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9222A - 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9222A
CN107609222A CN201710700714.7A CN201710700714A CN107609222A CN 107609222 A CN107609222 A CN 107609222A CN 201710700714 A CN201710700714 A CN 201710700714A CN 107609222 A CN107609222 A CN 107609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model
acquisition equipment
contac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07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9222B (zh
Inventor
张海博
何英姿
魏春岭
魏承
王勇
徐拴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7107007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92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9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9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9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9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机械设计三维CAD模型进行简化;对建立的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三角片元化模型进行特征几何要素的提取;根据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几何特征模型得到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建立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通过碰撞嵌入量和碰撞嵌入速度得到碰撞力;通过碰撞点嵌入速度的切向速度、碰撞力和摩擦系数得到接触摩擦力;结合碰撞力和接触摩擦力得到碰撞力模型。本发明针对不规则的目标几何构型,提供了简化几何特征的高效碰撞检测方法,为机械臂关节承载以及捕获控制方案仿真验证工作提供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机器人在轨维修维护领域,涉及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适用于对空间故障卫星、大型碎片等空间非合作目标的抓捕操作。
背景技术
在空间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对目标星箭对接环捕获过程中,夹持工具与星箭对接环将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冲击,而且两体在碰撞过程中呈现出滑动摩擦,刚性碰撞及分离等多种运动形式,使得捕获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较为复杂,同时也影响到捕获任务的成败。另一方面,直接的碰撞会导致机械臂或目标损坏,为时限高品质的操作控制,必须将接触力的信息引入控制闭环,使得接触力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以完成柔顺捕获。现有利用地面试验获得两者的碰撞信息,一是试验的复杂程度大,二是试验的重复可操作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针对不规则的目标几何构型,提供了简化几何特征的高效碰撞检测方法,根据碰撞两体的材料特性及几何特征,并建立工程适用的碰撞力模型,进行碰撞力计算,为机械臂关节承载以及捕获控制方案仿真验证工作提供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机械设计三维CAD模型进行简化,基于简化模型对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表面建立三角片元化模型;
步骤2:对建立的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三角片元化模型进行特征几何要素的提取,对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发生碰撞区域的点、线、面特征标定及提取,建立能够用于快速碰撞检测的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几何特征模型;
步骤3:根据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几何特征模型,采用沿坐标轴的包围盒AABB碰撞检测算法对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进行碰撞检测,从而得到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
步骤4:由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建立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
步骤5:根据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通过碰撞嵌入量和碰撞嵌入速度得到碰撞力;
步骤6:根据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通过碰撞点嵌入速度的切向速度、碰撞力和摩擦系数得到接触摩擦力;
步骤7:结合步骤5中的碰撞力和步骤6中的接触摩擦力得到碰撞力模型。
上述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中,在所述步骤1中,三角片元为根据一个表面上的相邻三个节点的坐标定义一个三角片。
上述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中,在所述步骤2中,特征几何要素包括点、线和面。
上述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中,在所述步骤3中,包围盒AABB碰撞检测算法包括:首先判断2棵树的根节点的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不相交,那么这2个物体肯定不发生碰撞;否则递归遍历2棵树,对相应的子节点进行求交判断;如果参与求交运算的2个子节点中至少有一个为非叶节点,则检测2节点的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不相交则不必再判断子节点;若2节点均为叶节点,且检测出它们的包围盒相交,则还要进一步判断这2个包围盒内所包含的多边形是否发生碰撞,如果的相交检测都判断完,没有发现相交的情况,则2个物体不碰撞;若检测到2个物体发生碰撞,则记录两个复杂机械结构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
上述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中,在步骤5中,碰撞力的公式如下:
