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8099A -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8099A
CN107548099A CN201610489136.2A CN201610489136A CN107548099A CN 107548099 A CN107548099 A CN 107548099A CN 201610489136 A CN201610489136 A CN 201610489136A CN 107548099 A CN107548099 A CN 107548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rk
network side
sid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91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8099B (zh
Inventor
王达
刘斌
纳坦·爱德华·坦尼
欧阳国威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891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8099B/zh
Priority to EP17819108.6A priority patent/EP3468247A4/en
Priority to US16/313,776 priority patent/US2019015822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88509 priority patent/WO201800111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548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8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8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8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04L1/0063Single parity che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发送过程中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该过程中,由于第二信息是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二信息到达第一设备时,第一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二信息的目的地是哪个第二设备,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设备除了可通过网络侧设备(如基站)接入网络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用户设备接入网络。该过程中,为其他用户设备提供网络接入功能的用户设备为第一设备,如智能手机等高能力设备,通过第一设备接入网络的用户设备为第二设备,如可穿戴设备等低能力设备。一般来说,一个第一设备可以连接多个第二设备。
数据传输过程中,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对于网络侧设备来说,上行数据来自第一设备,其并不区分该上行数据具体是由哪个第二设备发送的还是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同理,对于网络侧设备来说,下行数据是发送给第一设备的,其并不能区分该下行数据具体要发送给哪个第二设备或者发送给第一设备。该过程中,网络侧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数据当做第一设备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得第二设备得到的网络服务质量与网络侧设备为第一设备提供的网络服务质量是相同的。其中,网络服务质量包括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安全(Security)性、延时等。
上述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侧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数据当成第一设备的数据,从而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提供相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然而,不同的第二设备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同。因此,如何区分出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实现区分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或者第二设备与其他第二设备的数据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是从网络侧设备的角度描述,该方法中,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发送过程中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该过程中,由于第二信息是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二信息到达第一设备时,第一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二信息的目的地是哪个第二设备,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
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
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根据上述各种可能的是实现方法,可以通过对第一信息进行加扰区分出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根据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对PDSCH的CRC增加掩码从而区分出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该方式可节省第一设备的功率消耗,同时,降低区分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的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根据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显示的指示下行数据为哪个第二设备还是第一设备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根据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通过控制信道指示数据信道属于哪个第二设备或第一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所述第二设备处理所述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具体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所述网络侧设备处理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所述收发模块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之前,还用于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具体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生成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利用独立资源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之前,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如上第二方面或第二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第一设备执行如如上第三方面或第三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执行如上第四方面或第四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发送过程中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该过程中,由于第二信息是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二信息到达第一设备时,第一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二信息的目的地是哪个第二设备,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所适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信令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信令图;
图4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接入网络的通信架构下,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侧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数据当成第一设备的数据,从而对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提供相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然而,不同的第二设备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同,对于通过同一个第一设备接入网络的多个第二设备来说,该些第二设备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与第一设备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同,甚至该些第二设备各自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支持实时业务的第二设备与支持非实时业务的第二设备的QoS不同,基于健康的第二设备需要的安全级别更高,发送紧急业务的第二设备需要更低的传输延时等。若继续对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相同的网络服务质量,当第一设备的网络服务质量低时,无法满足网络服务质量要求高的第二设备;当第一设备的网络服务质量高时,由于并非所有的第二设备都要求较高的网络服务质量,此时,造成资源的浪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从而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当前2G,3G通信系统和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ireless,W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E-UTRA系统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
