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0379B - 防臭地漏 - Google Patents

防臭地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0379B
CN107620379B CN201710879099.0A CN201710879099A CN107620379B CN 107620379 B CN107620379 B CN 107620379B CN 201710879099 A CN201710879099 A CN 201710879099A CN 107620379 B CN107620379 B CN 107620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ring
closeouts
magnet
main body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790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20379A (zh
Inventor
霍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8790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20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20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0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20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0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包括:主体,其具有过流口,以使地面上的水经过过流口进入排水通道;封堵件,其设置于主体中,封堵件通过向上移动以封堵过流口,通过向下移动以使过流口打开;封堵施力件,其包括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第一磁环设置于封堵件上,第二磁环设置于主体上并与第一磁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其中,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至少能够异极相对以使封堵件封堵过流口。本发明利用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之间的磁力作用为封堵件封堵过流口提供预紧力,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为永磁体,两者之间的磁力作用几乎不受使用频率以及使用时间的影响,从而使封堵件封堵过流的预紧力不易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防臭地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水的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用水端与排水管道系统的重要接口,通常嵌入在地面中。为了防止排水管道中的臭气通过地漏扩散至地面,地漏中通常会包括一个主体和一个封堵件,该封堵件在设置于其下的弹簧的力的作用下封堵主体,以防止排水管道中的水经主体扩散到地面以上以污染地面以上的环境,而当地面上的水流入主体时,该水迫使封堵件打开,然后,水便能够通过主体,当地面上的水排完后,封堵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再次封堵主体。
现有技术中的地漏在选择弹簧时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当选择的弹簧使得封堵件封堵主体时用于封堵的预紧力较小时,虽然能够在地漏使用的前期在主体未流入水时能够封堵主体,在主体即使流入较少的也能够打开,但当地漏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簧开始逐渐弹性失效,使得弹簧的弹力逐渐变小,从而使封堵件不能完全封堵主体,从而不能起到防臭的作用。而当选择的弹簧使得封堵主体的预紧力较大时,虽然能够在弹簧产生轻微失效时仍能够封堵主体,但在地漏使用初期,用于封堵主体的预紧力较大,使得当流入主体内的水无法迫使封堵件打开而将水排入排水管道内,该未排出的水长期存留于主体内而发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臭地漏,用于将地面上的水排入地面以下的排水通道,包括:
主体,其具有过流口,以使地面上的水经过所述过流口进入所述排水通道;
封堵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中,所述封堵件通过向上移动以封堵所述过流口,通过向下移动以使所述过流口打开;
所述封堵施力件,其包括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所述第一磁环设置于所述封堵件上,所述第二磁环设置于主体上并与第一磁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其中,
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至少能够异极相对以使所述封堵件封堵所述过流口。
优选地,所述封堵件的上端形成有锥状环面,所述锥状环面用于封堵所述过流口。
优选地,所述封堵件内开设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贯通所述封堵件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螺旋通道延伸至所述封堵件的下端的端口为径向朝向的端口;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挡板通过转动能够封闭所述端口或者使所述端口打开;其中,
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均由两个弧形状的磁体段对接形成,且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中的两个弧形状的磁体段异性磁极朝向相对;
所述第一磁环设置于所述枢接部上以使所述第一磁环随所述挡板在其转动中心转动,当所述挡板关闭后,所述第一磁环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与所述第二磁环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异极相对,并当所述挡板打开后,所述第一磁环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与所述第二磁环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同极相对。
