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7185B -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7185B
CN104747185B CN201510121519.XA CN201510121519A CN104747185B CN 104747185 B CN104747185 B CN 104747185B CN 201510121519 A CN201510121519 A CN 201510121519A CN 104747185 B CN104747185 B CN 104747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parameter
geologic
evaluation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15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7185A (zh
Inventor
卢立泽
柳世成
胡学智
杨园园
何巍
康博
王贺华
米中荣
徐兵
邓勇
张艺久
周长江
张博
杨鸿�
杨滔
罗春树
钱利
桂碧雯
何冰
范海亮
袁浩
马成
付辉
黄海平
李鑫
黄凯
李建东
闫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North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North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North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North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215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7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7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7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7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7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主要解决了解决现有定量评价方法均以较复杂的数学理论为基础,对于一般的地质研究人员来说难以掌握和应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划分单井沉积微相及平面微相,优选综合评价参数,然后对优选出的储层评价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分析各参数在不同质量储层中的变异程度大小,得到各评价参数的权重系数;最后采用综合评判函数法,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建立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本发明具有计算过程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操作简单易行,储层分类评价结果合理、明确,综合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储层精细描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评价是储层描述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储层的综合认识和评判是油田开发方式、井网井距选择的最重要的地质依据,实现油田勘探开发的效益最大化。
国内储层综合评价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定性评价方法很早以前得以应用至,主要根据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高低,将储层分为好、中、差三个级别,同时结合岩石的结构成熟度、成岩作用、微观孔喉特征等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这种定性评价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具有不同工作经验的研究人员对同一个评价目标,评价结果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凭经验、人为的定性评价方法,有时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评价。因此,储层定量评价方法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
储层定量评价方法包括灰色系统理论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法、分形理论法等。这些现代数学地质方法的引入促进了储层评价研究水平的提高。
灰色系统理论首先由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于1987年首先提出来,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来寻求系统中各因素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因素,从而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即通过变换母序列和子序列,计算各子因素与母因素之间的绝对差值的最大值、最小值,从而得到各子因素与母因素的关联系数,最终得到各评价参数的权重系数。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多变量的分析方法,为达到分析简化的目的,将数目较多的变量作线性组合,合并成几个主要的新变量—主成分,这样以较少数目的主成分代表地质变量变化的主要信息。即大大地精简压缩了数据, 又再现了原始数据件的相关关系及其内在的成因联系。
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或子系统,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进而确定系统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数学分类方法,通过对样品进行聚类,即按性质或成因上的亲疏关系,对样品进行定量分类。聚类开始时每个客体自成一类,然后以某种表示客体亲疏关系的量为分类依据,把彼此之间关系最亲密的客体聚集合并归类,再根据类之间的亲疏程度继续合并,直至全部客体聚为一类。
神经网络法通过不断对实例的学习,获得网络权系数。冉启全、童孝华等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利用测井数据建立的储层测井判识的模糊神经网络。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储层评价技术与储层精细描述相结合,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促进了储层描述的定量化、可视化发展。但是,以上论述的定量评价方法均以较复杂的数学理论为基础,对于一般的地质研究人员难以掌握和应用,所以储层综合定量评价至今尚未普遍应用于日常的科研生产工作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定量评价方法均以较复杂的数学理论为基础,对于一般的地质研究人员来说难以掌握和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计算过程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操作简单易行,储层分类评价结果合理、明确,综合性强的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划分单井沉积微相及平面微相;
(2)筛选出一种以上反映储层质量的地质参数,并测量出各种地质参数在每个单井沉积微相及平面微相上的井点值;
(3)对所有地质参数的所有井点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在0~1之间的标准化值;
(4)采用变异系数法分别求取每种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确定不同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
(5)采用综合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CEI=,式中,CEI为地质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地质参数的标准化值、为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
