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9054A -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49054A CN107549054A CN201710798431.0A CN201710798431A CN107549054A CN 107549054 A CN107549054 A CN 107549054A CN 201710798431 A CN201710798431 A CN 201710798431A CN 107549054 A CN107549054 A CN 1075490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ge trap
- hole
- bee
- pull
- beeh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蜂箱包括箱体、顶盖,所述箱体的上部设置进出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让位孔,所述顶盖上设置拉出孔,所述让位孔、拉出孔内均设置有可以开闭的孔塞;还包括诱捕笼,所述诱捕笼位于箱体内,所述诱捕笼的底部扎口,所述让位孔用于对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让位,所述诱捕笼的顶部设置环状软管,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绳,所述收口绳具有延长拉线,形成拉式收口结构,所述拉出孔用于使诱捕笼从拉出孔拉出。方法包括:S1,找到野蜂蜂巢;S2,采用野蜂诱捕蜂箱将所有野蜂完全装入诱捕笼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养蜂场均建在附近均有大量蜜源的地方,但是这些蜜源附近又有很多的野蜂,这些野蜂会减少蜜源的花蜜量,影响养蜂场蜂蜜的产量,实际上,很多的野蜂都是分蜂的时候飞逃的中蜂,如果能将他们诱捕回来,能大幅提高养蜂场蜂蜜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所述蜂箱包括箱体、顶盖,所述箱体的上部设置进出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让位孔,所述顶盖上设置拉出孔,所述让位孔、拉出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拉出孔的孔径大于让位孔的孔径,所述让位孔、拉出孔内均设置有可以开闭的孔塞;
还包括诱捕笼,所述诱捕笼位于箱体内,所述诱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诱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诱捕笼的底部扎口,所述让位孔用于对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让位,所述诱捕笼的顶部设置环状软管,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绳,所述收口绳具有延长拉线,形成拉式收口结构,所述拉出孔用于使诱捕笼从拉出孔拉出。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进出口外设有隔王罩,所述隔王罩上设有孔槽,所述孔槽的槽宽大于工蜂、雄蜂胸部的厚度,且小于蜂王胸部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孔塞包括螺纹杆以及直径大于螺纹杆的定位头,所述孔塞的螺纹杆端与对应孔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头用于对孔塞轴向定位。
优选的,所述诱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塑料膜,所述塑料膜的厚度为0.05mm-0.1mm。
优选的,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所述收口绳的两端从环状软管的开口处引出并打结,再连接一根所述延长拉线。
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野蜂胸部的厚度。
一种野蜂诱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找到野蜂蜂巢;
S2,取诱捕笼,将诱捕笼从下往上盖住野蜂蜂巢,然后拉动延长拉线,使诱捕笼收口,诱捕笼完全套住野蜂蜂巢,然后取下野蜂蜂巢,将所有野蜂完全装入诱捕笼内;
S3,将诱捕笼从容纳筐取出,再放入蜂箱内,使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向下伸出让位孔,再盖上蜂箱顶盖,使诱捕笼的拉式收口结构向上伸出拉出孔,然后打开诱捕笼的底部扎口,向上拉出诱捕笼,在拉动诱捕笼的过程中,当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脱离让位孔之时,用孔塞堵住让位孔,当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脱离拉出孔之时,用孔塞堵住拉出孔,防止拉出诱捕笼的过程中野蜂飞逃,之后,野蜂蜂巢内所有工蜂、雄风从蜂箱进出口飞出,蜂王被蜂箱进出口的隔王罩挡住,留在蜂箱内;
S4,捉住蜂王,剪去蜂王的翅膀,再将其放入蜂箱内,即完成野蜂整体的诱捕。
优选的,S1为:在野蜂出没的地方涂抹蜂蜜,引诱野蜂的侦查蜂出现,待侦查蜂自行离去,侦查蜂往复若干次后,会带来蜂群,根据醒目的蜂群的归巢方向即可找到野蜂的蜂巢。
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将野蜂全体诱捕回来,能大幅提高养蜂场蜂蜜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野蜂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诱捕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拉式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蜂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立杆,2为容纳筐,3为出气孔,4为环状软管,5为收口绳,6为延长拉线,7为U型卡槽;
