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8422B -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8422B
CN107628422B CN201710825056.4A CN201710825056A CN107628422B CN 107628422 B CN107628422 B CN 107628422B CN 201710825056 A CN201710825056 A CN 201710825056A CN 107628422 B CN107628422 B CN 107628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p gear
output shaft
conveyer belt
speed
electric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50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28422A (zh
Inventor
毛小英
陆秀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han Hai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han Hai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han Hai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han Hai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250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28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28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8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28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8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步骤在于:输送带上运输物体时,称重传感器测得数据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同时转速传感器测得输出装置的转速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控制器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输入装置与输出装置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得输出装置的转速提高,进一步的,使得输送带输送速度提高,输送带速度恢复到设定值,此时,转速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压力控制机构停止工作并保持输入装置与输出装置之间的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度调节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的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输送带,皮带运输机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广泛用于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状物料或成件物品,输送带能连续化、高效化、大倾角运输,输送带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维护容易等特点,但现有技术提供的输送带在运输不同质量的物体时,输送带的运输速度不同,当输送带运输质量较大的物体时,输送带的运输速度降低,当输送带运输质量较轻的物体时,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增大,这就造成了由输送带卸料端排出的物体速度不同,因此物体在脱离输送带后,下落在地面上的位置也不同,使得物体的分布过于分散,不利于物体的集中堆放。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适应动态平衡输送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方设置有输送机构,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动力总成和控制器,机架上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靠近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动力总成包括动力供应装置和传动机构,动力供应装置连接传动机构的驱动端,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机构的驱动端,其中称重传感器用于感应输送机构上运输的物体重量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用于接收并分析称重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且可向传动机构发出控制信号。
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以及输送带本体,其中第一输送辊与第二输送辊分别安装于机架上且均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输送辊与第二输送辊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一输送辊位于第二输送辊的下方,第一输送辊所在端部为进料端,第二输送辊所在端部为卸料端,输送带本体套设于第一输送辊与第二输送辊上,且第一输送辊与第二输送辊绕自身轴线转动时可带动输送带本体转动,第一输送辊和机架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第一输送辊抵实接触。
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连接第一传动机构的驱动端,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传动机构的驱动端,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传动机构的驱动端,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机构的驱动端。