优选地,所述封堵件靠近下端的中部形成有收纳孔,所述枢接部包括转动芯,所述转动芯设置于所述收纳孔中并能够在所述收纳孔中转动,所述转动芯通过径向伸出所述收纳孔的连接臂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一磁环设置于所述转动芯的下方并随所述转动芯转动。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开设有用于供水通过的镂空部,所述底盖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柱体,所述第二磁环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上端;所述收纳孔内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将所述收纳孔分成上孔和下孔,所述转动芯设置于所述上孔中,所述第一磁环设置于所述下孔中并通过转轴与所述转动芯连接,所述第二磁环伸入至所述下孔中并位于所述第一磁环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磁环相对。
优选地,所述螺旋通道延伸至所述封堵件的下端的端口为径向朝向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一磁条,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条向吸引的第二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防臭地漏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之间的磁力作用为封堵件封堵过流口提供预紧力,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为永磁体,两者之间的磁力作用几乎不受使用频率以及使用时间的影响,从而使封堵件封堵过流的预紧力不易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臭地漏的结构示意图(挡板处于关闭状态,先导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臭地漏的结构示意图(挡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中:
10-主体;11-过流口;12-上盖;121-过滤孔;13-底盖;131-镂空部;20-封堵件;21-锥状环面;22-螺旋通道;221-端口;231-上孔;232-下孔;24-柱体;31-第一磁环;32-第二磁环;41-挡板;42-转动芯;43-连接臂;44-转轴;441-壳体;51-第一磁条;52-第二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该防臭地漏用于将地面上的水排入地面以下的排水通道,该防臭地漏包括:主体10、封堵件20以及封堵施力件。主体10呈筒状,其上端设置有上盖12,上盖12上开设有过滤孔121,主体10的下端设置有底盖13,底盖13上开设有镂空部131,主体10内形成有过流口11,地面上的水通过过滤孔121进入主体10内,并可经过过流口11以及镂空部131排入排水通道。封堵件20呈柱状,该封堵件20设置于主体10内并位于过流口11的下方,封堵件20能够竖直移动,如图1所示,封堵件20通过向上移动以封堵过流口11,如图3所示,通过向下移动以使过流口11打开。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封堵施力件包括第一磁环31和第二磁环32,第一磁环31设置于封堵件20上,第二磁环32设置于主体10上并与第一磁环3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并位于第一磁环31的上方,其中,第一磁环31和第二磁环32至少能够异极相对以使封堵件20封堵过流口11。如此,当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异极相对时,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产生磁引力,该磁引力使得封堵件20封堵过流口11。
根据上述可知,如图1所示,当未有水进入主体10内时,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的磁引力使得封堵件20封堵过流口11,排水通道内的臭气不能通过过流口11扩散到地面以上,从而起到防臭作用;当地面上有水并进入主体10内后,主体10内的水可以迫使封堵件20下移,如图3所示,过流口11打开,主体10内的水经过过流口11以及底盖13上的镂空部131,然后排入排水通道。
本发明利用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的磁力作用为封堵件20封堵过流口11提供预紧力,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为永磁体,两者之间的磁力作用几乎不受使用频率以及使用时间的影响,从而使封堵件20封堵过流口11的预紧力不易发生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封堵件20的上端形成有锥状环面21,锥状环面21用于封堵过流口11。锥状环面21封堵过流口11的密封效果更好。
虽然本发明通过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的磁力作用避免了使用弹簧所出现的弹力失效的缺点,但封堵件20封堵过流口11的预紧力的设计仍存在难点,例如,在具体计算预紧力的具体数值时,需要综合考虑封堵件20的重力、封堵件20以及主体10对水的阻力,这些因素需要借助流体仿真软件,因此增大了设计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封堵件20内开设有螺旋通道22,螺旋通道22贯通封堵件20的上端和下端,螺旋通道22延伸至封堵件20的下端的端口221为径向朝向的端口221;主体10上设置有挡板41,挡板41通过枢接部枢接于主体10上,挡板41通过转动能够封闭端口221或者使端口221打开;其中,第一磁环31和第二磁环32均由两个弧形状的磁体段对接形成,且第一磁环31和第二磁环32中的两个弧形状的磁体段异性磁极朝向相对;第一磁环31设置于枢接部上以使第一磁环31随挡板41在其转动中心转动,当挡板41关闭后,第一磁环31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与第二磁环32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异极相对,并当挡板41打开后,第一磁环31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与第二磁环32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同极相对。优选地,封堵件20靠近下端的中部形成有收纳孔,枢接部包括转动芯42,转动芯42设置于收纳孔中并能够在收纳孔中转动,转动芯42通过径向伸出收纳孔的连接臂43与挡板41连接;第一磁环31设置于转动芯42的下方并随转动芯42转动。优选地,底盖13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柱体24,第二磁环32设置在柱体24的上端;收纳孔内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将收纳孔分成上孔231和下孔232,转动芯42设置于上孔231中,第一磁环31设置于下孔232中并通过转轴44与转动芯42连接,第二磁环32伸入至下孔232中并与第一磁环31相对。优选地,转轴44的下端设置有具有安装空间的壳体441,第一磁环31安装于安装空间的下部的壳体441上,柱体24的上端伸入安装空间,第二磁环32设置于柱体24的上端并位于第一磁环31的上方。
