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4512A - 限定解码余量的多等级ack - Google Patents

限定解码余量的多等级ac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4512A
CN107534512A CN201580077454.1A CN201580077454A CN107534512A CN 107534512 A CN107534512 A CN 107534512A CN 201580077454 A CN201580077454 A CN 201580077454A CN 107534512 A CN107534512 A CN 107534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ding
surplus
transmission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74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4512B (zh
Inventor
尼可拉斯·安德加特
彼得·艾里克森
约金·阿克塞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7534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4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中发送和接收传输反馈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中发送和接收对传输块的接收和成功解码进行肯定应答的消息。本公开还涉及提供传输反馈的无线设备和接收传输反馈的无线电网络节点。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中执行的接收传输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发送S1传输块;以及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接收S2确认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中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本公开还提出了无线设备中的相应方法、相应设备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Description

限定解码余量的多等级ACK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向无线电网络节点发送和接收传输反馈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在无线设备中发送和接收对传输块的接收和成功解码进行肯定应答的消息。本公开还涉及提供传输反馈的无线设备和接收传输反馈的无线电网络节点。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负责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和长期演进(LTE)的标准化。与LTE相关的3GPP工作也被称为演进通用陆地接入网络(E-UTRAN)。LTE是用于实现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者中均可以达到高数据速率的基于分组的高速通信的技术,并被认为是相对于UMTS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了支持高数据速率,LTE允许20MHz的系统带宽,或在利用载波聚合时允许高达100MHz的系统带宽。LTE还能够在不同频带中工作,并且可以至少在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模式中工作。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是3G和4G标准的组成部分,其允许通过增量冗余在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之间进行可靠的通信。要发送的传输块受到前向纠错编码,通过前向纠错编码引入了冗余。由于引入的冗余,比特数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比特都被同时发送。所得到的比特被分割成几个所谓的冗余版本,其中每个这样的冗余版本在被发送之前进一步被打孔以便将其适配在给定分配(一个或多个资源块对)内。打孔多少取决于可以在分配中携带多少比特(信息加冗余比特),这进一步取决于分配带宽、使用的调制(例如QPSK、16QAM、256QAM)以及存在在分配的带宽中的广播信号和信道。将信息比特与信息比特加传输块中的冗余比特之间的比率称为码率。码率和调制类型的组合被称为调制和编码方案。
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而接收实体不能够对传输块进行解码的情况下,这将由较高层检测到,例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一般在协议数据单元(PDU)丢失的50-100ms内检测到,并且对于包括RLC PDU的所有传输块请求重传,即使对于那些可能已经成功的传输也是如此。这被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并且具有比HARQ重传大得多的时延。
在LTE网络中,无线设备(在LTE中被称为用户设备(UE))执行测量,以在所谓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中向基站(在LTE中,eNodeB)提供关于所感知的无线电传播条件的指示。基于报告,基站可以大致决定使用哪个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与UE进行通信。在下面的表1中示出了CQI和MCS之间的映射的一个示例,这是从3GPP TS 36.213V10.12.0第7.2.3节获取的。在低信道质量(低CQI索引)中,需要更多的前向纠错编码来成功解码信息比特,在高信道质量(即高CQI索引)中则反之。因此,在高CQI时,可以使信息比特的吞吐量高于低CQI。
表1:来自3GPP的4-比特CQI表
为了获得良好的吞吐量,基站(在LTE中被称为eNB)执行链路适应,通过该适应其将每个UE所报告的信道质量匹配到MCS,这提供系统吞吐量和个体用户的吞吐量之间的适当平衡。在LTE中在通过物理数据控制信道(PDCCH)提供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向UE指示MCS。这示于表2中,表2是从3GPP TS 36.213V10.12.0的第7.1.7.1节获取的。
除了CQI报告之外,基站通常具有基于ACK/NACK报告的外部循环,其将MCS值调节到给出例如10%的BLER(NACK与接收到的或预期的ACK/NACK的总数的比率)的适当值。除了使用目标BLER(例如1%、10%、30%)的灵活性外,这还解决了每个UE模型或甚至相同模型的UE可能在所报告的CQI中具有单独偏置的问题。因此,基站维护一个UE特定CQI偏移,其调节以给出期望的BLER目标。
表2:针对PDSCH的调制和TBS索引表
基站侧的用于确定UE特定MCS的现有控制环路主要基于维持特定的BLER比率以及识别CQI报告中的UE特定偏置。一旦已经识别出CQI偏置,则基站可以基于UE报告的CQI更准确地选择MCS。在识别CQI偏置期间,基站将减小或增加MCS,直到在特定时间段内满足BLER目标为止。
机器类型通信(MTC)向工业应用的扩展被视为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特征之一。关于连接的要求多种多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要操作的工业应用的使用情况。因此,将需要不同的关键MTC(即,超可靠MTC)方案。除了端到端的时延,关键MTC概念应该解决关于传输可靠性、移动性、能量效率、系统容量和部署的设计权衡,并提供关于如何在实现超可靠的通信的同时以在资源和能源方面高效的方式设计无线网络的解决方案。
对于要在满足时延的极端要求(即,能够在每个子帧发送和接收新信息)的同时满足关于BLER的极端要求(例如,低至10-9)的UE的调度,必须尽可能避免块误差。
然而,通过现有的实施,在不会偶尔引入块误差的情况下调整到适当的MCS可能是有问题的,作为结果,在MCS选择中基站(或网络节点)被迫非常保守。保守意味着使用比所要求的更低/更低侵略性的MCS,导致比所需需要更多的资源用于特定UE,结果导致系统吞吐量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单独或任何组合的形式来缓解、减轻或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和缺点的方法。
这是通过一种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中执行的接收传输反馈的方法获得的。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发送传输块;以及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接收确认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中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解码余量可以由基站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例如,网络节点可以具有基于解码余量的外部循环,而不是基于针对支持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UE类别的BLER,并且因此可以进行调节以修正MCS值,而不丢失任何分组。
另一个示例是例如使用解码余量或其统计来标识例如工厂中的区域,其中,针对支持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UE的覆盖范围不够,因此需要改进。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解码的余量,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由于不太保守的MCS将用于UE,所以更多的资源将可用于其他UE,并且系统吞吐量将会改善。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计算表示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的解码余量的累积解码余量,所述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是使用该组传输属性在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和所述无线设备之间发送的。其中,所述重配置基于所述累积解码余量。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和/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部分的指示。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接收意味着:接收限定若干可能ACK等级之一的信息,其中,每个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从而,UE或无线设备可以基于它接近于其物理层处理容量的程度来决定为成功解码的块发送软ACK还是硬ACK。它可以例如是在成功解码块时剩余的turbo解码器迭代次数或类似类型的度量。
然后,基站可以代之以维持目标“软ACK”比率(SAR),而不是维持目标BLER。基于SAR来调整MCS使得基站能够在搜索适当的MCS时更具侵略性,因为它可以在不引入块误差的情况下这样做。
