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5102A -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5102A
CN107545102A CN201710706050.5A CN201710706050A CN107545102A CN 107545102 A CN107545102 A CN 107545102A CN 201710706050 A CN201710706050 A CN 201710706050A CN 107545102 A CN107545102 A CN 107545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rea
producing
correction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60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5102B (zh
Inventor
卢川
郑强
田冀
谭先红
李延杰
贾振
郑伟
刘新光
袁忠超
孙依依
王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17107060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5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45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5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5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5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邻近的已开发区,根据静态特征参数进行类别划分;2)在静态特征类别中选若干典型井,分别建立数值机理模型;3)选取开发特征参数,利用数值机理模型求解每个典型井的开发特征参数;4)计算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开发特征参数与实际生产之间的校正系数;5)对新开发区进行相同的静态特征参数类别划分,并按照新开发区拟布井井位所在范围的相关静态参数建立单井对的数值机理模型;6)计算不同静态特征参数类别下的各单井对的开发特征参数;7)对各开发特征参数的结果进校正;8)获取新开发区单井校正后的开发指标;9)获取新开发区全区开发指标。

Description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是预测油砂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目标区块的地质模型,依据实际生产动态参数,借助历史拟合方法,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得到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目标区块实际生产效果和开发水平的油藏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即可利用该数值模型对后续产量进行预测。可以看出,若要对已开发的目标区块的产量进行合理预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目标区块具有完善的地质模型,二是目标区块具有实际生产动态。因此,对于邻近已开发区的未开发的新区块而言,在没有新区实际地质模型的情况下无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产量进行预测。此外,即便具有新区的地质模型,由于其未开发而没有生产历史,也无法像已开发区块一样通过历史拟合的方式得到能够较为准确的体现开发特征的校正后的油藏数值模型,即直接利用未经历史拟合的新区地质模型无法保证其产量预测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获取新区产量预测指标的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与该新开发区邻近的已开发区,根据其静态特征参数进行类别划分;2)在所划分的静态特征类别中选取若干典型井,针对各典型井分别建立数值机理模型;3)选取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特征参数,并利用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每个典型井的开发特征参数;4)计算典型井利用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开发特征参数与实际生产中的开发特征参数之间的校正系数;5)以与已开发区相同的类别划分依据,对新开发区进行相同的静态特征参数类别划分,并按照新开发区拟布井井位所在范围的相关静态参数分别建立各静态特征参数类别下的单井对的数值机理模型;6)根据步骤5)所建立的数值机理模型计算出不同静态特征参数类别下的各单井对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产量剖面曲线以及开发特征参数;7)利用步骤4)获得的校正系数对步骤6)所得到的各开发特征参数的计算结果进校正;8)获取新开发区单井校正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9)获取新开发区全区开发指标。
所述步骤1)中,对已开发区进行类别划分时所选取的静态特征参数有两个:一个是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中的位置,另一个是高含水饱和度层位于油砂层中的位置;其中,泥质夹层指位于油砂层可动用区域内泥质含量大于30%、单层厚度不大于2m的小层;高含水饱和度层指位于油砂层可动用区域内泥质含量小于30%,含水饱和度大于50%的小层。
所述步骤2)中建立的数值机理模型,是以相邻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注采井对间距离W为数值机理模型的宽,以实际注采井井长L作为数值机理模型的长,以实际注采井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储层平均厚度H作为数值机理模型的高。
所述步骤3)中所选取的开发特征参数为:上升时间、高峰产油量、稳产时间、累产油和累积汽油比。
所述步骤4)中,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开发特征参数与实际生产中的开发特征参数之间的校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上升时间校正系数f上升时间
高峰产油校正系数f高峰产油
稳产时间校正系数f稳产时间
累产油校正系数f累产油
累积汽油比校正系数fcSOR
上述各式中,t实际井上升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上升时间;P实际井高峰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高峰产油量;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高峰产油量;t实际井稳产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稳产时间;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稳产时间;Q实际井累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累产油;Q数值模型累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产油;cSOR实际井-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累积汽油比;cSOR数值模型井-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积汽油比。
所述步骤7)中,对开发特征参数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正的过程如下: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上升时间t校正后上升时间-新区
