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0444B -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0444B
CN107630444B CN201711097112.3A CN201711097112A CN107630444B CN 107630444 B CN107630444 B CN 107630444B CN 201711097112 A CN201711097112 A CN 201711097112A CN 107630444 B CN107630444 B CN 1076304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ch
sand
cofferdam
soil
remodel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971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0444A (zh
Inventor
宋文东
应知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USHAN WRIGHT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USHAN WRIGHT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USHAN WRIGHT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USHAN WRIGHT MAR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971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04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30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0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0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04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滩涂填水筑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包括围堰、吹沙填土、修整步骤,或不经过围堰,仅包括吹沙填土、修整步骤。本发明可以使盐碱地植物在非宜林的改造滩涂上能正常生长,并提高成活率,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造林方法,对于扩大生态系统面积及防风消浪、保护堤岸、促淤造陆、净化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的各个步骤中的各参数协同作用,共同进一步提高了改造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滩涂填水筑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吹沙填土步骤,改造后的滩涂适合盐碱地植物的生长。
背景技术
滩涂一般多指沿海滩涂,主要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我国夏季高发的台风以及海水的环境污染日益恶化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沿海防护林是强有力的生态基础设施,红树林为适应海岸潮间带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性,不但具有防风消浪、保护堤岸、促淤造陆、净化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等多种功能,而且还是水禽重要的栖息地,也是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的场所。
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
滩涂改造是一种新的造林模式,有别于陆地一般的造林改造,沿海新围垦的滩涂土质粘,通透性差,地下水位高,土壤含盐量高,不适合一般树木的生长,因此如何改造滩涂,将其改造为适合于红树林等植物的生长,营造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对于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目前的科研和实践中需要一种适用于红树林类植物生长的、简便易行的滩涂改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吹沙填土步骤,改造后的滩涂适合盐碱地植物的生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围堰步骤:对选定的滩涂建立围堰;
吹沙填土步骤:向所述围堰围起的区域内填入海泥,形成海泥层;再吹填入沙,形成沙层;再吹填入土,形成土层;再吹填入回填沙,形成回填沙层;至此形成吹填后的围堰区;
修整步骤:对所述吹填后的围堰区进行修整,直至符合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条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围堰步骤中,所述选定的滩涂为海岛城市非自然低潮间带滩涂或污染滩涂。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围堰步骤中,所述围堰采用土工布袋制成;优选地,所述围堰由上下设置的2层装有填充物的土工布袋制成,第一层土工布袋的宽度为2.5-4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1.5-2.5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围堰步骤中,所述填充物为沙粒,优选采用细沙。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吹沙填土步骤中,所述海泥为离所述选定的滩涂50-200m,优选为100m处的海泥;所述沙层中的沙包括粗沙和细沙,其中,所述粗沙和所述细沙的质量比为(2-9):10;所述土层中的土为壤土、黏土或是砂土中的一种或是多种混合物;所述回填沙为细沙。