本申请中涉及的设备,不论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均可以是有线终端或无线终端,其中,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Equipment)。
本申请中涉及的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其中,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申请并不限定。
下面,为描述方便、清楚起见,以系统架构具体为LTE系统、基站具体为eNB为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具体的,请参见图1。
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所适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中,第一设备为接入网络侧设备的设备,该第一设备连接N个第二设备,N≥1且为整数,该些第二设备通过第一设备接入网络侧设备。其中,第一设备为高能力设备,如智能手机等,其可作为一个中继节点辅助低能力设备接入至网络侧设备,第二设备为低能力设备,如可穿戴设备等。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采用红外线、蓝牙等进行近距离通信,第一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通过移动网络等进行通信,下面,在图1的基础上分别从下行数据的传输与上行数据的传输两个角度,对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可参见图2与图3。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信令图,本实施例具体是从下行数据传输的角度对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描述的。本实施例包括:
101、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第一设备可以连接多个第二设备,该种连接关系可以称之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配对关系,网络侧设备和第一设备都记录有该配对关系。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和第一设备都知道与该第一设备配对的第二设备的标识。
本步骤中,第一信息为网络侧设备需要发送给第二设备的信息,可以理解为网络侧设备需要通过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的信息。若按照目前的发送方式,则网络侧设备直接将该第一下行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接下来第一设备并不知道该第一信息到底是哪个第二设备的信息,或者是自身的信息。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例如,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对该第一信息进行加扰或指示等。
102、网络侧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
本步骤中,网络侧设备将生成的第二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具体的发送过程中,网络侧设备先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由第一设备转发给第二设备。该过程中,由于第二信息是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二信息到达第一设备时,第一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二信息的目的地是哪个第二设备。另外,网络侧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属于第一设备自身的信息时,也可以采用第一设备的标识对该信息进行加密,从而使得第一设备识别出该信息为自身的信息。
综合上述可知,步骤102包括两个子步骤:
1021、网络侧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本步骤中,由于与第一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可以为多个。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信息时,可以根据该第二信息,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中确定出该第二信息的目的地。例如,第一设备分别使用该些第二设备的标识,对第二信息进行盲检测,盲检测成功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即为第二信息的最终目的地;再如,第一设备对该第二信息进行解析,解析出该第二信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该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即为第二信息的最终目的地。
1022、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103、第二设备处理第二信息。
本步骤中,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转发的第二信息后,对该第二设备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发送过程中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该过程中,由于第二信息是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二信息到达第一设备时,第一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二信息的目的地是哪个第二设备,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之前,还为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相应的,发送第二信息时,网络侧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独立资源例如为一个独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等,网络侧设备可以对每个第二设备分配一个独立资源,该独立资源仅用于传输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上行信息或下行信息。
具体的,网络侧设备事先为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通过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资源分配过程中,若第二设备为对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第二设备,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质量较差的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也就是说,该网络侧设备为该第二设备分配的独立资源的质量较差;若第二设备为对网络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第二设备,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质量较好的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也就是说,该网络侧设备为该第二设备分配的独立资源的质量较好。当然,当网络设备为第一设备分配的资源充足且质量较好时,网络侧设备也可以不用为第二设备分配独立的资源,而是通过第一设备的资源发送第二信息。该过程中,当网络侧设备传输第二设备的下行信息时,采用该第二设备的标识对下行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网络侧设备为第二设备配置的独立资源将下行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可以识别出该下行数据具体是发送给哪个第二设备。如此一来,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并且对第二设备的数据采用独立与第一设备的数据的资源进行发送,使得第二设备的网络服务质量与第一设备的网络服务质量不同,满足不同第二设备的不同网络服务质量需求。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标识例如可以为: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erving–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TMSI)、网络侧设备为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第一设备为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标识等。下面,对网络侧设备如何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对第一下行信息进程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息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标识对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第二信息,参考方式一与方式二;或者,网络侧设备将第二标识加入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参见方式三与方式四。
