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95952B -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95952B
CN107595952B CN201710724680.5A CN201710724680A CN107595952B CN 107595952 B CN107595952 B CN 107595952B CN 201710724680 A CN201710724680 A CN 201710724680A CN 107595952 B CN107595952 B CN 107595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parts
diarrhea
chinese medicine
r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46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95952A (zh
Inventor
陈少军
吴宁
郭皓
何建华
顾成刚
吴勇
张宝徽
李堂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unguf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unguf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unguf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unguf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246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95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95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95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95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95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它由葛根、黄芩、黄连、木香、炒白术、甘草等六味中药材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中药的制备方法。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能明显降低番泻叶所致湿热型泄泻小鼠的腹泻指数,抑制小肠蠕动,从而具有止泻的作用,故可用于小儿湿热泄泻的治疗。该中药根据儿童用药特点辨证施治,科学组方,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以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且小儿泄泻病情较重时,利下过度,又易于损伤气液,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伤及阳,导致阴竭阳脱的危重变证。若久泻不止,土虚木旺,肝木无制而生风,可出现慢惊风;脾虚失运,生化乏源,气血不足以荣养脏腑肌肤,久则可致疳证。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占小儿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因腹泻致死的婴幼儿在400万以上。小儿腹泻以被列为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唯无燥邪致泻之说,盖因脾喜燥而恶湿。其他外邪则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故前人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之说。由于气候的因素,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内伤饮食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而发生泄泻。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失职,脾虚则运化失常,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而成脾虚泻。亦有暴泻实证,失治误治,迁延不愈,损伤脾胃,而由实证转为虚证泄泻者。脾肾阳虚脾虚致泻者,一般先耗脾气,继伤脾阳,日久则脾损及肾,造成脾肾阳虚。肾阳不足,火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肠间,而致澄彻清冷,洞泄而下的脾肾阳虚泻。
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以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因而用药上不可过大、过猛。
目前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为:①使用抗病毒药:80%的小儿腹泻由病毒引起。常见的病毒有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及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更昔洛韦抗病毒对它们有作用。西医还会用到抗病毒药:干扰素。②活菌制剂治疗:通过补充活微生物食品,用于改变不正常的微生物菌落成分,重建肠道生物天然屏障保护作用。③肠粘膜保护剂:主要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恢复和促进肠道的吸收功能,抗病毒和抑制毒素吸收等作用。对于小儿泄泻,现有的中成药主要有儿泻停颗粒、小儿泄泻宁糖浆、小儿健脾止泻丸、小儿泻速停颗粒等,一般多为老品种,用药剂量大、时间长,工艺、质控指标简单,疗效不稳定且副作用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本发明还提供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材制成:
葛根30-60份 黄芩20-50份 黄连20-50份
木香20-50份 炒白术20-50份 甘草10-20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数是:
葛根45g份 黄芩30g份 黄连30g份
