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69171U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69171U CN207469171U CN201721308743.0U CN201721308743U CN207469171U CN 207469171 U CN207469171 U CN 207469171U CN 201721308743 U CN201721308743 U CN 201721308743U CN 207469171 U CN207469171 U CN 2074691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plant
- bank slope
- slope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包括岸坡、观光步道、设计道路、陆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所述岸坡为岸边格宾挡墙结构或人工放坡结构,格宾挡墙结构属于柔性支挡结构,有效适应土体的不均匀沉降,且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陆生植物区和水生植物区的地下或水下环境根据根群调查结果重新回填土壤,保留原有土壤剖面结构,重建塌陷区原本的地下或水下环境,并根据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种植相应的原有优势植物,营造出多种植物混生的稳定群落,建立稳定的塌陷区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加快塌陷区环境的改善;观光步道和设计道路兼顾了塌陷区的观光和交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塌陷区的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污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基础设施坡坏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普遍存在于采煤塌陷区内,严重破坏了人居环境,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其宝贵,大部分煤矿矿井位于耕地林地下方,采煤塌陷直接导致耕地林地的破坏。大量优质耕地的破坏,使得人地矛盾突出,不利于社会稳定。
对采煤塌陷区的治理,目前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基础上,恢复的土地多为农用地。但在治理的过程中以铲、挖、垫、平等工程措施为主,未进行系统的生态地质学等调查和研究。对采煤塌陷区岸坡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采用混凝土护坡或自然放坡形式,不仅不美观、而且生态协调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分利用塌陷区丰富的水资源,建立美观的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修复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包括岸坡、观光步道、设计道路、陆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所述岸坡为岸边格宾挡墙结构或人工放坡结构;所述观光步道紧邻所述岸坡设置,所述设计道路与所述观光步道间相隔所述陆生植物区,所述设计道路另一侧设置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所述水生植物区位于塌陷区形成的湖体中,水位由浅到深依次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浮叶植物区。
优选地,所述岸边格宾挡墙结构紧邻所述湖体的浅水区修建,在格宾中填充石料形成格宾挡墙结构;所述石料的粒径为100mm~300mm,石料之间形成的孔隙率不大于30%,石料强度等级为MU 30,比重不小于2.5t/m3;所述岸边挡墙的高度高出洪水水位0.7m。
优选地,所述格宾挡墙结构墙后铺设聚酯长纤无纺布。
优选地,所述人工放坡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塌陷湖浅水区的部分和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所述浅水区部分的人工放坡结构包括上下两层,枯水期水位下为煤矸石层,枯水期水位上为回填土压实层;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的人工放坡结构坡度不大于1/20,坡度1%处种植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设计洪水水位标高20cm处及以上高度的坡面处种植中生偏湿灌木和草本植物,设计洪水水位标高20cm以下坡面处种植水生植物。
优选地,所述陆生植物区人工地表熟土剥离后进行回填的地表熟土厚度为80cm;所述水生植物区在枯水期进行土石回填,回填地表熟土厚度为20cm~40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塌陷区植物群落结构调查,选取永久性淹没带浅水区植物群落、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植物群落、塌陷区周边旱地植物群落样区调查;
(2)在所述样区中进行根群调查,确定优势植物物种;
(3)修建岸坡;
(4)修建观光步道和设计道路,所述观光步道紧邻所述岸坡设置;
(5)修建陆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分别在所述陆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种植经调查所确定的所述优势植物物种。