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为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端安装有第一主动轮,第二传动机构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为皮带轮或者链轮,并分别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传动,第三传动机构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二主动轮,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为皮带轮或者链轮,并分别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传动。
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压力控制机构以及转速传感器,输入装置用于接收动力供应装置产生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装置,输出装置用于接收输入装置传递的动力并驱动输送机构运动,压力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输入装置与输出装置之间动力传输的效率,且设置成可通过控制器进行调控,转速传感器设置于输出装置上,用于实时反馈输入装置与输出装置之间的传动效率,且设置成可以发送信号给控制器。
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架和支撑板,输入装置包括输入轴和摩擦轮,输入轴安装于支架上,输入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输入轴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一从动轮,输入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摩擦轮,且摩擦轮与输入轴同心布置,摩擦齿轮远离输入轴的端面上设置有摩擦纹一,所述的输出装置包括输出轴、摩擦齿轮,输出轴安装于支撑板上,输出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输出轴与输入轴共轴线布置,输出轴的驱动端安装有摩擦齿轮,且摩擦齿轮与输出轴同心布置,摩擦齿轮远离输出轴的端面上设置有摩擦纹二,输出轴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的摩擦齿轮设置有摩擦纹二的端面与上述摩擦轮设置有摩擦纹一的端面配合,实现动力的传输,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位于支撑板与摩擦齿轮之间,压力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所述的转速传感器用于收集摩擦齿轮的实时转速信号。
所述的输出轴包括光杆段和驱动段,输出轴安装于支撑板上,输出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输出轴与输入轴共轴线布置,输出轴的输出轴端安装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的的驱动段用于提供摩擦齿轮所需的旋转力且设置成限制摩擦齿轮只能在驱动段内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运动。
摩擦齿轮包括摩擦齿轮本体、与摩擦齿轮本体同心布置的第一环形套,输出轴上驱动段与摩擦齿轮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主动件安装于驱动段,从动件安装于摩擦齿轮,主动件与从动件配合可实现动力的传输;优选地,驱动机构可以为设置于驱动段上的外花键,以及设置于摩擦齿轮上并且与设置与驱动段上外花键相匹配的内花键;驱动机构还可以为设置于驱动段上的斜齿,以及设置于摩擦齿轮上并且与斜齿相匹配的齿槽。
转速传感器包括转速传感器本体以及齿轮,其中转速传感器本体的输入轴端同轴安装有齿轮,齿轮与摩擦齿轮啮合且同速转动。
摩擦轮与摩擦齿轮之间还设置有导向缓冲机构,所述的导向缓冲机构包括导向杆、导向孔、环槽一、环槽二、第二弹簧,摩擦轮设置有摩擦纹一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杆和环槽一,导向杆与输入轴共轴线布置,环槽一与导向杆同心布置,输出轴上位于驱动段的端侧开设有与输出轴同轴线的且与导向杆相匹配的导向孔,摩擦齿轮设置有摩擦纹二的端面上开设有环槽二,环槽二与输出轴共轴线布置,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环槽一匹配、另一端与环槽二匹配。
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包括电机、第四传动机构、推块和压圈,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于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入端,推块一端与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压圈接触,所述的压圈同轴套设于输出轴上,且位于摩擦齿轮与支撑板之间;电机提供的动力可经过第四传动机构向压圈传递,并推动摩擦齿轮相对输出轴发生轴线方向的移动。
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包括滑槽、螺纹杆,所述的滑槽设置于电机输出轴端,且滑槽的导向方向与电机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一致,螺纹杆一端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端、另一端穿设于滑槽中,所述的螺纹杆的中心轴线与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一致,螺纹杆位于滑槽内部的端侧连接有推块,所述的推块与滑槽滑动匹配且可沿滑槽的导向方向运动。
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还包括螺纹滑块、第一弹簧,其中螺纹滑块套设于上述的螺纹杆上,且螺纹杆提供的旋转力可驱动螺纹滑块在滑槽内沿滑槽的导向方向运动,螺纹滑块与推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螺纹滑块接触、另一端与推块接触,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推块沿滑槽的导向方向朝向远离电机的方向运动。
所述的压圈包括驱动段、压紧段,其中驱动段位于滑槽内且与推块抵实接触,驱动段可在滑槽内沿垂直于滑槽的导向方向运动,驱动段用与接收推块施加的推力,所述的压紧段为套设于输出轴与摩擦齿轮同轴设置的环形压板,所述的环形压板位于支撑板与摩擦齿轮之间,且环形压板用以控制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最大间隔。
所述的推块上设置有与驱动段相接触的斜面一,斜面一至滑槽底部的距离沿滑槽导向方向由靠近电机至远离电机逐渐增大,驱动段上设置有与斜面一相对应的斜面二,斜面二的斜面部与滑槽的槽底部之间的间隔由沿滑槽的导向方向由靠近电机至远离电机逐渐增大,驱动段和压紧段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槽深方向垂直于螺纹杆的中心轴线。