其中,Fc为碰撞力,Kc为接触碰撞刚度系数,n为接触点公法线方向,δ为沿接触点公法线方向n的碰撞嵌入量,Cc为接触碰撞阻尼系数,为接触点的碰撞嵌入速度。
上述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中,在所述步骤6中,接触摩擦力的公式如下:
ft=μ(|vt|)Fc
其中,vt为碰撞点嵌入速度的切向分量,ft为接触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Fc为碰撞力。
上述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中,在所述步骤7中,得到碰撞力模型包括:
将碰撞力与接触摩擦力进行求和得到碰撞力的数学模型,即得到捕获装置与被捕获装置的碰撞力模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三角片元化模型有助于提高碰撞检测的效率;
(2)本发明将包围盒AABB碰撞检测算法应用于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碰撞检测中,具有较好的紧密性,且计算简单;
(3)本发明建立碰撞力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对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的碰撞行为进行重复性验证分析,同时也能够辅助验证空间机器人柔顺捕获控制算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间机器人夹持过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空间机器人末端夹持工具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对接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体单元三角片元化定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给定对象的轴向包围盒AABB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碰撞检测算法实现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空载接触阶段夹持工具滑块与对接环简化碰撞模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匀速夹持阶段夹持工具上下夹手与对接环简化碰撞模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碰撞力计算示意图;
图9为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滑块与对接环接触碰撞力曲线示意图;
图10为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滑块与对接环位置误差曲线示意图;
图11为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上下夹手与对接环接触碰撞力曲线示意图;
图12为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上下夹手与对接环位置误差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夹持工具通过一个六自由度的空间机械臂与服务航天器的基体相连,通过空间机械臂的在轨运动实现定位与定姿,保证其能够与目标星的对接环接触并将对接环夹紧,夹持捕获时夹持工具与对接环的相对位姿如图1所示,图2(a)和图2(b)所示为夹持工具和对接环的CAD模型。本实施例中,捕获装置选择为夹持工具,被捕获装置选择为对接环。针对夹持对接环过程,设置材料特性、几何参数以及控制参数进行仿真。每个刚体质心在其几何中心,主要特性参数如下:
材料特性:碰撞刚度Kc=5000N/m,碰撞阻尼Cc=10Ns/m,摩擦系数μ=0.2;
几何参数:上夹手楔角β1=27°,上下夹手距离0.1m;
控制参数:引导速度系数阻尼速度系数
初始参数:基体位置及速度均为0,各关节速度均为0,下夹手夹合速度0.01m/s。
本实施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机械设计三维CAD模型进行简化,基于简化模型对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表面建立三角片元化模型。
具体的,为了提高碰撞检测的效率,将捕获装置即夹持工具及被捕获装置即对接环的机械设计三维CAD模型进行简化,基于简化模型对零件的表面进行三角片元化,片元化方法如图3所示,用三角片元可以逼近实体的复杂几何体外形。
(2)对建立的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三角片元化模型进行特征几何要素的提取,对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发生碰撞区域的点、线、面特征标定及提取,建立能够用于快速碰撞检测的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几何特征模型。
具体的,为了完成高效的碰撞检测,对三维结构模型进行特征几何要素的提取,对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的点、线、面等特征的精确标定及提取,建立能够用于快速碰撞检测的解析的几何特征模型,模型几何特征。特征几何要素包括点、线和面。
(3)根据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几何特征模型,采用沿坐标轴的包围盒AABB碰撞检测算法对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进行碰撞检测,从而得到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
具体的,采用沿坐标轴的包围盒AABB算法对捕获机构和被捕获机构进行碰撞检测,AABB包围盒的示例如图4所示,从而得到两个复杂机械结构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碰撞检测算法步骤如图5所示,为:首先判断2棵树的根节点的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不相交,那么这2个物体肯定不发生碰撞;否则递归遍历2棵树,对相应的子节点进行求交判断。如果参与求交运算的2个子节点中至少有一个为非叶节点,则检测2节点的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不相交则不必再判断子节点;若2节点均为叶节点,且检测出它们的包围盒相交,则还要进一步判断这2个包围盒内所包含的多边形(一般为三角形)是否发生碰撞。如果的相交检测都判断完,没有发现相交的情况,则2个物体不碰撞。
(4)由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建立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
具体的,建立简化的夹持工具和对接环的碰撞模型:
夹持工具和对接环的碰撞过程主要分二部分,空载接触阶段和匀速夹持阶段:
空载接触阶段:夹持工具在机械臂的控制下贴近对接环,机械臂保持,此时,检测夹持工具滑块与对接环的碰撞过程。
匀速夹持阶段:滑块贴近对接环后,下夹手向对接环运动,与对接环下部发生碰撞,然后对接环上部与上夹手碰撞,卡牢对接环,完成夹持过程。
a.空载接触阶段