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吹沙填土步骤中,所述海泥层的厚度为10-50cm,所述沙层的厚度为50-100cm,所述土层的厚度为50-100cm,所述回填沙层的厚度为10-20c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盐碱地植物包括红树林类植物;优选地,所述红树林类植物包括:红树目植物、榄李属植物、海桑属植物、木果楝属植物、海漆属植物、尼帕棕榈属植物、锥果木、桐花树、白骨壤、瓶花木、碱蓬草、盐松。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也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吹沙填土步骤:向选定的滩涂内吹填入泥土和沙的混合物,形成泥沙层;所述泥沙层的厚度为50-100cm;修整步骤:对所述吹填后的区域进行修整,直至符合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条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泥土和沙的混合物中,所述泥土和沙的质量比为(1-10):(1-10),优选为3:7;所述沙中,粗沙和细沙的质量比为(2-9):1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泥土是壤土、黏土或是砂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泥土的含水量为20-70%。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围堰中,向土工布袋内进行吹填细沙,能够提高该围堰的强度。
2、本发明的吹沙填土步骤中采用合理的用料和层次,有利于盐碱地植物的顺利生长。
3、本发明可以使盐碱地植物在非宜林的改造滩涂上能正常生长,并提高成活率,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造林方法,对于扩大生态系统面积及防风消浪、保护堤岸、促淤造陆、净化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
4、本发明的各个步骤中的各参数协同作用,共同进一步提高了改造效果。
5、本发明可以形成非自然的改造滩涂,也可以形成人造沙滩等景观,用于旅游景点的开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被改造的滩涂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被改造的滩涂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围堰,2:原滩涂,3:海泥层,4:沙层,5:土层,6:回填沙层,7:泥沙层。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滩涂选定:根据各地区的滩涂的现状和现貌,选定海岛城市非自然低潮间带滩涂或污染滩涂作为改造对象。
上述污染滩涂可以属于低、中或高潮间带,对于上述污染的滩涂可以先清理污染海泥,再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人工滩涂改造,使其适合种植盐碱地植物。
上述非自然低潮间带滩涂,是指:在沿海城市,城市改造的时候会破坏原有的滩涂地貌从而形成了非自然的滩涂,该非自然的滩涂是低潮间带滩涂;上述低潮间带,是指:潮间带之间的泥质、砂质、岩滩和低潮线以下的浅水区泥砂质等沉积地带。
选择上述低潮位的滩涂地带(即非自然低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使其改造后能处于潮间带中程,在高潮时能完全淹没于海水中,在低潮时有时可部分淹没,慢慢使形成自然的滩涂地势,且该区域风浪小,改造后的滩涂适合红树林的生长。
步骤二、围堰:按照确定的滩涂种植面积及造型,对上述选定的滩涂建立围堰。
优选地,围堰采用常规海上施工所用的黑色土工布袋制成;该围堰优选由上下设置的两层装填有填充物的黑色土工布袋制成;该围堰的总高度可参考黄海标高,略低于吹沙填土后的滩涂的高度,该围堰总高度是取决于:改造后,滩涂上种植的盐碱地植物的高度;即根据实际种植的具体植物的需求确定围堰和滩涂最高处的高度。
上述围堰的每层均为土工布袋制成,该土工布袋可以在市场购买得到;上述土工布袋内装填的填充物为沙粒,优选为细沙,具体地,向土工布袋内吹沙,吹沙后土工布袋会鼓起形成一定高度,吹沙后土工布袋的高度由土工布袋的宽度和吹沙量决定;该围堰每层的高度基本相同;优选为2层是因为:该围堰的总高度是根据实际的低潮间带与所需最后滩涂的高度而定,而实际操作中仅设立一层的土工布袋的承受力有限,而2层的围堰会形成一定的阶梯型,在海水涨落潮时也会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在后期的自然潮涨潮落中,滩涂会慢慢形成自然坡度的滩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第一层围堰所用的土工布袋的宽度(即空土工布袋的宽度)为2.5-4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即空土工布袋的宽度)为1.5-2.5m;使较宽的土工布袋在下,起到稳定的作用,并在吹沙之后会形成一定的高度;上一层采用较窄的土工布袋,是为了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便于形成自然的坡度。
限定上述土工布袋的宽度,是为了使围堰的每层均建造稳固,不会使围堰在海水的冲击下造成倒塌;如果土工布袋的宽度不合适,围堰的强度会降低,使围堰在海水的冲击下倒塌。
上述土工布袋铺设好后,向土工布袋内进行吹沙沉淀;吹填的沙优选采用粒径为0.25-0.35mm的细沙,因为细沙流动性强、便于操作、沉降排水效果好,排水后能减小相互之间的间隙,使其形成坚硬的整体,能够提高该围堰的强度。
步骤三、吹沙填土:向上述围堰围起的区域内吹填入海泥,形成海泥层作为基层;再吹填入沙,形成沙层;再吹填入土,形成土层;再吹填入回填沙,形成回填沙层;至此形成4层结构的吹填后的围堰区。
该4层机构中先填埋原有的海泥层是为了使其更好的与原有的滩涂结合到一起,有一样的承重,使滩涂在同一水平面上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且该结构在潮起潮落过程中容易形成中潮间带。
上述海泥为离原滩涂周围50-200m,优选为100m处的海泥;先填入海泥层是为了使海泥层更好地与原有的滩涂结合到一起,有一样的承重,使滩涂在同一水平面上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所述沙层所用的沙中,粗沙和细沙的质量比为(2-9):10,该粗沙的粒径大于0.5mm,该细沙的粒径为0.25-0.35mm。粗沙之间的缝隙大,透气性好,而细沙之间形成的空隙小,能更好的与土混合,形成均匀的沙土混合物;二者的比例要求按照具体的种植的盐碱地植物而定,不同植物对种植地的透气性有不同的要求。
