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3768B -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3768B
CN107563768B CN201710640352.7A CN201710640352A CN107563768B CN 107563768 B CN107563768 B CN 107563768B CN 201710640352 A CN201710640352 A CN 201710640352A CN 107563768 B CN107563768 B CN 107563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ommodity
entering
information
m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03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3768A (zh
Inventor
贺强宏
杨承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403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3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3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3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3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3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包括为适应各种销售场景和产品形态而制定的标记码编码方法、为提升标记码标记过程的效率和提供实时标记能力而构建的数字配对算法、为真伪准确识别而构建的整体验证和分支验证的数学验算方法以及为保证验真精度。本发明以数字编码为核心,以二维码为展现主体,数字编码为过程辅助,具有多重安全保障,能够适应各种商品防伪应用场景,低成本且具有普遍适应性,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准确性、防伪性、易用性和低廉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防伪技术自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产品真伪验证的潮流,目前已经从单一的数字码防伪技术过度到二维码防伪技术,其中又可以划分为单数字防伪码和组合数字防伪码两大技术类别。
单一数字防伪码的核心数字集一般采用传统的数字码方案,以一个单纯的多位数字作为产品的标记,本身不涵盖任何的产品物理信息,只是增加了一段用于指向服务器连接的字符串,其中在实物表现上又分为放开式、覆膜式、半覆膜式几种;开放式是可以完全看到二维码,直接进行扫码验真;覆膜式则需要完全刮开覆膜,才能进行扫码操作;
组合码的方式又可以分为双二维码组合、二维码数字码组合、二维码条码组合等形式,其原理有两种模型:
1、是将商品完整的数字标记划分为两块,分别置于产品的内外包装,通过包装来保护数字码,只有将两个码合二为一后,才能判定产品的真伪,这种模式可称为二合一方式;
2、是将商品完整的数字标记全部记录在二维码中,同时将二维码中的部分字段抽取为一个数字验证码,用验证码去验证二维码的真伪,这种模式可称为验证码方式。
以上二维码防伪技术存在着以下不足:
1、单一码存在着易被伪造的情况,常用伪造方法为用一个真码伪造多个,这种方式易被识别,但由于现在消费者缺少验真习惯,或者在购买前缺少网络环境进行验真操作,往往被制假售假者在短期内钻了漏洞。
2、可以通过判断覆膜是否被破坏来作为判断该商品是否被使用,但是对于放置于超市等公共区域的商品则可能被恶意破坏覆膜,带来商家的直接损失,同时也可以通过复制及覆膜的手段进行假冒,因此无法真正的杜绝假冒商品。
3、由于单一的数字集构成的防伪码在产生时都需要基于某种数字标准和算法来产生这个商品的唯一标记,只要破解了产生的算法,则可以让造假者大肆假冒且不露痕迹,特别是目前的防伪码多是明文记录或简单的通用性加密,只要具有一定批量的防伪数据样本,就可能破解算法。
4、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着恶意扫码的情况,在后台系统判定规则如果过于严格则可能将真品判定为假冒,如果不够严格又可能根本无法达到真伪判定的目标,这就导致目前市面上的很多防伪平台只能给出防伪数字串的真实性和被扫码的情况记录,而无法对商品进行有效的真伪辨别。
5、在商品的流通环节中由于缺少一种售前验真的机制,很多消费者由于好奇对商品进行了扫码操作,导致商品在销售后,消费者扫码出现防伪码被多次扫描或防伪码已经失效的信息提示。
6、采用组合码生产环节非常复杂,缺少普适性,针对特定行业或者包装方式才能使用,需要专用打码设备和软件系统,并且要完全嵌入到产品的生产包装环节中,才能形成组合码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必然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且需要持续投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建设积极性。
7、采用组合码的使用非常不便,需要在打开包装后获得包装内部的编码才能对真伪进行判定,需要消费者必须在购买后才能进行验真,但由于外包装已经被破坏,商家往往会以产品已经使用或者包装已经被破坏为由进行推脱,这就导致了消费者维权困难。
8、采用验证码的组合码方式还存在着易被破解的风险,由于验证码是隐藏在二维码中的一个数字串,通过简单的样品对比就能知道验证码的生成模式。
9、一个包装内有多个独立商品的情况下,存在着商家偷换部分商品以低等品冒充高等品的情况,现有的商品标记方案无发解决。
10、针对于散装商品的真伪识别方法现有的技术方案无法解决。
11、在无网络状态下无法进行真伪识别,只有购买后回到有网络的区域进行扫码,这样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发生了变化,这就会导致假冒维权困难。
12、缺少一种售前验真的方法,既不影响产品的销售,还能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就能够了解产品的情况及真伪。
究其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在包括应用环境的考虑、编码方法上的考虑、数据模型上的考虑,核心算法上的考虑和判断标准上的考虑都存在着局限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以数字编码为核心,以二维码为展现主体,数字编码为过程辅助,具有多重安全保障,能够适应各种商品防伪应用场景,低成本且具有普遍适应性,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准确性、防伪性、易用性和低廉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定包括标记码统一的数据结构形态、标识码的标记方法、标记码内部字段的安全保证方法、标记码批量封装操作、标记码按需封装操作以及标记码解码操作的标记码编码方法;
构建为提升标记码标记过程的效率和提供实时标记能力的数字配对算法;
构建包括对标记码的基础验证和加强验证的数学验算方法。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数字配对算法包括配对码生成算法和配对码解码算法,其中:
配对码生成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获取4位数的配对原值M0
a2、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1,且N1不为0,取M0÷N1的整数M1和余数L1
a3、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2,且N2不为0,取M1÷N2的整数M2和余数L2
a4、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3,且N3不为0,取M2÷N3的整数M3和余数L3
a5、判断M3的位数是否小于4位,若是,则将M3转换为4位字符后进入步骤a6,若否,则直接进入步骤a6;
a6、将N1、L1、N2、L2、N3、L3和M3进行组合,得到配对码;
配对码解码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取得10位数的配对码,将配对码分解为N1、L1、N2、L2、N3、L3和M3,其中,N1为第1位数,L1为第2位数,N2为第3位数,L2为第4位数,N3为第5位数,L3为第6位数,M3为第7至10位数;
b2、根据算法M0=N1×(N2×(N3×M3+L3)+L2)+L1得到配对原值。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标记码统一的数据结构形态的制定方法为生成以二维码为展现形式的主体码和以数字码为展现形式的辅助码构成的标记码;所述主体码为由前缀信息、密钥信息、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共同构成的变长数字结构,以符号“|”作为信息分隔;辅助码是由数字1开始的顺序自然数,最大值为该批标记码的生产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标识码的标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判断需要生成的标识码类型,如果为外装单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1;如果为内装单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2;如果为外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3;如果为内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4;如果为父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5;如果为子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6;