t校正后上升时间-新区=f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高峰产油P校正后高峰产油-新区
P校正后高峰产油-新区=f高峰产油×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稳产时间t校正后稳产时间-新区
t校正后稳产时间-新区=f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累产油Q校正后累产油-新区
Q校正后累产油-新区=f累产油×Q数值模型累产油-新区
新区校正后的累积汽油比cSOR校正后-新区
cSOR校正后-新区=fcSOR×cSOR数值模型井-新区
上述各式中,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上升时间;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高峰产油量;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稳产时间;Q数值模型累产油-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产油;cSOR数值模型井-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积汽油比。
所述步骤9)中,开发指标的计算过程如下:
全区上升时间t全区上升时间
t全区上升时间=max(t校正后上升时间-j)
全区高峰产油P全区高峰产油
全区稳产时间t全区稳产时间
t全区稳产时间=max(t校正后稳产时间-j)
全区累产油Q全区累产油
全区累积汽油比cSOR全区
上述各式中,m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对的个数;t校正后上升时间-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上升时间;P校正后高峰产油-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高峰产油;t校正后稳产时间-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稳产时间;Q校正后累产油-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累产油;cSOR校正后-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汽油比。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已开发区预测邻近新开发区SAGD开发指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对已开发区的储层和流体等静态特征参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已开发区不同静态参数类别条件下的典型井的油藏数值机理模型并完成SAGD开发过程的模拟计算,结合典型井的实际生产动态参数,得到不同类型典型井SAGD开发生产特征指标校正系数,按照已开发区静态特征参数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对新区进行相同类型的划分,建立新区不同静态特征参数类别条件下的典型井油藏数值机理模型,在得到产量剖面的基础上,利用已得到的已开发区SAGD生产特征指标校正系数对其进行校正,从而得到新区的产量预测指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数值机理模型示意图;
图2是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典型特征参数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例中N区拟布井区域静态特征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对与该新开发区邻近的已开发区,根据其静态特征参数进行类别划分。
对于已开发区,其储层物性参数、流体参数、岩心样品以及测井解释成果等相关静态资料相当丰富。通过对已开发区静态特征参数的统计和分析,可将已开发区按照静态特征参数划分类别,即从静态地质特征的角度将已开发区的生产井分门别类。
在本发明中,所选取的静态特征参数有两个:一个是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中的位置,另一个是高含水饱和度层位于油砂层中的位置,以该两个静态特征参数作为生产井类别划分的依据。其中,泥质夹层指位于油砂层可动用区域内泥质含量大于30%、单层厚度不大于2m的小层;高含水饱和度层指位于油砂层可动用区域内泥质含量小于30%,含水饱和度大于50%的小层。这些资料均取自岩心样品观察及测井解释成果。就成因而言,高含水饱和度层上方一般需有泥质夹层的遮挡,因此,在本发明的分类方法中,若出现高含水饱和度层,则其与泥质夹层同时存在,并位于泥质夹层下方与之相邻接触。根据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可动用区域内的位置,以油砂层可动用区厚度之半为界限,将其分为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上部、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下部、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上下部三类。若同时存在高含水饱和度层,则将上述三类进一步分为五类,即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上部且泥质夹层下方有高含水饱和度层,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下部且泥质夹层下方有高含水饱和度层,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上下部且上部泥质夹层下方有高含水饱和度层,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上下部且下部泥质夹层下方有高含水饱和度层,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上下部且上下部泥质夹层下方均有高含水饱和度层。按此分类方法,可将油砂层共分为八种类型。
2)在所划分的静态特征类别中选取若干典型井,针对各典型井分别建立数值机理模型。
具体地,针对不同地质类型(静态特征类别),如图1所示,以相邻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注采井对间距离W为数值机理模型的宽,以实际注采井井长L作为数值机理模型的长(若同一类别下各注采井的井长不同,则选取最短的井长),以实际注采井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以实际注采井为中心,实际注采井井长为长,相邻井对间距离为宽的区域)的储层平均厚度H作为数值机理模型的高。
其中,储层平均厚度H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1表示以注采井为中心,相邻井对间距离为宽的区域内,第一口探井井点处测量的储层厚度值;H2表示以注采井为中心,相邻井对间距离为宽的区域内,第二口探井井点处测量的储层厚度值;Hn表示以注采井为中心,相邻井对间距离为宽的区域内,第n口探井井点处测量的储层厚度值。
3)选取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特征参数,并利用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每个典型井的开发特征参数。
对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过程而言,依据其不同阶段的生产特征,可将其生产全过程分为上升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而描述其生产全过程最为关键的参数为上升时间、高峰产油量、稳产时间、累产油和累积汽油比。因此,选取这5个参数作为SAGD的特征参数。在图2中,t1为上升时间,t2-t1为稳产时间,Q高峰为高峰产油量;t3时刻的总产油量为累产油量;t3时刻的累注汽量与累产油量的比值为累积汽油比。
4)计算典型井利用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开发特征参数与实际生产中的开发特征参数之间的校正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上升时间校正系数f上升时间