所述的环形压板朝向摩擦齿轮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有压辊,压辊上的最低点位于该端面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的压辊可绕自身轴线旋转。
所述的机架上第一输送辊与机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偏移导孔,偏移导孔导向第一运输辊朝向靠近称重传感器的方向运动。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增速调节
当输送带上运输的物体较重时,由P=F*V(其中p为动力供应装置的额定功率、f为输送带所受到的摩擦阻力、v为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可知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将减缓,物体由输送机构的进料端进入输送带,进料端的第一运输辊在重物的压力作用下沿偏移导孔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称重传感器的方向运动并与称重传感器压力接触,称重传感器测得数据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同时转速传感器测得输出装置的转速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得摩擦齿轮的转速提高,进一步的,使得输送带输送速度提高;
输送带速度恢复到设定值,此时,转速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压力控制机构停止工作并保持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
减速调节
当输送带上运输的物体较轻时,由P=F*V(其中p为动力供应装置的额定功率、f为输送带所受到的摩擦阻力、v为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可知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将增快,物体由输送机构的进料端进入输送带,进料端的第一运输辊在重物的压力作用下沿偏移导孔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称重传感器的方向运动并与称重传感器压力接触,称重传感器测得数据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同时转速传感器测得输出装置的转速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摩擦齿轮的转速降低,进一步的,使得输送带输送速度降低;
输送带速度恢复到设定值,此时,转速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压力控制机构停止工作并保持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传统输送带上增设了相关的传感器以及传动控制机构,实现了输送带运输不同质量物体时的运输速度不变,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维护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力总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动力总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输出轴与摩擦齿轮配合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摩擦齿轮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输出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机构在传动机构中的布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机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压力控制机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压圈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压圈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壳体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壳体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二传动机构配合的剖视图。
图中标示为:
10、机架;110、支架;120、支撑板;130、偏移导孔;
20、输送机构;210、第一输送辊;220、第二输送辊;221、第二从动轮;
30、动力总成;
310、动力供应装置;311、第一主动轮;
320、输入装置;321、输入轴;321a、导向杆;322、摩擦轮;322a、摩擦纹一;322b、环槽一;323、第一从动轮;
330、输出装置;331、输出轴;331a、光杆段;331b、驱动段;331bb、外花键;331c、导向孔;332、摩擦齿轮;332a、第一环型套;332aa、内花键;332b、环槽二;332c、摩擦纹二;333、第二主动轮;
340、压力控制机构;341;压圈;341a、压辊;341b、驱动段;341c、缓冲槽;342、推块;343、螺纹滑块;344、第一弹簧;345、电机;346、滑槽;347、螺纹杆;
350、安装壳体;351、第一圆槽;352、第二圆槽;353、避让槽;354、避让孔;355、第二环型套;
360、固定套;370、第二弹簧;380、转速传感器;381、转速传感器本体;382、齿轮;
40、控制器;
50、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21所示,自适应动态平衡输送机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方设置有输送机构20,机架10的底部设置有动力总成30和控制器40,机架10上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50,称重传感器50靠近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动力总成30包括动力供应装置310和传动机构,动力供应装置310连接传动机构的驱动端,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机构20的驱动端,其中称重传感器40用于感应输送机构20上运输的物体重量并向控制器40发出信号,控制器40用于接收并分析称重传感器50发出的信号,且可向传动机构发出控制信号。