c2、利用配对码生成算法,获得10位配对标识;
c3、利用随机数产生法,生成一个六位随机数,获取到商品标记;
c4、将10位配对标识、6位商品标记和1位码类标识组合形成商品标识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标记码内部字段的安全保证方法包括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加密以及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其中:
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加密的步骤如下:
d1、获得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形成的utf-8编码字符串X;
d2、产生一个0-180的随机数A、一个0-9的随机数B、一个0-9的随机数C,将A、B、C组合成为加密密钥;
d3、判断随机数B是否为奇数,若是,则先对X中的每一个编码段整体进行+A位偏移得到X1,进入步骤d4;反之,则进行-A位偏移得到X1,进入步骤d4;
d4、对X1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一码位进行+B位的偏移,对X1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二码位进行+C位的偏移,得到X2
d5、将步骤d2中的加密密钥与步骤d4中得到的X2进行组合后输出;
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的步骤如下:
e1、取得密钥信息k,将密钥信息分解为A、B和C三个数字,其中C为k的最后位,B为k的倒数第二位,A为k的第一和第二位;
e2、将密文X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一码位进行-B的偏移,第二码位进行-C的偏移,获得X1字符串;
e3、若B是奇数,则对X1中的每一个编码段整体进行-A位偏移得到X2,反之,则进行+A位偏移得到X2
e4、将X2按照utf-8标准完成字符转换,得到码内部信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标记码批量封装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f1、对该批量产品随机产生一个4位数作为配对原值,并设定批量值;
f2、将商品的品牌特征信息、商品特征信息、生产特征信息、消费特征信息和使用特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业务数据集合;
f3、将业务数据集合转换成utf-8编码的字符串;
f4、将步骤f3中转换成的字符串和在标识码的标记方法中得到的商品标识码进行组装构成内数据;
f5、将品牌编码、品种编码、批量号和商品标识码进行组合,判断是否已经生成过,若是,则重新进入步骤f4;若否,则进入步骤f6;
f6、将步骤f5的结果进行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的加密,形成带密钥的实体封装数据;
f7、将步骤f6中形成的实体封装数据与前缀信息进行组合,形成膜数据;
f8、将步骤f7中形成的膜数据进行二进制转换,形成可应用于二维码的数据结构;
f9、根据批量情况,使用计数器给当前值一个序列号,序列号为n+1,序列起始为1,并与步骤f6中的实体封装数据进行组合,成为一个组合码;
f10、判断当前序列号是否等于批量值,若是,则结束;若否,则重新进入步骤f4。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标记码解码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g1、取得标记码的二进制数据流,并转换为16进制的utf-8数据格式;
g2、根据分割符号规则,取出标记码的前缀信息和密钥信息;
g3、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将内部数据进行还原为业务数据集合和标识码;
g4、根据标识码中码类字段的定义,将业务数据集合和标标识码按照商品标记码的结构定义进行还原,获得标记码的所有信息。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标记码按需封装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h1、取得散装商品的父码,根据标记码解码操作获得解码后的数据集;
h2、判断码类标识是否为5,若是,则进入步骤h3;反之,则判断为码类型不符,结束流程;
h3、取得父码的配对码,根据配对码解码算法得到配对原值;
h4、设定码类标识为6,根据标识码的标记方法得到商品标识码;
h5、将品牌编码、品种编码、批量号与步骤h4中取得的商品标识码进行组合,判断是否已经生成过,若是,则重复步骤h4;反之,则进入步骤h6;
h6、根据散装零售的交易情况,获得商品单价、重量、交易金额、销售日期、顺序号、已售商品特征信息和消费特征信息;
h7、将步骤h1获得的数据集中的业务数据增加或替换成h5步骤中的信息;
h8、将商品业务数据集合转换成utf-8编码的字符串;
h9、将步骤h4和步骤h7的结果进行组装构成内数据;
h10、将步骤h6的结果进行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的加密,形成带密钥的实体封装数据;
h11、将步骤h7的结果与前缀信息进行组合,形成膜数据;
h12、将步骤h8的结果进行二进制转换,形成可应用于二维码的数据结构;
h13、将顺序号与步骤h10的结果进行组合,成为一个组合码。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标记码的基础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i1、获取需验证的商品标记码,利用标记码解码操作进行解码,并判断是否解码成功,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2;反正,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2、判断前缀信息是否合法,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3;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3、判断商品标记码是否能取得该码的状态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4;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4、判断商品标记码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5;反之,则认定该码为码异常,并取得码失效、码过期以及码锁定的异常状态;
i5、判断企业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6;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6、判断产品类型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7;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7、判断商品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8;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8、判断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9;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废码;
i9、判断码是否被设定为锁定状态,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0;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已锁定;
i10、判断码使用状态是否在使用中,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1;反之,则认定该码为无效码;
i11、判断产品是否处于有效期内,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2;反之,则认定该商品为过期商品;
i12、判断码生成时间与商品生产时间之间是否合理,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3;反之,则认定该码为逾期码;
i13、判断码是否被纳入跟踪处理,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4;反之,则在跟踪记录中增加一次追踪值;
i14、判断销售渠道是否与实际扫码位置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5;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可疑码;
i15、判断码的所有信息与留档信息是否完全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6;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可疑码;
i16、判断码是否为可疑码,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7;反之,则进行商品信息人工核对;
i17、判断码类标识是否为5,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20;反之,则进入步骤i18;
i18、记录扫码行为,将扫码时间、GIS、用户以及商品标记码扫码方式进行记录,进入步骤i19;
i19、判断码是否存在多条多用户扫码记录,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20;反之,则根据不同码类型定义的被仿冒规则标记该码为已被仿冒;