高峰产油校正系数f高峰产油
稳产时间校正系数f稳产时间
累产油校正系数f累产油
累积汽油比校正系数fcSOR
上述各式中,t实际井上升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上升时间;P实际井高峰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高峰产油量;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高峰产油量;t实际井稳产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稳产时间;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稳产时间;Q实际井累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累产油;Q数值模型累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产油;cSOR实际井-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累积汽油比;cSOR数值模型井-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积汽油比。
5)以与已开发区相同的类别划分依据,对新开发区进行相同的静态特征参数类别划分,并按照新开发区拟布井井位所在范围的相关静态参数分别建立各静态特征参数类别下的单井对的数值机理模型。
6)根据步骤5)所建立的数值机理模型计算出不同静态特征参数类别下的各单井对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产量剖面曲线以及5个开发特征参数。
7)利用步骤4)获得的校正系数对步骤6)所得到的5个开发特征参数的计算结果进校正,具体校正过程如下: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上升时间t校正后上升时间-新区
t校正后上升时间-新区=f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高峰产油P校正后高峰产油-新区
P校正后高峰产油-新区=f高峰产油×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稳产时间t校正后稳产时间-新区
t校正后稳产时间-新区=f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累产油Q校正后累产油-新区
Q校正后累产油-新区=f累产油×Q数值模型累产油-新区
新区校正后的累积汽油比cSOR校正后-新区
cSOR校正后-新区=fcSOR×cSOR数值模型井-新区
上述各式中,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上升时间;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高峰产油量;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稳产时间;Q数值模型累产油-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产油;cSOR数值模型井-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积汽油比。
8)获取新开发区单井校正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
由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较长,因此水平井可能穿过多个静态特征参数类别区域,以每一种静态特征参数类别区域在水平井上的长度范围作为权重,得到新区单井校正后的SAGD开发指标,以高峰产油为例:
式中,i为新开发区第i个静态模式,Li为水平井穿过的第i个静态特征参数类别区域的长度,Lwell为水平井总长度,n为新开发区静态模式的总数;P综合校正后高峰产油-新区为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高峰产油;P校正后高峰产油-新区-i模式为第i个静态特征参数类别区域的单井的高峰产油。
9)获取新开发区全区开发指标。
在得到单井开发指标后,即可得到新区全区的开发指标,具体如下:
全区上升时间t全区上升时间
t全区上升时间=max(t校正后上升时间-j)
全区高峰产油P全区高峰产油
全区稳产时间t全区稳产时间
t全区稳产时间=max(t校正后稳产时间-j)
全区累产油Q全区累产油
全区累积汽油比cSOR全区
上述各式中,m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对的个数;t校正后上升时间-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上升时间;P校正后高峰产油-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高峰产油;t校正后稳产时间-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稳产时间;Q校正后累产油-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累产油;cSOR校正后-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汽油比。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以某油砂区域的已开发区块O和邻近拟开发新区N为例,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对新区N进行指标预测。具体如下。
(1)根据已开发区O区块的探井测井解释成果及流体,将O区块按储层及流体物性划分为A、B、C三种静态特征类型;
(2)在已开发区O区块内,按照静态特征类型分别选取若干典型井。选取的原则为该井长所控制的区域范围内以某一种静态特征类型为主。在本实施例中,井#1、#2、#3所在区域储层流体类型为A类;井#4、#5、#6dui为B类;井#7、#8为C类。统计各典型井的相关地质参数及生产操作参数,如表1所示。按照表1中的参数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运算后统计得到SAGD开发的5个特征参数值,如表2所示(注:表中EBIP(ExploitableBitumen In Place)指SAGD可动用储量)。
表1 典型井相关参数表
井号 静态类型 井长,m 井距,m EBIP厚度,m EBIP含水饱和度 SAGD操作压力,MPa
#1 A 896 99 31 0.29 2000
#2 A 910 99 28 0.38 2071
#3 A 888 99 26 0.36 2102
#4 B 720 103 33 0.28 2400
#5 B 863 100 23 0.38 2400
#6 B 935 104 27 0.40 2390
#7 C 901 96 20 0.32 2100
#8 C 910 100 30 0.28 2300
表2 O区SAGD数值模拟结果统计
井号 模式 上升期时间d 稳产时间d 高峰产油m3/d 累产油m3 cSORm3/m3
#1 A 214 1188 251 338088 5.02
#2 A 335 609 247 263922 6.98
#3 A 214 581 213 219934 6.95
#4 B 244 1179 240 323091 4.82
#5 B 183 1127 200 267804 6.24
#6 B 214 1158 209 281606 5.55
#7 C 122 1066 171 216531 7.11
#8 C 183 1035 283 302895 5.46
(3)在已开发区O区块内,统计上述8口井的实际生产动态参数,如表3所示。计算每口井的特征参数校正系数,如表4所示。利用算数平均的方法得到每一个静态特征类型下SAGD特征参数校正系数,如表5所示。
表3 O区块实际动态参数统计
表4 O区块典型井特征参数校正系数统计
表5 O区块不同静态参数类别校正系数
模式 高峰产油校正系数 上升时间校正系数 稳产时间校正系数 累产油校正系数 cSOR校正系数
A 0.64 2.62 0.75 0.60 0.79
B 0.70 2.74 0.31 0.62 0.81
C 0.79 4.97 0.41 0.71 0.82
(4)按照O区的分类标准将N区同样分为A、B、C三类。按照拟布井井位所在范围的相关静态参数分别建立数值机理模型,分别统计数值模拟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N区拟布井数值模拟结果统计
