需要保证UE每次切换后目标基站都能得到该通知。
步骤二:UE的服务基站保存该信息。
步骤三:UE进行状态跃迁,即从connected态进入inactive态。
步骤四:UE的最后的服务基站通过核心网给inactive态的UE对应的区域内的其他基站配置该UE的context。
实施例三:UE1指示支持inactive态的快速数据传输,UE2指示仅支持inactive态下的数据传输不需要支持快速数据传输。
其中,基站之间有直接接口。基站可以是集中式部署(CU/DU分离),也可以是分布式部署(无CU/DU分离)。
步骤一:UE1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快速数据传输,UE2通知基站仅支持数据传输不需要支持快速数据传输。
如果UE1在初始接入基站之后发生切换过程,则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通知目标基站该UE1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快速数据传输。即如果UE1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1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快速数据传输,需要保证UE1每次切换后目标基站都能得到该通知。
如果UE2在初始接入基站之后发生切换过程,则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通知目标基站该UE2仅支持数据传输不需要支持快速数据传输。即如果UE2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2仅支持数据传输,不需要支持快速数据传输,需要保证UE2每次切换后目标基站都能得到该通知。
步骤二:UE1和UE2的服务基站保存该信息。
步骤三:UE1进行状态跃迁,即从connected态进入inactive态。
步骤四:UE1最后的服务基站通过基站之间的接口给inactive态的UE1对应的区域内的其他基站配置该UE1的context。
步骤三中,如果UE2进行状态跃迁,即从connected态进入inactive态。
相应的,步骤四中,UE2最后的服务基站不需要广播UE2的context。
实施例四:UE1指示支持inactive态的快速数据传输,UE2指示仅支持inactive态下的数据传输不需要支持快速数据传输。
其中,基站之间有没有直接接口。基站可以是集中式部署(CU/DU分离),也可以是分布式部署(无CU/DU分离)
步骤一:UE1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快速数据传输,UE2通知基站仅支持数据传输不需要支持快速数据传输。
如果UE1在初始接入基站之后发生切换过程,则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通知目标基站该UE1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快速数据传输。即如果UE1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1需要支持inactive态下的快速数据传输,需要保证UE1每次切换后目标基站都能得到该通知。
如果UE2在初始接入基站之后发生切换过程,则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通知目标基站该UE2仅支持数据传输不需要支持快速数据传输。即如果UE2在初始接入基站的时候通知基站UE2仅支持数据传输,不需要支持快速数据传输,需要保证UE2每次切换后目标基站都能得到该通知。
步骤二:UE1和UE2的服务基站保存该信息。
步骤三:UE1进行状态跃迁,即从connected态进入inactive态。
步骤四:UE1最后的服务基站通过核心网给inactive态的UE1对应的区域内的其他基站配置该UE1的context。
步骤三中,如果UE2进行状态跃迁,即从connected态进入inactive态。
相应的,步骤四中,UE2最后的服务基站不需要广播UE2的context。
实施例五,基站根据UE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传递UE context。
其中,基站之间有直接接口。基站可以是集中式部署(CU/DU分离),也可以是分布式部署(无CU/DU分离)。
步骤一:UE进行状态跃迁,即从conneted态进入inactive态。
步骤二:UE最后的服务基站根据UE的业务类型以及移动性等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给传递UE上下文。
步骤三:如果判断结果为需要传递UE上下文,UE最后的服务基站通过基站之间的接口给inactive态的UE对应的区域内的其他基站配置该UE的context。
实施例六,基站根据UE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传递UE context。
其中,基站之间没有直接接口。基站可以是集中式部署(CU/DU分离),也可以是分布式部署(无CU/DU分离)。
步骤一:UE进行状态跃迁,即从conneted态进入inactive态。
步骤二:UE最后的服务基站根据UE的业务类型以及移动性等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给传递UE上下文。
步骤三:如果判断结果为需要传递UE上下文,UE最后的服务基站通过核心网给inactive态的UE对应的区域内的其他基站配置该UE的context。
以上参照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申请。应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一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块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块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方法。
相应地,还可以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来实施本申请。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采取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实现的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由指令执行系统来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而使用。在本申请上下文中,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意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输、或传送程序,以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在确定终端需要切换到非连接态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和/或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来自终端的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终端的非连接态终端标识对应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和/或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全部或部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
其中,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为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下文发送条件一、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二、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三、根据终端的终端信息确定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8.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所述终端从连接态切换到非连接态,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便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所述请求后发送所述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或
所述终端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11.一种传输数据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后,确定所述终端的上下文;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在确定终端需要切换到非连接态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和/或
在收到来自终端的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状态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终端的非连接态终端标识对应的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和/或
通过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终端的全部或部分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且确定满足上下文发送条件后,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
其中,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为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下文发送条件一、接收到终端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二、接收到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上下文发送条件三、根据终端的终端信息确定需要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第二网络侧设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一,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一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所述终端发送的;
若所述上下文发送条件包括上下文发送条件二,且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是所述终端初始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则所述第二通知是其他网络侧设备发送的。
