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0120A - 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医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0120A
CN107530120A CN201680021868.7A CN201680021868A CN107530120A CN 107530120 A CN107530120 A CN 107530120A CN 201680021868 A CN201680021868 A CN 201680021868A CN 107530120 A CN107530120 A CN 107530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cut
biological tissue
leading section
medicin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18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0120B (zh
Inventor
武井祐介
田中千博
高篠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0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0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0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8Surgical forceps
    • A61B17/2812Surgical forceps with a single pivotal connection
    • A61B17/282Ja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A61B18/08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085Forceps, scis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bow shaped or with rotatable body at cantilever end, e.g. for resectoscopes, or coagulating roll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5Excision instruments
    • A61B17/32056Surgical snare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1Cut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7Coagulation and cutting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3Sea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206Generators therefor
    • A61B2018/1246Genera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put polarity
    • A61B2018/126Genera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put polarity bipol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 A61B2018/145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having a moving blade for cutting tissue grasped by the ja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 A61B2018/1457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having opposing blades cutting tissue grasped by the jaws, i.e. combined scissors and pli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医疗器械具有:钳,所述钳设置有抓持部;和刀,所述刀从其前端部延伸至根端部,能够靠近和远离所述抓持部,所述刀在与所述抓持部相对的位置具有含有棱的顶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根端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大。

Description

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下进行处置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01-198137号公报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是一个钳的抓持面中的、越靠近另一个钳的抓持面的位置则形成得越锐利。该处置部在利用一个钳的抓持面中的锐利的部位对切开对象的活体组织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将热量传导到抓持面,一边使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凝固(封合)一边将其切开。
在利用日本特开2001-198137号公报中公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前端部夹持活体组织时,利用一个钳的抓持面的锐利部位对活体组织的较小的面积施加较大的压力。即,在利用日本特开2001-198137号公报中公开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前端部夹持活体组织时,会对每单位面积局部地施加较大的压力。因此,存在在仅进行抓持但不需要进行处置的活体组织残留有抓持的痕迹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医疗器械:在仅抓持但不需要处置活体组织的情况下抑制残留抓持痕迹的同时能够进行抓持,并且即使在将1次无法完全切断的较大的血管、较大的活体组织分数次凝固(封合)、切开等处置活体组织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防止出血的同时进行处置。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医疗器械具有:钳,所述钳设置有抓持部;和刀,所述刀从其前端部延伸至根端部,能够靠近和远离所述抓持部,所述刀在与所述抓持部相对的位置具有含有棱的顶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根端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概略图。
图3A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刀的封合区域与第2处置片的刀承受体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沿着图2中的3A-3A线的概略的横剖视图。