101为箱体,102为顶盖,103为让位孔,104为拉出孔,105为隔王罩,106为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所述蜂箱包括箱体、顶盖,所述箱体的上部设置进出口,所述箱体的进出口外设有隔王罩,所述隔王罩上设有孔槽,所述孔槽的槽宽大于工蜂、雄蜂胸部的厚度,且小于蜂王胸部的厚度。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让位孔,所述顶盖上设置拉出孔,所述让位孔、拉出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拉出孔的孔径大于让位孔的孔径,所述让位孔、拉出孔内均设置有可以开闭的孔塞,所述孔塞包括螺纹杆以及直径大于螺纹杆的定位头,所述孔塞的螺纹杆端与对应孔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头用于对孔塞轴向定位。
还包括诱捕笼,所述诱捕笼位于箱体内,所述诱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诱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野蜂胸部的厚度。所述诱捕笼的底部扎口,扎口方式可以采用线绑或者抱箍固定等方式,所述让位孔用于对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让位,所述诱捕笼的顶部设置环状软管,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绳,所述收口绳具有延长拉线,形成拉式收口结构,所述拉出孔用于使诱捕笼从拉出孔拉出。所述诱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塑料膜,所述塑料膜的厚度为0.05mm-0.1mm。以保证诱捕笼、环状软管即具有一定刚度又具有一定柔性,此外还能防止被蜜蜂划破。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所述收口绳的两端从环状软管的开口处引出并打结,再连接一根所述延长拉线。
本实施例中,将诱捕笼联合诱捕器制成一种野蜂诱捕装置,包括诱捕器、诱捕笼,所述诱捕器包括立杆以及固定于立杆上部的容纳筐,所述立杆采用伸缩杆,伸缩杆结构可采用可以伸缩晾衣杆的结构。所述诱捕笼的外径等于容纳筐的内径,且放置在容纳筐内,所述诱捕笼的顶部向外延伸且设置环状软管,环状软管可直接采用诱捕笼的顶部向外裹成管状并粘接固定,使环状软管限位于容纳筐的顶部。所述立杆顶部设有U型卡槽供收口绳引出,所述收口绳的两端从U型卡槽引出后打结,再连接延长拉线。
一种野蜂诱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找到野蜂蜂巢;
在野蜂出没的地方涂抹蜂蜜,引诱野蜂的侦查蜂出现,待侦查蜂自行离去,侦查蜂往复若干次后,会带来蜂群,根据醒目的蜂群的归巢方向即可找到野蜂的蜂巢。
S2,取野蜂诱捕装置,手握立杆,将诱捕笼从下往上盖住野蜂蜂巢,然后向下拉动延长拉线,使诱捕笼收口,诱捕笼完全套住野蜂蜂巢,然后人工取下野蜂蜂巢,将所有野蜂完全装入诱捕笼内,当然,也可以直接拽延长拉线将蜂巢扯下来,但是没有人工取巢保险;
S3,将诱捕笼从容纳筐取出,再放入蜂箱内,所述蜂箱包括箱体、顶盖,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让位孔,所述顶盖设置拉出孔,所述让位孔、拉出孔均设置可以开闭的孔塞。使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向下伸出让位孔,再盖上蜂箱顶盖,使诱捕笼的拉式收口结构向上伸出拉出孔,然后打开诱捕笼的底部扎口,向上拉出诱捕笼,在拉动诱捕笼的过程中,当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脱离让位孔之时,用孔塞堵住让位孔,当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脱离拉出孔之时,用孔塞堵住拉出孔,防止拉出诱捕笼的过程中野蜂飞逃。野蜂蜂巢内所有工蜂、雄风从蜂箱进出口飞出,蜂王被蜂箱进出口的隔王罩挡住,留在蜂箱内,所述隔王罩上设有孔槽,所述孔槽的槽宽大于工蜂、雄蜂胸部的厚度,且小于蜂王胸部的厚度;
S4,用镊子捉住隔王罩内蜂王,再用小剪刀穿过隔王罩上的孔槽,剪去蜂王的翅膀,蜂王即失去逃跑能力,之后再重新对蜂箱布局,放入蜂脾、囚王器等,再将蜂王放入蜂箱内,即完成野蜂整体的诱捕,由于蜂王在蜂箱内,其他蜜蜂均会返回。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野蜂诱捕蜂箱,所述蜂箱包括箱体、顶盖,所述箱体的上部设置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让位孔,所述顶盖上设置拉出孔,所述让位孔、拉出孔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拉出孔的孔径大于让位孔的孔径,所述让位孔、拉出孔内均设置有可以开闭的孔塞;
还包括诱捕笼,所述诱捕笼位于箱体内,所述诱捕笼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筒状,所述诱捕笼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诱捕笼的底部扎口,所述让位孔用于对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让位,所述诱捕笼的顶部设置环状软管,环状软管内嵌入有收口绳,所述收口绳具有延长拉线,形成拉式收口结构,所述拉出孔用于使诱捕笼从拉出孔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进出口外设有隔王罩,所述隔王罩上设有孔槽,所述孔槽的槽宽大于工蜂、雄蜂胸部的厚度,且小于蜂王胸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塞包括螺纹杆以及直径大于螺纹杆的定位头,所述孔塞的螺纹杆端与对应孔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头用于对孔塞轴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笼、环状软管的材料采用塑料膜,所述塑料膜的厚度为0.05mm-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软管具有一开口,所述收口绳的两端从环状软管的开口处引出并打结,再连接一根所述延长拉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小于野蜂胸部的厚度。