优选地,所述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包括植物种类、密度、盖度、胸径、高度等;确定样地位置和大小,仅含草本植物的样地面积为1m*1m,含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样地面积定为5m*5m或10m*10m;将样地划分为更小的样方,自样方一角开始,按顺序经同一方向采用遍历法开始记录。
优选地,以所述含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样地进行开挖样坑,所述样坑的长度是1.2m、宽度1.2m,深度不大于1.0m,计算不同深度细根数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包括岸坡、观光步道、设计道路、陆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所述岸坡为岸边格宾挡墙结构或人工放坡结构,格宾挡墙结构属于柔性支挡结构,有效适应土体的不均匀沉降,且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陆生植物区和水生植物区的地下或水下环境根据根群调查结果重新回填土壤,保留原有土壤剖面结构,重建塌陷区原本的地下或水下环境,并根据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种植相应的原有优势植物,营造出多种植物混生的稳定群落,建立稳定的塌陷区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加快塌陷区环境的改善;观光步道和设计道路兼顾了塌陷区的观光和交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建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芦苇细根累计频率曲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藨草细根累计频率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杨树细根累计频率曲线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柳树细根累计频率曲线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示意图。
其中:岸坡1、观光步道2、设计道路3、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现状地面线6、表土剥离线7、设计最高洪水位线8、枯水期平均水位线9、水下坡脚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包括岸坡1、观光步道2、设计道路3、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所述岸坡1为格宾挡墙结构,塌陷区土体地基不稳定,所述格宾挡墙结构为柔性防护结构,可适应塌陷区土体的不均匀沉降,保证岸坡1的稳定;所述观光步道2紧邻所述岸坡1设置,观光步道2的高度Y为40m,与岸坡1的高度相同,所述岸坡1的宽度与观光步道2的宽度一半的总宽度c为3.15m,便于行人观赏风景;所述设计道路3与所述观光步道2相隔所述陆生植物区4设置,设计道路3的高度X为41m,与观光步道2的高度相差1m,所述观光步道2的中间至所述设计道路3的中间的宽度b为18.14m;所述设计道路3另一侧设置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所述设计道路3的中间至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的外侧的宽度a为40.08m;设计道路3便于车辆行走,与观光步道2隔开,提高了安全性,陆生植物区4根据植物群落调查结果种植塌陷区原有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恢复塌陷区的生态环境;所述水生植物区5位于塌陷区形成的湖体中,与所述岸坡1相邻,水生植物区5水位由浅到深依次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浮叶植物区,所述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浮叶植物区分别种植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的优势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可在塌陷湖中投放不同的鱼类,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系统针对塌陷区的环境建立,从根本上治理煤矿塌陷区的环境,恢复塌陷区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岸坡1紧邻所述湖体的浅水区,所述格宾挡墙结构为格宾中填充石料形成;所述石料的粒径为100mm~300mm,石料之间形成的孔隙率不大于30%,所述陆生植物区4和水生植物区5的植物或根茎可向石料之间的孔隙中延伸,保持水土,进一步提高所述岸坡1的稳定性;且孔隙可自行排水,不需要另设排水孔;石料强度等级为MU30,比重不小于2.5t/m3,保证岸坡1自身的强度,所述岸坡1的高度大于设计最高洪水位线8的高度0.7m,所述设计最高洪水位线8的高度为39.3m,提高岸坡1的防护性能和安全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岸坡1背离所述塌陷湖侧面铺设聚酯长纤无纺布。防止泥土从所述格宾挡墙结构的孔隙中流失。
进一步地,所述陆生植物区4的回填地表熟土厚度为80cm,地表熟土是人工地表熟土剥离后进行回填的,从现状地面线6以下进行剥离,至表土剥离线7处;回填的厚度根据植物根群调查确定,最表层往下依次回填厚种植土、厚填土、地表熟土,所述厚种植土的厚度h1为0.20m,厚填土的厚度为h2为2.56m;事先剥离表土层方量不足,回填时可选择周边地势较高处的耕地生土(即地表熟土层以下的土壤)回填至下面,将开始剥离的表土覆盖在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区5的回填地表熟土厚度为20cm~40cm;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确定回填厚度,在枯水期平均水位线9以上进行土石回填。