如图1、2所示,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辊210、第二输送辊220以及输送带本体,其中第一输送辊210与第二输送辊220分别安装于机架10上且均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输送辊210与第二输送辊220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一输送辊210位于第二输送辊220的下方,第一输送辊210所在端部为进料端,第二输送辊220所在端部为卸料端,输送带本体套设于第一输送辊210与第二输送辊220上,且第一输送辊210与第二输送辊220绕自身轴线转动时可带动输送带本体转动,第一输送辊210和机架10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50,称重传感器50与第一输送辊210抵实接触。
如图2-7所示,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310连接第一传动机构的驱动端,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传动机构的驱动端,第二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传动机构的驱动端,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机构20的驱动端。
优选的,动力供应装置310为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端安装有第一主动轮311,第二传动机构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一从动轮323,第一主动轮311、第一从动轮323为皮带轮或者链轮,并分别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传动,第三传动机构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二主动轮333,第三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从动轮221,第二主动轮333、第二从动轮为皮带轮或者链轮,并分别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传动。
如图3、5-14所示,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装置320、输出装置330、压力控制机构340以及转速传感器380,输入装置320用于接收动力供应装置310产生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装置330,输出装置330用于接收输入装置320传递的动力并驱动输送机构20运动,压力控制机构340用于控制输入装置320与输出装置330之间动力传输的效率,且设置成可通过控制器40进行调控,转速传感器380设置于输出装置330上,用于实时反馈输入装置320与输出装置330之间的传动效率,且设置成可以发送信号给控制器40。
更为具体的,机架10的底部设置有机架110和支撑板120,输入装置320包括输入轴321和摩擦轮322,输入轴321安装于支架110上,输入轴321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输入轴321的轴线与电动机输出轴的轴线平行,输入轴321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一从动轮323,输入轴3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摩擦轮322,且摩擦轮322与输入轴321同心布置,摩擦齿轮322远离输入轴321的端面上设置有摩擦纹一322a,所述的输出装置330包括输出轴331、摩擦齿轮332,输出轴331安装于支撑板120上,输出轴331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输出轴331的轴线与电动机输出轴的轴线平行,优选的,输出轴331与输入轴321共轴线布置,输出轴331的驱动端安装有摩擦齿轮332,且摩擦齿轮332与输出轴331同心布置,摩擦齿轮322远离输出轴331的端面上设置有摩擦纹二332c,输出轴331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主动轮333,所述的摩擦齿轮332设置有摩擦纹二332c的端面与上述摩擦轮322设置有摩擦纹一322a的端面配合,实现动力的传输,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340位于支撑板120与摩擦齿轮332之间,压力控制机构340可以控制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从而实现控制摩擦轮322与摩擦齿轮332之间传动力的大小,所述的转速传感器380可以收集摩擦齿轮332的实时转速信号。
动力供应装置310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输入轴321转动,摩擦轮322与输入轴321同步转动,摩擦轮322驱动摩擦齿轮332转动,进一步的,摩擦齿轮322驱动输出轴331同步转动,输出轴331的输出轴端通过第三传动机构驱动输送机构20工作,当输送带上运输的物品较重时,输送带输送速度变慢,此时,称重传感器50向控制器40发出信号,同时转速传感器380也向控制器40发送信号,控制器40综合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50以及转速传感器380发出的信号,并向压力控制机构340发出信号,压力控制机构340使得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增大,进而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传动力增大,摩擦齿轮332转速提升,进一步的,输送带的输送速度提升,当输送带达到设定速度时,转速传感器380向控制器40发送信号,控制器40处理分析后向压力控制机构340发送信号,压力控制机构340停止工作并保持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当输送带上运输的物品较轻时,输送带输送速度变快,此称重传感器50向控制器40发出信号,同时转速传感器380也向控制器40发送信号,控制器40综合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50以及转速传感器380发出的信号,并向压力控制机构340发出信号,压力控制机构使得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减小,进而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传动力减小,摩擦齿轮332转速降低,进一步的,输送带的输送速度降低,当输送带达到设定速度时,转速传感器向控制器40发送信号,控制器40处理分析后向压力控制机构340发送信号,压力控制机构340停止工作并保持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
如图13所示,更为具体的,所述的输出轴331包括光杆段331a和驱动段331b,输出轴331安装于支撑板120上,输出轴331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输出轴311与输入轴321共轴线布置,输出轴331的输出轴端安装有第二主动轮333,所述的的驱动段331b用于提供摩擦齿轮332所需的旋转力且设置成限制摩擦齿轮332只能在驱动段331b内沿输出轴331的轴线方向运动。