根据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被配置用于接收传输反馈的无线电网络节点。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使用一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发送传输块。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接收确认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中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解码的余量,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根据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提供传输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接收传输块;对所述传输块进行解码;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发送关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肯定应答的交换包括解码余量,其使得网络节点能够在为所述设备选择MCS时不那么保守,由此使得更多的资源能够用于其他UE。因此,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同时提供与设备的高度可靠的通信。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ACK限定若干可能ACK等级之一,其中,每个ACK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份额的指示。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容量是实现物理层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容量。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指示解码的迭代次数。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指示在接收和/或解码期间激活或使用的硬件单元的数量。
根据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被配置用于提供传输反馈的无线设备。所述无线设备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从无线电网络节点接收传输块并对传输块进行解码。所述无线设备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发送确认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当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中的可编程控制器中执行时使无线电网络节点执行以上和以下描述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附图说明
从如附图所示的以下示例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描述中,以上将变得显而易见,在不同视图中附图中的类似的参考符号指代相同的部件。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而是侧重于说明示例实施例。
图1a示出了无线电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
图1b是LTE物理层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处理的草图;
图2是示出了无线电网络节点中的方法步骤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无线设备中的方法步骤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所提出的技术的无线电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之间的信令。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网络节点的示例节点配置。
图6是根据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设备的示例节点配置。
图7是示出了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在基站侧本公开的示例性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无线设备的示例性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缩写
ACK 肯定应答
ARQ 自动重传请求
BLER 误块率
CQI 信道质量指示符
CRS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
CSI 信道状态信息
DCI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L 下行链路
eICIC 增强ICIC
FFT 快速傅里叶变换
HACK 硬ACK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ICIC 小区间干扰协调
MCS 调制与编码方案
NACK 否定应答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PCFICH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HICH 物理HARQ指示信道
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DU 协议数据单元
QoS 服务质量
RLC 无线电链路控制
SACK 软ACK
SAR 软与硬ACK率
SG 调度许可
SR 调度请求
SRS 探测参考信号
TTI 传输时间间隔
UCI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方面。然而,本文公开的装置和方法可以按多种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且不应当被理解为限于本文阐述的方面。贯穿附图,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特定方面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如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意在还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地给出相反的指示。
增量冗余允许无线设备尝试接收和解码传输块的第一冗余版本,并且在其失败的情况下,接收传输块的第二冗余版本,无线设备通过所谓的软组合将其与第一冗余版本组合,并尝试解码。相同传输块的传输(重传)发生在最小8ms的距离,除非使用诸如传输时间间隔(TTI)捆绑之类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在后续子帧中传输若干个冗余版本,而不需要等待关于先前的冗余版本是否被成功解码的反馈。
接收实体(无线设备或基站)向发送实体提供关于其成功解码了传输块(ACK)还是失败(NACK)的反馈。然后,发送实体可以决定发送相同块的另一冗余版本,还是发送下一个传输块的冗余版本。
现有技术揭示了针对不同目的和不同内容(例如质量等级)使用多个NACK等级(即,当没有成功接收传输时),尽管有时被称为部分ACK。例如,欧洲专利申请EP2663007A1公开了一种用于针对在第一网络设备处接收的数据分组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肯定应答消息和否定应答消息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否定应答消息指示取决于在第一网络设备处接收的数据分组的质量的至少两个不同的质量等级中的一个质量等级,以及肯定应答消息和否定应答消息之间的差异与指示不同质量等级的否定应答消息之间的区分相比具有更强的误差保护。
对于关于高可靠性与低时延的组合的极端要求,不能承受针对例如MCS的控制的NACK。因此,本公开提出了发送多个ACK等级(即,在成功接收传输时发送的肯定应答)的可能性。多个ACK等级表示成功解码的余量。
因此,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来自无线设备的ACK报告中引入更精细的粒度。现有的HARQ实现通常允许二进制报告(ACK或NACK)或可能的几个NACK等级。为了更好地允许在基站侧调节MCS而不引入更多的块误差,可以引入两个或更多个ACK等级,例如“软ACK”和“硬ACK”,其中软ACK指示块被UE使用关于物理层处理资源耗尽的低余量来解码,硬ACK表示该块使用良好的这样的余量被解码。
发明人已经意识到,发射机知道接收机在物理层容量方面接近于其极限的程度可能是有用的。它可以例如是在成功解码块时剩余的turbo解码器迭代次数或类似类型的度量。
图1b中提供了UE中LTE物理层的简化草图。样本是从无线电接收的,并在OFDM解调器中进行FFT。输出包括资源元素,其承载例如调制符号和参考信号。参考信号由信道估计器用于估计无线电信道,并且根据信道估计和关于传输模式和分配带宽的信息,组合权重计算器导出最佳组合权重。CSI估计器还使用一些参考信号来计算被反馈到网络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包括CQI)。接收到的调制符号和组合权重被馈送到产生软比特的组合器和解映射器,根据信道软比特进一步被输入到一个解码器。
UE首先接收和解码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找到提供关于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的分配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正在使用的传输模式和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上行链路分配(调度许可(SG))、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等。然而,在接收之前,UE对告知控制区域有多大(即,子帧中多少个初始OFDM符号携带PDCCH)的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进行解码。同样,在解码之前,需要估计无线电传播信道并产生组合权重。
PDCCH进行卷积编码,并由控制解码器解码。解码的DCI被馈送到用于配置基带的控制单元。控制解码器进一步输出来自网络节点的关于是否已成功解码上行链路上的传输(UL ACK/NACK;UL A/N)的反馈,并且还用于对PBCH(物理广播信道)上承载的主信息块(MIB)进行解码。
一旦DCI被解码(通常在大约在子帧中间的时间点),则PDSCH是下一个。子帧中的剩余参考信号用于改善信道估计,组合权重针对正在使用的传输模式进行调整,然后将接收到的调制符号组合和解映射,得到将被解码的软比特。由于整个子帧必须在解码可以开始之前接收,所以在时序方面,这在接收和解码控制信息的同时通过流水线的方式在后续子帧中发生。
PDSCH被turbo编码,并且使用主要包括具有相关联的软比特组合器的混合自动请求(HARQ)功能的数据解码器和turbo解码器进行解码。turbo解码器迭代解码,直到接收到的数据被成功地解码(如成功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所指示的)或直到时间(迭代)用完为止。在无法解码的情况下,如果度量指示在随后的迭代中没有更多的信息得到纠正,则可能会更早地放弃,即所谓的早期放弃函数(EGF)。由于处理的流水线方式,所以turbo解码器必须在一个子帧的持续时间内完成。在子帧n+4中向网络节点提供关于数据是否被成功解码(ACK/NACK;DLA/N)的反馈,其中,子帧n是接收数据的子帧。
CSI报告可以是周期性的,其中,既可以UE预先知道何时报告,也可以UE在DCI中被通知在子帧n+4中要发送CSI报告。
OFDM解调器、信道估计器、组合权重计算器、组合器和解映射器以及控制解码器的处理时间高度依赖于使用的带宽,而数据解码器的处理时间主要取决于规定HARQ缓存器的尺寸的UE类别。