参照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塌陷区植物群落结构调查,选取永久性淹没带浅水区植物群落、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植物群落、塌陷区周边旱地植物群落样区进行调查;
具体地,所述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包括植物种类、密度、盖度、胸径、高度等;确定样地位置和大小,仅含草本植物的样地面积为1m*1m,含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样地面积为5m*5m或10m*10m;将样地划分为更小的样方,自样方一角开始,按顺序经同一方向采用遍历法开始记录;
(2)在所述样区中进行根群调查,确定优势物种;
具体地,以所述含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样地进行开挖样坑,所述样坑的长度不大于1.2m、宽度不大于1.2m,深度不大于1.0m,计算不同深度细根数目;开挖的深度视具体情况调整,若根出露数量非常少,可减小开挖深度;若地下水埋深浅,一般开挖至地下水渗出处为止;若覆土厚度较薄,则挖至基岩中风化带,坑壁直立一面为根系调查的主界面;开挖完成后,进行土层岩性鉴定、分层,可作为后续地下生境重建时土壤剖面重构的依据;进行植物根系计数时按粗根(根茎>10mm),中根(根茎为2~10mm)和细根(根茎<2mm)三级划分,分别记录各网格出现的数目,死根不予统计;统计后绘制根系随深度的累计频率曲线,得到细根频率最密集的深度区域,回填时土壤深度要达到此深度;
(3)修建岸坡1;所述岸坡1为格宾挡墙结构,所述格宾挡墙结构为格宾中填充石料形成;所述石料的粒径为100mm~300mm;石料强度等级为MU30,比重不小于2.5t/m3,所述岸坡1的高度高出设计最高洪水水位线8以上0.7m;最高洪水水位线8的高度为39.3m;
(4)修建观光步道2和设计道路3,所述观光步道2紧邻所述岸坡1设置;所述观光步道2的高度Y为40m,与所述岸坡1的高度相同;所述岸坡1的宽度与所述观光步道2的宽度一半的总宽度c为3.15m;所述观光步道2的中部至设计道路3中部的宽度b为18.14m;
(5)修建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分别在所述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种植经调查所确定的所述优势植物物种;所述设计道路3与所述观光步道2相隔所述陆生植物区4设置,所述设计道路3另一侧设置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所述设计道路3的中部至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的外侧的宽度a为40.08m;所述水生植物区5位于塌陷区形成的湖体中,与所述岸坡1相邻,水生植物区5水位由浅到深依次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浮叶植物区。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3,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包括岸坡1、观光步道2、设计道路3、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所述岸坡1为人工放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岸坡1的坡度为1:n1,n1为10;所述岸坡1包括位于所述塌陷湖浅水区的部分和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从设计地面线11往下依次填充厚种植土、厚填土、厚煤矸石,所述厚种植土的厚度h1为0.2m,所述厚填土h2为2.26,所述厚煤矸石h3为1.24m;所述浅水区部分包括上下两层,枯水期平均水位线9以下填充煤矸石层,以上填充回填土。
进一步地,所述观光步道2的中部直至所述岸坡1的陆地部分的宽度c为11.78m。
进一步地,所述观光步道2的中部至设计道路3的中部的宽度b为26.46m,所述观光步道2与设计道路3之间的所述陆生植物区4包括坡度部分和平地部分,设计道路3的中部与所述陆生植物区4平地部分的总宽度e为9.55m;所述所述陆生植物区4的坡度部分的坡度为1:n2,n2为3.5。
进一步地,所述设计道路3的中部与其另一侧的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的总宽度a为24.49m。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区5紧邻所述岸坡1设置直至水下坡脚10处,其宽度d为26.96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塌陷区植物群落结构调查,选取永久性淹没带浅水区植物群落、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植物群落、塌陷区周边旱地植物群落样区进行调查;
(2)在所述样区中进行根群调查,确定优势物种;
(3)修建岸坡1;距离塌陷湖较远处无比较重要的建筑物或建筑物,采用人工放坡结构,所述人工放坡结构的坡度为1:n1,n1为10;所述岸坡1包括位于所述塌陷湖浅水区的部分和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从设计地面线11往下依次填充厚种植土、厚填土、厚煤矸石,所述厚种植土的厚度h1为0.2m,所述厚填土h2为2.26,所述厚煤矸石h3为1.24m;所述浅水区部分包括上下两层,枯水期平均水位线9以下填充煤矸石层,以上填充回填土;回填土来源为塌陷湖底泥沙、周边削高后的土壤等,岸坡1标高本身在枯水位以上的区域首先剥离地表熟土30cm,再对地面回填土方;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的人工放坡结构坡度不大于1/20,坡度1%处种植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设计洪水水位线8处及以上20cm的高度的坡面处种植中生偏湿灌木和草本植物,设计洪水水位线8以下20cm的坡面处种植水生植物;