木香30g份 炒白术30g份 甘草15g份。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由葛根、黄芩、黄连等六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化湿,升清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小儿湿热泄泻证,症见大便稀薄,水分较多,或泄下如注,泻下急迫,量多次频,粪色深色而臭,或见少许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苔腻,脉滑数,指纹紫。方中葛根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升阳止泻的功效,针对主症,是为君药;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毒之效,助君药葛根清热化湿,升清止泻,是为臣药;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助君药清热泻火,共为臣药;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健脾消食之效,是为佐药;炒白术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胃,消食之功,共为佐药;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能够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清热化湿,升清止泻之功效。
所述中药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备工艺制成适合于临床使用的任何一种剂型,例如:汤剂、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膏剂、合剂、糖浆剂等。例如,可以将所述原料药粉碎成细粉,灭菌后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按照最传统的方式,将所述原料药用水煎熬或制成汤剂服用。当然,为了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最好是将所述原料药材通过提取、精制工艺进行处理后再制成适合患者服用的剂型。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制备方法是:
1)将葛根、黄芩、木香、炒白术、甘草加水煎煮提取,提取液浓缩至重量为药材0.8-1.5倍的浸膏,然后加入乙醇,使浸膏中的乙醇重量含量达30-70%,静置,过滤,滤液浓缩并干燥成干膏;
2)将黄连用40-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并干燥成干膏;
3)将步骤1)和2)的干膏合并,粉碎成粉末并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本发明优选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是:
1)将六味中药材粉碎为30-80目粒度的粉末,加入5-20倍重量的20-50%乙醇,浸泡0.5-3小时后一起装入塑料袋密封,然后放入超高压提取装置的提取容器中,在常温下进行超高压提取,提取的压强为200-500Mpa,时间为30-60min,次数为2-4次,将提取液浓缩并干燥成干膏;
2)将干膏粉碎成粉末并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超高压提取也称超高冷等静压提取,是指用100-1000MPa的流体静压力作用于提取溶剂和中药的混合液上,并在预定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植物细胞内外压力达到平衡后迅速卸压。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力忽然增大,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能够穿过细胞膜而转移到细胞外的提取液中,达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目的。与常规的水煎、回流、渗漏等提取方式相比,超高压提取具有温度低、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
上述两种制备方法中,优选的剂型均为颗粒剂。在制备颗粒剂时,所选用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蔗糖粉、淀粉、糊精、乳糖、麦芽糖、山梨醇、粘合剂等。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能明显降低番泻叶所致湿热型泄泻小鼠的腹泻指数,抑制小肠蠕动,从而具有止泻的作用,故可用于小儿湿热泄泻的治疗。
本发明根据儿童用药特点辨证施治,科学组方,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点。制备的中药不仅服用、贮存方便,而且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服用剂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葛根450g 黄芩300g 黄连300g 木香300g 炒白术300g 甘草150g
取葛根、黄芩、木香、炒白术、甘草,分别加12倍、8倍、8倍重量的水提取三次,过滤,提取液浓缩至药材:浸膏的重量比为1:1,加95%(重量浓度)乙醇至浸膏中的含醇量达50%(重量),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80℃浓缩至药材:浸膏的重量比为3:1,置减压干燥箱中,80℃减压干燥得干膏。取黄连药材,加6倍重量60%(重量浓度)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将提取液80℃浓缩至药材:浸膏的重量比为2.8:1,置减压干燥箱中,80℃减压干燥得干膏。将两部分干膏合并,粉碎,过80目筛,加入蔗糖粉,混匀后用50%(重量浓度)乙醇制软材,然后上沸腾制粒床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
葛根450g 黄芩300g 黄连300g 木香300g 炒白术300g 甘草150g
1)取葛根、黄芩、木香、炒白术、甘草、黄连,粉碎为50目粒度的粉末,加入15倍重量的30%(重量浓度)乙醇,浸泡2小时后一起装入塑料袋密封,然后放入超高压提取装置的提取容器中,在常温下进行超高压提取,提取步骤如下:
升压阶段:在10min内将提取容器内的压强升高到300Mpa;
保压阶段:保持压强40min;
泄压阶段:在15s内迅速将压强泄为常压;
重复升压、保压、泄压的操作2次;
提取结束后,将物料取出,过滤,提取液真空浓缩并减压干燥成干膏;
2)将干膏粉碎,过80目筛,加入蔗糖粉,混匀后用50%(重量浓度)乙醇制软材,然后上沸腾制粒床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3
葛根300g 黄芩500g 黄连500g 木香200g 炒白术200g 甘草100g
取葛根、黄芩、木香、炒白术、甘草,分别加10倍重量的水提取二次,过滤,提取液浓缩至浸膏:药材的重量比为1.2:1,加乙醇至浸膏中的含醇量达60%(重量),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并真空干燥成干膏。取黄连药材,加6倍重量70%(重量浓度)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并真空干燥成干膏。将两部分干膏合并,粉碎,过80目筛,加入蔗糖粉,混匀后用50%(重量浓度)乙醇制软材,然后上沸腾制粒床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4