i20、基本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优化,所述标记码的加强验证包括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以及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判断码类标识的值,如果为3,则进行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4,则进行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5,则进行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6,则进行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如果分别存在一个外码和一个内码,则进行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
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j1、判断该码是否已经被记录为内码配对,如果否,则进入步骤j2;反之,则判定该码为已被仿冒,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2、判断扫码的地理位置与渠道区域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j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3、判断扫码的地理位置与该码所有扫码位置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j4;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4、判断该码是否存在有多人多地扫码情况,如果是,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反之,则进入步骤j6;
j5、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j6;
j6、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j7、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j8、内外码外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k1、判断该码是否存在被他人占用的情况,如果否,则标记该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k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重复占用,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k4;
k2、根据时间、销售渠道、发生区域和提供资料的完整度进行综合评定占用归属,并判断本次所扫商品标记码是否可疑,如果否,则进入步骤k3;反之,则继续根据可疑商品码仿冒判断规则进行判定,且判定结果为已被仿冒或可疑码,进入步骤k4;
k3、增加销售商家的信用分值,进入步骤k5;
k4、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k5;
k5、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k6、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k7、内外码内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l1、获取该父码绑定的商家信息,并根据扫码位置判断商家信息是否匹配,如果是,则进入步骤l3;反之,则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l2;
l2、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l3;
l3、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l4、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l5、父子码父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m1、判断该码是否存在被他人占用的情况,如果否,则标记该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m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重复占用,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m2;
m2、根据时间、销售渠道、发生区域和提供资料的完整度进行综合评定占用归属,并判断本次所扫商品标记码是否可疑,如果否,则进入步骤m3;反之,则继续根据可疑商品码仿冒判断规则进行判定,且判定结果为已被仿冒或可疑码,进入步骤m6;
m3、取得子码中的商品数量、序列数以及本批次已售数信息与存档信息进行比对,如果相同,则进入步骤m4;反之,则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m6;
m4、取得该商品已销售数量,判断是否大于本批数量信息,如果小于,则进入步骤m5;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进入步骤m6;
m5、增加销售商家的信用分值,更新本批次已销售数量数据,进入步骤m7;
m6、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m7;
m7、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m8、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m9、父子码子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n1、核对内外码配对原值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n2;反之,则将内码和外码都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n3;
n2、记录内外码配对结果,修改两个码的状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n4;
n3、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n4;
n4、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n5、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n6、内外码配对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使得其可将误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提高对识别码的检索效率;并且对错误的兼容能力很强,可在15%破损的情况下还原数据;采用特有的数据钩稽方法,保证标记码校验的准确性。
2、具有低廉性,其生产成本、流通成本、使用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都较低。
3、具有普适性,根据商品特征、包装特征和流通特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标记码,支持购前验真需要、购后验真需要,同时对企业借助防伪码树立消费信息,构建消费者关系等其他需求亦能很好的支持,对不同的网络环境也能够有效支持,还能支持散装商品的验真需求,因此具有更好的商品普遍适应性。
4、具有易用性,具体为自动化、便捷性、直观性和环境适应性,方便使用,易于推广,消费者能通过扫码快速获得产品信息、商家信息、验真信息等,帮助消费者判断商品的真伪。
5、安全性高,可防止恶意扫码,防止竞争对手的恶意行为;易追踪,保护了品牌,树立了消费者信心;防止假冒,提高了造假成本,被破解的可能性降低;通过多种形态的加密手段,对编码进行保护,实现了更为有效的编码加密方法、数字配对方法以及数据钩稽方法,更真实有效的对识别码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标记码批量封装操作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标记码按需封装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标记码的基础验证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定包括标记码统一的数据结构形态、标识码的标记方法、标记码内部字段的安全保证方法、标记码批量封装操作、标记码按需封装操作以及标记码解码操作的标记码编码方法;
构建为提升标记码标记过程的效率和提供实时标记能力的数字配对算法;
构建包括对标记码的基础验证和加强验证的数学验算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字配对算法包括配对码生成算法和配对码解码算法,其中:
配对码生成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获取4位数的配对原值M0
a2、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1,且N1不为0,取M0÷N1的整数M1和余数L1
a3、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2,且N2不为0,取M1÷N2的整数M2和余数L2
a4、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3,且N3不为0,取M2÷N3的整数M3和余数L3
a5、判断M3的位数是否小于4位,若是,则将M3转换为4位字符后进入步骤a6,若否,则直接进入步骤a6;
a6、将N1、L1、N2、L2、N3、L3和M3进行组合,得到配对码;
配对码解码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取得10位数的配对码,将配对码分解为N1、L1、N2、L2、N3、L3和M3,其中,N1为第1位数,L1为第2位数,N2为第3位数,L2为第4位数,N3为第5位数,L3为第6位数,M3为第7至10位数;