当UE在子帧n中接收到SG时,其将在子帧n+4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进行发送。调度请求(SR)、DL A/N和CSI构成由UCI编码器编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要发送的数据由执行Turbo编码的数据编码器编码,然后插入UCI。调制符号被馈送到块映射器,其将由UL RSIG生成器产生的调制符号和上行链路参考符号映射到许可的分配。所得到的符号序列被馈送到基本上执行IFFT的SC-FDMA调制器,并将输出发送到无线电。
在没有接收到调度许可但UE将要提供UL A/N、CSI和SR的情况下,根据预定义的格式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所述信息。
UL RSIG生成器、块映射器和SC-FDMA调制器的处理时间高度取决于使用的带宽,而数据编码器的处理时间取决于UE类别。
此外,由于定时提前(TA)和规定应该支持小区半径达100km的标准,上行链路子帧n可能必须在接收到下行链路子帧n之前0.67ms发送。因此,UE将必须能够在大约2ms内完成子帧的所有与数据和CSI相关的处理,以满足用于以下各项的时间:DL A/N、对非周期性CSI报告进行动作、对来自网络节点的UL A/N进行动作等。
应当注意,由于成本和功率有效性,UE通常被设计为仅具有所支持的特征和能力(DL和UL载波的数量,以及针对它们中的每一个所支持的带宽)所需的处理容量、存储器大小等。举例来讲,这反映在FFT和IFFT被设计为满足OFDM符号的最后期限,而并不快很多。
因此,本公开内容提出向基站通知UE的物理层的约束。然后,基站可以代之以维持目标软ACK比率(SAR),而不是维持目标BLER。基于SAR来调整MCS使得基站能够在搜索适当的MCS时更具侵略性,因为它可以在不引入块误差的情况下这样做。由于不太保守的MCS将用于UE,所以更多的资源将可用于其他UE,并且系统吞吐量将会改善。
现在将使用LTE作为示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所提出的提供扩展传输反馈的技术。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本文使用了来自3GPP LTE的术语以解释示例实施例,这不应当视为将示例实施例的范围仅限于以上所提到的系统。其他无线系统(包括Wifi、WCDMA、WiMax、UMB和GSM)以及未来无线电接入系统同样可以从本文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受益。
图1a示出了包括无线电网络节点20(在LTE中是eNodeB)和无线设备10(在LTE中是UE)的通信系统,其中可以实现所提出的技术。在该示例中,eNodeB 20向UE 10发送传输块,由此UE确认成功接收,并使用所提出的技术指示成功解码的余量。因此,UE向eNodeB通知图1b所示的物理层的资源有多紧张。
示例节点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所提出的技术在无线电网络节点20中执行的接收传输反馈的方法。
应当理解,图2包括用实线边框示出的一些操作和用虚线边框示出的一些操作。包括在实线边框中的操作是包括在最宽的示例实施例中的操作。包括在虚线边框中的操作是可以包括在实线边框示例实施例的操作中或是其中的一部分或是除实线边框示例实施例的操作之外可以采取的附加操作的示例实施例。应当理解,不需要按顺序执行所述操作。此外,应当理解,不需要执行所有操作。可以用任何合适的顺序和以任何组合来执行示例操作。
可以从无线设备或从网络节点启用所提出的方法或信令。例如,UE报告关于多等级ACK的能力,并且可以配置有允许多等级ACK报告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目前不在标准中)。这种信息也可以在QoS请求中显式地或隐式地提供、绑定到特定UE类、或者在支持其特定版本的UE的标准中规定(例如,3GPP EUTRA Rel.13)。通常,在网络节点和接收无线设备之间存在一些信令,它们导致指示解码余量的ACK报告格式被启用。
从而,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方法通过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S0a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来发起。备选地,所述方法通过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S0b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来发起。初始信令可能是启用任务关键操作的一部分,这也影响其他功能。
现在回到图2,所提出的方法包括使用一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S1传输块的步骤。传输块是作为一个单元发送并且可以被编码用于误差控制目的的一组比特或数位。传输块例如携带RLC PDU。这里的传输属性是指接收机的物理配置。根据一些方面,所述传输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无线电接入技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模式、波束成形、预编码矩阵和传输功率。
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S2确认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中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肯定应答是在通信设备之间传递的信号,以作为通信协议的一部分强调肯定应答或响应的接收。换句话说,接收无线设备指示传输块被成功解码,并且不需要重传。根据本公开,所述ACK还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换言之,所述ACK包括指示成功解码的解码余量的信息。
指示解码余量的信息是例如解码余量。解码余量定义无线设备中的成功解码所述块所需的可用资源(例如处理容量)的份额。原理上,解码余量也将反映上述物理层中的其他块。然而,指示解码余量的信息可以包括其他反映解码器之前的步骤的度量。可以使用不同的度量来定义解码余量,例如时间、迭代或活动块或单元。
从而,所述ACK包括指示与传输块的成功解码相关联的接收无线设备的约束的信息。约束可以例如作为总容量的一部分来指示。从而,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和/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部分的指示。
根据一些方面,指示解码余量的信息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或所述无线设备1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和/或解码所述第一传输块的份额的指示。根据一些方面,处理容量是实现执行解码的单元的物理层处理的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容量。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指示解码的迭代次数。一个示例是如结合图1b所述的turbo解码器迭代。因此,如果需要高于预定义阈值的迭代次数来解码传输块,则发送软ACK。这表明解码传输块所需的工作量很大。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指示在传输块的接收和/或解码期间激活或使用的硬件单元的数量。例如,如果多个接收机分支或接收机天线处于活动状态,则发送软ACK。例如,被肯定应答的当前模式要求UE使用2个Rx天线,但它可以具有4个,因此可以使更多的天线来改善接收。从而,将传送硬ACK,这意味着较小的工作量。
硬件单元的其他示例是处理单元或存储器单元。还可以基于迭代、硬件单元和其他参数的组合来计算指示解码余量的信息。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接收S2意味着:接收限定若干可能ACK等级之一的信息,其中,每个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换句话说,所述解码余量是关于降低传输S1的鲁棒性是否将导致不成功解码的严重风险的指示。该方面意味着引入了一个或多个ACK等级;其中,每个ACK等级表示解码余量,即接收机和/或解码器为了成功地解码块需要多少容量或多少工作量。例如软ACK和硬ACK,其中软ACK指示UE成功地对块进行了解码,但仅仅如此。硬ACK表示该块被成功解码,并具有良好的余量。通过接收软ACK,基站被通知由于信道变化而导致后续数据包将有失败的风险。但是,硬ACK指示传输中可能存在不必要的开销。UE可以基于它接近于其物理层处理容量的程度来决定为成功解码的块发送软ACK还是硬ACK。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解码的余量,重配置S3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换言之,无线电网络节点可以利用解码的余量,以便最大化网络资源的利用。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重配置S3包括:相对于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改变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鲁棒性。鲁棒性是块误差的风险,并且通常取决于资源使用。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重配置S3包括:如果所述解码的余量低于预定义等级,则选择与比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更高的鲁棒性相对应的传输属性。根据一些方面,所述重配置S3包括:如果所述解码的余量高于预定义等级,则选择与比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更低的鲁棒性相对应的传输属性。换句话说,如果指示解码余量的信息高,则网络节点可以决定以任何方式选择较不鲁棒的传输。可以基于所使用的当前情况或服务来预定义地或动态地调整这样的预定义等级。对于C-MTC,可以使用特定等级。
因此,通常通过添加资源来提高鲁棒性或通过减少资源来降低鲁棒性。资源是例如物理资源或无线电资源(时间和/或频率)。
根据一些方面,即使UE已经报告允许使用空间分集(MIMO)(经由RI的秩)的信道条件,也可以通过使用发射分集而不是使用空间分集在下行链路上进行发送来调整鲁棒性。
根据一些方面,通过结合MCS以外的其他手段来调整鲁棒性。例如,下行链路传输可以在用于UE分配的数据和参考符号之间使用不同的功率偏移,或者可以应用ICIC/eICIC来改善小区边界处的UE接收。
即使UE已经报告允许使用空间分集(MIMO)(经由RI的秩)的信道条件,也可以通过使用发射分集而不是使用空间分集在下行链路上进行发送来调整鲁棒性。
可以通过改变与MCS不同的其他参数来调整鲁棒性。例如,下行链路传输可以在用于UE分配的数据和参考符号之间使用不同的功率偏移,或者可以应用ICIC/eICIC来改善小区边界处的UE接收。
即使UE已经报告允许使用空间分集(MIMO)(经由RI的秩)的信道条件,也可以通过使用发射分集而不是使用空间分集在下行链路上进行发送来调整鲁棒性。
通常,鲁棒性不直接改变,而是基于平均解码余量,例如,SACK和HACK之间的比率。该比率进而控制是否要改变鲁棒性等级。这类似于现有的外环链路适应,其中MCS偏移被调整以具有例如10%的BLER。
从而,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计算S35表示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的解码余量的累积解码余量,所述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是使用该组传输属性在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和所述无线设备10之间发送的。从而,所述重配置S4基于所述累积解码余量。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经过重配置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S4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