(6)根据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指数,结合单井生产动态,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每个分类对应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值区间;
(7)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储层进行平面及纵向评价。
本发明综合多种影响储层质量的地质参数,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建立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本发明采用一种较简单的数学算法,即综合评判函数法,该算法的计算过程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操作简单易行,储层分类评价结果合理、明确,综合性强,为该种类型油藏的下步开发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对油田开发和井位部署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其中,步骤(1)中划分依据如下:
在步骤(1)之前,分析区域沉积背景、钻井及取心井资料,分析储层岩石学特征,建立区域内的沉积相模式,根据储层四性关系进行有效厚度解释。储层四性关系是指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的关系。
在步骤(1)中,划分单井沉积微相及平面微相;研究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通过计算储层层内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反映储层非均质特征,利用压汞资料分析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通过以上分析初步认识储层在平面、层间及层内的“好”与“差”。
反映储层质量的地质参数主要包括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参数、沉积微相、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层内非均质性、微观孔喉结构等。其中,储层岩石学特征参数又包括岩性、结构、成岩作用、胶结类型及支撑方式等;层内非均质性包括层内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等;微观孔喉结构包括孔喉半径、面孔率、孔喉配位数等。
本发明对各参数进行因果关系、定义关系及等价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储层岩石学特征参数从微观上反映储层质量,如成岩作用的强弱、胶结物的类型决定了微观孔喉特征,即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微观孔喉特征具有因果关系;不同沉积微相其储层厚度、层内非均质性存在差异,即沉积微相与储层厚度、非均质性(层内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为因果关系;孔喉结构是决定孔隙度、渗透率大小的主要微观因素。而且前述的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无法用定量参数表述,孔喉结构参数只有取心井才可能得到。
本发明步骤(2)中,该地质参数的优选原则是:①参数对储层质量有较为准确的、可定量的描述;②各参数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③通过常规手段较易获取的参数。
因而,依据参数优选原则,分析各参数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程度、可定量化程度及各参数间的内在关联性,优选出了最能反映储层性质变化、尽量少的评价参数。即,所述步骤(2)的地质参数最终优选为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及层内渗透率级差。
由于不同地质参数具有不同的量纲,为了能有效对其进行统一,本发明采用极值标准化方法将每项地质参数的系列值都标准化为0~1的数值。即,所述步骤(3)中标准化处理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地质参数的标准化值,为地质参数的井点值,为地质参数井点值的极大值。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的标准化处理后,对于与储层质量成正相关的参数,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其值越大标准化值越趋近于1;而对于与储层质量成反相关的参数,如:层内渗透率级差等,其值越小标准化值越趋近于1。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某一异常极大值影响标准化值,所述极大值的计算方法如下:把所有井点值从大到小排序,取前10%的井点值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地质参数井点值的极大值。此时,对于与储层质量成正相关的参数,若某个井层的参数标准化值大于1则等于1;而对于与储层质量成反相关的参数,若某个井层的参数标准化值小于0则等于0。
考虑到本发明中每项地质参数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或者是储层质量变化时每项地质参数值的变化程度不同,因而需要确定不同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本发明中不同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的确认可采用变异系数法,即某项参数在不同质量的储层中变化越剧烈,其变异系数越大,则其权重也就越大。因而在步骤(4)中,该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为:该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除以所有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之和。
为了能更好地对井层进行分类,所述步骤(6)中的单井生产动态包括井层初期产能、采油指数。
为了能有效规范分类的标准,所述步骤(6)中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其由好到差分三类,分别为Ⅰ类、Ⅱ类和Ⅲ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综合多种影响储层质量的地质参数,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建立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操作简便易行,能够为该种类型油藏下步开发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本发明基于一种较简单的数学算法,即综合评判函数法,该算法的计算过程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操作简单易行,储层分类评价结果合理、明确,综合性强,对油田开发和井位部署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强非均质性的砂岩油藏储层研究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埃及NWG区块Shagar层的平面微相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埃及NWG区块Rahmi层的平面微相划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扇三角洲前缘主体,2-扇三角洲前缘侧缘,3-水下分支水道,4-滨浅海泥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下面通过埃及NWG区块的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埃及NWG区块2009年2月投入开发,包括Geyad和AASE两个油田,其在图1和图2中分别用虚线框标注出来,如图2和图3所示,该两个油田含油层系相对单一,纵向上包含两个含油砂体,分别为Shagar层和Rahmi层。其为扇三角洲沉积的中低孔、中低-中高渗储层。无论从层内还是平面上,储层物性(特别是渗透率)的变化快,非均质强,从而导致平面不同区域单井产能差异大。截止到2014年底,区块内共有油井21口,开井15口。区块单井日液水平781bopd,单井日油水平632bopd,综合含水20.0%,采出程度19.8%,累积注采比0.8。
受储层层内(层内渗透率级差平均10左右)及平面的强非均质性的影响,距边水较近的一线油井水线突破,导致含水快速上升而关井4口;同时高部位部分油井因地层压力降低(能量补充困难,原油脱气)高气油比而关井2口。所以需要深入认识储层强非均质性,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为油藏综合治理、改善开发效果奠定基础。