葛根600g 黄芩300g 黄连300g 木香200g 炒白术200g 甘草200g
1)取葛根、黄芩、木香、炒白术、甘草、黄连,粉碎为20目粒度的粉末,加入20倍重量的20%(重量浓度)乙醇,浸泡1小时后一起装入塑料袋密封,然后放入超高压提取装置的提取容器中,在常温下进行超高压提取,提取步骤如下:
升压阶段:在10min内将提取容器内的压强升高到500Mpa;
保压阶段:保持压强30min;
泄压阶段:在10s内迅速将压强泄为常压;
重复升压、保压、泄压的操作1次;
提取结束后,将物料取出,过滤,提取液真空浓缩并减压干燥成干膏;
2)将干膏粉碎,过80目筛,加入蔗糖粉,混匀后用50%(重量浓度)乙醇制软材,然后上沸腾制粒床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5
葛根300g 黄芩200g 黄连200g 木香500g 炒白术500g 甘草100g
1)取葛根、黄芩、木香、炒白术、甘草、黄连,粉碎为70目粒度的粉末,加入10倍重量的50%(重量浓度)乙醇,浸泡3小时后一起装入塑料袋密封,然后放入超高压提取装置的提取容器中,在常温下进行超高压提取,提取步骤如下:
升压阶段:在10min内将提取容器内的压强升高到200Mpa;
保压阶段:保持压强60min;
泄压阶段:在20s内迅速将压强泄为常压;
重复升压、保压、泄压的操作3次;
提取结束后,将物料取出,过滤,提取液真空浓缩并减压干燥成干膏;
2)将干膏粉碎,过80目筛,加入蔗糖粉,混匀后用50%(重量浓度)乙醇制软材,然后上沸腾制粒床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试验例1实施例1-5的提取效果比较
将实施例1、3两部分合并后的干膏称重,将实施例2、4、5超高压提取后的干膏称重,分别检测所得干膏中的葛根素、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并根据药材中的含量计算葛根素、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提取转移率,计算公示如下,其中葛根药材中葛根素的含量为2.58%,黄连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8.92%,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为11.60%。
Figure BDA0001385729910000061
Figure BDA0001385729910000062
Figure BDA0001385729910000063
表1实施例1-5的干膏量和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
Figure BDA0001385729910000064
结果分析:将实施例1和2进行比较,二者的投料量完全相同,但是实施例2所提取的干膏中葛根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实施例1,而且三种指标成分的转移率也明显高于实施例1,说明实施例2提取更加充分。
将实施例1和3进行对比,二者均是采用分布提取的方法,即部分药材水提,部分药材醇提,但实施例1三种成分的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实施例3,说明采用实施例1中的条件提取更加充分。由于实施例1和3的投料量不同,因此干膏中三种成分的含量没有可比性。
将实施例2、4、5进行对比,三者均是采用超高压提取的方式,但是实施例2三种成分的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实施例4和5,说明采用实施例2中的条件提取更加充分。
试验例2药效试验
1.模型制备与试验方法
1.1本发明中药对小鼠腹泻指数的影响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番泻叶模型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盐酸洛哌丁胺组、香连丸组。按文献记载方法制备成小鼠腹泻模型。每组小鼠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腹泻小鼠一般状态、行为及大便变化。记录各组小鼠6h内的稀便次数、总便次数、稀便级,计算稀便率和腹泻指数。
稀便率(%)=小鼠排稀便次数/小鼠排便总次数*100%
稀便级:以稀便污染滤纸形成的污迹面积直径(cm)大小定级,见表2。
表2稀便大小定级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直径 直径<1cm 1.0≦直径<2.0 2.0≦直径<3.0 3.0≦直径<4.0
腹泻指数=稀便率*稀便级
1.2本发明中药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
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每日一次,连续给药三天。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5%羧甲基纤维素钠。末次给药后0.5h灌胃给予墨水0.4ml/只。20min后脱颈处死小鼠,打开腹腔取出小肠,测量小肠的长度、墨水在小肠的推进距离,计算墨水推进百分比。
墨水推进百分比=墨水前端与幽门的距离/小肠全长*100%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本发明中药对小鼠腹泻指数的影响
表3本发明中药对小鼠腹泻的影响(n=10,x±s)
稀便率(%) 平均稀便级 腹泻指数
番泻叶模型组 61.74±7.36 2.37±0.26 1.46±0.21
实施例1组 48.07±6.02** 2.25±0.25 1.07±0.13**
实施例2组 43.50±6.09** 1.87±0.20** 0.81±0.15**
香连丸组 44.43±6.31** 2.11±0.31 0.94±0.18**
盐酸洛哌丁胺组 37.18±6.58** 1.70±0.31** 0.63±0.13**
注:与番泻叶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3可以看出,与模型组相比,各组药物对湿热型泄泻小鼠均有治疗效果,其腹泻指数均有所降低(*P<0.05)。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湿热型腹泻小鼠疗效较为显著,其治疗效果略优于中药香连丸。
2.2本发明中药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
表4本发明中药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n=10,
Figure BDA0001385729910000081
)
Figure BDA0001385729910000082
注:与番泻叶模型组比,*P<0.05,**P<0.01
肠推进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盐酸洛哌丁胺组、实施例2组小鼠墨水推进百分比均下降(P<0.05)。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可以抑制小肠蠕动,从而达到止泻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材制成:
葛根30-60份 黄芩20-50份 黄连20-50份
木香20-50份 炒白术20-50份 甘草10-20份