现在将参考图3描述在无线设备10中执行的向无线电网络节点20提供传输反馈的相应方法。因此,当接收传输块时,可以在设备中实现以下方法步骤。
如上所述,扩展的ACK格式可以通过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之间的一些信令来启用。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S10a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S10b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应当理解,图3包括用实线边框示出的一些操作和用虚线边框示出的一些操作。包括在实线边框中的操作是包括在最宽的示例实施例中的操作。包括在虚线边框中的操作是可以包括在实线边框示例实施例中或是其中的一部分或是除实线边框示例实施例的操作之外可以采取的附加操作的示例实施例。应当理解,不需要按顺序执行所述操作。此外,应当理解,不需要执行所有操作。可以用任何合适的顺序和以任何组合来执行示例操作。
所提出的提供反馈的方法包括从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S11传输块,并对传输块进行解码S12。换句话说,该步骤意味着在无线设备中接收在步骤S1中发送的传输块。在解码所述块时,确定解码余量(步骤S13)。解码余量可以例如通过从解码器或存储器读取值或数据来确定。
然后,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S14关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根据一些方面,所述ACK限定若干可能ACK等级之一,其中,每个ACK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份额的指示。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容量是实现物理层处理的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容量。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指示解码的迭代次数。一个示例是如结合图1b所述的turbo解码器迭代。因此,如果需要高于预定义阈值的迭代次数来解码传输块,则发送软ACK。这表明解码传输块所需的工作量很大。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指示在接收和/或解码期间激活或使用的硬件单元的数量。例如,如果多个接收机分支或接收机天线处于活动状态,则发送SACK。例如,被应答的当前模式要求UE使用2个Rx天线,但它可以具有4个,因此可以使更多的天线来改善接收。从而,将传送硬ACK,这意味着较小的工作量。
硬件单元的其他示例是处理单元或存储器单元。还可以基于迭代、硬件单元和其他参数的组合来计算解码余量。
图4a和4b是示出了无线电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之间的信令的信令图。
在图4a中,无线电网络节点使用具有索引3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进行发送。在这个例子中,无线设备用软ACK进行响应,这里称为ACK1。这指示所述解码余量低于阈值。在该示例中,无线电网络节点因此不改变其传输属性。
在图4b中,无线电网络节点同样使用具有索引3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进行发送。然而,在图1b的示例中,无线设备用硬ACK进行响应,这里称为ACK2。这指示所述解码余量高于阈值。在该示例中,无线电网络节点因此确实改变其传输属性以便为了释放资源而使用较不稳健的调制方案。这实现起来具有较低的丢失分组的风险,这是因为已知解码余量低。应该注意的是这只是简化示例:更有可能的实施是随时间累积ACK,并且当HACK的速率高于一个等级时改变MCS。
无线电网络节点的示例节点配置
图5示出了可以包含上述一些示例节点操作实施例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示例。如图5所示,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在网络内接收和发送任何形式的通信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通信接口21。应当理解,无线电通信接口21可被包括为任意数量的收发、接收和/或发送单元或电路。还应理解,无线电通信接口21可以具有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输入/输出通信端口的形式。无线电通信接口21可以包括RF电路和基带处理电路(未示出)。
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可包括网络通信接口23,其被配置为与核心网和/或其他网络节点交换任何形式的通信或控制信号。网络通信通常被称为回程。
无线电网络节点20还包括可以与无线电通信接口21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单元或电路24。存储器24可以被配置为存储接收的或发送的数据和/或可执行程序指令。存储器24还可以被配置为存储任何形式的波束成形信息、参考信号和/或反馈数据或信息。存储器24可以是任何适当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并且可以具有易失性类型和/或非易失性类型。根据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中执行时使无线电网络节点执行上述示例节点操作的任何方案。
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还可包括控制器或处理电路22。所述控制器或处理电路22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21,使用一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传输块;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21,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确认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中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处理电路22可以是任何适当类型的计算单元,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任何其他形式的电路。应当理解,处理电路不需要被提供为单个单元,而是可以被提供为任何数量的单元或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还适于执行上文和下文中描述的网络节点中的方法的所有方面。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解码的余量,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使用经过重配置的传输属性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通过改变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鲁棒性来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如果所述解码的余量低于预定义等级,则通过选择与比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更高的鲁棒性相对应的传输属性来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如果所述解码的余量高于预定义等级,则通过选择与比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更低的鲁棒性相对应的传输属性来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计算S35表示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的解码余量的累积解码余量,所述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是使用该组传输属性在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和所述无线设备10之间发送的。从而,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累积解码余量,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传输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无线电接入技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模式、波束成形、预编码矩阵和传输功率。
从而,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和/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部分的指示。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接收限定若干可能ACK等级之一的信息,其中,每个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22包括发射机模块221,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21,使用一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传输块。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接收机模块222,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21,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确认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中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发送器模块220a,其被配置为: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接收机模块220b,其被配置为: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重配置模块223,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解码的余量,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发射机模块224,其被配置为:使用经过重配置的传输属性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
无线设备的示例节点配置
图6示出了可以包含上述一些示例节点操作实施例的接收无线设备10的示例。如图6所示,无线设备1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在网络内接收和发送任何形式的通信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通信接口11。应当理解,无线电通信接口11可被包括为任意数量的收发、接收和/或发送单元或电路。还应理解,无线电通信接口11可以具有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输入/输出通信端口的形式。无线电通信接口11可以包括RF电路和基带处理电路(未示出)。
