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3958B - 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3958B
CN107563958B CN201710729257.4A CN201710729257A CN107563958B CN 107563958 B CN107563958 B CN 107563958B CN 201710729257 A CN201710729257 A CN 201710729257A CN 107563958 B CN107563958 B CN 107563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holographic
canvas
planar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92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3958A (zh
Inventor
吕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292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3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3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3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3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3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lo 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并形成第二尺寸的全息画布;根据预设的平面元素的类型与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得到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相应的转换关系;根据转换关系将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本发明无需手动去设置每个平面元素的立体信息,有利于提高全息图像转换的效率。

Description

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平面画布是指由平面排版元素结合组成的页面,平面画布的显示一般需要依托电子显示屏、投影屏、空间平面等,由于平面画布的显示场地局限和显示效果不够突出,近些年,随着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称虚拟成像技术)的发展,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形成的全息图像受到使用者的青睐,由于全息图像的效果震撼,互动性强,全息图像运用到舞台表演、教学、比赛赛场等场合。
传统的全息图像是手工在2D平面中编辑3D物体,然后进行全息转换。在整个全息转换过程中,2D平面向3D物体的编辑需要手工完成,且在2D平面中编辑3D物体的过程复杂,从而使整个全息图像的转换过程繁琐,转换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全息平面转换方法和系统,解决全息画布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并形成所述第二尺寸的全息画布;
根据预设的平面元素的类型与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得到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相应的转换关系;
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
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息图像转换系统,包括:
全息画布形成模块,用于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并形成所述第二尺寸的全息画布;
转换关系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平面元素的类型与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得到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相应的转换关系;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
全息图像形成模块,用于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全息图像转换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平面画布中的平面元素转换成全息元素,将平面画布转换成全息元素映射的全息画布,根据平面画布中平面元素的位置关系,将转换后的全息元素进行排布,得到全息图像。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无需手动去设置每个平面元素的立体信息,从而提高了全息图像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全息图像转换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全息图像转换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取得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的描述。
图1为一实施例中全息图像转换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中全息画布转换方法的步骤包括:
S100,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并形成所述第二尺寸的全息画布。
在本步骤中,由于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表现形式一般为像素、有效像素、打印机纸张上的厘米单位等,在进行全息图像转换的过程中,平面画布的尺寸不能直接用来转换,需要经过特定转换成空间实体尺寸后,才能使用。因此,在得到平面画布第一尺寸后,首先需要对第一尺寸进行转换,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
在得到第二尺寸之后,根据第二尺寸形成一个全息画布,以及全息画布可依附的空间平面。
S101,根据预设的平面元素的类型与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得到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相应的转换关系。
在本步骤中,可以预先根据平面元素自身具备的特点,将平面元素分类成多个类型,并为每个平面元素均设置一个可识别的标签,然后根据平面元素的类型对应设置适应于其自身特点的转换规则,同时也得到每个平面元素的转换关系。
S102,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
在本步骤中,在进行平面元素向全息元素转换前,优选的,对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进行类型的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得到平面元素的转换关系,根据转换关系将平面元素转换为全息元素。
S103,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在本步骤中,考虑到全息图像在空间中的层次感,在对全息元素转换为全息图像前,首先要对所有的全息元素进行排布,具体的,可以通过全息元素对应平面元素在平面画布中的位置信息,排布全息画布中的全息画布,从而形成有层次感以及空间效果的全息图像。