7.一种野蜂诱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找到野蜂蜂巢;
S2,取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野蜂诱捕蜂箱内的诱捕笼,将诱捕笼从下往上盖住野蜂蜂巢,然后拉动延长拉线,使诱捕笼收口,诱捕笼完全套住野蜂蜂巢,然后取下野蜂蜂巢,将所有野蜂完全装入诱捕笼内;
S3,将诱捕笼从容纳筐取出,再放入蜂箱内,使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向下伸出让位孔,再盖上蜂箱顶盖,使诱捕笼的拉式收口结构向上伸出拉出孔,然后打开诱捕笼的底部扎口,向上拉出诱捕笼,在拉动诱捕笼的过程中,当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脱离让位孔之时,用孔塞堵住让位孔,当诱捕笼的底部扎口部分脱离拉出孔之时,用孔塞堵住拉出孔,防止拉出诱捕笼的过程中野蜂飞逃,之后,野蜂蜂巢内所有工蜂、雄风从蜂箱进出口飞出,蜂王被蜂箱进出口的隔王罩挡住,留在蜂箱内;
S4,捉住蜂王,剪去蜂王的翅膀,再将其放入蜂箱内,即完成野蜂整体的诱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野蜂诱捕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为:在野蜂出没的地方涂抹蜂蜜,引诱野蜂的侦查蜂出现,待侦查蜂自行离去,侦查蜂往复若干次后,会带来蜂群,根据醒目的蜂群的归巢方向即可找到野蜂的蜂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98431.0A CN107549054A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98431.0A CN107549054A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49054A true CN107549054A (zh) | 2018-01-09 |
Family
ID=60978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98431.0A Withdrawn CN107549054A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4905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28750A (zh) * | 2022-09-01 | 2022-12-06 |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 | 一种雄蜂快速捕捉装置及捕捉方法 |
-
2017
- 2017-09-07 CN CN201710798431.0A patent/CN10754905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28750A (zh) * | 2022-09-01 | 2022-12-06 |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 | 一种雄蜂快速捕捉装置及捕捉方法 |
CN115428750B (zh) * | 2022-09-01 | 2023-11-03 |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 | 一种雄蜂快速捕捉装置及捕捉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2060926A (ja) | 蜂の巣除去装置 | |
KR102029064B1 (ko) | 말벌유인포획기가 구비된 양봉장 | |
CN107372207A (zh) | 一种野蜂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 | |
KR102078456B1 (ko) | 분봉군 유인 포획기 | |
CN107549054A (zh) |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及其诱捕方法 | |
CN207626408U (zh) | 一种野蜂诱捕装置 | |
CN207185717U (zh) | 一种野蜂诱捕蜂箱 | |
JP5291242B1 (ja) | 小蟹小魚捕獲具 | |
EP3360412A1 (en) | Wasp catching device | |
CN107372422A (zh) | 一种野蜂捕捉装置及其诱捕方法 | |
CN207125199U (zh) | 一种野蜂捕捉装置 | |
CN107372206A (zh) | 一种蜂箱及其防风通气结构 | |
CN104145849A (zh) | 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 | |
CN207185643U (zh) | 一种蜂箱及其防风通气结构 | |
JP3233919U (ja) | 蜂の巣除去装置 | |
CN107581101A (zh) | 一种蜂箱及其进出口结构 | |
CN207626367U (zh) | 一种蜂箱及其进出口结构 | |
CN207125148U (zh) | 一种蜂箱及其保温结构 | |
CN207185639U (zh) | 一种蜂箱及其散热结构 | |
CN209995134U (zh) | 一种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 | |
CN207185640U (zh) | 一种蜂箱及其风冷结构 | |
CN107211921A (zh) | 一种提高蜂蜜产量的智能养殖箱 | |
CN207201727U (zh) | 一种蜂箱及其水冷结构 | |
CN206078730U (zh) | 一种网筒式昆虫诱杀收集器 | |
CN220023873U (zh) | 一种改良型捕蜂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