无线设备10还包括可以与无线电通信接口11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单元或电路13。存储器13可以被配置为存储接收的或发送的数据和/或可执行程序指令。存储器13还可以被配置为存储任何形式的波束成形信息、参考信号和/或反馈数据或信息。存储器13可以是任何适当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并且可以具有易失性类型和/或非易失性类型。根据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在无线设备中执行时使无线设备执行上述示例节点操作的任何方案。
所述无线设备10还可包括控制器或处理电路22,所述控制器或处理电路22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11,从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传输块并对传输块进行解码。所述处理电路13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11,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确认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处理电路12可以是任何适当类型的计算单元,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任何其他形式的电路。应当理解,处理电路不需要被提供为单个单元,而是可以被提供为任何数量的单元或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还适于执行上文和下文中描述的无线设备中的方法的所有方面。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ACK限定若干可能ACK等级之一,其中,每个ACK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
根据一些方面,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份额的指示。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容量是实现物理层处理的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容量。例如,所述解码的余量指示解码的迭代次数或在接收和/或解码期间激活或使用的硬件单元的数量。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12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或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根据一些方面,处理电路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方法的模块。从而,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12包括接收机模块121和解码器模块122,所述接收机模块12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11从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传输块,以及所述解码器模块122被配置为对传输块进行解码。所述处理电路13还包括发射机模块124,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11,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关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发送器模块120a,其被配置为:向无线设备发送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根据一些方面,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接收机模块120b,其被配置为:从无线设备接收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根据一些方面,处理电路还包括确定器123,其被配置为确定对第一块的解码的解码余量。
现在将参照图7和图8描述两个示例实施方式。注意到,在图7和8中,字母a-d用于显示图3和图4的方法步骤的细节。例如,图8中的步骤S2a、S2b、S2c和S2d对应于图3中更一般的步骤S2。
UE中的示例实施
图7中示出了用于下行链路接收的UE侧的本公开的示例性处理步骤。
UE接收S11其尝试解码S12的数据传输块。如果解码失败(S13;否),则UE准备NACK(S15a)并将其发送到基站(S15b)。另一方面,如果解码成功(S13;是),则UE量化其在解码S13a步骤中具有哪些余量。余量可以是在解码成功时还存在多少能够在解码不成功的情况下使用的turbo解码迭代、其他类型的迭代(例如连续干扰消除、球解码)、处理和/或存储器资源。具体地,如果turbo解码器被使用达到其容量或预算的80%,则UE可能发现在所使用的MCS中存在足够的余量(S13b;是),因此准备硬ACK(S14a’),以发送到基站(S14b)。另一方面,如果剩余少于20%的迭代容量,则可以认为余量太小(S13b;否),并准备软ACK(S14a),以发送到基站(S14b)。
网络节点中的示例实施
图8中示出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基站侧的本公开的示例性处理步骤。
基站从UE接收HARQ指示符(S2a),并更新(S2b)BLER和SAR的统计和历史。历史可能在这里例如是一个缓存器,其中包含BLER的最近N个NACK和ACK(软或硬相同)以及SAR的软ACK和硬ACK。缓存数据分别用于计算BLER和SAR。
在接收到NACK的情况下(S2c;是),基站立即将UE的MCS偏移调整到提供非常鲁棒的传输68的安全设置。它也会重置SAR统计数据,并清空在计算SAR S5a时使用的缓存器。在后续传输中,当确定针对由UE报告的特定CQI索引使用哪个MCS时,应用新的MCS偏移。所述修改可以例如对应于将鲁棒性增加到比将传输块发送到UE时使用的鲁棒性高两个或更多个等级。
如果接收到硬或软ACK(S2c;否),则基站检查SAR是否高于目标SAR(例如SAR10%),如果是(S2d;是),则它修改MCS偏移,以实现比传输块被发送到UE时使用的鲁棒性更高的下一个鲁棒性等级,并且在确定用于后续传输的MCS时使用该MCS偏移(S3b)。如果SAR达到或低于目标SAR(S2d;否),则基站检查SAR有多久持续低于目标。如果这个时间超过可能代表实际时间的特定时间T或者已经接收到软或硬ACK的TTI(S2e;是),则传输在一段时间内比预期更鲁棒,并且基站将MCS偏移减小到例如比将传输块传输到UE时使用的鲁棒性更低的下一个鲁棒性等级(S3c)。T的参数值可以例如从0(瞬时)向上配置,使得能够调整系统对于鲁棒性的降低是多么迟钝。然后,当确定要用于后续传输S4的MCS时,应用新的MCS偏移。
如果SAR没有低于目标足够久(S2e;否),则基站使用与先前传输中使用的相同的MCS偏移。
注释:在UE不发送ACK/NACK的情况下,当期望时,基站可将其记为NACK。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术语“无线终端”或“无线设备”涵盖能够通过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与另一设备以及可选地与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无线通信的任何终端。因此,术语“无线终端”涵盖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例如LTE UE)、移动终端、用于机器对机器通信的固定或移动无线终端、集成或嵌入式无线卡、外部插入无线卡、适配器(dongle)等。在本公开中,术语“用户设备”有时用于例示各种实施例。然而,这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原因在于本文所示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其他无线设备。因此,每当在本公开中引用“用户设备”或“UE”时,应将其理解为涵盖以上定义的任何无线终端。
参考附图(例如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公开的方面。应当理解,附图中的若干实体(例如框图中的框)以及附图中的实体的组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所述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并被载入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的处理器、专用计算机和/或用来产生机器的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使得该指令经由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时创建用来实现方框图和/或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中且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在框中提到的功能或步骤可以用与操作图示中说明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发生。例如依赖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框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同时执行,或者框有时候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此外,框中提到的功能或步骤可以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循环连续执行。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本公开的示例方案。然而,可以在不显著偏离本公开的原理的情况下做出对这些方面的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公开应被认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并且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具体方面。因此,虽然使用了特定术语,但是其用于一般性或描述性意义,且不用于限制目的。
已经给出本文提供的示例实施例的描述以用于说明的目的。该描述并不旨在是详尽的或者将示例实施例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考虑到上面的教导,修改和变形是可能的,并且可以通过实现对所提供的实施例的多个替换方式来获取这些修改和变形。选择和描述本文讨论的示例以便解释多个示例实施例的原理和属性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多种方式并且使用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使用的多个修改来使用示例实施例。可以用方法、装置、模块、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来组合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特征。应当理解,本文呈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彼此以任何组合来实践。
应当注意,词语“包括”不必要排除所列出的那些之外存在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元件之前的词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种元件。还应当注意的是,任何附图标记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方式来实现示例实施例,并且可以通过相同的硬件项来表示多个“装置”、″单元″或″设备″。