1)将六味中药材粉碎为30-80目粒度的粉末,加入5-20倍重量的20-50%乙醇,浸泡0.5-3小时后一起装入塑料袋密封,然后放入超高压提取装置的提取容器中,在常温下进行超高压提取,提取的压强为200-500Mpa,时间为30-60min,次数为2-4次,将提取液浓缩并干燥成干膏;
2)将干膏粉碎成粉末并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材的重量份数是:
葛根45份 黄芩30份 黄连30份
木香30份 炒白术30份 甘草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泻为湿热型腹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颗粒剂。
CN201710724680.5A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595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4680.5A CN107595952B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4680.5A CN107595952B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95952A CN107595952A (zh) 2018-01-19
CN107595952B true CN107595952B (zh) 2020-05-22

Family

ID=6106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4680.5A Active CN107595952B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959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3947A (zh) * 2018-04-17 2018-08-17 南宁学院 一种治疗竹鼠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003A (zh) * 2013-07-19 2013-10-09 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黄芩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3492A (zh) * 2014-09-02 2014-12-03 霍占祥 一种外感湿热型腹泻的中药配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003A (zh) * 2013-07-19 2013-10-09 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黄芩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3492A (zh) * 2014-09-02 2014-12-03 霍占祥 一种外感湿热型腹泻的中药配方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0例;单晓英等;《中国民间疗法》;20050831;第13卷(第08期);6 *
葛草芩连汤合西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蔡旺盛;《中国社区医师》;20061231;第22卷(第6期);4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95952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8933B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9498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黄精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2338B (zh) 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78419B (zh) 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6137A (zh) 一种健脾养胃苏菔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5995B (zh) 一种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690710A (zh) 一种治疗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2247479A (zh) 一种抗肿瘤壮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95952B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1614A (zh) 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998162A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12478B (zh) 一种治疗肠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1754A (zh) 一种用于治疗产蛋鸡中后期输卵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4450C (zh) 解酒保肝保健食品
CN106728010A (zh) 一种用于畜禽咳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5853901A (zh) 癌症病人放化疗期间服用的制剂及制法
CN108714182A (zh) 润肠通便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3040975A (zh) 一种用于护理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
CN102784364A (zh) 一种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纯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3594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的中药
CN107485699B (zh) 香诃止泻组合物
CN105232879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作工艺
CN105709193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5977A (zh) 一种治疗脾虚伤食型产后伤食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355443B (zh) 一种清热化湿保健茶膏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