方式一、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第一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第二信息;或者,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标识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网络侧设备采用第二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例如,第一信息具体为PDSCH,此时,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第一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具体的,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标识生成PDSCH的初始化扰码序列,即第一序列,采用第一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目前,根据LTE标准的36.211的第6.3.1节的记录,对PDSCH进行加扰时,使用的是第一设备的C-RNTI。令初始化扰码序列为Cinit,则
其中,nRNTI为第一设备的C-RNTI,ns为时隙,q为码字,q∈{0,1},表示小区标识。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设备的C-RNTI替换为第二设备的标识,即第二标识,从而得到公式(2),根据公式(2)确定初始化扰码序列,该初始化扰码序列即为第一序列。之后,网络侧设备采用第一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另外,还可以结合第一设备的标识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初始化扰码序列,例如公式(3),该初始化扰码序列即为第二序列。之后,网络侧设备采用第二序列对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公式(3)中,是以对WD ID与nRNTI进行求和为例进行说明的,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对WD ID与nRNTI进行求差、求或、求异或等。
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信息后,使用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初始化扰码序列进行盲检测,将盲检测成功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作为第二信息的最终目的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除了对第二设备的PDSCH进行加扰外,对第一设备的PDSCH同样也进行加扰。如此一来,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初始化扰码序列后,分别采用第一设备的标识与各个第二设备的标识对该初始化扰码序列进行盲检测,根据盲检测成功的标识,确定该初始化扰码序列是哪个第二设备的,还是是第一设备的。
根据方式一,可以通过对PDSCH进行加扰区分出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
方式二、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标识对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二信息;或者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标识生成第五序列,网络侧设备采用第五序列对第一信息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二信息;或者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标识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六序列,网络侧设备采用第六序列对第一信息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例如,第一信息具体为PDSCH,此时,网络侧设备可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即第二标识对PDSCH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增加掩码或者加扰从而得到第二信息。
具体的,网络侧设备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对PDSCH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增加掩码,增加掩码后的PDSCH为第二信息。
目前,传输下行数据时并不需要掩码(mask)。例如,目前CRC的校验位p0,p1,p2,p3,...,pL-1,将该校验位记为CRCparity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校验位增加该相应设备的ID。例如,当PDSCH为第二设备的PDSCH时,CRC增加掩码后为CRCmask=CRCparity(24bits)+WD ID,其中,WD ID例如为16比特(bits),若WD ID不足24位,则前面补零或后面补零或者中间补零。再如,当PDSCH为第一设备的PDSCH时,CRCmask=CRCparity(24bits)+UE ID,其中,UE ID为第一设备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是通过对CRCparity与设备(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标识求和为CRC增加掩码的,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对CRCparity与设备的标识进行求差、求或、求异或等。
另外,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标识或者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生成第五序列sequence5或第六序列sequence6,网络侧设备采用第五序列或第六序列对CRCparity进行加扰,得到CRCmask=CRCparity(24bits)+sequence5orsequence6。
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增加掩码CRC的PDSCH后,第一设备使用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增加掩码的CRC进行盲检测,将盲检测成功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作为第二信息的目的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除了对第二设备的PDSCH的CRC增加掩码外,对第一设备的PDSCH的CRC同样也增加掩码。如此一来,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增加掩码CRC的PDSCH后,分别采用第一设备的标识与各个第二设备的标识对该增加掩码的CRC进行盲检测,根据盲检测成功的标识,确定该增加掩码的CRC是哪个第二设备的,还是是第一设备的。
根据方式二,可以通过对PDSCH的CRC增加掩码从而区分出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相较于方式一,该方式可节省第一设备的功率消耗,同时,降低区分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的复杂度。
方式三、网络侧设备将第二标识加入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此时,第一下行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例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此时,网络侧设备可将第二设备的标识直接携带在第一信息中得到第二信息。
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标识携带在PDSCH中得到第二下行信息,从而显示的指示PDSCH是哪个第二设备的。
当第一设备接收到PDSCH后,从PDSCH中解析出第二设备的标识,则将解析出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作为第二信息的最终目的地。
当然,若PDSCH为第一设备的PDSCH,则网络侧设备也可以将第一设备的标识携带在PDSCH中,当第一设备解析出标识为第一设备的标识时,则确定该PDSCH为自身的PDSCH。
根据方式三,可显示的指示下行数据为哪个第二设备还是第一设备的。
方式四、网络侧设备将第二标识加入第一信息生成第二信息。此时,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PDCCH),PDCCH包含下行控制信息DCI。此时,可以在PDCCH或者DCI中增加指示字段,该指示字段用于指示DCI调度的PDSCH属于第二设备。
具体的,在DCI中增加指示字段,指示该DCI调度的PDSCH为哪个第二设备的或是第一设备的,或者,指示该DCI调度的PDSCH中的一部分是哪个第二设备或第一设备的。当第一设备接收到PDCCH时,从PDCCH中解析出标识,根据该标识识别PDSCH具体为哪个第二设备,或者为第一设备。
根据方式四,实现通过控制信道指示数据信道属于哪个第二设备或第一设备。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信令图,本实施例具体是从上行数据传输的角度对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描述的。本实施例包括:
201、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第一设备可以连接多个第二设备,该种连接关系可以称之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配对关系,网络侧设备和第一设备都记录有该配对关系。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和第一设备都知道与该第一设备配对的第二设备的标识。
本步骤中,第三信息第二设备需要发送给网络侧设备的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二设备需要通过第一设备发送至网络侧设备的信息。若按照目前的发送方式,第一设备直接将该第三信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接下来网络侧设备并不知道该第三信息到底是哪个第二设备的新,或者是第一设备自身的信息。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采用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例如,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对该第三信息进行加扰或指示等。