b2、根据算法M0=N1×(N2×(N3×M3+L3)+L2)+L1得到配对原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码统一的数据结构形态的制定方法为生成以二维码为展现形式的主体码和以数字码为展现形式的辅助码构成的标记码;所述主体码为由前缀信息、密钥信息、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共同构成的变长数字结构,以符号“|”作为信息分隔;辅助码是由数字1开始的顺序自然数,最大值为该批标记码的生产量。其中,主体码的前缀信息存放通讯使用的路径地址,用于在线验证时的前后台数据传输指向,前缀信息允许为空;当为空时,指向默认的域名或In地址;主体码的密钥信息为固定长度的数字密钥,用于解密还原标识码信息;主体码的业务数据集合用于存放商品对应的品牌特征信息、商品特征信息、生产特征信息、消费特征信息和使用特征信息,每类特征信息以符号“|”作为信息分隔;其中,品牌特征信息为品牌编码,商品特征信息为商品类型编码和商品型号信息,生产特征信息包含生产日期、批次号和质控号等动态信息,消费特征信息包含分销渠道、消费周期和质保信息等,使用特征信息包括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产品码数据集合用于存放由配对标识、商品标识和码类标识共同构建的17位16进制产品唯一编码,其中,配对标识为10位,产品标识为6位,最后一位为码类型标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标识码的标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判断需要生成的标识码类型,如果为外装单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1;如果为内装单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2;如果为外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3;如果为内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4;如果为父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5;如果为子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6;
c2、利用配对码生成算法,获得10位配对标识;
c3、利用随机数产生法,生成一个六位随机数,获取到商品标记;
c4、将10位配对标识、6位商品标记和1位码类标识组合形成商品标识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标记码内部字段的安全保证方法包括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加密以及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其中:
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加密的步骤如下:
d1、获得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形成的utf-8编码字符串X;
d2、产生一个0-180的随机数A、一个0-9的随机数B、一个0-9的随机数C,将A、B、C组合成为加密密钥;
d3、判断随机数B是否为奇数,若是,则先对X中的每一个编码段整体进行+A位偏移得到X1,进入步骤d4;反之,则进行-A位偏移得到X1,进入步骤d4;
d4、对X1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一码位进行+B位的偏移,对X1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二码位进行+C位的偏移,得到X2
d5、将步骤d2中的加密密钥与步骤d4中得到的X2进行组合后输出;
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的步骤如下:
e1、取得密钥信息k,将密钥信息分解为A、B和C三个数字,其中C为k的最后位,B为k的倒数第二位,A为k的第一和第二位;
e2、将密文X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一码位进行-B的偏移,第二码位进行-C的偏移,获得X1字符串;
e3、若B是奇数,则对X1中的每一个编码段整体进行-A位偏移得到X2,反之,则进行+A位偏移得到X2
e4、将X2按照utf-8标准完成字符转换,得到码内部信息。
在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加密、解密之前,对业务数据集合采用品牌代码和商品代码保证信息安全,对关键日期的数据运用自然数转换法保障信息安全;并且为了保证码的安全性,对编码方法、处理流程进行了多项措施,包括特殊的加密方法和数据字典应用,其中加密方法为:
1、全编码码转移加密方式,对编码中的核心内容进行16进制转换按照UTF-8编码规则进行特殊的随机圆周率偏移量加密。
2、字符串定长与变长组合模式,防止破解者根据字段长度进行结构破解。
3、对日期型字符串进行隐藏,解码时需通过一个特定的自然日期加隐藏数才能推算出字符串中表达的日期。
4、特定的数据生成方式,通过特殊码产生算法对隐藏真实数据。
数据字典:对企业、商品类型等采用数据字典方式,在编码字符串中不体现,只有通过字典对应程序才能进行还原,防止企业信息篡改,商品类型篡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标记码批量封装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f1、对该批量产品随机产生一个4位数作为配对原值,并设定批量值;
f2、将商品的品牌特征信息、商品特征信息、生产特征信息、消费特征信息和使用特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业务数据集合;
f3、将业务数据集合转换成utf-8编码的字符串;
f4、将步骤f3中转换成的字符串和在标识码的标记方法中得到的商品标识码进行组装构成内数据;
f5、将品牌编码、品种编码、批量号和商品标识码进行组合,判断是否已经生成过,若是,则重新进入步骤f4;若否,则进入步骤f6;
f6、将步骤f5的结果进行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的加密,形成带密钥的实体封装数据;
f7、将步骤f6中形成的实体封装数据与前缀信息进行组合,形成膜数据;
f8、将步骤f7中形成的膜数据进行二进制转换,形成可应用于二维码的数据结构;
f9、根据批量情况,使用计数器给当前值一个序列号,序列号为n+1,序列起始为1,并与步骤f6中的实体封装数据进行组合,成为一个组合码;
f10、判断当前序列号是否等于批量值,若是,则结束;若否,则重新进入步骤f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标记码解码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g1、取得标记码的二进制数据流,并转换为16进制的utf-8数据格式;
g2、根据分割符号规则,取出标记码的前缀信息和密钥信息;
g3、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将内部数据进行还原为业务数据集合和标识码;
g4、根据标识码中码类字段的定义,将业务数据集合和标标识码按照商品标记码的结构定义进行还原,获得标记码的所有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标记码按需封装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h1、取得散装商品的父码,根据标记码解码操作获得解码后的数据集;
h2、判断码类标识是否为5,若是,则进入步骤h3;反之,则判断为码类型不符,结束流程;
h3、取得父码的配对码,根据配对码解码算法得到配对原值;
h4、设定码类标识为6,根据标识码的标记方法得到商品标识码;
h5、将品牌编码、品种编码、批量号与步骤h4中取得的商品标识码进行组合,判断是否已经生成过,若是,则重复步骤h4;反之,则进入步骤h6;
h6、根据散装零售的交易情况,获得商品单价、重量、交易金额、销售日期、顺序号、已售商品特征信息和消费特征信息;
h7、将步骤h1获得的数据集中的业务数据增加或替换成h5步骤中的信息;
h8、将商品业务数据集合转换成utf-8编码的字符串;
h9、将步骤h4和步骤h7的结果进行组装构成内数据;
h10、将步骤h6的结果进行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的加密,形成带密钥的实体封装数据;
h11、将步骤h7的结果与前缀信息进行组合,形成膜数据;
h12、将步骤h8的结果进行二进制转换,形成可应用于二维码的数据结构;
h13、将顺序号与步骤h10的结果进行组合,成为一个组合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码的基础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i1、获取需验证的商品标记码,利用标记码解码操作进行解码,并判断是否解码成功,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2;反正,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2、判断前缀信息是否合法,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3;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3、判断商品标记码是否能取得该码的状态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4;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4、判断商品标记码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5;反之,则认定该码为码异常,并取得码失效、码过期以及码锁定的异常状态;