此阶段为夹持工具滑块与对接环碰撞检测分析。夹持机构在机械臂末端带动下靠向对接环,接触对接环后停止,为了分析方便,将滑块和对接环碰撞部分简化为一个点,建立空载阶段碰撞模型,如图6所示。计算点对接环的侵入量,碰撞后即停止机械臂运动。
点点碰撞比较简单,滑块在对接环坐标系下的矢量为的Z值小于0时,发生碰撞,反之则没有发生碰撞,嵌入量为Z的绝对值。
b.匀速夹持阶段
下夹手与对接环碰撞检测阶段与空载接触阶段的碰撞检测原理一致,区别是坐标系的变化。对接环与上卡槽碰撞检测阶段与锥-杆碰撞分析原理一致,区别是坐标系的变化,匀速夹持阶段的碰撞模型如图7所示。为在对接环坐标系下对接环到下夹手的矢量,为在上夹手坐标系下上夹手对接结束点到对接环的矢量。
(5)根据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通过碰撞嵌入量和碰撞嵌入速度得到碰撞力。
(6)根据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通过碰撞点嵌入速度的切向速度、碰撞力和摩擦系数得到接触摩擦力;
(7)结合步骤(5)中的碰撞力和步骤(6)中的接触摩擦力得到碰撞力模型。
具体的,碰撞力建模与计算包括如下:
a.法向碰撞力模型
对两个几何体进行碰撞检测,若发现几何体之间存在侵入,则返回侵入点个数以及每个碰撞点的坐标和法线方向,如图8所示,然后根据这些检测信息施加一个和侵入量成函数关系的抵抗力作用在发生侵入的点上,同时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也在另外一侧的面上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相当于在所有检测几何体之间放置法向弹簧。如果面是解析刚体表面的话,就将此力等效为力和弯矩施加到刚体质心上。图8中,δ为侵入深度,n为碰撞法向方向,t为碰撞切向方向,vn为法向速度,vt为切向速度,vr为相对速度。
当进行抓取操作时,由于接触力作用,接触点处将发生局部变形,变形量δ为沿接触点公法线方向n的相互侵入量,采用建立在弹性理论基础上的赫兹接触力模型,将接触过程中存在的能量消耗视为材料阻尼引起,则碰撞力为:
其中,Fc为碰撞力,Kc为接触碰撞刚度系数,n为接触点公法线方向,δ为沿接触点公法线方向n的碰撞嵌入量,Cc为接触碰撞阻尼系数,δ为接触点的碰撞嵌入速度。
b.切向摩擦力模型
根据库仑摩擦,接触摩擦力ft为:
ft=μ(|vt|)Fc
其中,vt为碰撞点嵌入速度的切向分量,ft为接触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Fc为碰撞力。
vt其定义为:
vt=vr-(vr·n)n,
vr为对应在两个检测体上的碰撞点之间的相对速度。
摩擦系数μ由切向相对速度vt决定:
其中vs和vd分别为静、动摩擦的临界速度,μs和μd分别为静、动摩擦系数,这些系数一般都由实验来测得。
上式中函数step(vt,-vs,-μs,vss)的定义为:
其中,a=h1-h0,Δ=(vt-vs)/(μs-vs)。h0为常实数,h1为常实数,a为常实数,Δ为常实数。
(6)实例仿真分析
a.空载接触阶段
滑块底面离散化为9个点:(0.0030.0060.006),(0.00300.006),(0.003-0.0060.006),(00.0060.006),(00.00.006),(0-0.0060.006),(-0.0030.0060.006),(-0.0030.00.006),(-0.003-0.0060.006),均在滑块坐标系下描述。
空载接触阶段碰撞力作用于机械臂末端和基体上,基体姿态采用PD控制,机械臂采用计算力矩控制。所得仿真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所示为空载接触阶段碰撞力大小仿真曲线,由图可知在仿真末阶段,碰撞力发生突变,表明夹持工具滑块与对接环发生了接触碰撞。图10所示为夹持工具滑块与对接环的相对位置误差曲线,由仿真结果知,Z方向位置误差成功降至0,在误差位置小于0后,产生碰撞力,随即机械臂保持现有状态不动,成功贴合到对接环上。
b.匀速夹持阶段
下夹手底面离散化为9个点:(-0.005 -0.005 -0.005),(-0.005 -0.005 0.00),(-0.005 -0.005 0.005),(-0.005 0.0 -0.005),(-0.005 0.0 0),(-0.005 0.0 0.005),(-0.005 0.005 -0.005),(-0.005 0.005 0.0),(-0.005 0.005 0.005),均在下夹手坐标系下描述。
匀速夹持阶段碰撞力作用于机械臂末端和基体上,基体姿态采用PD控制,机械臂采用主动阻尼控制。所得仿真结果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所示为匀速夹持阶段碰撞力大小仿真曲线,由图可知在夹持过程中,碰撞力发生两次变化,表明在夹持过程中上下夹手分别与对接环发生了接触,最终完成对对接环的夹持。图12所示为夹持工具上下夹手与对接环的相对位置误差曲线,由仿真结果知,上下夹手方向矢量的X方向位置误差成功降至0,可以看出在2秒左右处,下夹手与对接环发生碰撞,在3.5秒左右处对接环与上夹手发生碰撞,各个曲线趋势一一对应,说明对接环夹持成功。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机械设计三维CAD模型进行简化,基于简化模型分别对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表面建立三角片元化模型;
步骤2:对三角片元化模型进行特征几何要素的提取以及对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发生碰撞区域的点、线、面特征标定及提取得到能够用于快速碰撞检测的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几何特征模型;
步骤3:根据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几何特征模型,采用碰撞检测算法对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进行碰撞检测,得到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
步骤4:由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建立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
步骤5:根据捕获装置和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通过碰撞嵌入量和碰撞嵌入速度得到碰撞力;
步骤6:根据捕获装置及被捕获装置的碰撞模型,通过碰撞点嵌入速度的切向速度、碰撞力和摩擦系数得到接触摩擦力;
步骤7:结合步骤5中的碰撞力和步骤6中的接触摩擦力得到碰撞力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三角片元为根据一个表面上的相邻三个节点的坐标定义一个三角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对三角片元化模型进行特征几何要素的提取包括对捕获装置的三角片元化模型进行点、线和面的提取和对被捕获装置的三角片元化模型进行点、线和面的提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碰撞检测算法为采用沿坐标轴的包围盒AABB碰撞检测算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围盒AABB碰撞检测算法包括:
首先判断2棵树的根节点的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不相交,那么这2个物体肯定不发生碰撞;否则递归遍历2棵树,对相应的子节点进行求交判断;
如果参与求交运算的2个子节点中至少有一个为非叶节点,则检测2节点的包围盒是否相交,如果不相交则不必再判断子节点;