根据上述可知,如图1和图2所示,当主体10内未有水时,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的弧形状的磁体异极相对,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相互吸引,从而使得封堵件20封堵过流口11,挡板41关闭以封堵螺旋通道22的下端;当地面上有水时,地面上的水进入主体10内,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10内的水进入螺旋通道22,并顺着螺旋通道22下流,下流后的水动能增加,推抵关闭于螺旋通道22的端口221处的挡板41,从而使挡板41打开,挡板41在打开的过程中,带动第二磁环32转动,使得第二磁环32上的弧形状的磁体段与第一磁环31上的弧形状的磁体段同极相对,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产生磁斥力,从而迫使封堵件20下移而打开过流口11,主体10内的水通过过流口11并经过过流口11下方的主体10,再通过底盖13的镂空部131排入排水管道,当地面、螺旋通道22以及主体10内的水排完后,由于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磁斥力使得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的相对转动位置并不稳定,第一磁环31此时具有转动至与第二磁环32异极相对的趋势,从而在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的磁力作用下,挡板41朝关闭端口221的方向转动并最终关闭端口221,此时,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才达到异极相对的稳定状态,由于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再次异极相对,从而两者之间的磁引力再次使封堵件20封堵过流口11,从而防止臭气经过流口11扩散至地面以上。
本发明使水首先通过螺旋通道22,并通过打开挡板41来控制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的磁极相对的状态,从而使水进入主体10内不用依靠水的重力压封堵件20而使过流口11打开,而依靠水流将具有先导作用的挡板41打开,并在挡板41的打开过程中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的磁力作用进行切换,从而使封堵件20打开过流口11。如此,可不必使预紧力设置成既能够方便封堵件20打开过流口11,并能够使封堵件20较好的封堵过流口11的很难设计的程度。可使预紧力仅照顾能够较好的封堵过流口11即可,即,使预紧力设计的较大即可,使封堵件20打开过流口11通过挡板41的打开过程进行控制,如此,简化了预紧力的设计。
应该说明以下一点:
挡板41的打开过程需要克服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的磁力作用,然而,用于克服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的磁力作用的扭力远小于第一磁环31与第二磁环32之间的磁引力和磁斥力,因此,挡板41更容易被水打开,而封堵件20不容易被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打开。从而使挡板41具有使水首先通过螺旋通道22的先导作用。
优选地,螺旋通道22延伸至封堵件20的下端的端口221为径向朝向的端口221处设置有第一磁条51,挡板41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磁条51向吸引的第二磁条52。如此,使得挡板41关闭时的密封效果更好。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防臭地漏,用于将地面上的水排入地面以下的排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具有过流口,以使地面上的水经过所述过流口进入所述排水通道;
封堵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中,所述封堵件通过向上移动以封堵所述过流口,通过向下移动以使所述过流口打开;
所述封堵施力件,其包括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所述第一磁环设置于所述封堵件上,所述第二磁环设置于主体上并与第一磁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其中,
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至少能够异极相对以使所述封堵件封堵所述过流口;
所述封堵件内开设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贯通所述封堵件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螺旋通道延伸至所述封堵件的下端的端口为径向朝向的端口;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挡板通过转动能够封闭所述端口或者使所述端口打开;其中,
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均由两个弧形状的磁体段对接形成,且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中的两个弧形状的磁体段异性磁极朝向相对;