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平面画布中的平面元素转换成全息元素,将平面画布转换成全息元素映射的全息画布,根据平面画布中平面元素的位置关系,将转换后的全息元素进行排布,得到全息图像。无需手动去设置每个平面元素的立体信息,从而提高了全息图像的转换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确定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根据所述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以及预设的转换比,得到所述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转换公式为:
Figure 865148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845349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全息画布第二尺寸的长度;
Figure 820258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平面画布第一尺寸的长度;
Figure 239738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全息画布第二尺寸的宽度;
Figure 591085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平面画布第一尺寸的宽度;
Figure 661678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所述转换比。
在本实施例中,将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转换成实体尺寸,实际上是一种映射转换,获取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后,对第一尺寸进行分析,例如,若平面画布的像素尺寸为1920×1080,设置转换比为1500,那么,转换后的实体尺寸为1.28×0.72
Figure 73068DEST_PATH_IMAGE007
,这个尺寸代表平面元素的转换尺寸为1.28×0.72
Figure 979844DEST_PATH_IMAGE007
。至于如何设置转换比,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具体设置,如果空间中平面大,需要形成的全息图像尺寸更大,则设置转换比为400、500或者600均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置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平面画布的长边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平面画布的宽边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轴。那么所有转换可以以坐标形式表示,平面元素的虚拟尺寸向实体尺寸转换的关系式可以为:
Figure 869303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
Figure 561446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全息画布长边在X轴上的坐标;
Figure 143737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平面画布长边在X轴上的坐标;
Figure 537809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全息画布宽边在Y轴上的坐标;
Figure 230959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平面画布宽边在Y轴上的坐标;
Figure 10565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转换比。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尺寸的转换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通过获得平面画布中点的坐标,对坐标进行转换,从而得到平面画布的转换尺寸的坐标。
基于上述坐标系,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坐标的形式,对应将平面画布中的平面元素对应转换到全息画布中。每个平面坐标在平面坐标系中均是对无二的,而平面画布中的每个平面元素可以通过像素点的坐标的形式来转换,从而使转换的精度以及效率均提高。
在一实施例中,平面元素的类型包括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以及平面立体元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预设的平面元素的类型与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得到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相应的转换关系:获取平面画布中所有的平面元素,判断所述平面元素为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或平面立体元素;根据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或平面立体元素对应的所述转换规则,对应得到所述全平面元素对应的第一转换关系、发散平面元素对应的第二转换关系或平面立体元素对应的第三转换关系。
具体的,获取平面画布中所有的平面元素,并识别每个平面元素所携带的标签,通过每个元素携带的标签,可以识别每个平面元素的类型,从而得到平面元素对应的转换关系。
通过将平面元素逗赋予一个标签,使得每个平面元素的识别变得简单,具体的,可以在制作者制作平面画布时,将每个元素和相应的程序相对应,从而实现标签的可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平面元素为全平面元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
根据所述转换比,得到全平面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第三尺寸;将所述第三尺寸的所述全平面元素在垂直全息画布的方向进行第一预设厚度的拉伸,得到全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全平面元素是例如数字、文字等没有空间意义的元素,在对这类元素进行转换时,在本发明中,体现出一定厚度即可,因此,在对全平面元素的尺寸进行转换之后,只需要对其进行第一预设厚度的拉伸,第一预设厚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朝视觉最佳的方向设置。例如,对于全平面元素,一律设置厚度为8cm。
可选的,将全平面元素按照类型划分为多个类,例如文字类,图片类等,在对每个类的全平面元素进行拉伸时,不同类型的全平面元素可以按照不同厚度进行拉伸,例如文字类拉伸8cm,图片类拉伸5cm。本申请将不同类型的全平面元素设置为不同的厚度,使全平面元素转换为全息元素时,立体效果更加好。
在一实施例中,平面元素为发散平面元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获取发散平面元素中的节点以及节点预设的优先级信息;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用于确定所述节点在空间中的发散顺序;根据预设的发散形状,将所述节点按所述优先级信息在空间中进行发散处理。