若2节点均为叶节点,且检测出它们的包围盒相交,则还要进一步判断这2个包围盒内所包含的多边形是否发生碰撞,如果的相交检测都判断完,没有发现相交的情况,则2个物体不碰撞;
若检测到2个物体发生碰撞,则记录两个复杂机械结构的碰撞点位置及嵌入深度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碰撞力的公式如下:
<mrow> <msub> <mi>F</mi> <mi>c</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c</mi> </msub> <mi>&amp;delta;</mi> <mi>n</mi> <mo>+</mo> <msub> <mi>C</mi> <mi>c</mi> </msub> <mover> <mi>&amp;delta;</mi> <mo>&amp;CenterDot;</mo> </mover> <mi>n</mi> <mo>,</mo> </mrow>
其中,Fc为碰撞力,Kc为接触碰撞刚度系数,n为接触点公法线方向,δ为沿接触点公法线方向n的碰撞嵌入量,Cc为接触碰撞阻尼系数,为接触点的碰撞嵌入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6中,接触摩擦力的公式如下:
ft=μ(|vt|)Fc
其中,vt为碰撞点嵌入速度的切向分量,ft为接触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Fc为碰撞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中,得到碰撞力模型包括:
将碰撞力与接触摩擦力进行求和得到碰撞力的数学模型,即得到捕获装置与被捕获装置的碰撞力模型。
CN201710700714.7A 2017-08-16 2017-08-16 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 Active CN107609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0714.7A CN107609222B (zh) 2017-08-16 2017-08-16 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0714.7A CN107609222B (zh) 2017-08-16 2017-08-16 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9222A true CN107609222A (zh) 2018-01-19
CN107609222B CN107609222B (zh) 2020-10-23

Family

ID=6106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0714.7A Active CN107609222B (zh) 2017-08-16 2017-08-16 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922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425A (zh) * 2018-04-11 2018-07-1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机械臂协作力反馈主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227539A (zh) * 2018-09-27 2019-0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空间柔性机械臂的碰撞力最小化方法
CN110340888A (zh) * 2018-10-30 2019-10-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空间机器人抓捕控制系统、强化学习方法及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10609566A (zh) * 2019-09-04 2019-12-24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抓捕的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346379A (zh) * 2020-03-12 2020-06-30 竞技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碰撞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42118A (zh) * 2021-06-30 2021-09-28 山东大学 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083535A (zh) * 2021-11-18 2022-02-25 清华大学 一种机器手抓取姿势质量的物理度量方法及装置
CN114117814A (zh) * 2021-12-02 2022-03-01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odelica的曲面间接触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8950A1 (en) * 2009-01-01 2010-07-01 Masakuni Nagano Path Planning Device, Path Plann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2509317A (zh) * 2011-09-27 2012-06-20 北京像素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碰撞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8950A1 (en) * 2009-01-01 2010-07-01 Masakuni Nagano Path Planning Device, Path Plann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2509317A (zh) * 2011-09-27 2012-06-20 北京像素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碰撞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425A (zh) * 2018-04-11 2018-07-1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机械臂协作力反馈主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227539B (zh) * 2018-09-27 2021-12-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空间柔性机械臂的碰撞力最小化方法
CN109227539A (zh) * 2018-09-27 2019-0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空间柔性机械臂的碰撞力最小化方法