综合上述可知:步骤201包括如下两个子步骤:
201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2012、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
202、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本步骤中,第一设备将生成的第四信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该过程中,由于第四信息是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四信息到底网络侧设备时,网络侧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四信息到底来自于哪个第二设备。另外,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属于自身的信息时,也可以采用自身的标识,即第一标识对该信息进行加密,从而使得网络侧设备识别出该信息来自第一设备。
203、网络侧设备处理第四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与第一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可以为多个。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第四信息时,可以根据该第四信息,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中确定出该第四信息到底是来自于哪个第二设备的目的地。例如,网络侧设备分别使用该些第二设备的标识,对第四信息进行盲检测,盲检测成功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即为第四信息的来源地;再如,网络侧设备对该第四信息进行解析,解析出该第四信息携带的第二设备的标识,即第二标识时,该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即为第二信息的来源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传输上行数据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该过程中,由于第四信息是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四信息到达网络侧设备时,网络侧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四信息到底是来自哪个第二设备,从而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四信息,具体为第一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四信息,独立资源为网络侧设备为第二设备分配的。其中,独立资源例如为一个独立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等,网络侧设备可以对每个第二设备分配一个独立资源,该独立资源仅用于传输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上行信息或下行信息。
具体的,网络侧设备事先为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第一设备通过该独立资源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四信息。资源分配过程中,若第二设备为对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第二设备,则第一设备可以通过质量较差的独立资源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四信息,也就是说该网络侧设备为该第二设备分配的独立资源的质量较差;若第二设备为对网络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第二设备,则第一设备可以通过质量较好的独立资源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四信息,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为该第二设备分配的独立资源的质量较好。当然,当网络设备为第一设备分配的资源充足且质量较好时,网络侧设备也可以不用为第二设备分配独立的资源,而是通过第一设备的资源发送第二信息。该过程中,当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传输第二设备的上行信息时,采用该第二设备的标识对上行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网络侧设备为第二设备配置的独立资源将上行信息发送给网络侧设备,使得网络侧设备可以识别出该上行数据具体是来自哪个第二设备。如此一来,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并且对第二设备的数据采用独立与第一设备的数据的资源进行发送,使得第二设备的网络服务质量与第一设备的网络服务质量不同,满足不同第二设备的不同网络服务质量需求。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标识例如可以为: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erving–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TMSI)、网络侧设备为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第一设备为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第二设备相对于第一设备的标识等。下面,对网络侧设备如何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对第一下行信息进程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息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标识对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第四信息,参考方式五与方式六;或者,第一设备将第二标识加入第三信息生成第四信息,参见方式七、方式八与方式九。
方式五、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第三序列对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第四信息;或者,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标识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第四序列对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第四信息。
例如,第三信息具体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此时,第一设备可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对PUSCH进行加扰得到第四信息。
具体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标识生成PUSCH的初始化扰码序列,即第三序列,采用第三序列对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第四信息。
目前,根据LTE标准的36.211的第5.3.1节的记录,对PUSCH进行加扰时,使用第一设备的C-RNTI。令初始化扰码序列为Cinit,则
其中,nRNTI为第一设备的C-RNTI,ns为时隙,q为码字,q∈{0,1},表示小区标识
本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如上述的方式一所述,将第一设备的C-RNTI替换为第二设备的标识,即第二标识,从而得到公式(5),根据公式(5)确定初始化扰码序列,该初始化扰码序列即为第三序列。之后,第一设备采用第三序列对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第四信息。
另外,还可以结合第一设备的标识与第二设备的标识确定初始化扰码序列,例如公式(6),该初始化扰码序列即为第四序列。之后,第一设备采用第四序列对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第四信息。
根据方式五,可以通过对PUSCH进行加扰区分出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
公式(6)中,是以对WDID与nRNTI进行求和为例进行说明的,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对WDID与nRNTI进行求差、求或、求异或等。
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第四信息后,使用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初始化扰码序列进行盲检测,将盲检测成功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作为信息的原始来源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除了对第二设备的PUSCH进行加扰外,对自身的PUSCH同样也进行加扰。如此一来,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初始化扰码序列后,分别采用第一设备的标识与各个第二设备的标识对该初始化扰码序列进行盲检测,根据盲检测成功的标识,确定该初始化扰码序列是哪个第二设备的,还是是第一设备的。
根据方式五,可以通过对PUSCH进行加扰区分出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
方式六、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标识对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四信息,或者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标识生成第七序列,第一设备采用第七序列对第三信息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四信息;或者第一设备根据第二标识与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八序列,第一设备采用第八序列对第三信息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四信息。