根据所述转换比,得到发散处理后的发散平面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所述第四尺寸;将所述第四尺寸发散平面元素在垂直全息画布方向进行第二预设厚度拉伸,得到发散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发散平面元素可以是思维导图或者是数学公式等,发散平面元素中的节点为思维导图中的节点或者数学公式中的节点等,预设的发散形状可为针对思维导图设计的模板形状或者针对数学公式设计的模板形状,根据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将节点根据预设的发散形状,按优先级信息依次进行发散;第二预设厚度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向整个全息图像美观以及全息效果方向设置,例如,将所有的发散平面元素拉伸5cm。具体的,发散平面元素为思维导图,预设的发散形状为立体坐标系中的6个方向,将节点按优先级信息在空间中依次向右、向左、向上、向下、向前以及向后发散,若节点多于6个,则拓展方向,如向右上、左上等,发散平面元素在空间中有了新的意义。
在一实施例中,平面元素为平面立体元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根据所述转换比,得到平面立体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所述第五尺寸;获取所述平面立体元素中包括的立体信息;解析所述立体信息,根据所述立体信息以及所述第五尺寸,将所述平面立体元素转换成全息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平面立体元素在平面画布中本身就拥有3D属性,只是平面画布显示的局限,其3D属性无法显示,在进行向全息元素转换过程中,利用其3D属性,将其3D属性转换为可识别的立体信息,根据立体信息将平面立体元素转换为全息元素。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将平面元素进行了明确的分类,使在进行平面元素向全息元素转换的过程中,大大提升了转换效率。
本发明平面画布中的平面元素包括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和立体平面元素中至少一个,根据平面画布的实际情况,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方案进行组合,得到最终转换的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全息图像转换时,需要一个空间平面进行转换,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选择投影平面:根据所述第二尺寸设置投影平面的获取模式,通过所述获取模式选择一个平面作为投影平面;其中,所述获取模式包括:自动获取模式和手动获取模式。
在自动获取模式下,获取所述空间中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尺寸的长度,且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尺寸的宽度;根据所述平面画布所在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一个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在手动获取模式下,手动设置一个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是否为手动模式或者是自动模式,可以设置一个功能选择开关,在手动模式时,可以手动选择一块黑板或者投影布作为投影平面,在自动模式下,自动搜索所在空间中的平面,在平面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在进行全息图像转换时,可以将全息画布正前方的空间均称之为全息区域,该区域为长方体空间,转换完成后,所有的全息元素均在全息区域内,该全息区域可以直接根据全息画布朝正前方拉伸而成。
形成长方体空间是考虑到平面画布绝大部分为矩形页面,若为其他形状的平面画布,则转换成相对应的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得到各个平面元素之间的叠加关系;根据所述叠加关系,设置每个所述全息元素与所述全息画布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叠加关系具体为平面元素在平面画布中前后关系,若一个平面元素在平面画布中遮挡另一个平面元素,则判定第一个平面元素在另一个平面元素的前面,在生成全息图像时,保留这部分信息。具体通过这种叠加关系,设置每个全息元素与全息平面的距离,若一个平面元素叠加在另一个平面元素上面,则一个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与全息画布的距离大于另一个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与全息画布的距离。在正面观察该全息图像时,在空间中也体现出在平面画布中的叠加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形成全息画布之前,还进行如下处理:获取所述全息元素与空间中实物的遮挡关系,根据所述叠加关系以及所述遮挡关系,对排布以及转换后的平面元素进行渲染处理,然后形成全息图像。在进行渲染时,通过设置平面元素的纹理类型,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三维场景,具体为,一个转换后的三维元素遮挡另一个三维元素,和/或一个转换后的三维元素遮挡一个空间中的实体,从观察者的视角,其叠加部分,即观察者视线不可及之处在观察全息图像时也是不可见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此外,还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得到其他的实施例。
基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全息图像转换方法相同的思想,本发明还提供全息图像转换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执行上述全息图像转换方法。为了便于说明,全息图像转换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示结构并不构成对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图2为一实施例中全息画布转换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全息转换系统包括:
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用于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并形成所述第二尺寸的全息画布。
由于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表现形式一般为像素、有效像素、打印机纸张上的厘米单位等,在进行全息图像转换的过程中,平面画布的尺寸不能直接用来转换,需要经过特定转换成空间实体尺寸后,才能使用。因此,在得到平面画布第一尺寸后,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首先需要对第一尺寸进行转换,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
在得到第二尺寸之后,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根据第二尺寸形成一个全息画布,以及全息画布可依附的空间平面。
转换关系建立模块201,用于根据预设的平面元素的类型与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得到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相应的转换关系。
转换关系建立模块201可以预先根据平面元素自身具备的特点,将平面元素分类成多个类型,并为每个平面元素均设置一个可识别的标签,然后根据平面元素的类型对应设置适应于其自身特点的转换规则,同时也得到每个平面元素的转换关系。
转换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
转换模块202在进行平面元素向全息元素转换前,优选的,转换模块202对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进行类型的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得到平面元素的转换关系,根据转换关系将平面元素转换为全息元素。