上述土是适合于植物种植的壤土、黏土或是沙土中的一种或是多种混合物。
上述回填沙为细沙,其粒径为0.25-0.35mm。
上述4个层次中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该区域中植物的成活率。
上述海泥层填充至将原滩涂的海泥面填平,厚度为10-50cm;
沙层的厚度为50-100cm,土层的厚度为50-100cm,回填沙层的厚度为10-20cm。
设置上述4个不同层次是考虑到盐碱地植物生长环境的需求,例如透气性及对种植地中营养的需求量而设定的;各个层次的高度是按照透气性及所需营养量的大小而设定的,如果过高或过低则会影响盐碱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及其存活率。
步骤四、修整:对吹填后的围堰区进行修整,直至符合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条件,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类正常生长。
上述修整指包括压平或是夯实等不同手段,最终使围堰内的区域达到各种不同盐碱地植物的种植要求。
上述盐碱地植物,主要为红树林类植物,包括:红树目植物(包括:秋茄树属、红树属、木榄属、角果木属、竹节树属、山红树属),榄李属植物,海桑属植物,木果楝属植物,海漆属植物,尼帕棕榈属植物;还包括:锥果木、桐花树(蜡烛果)、白骨壤(海榄雌)、瓶花木、碱蓬草、盐松。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另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该改造方法不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直接向选定的滩涂内吹填入泥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滩涂选定:根据各地区的滩涂的现状和现貌,选定海岛城市非自然低潮间带滩涂或污染滩涂作为改造对象;该污染滩涂也属于低潮间带滩涂。
选择上述低潮位的滩涂地带进行改造,使其改造后能处于潮间带中程,在高潮时能完全淹没于海水中,在低潮时有时可部分淹没,慢慢使形成自然的滩涂地势,且该区域风浪小,改造后的滩涂适合红树林的生长。
步骤二、吹沙填土:向上述选定的滩涂内吹填入泥土和沙的混合物,形成泥沙层;泥沙层的厚度为50-100cm。上述泥土和沙的混合物中,泥土和沙的质量比为(1-10):(1-10),优选为3:7,上述泥土与沙的比例会直接影响种植地的透气性和它所能提供的营养量,可以更好的适宜植物的生长;
上述混合物中的沙包括粗砂和细沙,其中粗沙(粒径大于5mm)和细沙(粒径为0.25-0.35mm)的质量比为(2-9):10;上述泥土是适合于植物种植的壤土、黏土或是砂土中的一种或是多种混合物形成的泥土,该泥土的含水量为20-70%。
步骤三、修整:对吹填后的区域进行修整,直至符合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条件,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类正常生长。上述修整指包括压平或是夯实等不同手段,最终使围堰内的区域达到各种不同盐碱地植物的种植要求。
上述第一方面采用围堰的改造方法可以使其形成更为稳定的滩涂效果,可以更为精确的计算及确定最终所需滩涂的坡度及高度,更适合于植物种植,例如前期植物的驯化及缓苗等。而第二方面不采用围堰的改造方法,虽然操作更加简便,但形成滩涂效果的所需时间更长,不能立刻达到种植的要求,且难以精确掌控滩涂的坡度。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需要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改造的滩涂地理位置及面积:一般针对海岛城市非自然低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使其改造后能处于潮间带中程,在高潮时能完全淹没于海水中,在低潮时有时可部分淹没,慢慢使形成自然的滩涂地势,且该区域风浪小。
(2)滩涂围堰:按照确定的滩涂种植面积及造型,用土工布袋进行围堰,滩涂围堰1中所用的土工布袋为常规海上施工所用的黑色土工布袋,围堰1包括上下两层,高度可参考黄海标高;第一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3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1.5m。滩涂围堰中向土工布内吹填的沙为细沙。
(3)吹沙填土:填入的海泥为离原滩涂周围100m处的海泥作为基层,在原滩涂2上形成的海泥层3的厚度为20cm;再在海泥层上吹填入沙,形成厚度为60cm的沙层4,上述沙包括质量比为5:10的粗沙和细沙;再吹填入壤土,形成厚度为60cm的土层5;再吹填入回填沙,形成厚度为12cm的回填沙层6。
(4)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在经本实施例的方法改造后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植物,相比在自然形成的红树种植滩涂上种植,成活率由60%提高至9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需要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改造的滩涂地理位置及面积:与实施例1相同。
(2)滩涂围堰:按照确定的滩涂种植面积及造型,用土工布袋进行围堰,滩涂围堰1中所用的土工布袋为常规海上施工所用的黑色土工布袋,围堰1包括上下两层,高度可参考黄海标高;第一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2.5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1.8m。滩涂围堰中向土工布内吹填的沙为细沙。
(3)吹沙填土:填入的海泥为离原滩涂周围50m处的海泥作为基层,在原滩涂2上形成的海泥层3的厚度为30cm;再在海泥层上吹填入沙,形成厚度为50cm的沙层4,上述沙包括质量比为2:10的粗沙和细沙;再吹填黏土,形成厚度为50cm的土层5;再吹填入回填沙,形成厚度为10cm的回填沙层6。
(4)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在经本实施例的方法改造后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植物,相比在自然形成的红树种植滩涂上种植,成活率由60%提高至9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需要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改造的滩涂地理位置及面积:与实施例1相同。
