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8272B - 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8272B
CN107628272B CN201710866917.3A CN201710866917A CN107628272B CN 107628272 B CN107628272 B CN 107628272B CN 201710866917 A CN201710866917 A CN 201710866917A CN 107628272 B CN107628272 B CN 107628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ynamic imbalance
rotary part
static
bias momen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669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28272A (zh
Inventor
张锐
谢祥华
黄志伟
严玲玲
何夏维
胡志强
祁海铭
刘剑
赵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ngineering Center for Microsatellites
Publication of CN107628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8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28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82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及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在轨标定方法,发明所提供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包括:配置于旋转部件内或表面配置两台偏置动量轮,所述两台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且相互夹角不等于0°或180°;第一偏置动量轮的转速r1和第二偏置动量轮的转速r2分别为式中,I1和I2分别为第一偏置动量轮和第二偏置动量轮对于其旋转轴的转动惯量;h1为第一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h2为第二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θh1_sd为第一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夹角,A0为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大小,ω0为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

Description

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领域,涉及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及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在轨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卫星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星上载荷,特别是探测应用类载荷,对转动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星上的旋转部件越来越多,旋转部件的惯量要求越来越大,转速要求也越来越快。
星上旋转部件在转动时会形成旋转轴轴向的干扰力矩和干扰角动量,可以通过在卫星星体上配置平衡轮,通过同步反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抵消。但旋转部件的质心偏差和质量分布不均,在旋转部件快速旋转时会在旋转面内产生动静不平衡干扰(静不平衡干扰和动不平衡干扰)。
如图1(a)和图1(b)所示,旋转部件绕旋转轴z’z”轴旋转,旋转角速度为ω0。Oc为整星质心,以Oc为原点建立旋转部件基准坐标系OcXYZ,OcZ轴与旋转轴z’z”平行,OcX轴在与OcZ轴垂直的平面内,指向旋转部件的零位方向,OcY轴与其它两轴符合右手定则,坐标系OcXYZ不随旋转部件转动。
理想情况下,旋转部件质量分布均匀,且质心处于旋转轴上(图1中Ox点),不会产生静不平衡干扰和动不平衡干扰。
实际旋转部件的质心偏离Ox点,但与Ox点处于同一旋转面内,等效于在距离Ox点rs处存在一个质量为ms的质量块,如图1(a)所示。在旋转部件旋转时,ms产生向心力Fs,作用与整星质心Oc,产生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其大小为:
Ts=Fsgrsc=msω2rsgrsc
Ts处于OcXY面内,方向随旋转部件旋转而周期变化,在旋转部件处于零位状态时,Ts与OcX的夹角定义为α0
同时旋转部件沿旋转轴方向质量分布不均,等效于在距离Ox点h处的上下两个旋转面内,相对于Ox点对称位置处(与旋转轴距离rd)各存在一个质量为md的质量块,如图1(b)所示。在旋转部件旋转时,两质量块产生的一对离心力Fd形成动不平衡干扰力矩Td,其大小为:
Td=Fdg2h=mdω2rdg2h
Td处于OcXY面内,方向随旋转部件旋转而周期变化,在旋转部件处于零位状态时,动不平衡干扰力矩Td与的夹角定义为β0
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和动不平衡干扰力矩叠加后形成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根据Ts和Td的特性可知,Tsd的大小定义为A,当Ts与Td方向一致时,A取最大值为(msrsrsc+2mdrdh)ω2;Tsd同样处于OcXY面内,方向随旋转部件旋转而周期变化,在旋转部件处于零位状态时,Tsd与OcX的夹角定义为γ0(-180°≤γ0≤180°)。
针对该干扰,传统的做法是,对旋转部件进行动平衡配平,减小旋转部件的质心偏差和偶不平衡量,从源头上降低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的干扰,同时再通过卫星姿控系统对动静不平衡干扰进行主动控制。对于尺寸较小,形状规则的旋转部件,由于动静不平衡干扰的幅值较小,上述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惯量大,转速快,形状不规则的旋转部件,结构配平的难度很大,配平后旋转面内仍然会残留很大的动静不平衡干扰,如果完全通过卫星姿控系统进行主动抑制,对于姿控系统的配置和控制性能要求均很高。
为打破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解决星上旋转部件转动时的动静不平衡干扰问题,提高卫星控制性能,需要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补偿技术,消除星上旋转部件转动时对卫星的干扰,提高卫星的控制精度;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及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进行在轨标定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包括:配置于旋转部件内或表面配置两台偏置动量轮,所述两台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且相互夹角不等于0°或180°;第一偏置动量轮的转速r1和第二偏置动量轮的转速r2分别为:
式中,I1和I2分别为第一偏置动量轮和第二偏置动量轮对于其旋转轴的转动惯量;h1为第一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h2为第二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θh1_sd为第一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夹角,A0为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大小,ω0为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偏置动量轮的最大角动量指标H1max,第二偏置动量轮的最大角动量指标H2max满足如下条件:
H1max≥Amax/|ω0|,H2max≥Amax/|ω0|
上式中,Amax为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的最大值,根据旋转部件的质心偏差和惯量特性测量值计算得到。
进一步,第一偏置动量轮和第二偏置动量轮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大小和方向采用卫星在轨角速度对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进行在轨标定,或者根据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地面测试结果获取。
本发明还提供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进行在轨标定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包括:
步骤1.1、保证卫星姿态稳定,旋转部件以初始转速ω0旋转,在轨测量卫星角速度,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的大小A0为:
Ii为卫星对ωi0对应的基准轴的转动惯量,ωi0为卫星角速度在与旋转部件旋转轴垂直的某一基准轴方向的分量,ωi0,p-p为ωi0正弦变化的峰值;
步骤1.2、旋转部件保持以初始转速ω0旋转,第一偏置动量轮恒速转动,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与第一动量轮旋转轴的夹角θh1_sd的绝对值为:
其中,A1=|ω0|×|h10|为第一偏置动量轮产生的第一控制力矩的大小,h10为第一偏置角动量;A2为第一控制力矩T10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的合力矩Tsd_10的大小;
步骤1.3、旋转部件保持以初始转速ω0旋转,第一偏置动量轮停止旋转,第二偏置动量轮匀速转动;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与第二动量轮的旋转轴的夹角θh2_sd的绝对值为:
A3为第二控制力矩T20的大小,A4为第二控制力矩T20和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合力矩Tsd0叠加后形成合力矩Tsd_20的大小;
步骤1.4、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合力矩Tsd0的方向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配置偏置动量轮,并根据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配置偏置动量轮,可有效抵消旋转部件旋转时产生的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提高卫星的姿态控制性能。
进一步,本发明提出的动静不平衡干扰补偿方法采用在轨自补偿的方式,旋转部件在地面无需进行动平衡配平工作,简化了卫星研制流程;本发明提出的动静不平衡干扰自补偿方法仅通过安装两个小型偏置动量轮即可实现,方法简单有效,实现成本低,便于工程实现。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已经通过了地面仿真验证,验证结果显示,通过本发明成果消除了旋转部件的动静不平衡干扰,从而提高了姿控系统的控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卫星旋转部件静不平衡干扰示意图;图1(b)为卫星旋转部件动不平衡干扰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作进一步说明。
为消除旋转部件旋转产生的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配置于旋转部件10内或表面配置两台偏置动量轮,所述两台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且相互夹角不等于0°或180°;第一偏置动量轮11的转速r1和第二偏置动量轮22的转速r2分别为:
式中,I1和I2分别为第一偏置动量轮和第二偏置动量轮对于其旋转轴的转动惯量;h1为第一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h2为第二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θh1_sd为第一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夹角,A0为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大小,ω0为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
如图2所示(图2中,为便于示意,坐标系平移到旋转部件上),第一置动量轮11的旋转轴与OcZ的夹角为90°,与OcX的夹角为φ,第二偏置动量轮22的旋转轴与OcZ的夹角为90°,与OcX的夹角为ψ,φ和ψ满足如下条件:
(1)0≤φ≤360°,0≤ψ≤360°;
(2)φ≠ψ;
条件(1)表明,只要保证两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同时满足条件(2)的前提下,两偏置动量轮的安装位置就可以根据旋转部件的结构任意选取。
满足条件(2)可以保证两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不平行,从而可以通过调整两偏置动量轮的偏置角动量h1和h2,产生在旋转部件旋转面内任意方向的合成偏置角动量hc,为达到最佳合成效果,一般取|φ-ψ|=90°,因此,本实施例以ψ-φ=90°为例进行阐述。
第一偏置动量轮的最大角动量指标H1max和第二偏置动量轮的最大角动量指标H2max满足如下条件:
H1max≥Amax/|ω0|,H2max≥Amax/|ω0|
上式中,Amax为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的最大值,可根据旋转部件的质心偏差和惯量特性测量值计算得到。
H1max和H2max满足上述条件,可以保证在任意方向的合成角动量hc均足够大,随旋转部件以角速度ω0旋转时,产生的耦合力矩Tc均可以抵消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考虑裕量,H1max和H2max一般取Amax/|ω0|的2~3倍。
本发明还提供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进行在轨标定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包括:
步骤1.1、在保证卫星姿态稳定的前提下,旋转部件以某初始转速ω0旋转,待转速稳定且卫星三轴姿态稳定后,卫星姿控系统停止实施控制,使卫星在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作用下自由运动,持续时间为2~3个旋转周期T0(T0=2π/ω0)。