井对名 上升期时间d 稳产时间d 高峰产油量m3/d 累积产油量m3 cSOR m3/m3
#1 277 698 168 36571 4.04
#2 298 737 178 37810 3.63
#3 301 674 202 43502 3.55
#4 236 771 130 25899 4.71
(5)统计N区拟部署的4对井对所在范围内各模式所占井长的比例,如图3所示。结合O区已得到的校正系数,得到综合校正系数,如表7所示。
表7 N区拟布井综合校正系数统计
(6)根据表6和表7,计算得到校正后的N区产量预测指标,如表8所示。
表8 N区校正后的产量指标统计
井对名 上升期时间d 稳产时间d 高峰产油量m3/d 累积产油量m3 cSOR m3/m3
#1 753 271 116 22550 3.3
#2 1000 332 127 24240 2.9
#3 1053 286 146 28185 2.9
#4 878 273 96 17083 3.8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方法的实施步骤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7)

1.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与该新开发区邻近的已开发区,根据其静态特征参数进行类别划分;
2)在所划分的静态特征类别中选取若干典型井,针对各典型井分别建立数值机理模型;
3)选取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特征参数,并利用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每个典型井的开发特征参数;
4)计算典型井利用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开发特征参数与实际生产中的开发特征参数之间的校正系数;
5)以与已开发区相同的类别划分依据,对新开发区进行相同的静态特征参数类别划分,并按照新开发区拟布井井位所在范围的相关静态参数分别建立各静态特征参数类别下的单井对的数值机理模型;
6)根据步骤5)所建立的数值机理模型计算出不同静态特征参数类别下的各单井对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产量剖面曲线以及开发特征参数;
7)利用步骤4)获得的校正系数对步骤6)所得到的各开发特征参数的计算结果进校正;
8)获取新开发区单井校正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
9)获取新开发区全区开发指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已开发区进行类别划分时所选取的静态特征参数有两个:一个是泥质夹层位于油砂层中的位置,另一个是高含水饱和度层位于油砂层中的位置;
其中,泥质夹层指位于油砂层可动用区域内泥质含量大于30%、单层厚度不大于2m的小层;高含水饱和度层指位于油砂层可动用区域内泥质含量小于30%,含水饱和度大于50%的小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立的数值机理模型,是以相邻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注采井对间距离W为数值机理模型的宽,以实际注采井井长L作为数值机理模型的长,以实际注采井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储层平均厚度H作为数值机理模型的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选取的开发特征参数为:上升时间、高峰产油量、稳产时间、累产油和累积汽油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开发特征参数与实际生产中的开发特征参数之间的校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上升时间校正系数f上升时间
高峰产油校正系数f高峰产油
稳产时间校正系数f稳产时间
累产油校正系数f累产油
累积汽油比校正系数fcSOR
上述各式中,t实际井上升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上升时间;P实际井高峰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高峰产油量;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高峰产油量;t实际井稳产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稳产时间;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稳产时间;Q实际井累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累产油;Q数值模型累产油-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产油;cSOR实际井-老区表示已开发区实际生产的累积汽油比;cSOR数值模型井-老区表示已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积汽油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对开发特征参数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正的过程如下: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上升时间t校正后上升时间-新区
t校正后上升时间-新区=f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高峰产油P校正后高峰产油-新区
P校正后高峰产油-新区=f高峰产油×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稳产时间t校正后稳产时间-新区
t校正后稳产时间-新区=f上升时间×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新区
新开发区校正后的累产油Q校正后累产油-新区
Q校正后累产油-新区=f累产油×Q数值模型累产油-新区
新区校正后的累积汽油比cSOR校正后-新区
cSOR校正后-新区=fcSOR×cSOR数值模型井-新区
上述各式中,t数值模型上升时间-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上升时间;P数值模型高峰产油-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高峰产油量;t数值模型稳产时间-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稳产时间;Q数值模型累产油-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产油;cSOR数值模型井-新区表示新开发区数值机理模型求解出的累积汽油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开发指标的计算过程如下:
全区上升时间t全区上升时间
t全区上升时间=max(t校正后上升时间-j)
全区高峰产油P全区高峰产油
全区稳产时间t全区稳产时间
t全区稳产时间=max(t校正后稳产时间-j)
全区累产油Q全区累产油
全区累积汽油比cSOR全区
上述各式中,m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对的个数;t校正后上升时间-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上升时间;P校正后高峰产油-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高峰产油;t校正后稳产时间-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稳产时间;Q校正后累产油-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综合累产油;cSOR校正后-j为新开发区第j个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井的汽油比。