例如,第三信息具体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此时,第一设备可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即第二标识对PUSCH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增加掩码或者加扰从而得到第四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采用第二设备的标识对所述PUSCH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增加掩码,增加掩码后的PUSCH为所述第四信息。
目前,传输上行数据时并不需要掩码(mask)。例如,目前CRC的校验位p0,p1,p2,p3,...,pL-1,将该校验位记为CRCparity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校验位增加该相应设备的ID。例如,当PUSCH为第二设备的PUSCH时,CRC增加掩码后为CRCmask=CRCparity(24bits)+WDID,其中,WD ID例如为16比特(bits),若WD ID不足24位,则前面补零或后面补零或者中间补零。再如,当PUSCH为第一设备的PUSCH时,CRCmask=CRCparity(24bits)+UDID,其中,UE ID为第一设备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是通过对CRCparity与设备(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标识求和为CRC增加掩码的,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对CRCparity与设备的标识进行求差、求或、求异或等。
另外,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标识或者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生成第七序列sequence7或第八序列sequence8,第一设备采用第七序列或第八序列对CRCparity进行加扰,得到CRCmask=CRCparity(24bits)+sequence7 or sequence8。
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增加掩码CRC的PUSCH后,使用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标识,对增加掩码的CRC进行盲检测,将盲检测成功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作为信息的原始来源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除了对第二设备的PUSCH的CRC增加掩码外,对自身的PUSCH的CRC同样也增加掩码。如此一来,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增加掩码CRC的PUSCH后,分别采用第一设备的标识与各个第二设备的标识对该增加掩码的CRC进行盲检测,根据盲检测成功的标识,确定该增加掩码的CRC是哪个第二设备的,还是是第一设备的。
根据方式六,可以通过对PUSCH的CRC增加掩码从而区分出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相较于方式一,该方式可节省第一设备的功率消耗,同时,降低区分第一设备的数据与第二设备的数据的复杂度。
方式七、第一设备将第二标识加入第三信息生成第四信息。此时,第二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例如PUSCH,此时,第一设备可以将第二设备的标识直接携带在第三信息中得到第四信息。
具体的,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标识携带在PUSCH中得到第四信息,从而显示的指示PUSCH是哪个第二设备的。
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PUSCH后,从PUSCH中解析出第二设备的标识,则将解析出的标识对应的第二设备作为第四消息的原始来源地。
当然,若PUSCH为第一设备的PUSCH,则第一设备也可以将自身的标识携带在PUSCH中,当网络侧设备解析出标识为第一设备的标识时,则确定该PUSCH为自身的PUSCH。
方式八、第一设备将第二标识加入第三信息生成第四信息。此时,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例如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此时,可以在PUCCH中增加指示字段,该指示字段用于指示PUCCH调度的PUSCH属于第二设备。
具体的,在PUCCH中增加指示字段,指示该PUCCH调度的PUSCH为哪个第二设备的或是第一设备的,或者,指示该PUCCH调度的PUSCH中的一部分是哪个第二设备或第一设备的。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PUCCH时,从PUCCH中解析出标识,根据该标识识别PUSCH具体为哪个第二设备,或者为第一设备。
根据方式八,实现通过控制信道指示数据信道属于哪个第二设备或第一设备。
方式九、第一设备将第二标识加入第三信息生成第四信息。此时,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调度信息,例如物理上行调度信息(Uplink grant)。此时,可以在Uplink grant中增加指示字段,该指示字段用于指示Uplink grant调度的PUSCH属于第二设备。
具体的,在Uplink grant中增加指示字段,指示该Uplink grant调度的PUSCH为哪个第二设备的或是第一设备的,或者,指示该Uplink grant调度的PUSCH中的一部分是哪个第二设备或第一设备的。当第一设备接收到Uplink grant时,从Uplink grant中解析出标识,根据该标识确定出哪部分上行资源给哪个第二设备,或者给第一设备使用,从而在相应的上行资源中传输具体设备的上行数据,用于网络侧设备接收。
图4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其可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11,用于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
收发模块1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发送过程中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该过程中,由于第二信息是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二信息到达第一设备时,第一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二信息的目的地是哪个第二设备,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1,在所述收发模块12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之前,还用于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收发模块12,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图5为本发明第二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其可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2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处理模块22,用于处理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发送过程中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该过程中,由于第二信息是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二信息到达第一设备时,第一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二信息的目的地是哪个第二设备,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具体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2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图6为本发明第一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其可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31,用于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
收发模块32,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传输上行数据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该过程中,由于第四信息是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四信息到达网络侧设备时,网络侧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四信息到底是来自哪个第二设备,从而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32,具体用于利用独立资源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图7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其可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4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处理模块42,用于处理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传输上行数据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该过程中,由于第四信息是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设备的第二标识生成的,因此,当该第四信息到达网络侧设备时,网络侧设备能够识别出该第四信息到底是来自哪个第二设备,从而通过区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数据,实现为第二设备提供与第一设备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42,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41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之前,