在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作用下,卫星角速度呈正弦变化,周期为T0,根据卫星角速度的在轨测量数据,可以反算出ω0转速下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的大小A0,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ω0为旋转部件的初始旋转角速度。
ωi0为卫星角速度在与旋转部件旋转轴垂直的某一基准轴(一般取OcX轴或OcY轴)方向的分量,可根据卫星角速度测量结果以及该基准轴的位置计算得到,ωi0,p-p为ωi0正弦变化的峰峰值。
Ii为卫星对ωi0对应的基准轴的转动惯量,可根据卫星惯量特性测量值和该基准轴的的位置计算得到。
步骤1.2、在步骤1.1的基础上,开启第一偏置动量轮,保持某恒定转速,在第一偏置动量轮旋转轴方向上形成偏置角动量h10,该偏置角动量h10与旋转部件角速度ω0作用形成控制力矩T10
控制力矩T10的大小为A1,计算公式如下:
A1=|ω0|×|h10|
T10的方向在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内,与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和第一偏置角动量h10的方向符合右手定则,第一偏置动量轮的产生的控制力矩T10和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叠加后形成合力矩Tsd_10,与步骤2.1中测量A0同样原理,可以得到Tsd_10的幅值A2
根据T10,Tsd和Tsd_10的幅值,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到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与第一偏置动量轮旋转轴的夹角θh1_sd的绝对值,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1.3、在步骤1.2的基础上,关闭第一偏置动量轮,启动第二偏置动量轮,保持某恒定转速,形成偏置角动量h20,该偏置角动量h20与旋转部件角速度ω0作用形成控制力矩T20,控制力矩T20的大小为A3
同样,T20的方向在旋转部件的旋转面内,与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和偏置角动量h20的方向符合右手定则,第二偏置动量轮产生的控制力矩T20和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合力矩Tsd0叠加后形成合力矩Tsd_20,与步骤1.1中测量A0同样原理,可得到Tsd_20的幅值A4
根据T20,Tsd和Tsd_20的幅值,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到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与第二偏置动量轮旋转轴的夹角θh2_sd的绝对值,计算公式如下:
子步骤四、根据Tsd0与第一偏置动量轮旋转轴的夹角的绝对值,和Tsd0与第二偏置动量轮旋转轴的夹角的绝对值,确定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方向,方法如下:
由此,完成了卫星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在轨标定,获得了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实例
本实例针对具体型号卫星,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卫星的结构形式包含旋转部件,卫星在轨工作时,旋转部件工作转速为20rpm,即转动角速度为ω0=2π/3rad/s。利用动平衡机对旋转部件进行配平。
根据本发明技术,通过如下步骤,自补偿卫星旋转部件的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
步骤一、在旋转部件表面安装第一偏置动量轮和第二偏置动量轮,两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均垂直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第一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与OcX的夹角为φ=0°,第二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与OcX的夹角为ψ=90°。
两偏置动量轮的配置相同,沿其旋转轴方向上的转动惯量为:
I1=I2=0.0007kggm2
最大转速为:
r1max=r2max=4000rmp
相应两偏置动量轮最大角动量指标为:
H1max=H2max≈0.29Nms
步骤二、根据卫星在轨角速度对动静不平衡干扰进行在轨标定,获得在零位时刻的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大小和方向。具体标定过程实施如下:
步骤2.1、在保证卫星姿态稳定的前提下,旋转部件以初始转速ω0=2π/3rad/s旋转,待转速稳定且卫星三轴姿态稳定后,卫星姿控系统停止实施控制,使卫星在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作用下自由运动,持续9s时间。
在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作用下,卫星角速度呈正弦变化,周期为3s,选定周期内某一时刻,根据卫星角速度的在轨测量数据,可以反算出转速ω0下,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的大小A0
A0=0.3Nm
步骤2.2、在子步骤一的基础上,开启第一偏置动量轮,保持恒定转速2000rpm,在第一偏置动量轮旋转轴方向上形成偏置角动量,该偏置角动量与旋转部件的角速度ω0作用形成控制力矩T10,控制力矩T10的大小为A1,控制力矩T10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叠加形成合力矩Tsd_10,重复子步骤一,得到Tsd_10的大小A2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与第一偏置动量轮旋转轴的夹角θh1_sd的绝对值:
h1_sd|=π/6rad
步骤2.3、在子步骤二的基础上,关闭第一偏置动量轮,启动第二偏置动量轮,保持恒定转速2000rpm,在第二偏置动量轮旋转轴方向上形成偏置角动量,该偏置角动量与旋转部件的角速度ω0作用形成控制力矩T20,控制力矩T20的大小与A1相等,控制力矩T20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叠加形成合力矩Tsd_20,重复步骤2.1,得到Tsd_20的大小A4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与第二偏置动量轮旋转轴的夹角θh2_sd的绝对值:
h2_sd|=2π/3rad。
步骤2.4、根据步骤2.2和步骤2.3的结果,周期内同一时刻确定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方向:
θh1_sd=-π/6rad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中所述获得的该时刻的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在轨标定结果,对两偏置动量轮的转速进行设置。
步骤3.1、首先对两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h1和h2进行设置:
步骤3.2、根据所得两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对两偏置动量轮的转速r1和r2进行设置:
其中转速的正负表示偏置动量轮的正转和反转。
结合卫星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在轨标定结果,其余时刻的第一偏置动量轮和第二偏置动量轮的转速配置亦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Claims (4)

1.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旋转部件内或表面配置两台偏置动量轮,所述两台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垂直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且相互夹角不等于0°或180°;第一偏置动量轮的转速r1和第二偏置动量轮的转速r2分别为式中,I1和I2分别为第一偏置动量轮和第二偏置动量轮对于其旋转轴的转动惯量;h1为第一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h2为第二偏置动量轮的角动量θh1_sd为第一偏置动量轮的旋转轴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夹角,A0为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大小,ω0为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所述第一偏置动量轮的最大角动量指标H1max,第二偏置动量轮的最大角动量指标H2max满足如下条件:
H1max≥Amax/|ω0|,H2max≥Amax/|ω0|
上式中,Amax为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的最大值,根据旋转部件的质心偏差和惯量特性测量值计算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偏置动量轮和第二偏置动量轮的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大小和方向采用卫星在轨角速度对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进行在轨标定,或者根据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的地面测试结果获取。
4.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进行在轨标定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权力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提供的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包括:
步骤1.1、保证卫星姿态稳定,旋转部件以初始转速ω0旋转,在轨测量卫星角速度,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的大小A0为:
Ii为卫星对ωi0对应的基准轴的转动惯量,ωi0为卫星角速度在与旋转部件旋转轴垂直的某一基准轴方向的分量,ωi0,p-p为ωi0正弦变化的峰值;
步骤1.2、旋转部件保持以初始转速ω0旋转,第一偏置动量轮恒速转动,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与第一动量轮旋转轴的夹角θh1_sd的绝对值为:
其中,A1=|ω0|×|h10|为第一偏置动量轮产生的第一控制力矩的大小,h10为第一偏置角动量;A2为第一控制力矩T10与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的合力矩Tsd_10的大小;
步骤1.3、旋转部件保持以初始转速ω0旋转,第一偏置动量轮停止旋转,第二偏置动量轮匀速转动;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Tsd0与第二动量轮的旋转轴的夹角θh2_sd的绝对值为:
A3为第二控制力矩T20的大小,A4为第二控制力矩T20和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合力矩Tsd0叠加后形成合力矩Tsd_20的大小;
步骤1.4、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合力矩Tsd0的方向为:
CN201710866917.3A 2016-12-20 2017-09-22 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28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4359 2016-12-20
CN2016111843594 2016-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8272A CN107628272A (zh) 2018-01-26
CN107628272B true CN107628272B (zh) 2019-10-01

Family

ID=61102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6691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28272B (zh) 2016-12-20 2017-09-22 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28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7116B (zh) * 2018-05-08 2021-04-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带有旋转载荷的卫星平台的姿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341719B (zh) * 2018-10-07 2022-05-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测量和补偿静不平衡力矩的带旋转机构的惯导系统配平方法
CN109131942B (zh) * 2018-10-29 2020-03-17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用于对卫星的旋转体进行消旋控制的方法及相应消旋装置
CN109406049B (zh) * 2018-11-16 2023-12-0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质心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9625334B (zh) * 2018-12-11 2021-11-05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卫星动量轮在轨姿态无偏差起旋和消旋的控制方法
CN110285922B (zh) * 2019-01-31 2020-11-13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二维转台静不平衡测试建模方法
CN110562495B (zh) * 2019-08-15 2021-04-1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立方星偏置动量姿态控制系统