全息图像形成模块203,用于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考虑到全息图像在空间中的层次感,全息图像形成模块203在对全息元素转换为全息图像前,首先要对所有的全息元素进行排布,具体的,全息图像形成模块203可以通过全息元素对应平面元素在平面画布中的位置信息,排布全息画布中的全息画布,从而形成有层次感以及空间效果的全息图像。
上述实施例,转换模块202通过将平面画布中的平面元素转换成全息元素,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将平面画布转换成全息元素映射的全息画布,全息图像形成模块203根据平面画布中平面元素的位置关系,将转换后的全息元素进行排布,得到全息图像。无需手动去设置每个平面元素的立体信息,从而提高了全息图像的转换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确定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根据所述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以及预设的转换比,得到所述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转换公式为:
Figure 763757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645126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全息画布第二尺寸的长度;
Figure 141966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平面画布第一尺寸的长度;
Figure 540193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全息画布第二尺寸的宽度;
Figure 198707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平面画布第一尺寸的宽度;
Figure 567372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所述转换比。
在本实施例中,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将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转换成实体尺寸,实际上是一种映射转换,获取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后,对第一尺寸进行分析,例如,若平面画布的像素尺寸为1920×1080,设置转换比为1500,那么,转换后的实体尺寸为1.28×0.72
Figure 602324DEST_PATH_IMAGE015
,这个尺寸代表平面元素的转换尺寸为1.28×0.72
Figure 622101DEST_PATH_IMAGE015
。至于如何设置转换比,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具体设置,如果空间中平面大,需要形成的全息图像尺寸更大,则设置转换比为400、500或者600均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设置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平面画布的长边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平面画布的宽边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轴。那么所有转换可以以坐标形式表示,平面元素的虚拟尺寸向实体尺寸转换的关系式可以为:
Figure 248255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
Figure 307478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全息画布长边在X轴上的坐标;
Figure 146121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平面画布长边在X轴上的坐标;
Figure 302296DEST_PATH_IMAGE011
表示全息画布宽边在Y轴上的坐标;
Figure 522187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平面画布宽边在Y轴上的坐标;
Figure 599864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转换比。
在本实施例中,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将第一尺寸的转换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通过获得平面画布中点的坐标,对坐标进行转换,从而得到平面画布的转换尺寸的坐标。
基于上述坐标系,在一实施例中,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可以通过坐标的形式,对应将平面画布中的平面元素对应转换到全息画布中。每个平面坐标在平面坐标系中均是对无二的,而平面画布中的每个平面元素可以通过像素点的坐标的形式来转换,从而使转换的精度以及效率均提高。
在一实施例中,平面元素的类型包括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以及平面立体元素。转换关系建立模块2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预设的平面元素的类型与转换规则的对应关系,得到平面画布中每个平面元素相应的转换关系:获取平面画布中所有的平面元素,判断所述平面元素为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或平面立体元素;根据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或平面立体元素对应的所述转换规则,对应得到所述全平面元素对应的第一转换关系、发散平面元素对应的第二转换关系或平面立体元素对应的第三转换关系。
具体的,转换关系建立模块201获取平面画布中所有的平面元素,并识别每个平面元素所携带的标签,通过每个元素携带的标签,可以识别每个平面元素的类型,从而得到平面元素对应的转换关系。
通过将平面元素逗赋予一个标签,使得每个平面元素的识别变得简单,具体的,可以在制作者制作平面画布时,将每个元素和相应的程序相对应,从而实现标签的可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平面元素为全平面元素,转换模块2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
转换模块202根据所述转换比,得到全平面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第三尺寸;将所述第三尺寸的所述全平面元素在垂直全息画布的方向进行第一预设厚度的拉伸,得到全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全平面元素是例如数字、文字等没有空间意义的元素,转换模块202在对这类元素进行转换时,在本发明中,体现出一定厚度即可,因此,全息画布形成模块200在对全平面元素的尺寸进行转换之后,只需要对其进行第一预设厚度的拉伸,第一预设厚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朝视觉最佳的方向设置。例如,对于全平面元素,一律设置厚度为8cm。
可选的,转换模块202将全平面元素按照类型划分为多个类,例如文字类,图片类等,转换模块202在对每个类的全平面元素进行拉伸时,不同类型的全平面元素可以按照不同厚度进行拉伸,例如文字类拉伸8cm,图片类拉伸5cm。本申请将不同类型的全平面元素设置为不同的厚度,使全平面元素转换为全息元素时,立体效果更加好。