18.一种传输数据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连接态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指示后,将所述终端从连接态切换到非连接态,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终端的上下文发送给目标区域内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便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收到的上下文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从连接态转到非连接态之前最后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目标区域为非连接态的终端对应的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网络侧设备的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之前,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切换到非连接态的请求,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收到所述请求后发送所述进行状态切换的指示。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需要网络侧设备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第一通知;或
在初始接入到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终端进入非连接态后需要发送上下文的第二通知。
CN201610566411.6A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7635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6411.6A CN107635271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7/092857 WO2018014783A1 (zh) 2016-07-18 2017-07-13 一种传输数据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6411.6A CN107635271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5271A true CN107635271A (zh) 2018-01-26
CN107635271B CN107635271B (zh) 2020-01-07

Family

ID=60991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6411.6A Active CN107635271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5271B (zh)
WO (1) WO201801478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9386A (zh) * 2018-02-08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小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侧du和网络侧cu
WO2021134728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文管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203252A1 (zh) * 2020-04-07 2021-10-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激活态下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0362B1 (en) * 2019-03-22 2023-05-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689278B (zh) * 2020-12-22 2023-10-31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过程中终端识别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500A (zh) * 2012-12-24 2013-10-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3945537A (zh) * 2013-01-18 2014-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80958B1 (en) * 2012-08-02 2018-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ignaling in a core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500A (zh) * 2012-12-24 2013-10-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3945537A (zh) * 2013-01-18 2014-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3-160845,Handling of inactive UEs", 《3GPP TSG-RAN WG3 #91BIS》 *
NOKIA,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4,Paging for light connection,R2-163888",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4》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9386A (zh) * 2018-02-08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小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侧du和网络侧cu
WO2021134728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文管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203252A1 (zh) * 2020-04-07 2021-10-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激活态下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14783A1 (zh) 2018-01-25
CN107635271B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3920B2 (en) Handover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21005887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11019540B2 (en) User equipment path transfer method, user equipment state conversion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7635271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2019537357A (ja) ページング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CN107371206B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0588067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nection-destination selection method
US11419013B2 (en)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90223095A1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6112527A1 (zh) 能力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3313292A (zh) 基于单基带芯片双连接架构的异系统测量方法
KR20160041049A (ko) 이동 정보 보고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WO2020164470A1 (zh) 通信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CN107666683A (zh)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4323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UE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CN114071801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4095980A (zh) 条件辅小区组中的主小区切换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7381A (zh) 一种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3973268B (zh) 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资源更新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858994A (zh) 一种节能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240163730A1 (en) Initial bandwidth par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lated device
KR20130064388A (ko) 디지털 장치 핸드오버 장치 및 방법
US20220295358A1 (en) Mobility robustness implementation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CN115551073A (zh) 空间关系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1783533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