i5、判断企业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6;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6、判断产品类型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7;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7、判断商品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8;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8、判断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9;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废码;
i9、判断码是否被设定为锁定状态,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0;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已锁定;
i10、判断码使用状态是否在使用中,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1;反之,则认定该码为无效码;
i11、判断产品是否处于有效期内,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2;反之,则认定该商品为过期商品;
i12、判断码生成时间与商品生产时间之间是否合理,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3;反之,则认定该码为逾期码;
i13、判断码是否被纳入跟踪处理,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4;反之,则在跟踪记录中增加一次追踪值;
i14、判断销售渠道是否与实际扫码位置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5;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可疑码;
i15、判断码的所有信息与留档信息是否完全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6;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可疑码;
i16、判断码是否为可疑码,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7;反之,则进行商品信息人工核对;
i17、判断码类标识是否为5,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20;反之,则进入步骤i18;
i18、记录扫码行为,将扫码时间、GIS、用户以及商品标记码扫码方式进行记录,进入步骤i19;
i19、判断码是否存在多条多用户扫码记录,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20;反之,则根据不同码类型定义的被仿冒规则标记该码为已被仿冒;
i20、基本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记码的加强验证包括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以及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判断码类标识的值,如果为3,则进行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4,则进行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5,则进行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6,则进行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如果分别存在一个外码和一个内码,则进行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
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j1、判断该码是否已经被记录为内码配对,如果否,则进入步骤j2;反之,则判定该码为已被仿冒,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2、判断扫码的地理位置与渠道区域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j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3、判断扫码的地理位置与该码所有扫码位置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j4;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4、判断该码是否存在有多人多地扫码情况,如果是,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反之,则进入步骤j6;
j5、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j6;
j6、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j7、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j8、内外码外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k1、判断该码是否存在被他人占用的情况,如果否,则标记该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k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重复占用,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k4;
k2、根据时间、销售渠道、发生区域和提供资料的完整度进行综合评定占用归属,并判断本次所扫商品标记码是否可疑,如果否,则进入步骤k3;反之,则继续根据可疑商品码仿冒判断规则进行判定,且判定结果为已被仿冒或可疑码,进入步骤k4;
k3、增加销售商家的信用分值,进入步骤k5;
k4、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k5;
k5、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k6、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k7、内外码内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l1、获取该父码绑定的商家信息,并根据扫码位置判断商家信息是否匹配,如果是,则进入步骤l3;反之,则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l2;
l2、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l3;
l3、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l4、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l5、父子码父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m1、判断该码是否存在被他人占用的情况,如果否,则标记该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m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重复占用,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m2;
m2、根据时间、销售渠道、发生区域和提供资料的完整度进行综合评定占用归属,并判断本次所扫商品标记码是否可疑,如果否,则进入步骤m3;反之,则继续根据可疑商品码仿冒判断规则进行判定,且判定结果为已被仿冒或可疑码,进入步骤m6;
m3、取得子码中的商品数量、序列数以及本批次已售数信息与存档信息进行比对,如果相同,则进入步骤m4;反之,则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m6;
m4、取得该商品已销售数量,判断是否大于本批数量信息,如果小于,则进入步骤m5;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进入步骤m6;
m5、增加销售商家的信用分值,更新本批次已销售数量数据,进入步骤m7;
m6、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m7;
m7、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m8、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m9、父子码子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n1、核对内外码配对原值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n2;反之,则将内码和外码都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n3;
n2、记录内外码配对结果,修改两个码的状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n4;
n3、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n4;
n4、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n5、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n6、内外码配对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本发明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全面应用场景支持,包括以下5大特征:
1、准确性
1)对误差的控制能力