采用本发明的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其具体思路为:在储层发育规律、储层物性及非均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微相划分,分析各储层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优选综合评价的地质参数,然后对优选出的储层评价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分析各参数在不同质量储层中的变异程度大小,得到各评价参数的权重系数;最后采用综合评判函数法,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建立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储层分为Ⅰ、Ⅱ、Ⅲ类进行评价。
本实施例的具体步骤为:
(1)储层发育及非均质特征分析,并进行微相划分。
本发明通过分析区域沉积背景及取心资料,建立了区域内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即在平面上划分为扇三角洲前分支水道3及滨浅海泥岩4四种微相,如图2和图3所示。
根据建立的储层四性关系,解释单井层有效厚度,如表1所示。
表1 NWG油田油层钻遇情况统计表
分析表明储层有效厚度在不同井上变化大,Shagar层有效厚度3~37ft,Rahmi层有效厚度2~45ft;从平面上看,从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其有效厚度增大。
通过上述油田平面微相分布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埃及NWG区块以扇三角洲前缘为主,向东局部发育水下分支水道。从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到分支水道微相储层厚度变薄。
表2 NWG油田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参数统计表
根据取心井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结果,分析表明:NWG油田两套储层平面、层内非均质强,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特别是层内渗透率差异大,如表2所示,进而导致边水或注入水沿高渗段突破。
(2)筛选出一种以上反映储层质量的地质参数,并测量出各种地质参数在每个单井沉积微相及平面微相上的井点值。
即,根据筛选原则及表征储层质量的各地质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并分析统计所选参数在各个储层的值的大小。本发明筛选出的地质参数为:井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及层内渗透率级差。
本步骤中测量出Geyad和AASE两个油田中,部分油井分别位于Shagar层和Rahmi层位置处的地质参数,具体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 3 NWG区块储层地质参数测量结果表
(3)对所有地质参数的所有井点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在0~1之间的标准化值。
首先,统计NWG区块各地质参数的极大值,该极大值的计算方法如下:把所有样点从大到小排序,取前10%的样点,求其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本步骤中的极大值。
如表3所示,该井层有效厚度的极大值为40ft,孔隙度的极大值为18.0%,渗透率的极大值为1120mD,层内渗透率级差的极大值为30。
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方法对评价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公式如下:
①对于值越大,反映储层质量越好的参数,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其标准化公式为:
②对于值越大,反映储层质量越差的参数,如层内渗透率级差,其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为地质参数的标准化值,为地质参数的井点值,为地质参数井点值的极大值。
通过标准化处理,得到区块所有储层的四项地质参数的标准化值如表4所示。
表 4 NWG区块储层地质参数的标准化值计算表
(4)采用变异系数法分别求取每种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确定不同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
即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评价参数的权重。当储层质量变化时不同参数表现的敏感度不同,即某项参数在不同质量的储层中变化越剧烈,其变异系数越大,即敏感度越强,则其权重也就越大。
某一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即为该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除以四项参数变异系数之和。
变异系数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求取,该变异系数法为常规计算方法,在此步骤中不再赘述。本步骤中该NWG区块储层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和权重系数如表5所示。
表 5 NWG区块储层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和权重系数表
(5)采用综合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CEI=,式中,CEI为地质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地质参数的标准化值、为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
NWG区块储层各油井的综合评价指数,如表6所示。
表6 NWG区块储层各油井的综合评价指数
(6)根据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指数,结合单井生产动态,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每个分类对应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值区间。
即,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并结合单井生产特征,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其中,本发明中每个分类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数值区间如下:CEI≥0.55,Ⅰ类储层;0.4≤CEI<0.55,Ⅱ类储层;CEI<0.4,Ⅲ类储层。本发明中油井的具体分类如表7所示。
表7 NWG区块储层各油井的储层综合分类
(7)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储层进行平面及纵向评价。
根据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及分类标准,对区块进行储层评价,NWG区块Shagar层Ⅰ类储层占65%,而Rahmi层Ⅰ类储层仅占23.5%,如表7所示。平面上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区域在构造相对较高部位,即为Ⅰ类储层。
本发明还可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及分类标准,并结合平面断层分区,最后可有效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模型,为油藏动态研究奠定基础。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划分单井沉积微相及平面微相;
(2)筛选出一种以上反映储层质量的地质参数,并测量出各种地质参数在每个单井沉积微相及平面微相上的井点值;
(3)对所有地质参数的所有井点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在0~1之间的标准化值;
(4)采用变异系数法分别求取每种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确定不同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
(5)采用综合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CEI为地质参数的综合评价指数、Si为地质参数的标准化值、Wi为地质参数的权重系数;
