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4461A - 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4461A
CN107534461A CN201680027541.0A CN201680027541A CN107534461A CN 107534461 A CN107534461 A CN 107534461A CN 201680027541 A CN201680027541 A CN 201680027541A CN 107534461 A CN107534461 A CN 107534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line
supply
path switching
supply path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75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4461B (zh
Inventor
�间龙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4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4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02J1/084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1/086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or loads and source or sources when the main path f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06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power
    • H04B10/808Electrical power feeding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4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power to a repeater along the transmiss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15Architecture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87Protection in WDM systems
    • H04J14/0297Optical equipm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04Q2011/0007Construction
    • H04Q2011/0016Construction using waveleng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04Q2011/0037Operation
    • H04Q2011/0049Crosstalk reduction; Noise; Power budg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即使在干路站侧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未发生故障的设备而不将供电功能赋予支路站侧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一种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设有第一切换构件(20)、第二切换构件(30)、接地构件(40)以及通过该供电而操作的耗电电路(50)。当在第一供电线路(61)中发生故障时,耗电电路(50)将第一供电线路(61)接地,耗电电路(50)的一端连接到接地构件(40)并且第二供电线路(62)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另一端。当在第二供电线路(62)中发生故障时,耗电电路(50)将第二供电线路(62)接地,第一供电线路(61)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一端并且耗电电路(50)的另一端连接到接地构件(24)。

Description

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并且更明确地说,涉及控制用于将电力供应到通过所供应的电力而操作的可重构光学分插复用器(ROADM)功能电路的供电路径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经由海底缆线而在多个地面站(ground station)之间传送和接收光信号的海底缆线系统的数量正在增长。在海底缆线系统中,通过将传输线路分支并布置ROADM装置和第三站,光信号不仅在两个站之间,而且在三个或更多个地面站之间传送和接收。在此状况下,用于传送和接收光信号的光纤与用于传送电力的供电路径一起布置在海底缆线中。
在上述海底缆线系统中,用于放大将在海底缆线内传送的光信号的光强度的中继器通常布置在站之间。中继器通过经由供电路径从地面站供应的电力而操作。因此,例如,当到中继器的电力的供应由于在海底缆线内的供电路径中发生绝缘故障等而中断时,站之间的光信号的传送和接收也中断。因此,对即使在海底缆线等中发生了故障时也能够通过利用未发生故障的设备来最大程度地连续使用现有功能的海底缆线系统存在增长的需求。
一种用于在海底缆线等中发生了故障时通过利用未发生故障的设备来连续使用现有功能的技术例如公开在PTL 1中。在PTL 1中的技术中,在正常操作期间执行来自A站和B站(它们是干路(trunk)站)的双侧供电。例如,当在A站侧上的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A站侧上的供电线路接地,并且B站侧上的供电线路连接到C站侧上的供电线路(C站是支路(branch)站),因此执行来自B站的单侧供电,并且在B站与C站之间继续光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第H01-220531号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PTL 1中的技术中,虽然在正常操作期间,不需要从C站侧供应电力(C站是支路站),但需要向支路站侧提供供电功能,该供电功能仅在干路站侧中发生了故障时使用。
已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即使在干路站侧上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未发生故障的设备而不向支路站侧提供供电功能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发明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包含:耗电电路,通过所供应的电力来操作;接地构件(means);第一切换构件,用于基于第一控制信号而将第一供电线路、耗电电路和接地构件相互连接;以及第二切换构件,用于基于第二控制信号而将第二供电线路、耗电电路和接地构件相互连接,其中:在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的正常操作期间,耗电电路产生用于将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分别连接到耗电电路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当在第一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耗电电路将第一供电线路接地,产生用于将耗电电路的一端连接到接地构件的第一控制信号,并产生用于将第二供电线路连接到耗电电路的另一端的第二控制信号;并且当在第二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耗电电路产生用于将第一供电线路连接到耗电电路的一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二供电线路接地,并产生用于将耗电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接地构件的第二控制信号。