(4)修建观光步道2和设计道路3;所述观光步道2紧邻所述岸坡1设置;所述观光步道2的中部直至所述岸坡1的陆地部分的宽度c为11.78m;所述观光步道2的中部至设计道路3的中部的宽度b为26.46m;
(5)修建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分别在所述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种植经调查所述确定的优势植物物种;所述设计道路3与所述观光步道2相隔所述陆生植物区4设置,所述观光步道2与设计道路3之间的所述陆生植物区4包括坡度部分和平地部分,设计道路3的中部与所述陆生植物区4平地部分的总宽度e为9.55m;所述陆生植物区4的坡度部分的坡度为1:n2,n2为3.5;所述设计道路3另一侧设置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所述设计道路3的中部与其另一侧的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的总宽度a为24.49m;所述水生植物区5位于塌陷区形成的湖体中,与所述岸坡1相邻,直至水下坡脚10处,其宽度d为26.96m,水生植物区5水位由浅到深依次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浮叶植物区。其余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邹城采煤塌陷区湿地是由于开采该区域内地下煤炭资源引起地表下沉所形成的,地势低洼处积水而形成湖沼,整体统称为湿地。湿地周边耕地严重减产甚至绝产,房屋拉裂非常严重,许多房屋因破坏无法居住;输电设备、公路、铁路与河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矿山地质环境遭受极大破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极大威胁。
参照附图4,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在山东邹城采煤塌陷区构建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包括岸坡1、观光步道2、设计道路3、陆生植物区4和水生植物区5。
所述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塌陷区植物群落结构调查,选取永久性淹没带浅水区植物群落、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植物群落、塌陷区周边旱地植物群落样区进行调查;
永久性淹没带浅水区植物群落调查:塌陷积水区沉水植物有金鱼藻、狐尾藻、眼子菜、菹草、黑藻,浮水植物有浮萍、满江红,挺水植物主要为莲;金鱼藻、轮叶狐尾藻、眼子菜主要分布在湖沼靠近岸边的湖底,金鱼藻平均生长深度为0.8m左右,植株细而柔软,叶子只有0.1~0.5mm宽;眼子菜及轮叶狐尾藻的生长深度在1.5~3m之间,平均生长深度为2m左右;满江红和浮萍零星分布在塌陷坑的湖岸边及近干涸的坑塘内;莲在全区成片生长,长势良好;总体上,从湖岸到湖心,水生植物依次是莲、金鱼藻、眼子菜;
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植物物种调查:周期性淹水过渡带主要植物为藨草、芦苇、香蒲,均为水生植物中的挺水植物;芦苇和香蒲广泛分布在全区,区内芦苇高度为0.8~3.2m不等,生长水深多在0~1.7m之间,平均生长水深为1.2m左右,香蒲高度多为1~2.5m不等,生长水深多在0.5~1.9m之间,平均生长水深为1.5m左右;芦苇和香蒲均为区内的优势物种,长势较好;藨草在区内成片分布,主要生长在塌陷湖沼的北岸、东南角及西南角,高度为0.3~1.6m不等,多生长在岸边,长势较好;
周边旱地植物物种调查:该处在发生地面塌陷以前都是基本农田、道路和村庄,塌陷积水区域和周边岸坡部分均位于耕地内,岸坡上旱地植物有雪松、杨树、少量女贞、栾树、柳树以及人工种植的小麦;雪松属常青乔木,分布在村道路两侧,胸径约12cm,冠幅3m左右,枝叶完整,生长茂密;杨树分布广泛,村中道路两侧、田间及泗河堤坝上均有分布,胸径多在15~30cm之间,生长状况良好;泗河堤坝附近的杨树,成排分布,间距3m左右,胸径约8cm,由于堤坝多为煤矸石堆积而成,表面几乎没有土层覆盖,树木长势较差;女贞及栾树生长在村庄小学门口,数量仅有几棵,胸径10cm左右,生长良好;柳树分布在塌陷坑Ⅱ西南角,湖岸边、麦田旁,数量约4~5棵,胸径5~10cm不等,长势良好;
(2)在所述样区中进行根群调查,确定优势植物物种;
调查区域内湿地岸坡生长有大面积芦苇、藨草、蒲草等水生植物;通过样坑开挖,按细根累计频率20%~80%为根的主功能区计算,主功能区均位于50cm深度以内,大多数细根位于30cm深度以内,30cm深度可视为地境底界深度;岸坡上的基本都是塌陷前道路两边的行道树,由于采煤塌陷导致部分路面下沉,原本平直的道路随采煤塌陷倾斜成为岸坡的一部分,原来的行道树也成为岸坡植被的一部分;对于杨树和柳树进行了根群调查,其中对杨树的调查开挖了两个互相垂直的剖面;
参照附图5、6,芦苇为优势种时植物根群特征,芦苇为优势种的剖面上,深度达到50cm时细根显著减少;藨草为优势种的剖面上,深度20cm至40cm范围内,随深度加深,细根数量显著减少;所述芦苇和藨草即可反映出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水生植物中挺水植物的根群特征;
参照附图7、8,杨树和柳树细根数明显减少的深度范围在80cm~100cm,按细根累计频率20%~80%范围为主功能区,则杨树、柳树类湿生乔木根系主功能区位于80cm深度以内,此深度可视为该类植物的地境底界深度;
(3)修建岸坡1;
(4)修建观光步道2和设计道路3,所述观光步道2紧邻所述岸坡1设置,所述设计道路3两侧栽种乔木行道树;