在一实施例中,平面元素为发散平面元素,转换模块2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获取发散平面元素中的节点以及节点预设的优先级信息;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用于确定所述节点在空间中的发散顺序;根据预设的发散形状,将所述节点按所述优先级信息在空间中进行发散处理。
转换模块202根据所述转换比,得到发散处理后的发散平面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所述第四尺寸;将所述第四尺寸发散平面元素在垂直全息画布方向进行第二预设厚度拉伸,得到发散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发散平面元素可以是思维导图或者是数学公式等,发散平面元素中的节点为思维导图中的节点或者数学公式中的节点等,预设的发散形状可为针对思维导图设计的模板形状或者针对数学公式设计的模板形状,转换模块202根据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将节点根据预设的发散形状,按优先级信息依次进行发散;第二预设厚度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向整个全息图像美观以及全息效果方向设置,例如,转换模块202将所有的发散平面元素拉伸5cm。具体的,发散平面元素为思维导图,预设的发散形状为立体坐标系中的6个方向,将节点按优先级信息在空间中依次向右、向左、向上、向下、向前以及向后发散,若节点多于6个,则拓展方向,如向右上、左上等,发散平面元素在空间中有了新的意义。
在一实施例中,平面元素为平面立体元素,转换模块2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根据所述转换比,得到平面立体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所述第五尺寸;获取所述平面立体元素中包括的立体信息;解析所述立体信息,根据所述立体信息以及所述第五尺寸,将所述平面立体元素转换成全息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平面立体元素在平面画布中本身就拥有3D属性,只是平面画布显示的局限,其3D属性无法显示,转换模块202在进行向全息元素转换过程中,利用其3D属性,将其3D属性转换为可识别的立体信息,根据立体信息将平面立体元素转换为全息元素。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转换模块202将平面元素进行了明确的分类,使在进行平面元素向全息元素转换的过程中,大大提升了转换效率。
本发明平面画布中的平面元素包括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和立体平面元素中至少一个,转换模块202根据平面画布的实际情况,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方案进行组合,得到最终转换的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全息图像转换系统还包括投影平面选择模块,所述投影平面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尺寸设置投影平面的获取模式,通过所述获取模式选择一个平面作为投影平面;其中,所述获取模式包括:自动获取模式和手动获取模式。
在自动获取模式下,获取所述空间中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尺寸的长度,且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尺寸的宽度;根据所述平面画布所在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一个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在手动获取模式下,手动设置一个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是否为手动模式或者是自动模式,可以设置一个功能选择开关,在手动模式时,可以手动选择一块黑板或者投影布作为投影平面,在自动模式下,自动搜索所在空间中的平面,在平面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在进行全息图像转换时,可以将全息画布正前方的空间均称之为全息区域,该区域为长方体空间,转换完成后,所有的全息元素均在全息区域内,该全息区域可以直接根据全息画布朝正前方拉伸而成。
形成长方体空间是考虑到平面画布绝大部分为矩形页面,若为其他形状的平面画布,则转换成相对应的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全息图像形成模块203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得到各个平面元素之间的叠加关系;根据所述叠加关系,设置每个所述全息元素与所述全息画布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叠加关系具体为平面元素在平面画布中前后关系,若一个平面元素在平面画布中遮挡另一个平面元素,全息图像形成模块203则判定第一个平面元素在另一个平面元素的前面,在生成全息图像时,保留这部分信息。具体通过这种叠加关系,设置每个全息元素与全息平面的距离,若一个平面元素叠加在另一个平面元素上面,则一个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与全息画布的距离大于另一个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与全息画布的距离。在正面观察该全息图像时,在空间中也体现出在平面画布中的叠加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平面元素转换模块230通过获取发散平面元素在平面画布中的位置、发散平面元素的转换尺寸以及发散形状,将发散平面元素整体空间映射到全息轮廓中,并映射出一定厚度。优选的,发散形状可为平面形状,根据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将节点向空间中的一个平面的各个方向,按优先级信息依次进行发散。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发散形状可为立体形状,根据节点优先级信息,将节点按优先级信息在空间中依次向右、向左、向上、向下、向前以及向后发散,若节点多于6个,则拓展方向,如向右上、左上等,发散平面元素在空间中有了新的意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渲染模块,渲染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全息元素与空间中实物的遮挡关系,根据所述叠加关系以及所述遮挡关系,对排布以及转换后的平面元素进行渲染处理,然后形成全息图像。在进行渲染时,通过设置平面元素的纹理类型,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三维场景,具体为,一个转换后的三维元素遮挡另一个三维元素,和/或一个转换后的三维元素遮挡一个空间中的实体,从观察者的视角,其叠加部分,即观察者视线不可及之处在观察全息图像时也是不可见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可以理解,其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于区分对象,但这些对象不受这些术语限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所述程序在执行时,可执行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并形成所述第二尺寸的全息画布;
获取平面画布中所有的平面元素,判断所述平面元素为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或平面立体元素;根据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或平面立体元素对应的转换规则,对应得到所述全平面元素对应的第一转换关系、发散平面元素对应的第二转换关系或平面立体元素对应的第三转换关系;所述全平面元素是没有空间意义的元素,所述发散平面元素是思维导图或数学公式,所述平面立体元素在所述平面画布中本身拥有3D属性;