为了解决上文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包含:上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以及分支装置,取决于供电路径切换装置的操作而将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相互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供电路径切换方法是用于将电力供应到耗电电路的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中的供电路径切换方法,并且包含:在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的正常操作期间,将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分别连接到耗电电路的一端和另一端;当在第一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将第一供电线路接地,将第二供电线路连接到耗电电路的另一端,并连接耗电电路的一端和接地构件;以及当在第二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将第二供电线路接地,连接第一供电线路和耗电电路的一端,并连接耗电电路的另一端和接地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即使在干路站侧上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未发生故障的设备而不向支路站侧提供供电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的配置框图;
图2是图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70的系统配置图;
图3是图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海底缆线系统100的系统配置图;
图4是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分支装置510和ROADM装置520的切换控制图;
图5是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分支装置510中所包含的二极管桥接电路的示例;
图6是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分支装置510的正常操作期间的二极管桥接电路的示例;
图7是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分支装置510的正常操作期间的切换控制图;
图8是在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的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分支装置510的二极管桥接电路的示例;
图9是在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的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分支装置510的切换控制图;
图10(a)是在A站200侧上的海底缆线610中发生了故障时的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ROADM装置520的切换控制图;并且图10(b)是在B站300侧上的海底缆线620中发生了故障时的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ROADM装置520的切换控制图;以及
图11是图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海底缆线系统100B的系统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实施例>
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例。图1图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的配置框图。参照图1,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包含第一切换构件20、第二切换构件30、接地构件40和耗电电路50。
第一切换构件20基于从耗电电路50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而将第一供电线路61、接地构件40和耗电电路50相互连接。
第二切换构件30基于从耗电电路50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而将第二供电线路62、接地构件40和耗电电路50相互连接。
耗电电路50基于从第一供电线路61或第二供电线路62供应的电力而操作,根据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中的每一个的操作状态而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第一切换构件20和第二切换构件30。
具体来说,在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中的每一个的正常操作期间,耗电电路50产生用于将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分别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第一切换构件20和第二切换构件30。
另一方面,当在第一供电线路61中发生了故障时,耗电电路50将第一供电线路61接地,产生用于将接地构件40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一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切换构件20。此外,耗电电路50产生用于将第二供电线路62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另一端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二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切换构件30。此配置允许第一供电线路61与另一供电线路断开,并准备进行维修。此外,第二供电线路62在经过耗电电路50之后连接到接地构件40,这实现来自第二供电线路62侧的单端供电。因此,即使在第一供电线路61中发生了故障时,电力到耗电电路50或第二供电线路62上所布置的诸如中继器的耗电电路的供应仍可按原样继续。
此外,当在第二供电线路62中发生了故障时,耗电电路50产生用于将第一供电线路61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一端的第一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切换构件20。此外,耗电电路50将第二供电线路62接地,产生用于将接地构件40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另一端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二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切换构件30。此配置允许第二供电线路62与另一供电线路断开,并准备进行维修。此外,第一供电线路61在经过耗电电路50之后连接到接地构件40,这实现来自第一供电线路61侧的单端供电。因此,即使在第二供电线路62中发生了故障时,电力到耗电电路50或第一供电线路61上所布置的诸如中继器的耗电电路的供应仍可按原样继续。