(2)滩涂围堰:按照确定的滩涂种植面积及造型,用土工布袋进行围堰,滩涂围堰1中所用的土工布袋为常规海上施工所用的黑色土工布袋,围堰1包括上下两层,高度可参考黄海标高;第一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4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2m。滩涂围堰中向土工布内吹填的沙为细沙。
(3)吹沙填土:填入的海泥为离原滩涂周围200m处的海泥作为基层,在原滩涂2上形成的海泥层3的厚度为50cm;再在海泥层上吹填入沙,形成厚度为100cm的沙层4,上述沙包括质量比为9:10的粗沙和细沙;再吹填按照质量比1:1:1混合的壤土、黏土和沙土,形成厚度为100cm的土层5;再吹填入回填沙,形成厚度为20cm的回填沙层6。
(4)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在经本实施例的方法改造后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植物,相比在自然形成的红树种植滩涂上种植,成活率由60%提高至9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需要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改造的滩涂地理位置及面积:与实施例1相同。
(2)滩涂围堰:按照确定的滩涂种植面积及造型,用土工布袋进行围堰,滩涂围堰1中所用的土工布袋为常规海上施工所用的黑色土工布袋,围堰1包括上下两层,高度可参考黄海标高;第一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3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2.2m。滩涂围堰中向土工布内吹填的沙为细沙。
(3)吹沙填土:填入的海泥为离原滩涂周围150m处的海泥作为基层,在原滩涂2上形成的海泥层3的厚度为10cm;再在海泥层上吹填入沙,形成厚度为90cm的沙层4,上述沙包括质量比为7:10的粗沙和细沙;再吹填壤土,形成厚度为70cm的土层5;再吹填入回填沙,形成厚度为18cm的回填沙层6。
(4)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在经本实施例的方法改造后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植物,相比在自然形成的红树种植滩涂上种植,成活率由60%提高至90%。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中各步骤及参数参见实施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如下:
步骤(2)中第一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2.5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也为2.5m。
本对比例的围堰强度较差,使用寿命仅为实施例1的围堰的1/3就塌陷损毁了。因此,围堰的下层使用的土工布袋的宽度应该大于上层使用的土工布袋,如此才能保证围堰的强度。另外,采用相同宽度的土工布袋进行围堰也不易形成坡度,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无需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改造的滩涂地理位置及面积:一般针对海岛城市非自然低潮间带滩涂进行改造,使其改造后能处于潮间带中程,在高潮时能完全淹没于海水中,在低潮时有时可部分淹没,慢慢使形成自然的滩涂地势,且该区域风浪小。
(2)吹沙填土:不对该区域进行围堰工程,直接用泥土和沙的混合物对该区域进行吹填,在原滩涂2上形成厚度为80cm的泥沙层7。
上述混合物中,泥土和沙质量比为4:6;上述沙中,粗沙和细沙的质量比为5:10;上述泥土为是适合于植物种植的壤土所形成的泥,该泥土的含水量为30%。
(3)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在经本实施例的方法改造后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植物,相比在自然形成的红树种植滩涂上种植,成活率由60%提高至8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无需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改造的滩涂地理位置及面积:与实施例5相同。
(2)吹沙填土:不对该区域进行围堰工程,直接用泥土和沙的混合物对该区域进行吹填,在原滩涂2上形成厚度为50cm的泥沙层7。
上述混合物中,泥土和沙质量比为10:5;上述沙中,粗沙和细沙的质量比为2:10;上述泥土为是适合于植物种植的黏土所形成的泥,该泥土的含水量为20%。
(3)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在经本实施例的方法改造后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植物,相比在自然形成的红树种植滩涂上种植,成活率由60%提高至7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无需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改造的滩涂地理位置及面积:与实施例5相同。
(2)吹沙填土:不对该区域进行围堰工程,直接用泥土和沙的混合物对该区域进行吹填,在原滩涂2上形成厚度为100cm的泥沙层7。
上述混合物中,泥土和沙质量比为5:5;上述沙中,粗沙和细沙的质量比为9:10;上述泥土为是适合于植物种植的壤土所形成的泥,该泥土的含水量为70%。
(3)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在经本实施例的方法改造后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植物,相比在自然形成的红树种植滩涂上种植,成活率由60%提高至75%。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改造方法无需对选定的滩涂进行围堰,该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改造的滩涂地理位置及面积:与实施例5相同。
(2)吹沙填土:不对该区域进行围堰工程,直接用泥土和沙的混合物对该区域进行吹填,在原滩涂2上形成厚度为75cm的泥沙层7。