(6)根据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指数,结合单井生产动态,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每个分类对应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值区间;
(7)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储层进行平面及纵向评价;
所述步骤(3)中标准化处理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i为地质参数的标准化值,Pi为地质参数的井点值,Pmax为地质参数井点值的极大值;
对于值越大,反映储层质量越好的参数,其标准化公式为:
对于值越大,反映储层质量越差的参数,其标准化公式为:
对于与储层质量成正相关的参数,若某个井层的参数标准化值大于1则等于1;而对于与储层质量成反相关的参数,若某个井层的参数标准化值小于0则等于0;
所述步骤(4)中的权重系数为:该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除以所有地质参数的变异系数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及层内渗透率级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大值Pmax的计算方法如下:把所有井点值从大到小排序,取前10%的井点值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地质参数井点值的极大值Pma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单井生产动态包括井层初期产能、采油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其由好到差分三类,分别为Ⅰ类、Ⅱ类和Ⅲ类。
CN201510121519.XA 2015-03-19 2015-03-19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Active CN104747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1519.XA CN104747185B (zh) 2015-03-19 2015-03-19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1519.XA CN104747185B (zh) 2015-03-19 2015-03-19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7185A CN104747185A (zh) 2015-07-01
CN104747185B true CN104747185B (zh) 2017-11-07

Family

ID=53587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1519.XA Active CN104747185B (zh) 2015-03-19 2015-03-19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71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2820A (zh) * 2015-08-06 2015-11-25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 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
CN106812522A (zh) * 2015-12-01 2017-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
CN105719065B (zh) * 2016-01-15 2020-07-0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复杂油藏储量品质分类综合评价方法
CN106150463B (zh) * 2016-07-19 2018-08-21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升幅确定方法
CN106250984A (zh) * 2016-07-29 2016-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井的油水关系模式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6355571B (zh) * 2016-08-15 2019-1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云岩储层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113729B (zh) * 2018-06-20 2022-05-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测井曲线的岩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492860A (zh) * 2018-09-26 2019-03-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气井产能的致密砂岩储层多参数定量评价方法
CN109184677A (zh) * 2018-09-26 2019-01-11 西南石油大学 用于非均质互层砂体的储层评价方法
CN109636094A (zh) * 2018-10-30 2019-04-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透油田储层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9711429A (zh) * 2018-11-22 2019-05-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层评价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0821453B (zh) * 2019-11-07 2021-11-23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地质数值模型的注气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方法
CN110821485B (zh) * 2019-11-07 2023-03-21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hall曲线的高渗条带判定方法
CN111101924A (zh) * 2019-11-15 2020-05-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岩性储层优势相带预测方法及设备
CN111550240B (zh) * 2020-06-10 2023-04-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优质连通率评价储层平面均质程度的方法
CN114076991B (zh) * 2020-08-14 2024-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表征方法
CN112228050B (zh) * 2020-10-22 2023-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评价致密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2305634B (zh) * 2020-10-31 2023-11-1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成因及形态分析的湖底扇含砂率预测方法
CN112412443B (zh) * 2020-11-12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超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12502701B (zh) * 2020-12-14 2022-03-2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低渗透储层综合地质-工程的分类评价方法
CN112598247B (zh) * 2020-12-16 2022-12-2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储层分类评价体系改进方法
CN113137225A (zh) * 2021-04-12 2021-07-20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基于砾石组分分析的砾岩储层评价方法