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
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所述平面元素为发散平面元素时,所述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的步骤,包括:获取发散平面元素中的节点以及节点预设的优先级信息;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用于确定所述节点在空间中的发散顺序;根据预设的发散形状,将所述节点按所述优先级信息在空间中进行发散处理;根据预设的转换比,得到发散处理后的发散平面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第四尺寸;将所述第四尺寸发散平面元素在垂直全息画布方向进行第二预设厚度拉伸,得到发散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确定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以及所述转换比,得到所述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
转换公式为:
Figure 52814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511144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全息画布第二尺寸的长度;
Figure 437512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平面画布第一尺寸的长度;
Figure 645027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全息画布第二尺寸的宽度;
Figure 998648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平面画布第一尺寸的宽度;
Figure 672206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所述转换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元素为全平面元素
所述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转换比,得到全平面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第三尺寸;
将所述第三尺寸的所述全平面元素在垂直全息画布的方向进行第一预设厚度的拉伸,得到全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元素为平面立体元素;
所述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转换比,得到平面立体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第五尺寸;
获取所述平面立体元素中包括的立体信息;解析所述立体信息,根据所述立体信息以及所述第五尺寸,将所述平面立体元素转换成全息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投影平面的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尺寸设置投影平面的获取模式,通过所述获取模式选择一个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其中,所述获取模式包括:自动获取模式和手动获取模式;
在自动获取模式下,获取所述空间中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尺寸的长度,且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尺寸的宽度;
根据所述平面画布所在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一个满足预设条件的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在手动获取模式下,手动设置一个平面作为投影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的步骤,包括:
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得到各个平面元素之间的叠加关系;
根据所述叠加关系,设置每个所述全息元素与所述全息画布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全息图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全息元素与空间中实物的遮挡关系,根据所述叠加关系以及所述遮挡关系,对排布以及转换后的平面元素进行渲染处理,然后形成全息图像。
8.一种全息图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全息画布形成模块,用于根据待转换的平面画布的第一尺寸得到目标全息画布的第二尺寸,并形成所述第二尺寸的全息画布;
转换关系建立模块,用于获取平面画布中所有的平面元素,判断所述平面元素为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或平面立体元素;根据全平面元素、发散平面元素或平面立体元素对应的转换规则,对应得到所述全平面元素对应的第一转换关系、发散平面元素对应的第二转换关系或平面立体元素对应的第三转换关系;所述全平面元素是没有空间意义的元素,所述发散平面元素是思维导图或数学公式,所述平面立体元素在所述平面画布中本身拥有3D属性;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将所述平面元素转化为全息元素;
全息图像形成模块,用于根据待转换平面画布中各个平面元素的位置信息,将所述全息元素在所述全息画布中进行排布,形成全息图像;
所述转换模块还用于,所述平面元素为发散平面元素时,获取发散平面元素中的节点以及节点预设的优先级信息;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用于确定所述节点在空间中的发散顺序;根据预设的发散形状,将所述节点按所述优先级信息在空间中进行发散处理;根据预设的转换比,得到发散处理后的发散平面元素转换到所述全息画布中的第四尺寸;将所述第四尺寸发散平面元素在垂直全息画布方向进行第二预设厚度拉伸,得到发散平面元素对应的全息元素。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0729257.4A 2017-08-23 2017-08-23 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7563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9257.4A CN107563958B (zh) 2017-08-23 2017-08-23 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9257.4A CN107563958B (zh) 2017-08-23 2017-08-23 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3958A CN107563958A (zh) 2018-01-09
CN107563958B true CN107563958B (zh) 2021-01-22

Family