(5)修建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根据调查确定种植的优势植物物种,所述陆生植物区4首选种植白杨,还可种植柳树、女贞、雪松、栾树;所述水生植物区5种植蒲草、芦苇、金鱼藻、黑藻;所述设计道路3与所述观光步道2呈坡度设置所述陆生植物区4,坡度高1.5m,坡面上种植灌木并喷播草本植物种子,所述设计道路3另一侧设置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所述水生植物区5位于塌陷区形成的湖体中,与所述岸坡1相邻,水生植物区5水位由浅到深依次种植蒲草、芦苇、金鱼藻、黑藻。
依据对华北地区地境结构和植物根群分析,可种植跟塌陷区湿地现有植物类似的植物品种。除了上述乡土品种,根据气候资料,如果营造合适地境,研究区湿地还可以种植很多其它植物。如可种植的乔木品种有:水杉、女贞、石楠、刺槐、龙爪槐、榆树、桃树、樱花、杏树、枣树、广玉兰、红叶李、银杏、白蜡、合欢、悬铃木等;草本品种有吉祥草、蝴蝶花、早熟禾、郁金香、风信子、美人蕉、马蹄金、万寿菊、波斯菊、大花酢浆草、大花马齿苋、薰衣草等;其中水生植物中挺水植物还可种植灯心草、风车草、茭白、鸢尾、菱、美人蕉等;对于研究区湿地缺乏的灌木,可种植的品种有迎春、檵木、苏铁、南天竹、小叶女贞、杜鹃、丁香、月季、连翘、紫荆、黄刺玫、蔷薇、紫薇、丝兰、冬青、火棘、黄栌、腊梅等。其余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邹城采煤塌陷区湿地是由于开采该区域内地下煤炭资源引起地表下沉所形成的,地势低洼处积水而形成湖沼,整体统称为湿地。湿地周边耕地严重减产甚至绝产,房屋拉裂非常严重,许多房屋因破坏无法居住;输电设备、公路、铁路与河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矿山地质环境遭受极大破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极大威胁。
参照附图9,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在山东邹城采煤塌陷区构建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包括岸坡1、观光步道2、设计道路3、陆生植物区4和水生植物区5,所述岸坡1为人工放坡结构。
所述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塌陷区植物群落结构调查,选取永久性淹没带浅水区植物群落、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植物群落、塌陷区周边旱地植物群落样区进行调查;
(2)在所述样区中进行根群调查,确定优势植物物种;
(3)修建人工放坡结构的岸坡1;
(4)修建观光步道2和设计道路3;所述观光步道2紧邻所述岸坡1设置;
(5)修建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分别在所述陆生植物区4、水生植物区5种植经调查确定的所述优势植物物种;所述设计道路3与所述观光步道2相隔所述陆生植物区4设置,所述设计道路3另一侧设置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4,所述水生植物区5位于塌陷区形成的湖体中,与所述岸坡1相邻,水生植物区5水位由浅到深依次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浮叶植物区。其余同实施例三。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岸坡、观光步道、设计道路、陆生植物区、水生植物区;所述岸坡为格宾挡墙结构或人工放坡结构;所述观光步道紧邻所述岸坡设置,所述设计道路与所述观光步道间相隔所述陆生植物区,所述设计道路另一侧设置另一所述陆生植物区;所述水生植物区位于塌陷区形成的湖体中,水位由浅到深依次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和浮叶植物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格宾挡墙结构紧邻所述湖体的浅水区修建,在格宾中填充石料形成格宾挡墙结构;所述石料的粒径为100mm~300mm,石料之间形成的孔隙率不大于30%,石料强度等级为MU 30,比重不小于2.5t/m3;所述格宾挡墙的高度高出设计最高洪水水位线0.7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人工放坡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塌陷湖浅水区的部分和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从设计地面线往下依次填充厚种植土、厚填土、厚煤矸石,所述厚种植土、厚填土、厚煤矸石的厚度依次为0.2m、2.26m、1.24m;所述浅水区部分包括上下两层,枯水期平均水位线以下填充煤矸石层,以上填充回填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其特征是,紧邻所述浅水区的陆地部分的人工放坡结构坡度不大于1/20,坡度1%处种植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设计最高洪水水位线20cm处及以上高度的坡面处种植中生偏湿灌木和草本植物,设计最高洪水水位线20cm以下坡面处种植水生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陆生植物区人工地表熟土剥离后进行回填的地表熟土厚度为80cm,从设计地面线往下依次填充厚种植土和厚填土,所述厚种植土的厚度为0.2m;所述水生植物区在枯水期进行土石回填,回填地表熟土厚度为20cm~40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08743.0U CN207469171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08743.0U CN207469171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69171U true CN207469171U (zh) | 2018-06-08 |