在此状况下,根据此示例实施例的耗电电路50可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来识别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中的故障的发生:将故障的发生作为来自连接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的干路站或支路站的故障信息来接收。
如上所述,在根据此示例实施例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中,耗电电路50根据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中的每一个的操作状态而控制第一切换构件20与第二切换构件30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一切换构件20将第一供电线路61、接地构件40和耗电电路50相互连接,并且第二切换构件30将第二供电线路62、接地构件40和耗电电路50相互连接。此外,当在供电线路等中发生了故障时,耗电电路50控制第一切换构件20和第二切换构件30从双端供电改变为单端供电。因此,可连续使用耗电电路50以及未发生故障的一侧上的设备,而不将供电功能提供给支路站侧。
<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修改示例>
将描述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修改示例。图2图示根据此示例实施例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的系统配置图。参照图2,供电路径切换系统70包含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和分支装置80。
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以与第一示例实施例所述的图1所图示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相同的方式操作。具体来说,在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的正常操作期间,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将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中的每一个连接到耗电电路50。此外,当在第一供电线路61中发生了故障时,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将第一供电线路61接地,将接地构件40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一端,并将第二供电线路62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另一端。当在第二供电线路62中发生了故障时,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将第一供电线路61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一端,将第二供电线路62接地,并将接地构件40连接到耗电电路50的另一端。
分支装置80包含:第一供电路线(route)81,用于使从第一供电线路61供应的电流经由耗电电路50流动到第二供电线路62;第二供电路线82,用于使从第一供电线路61供应的电流直接流动到第二供电线路62,而不经过耗电电路50;控制构件83,用于切换第一供电路线81和第二供电路线82,控制构件83未图示在图2中。
当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中的供电功能正常操作时,控制构件83选择第一供电路线81,并且当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中的供电功能没有正常操作时,控制构件83选择第二供电路线82。
在当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中的供电功能没有正常操作时选择第一供电路线81的状况下,电力从第一供电线路61侧到第二供电线路62侧的供应中断。在此状况下,电力到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上所布置的中继器等的供应中断。另一方面,通过选择第二供电路线82(当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中的供电功能没有正常操作时,所供应的电流可经由第二供电路线82直接从第一供电线路61流动到第二供电线路62),电力从第一供电线路61侧到第二供电线路62侧的供应可继续。因此,电力到第一供电线路61和第二供电线路62上所布置的中继器等的供应可按原样继续。
如上所述,在根据此示例实施例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70中,当在供电线路61或62中、或在供电路径切换装置10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电力到未发生故障的供电线路上所布置的设备的供应可通过对切换构件20和30以及供电路线81和82适当地切换来继续。
在此状况下,用于监视从第一供电线路61到耗电电路50的供电路径中的故障的存在或不存在的监视构件91以及用于监视从第二供电线路62到耗电电路50的供电路径中的故障的存在或不存在的监视构件92可进一步进行布置。监视构件91和92在图2中各自由虚线指示。在此状况下,当监视构件91已在从第一供电线路61到耗电电路50的供电路径中检测到故障时,或当监视构件92已在从第二供电线路62到耗电电路50的供电路径中检测到故障时,控制构件83从第一供电路线81切换到第二供电路线82。
<第二示例实施例>
将描述第二示例实施例。图3图示根据此示例实施例的海底缆线系统的系统配置图。参照图3,在海底缆线系统100中,布置了A站200、B站300、C站400、分支装置510、可重构光学分插复用器(ROADM)装置520、海底缆线610到630以及中继器组710和720。在此示例实施例中,A站200、B站300和C站400布置在陆地上,并且分支装置510、ROADM装置520以及中继器组710和720布置在海的底部处。
A站200、B站300和C站400分别经由海底缆线610到630内的光纤611到631而相互传送和接收光信号。A站200和B站300分别经由海底缆线610和620内的供电线路612和622而将电力供应到ROADM装置520、中继器组710和720等。在此状况下,A站200和B站300是干路站,并且C站400是支路站。
海底缆线610将A站200、分支装置510和ROADM装置520相互耦接。海底缆线620将B站300、分支装置510和ROADM装置520相互耦接。海底缆线630将C站400和ROADM装置520相互耦接。海底缆线610到630分别包含光纤611到631,其中光纤611到631用于传送在A站200、B站300与C站400当中传送和接收的光信号。此外,海底缆线610和620分别包含供电线路612和622,其中供电线路612和622分别用于将从A站200和B站300供应的电力供应到ROADM装置520以及中继器组710和720。
中继器组710布置在海底缆线610上,并且中继器组720布置在海底缆线620上。分别构成中继器组710和720的中继器通过经由海底缆线610和620的供电线路612和622从A站200和B站300供应的电力来驱动,将从光纤611和621输入的光信号的强度放大到期望级别,并输出光信号。
分支装置510安装在水下,诸如,在海的底部处,并将光纤611、621和631相互连接,并且还通过ROADM装置520中的切换操作而将供电线路612和622相互连接。此外,当在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根据此示例实施例的分支装置510直接将供电线路612和622相互连接,因此继续电力到分别布置在海底缆线610和620上的中继器组710和720的供应。图4图示切换分支装置510的供电路径的功能的切换控制图。