本发明下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扫码均可以给出明确的结论或者是有效的辅助结论,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品真伪;可以将结论的误差控制到很小的范围。
2)对识别码的检索效率
本发明中基于数字检索效率最高的数据库实现原则,通过对标识码中的关键字段构建规律性的数字索引,同时通过产品特征进行分布式索引服务构建,通过关键索引字进行检索传递的方式,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检索。
3)对错误的兼容能力
本发明采用的是售前码与售后码分别验真的模式,售后使用的码不存在需要覆膜的情况,售前使用的码若出现污损,可以扫码其他商品,或者通过售后码来进行验真,这样对错误的兼容性更好,另外,由于采用了二维码为标识码的主体,利用二维码的数据兼容性特征,可以在15%破损的情况下进行数据还原。
4)特有的数据钩稽方法
为了保证数据校验的准确性,采用了码码对应,码实钩稽,辅助判别三种数据处理措施,其中码实钩稽是采用将商品的关键信息,如批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关键字段植入到标记码中,辅助消费者进行数据比对,另外通过匹配码配对算法进行码与码的匹配钩稽,同时对商品生产日期与码日期、商品保值期与自然日期,渠道对销售商家等进行内外数据的钩稽保证标记码校验的准确性。2、低廉性
1)生产成本低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信息服务方式或实物服务方式,实物服务方式下,企业无需再购买打印制作设备,可直接向生产商订购实物;信息服务方式下,企业只需要根据生产情况购买通用打印机联网到数字码制作平台即可在本地打印。
2)流通成本低廉
由于大批量制造,在原材料采购,成品交互等环节上需要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均降到最低。当然在企业采用数据服务方式下,流通成本则由企业自行控制。
3)使用成本低廉
本发明采用的标记码植入方式,在对麻烦的双码植入处理上实现了成本最低化,双码只要是同一批量的产品可分别在任何环节的贴码操作,流程简单,需要的人工控制点最少,无特定技能要求,因而成本低;且当使用企业越多,生产的码越多,则企业平均使用成本则越低廉;移动端的终端真伪识别程序由平台开发方负责发布,企业无需为此支付任何的软件开发费用。
4)维护成本低廉
与自建防伪系统相比,企业无需关心防伪标识码生产、制作、识别设备的运营维护,无需再配备专人进行系统维护和耗材管理,直接将此项成本降至零,让企业使用无任何后顾之忧。
3、普适性
本发明可以根据商品特征、包装特征和流通特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标记码,支持购前验真需要、购后验真需要,同时对企业借助防伪码树立消费信息,构建消费者关系等其他需求亦能很好的支持,对不同的网络环境也能够有效支持,还能支持散装商品的验真需求,因此具有更好的商品普遍适应性。
4、易用性
1)自动化
通过云平台对使用的编码进行启用和记录,可以管理标记码的批量过程,包括码使用、码库存、码废弃等,商品的验真、反馈、统计、打假等均自动进行信息筛选,自动通知到企业。
2)便捷性
用户扫码验真只需要打开应用程序或者微信,直接对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可靠的验真结果,用户无需进行任何输入,快捷方便易于推广。
3)直观性
企业在使用标记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序列码对使用过程,损耗处理进行直接输入处理,无需通过扫码设备进行解析;消费者扫码可以直接获得产品信息、商家信息、验真信息等,直接帮助消费者获得商品真伪。
4)环境适应性
采用离线识别方法,可以适应更多的无网络环境,支持在App和微信公众号上的验真,能够支持消费者不同的手机应用需求。
5、安全性
1)防止恶意扫码
通过对用户信息的收集和行为模式的评价可以有效的防止商品恶意扫码行为的发生,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损失,防止竞争对手的恶意行为。
2)易追踪
可以有效的收集到用户信息,对扫码发生地点,扫码时间,购前购后行为区别,更能够对假冒商品的出现利用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发现和追踪,保护品牌;同时通过与消费者直接建立的信息通道可以提升消费者产品认知,品牌赞誉度,对于消费者投诉也可以及时掌握,为深入打假提供了信息支持。
3)防假冒
标识码具有产品物理特征、识别特征、行为过滤特征、销毁特征,销售特征进行绑定,以及特定的加密方法使得数据被破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数据钩稽关系,将商品与商品信息,商品信息与标记码中的关键项进行数据钩稽或判定,使得真伪判定的逻辑更加严密,同时假冒码受到销售特征的限制,使其应用场景非常有限,提升了造假成本。
4)数字加密
通过多种形态的加密手段,对编码进行保护,不同于现有常用的加密方法,本方法实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编码加密方法和数字配对方法,以及数据钩稽方法,从商品和编码的自然特征入手,更真实有效的对识别码进行保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定包括标记码统一的数据结构形态、标识码的标记方法、标记码内部字段的安全保证方法、标记码批量封装操作、标记码按需封装操作以及标记码解码操作的标记码编码方法;
构建为提升标记码标记过程的效率和提供实时标记能力的数字配对算法;
构建包括对标记码的基础验证和加强验证的数学验算方法;
其中,标识码的标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判断需要生成的标识码类型,如果为外装单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1;如果为内装单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2;如果为外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3;如果为内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4;如果为父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5;如果为子码,则将码类标识设定为6;
c2、利用配对码生成算法,获得10位配对标识;
c3、利用随机数产生法,生成一个六位随机数,获取到商品标记;
c4、将10位配对标识、6位商品标记和1位码类标识组合形成商品标识码;
所述数字配对算法包括配对码生成算法和配对码解码算法,其中:
配对码生成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获取4位数的配对原值M0;
a2、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1,且N1不为0,取M0÷N1的整数M1和余数L1;
a3、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2,且N2不为0,取M1÷N2的整数M2和余数L2;
a4、产生一个1位随机数N3,且N3不为0,取M2÷N3的整数M3和余数L3;
a5、判断M3的位数是否小于4位,若是,则将M3转换为4位字符后进入步骤a6,若否,则直接进入步骤a6;
a6、将N1、L1、N2、L2、N3、L3和M3进行组合,得到配对码;
配对码解码算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取得10位数的配对码,将配对码分解为N1、L1、N2、L2、N3、L3和M3,其中,N1为第1位数,L1为第2位数,N2为第3位数,L2为第4位数,N3为第5位数,L3为第6位数,M3为第7至10位数;
b2、根据算法M0=N1×(N2×(N3×M3+L3)+L2)+L1得到配对原值;
所述标记码统一的数据结构形态的制定方法为生成以二维码为展现形式的主体码和以数字码为展现形式的辅助码构成的标记码;所述主体码为由前缀信息、密钥信息、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共同构成的变长数字结构,以符号“|”作为信息分隔;辅助码是由数字1开始的顺序自然数,最大值为该批标记码的生产量;
标记码内部字段的安全保证方法包括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加密以及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其中:
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加密的步骤如下:
d1、获得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形成的utf-8编码字符串X;
d2、产生一个0-180的随机数A、一个0-9的随机数B、一个0-9的随机数C,将A、B、C组合成为加密密钥;
d3、判断随机数B是否为奇数,若是,则先对X中的每一个编码段整体进行+A位偏移得到X1,进入步骤d4;反之,则进行-A位偏移得到X1,进入步骤d4;
d4、对X1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一码位进行+B位的偏移,对X1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二码位进行+C位的偏移,得到X2;
d5、将步骤d2中的加密密钥与步骤d4中得到的X2进行组合后输出;
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的步骤如下:
e1、取得密钥信息k,将密钥信息分解为A、B和C三个数字,其中C为k的最后位,B为k的倒数第二位,A为k的第一和第二位;
e2、将密文X的每一个编码段的第一码位进行-B的偏移,第二码位进行-C的偏移,获得X1字符串;
e3、若B是奇数,则对X1中的每一个编码段整体进行-A位偏移得到X2,反之,则进行+A位偏移得到X2;
e4、将X2按照utf-8标准完成字符转换,得到码内部信息;
标记码批量封装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f1、对该批量产品随机产生一个4位数作为配对原值,并设定批量值;