CN115817858B (zh) * 2022-12-21 2024-05-28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飞轮组三正交斜装构型的安装方法和设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72397A2 (en) * 1988-12-09 1990-06-13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Spin stabilization method using momentum wheels
CN101402398A (zh) * 2008-11-18 2009-04-08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姿态快速挽救方法
CN102001453A (zh) * 2010-10-27 2011-04-0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增加前馈补偿改善磁控能力的方法
CN103072702A (zh) * 2013-01-30 2013-05-0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72397A2 (en) * 1988-12-09 1990-06-13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Spin stabilization method using momentum wheels
CN101402398A (zh) * 2008-11-18 2009-04-08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姿态快速挽救方法
CN102001453A (zh) * 2010-10-27 2011-04-0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增加前馈补偿改善磁控能力的方法
CN103072702A (zh) * 2013-01-30 2013-05-0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8272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8272B (zh) 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装置
CN106586034A (zh) 卫星旋转部件动静不平衡干扰力矩自补偿方法
CN102680172B (zh) 一种大型旋转载荷动平衡控制方法
Xu et 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earing-rotor systems with inner ring dynamic misalignment
Chen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rotor system supported by squeeze film damper with variable static eccentricity under aircraft turning maneuver
CN107992063B (zh) 基于变参数章动阻尼的变速倾侧动量轮进动控制方法
CN104197907B (zh) 一种基于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航天器姿态角速率测量方法
Wang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aero-engine whole vibration response with rolling bearing radial clearance
Pan et al. Coupling dynamic behavior of aero-engine rotor system caused by rolling, pitching and yawing maneuver loads
CN109800512A (zh) 旋转圆柱壳-变截面盘-预扭叶片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Chen et al.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dual-rotor system with intershaft bearing subjected to mass unbalance and base motions during start-up
CN104950919A (zh) 一种设计磁悬浮转子自平衡系统自适应滤波器稳定性参数的方法
Cooley et al. The geometry and frequency content of planetary gear single-mode vibration
Rezaee et al. Improving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automatic ball balancer by modifying its mechanism
Yan et al. Interference torque of a three-floated gyroscope with gas-lubricated bearings subject to a sudden change of the specific force
Li et al. Times-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of two exciters with the opposite rotating directions in a vibration system
CN104197955A (zh) 全自动三轴气浮台微干扰力矩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1762284B (zh) 一种正锥形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群动不平衡干扰力矩的确定方法
CN109143861B (zh) 一种基于力矩器的变速倾侧动量轮系统主动振动抑制方法
Gao et 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ransient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ding‐Torsional Coupling Motions of a Rub‐Impact Dual‐Rotor System
Li et al. Self-synchronization theory of dual motor driven vibration system with two-stage vibration isolation frame
Lőrincz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error sources in high precision weight measurements of gyroscopes
Li et al. The self-synchronous theory of a dual-motor driven vibration mechanism without shimmy
Sun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n Synchronization of the Counter‐Rotating Exciter in the Compound Vibrating Field
Wang et al. Impact analysis of convected motion on the carrier frequency of a carrier-driven gyroscope sig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