参照图4,分支装置510包含:第一供电路线511,用于使从A站200侧上的供电线路612供应的电流经由ROADM装置520流动到B站300侧上的供电线路622;以及第二供电路线512,用于使从供电线路612供应的电流直接流动到供电线路622,而不经过ROADM装置520。稍后将描述第一供电路线511和第二供电路线512。
ROADM装置520安装在水下,诸如,在海的底部处,并且将分别经由海底缆线610到630内的光纤611到631而传送的光信号复用或分支。ROADM装置520通过从A站200和B站300供应的电力而操作。此外,当在A站200侧或B站300侧上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根据此示例实施例的ROADM装置520从来自A站200和B站300的双侧供电切换到来自A站200或B站300的单侧供电,因此继续电力到下文将描述的ROADM功能单元521或未发生故障的一侧上的中继器组的供应。图4还图示切换ROADM装置520的供电路径的功能的切换控制图。
参照图4,ROADM装置520包含ROADM功能单元521、开关(switch)522和523以及海底接地(sea earth)524。ROADM装置520通过使用ROADM功能单元521而将从C站400输入的光信号插入到从A站200或B站300输入的光信号,将从A站200或B站300输入的光信号分支为特定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输出到C站400。此外,ROADM装置520基于A站200侧和B站300侧中的每一个上的供电功能的操作状态而对开关522和523进行切换,因此将来自A站200和B站300的双侧供电切换到来自A站200或B站300的单侧供电。下文将描述切换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路径的功能。
接着,将描述切换分支装置510中的供电路线511和512的功能。图4所图示的两个供电路线511和512可由例如图5所图示的二极管桥接电路形成。图5所图示的分支装置510由第一二极管对513、第二二极管对514、第三二极管对515、第一继电器RL1、第二继电器RL2以及控制电路516形成。二极管对513到515各自由在相同方向上串联布置的两个二极管形成。在此状况下,A站200侧上的供电线路612连接到第一二极管对513的两个二极管之间的中点。
当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功能正常操作时,如图6所图示,分支装置510通过使用第一继电器RL1而将B站300侧上的供电线路622连接到ROADM装置520的端口P2,并且通过使用第二继电器RL2而将第三二极管对515的两个二极管之间的中点连接到ROADM装置520的端口P1。因此,如图6中的箭头所指示,来自A站200(+)的DC恒定电流经由ROADM装置520而流动到B站300(-)。因此,如图7所图示,第一供电路线511被设定成将电力供应到ROADM装置520的ROADM功能单元521。
另一方面,当例如在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例如,端口P2附近的供电线路的断线(breaking))时,如图8所图示,分支装置510通过使用第一继电器RL1而将B站300侧上的供电线路622连接到第二二极管对514的两个二极管之间的中点,并且通过使用第二继电器RL2而将ROADM装置520的端口P1和端口P2连接。因此,如图8中的箭头所指示,来自A站200(+)的DC恒定电流直接流动到B站300(-)而不经过ROADM装置520。因此,如图9所图示,第二供电路线512被设定。因为电力连续供应到中继器组710和720,所以即使在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A站200与B站300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也按原样继续。
应注意,当光纤用于经由ROADM装置520将A站200侧和B站300侧相互连接时,可进一步设置用于直接连接A站200侧与B站300侧之间的光纤的开关。因此,当在ROADM装置520中发生了故障时,可使已经过ROADM装置520的光信号从A站200侧传递到B站300侧。
接着,将描述切换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路径的功能。在正常操作期间,如图4和图7所图示,ROADM装置520分别通过使用开关522和523而将A站200侧上的供电线路612和B站300侧上的供电线路622连接到ROADM功能单元521的两端。结果,来自A站200的电力经由中继器组710、ROADM装置520和中继器组720而流动到B站300,并且来自A站200和B站300的双端供电被设定。
另一方面,当在连接A站200和ROADM装置520的海底缆线610中或在连接B站300和ROADM装置520的海底缆线620中发生了故障时,ROADM装置520将来自A站200和B站300的双端供电切换为来自A站200或B站300的单端供电。图10(a)图示是在A站200侧上的海底缆线610中发生了故障时的ROADM装置520的切换控制图,并且图10(b)是在B站300侧上的海底缆线620中发生了故障时的ROADM装置520的切换控制图。
当在海底缆线610中发生了故障时,用于通知故障的通知信号从A站200、B站300和C站400中的任一个输入到ROADM装置520。当指示海底缆线610中的故障的通知信号输入时,如图10(a)所图示,ROADM装置520控制开关522和523以将海底缆线610的供电线路612接地,并将海底缆线620的供电线路622在经过ROADM功能单元521之后连接到海底接地524。
此配置允许海底缆线610与另一海底缆线断开,并准备进行维修。此外,供电线路622在经过ROADM功能单元521之后连接到海底接地524,因此实现来自B站300的单端供电。因此,电力到布置在B站300侧上的中继器组720和ROADM装置520的供应继续,并且B站300与C站400之间的光传输按原样继续。
另一方面,当指示海底缆线620中的故障的通知信号输入时,如图10(b)所图示,ROADM装置520控制开关522和523以将海底缆线620的供电线路622接地,并将海底缆线610的供电线路612在经过ROADM功能单元521之后连接到海底接地524。此配置使海底缆线620能够准备进行维修,并且来自A站200的单端供电使电力到布置在A站200侧上的中继器组710和ROADM装置520的供应能够继续,并且使A站200与C站400之间的光传输能够继续。
具有如上所述的配置的海底缆线系统100包含:第一供电路线511,用于使从分支装置510供应的电流流动到ROADM装置520;第二供电路线512,用于使从供电线路612供应的电流直接流动到供电线路622;以及用于ROADM装置520的开关522和523,用于切换两种类型的供电路线,即,双端供电和单端供电。因此,当在ROADM装置520中的供电功能中、或在供电线路612和622中发生了故障时,供电路线511和512以及开关522和523可适当地切换,并且电力到布置在未发生故障的供电线路上的中继器组的供应可按原样继续。
<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
将描述第二示例实施例的修改示例。在第二示例实施例中,未从C站400供应电力,其中C站400是支路站。然而,中继器组730可进一步布置在连接C站400和ROADM装置520的海底缆线630中,并且C站400可将电力供应到中继器组730。图11图示在此状况下使用的海底缆线系统100B的系统配置图。
在此状况下,图11所图示的A站200、B站300、分支装置510和ROADM装置520以分别与图示在第二示例实施例所描述的图3中的A站200、B站300、分支装置510和ROADM装置520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具体来说,A站200和B站300传送和接收光信号,并将电力供应到中继器组710和720以及ROADM装置520。此外,分支装置510包含两个供电路线511和512(不同之处在于是否经过ROADM装置520),并且ROADM装置520包含开关522和523,其中开关522和523用于切换两种类型的供电路线,即,双端供电和单端供电。
参照图11,连接C站400B和ROADM装置520的海底缆线630B包含:光纤631,用于在C站400B与ROADM装置520之间传送光信号;以及供电线路632,用于将从C站400B供应的电力供应到中继器组730。供电线路632在中继器组730中最接近ROADM装置520的中继器处连接到海底接地800。此配置实现来自C站400B的单端供电。