如图11-12所示,摩擦齿轮332包括摩擦齿轮本体、与摩擦齿轮本体同心布置的第一环形套332a,输出轴331上驱动段331b与摩擦齿轮332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主动件安装于驱动段331b,从动件安装于摩擦齿轮332,主动件与从动件配合可实现动力的传输;优选地,驱动机构可以为设置于驱动段331b上的外花键331bb,以及设置于摩擦齿轮332上并且与设置与驱动段331b上外花键相匹配的内花键332aa;驱动机构还可以为设置于驱动段331b上的斜齿,以及设置于摩擦齿轮332上并且与斜齿相匹配的齿槽。当压力控制机构340对摩擦齿轮332施加作用力时,可实现摩擦齿轮332相对于输出轴331发生轴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如图5所示,转速传感器380包括转速传感器本体381以及齿轮382,其中转速传感器本体381的输入轴端同轴安装有齿轮382,齿轮382与摩擦齿轮332啮合且同速转动;工作过程中,摩擦齿轮332在摩擦轮322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齿轮382与摩擦齿轮332啮合实现同步转动,从而触发转速传感器本体381中的中的处理电路,将齿轮382的转速转换为电量,实时反馈给控制器。
更为具体的,如图7、8、12、13所示,摩擦轮322与摩擦齿轮332之间还设置有导向缓冲机构,所述的导向缓冲机构包括导向杆321a、导向孔331c、环槽一322b、环槽二332b、第二弹簧370,摩擦轮322设置有摩擦纹一322a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杆321a和环槽一322b,导向杆321a与输入轴321共轴线布置,环槽一322b与导向杆321a同心布置,输出轴331上位于驱动段331b的端侧开设有与输出轴331同轴线的且与导向杆321a相匹配的导向孔331c,摩擦齿轮332设置有摩擦纹二332c的端面上开设有环槽二332b,环槽二332b与输出轴331共轴线布置,所述的第二弹簧370位于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第二弹簧370的一端与环槽一322b匹配、另一端与环槽二332b匹配,采用此种设计的意义在于,在加装过程中易于输入轴321和输出轴331的定位,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的的导向杆321a伸入导向孔331c内部,并随着输入轴321的转动在导向孔331c的内部与输入轴321同步转动从而有利于输入轴321与输出轴331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防止出现输入轴321和输出轴331错位而造成的传动效率降低现象,同时由于错位产生的不稳定状态,也易于损坏输出轴331和输入轴321。
如图15-18所示,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340包括电机345、第四传动机构、推块342和压圈341,电机345的输出轴端连接于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入端,推块342一端与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压圈431接触,所述的压圈341同轴套设于输出轴331上,且位于摩擦齿轮332与支撑板120之间,电机345通过第四传动机构驱动推块342,进一步的,推块342驱动压圈341沿平行于输出轴331的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控制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以达到控制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传动力的目的。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包括滑槽346、螺纹杆347,所述的滑槽346设置于电机345输出轴端,且滑槽346的导向方向与电机345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一致,优选的,滑槽346的导向方向与电机345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共线,螺纹杆347一端连接于电机345的输出轴端、另一端穿设于滑槽346中,所述的螺纹杆347的中心轴线与电机345的输出轴轴线一致,螺纹杆347位于滑槽346内部的端侧连接有推块342,所述的推块342与滑槽346滑动匹配且可沿滑槽346的导向方向运动,电机345驱动螺纹杆347旋转,螺纹杆347的旋转力驱动推块342在滑槽346内沿滑槽346的导向方向运动,工作时,控制器40控制电机345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驱动螺纹杆347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螺纹杆347的旋转力驱动推块342沿滑槽346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电机345的方向或者向远离电机345的方向运动,从而驱动压圈431沿垂直于滑槽346导向方向向靠近摩擦齿轮332的方向或者远离摩擦齿轮332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控制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还包括螺纹滑块343、第一弹簧344,其中螺纹滑块343套设于上述的螺纹杆347上,且螺纹杆347提供的旋转力可驱动螺纹滑块343在滑槽346内沿滑槽346的导向方向运动,螺纹滑块343与推块34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螺纹滑块343接触、另一端与推块342接触,弹性件的弹性力驱动推块342沿滑槽346的导向方向朝向远离电机345的方向运动,优选的,弹性件为第一弹簧344,第一弹簧为344圆柱螺旋弹簧且为压缩弹簧,工作时,控制器40控制电机345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驱动螺纹杆347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螺纹杆347的旋转力驱动推块342沿滑槽346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电机345的方向或者向远离电机345的方向运动,从而,推块342通过第一弹簧344驱动推块342向靠近电机345的方向或者向远离电机345的方向运动,进一步的,推块342驱动压圈431沿垂直于滑槽346导向方向向靠近摩擦齿轮332的方向或者远离摩擦齿轮332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控制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