CN110340888A (zh) * 2018-10-30 2019-10-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空间机器人抓捕控制系统、强化学习方法及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10609566A (zh) * 2019-09-04 2019-12-24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抓捕的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609566B (zh) * 2019-09-04 2022-08-1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抓捕的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346379A (zh) * 2020-03-12 2020-06-30 竞技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碰撞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46379B (zh) * 2020-03-12 2023-05-12 竞技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碰撞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42118A (zh) * 2021-06-30 2021-09-28 山东大学 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42118B (zh) * 2021-06-30 2022-12-09 山东大学 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083535A (zh) * 2021-11-18 2022-02-25 清华大学 一种机器手抓取姿势质量的物理度量方法及装置
CN114083535B (zh) * 2021-11-18 2023-06-13 清华大学 一种机器手抓取姿势质量的物理度量方法及装置
CN114117814A (zh) * 2021-12-02 2022-03-01 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odelica的曲面间接触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9222B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9222A (zh) 一种空间机器人末端接触碰撞力计算方法
CN107520844B (zh) 空间机械臂抓捕非合作目标的多面体碰撞动力学分析方法
CN104537151B (zh) 一种基于等效质量的空间机械臂连续碰撞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5539890A (zh) 一种模拟空间机械臂捕获目标卫星的地面三维空间微重力的装置与方法
CN106413997A (zh) 用于避免机器人在工作站碰撞的方法
Peng et al. Dual-arm coordinated capturing of an unknown tumbling target based on efficient parameters estimation
Shirinzadeh et al. A hybrid contact state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robotic-based adjustment of cylindrical pair
Nam et al. Dynamic analysis during internal transition of a compliant multi-body climbing robot with magnetic adhesion
Flores-Abad et al. Compliant force sensor-less capture of an object in orbit
Qi et al. Compensation of velocity divergence caused by dynamic response for hardware-in-the-loop docking simulator
Osaki et al. Delay time compensation for a hybrid simulator
Zhao et al. Dynamic Closing Point Determination for Space Debris Capturing via Tethered Space Net Robot
Hu et al. A force and moment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a hardware-in-the-loop docking simulator based on the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of the docking mechanism
Zhang et al. An online one-step method to identify inertial parameters of the base and the target simultaneously for space robots in postcapture
Ren et al. Contact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with delay and structural compensation for hardware-in-the-loop contact simulator
CN110348049A (zh) 单边约束情况下估计空间非合作目标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Qi et al. Learning-based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for a hybrid simulator of space docking
Zhang et al. A dynamical approach to space capturing procedure using flexible cables
Mitros et al. On robotic impact docking for on orbit servicing
Jovic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s of humanoids: Systematic exciting motion generation
Kato et al. Contact-event-triggered mode estimation for dynamic rigid body impedance-controlled capture
Tenaglia et al. Toward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ized contact algorithm for polyhedral objects
Garcia et al. Gauge based collision detection mechanism for a new three-degree-of-freedom flexible robot
Kato et al. Collision-based Contact Mode Estimation for Dynamic Rigid Body Capture
Yan et al. Hybrid realtime simulation of the space docking pro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