在方法步骤或过程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了本文描述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其可以在一个方面由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实现,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由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执行的例如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紧凑盘CD、数字通用盘DVD等。一般地,程序模块可以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行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相关联的数据结构和程序模块表示用于执行本文公开的方法的步骤的程序代码的示例。这些可执行指令或相关联的数据结构的特定序列表示用于执行这些步骤或过程中描述的功能的相应动作的示例。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然而,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出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虽然使用了特定术语,但是其用于一般性或描述性意义,且不用于限制目的,实施例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定义。

Claims (42)

1.一种在无线电网络节点(20)中执行的接收传输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一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S1)传输块;以及
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S2)确认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中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解码的余量,重配置(S3)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经过重配置的传输属性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S4)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
4.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S3)包括:相对于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改变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鲁棒性。
5.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重配置(S3)包括:如果所述解码的余量低于预定义等级,则选择与比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更高的鲁棒性相对应的传输属性。
6.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重配置(S3)意味着:如果所述解码的余量高于预定义等级,则选择与比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更低的鲁棒性相对应的传输属性。
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
计算(S35)表示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的解码余量的累积解码余量,所述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是使用该组传输属性在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和所述无线设备(10)之间发送的;
其中,所述重配置(S4)基于所述累积解码余量。
8.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无线电接入技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模式、波束成形、预编码矩阵和传输功率。
9.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和/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部分的指示。
10.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S2)意味着:接收限定多个可能ACK等级之一的信息,其中,每个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
11.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S0a)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12.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S0b)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13.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中的可编程处理电路中执行时使得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配置用于接收传输反馈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21)和处理电路(22),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21),使用一组传输属性向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传输块;
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21),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确认在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中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解码的余量,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4-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使用经过重配置的传输属性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S4)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通过相对于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改变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鲁棒性,来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如果所述解码的余量低于预定义等级,则通过选择与比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更高的鲁棒性相对应的传输属性来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如果所述解码的余量高于预定义等级,则通过选择与比所述传输块的传输的鲁棒性更低的鲁棒性相对应的传输属性来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计算(S35)表示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的解码余量的累积解码余量,所述之前传输块和当前传输块是使用该组传输属性在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和所述无线设备(10)之间发送的;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累积解码余量,重配置将用于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传输块的所述传输属性。
21.根据权利要求14-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传输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一个或多个:调制和编码方案、无线电接入技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模式、波束成形、预编码矩阵和传输功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和/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部分的指示。
23.根据权利要求14-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接收限定多个可能ACK等级之一的信息,其中,每个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
24.根据权利要求14-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向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发送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25.根据权利要求14-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22)还被配置为:从所述接收无线设备(10)接收用来启用指示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26.一种在无线设备(10)中执行的提供传输反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S11)传输块;
对所述传输块进行解码(S12);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S14)关于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CK限定多个可能ACK等级之一,其中,每个ACK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6-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份额的指示。
29.根据权利要求26-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容量是实现物理层处理的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容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6-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解码的余量指示所述解码的迭代次数。
31.根据权利要求26-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解码的余量指示在接收和/或解码期间激活或使用的硬件单元的数量。