所述的压圈341包括驱动段341b、压紧段,其中驱动段341b位于滑槽346内且与推块343抵实接触,驱动段341b可在滑槽346内沿垂直于滑槽346的导向方向运动,驱动段341b用与接收推块342施加的推力,所述的压紧段为套设于输出轴331与摩擦齿轮332同轴设置的环形压板,所述的环形压板位于支撑板120与摩擦齿轮332之间,且环形压板用以控制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最大间隔。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推块342上设置有与驱动段341b相接触的斜面一,斜面一至滑槽346底部的距离沿滑槽346导向方向由靠近电机345至远离电机345逐渐增大,驱动段341b上设置有与斜面一相对应的斜面二,斜面二的斜面部与滑槽346的槽底部之间的间隔由沿滑槽346的导向方向由靠近电机345至远离电机345逐渐增大,驱动段341b和压紧段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槽341c,所述缓冲槽341c的槽深方向垂直于螺纹杆347的中心轴线,此处设置缓冲槽341c的目的在于,当输送机构20上运输的物体质量超过其自身最大运输质量时,此时输送机构20所受的外界阻力大于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将产生打滑现象,持续的打滑会对摩擦齿轮332以及摩擦轮322表面的摩擦纹二332a和摩擦纹一322c造成磨损,导致后续正常工作时传动不足的现象,通过增设缓冲槽341c对第二传动机构起到保护作用,具体的,当输送机构20所受外界阻力大于摩擦齿轮332摩擦轮322之间的摩擦力时,由于缓冲槽341c的存在,压圈341产生沿摩擦齿轮332中心轴线向远离摩擦齿轮332方向的跳动,此时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压力减小处于打滑状态,当外界阻力小于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摩擦力时,压圈341在缓冲槽341c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工作位置,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传动继续进行,如此反复,实际工作时,电机345驱动螺纹杆347绕自身轴线转动,螺纹杆347的旋转力驱动螺纹滑块343沿螺纹杆347的轴线方向在滑槽346内向靠近电机345的方向或者向远离电机345的方向运动,从而通过第一弹簧344推动推块342向远离电机345的方向或者牵引推块342向靠近电机345的方向运动,进一步的,使得压圈341沿垂直于螺纹杆347的方向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更为优化的,所述的环形压板朝向摩擦齿轮332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有压辊341a,压辊341a上的最低点位于该端面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的压辊341a可绕自身轴线旋转,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利于环形压板对摩擦齿轮332施加压力。
如图19、20、21所示,更为完善的,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340与支撑板120之间还设置有安装壳体350,安装壳体350用于加装压力控制机构340、摩擦齿轮332以及转速传感器380,安装壳体350朝向压力控制机构340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圆槽351、第二圆槽352,其中第一圆槽351用于与转速传感器380配合,第二圆槽352用于与摩擦齿轮332以及压圈341配合,所述的第二圆槽352中心处开设有供输出轴331穿过的避让孔354,第二圆槽352上还开设有供压力控制机构340滑槽346穿过的避让槽353,所述的第一圆槽351与第二圆槽352相切,第一圆槽351与转速传感器380的齿轮382匹配,第二圆槽352与压圈341以及摩擦齿轮332相匹配,安装壳体350朝向支撑板120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套355,所述的第二环形套355与上述的避让孔354同心布置,第二环形套355用于将安装壳体350加装在支撑板120上。
更为优化的,所述的支撑板120上还安装有固定套360,固定套360位于支撑板120的外侧,所述的固定套360的中心轴线与输出轴33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固定套360用于对输出轴331进一步提供支撑,从而有利于输出轴331运转的平顺性。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机架10上第一输送辊210与机架10的连接处设置有偏移导孔130,偏移导孔130导向第一运输辊210朝向靠近称重传感器50的方向运动,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当输送机构20上的物体质量较小时,输送机构20的进料端也会在偏移导孔130的导向作用下与称重传感器50接触,使得称重传感器50测量到数据,有利于增大称重传感器50的测量范围。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S1:增速调节过程;
当输送带上运输的物体较重时,由P=F*V(其中P为动力供应装置310的额定功率、F为输送带所受到的摩擦阻力、V为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可知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将减缓,物体由输送机构20的进料端进入输送带,进料端的第一运输辊210在重物的压力作用下沿偏移导孔130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称重传感器50的方向运动并与称重传感器50压力接触,称重传感器50测得数据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40,同时转速传感器380测得输出装置330的转速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40;
控制器40接收并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50和转速传感器380发送的电信号,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340发送电信号,使得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得摩擦齿轮332的转速提高,进一步的,使得输送带输送速度提高,
输送带速度恢复到设定值,此时,转速传感器380向控制器40发出电信号,控制器40接收并分析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340发送电信号,使得压力控制机构340停止工作并保持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
S2:减速调节过程;