所述第一磁环设置于所述枢接部上以使所述第一磁环随所述挡板在其转动中心转动,当所述挡板关闭后,所述第一磁环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与所述第二磁环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异极相对,并当所述挡板打开后,所述第一磁环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与所述第二磁环中的弧形状的磁体段同极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的上端形成有锥状环面,所述锥状环面用于封堵所述过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靠近下端的中部形成有收纳孔,所述枢接部包括转动芯,所述转动芯设置于所述收纳孔中并能够在所述收纳孔中转动,所述转动芯通过径向伸出所述收纳孔的连接臂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一磁环设置于所述转动芯的下方并随所述转动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开设有用于供水通过的镂空部,所述底盖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柱体,所述第二磁环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上端;所述收纳孔内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将所述收纳孔分成上孔和下孔,所述转动芯设置于所述上孔中,所述第一磁环设置于所述下孔中并通过转轴与所述转动芯连接,所述第二磁环伸入至所述下孔中并位于所述第一磁环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磁环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延伸至所述封堵件的下端的端口为径向朝向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一磁条,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条相吸引的第二磁条。
CN201710879099.0A 2017-09-26 2017-09-26 防臭地漏 Active CN107620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9099.0A CN107620379B (zh) 2017-09-26 2017-09-26 防臭地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9099.0A CN107620379B (zh) 2017-09-26 2017-09-26 防臭地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0379A CN107620379A (zh) 2018-01-23
CN107620379B true CN107620379B (zh) 2019-08-16

Family

ID=6109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79099.0A Active CN107620379B (zh) 2017-09-26 2017-09-26 防臭地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2037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2736A (ja) * 1997-12-15 1999-06-29 Toko Electric Co Ltd 排水口体
CN201660958U (zh) * 2010-03-31 2010-12-01 四川帝王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磁力防臭地漏
CN203034589U (zh) * 2013-01-15 2013-07-03 林慧怡 磁力地漏
CN204826164U (zh) * 2015-08-05 2015-12-02 高栋 防臭地漏
CN205663009U (zh) * 2016-05-27 2016-10-26 浙江新颖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直筒型磁力防臭地漏芯
CN206070713U (zh) * 2016-10-10 2017-04-05 浙江返必克排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双密封直排水地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0379A (zh) 201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2699B2 (en) Toilet inlet valv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20029853A1 (zh) 一种洗衣机的排水密封装置及洗衣机
US4341238A (en) Flushing means
CN107620379B (zh) 防臭地漏
AU2018382106A1 (en) Large-flow floor drain having cup-shaped inner container
CN207295930U (zh) 磁悬浮式地漏芯
RU273147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вода воды, снабженное подвижным клапаном с нейтрализацией запаха
CN205712358U (zh) 一种可防臭下水器
CN109763557A (zh) 一种新型水封器及使用该水封器的地漏
CN207794269U (zh) 一种新型下水道井盖
CN204266322U (zh) 防臭下水件
CN207829124U (zh) 大流量杯型内胆地漏
CN106988403B (zh) 一种防臭地漏
CN202767198U (zh) 用于地漏中快速排水与消除异味的装置
CN107675777B (zh) 直通地漏
CN101769000A (zh) 一种双重机械密封地漏芯
CN201599435U (zh) 一种球阀
CN201738406U (zh) 一种磁浮阀二级三防地漏
EP1790782B1 (en) Water level control valve comprising a paramagnetic shutter
CN211006971U (zh) 一种新型防臭地漏芯
CN102127927A (zh) 一种磁力机械密封地漏芯
CN209907542U (zh) 一种新型水封器及使用该水封器的地漏
CN201574481U (zh) 便捷式深水封防臭地漏芯
CN102192343A (zh) 一种机械磁力密封单向阀芯
CN107060052B (zh) 地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