CN201710706050.5A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Active CN107545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6050.5A CN107545102B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6050.5A CN107545102B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5102A true CN107545102A (zh) 2018-01-05
CN107545102B CN107545102B (zh) 2020-06-12

Family

ID=6097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6050.5A Active CN107545102B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4510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5664A (zh) * 2018-05-03 2018-08-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sagd开发分级注采调配的方法
CN108716393A (zh) * 2018-05-16 2018-10-3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油砂sagd动用储量优选方法
CN111461458A (zh) * 2020-04-17 2020-07-28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agd在产井对中后期产量剖面的预测方法
CN114439459A (zh) * 2021-12-03 2022-05-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agd产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45931U (zh) * 2013-02-28 2013-08-2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模拟稠油油藏气体辅助蒸汽热力采油的实验装置及其专用模型系统
CN106779131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新油井评价期累计产量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45931U (zh) * 2013-02-28 2013-08-2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模拟稠油油藏气体辅助蒸汽热力采油的实验装置及其专用模型系统
CN106779131A (zh) * 2015-11-24 2017-05-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新油井评价期累计产量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卓林等: "渤海底水特稠油油藏SAGD开发方案优化", 《油气井测试》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5664A (zh) * 2018-05-03 2018-08-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sagd开发分级注采调配的方法
CN108425664B (zh) * 2018-05-03 2020-03-1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sagd开发分级注采调配的方法
CN108716393A (zh) * 2018-05-16 2018-10-3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油砂sagd动用储量优选方法
CN111461458A (zh) * 2020-04-17 2020-07-28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agd在产井对中后期产量剖面的预测方法
CN111461458B (zh) * 2020-04-17 2023-11-24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agd在产井对中后期产量剖面的预测方法
CN114439459A (zh) * 2021-12-03 2022-05-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agd产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5102B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1995B (zh) 复杂油藏水淹状况监测系统
CN104747185B (zh)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CN107545102A (zh)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CN105740563B (zh) 一种成熟油田二次开发之优势通道识别方法
CN103352693B (zh) 一种基于含油气含量的产能预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2747991A (zh) 一种确定合采井单层产量的方法
CN112360411B (zh)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局部井网注水开发优化方法
CN105868508A (zh) 一种基于气测录井信息的产能定量预测方法
CN105467449B (zh) 基于地震分级敏感属性融合的深层薄互储层定量表征方法
CN107038516B (zh) 一种中渗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定量评价方法
CN112100727B (zh) 一种断层破碎带影响下的富水隧道突水的预警防控方法
CN104100263B (zh) 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CN108301825A (zh) 一种高温高压储层孔隙压力分析方法
CN106894800A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稠油油藏的调剖选井决策方法
CN110263439A (zh) 一种油藏见水前分层注水技术政策界限
CN109241627A (zh) 概率分级的动态支护方法及自动设计支护方案的装置
Hu et al. Water flooding flowing area identification for oil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treamline clust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4427432B (zh) 一种气藏剩余气开发潜力确定方法
CN106353820A (zh) 一种基于知识模型的测井解释方法
CN105426620A (zh) 一种油层剩余油主控因素定量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6570262A (zh) 一种储层构型结构的描述方法
CN109782345A (zh) 一种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的方法
CN103454408B (zh) 一种测算致密砂岩油聚集量的方法与装置
CN104948177B (zh) 一种基于米产液指数统计特征规律的产能预测方法
CN109239783B (zh) 一种井震结合中取舍地震信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Applicant after: China Offshore Oil Group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Applicant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Applicant before: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