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收发模块4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图8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本实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通信接口53和系统总线54,所述存储器52和所述通信接口53通过所述系统总线54与所述处理器5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5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5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5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执行如上图2中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图9为本发明第二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例提供的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通信接口63和系统总线64,所述存储器62和所述通信接口63通过所述系统总线64与所述处理器6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6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6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6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如上图2中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图10为本发明第一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通信接口73和系统总线74,所述存储器72和所述通信接口73通过所述系统总线74与所述处理器7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7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7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7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第一设备执行如上图3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图11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本实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81、存储器82、通信接口83和系统总线84,所述存储器82和所述通信接口83通过所述系统总线84与所述处理器8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8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8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8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执行如上应用于图3网络侧设备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上述图8~图11中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
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
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所述第二设备处理所述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具体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2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1~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1~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3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所述网络侧设备处理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的。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的。
39.根据权利要求31~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1~3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4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二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经过第一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二信息。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第二信息。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所述第二信息。
49.根据权利要求41~4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在所述收发模块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之前,还用于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50.根据权利要求41~4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5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具体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一序列,采用所述第一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二序列,采用所述第二序列对所述第一信息加扰得到的。
5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一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56.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一信息生成的。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数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生成的。
59.根据权利要求51~5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利用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60.根据权要求51~5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6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第四信息;
收发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6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所述第四信息。
66.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所述第四信息。
69.根据权利要求61~6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利用独立资源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独立资源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
70.根据权利要求61~6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7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与第二标识生成的;
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第四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为第二设备生成的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为通过第一设备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设备,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的。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第三序列,采用所述第三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74.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标识生成第四序列,采用所述第四序列对所述第三信息加扰得到。
75.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所述第三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加扰得到的。
76.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第三信息生成的。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数据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数据信息生成的。
78.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具体为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标识加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或者上行调度信息生成的。