ID=60976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9257.4A Active CN107563958B (zh) 2017-08-23 2017-08-23 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39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3152B (zh) * 2019-04-15 2021-03-09 武汉轻工大学 坐标曲线积分的模式转换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0780872B (zh) * 2019-09-03 2023-10-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元素排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184848B (zh) * 2020-09-24 2024-04-16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伪3d素材可视化的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8741A (zh) * 2014-01-14 2015-07-15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二维图形转换为三维图形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38780A (zh) * 2015-09-01 2015-12-09 北京海颐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建立三维建筑信息模型的装置
CN105719277A (zh) * 2016-01-11 2016-06-29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测绘与二维图像的变电站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023305A (zh) * 2016-05-10 2016-10-12 曹屹 三维空间的建模方法和装置
CN106683132A (zh) * 2015-11-10 2017-05-17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细城市三维建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5989A (zh) * 2014-12-25 2015-04-15 深圳市一体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毫米波三维全息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04569971A (zh) * 2014-12-25 2015-04-29 深圳市一体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三维全息成像方法及系统
US10663923B2 (en) * 2016-09-09 2020-05-26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fficiently generating a high quality patterned-phase-only hologram for display on a sing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8741A (zh) * 2014-01-14 2015-07-15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二维图形转换为三维图形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38780A (zh) * 2015-09-01 2015-12-09 北京海颐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建立三维建筑信息模型的装置
CN106683132A (zh) * 2015-11-10 2017-05-17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细城市三维建模方法
CN105719277A (zh) * 2016-01-11 2016-06-29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测绘与二维图像的变电站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023305A (zh) * 2016-05-10 2016-10-12 曹屹 三维空间的建模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3958A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eixas et al. A unified information-theoretic framework for viewpoint selection and mesh saliency
JP4916548B2 (ja) 画像のドミナントライン(dominantline)の確定及び使用
JP4938093B2 (ja) 2d−to−3d変換のための2d画像の領域分類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242275A1 (en) Using photo collections for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CN103051915B (zh) 一种交互式立体视频关键帧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装置
CN107563958B (zh) 全息图像转换方法和系统
KR20120019331A (ko) 인스턴트 마커를 이용한 증강 현실 장치 및 방법
KR20130089649A (ko) 3차원 이미지에서 컨텐츠를 검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59230B1 (ko) 가상 공간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74636A (zh) 调节立体图像对中的透视性和差异
CN111127623A (zh) 模型的渲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220251B (zh) 物体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76202B2 (en) Moving image generation apparatus, moving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CN111738265A (zh) Rgb-d图像的语义分割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Tatzgern Situated visualization in augmented reality
Wang et al. Stereoscopic image retargeting based on 3D saliency detection
JP201307359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68489B1 (ko) 3차원 객체 생성 장치
Angot et al. A 2D to 3D video and image conversion technique based on a bilateral filter
KR102358854B1 (ko) 얼굴 이미지 색상 합성 장치 및 방법
KR20150022158A (ko) 기계제도 학습장치 및 학습방법
CN111773710A (zh) 一种纹理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15917A (zh)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教师行为识别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CN102708570A (zh) 获取深度图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37043B (zh) 支持像素选择方法、装置、视差值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