上述混合物中,泥土和沙质量比为9:5;上述沙中,粗沙和细沙的质量比为6:10;上述泥土是由适合于植物种植的壤土、黏土、沙土按质量比1:1:1混合后形成,该泥土的含水量为50%。
(3)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在经本实施例的方法改造后的滩涂上种植红树植物,相比在自然形成的红树种植滩涂上种植,成活率由60%提高至75%。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中各步骤及参数参见实施例5,与实施例5的区别如下:
步骤(2)中泥土和沙的质量比为1:15。
本对比例的改造区域的使用寿命仅为实施例5的一半,因此,该比例的混合物与底层滩涂的结合力弱,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导致该改造后的滩涂不符合红树植物的生长要求。因此,泥沙层中要保证泥土的含量以增加其强度。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改造方法应用于位于低潮间带的滩涂。
(1)滩涂围堰:按照确定的滩涂种植面积及造型,用土工布袋进行围堰,滩涂围堰1中所用的土工布袋为常规海上施工所用的黑色土工布袋,围堰1包括上下两层,高度可参考黄海标高;第一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3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1.5m。滩涂围堰中向土工布内吹填的沙为细沙。
(2)吹沙填土:填入的海泥为离原滩涂周围100m处的海泥作为基层,在原滩涂2上形成的海泥层3的厚度为20cm;再在海泥层上吹填入沙土混合物,形成沙土层,其中沙和土的质量比为1:1,形成厚度为100cm的沙土层,上述沙包括质量比为5:10的粗沙和细沙;再吹填入回填沙,形成厚度为12cm的回填沙层。
(3)堆筑修整滩涂改造技术:在前期基础之上修整滩涂,使其能保证盐碱地植物正常生长。
采用该对比例方式改造的滩涂不易形成中潮间带,不适合种植红树植物。

Claims (15)

1.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围堰步骤:对选定的滩涂建立围堰;
吹沙填土步骤:向所述围堰围起的区域内填入海泥,形成海泥层;再吹填入沙,形成沙层;再吹填入土,形成土层;再吹填入回填沙,形成回填沙层;至此形成吹填后的围堰区;
修整步骤:对所述吹填后的围堰区进行修整,直至符合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堰步骤中,所述选定的滩涂为海岛城市非自然低潮间带滩涂或污染滩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堰步骤中,所述围堰采用土工布袋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堰由上下设置的2层装有填充物的土工布袋制成,第一层土工布袋的宽度为2.5-4m,第二层所用土工布袋的宽度为1.5-2.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物为沙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物采用细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沙填土步骤中,
所述海泥为离所述选定的滩涂50-200m处的海泥;
所述沙层中的沙包括粗沙和细沙,其中,所述粗沙和所述细沙的质量比为(2-9):10;
所述土层中的土为壤土、黏土或是砂土中的一种或是多种混合物;
所述回填沙为细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海泥为离所述选定的滩涂100m处的海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沙填土步骤中,
所述海泥层的厚度为10-50cm,所述沙层的厚度为50-100cm,所述土层的厚度为50-100cm,所述回填沙层的厚度为10-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盐碱地植物包括红树林类植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树林类植物包括:红树目植物、榄李属植物、海桑属植物、木果楝属植物、海漆属植物、尼帕棕榈属植物、锥果木、桐花树、白骨壤、瓶花木、碱蓬草、盐松。
12.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吹沙填土步骤:向选定的滩涂内吹填入泥土和沙的混合物,形成泥沙层;所述泥沙层的厚度为50-100cm;在所述泥土和沙的混合物中,所述泥土和沙的质量比为(1-10):(1-10);所述沙中,粗沙和细沙的质量比为(2-9):10;
修整步骤:对所述吹填后的区域进行修整,直至符合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泥土和沙的混合物中,所述泥土和沙的质量比替换为3:7。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泥土是壤土、黏土或是砂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泥土的含水量为20-70%。
CN201711097112.3A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 Active CN107630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97112.3A CN107630444B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97112.3A CN107630444B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0444A CN107630444A (zh) 2018-01-26
CN107630444B true CN107630444B (zh) 2019-04-30

Family

ID=61108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97112.3A Active CN107630444B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04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3029A (zh) * 2018-12-18 2019-05-07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半开敞式吹填淤泥滩涂及其造滩方法