f2、将商品的品牌特征信息、商品特征信息、生产特征信息、消费特征信息和使用特征信息进行组合,形成业务数据集合;
f3、将业务数据集合转换成utf-8编码的字符串;
f4、将步骤f3中转换成的字符串和在标识码的标记方法中得到的商品标识码进行组装构成内数据;
f5、将品牌编码、品种编码、批量号和商品标识码进行组合,判断是否已经生成过,若是,则重新进入步骤f4;若否,则进入步骤f6;
f6、将步骤f5的结果进行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的加密,形成带密钥的实体封装数据;
f7、将步骤f6中形成的实体封装数据与前缀信息进行组合,形成膜数据;
f8、将步骤f7中形成的膜数据进行二进制转换,形成可应用于二维码的数据结构;
f9、根据批量情况,使用计数器给当前值一个序列号,序列号为n+1,序列起始为1,并与步骤f6中的实体封装数据进行组合,成为一个组合码;
f10、判断当前序列号是否等于批量值,若是,则结束;若否,则重新进入步骤f4;
标记码解码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g1、取得标记码的二进制数据流,并转换为16进制的utf-8数据格式;
g2、根据分割符号规则,取出标记码的前缀信息和密钥信息;
g3、对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进行解密,将内部数据进行还原为业务数据集合和标识码;
g4、根据标识码中码类字段的定义,将业务数据集合和标识码按照商品标记码的结构定义进行还原,获得标记码的所有信息;
标记码按需封装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
h1、取得散装商品的父码,根据标记码解码操作获得解码后的数据集;
h2、判断码类标识是否为5,若是,则进入步骤h3;反之,则判断为码类型不符,结束流程;
h3、取得父码的配对码,根据配对码解码算法得到配对原值;
h4、设定码类标识为6,根据标识码的标记方法得到商品标识码;
h5、将品牌编码、品种编码、批量号与步骤h4中取得的商品标识码进行组合,判断是否已经生成过,若是,则重复步骤h4;反之,则进入步骤h6;
h6、根据散装零售的交易情况,获得商品单价、重量、交易金额、销售日期、顺序号、已售商品特征信息和消费特征信息;
h7、将步骤h1获得的数据集中的业务数据增加或替换成h5步骤中的信息;
h8、将商品业务数据集合转换成utf-8编码的字符串;
h9、将步骤h4和步骤h7的结果进行组装构成内数据;
h10、将步骤h6的结果进行业务数据集合和产品码数据集合的加密,形成带密钥的实体封装数据;
h11、将步骤h7的结果与前缀信息进行组合,形成膜数据;
h12、将步骤h8的结果进行二进制转换,形成可应用于二维码的数据结构;
h13、将顺序号与步骤h10的结果进行组合,成为一个组合码;
所述标记码的基础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i1、获取需验证的商品标记码,利用标记码解码操作进行解码,并判断是否解码成功,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2;反正,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2、判断前缀信息是否合法,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3;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3、判断商品标记码是否能取得该码的状态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4;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4、判断商品标记码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5;反之,则认定该码为码异常,并取得码失效、码过期以及码锁定的异常状态;
i5、判断企业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6;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6、判断产品类型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7;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7、判断商品编码是否有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8;反之,则认定该码为伪码;
i8、判断码是否在有效期内,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9;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废码;
i9、判断码是否被设定为锁定状态,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0;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已锁定;
i10、判断码使用状态是否在使用中,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1;反之,则认定该码为无效码;
i11、判断产品是否处于有效期内,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2;反之,则认定该商品为过期商品;
i12、判断码生成时间与商品生产时间之间是否合理,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3;反之,则认定该码为逾期码;
i13、判断码是否被纳入跟踪处理,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4;反之,则在跟踪记录中增加一次追踪值;
i14、判断销售渠道是否与实际扫码位置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5;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可疑码;
i15、判断码的所有信息与留档信息是否完全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16;反之,则认定该码为可疑码;
i16、判断码是否为可疑码,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17;反之,则进行商品信息人工核对;
i17、判断码类标识是否为5,如果是,则进入步骤i20;反之,则进入步骤i18;
i18、记录扫码行为,将扫码时间、GIS、用户以及商品标记码扫码方式进行记录,进入步骤i19;
i19、判断码是否存在多条多用户扫码记录,如果否,则进入步骤i20;反之,则根据不同码类型定义的被仿冒规则标记该码为已被仿冒;
i20、基本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所述标记码的加强验证包括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以及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判断码类标识的值,如果为3,则进行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4,则进行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5,则进行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如果为6,则进行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如果分别存在一个外码和一个内码,则进行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
对内外码外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j1、判断该码是否已经被记录为内码配对,如果否,则进入步骤j2;反之,则判定该码为已被仿冒,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2、判断扫码的地理位置与渠道区域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j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3、判断扫码的地理位置与该码所有扫码位置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j4;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
j4、判断该码是否存在有多人多地扫码情况,如果是,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j5;反之,则进入步骤j6;
j5、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j6;
j6、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j7、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j8、内外码外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内外码内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k1、判断该码是否存在被他人占用的情况,如果否,则标记该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k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重复占用,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k4;
k2、根据时间、销售渠道、发生区域和提供资料的完整度进行综合评定占用归属,并判断本次所扫商品标记码是否可疑,如果否,则进入步骤k3;反之,则继续根据可疑商品码仿冒判断规则进行判定,且判定结果为已被仿冒或可疑码,进入步骤k4;
k3、增加销售商家的信用分值,进入步骤k5;
k4、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k5;