当输送带上运输的物体较轻时,由P=F*V(其中p为动力供应装置310的额定功率、f为输送带所受到的摩擦阻力、v为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可知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将增快,物体由输送机构20的进料端进入输送带,进料端的第一运输辊210在重物的压力作用下沿偏移导孔130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称重传感器50的方向运动并与称重传感器50压力接触,称重传感器50测得数据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40,同时转速传感器380测得输出装置330的转速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40;
控制器40接收并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50和转速传感器380发送的电信号,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340发送电信号,使得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摩擦齿轮332的转速降低,进一步的,使得输送带输送速度降低,
输送带速度恢复到设定值,此时,转速传感器380向控制器40发出电信号,控制器40接收并分析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340发送电信号,使得压力控制机构340停止工作并保持摩擦齿轮332与摩擦轮322之间的压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其步骤在于:
S1:增速调节过程;
当输送带上运输的物体较重时,由P=F*V,其中P为动力供应装置的额定功率、F为输送带所受到的摩擦阻力、V为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可知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将减缓,物体由输送机构的进料端进入输送带,进料端的第一运输辊在重物的压力作用下沿偏移导孔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称重传感器的方向运动并与称重传感器压力接触,称重传感器测得数据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同时转速传感器测得输出装置的转速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得摩擦齿轮的转速提高,使得输送带输送速度提高,
输送带速度恢复到设定值,此时,转速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压力控制机构停止工作并保持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
所述的输出装置包括输出轴、摩擦齿轮,输出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输出轴与输入轴共轴线布置,输出轴的驱动端安装有摩擦齿轮,且摩擦齿轮与输出轴同心布置,摩擦齿轮远离输出轴的端面上设置有摩擦纹二,输出轴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的摩擦齿轮设置有摩擦纹二的端面与上述摩擦轮设置有摩擦纹一的端面配合,实现动力的传输,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位于支撑板与摩擦齿轮之间,压力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所述的转速传感器用于收集摩擦齿轮的实时转速信号,所述的输出轴包括光杆段和驱动段,输出轴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的驱动段用于提供摩擦齿轮所需的旋转力且设置成限制摩擦齿轮只能在驱动段内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运动,所述摩擦齿轮包括摩擦齿轮本体、与摩擦齿轮本体同心布置的第一环形套,输出轴上驱动段与摩擦齿轮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主动件安装于驱动段,从动件安装于摩擦齿轮,主动件与从动件配合可实现动力的传输;
S2:减速调节过程;
当输送带上运输的物体较轻时,由P=F*V,其中P为动力供应装置的额定功率、F为输送带所受到的摩擦阻力、V为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可知输送带的运输速度将增快,物体由输送机构的进料端进入输送带,进料端的第一运输辊在重物的压力作用下沿偏移导孔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称重传感器的方向运动并与称重传感器压力接触,称重传感器测得数据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同时转速传感器测得输出装置的转速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称重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摩擦齿轮的转速降低,使得输送带输送速度降低;
输送带速度恢复到设定值,此时,转速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接收并分析处理后向压力控制机构发送电信号,使得压力控制机构停止工作并保持摩擦齿轮与摩擦轮之间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控制机构包括电机、第四传动机构、推块和压圈,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于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入端,推块一端与第四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压圈接触,所述的压圈同轴套设于输出轴上,且位于摩擦齿轮与支撑板之间;电机提供的动力可经过第四传动机构向压圈传递,并推动摩擦齿轮相对输出轴发生轴线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包括滑槽、螺纹杆,所述的滑槽设置于电机输出轴端,且滑槽的导向方向与电机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一致,螺纹杆一端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端、另一端穿设于滑槽中,所述的螺纹杆的中心轴线与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一致,螺纹杆位于滑槽内部的端侧连接有推块,所述的推块与滑槽滑动匹配且可沿滑槽的导向方向运动。