Family
ID=6226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08743.0U Active CN207469171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6917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01377A (zh) * | 2017-09-30 | 2018-07-20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及构建方法 |
CN113062263A (zh) * | 2021-04-06 | 2021-07-02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 一种沉管充填式采煤塌陷地治理方法 |
CN114145158A (zh) * | 2021-11-30 | 2022-03-08 | 青海九零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寒区煤矿碳渣地的土地复垦结构及实施方法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21308743.0U patent/CN2074691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01377A (zh) * | 2017-09-30 | 2018-07-20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及构建方法 |
CN113062263A (zh) * | 2021-04-06 | 2021-07-02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 一种沉管充填式采煤塌陷地治理方法 |
CN113062263B (zh) * | 2021-04-06 | 2022-06-03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 一种沉管充填式采煤塌陷地治理方法 |
CN114145158A (zh) * | 2021-11-30 | 2022-03-08 | 青海九零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寒区煤矿碳渣地的土地复垦结构及实施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25226B (zh) | 条带状活植物栅栏式沙障防护体系建植方法 | |
CN104472176A (zh) | 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恢复的构建方法 | |
CN105103843A (zh) | 防治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 |
CN101580305B (zh) | 一种用于改善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的湿地治理方法 | |
CN104396494B (zh) | 一种重盐碱地原土绿化方法 | |
CN207469171U (zh)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 | |
Taylor et al. | Soil survey, Bexar County, Texas | |
CN102322066A (zh) | 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治理崩岗的方法 | |
CN101507406B (zh) | 极端干旱环境戈壁风沙区积沙造林方法 | |
CN113250134A (zh) | 一种鱼类栖息地保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2057825A (zh) | 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全风化粉砂岩质边坡绿化的方法 | |
CN108301377A (zh)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湿地岸坡植物生态系统及构建方法 | |
CN107630436A (zh) | 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湿地型岸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3362135B (zh) | 防崩岗、护水土的网草护坡 | |
CN201343732Y (zh) | 边坡生态防护构造 | |
CN104396691B (zh) | 一种干旱砾漠区梭梭免灌植被造林方法 | |
CN108612047A (zh) |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 |
CN208280089U (zh) | 一种园林河岸生态护坡结构 | |
CN103069080B (zh) | 三棱柱体的新用途 | |
Flood | Water management in Neopalatial Cret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climate | |
CN105756015B (zh) | 一种生物多样性动态景观生态复合系统修复的方法 | |
CN104429802B (zh) | 一种干旱区重粘土地梭梭免灌植被造林方法 | |
CN208039181U (zh) | 一种小流域河水综合治理系统 | |
CN201187058Y (zh) | 道路边坡生态防护构造 | |
CN103609386B (zh) | 一种泥质海岸带植槽或植穴造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