k5、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k6、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k7、内外码内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父子码父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l1、获取该父码绑定的商家信息,并根据扫码位置判断商家信息是否匹配,如果是,则进入步骤l3;反之,则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l2;
l2、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l3;
l3、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l4、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l5、父子码父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父子码子码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m1、判断该码是否存在被他人占用的情况,如果否,则标记该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m3;反之,则标记该码为重复占用,调减真品率,进入步骤m2;
m2、根据时间、销售渠道、发生区域和提供资料的完整度进行综合评定占用归属,并判断本次所扫商品标记码是否可疑,如果否,则进入步骤m3;反之,则继续根据可疑商品码仿冒判断规则进行判定,且判定结果为已被仿冒或可疑码,进入步骤m6;
m3、取得子码中的商品数量、序列数以及本批次已售数信息与存档信息进行比对,如果相同,则进入步骤m4;反之,则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m6;
m4、取得该商品已销售数量,判断是否大于本批数量信息,如果小于,则进入步骤m5;反之,则标记该码为可疑码,进入步骤m6;
m5、增加销售商家的信用分值,更新本批次已销售数量数据,进入步骤m7;
m6、若码标记为可疑码,则根据调减原因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对应分值的调减;若码标记为已被仿冒,则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m7;
m7、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m8、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m9、父子码子码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对内外码配对的加强验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n1、核对内外码配对原值是否一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n2;反之,则将内码和外码都判定为已被仿冒,进入步骤n3;
n2、记录内外码配对结果,修改两个码的状态为已占用,进入步骤n4;
n3、对商家的真品率进行直接降级处理,进入步骤n4;
n4、检查该商品所有码的扫码情况,统计其各区域和渠道假冒情况;
n5、统计各销售商家使用商品标记码的商品种类及投诉情况,对不同的商品投诉类型进行评分,获得商家整体商品的真品率;
n6、内外码配对加强验证结束,将码信息、验证结果、综合评定结果和扫码动作信息进行记录留档。
CN201710640352.7A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Active CN107563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0352.7A CN107563768B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0352.7A CN107563768B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3768A CN107563768A (zh) 2018-01-09
CN107563768B true CN107563768B (zh) 2020-06-30

Family

ID=60974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0352.7A Active CN107563768B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37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3543A (zh) * 2018-12-28 2019-04-05 攀枝花恒威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业乳化炸药生产编码方法和生产方法及系统
CN110807080A (zh) * 2019-09-09 2020-02-18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3657566B (zh) * 2021-08-18 2024-01-26 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盖赋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965B (zh) * 2010-12-08 2013-03-27 吉林大学 商品双重防伪方法及系统
CN103093361A (zh) * 2013-01-17 2013-05-08 湖南物联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品双层防伪方法
CN106548353B (zh) * 2016-09-30 2020-04-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商品防伪码生成与验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3768A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8758B (zh) 一种基于发票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品防伪系统
CN101847225B (zh) 一种基于cn39码管理商品流通的方法
CN107563768B (zh) 一种具有普适性高强度特征的数字防伪编码方法
US77707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provide security information when authenticating product code
US782376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de gener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CN101236677B (zh) 一种商品防伪及防伪税控综合系统
CN102779284B (zh) 一种集商品防伪、物流管控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rfid标签
US200901191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 secured financial transaction using an alternate shipping address
EP1680760A2 (en) Authenti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CN104574092A (zh) 一种基于发票和库存商品会计核算的商品防伪系统及方法
CN102622633A (zh) 一种多功能数字防伪码标签及其应用
WO2019246399A1 (en) Digital ledger for unique item ids with ownership
CN10951086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3218723A (zh) 一种利用机器视觉和基于二维图形的产品防伪系统及方法
CN11346971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与标识解析的产品追溯方法及系统
CN112381554A (zh) 标准包装物追溯码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6778993A (zh) 一种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验证方法及其装置
TW202137107A (zh) 飲料瓶返現資格驗證方法及系統和飲料瓶回收機
Bhatnagar et al. Product traceability using blockchain
US2013031799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Status of Random Unique Code Strings and Generation of Random Unique Code Strings
Disdier et al. Economic drivers of public procurement‐related protection
US9275258B2 (en) Verifying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of
CN102082815A (zh) 基于终端的分步防伪验证和身份鉴权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3885779A (zh) 一种财税软件应用中心开发平台的建设方法
CN203338404U (zh) 一种利用机器视觉和基于二维图形的产品防伪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