CN201710825056.4A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Active CN107628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5056.4A CN107628422B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5056.4A CN107628422B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8422A CN107628422A (zh) 2018-01-26
CN107628422B true CN107628422B (zh) 2018-12-21

Family

ID=61101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5056.4A Active CN107628422B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284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9709B (zh) * 2018-05-09 2020-03-24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皮带运输的速度调节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EP3817998A1 (en) 2018-09-07 2021-05-12 Packsize LLC Adaptive acceleration control for packaging machine
CN116513706B (zh) * 2023-04-10 2024-03-29 凯盛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采收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497A (zh) * 2010-08-11 2010-12-15 铜陵市三诺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料层流量控制功能的配料系统
KR101232894B1 (ko) * 2012-09-18 2013-02-13 에너시스(주) 벨트 컨베이어 타입 정량공급기의 결함허용을 위한 제어 방법
CN204587987U (zh) * 2015-03-03 2015-08-26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货物输送控制装置
CN205418945U (zh) * 2016-03-22 2016-08-03 石家庄市正定金石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进炉物料配比用的皮带配料秤
CN205500018U (zh) * 2016-04-01 2016-08-24 寻乌县宁达科机械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附带电子称重运输机
CN205771531U (zh) * 2016-07-14 2016-12-07 福建省鼎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速的传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8422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9863B (zh) 自适应动态平衡输送机
CN107628422B (zh) 一种输送带运输速度动态调节的方法
CN201120634Y (zh) 间歇式切片机进给装置
CN102616392B (zh) 一种固体物料自动称重装罐机
CN205771891U (zh) 一种半轴毛坯件的送料机构
CN108972724A (zh) 一种木材切割机
EP2001772A1 (en) Device for forming a continuous flow of oriented products
KR101526449B1 (ko) 이송장치
CN205526869U (zh) 一种自动卷布机
CN109773993A (zh) 一种利用多段式半导体晶棒截断机的晶棒截断方法
CN208205976U (zh) 一种瓦楞纸板长度测量装置
CN108861361B (zh) 一种自动周期停开输送装置
CN212702060U (zh) 一种砂带偏转调节装置以及碾磨设备
CN208916771U (zh) 多功能自动化轧盖机
CN203581795U (zh) 一种输送坯饼的定位结构
US2596408A (en) Means for screw-tightening caps on jars by frictional pressure which diminishes as tightening proceeds
CN103197576B (zh) 用于光谱在线检测水果品质的运动状态控制装置
CN204842247U (zh) 一种自适应带速与水果重量的易损水果分级执行装置
CN108529528A (zh) 多功能自动化轧盖机
US2033358A (en) Closure applying apparatus
CN207372179U (zh) 一种亮片冲压机
CN214494755U (zh) 分拣装置及具有其的分拣系统
US4056187A (en) Corn orienting machinery
CN220148336U (zh) 一种防滑落的爬坡机
CN105127752A (zh) 高速轴销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he Ande Gate Road in Yuhuatai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210008 small Jiangsu province No. 58 city family

Applicant after: Lu Xiuyao

Address before: 237000 Anhui province Lu'an City Jin'an District economy demonstration garden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pplicant before: Lu Xiuyao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ao Xiaoying

Inventor after: Lu Xiuyao

Inventor before: Lu Xiuy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8

Address after: 324100 the third floor of 24 West Road, Twin Towers street, Jiangshan City, Qu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JIANGSHAN HAIWE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08 Ande Cit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Yuhuatai gate 58, a famous family.

Applicant before: Lu Xiuya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