构成布置在海底缆线630B上的中继器组730的中继器通过经由海底缆线630B的供电线路632从C站400B供应的电力来驱动,并且将从光纤631输入的光信号放大到期望级别。
在图11所图示的海底缆线系统100B中,来自A站200和B站300的双端供电、或来自A站200或B站300的单端供电以及来自C站400B的单端供电独立地形成。因此,当在ROADM装置520中或在供电线路612和622中的供电功能中发生了故障时,供电路线511和512或开关522和523可进行切换,而不管C站400B中的供电操作。因此,电力到布置在未发生故障的供电线路上的中继器组的供应按原样继续。此外,当来自A站200和B站300的供电以及来自C站400B的供电独立时,相互不同的供电规范可分别应用到A站200和B站300以及C站400B。
根据此示例实施例的海底缆线系统100B特别在以下状况下是有效的:海底缆线系统通过稍后另外将ROADM装置520、C站400B、海底缆线630B和中继器组730在A站200与B站300之间添加到现有海底缆线系统而扩展。海底缆线系统可通过另外提供使用任何供电电流的支路站而不管是否布置了中继器组来扩展。例如,可最初仅建构便宜的主路径(处于A站200与B站300之间),并且可响应于请求而添加对于主路径来说具有最佳规范的支路站和ROADM功能。
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设计等的修改也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基于并主张2015年5月12日申请的第2015-097314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全部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 供电路径切换装置
20 第一切换构件
30 第二切换构件
40 接地构件
50 耗电电路
61 第一供电线路
62 第二供电线路
70 供电路径切换系统
80 分支装置
81 第一供电路线
82 第二供电路线
91、92 监视构件
100 海底缆线系统
200 A站
300 B站
400 C站
510 分支装置
520 ROADM装置
521 ROADM功能单元
522、523 开关
524 海底接地
610、620、630 海底缆线
611、621、631 光纤
612、622 供电线路
710、720 中继器组
800 海底接地

Claims (10)

1.一种供电路径切换装置,包括:
耗电构件,所述耗电构件通过所供应的电力来操作;
接地构件;
第一切换构件,所述第一切换构件用于基于第一控制信号而将第一供电线路、所述耗电构件和所述接地构件相互连接;以及
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二切换构件用于基于第二控制信号而将第二供电线路、所述耗电构件和所述接地构件相互连接,
其中,
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正常操作期间,所述耗电构件产生用于将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分别连接到所述耗电构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当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所述耗电构件将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接地,产生用于将所述耗电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接地构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产生用于将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连接到所述耗电构件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并且
当在所述第二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所述耗电构件产生用于将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连接到所述耗电构件的一端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接地,并且产生用于将所述耗电构件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接地构件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耗电构件从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或到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来复用或分支第三光信号,所述第一光信号被传送到和接收自用于将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一供电线路的第一站,所述第二光信号被传送到和接收自用于将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第二站,并且所述第三光信号被传送到和接收自第三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耗电构件是ROADM电路,其用于控制光信号的复用或分支,所述ROADM指可重构光学分插复用器。
4.一种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以及
分支装置,其基于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的操作而将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其中,
所述分支装置包含第一供电路线和第二供电路线,所述第一供电路线用于使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供应的电流经由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而流动到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所述第二供电路线用于使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供应的电流流动到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而不经过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并且
当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中的供电为正常操作时,所述分支装置选择所述第一供电路线,并且当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中的供电不是正常操作时,所述分支装置选择所述第二供电路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其中,
所述分支装置包含:
第一到第三二极管对,由在相同方向上串联布置的两个二极管形成所述第一到第三二极管对中的每一二极管对,所述第一到第三二极管对被并联布置;
第一切换构件,所述第一切换构件的一端被连接到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的第二端口或被连接到在所述第二二极管对之间的中点,并且所述第一切换构件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所述第二端口是在所述第二供电线路与所述耗电构件的另一端之间的节点;