CN110100689A (zh) * 2019-04-28 2019-08-09 广东美景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海岸岩滩的红树造林方法与结构
CN110463557B (zh) * 2019-08-14 2021-10-01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华盛顿棕榈招引蝙蝠防治红树林虫害的方法
CN111802160B (zh) * 2020-07-21 2022-08-26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海河岸营造红树林的方法
CN112376496A (zh) * 2020-11-17 2021-02-19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通过建设堤脚潜坝快速创建或修复红树林的方法
CN117461510B (zh) * 2023-12-11 2024-04-05 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红树林生态修复的生境营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9664A (en) * 1980-12-30 1988-07-26 Deal Troy M Method of building or restoring marshes and beaches
CN102619192A (zh) * 2012-04-06 2012-08-01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CN104488656A (zh) * 2014-12-30 2015-04-0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抗污染红树林防护林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9664A (en) * 1980-12-30 1988-07-26 Deal Troy M Method of building or restoring marshes and beaches
CN102619192A (zh) * 2012-04-06 2012-08-01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CN104488656A (zh) * 2014-12-30 2015-04-0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抗污染红树林防护林的构建和营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海岛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探讨;汤坤贤等;《2011中国发展论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岛保护论坛论文集》;20161228;第120页第4.2.2节、第118页第3.2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0444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0444B (zh)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滩涂改造方法
Iriondo The quaternary of northeastern Argentina
G. ST. C. KENDALL et al. Geomorphology of a recent shallow-water carbonate province: Khor al Bazam, Trucial Coast, Southwest Persian Gulf
CN105970875B (zh) 利用自然能量在海滩促淤固砂的方法
WO2016172991A1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07810823A (zh) 在沙砾滩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CN212956378U (zh) 一种潮间带生态护岸结构
CN110278902A (zh) 一种适用于高风浪海湾的多功能生态海堤生态系统
CN105123318B (zh) 一种生态网络地堰式通道
Belperio et al. Sediment-organism zon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Holocene tidal sequences in southern Australia
CN207469171U (zh)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Allen et al. Iron age to early modern activity and palaeochannels at Magor Pill, Gwent: an exercise in lowland coastal-zone geoarchaeology
JP5153977B2 (ja) 人工ヨシ原およびその造成方法
CN103609386B (zh) 一种泥质海岸带植槽或植穴造林方法
KR100487405B1 (ko) 식물자생용 돌붙임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JP2007231543A (ja) 人工干潟の造成方法及び人工干潟
CN107574799A (zh) 一种水资源蓄存及综合利用系统
CN109121529B (zh) 一种北方崩塌河岸带的生态治理方法
Hilton et al. Sediment facies of a low‐energy, meso‐tidal, fringing reef, Singapore
CN207109734U (zh) 零水泥固土筒及河湖海陆护面0°‑90°零水泥安装工程治理系统
CN206173881U (zh) 装配式生态网箱及由该生态网箱形成的生态挡墙
Nagamatsu et al. Sand Supply System to Dunes and Ecological Aspects in Tottori Sand Dunes, Japan, the Temperate Humid and Tectonically Active Area
CN109740791A (zh) 一种化工用地改造为滨江游乐场涉水区域的方法
CN109338988A (zh) 单侧翼墙式生态型丁坝
Jayawardena The Coastal Zone of Sri Lanka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