CN113027444B (zh) * 2021-04-25 2023-05-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河湖相页岩油的甜点区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361111B (zh) * 2021-06-10 2022-03-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模型的划分方法
CN113266333B (zh) * 2021-06-29 2023-04-18 西北大学 一种通过挤入饱和co2盐水改善油砂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CN113503156B (zh) * 2021-07-12 2023-08-22 山东科技大学 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定量测定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808A (zh) * 2013-04-27 2013-08-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砂岩含水气藏储层分类方法
CN103336305A (zh) * 2013-06-08 2013-1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灰色理论划分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物理相的方法
CN103353462A (zh) * 2013-06-17 2013-10-1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岩石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
WO2013184208A1 (en) * 2012-06-05 2013-12-12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es classification
CN104239666A (zh) * 2013-06-20 2014-12-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层气综合评价方法
CN104318109A (zh) * 2014-10-29 2015-01-2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页岩气储层识别方法
CN104564041A (zh) * 2014-07-24 2015-04-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开发渗透率下限的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4208A1 (en) * 2012-06-05 2013-12-12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es classification
CN103246808A (zh) * 2013-04-27 2013-08-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砂岩含水气藏储层分类方法
CN103336305A (zh) * 2013-06-08 2013-1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灰色理论划分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物理相的方法
CN103353462A (zh) * 2013-06-17 2013-10-1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岩石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04239666A (zh) * 2013-06-20 2014-12-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层气综合评价方法
CN104564041A (zh) * 2014-07-24 2015-04-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开发渗透率下限的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CN104318109A (zh) * 2014-10-29 2015-01-2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页岩气储层识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描述与地质建模研究;邓万友;《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315;第A011-4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7185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7185B (zh)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CN109061765B (zh) 非均质薄砂岩互层油藏的圈闭评价方法
CN102041995B (zh) 复杂油藏水淹状况监测系统
Deli et al. Data-driven optimization for fine water injection in a mature oil field
CN110288258B (zh) 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法
CN112343587B (zh)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表征方法
Gherabati et al. The impact of pressure and fluid property variation on well performance of liquid-rich Eagle Ford shale
CN109653725B (zh) 基于沉积微相和岩石相的混积储层水淹程度测井解释方法
CN106526693A (zh) 裂缝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3742130A (zh) 基于时变的高渗条带表征方法
CN106150477A (zh) 一种确定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
CN103472484A (zh) 基于rs三维敏感地震属性分析的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
CN105426620B (zh) 一种油层剩余油主控因素定量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5719063A (zh) 一种页岩气储量品质分类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03376468A (zh) 基于神经网络函数逼近算法的储层参数定量表征方法
CN110424956A (zh) 页岩油资源量计算中评价单元保存系数权重量化赋值方法
Hu et al. Water flooding flowing area identification for oil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treamline clust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6127675A (zh) 一种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最大可采储量的预测方法
CN105404972A (zh) 一种油藏开发不确定性研究及风险控制的方法
CN111444621A (zh) 基于动静态渗流界面的高含水油藏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CN107545102A (zh) 一种预测新开发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指标的方法
Ikpeka et al.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in predicting initial gas production rate from tight gas reservoirs
CN108561129A (zh) 小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快速评价方法
Wang et al. New advances in the assessment of tight oil resource in China
CN112765527B (zh) 页岩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