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二切换构件的一端被连接到在所述第三二极管对之间的中点或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口,并且所述第二切换构件的另一端被连接到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是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与所述耗电构件的一端之间的节点;以及
控制构件,所述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构件和所述第二切换构件中的每一个的连接目的地,
其中,
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被连接到在所述第一二极管对之间的中点,
当所述第一供电路线被选择时,所述控制构件将所述第一切换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耗电构件的第二端口,并且将所述第二切换构件的一端连接到在所述第三二极管对之间的中点,并且
当所述第二供电路线被选择时,所述控制构件将所述第一切换构件的一端连接到在所述第二二极管对之间的中点,并且将所述第二切换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其中,
所述分支装置包含监视构件,所述监视构件用于监视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到所述耗电构件的供电路径中以及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到所述耗电构件的供电路径中的故障的存在或不存在,并且当通过所述监视构件检测到故障时,所述第一供电路线切换到所述第二供电路线。
8.根据权利要求4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所述第一站将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并且传送和接收所述第一光信号;
所述第二站,所述第二站将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并且传送和接收所述第二光信号;
所述第三站,所述第三站传送和接收所述第三光信号;
第一复合光缆,所述第一复合光缆将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一站;
第二复合光缆,所述第二复合光缆将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二站;
光缆,所述光缆将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三站;
第一中继器,所述第一中继器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复合光缆上,并且放大所述第一光信号的光强度;以及
第二中继器,所述第二中继器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复合光缆上,并且放大所述第二光信号的光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其中,
所述第三站经由包含所述光缆和第三供电线路在内的第三复合光缆而被连接到所述供电路径切换装置,将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三供电线路,并且还包含被布置在所述第三复合光缆上并放大所述第三光信号的光强度的第二中继器。
10.一种在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中用于将电力供应到耗电构件的供电路径切换方法,所述供电路径切换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正常操作期间,将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分别连接到所述耗电构件的一端和另一端;
当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将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接地,将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连接到所述耗电构件的另一端,并且将所述耗电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接地构件;以及
当在所述第二供电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将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接地,将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连接到所述耗电构件的一端,并且将所述耗电构件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接地构件。
CN201680027541.0A 2015-05-12 2016-05-09 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 Active CN107534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7314 2015-05-12
JP2015097314 2015-05-12
PCT/JP2016/002264 WO2016181642A1 (ja) 2015-05-12 2016-05-09 給電路切替装置、給電路切替システムおよび給電路切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461A true CN107534461A (zh) 2018-01-02
CN107534461B CN107534461B (zh) 2021-08-10

Family

ID=57248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7541.0A Active CN107534461B (zh) 2015-05-12 2016-05-09 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8440B2 (zh)
EP (1) EP3297175B1 (zh)
JP (1) JP6428930B2 (zh)
CN (1) CN107534461B (zh)
WO (1) WO201618164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5148A (zh) * 2018-07-24 2021-02-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13489132A (zh) * 2021-06-30 2021-10-08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56096B2 (en) * 2017-09-29 2023-01-17 Nec Corporation Submarine branching unit and submarine branching method
CN107919725B (zh) * 2017-11-16 2021-01-05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用交错控制构型的航空电源控制盒
JPWO2020054614A1 (ja) 2018-09-10 2021-08-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経路切替装置および経路切替方法
CN116488168B (zh) * 2023-06-21 2023-09-01 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器、海缆供电系统及接地切换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2172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Ecolab Inc. H-bridge control circuit