32.根据权利要求26-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S10a)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33.根据权利要求26-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S10b)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34.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在无线设备的可编程处理电路中执行时使得无线设备执行根据实施例26-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配置用于提供传输反馈的无线设备(10),所述无线设备(10)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11)和处理电路(12),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2)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11),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传输块;
对所述传输块进行解码;以及
通过所述无线电通信接口(11),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确认对所述传输块进行接收并成功解码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ACK限定所述解码的解码余量。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设备(10),其中,所述ACK限定多个可能ACK等级之一,其中,每个ACK等级对应于预定义范围内的解码余量。
37.根据权利要求35-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10),其中,所述解码的余量包括:指示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的处理容量中用于接收或解码所述传输块的份额的指示。
38.根据权利要求35-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容量是实现物理层处理的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容量。
39.根据权利要求35-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10),其中,所述解码的余量指示所述解码的迭代次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5-3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10),其中,所述解码的余量指示在接收和/或解码期间激活或使用的硬件单元的数量。
41.根据权利要求35-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1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2)被配置为: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发送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42.根据权利要求35-4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10),包括: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20)接收用来启用指示所述解码的余量的ACK报告格式的请求。
CN201580077454.1A 2015-03-05 2015-03-05 限定解码余量的多等级ack Active CN107534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5/054612 WO2016138957A1 (en) 2015-03-05 2015-03-05 Multi-level ack defining decoding marg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512A true CN107534512A (zh) 2018-01-02
CN107534512B CN107534512B (zh) 2020-09-18

Family

ID=52649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7454.1A Active CN107534512B (zh) 2015-03-05 2015-03-05 限定解码余量的多等级ack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22727B2 (zh)
EP (1) EP3266135B1 (zh)
JP (1) JP6518337B2 (zh)
CN (1) CN107534512B (zh)
MX (1) MX366604B (zh)
WO (1) WO2016138957A1 (zh)
ZA (1) ZA20170571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6823A (zh) * 2018-03-08 2020-11-0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12640344A (zh) * 2018-08-29 2021-04-0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nr-u上的自包含突发的混合harq反馈方案
WO2022151099A1 (zh) * 2021-01-13 2022-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2198664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示信息的确定方法、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22916U1 (de) 2000-01-31 2009-12-10 Cook Biotech, Inc., West Lafayette Stentventil
JP6600003B2 (ja) * 2015-03-05 2019-10-30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復号マージンに基づく送信特性の構成
US9749097B2 (en) * 2015-06-04 2017-08-29 Litepoin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sting using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s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mobile terminals
US10085255B2 (en) * 2015-09-02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ow latency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WO2017067613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coding margin estimation
US10616912B2 (en) * 2016-04-22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ayload determination and uplink grant indication for multefire
US10547402B2 (en) 2016-10-24 202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multiplexing for mission critical information
WO2021123494A1 (en) 2019-12-19 2021-06-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Error probability assisted link adaptation
WO2021042089A2 (en) * 2020-11-25 2021-03-04 Zeku, Inc. Packet processing in downlink
US11916844B2 (en) * 2021-09-22 2024-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multiple panel user equipm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9724A (ja) * 1996-09-03 1998-03-24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20046379A1 (en) * 2000-06-26 2002-04-18 Ntt Docomo,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20020178417A1 (en) * 2001-05-22 2002-11-28 Jacob John M.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timization us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statistics
WO2004075023A2 (en) * 2003-02-19 2004-09-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s and apparatus
EP1633069A1 (en) * 2004-09-02 2006-03-08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units, system, and method of link adaptation thereof
JP2006211017A (ja) * 2005-01-25 2006-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US20070049207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ng statistics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feedback
WO2007062754A1 (en) * 2005-11-30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figurable acknowledgement mode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US7564827B2 (en) * 2001-10-19 2009-07-21 Alcatel-Lucent Usa Inc. Adaptive hybrid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2166689A1 (en) * 2007-07-04 2010-03-24 Nec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004796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Yi Hsuan Acknowledgment channel design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EP2383924A1 (en) * 2010-04-27 2011-11-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ssion in a relay node-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76851A1 (en) * 2010-05-07 2011-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with multi-level ack/nack feedback