79.根据权利要求71~7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之前,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独立资源;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独立资源发送的所述第四信息。
80.根据权利要求71~7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包括下述标识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标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二设备分配的标识、所述第二设备预配置的标识或所述第二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
8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2.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3.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第一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21-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4.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系统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31-4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10489136.2A 2016-06-28 2016-06-28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Active CN107548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9136.2A CN107548099B (zh) 2016-06-28 2016-06-28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EP17819108.6A EP3468247A4 (en) 2016-06-28 2017-06-15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6/313,776 US20190158225A1 (en) 2016-06-28 2017-06-15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17/088509 WO2018001111A1 (zh) 2016-06-28 2017-06-15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89136.2A CN107548099B (zh) 2016-06-28 2016-06-28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8099A true CN107548099A (zh) 2018-01-05
CN107548099B CN107548099B (zh) 2021-10-22

Family

ID=6078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9136.2A Active CN107548099B (zh) 2016-06-28 2016-06-28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58225A1 (zh)
EP (1) EP3468247A4 (zh)
CN (1) CN107548099B (zh)
WO (1) WO201800111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4441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4019933A (zh) * 2021-11-27 2022-02-08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252A (zh) * 2009-07-31 2010-03-10 深圳市保利天同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专网通信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CN102469509A (zh) * 2010-11-02 2012-05-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4082201A1 (zh) * 2012-11-27 2014-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及系统
WO2016074193A1 (zh) * 2014-11-13 2016-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装置、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935A (zh) * 2011-01-26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RU2672570C1 (ru) * 2014-11-07 2018-11-16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оединения
US10873895B2 (en) * 2014-12-19 2020-1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lay selec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119844B (zh) * 2015-09-07 2018-09-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内置wifi模块的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252A (zh) * 2009-07-31 2010-03-10 深圳市保利天同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专网通信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CN102469509A (zh) * 2010-11-02 2012-05-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4082201A1 (zh) * 2012-11-27 2014-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及系统
WO2016074193A1 (zh) * 2014-11-13 2016-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装置、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4441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4019933A (zh) * 2021-11-27 2022-02-08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58225A1 (en) 2019-05-23
EP3468247A4 (en) 2019-05-29
EP3468247A1 (en) 2019-04-10
CN107548099B (zh) 2021-10-22
WO2018001111A1 (zh) 2018-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928297T3 (es) Redes sensibles al tiempo inalámbricas
CN104769878B (zh) 在通信系统中针对e‑pdcch的pucch资源分配
CN10358077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6105367A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调度
CN107888236A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38007B (zh) 载波的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0999355B (zh) 用于分离用户面的服务质量实现
CN108923902A (zh) 上行探测信号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05998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797569A (zh) 用于执行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29594A (zh) 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第一设备、第二设备
CN106454908A (zh) 一种调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87729B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94960A (zh) 识别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9644071B (zh) 用于urllc中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013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495212A (zh) 具有多个数据流的无线电承载的服务质量配置
CN108882382A (zh) 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6033576A (zh) 控制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69815A (zh) 用于基于nr的未许可操作的信道占用时间指示
CN109802751B (zh) 系统信息类型的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7548099A (zh)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US20220311491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2654094B (zh) 一种harq-ack的反馈方法、终端设备
CN105898869A (zh) 一种d2d通信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