CN102214918A (zh) * 2011-06-15 2011-10-1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供电系统、方法及变频器系统
CN203339793U (zh) * 2013-06-17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直流双电源并列切换装置
US20140103739A1 (en) * 2011-06-30 2014-04-17 Nec Corporation Feed line switching apparatus, optical submarine branching apparatus, submarine cable system, and feed line switch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4499B2 (ja) 1988-02-29 1997-06-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海底ケーブル伝送路の給電分岐切替方法および切替装置
JP2010233358A (ja) * 2009-03-27 2010-10-14 Tdk-Lambda Corp 電池保護回路、電池保護方法、電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201214919A (en) * 2010-09-24 2012-04-01 Lite O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rp Hybri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CN103975534B (zh) 2011-12-22 2016-05-1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分支单元和电力线监视方法
JP2014073045A (ja) * 2012-10-01 2014-04-21 Toyota Motor Corp 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CN105474552B (zh) 2013-08-23 2018-03-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馈电线路切换电路、分支设备、海底电缆系统和馈电线路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2172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Ecolab Inc. H-bridge control circuit
CN102214918A (zh) * 2011-06-15 2011-10-1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供电系统、方法及变频器系统
US20140103739A1 (en) * 2011-06-30 2014-04-17 Nec Corporation Feed line switching apparatus, optical submarine branching apparatus, submarine cable system, and feed line switching method
CN203339793U (zh) * 2013-06-17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直流双电源并列切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5148A (zh) * 2018-07-24 2021-02-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13489132A (zh) * 2021-06-30 2021-10-08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及方法
CN113489132B (zh) * 2021-06-30 2024-03-01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线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7175A4 (en) 2018-10-24
US10348440B2 (en) 2019-07-09
CN107534461B (zh) 2021-08-10
US20180145785A1 (en) 2018-05-24
JP6428930B2 (ja) 2018-11-28
JPWO2016181642A1 (ja) 2018-02-08
WO2016181642A1 (ja) 2016-11-17
EP3297175A1 (en) 2018-03-21
EP3297175B1 (en) 202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4461A (zh) 供电路径切换装置、供电路径切换系统和供电路径切换方法
CN102934377B (zh) 在海水下传输电力并提供光纤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JP7134992B2 (ja) 給電分岐ユニット(pfbu)の多ノード・ネットワークを使用して適応型電力分配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技法、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海底光通信システム
US9660457B2 (en) Feed line switching apparatus, optical submarine branching apparatus, submarine cable system, and feed line switching method
EP2393220B1 (en) Undersea optical and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apparatus
US10721001B2 (en) Submarine optical cable shore landing apparatus
CN107005269A (zh) 馈电线分支装置以及馈电线分支方法
CN104798324B (zh) 用于提供水下通信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US20160203930A1 (en) Power feed line switching circuit, branching device, submarine cable system, and power feed line switching method
EP2393221B1 (en) Underse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11705971B2 (en) Submarine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ubmarine branching apparatus
CN113810127A (zh) 用于海底网状联网的光学切换和电气供电架构
WO2020054614A1 (ja) 経路切替装置および経路切替方法
WO2020261924A1 (ja) 分岐装置、及び海底ケーブルシステム
US11994728B2 (en) Junction device, and undersea cable system
EP1294113A2 (en) Branching unit for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H05327561A (ja) 給電路切替回路
JP6962441B2 (ja) 海底ケーブルシステム、分岐装置及びその状態応答方法
CN110058106A (zh) 一种基于NBIoT物联网的备用芯线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