US20130166983A1 (en) * 2008-07-03 2013-06-27 Wi-Lan, Inc. Fractional harq re-transmission
EP2663007A1 (en) * 2012-05-08 2013-11-13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messages, and a network device therefor
CN104283648A (zh) * 2013-07-10 2015-0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反馈确认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5427B2 (ja) * 1999-11-25 2004-06-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4008804B2 (ja) * 2002-12-18 2007-11-14 日本テレビ放送網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の受信マージン検出装置及び受信マージン検出方法
WO2005112318A2 (en) * 2004-05-11 2005-11-24 Wionics Research Mimo system and mode table
JP5409388B2 (ja) * 2007-12-25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移動局装置
WO2013137580A1 (ko) * 2012-03-12 2013-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879647B2 (en) * 2012-04-26 2014-11-04 Alcatel Lucent Methods of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system and systems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9686800B2 (en) * 2012-08-03 2017-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EP2782286B1 (en) * 2013-03-22 2019-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9724A (ja) * 1996-09-03 1998-03-24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20046379A1 (en) * 2000-06-26 2002-04-18 Ntt Docomo,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20020178417A1 (en) * 2001-05-22 2002-11-28 Jacob John M.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timization us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statistics
US7564827B2 (en) * 2001-10-19 2009-07-21 Alcatel-Lucent Usa Inc. Adaptive hybrid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4075023A2 (en) * 2003-02-19 2004-09-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Efficien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20040228320A1 (en) * 2003-02-19 2004-11-18 Rajiv Laroia Efficien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s and apparatus
EP1633069A1 (en) * 2004-09-02 2006-03-08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units, system, and method of link adaptation thereof
JP2006211017A (ja) * 2005-01-25 2006-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US20070049207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ng statistics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feedback
WO2007062754A1 (en) * 2005-11-30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figurable acknowledgement mode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EP2166689A1 (en) * 2007-07-04 2010-03-24 Nec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94357A1 (en) * 2007-07-04 2013-11-07 Nec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166983A1 (en) * 2008-07-03 2013-06-27 Wi-Lan, Inc. Fractional harq re-transmission
US20110004796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Yi Hsuan Acknowledgment channel design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EP2383924A1 (en) * 2010-04-27 2011-11-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ssion in a relay node-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182582A1 (en) * 2010-04-27 2013-07-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ssion in a Relay Node-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76851A1 (en) * 2010-05-07 2011-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with multi-level ack/nack feedback
EP2663007A1 (en) * 2012-05-08 2013-11-13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messages, and a network device therefor
CN104283648A (zh) * 2013-07-10 2015-0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反馈确认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MTS: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TS 36.213 V10.12.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6823A (zh) * 2018-03-08 2020-11-0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12640344A (zh) * 2018-08-29 2021-04-0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nr-u上的自包含突发的混合harq反馈方案
WO2022151099A1 (zh) * 2021-01-13 2022-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2198664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示信息的确定方法、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512B (zh) 2020-09-18
JP2018514970A (ja) 2018-06-07
EP3266135A1 (en) 2018-01-10
EP3266135B1 (en) 2022-10-12
MX2017010891A (es) 2017-12-07
JP6518337B2 (ja) 2019-05-22
MX366604B (es) 2019-07-16
WO2016138957A1 (en) 2016-09-09
ZA201705715B (en) 2018-12-19
US9722727B2 (en) 2017-08-01
US20160261321A1 (en) 2016-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4512A (zh) 限定解码余量的多等级ack
AU2022203331B2 (en) Multiplex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physical uplink data channel
US11405162B2 (e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ells
CN107409008A (zh) 基于解码余量的传输属性的配置
CN103944855A (zh) 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710656B (zh) 用于可靠低等待时间通信中增加的容量的探测
CN107889247A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配置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US20210211242A1 (en) Multi-level ack for automatic repetitions
CN108886436A (zh) 无线电网络节点、无线设备以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CN108141308A (zh) 解码裕度估计
CN104660387A (zh) 业务流量自适应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0167182B (zh) 一种上行码率的确定方法及基站
US11108527B2 (en) CQI codepoint reinterpretation
CN110140317A (zh) 解码部分无线电传送
CN114070510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EP3607690B1 (en) Hybrid frequency and time duplexing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20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