图3B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刀的切开区域与第2处置片的刀承受体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沿着图2中的3B-3B线的概略的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形成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刀的前端部的封合区域和形成在封合区域的根端侧的切开区域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5A是从图5B中的箭头5A的方向观察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刀的封合区域与刀承受体的抓持部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B是从图5A中的箭头5B的方向观察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刀的封合区域与刀承受体的抓持部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刀的封合区域与刀承受体的抓持部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7A是从图7B中的箭头7A的方向观察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刀的封合区域和切开区域与刀承受体的抓持部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7B是从图7A中的箭头7B的方向观察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刀的封合区域和切开区域与刀承受体的抓持部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状态下在抓持着活体组织的状态下使加热器进行加热并向刀传导热量、从而一边使活体组织封合一边将其切开后的活体组织的概略图。
图9A是从图9B中的箭头9A的方向观察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刀的封合区域和切开区域与刀承受体的抓持部之间抓持血管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9B是从图9A中的箭头9B的方向观察在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刀的封合区域和切开区域与刀承受体的抓持部之间抓持血管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在图9A和图9B所示的状态下在抓持着血管的状态下使加热器进行加热并向刀传导热量、从而一边使血管封合一边将其切开后的血管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形成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刀的前端部的封合区域和形成在封合区域的根端侧的切开区域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形成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刀的前端部的封合区域形成有防滑部的状态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沿着图2中的3A-3A线的概略的横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2处置片形成为压板钳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5A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刀的封合区域与第2处置片的刀承受体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横剖视图。
图15B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刀的切开区域与第2处置片的刀承受体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横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变形例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7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沿着图2中的3A-3A线的概略的横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的处置部的第1处置片的刀与第2处置片的刀承受体之间抓持活体组织的状态的概略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使用图1~图10说明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能量处置系统)10具有作为医疗器械的处置器具(能量处置器具)12和包含能量源14a的控制部14。
处置器具12具有插入部22和设于插入部22的根端部的操作部24。
操作部24具有操作部主体26和用于使插入部22的后述的处置部32进行动作的把手28。操作部主体26具有一端26a和另一端26b。操作部主体26的一端26a与插入部22的后述的护套34的根端相连接。把手28能够靠近和远离操作部主体26的另一端26b。另外,在图1中,操作部主体26形成为大致字母L形,但操作部主体26的形状能够适当地选择。
插入部22具有处置部32和护套34。处置部32设于插入部22的护套34的前端部。护套34设于处置部32的根端部,与操作部24的操作部主体26的一端26a相连接。
如图2~图3B所示,插入部22的处置部32具有利用操作部24的操作相对地打开闭合的第1钳42和第2钳44、设于第1钳42的刀(第1压力施加体)46、以及设于第2钳44的刀承受体(第2压力施加体)48。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第1钳42上设有刀46而形成第1处置片52、在第2钳44上设有刀承受体48而形成第2处置片54的情况。不言而喻,也优选的是,在第1钳42上设有刀承受体48而形成第1处置片52,在第2钳44上设有刀46而形成第2处置片54。
在图2中,第1钳42一体地固定于护套34。在此,例如利用图1所示的可动把手28靠近操作部主体26的另一端26b使第2钳44绕枢接轴50的轴线转动而靠近第1钳42。此外,利用可动把手28远离操作部主体26的另一端26b使第2钳44绕枢接轴50的轴线转动而远离第1钳42。即,在此,说明利用操作部24的适当的操作能够使第2钳44靠近和远离第1钳42的情况。由于该结构是公知的,因此省略与此处的第2钳44靠近和远离第1钳42相关的结构的说明。
此外,也优选的是,利用公知的结构,形成为第1钳42能够在护套34的前端转动,第2钳44能够在护套34的前端转动,第1钳42和第2钳44能够同时以相互靠近和远离的方式移动。
优选的是,第1钳42和第2钳44例如由不锈钢合金材料等刚性材料形成。优选的是,第1钳42和第2钳44的外表面电绝缘。优选的是,护套34与第1钳42同样例如由不锈钢合金材料等刚性材料形成为筒状,其表面电绝缘。
刀46例如由铜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等具有良好导热性的原材料形成。此外,刀承受体48例如由PTFE等具有电绝缘性并且具有耐热性的原材料形成。另外,也优选的是,刀承受体48形成为在其与刀46之间抓持着活体组织LT时利用从活体组织LT施加的压力能够适当地弹性变形。
刀46处于第1钳42中的靠近第2钳44的位置。刀承受体48处于第2钳44中的靠近第1钳42的位置。因此,通过使第2钳44靠近第1钳42,从而使刀承受体48靠近刀46。通过使第2钳44远离第1钳42,从而使刀承受体48远离刀46。
在第1钳42和刀46之间作为热源配设有加热器56。因此,通过控制控制部14的能量源14a,从能量源14a向加热器56供给适当的能量,从而加热刀46。即,刀46利用来自加热器56的导热从顶部46a的前端到根端使从封合区域62到切开区域64的整个区域升温。
另外,也优选的是,不是在第1钳42和刀46之间配设有加热器56,而是在刀46中埋设有加热器56。
在第1钳42和加热器56之间配设有例如对于超过300℃的温度具有耐热性并且导热性较低的绝热材料58。在这种情况下,绝热材料58作为确保第1钳42与加热器56之间的距离的隔离件在第1钳42的不锈钢合金材料和加热器56之间配设有例如PTFE材等导热率比不锈钢合金材料低的原材料。因此,防止了来自加热器56的热量直接传导到第1钳42的表面。
此外,为了抑制从加热器56向第1钳42传递来的热量,也优选的是形成有空气层而替代绝热材料58。即,并非必须在加热器56和第1钳42之间配设有物体。
如图2~图4所示,刀46具有顶部46a,该顶部46a从其前端延伸至根端且在与第2钳44的刀承受体48相对的位置包含棱。刀46具有在前端部(封合区域62)和根端部(切开区域64)之间延伸的长轴L。刀46的长轴L沿着顶部46a延伸。顶部46a与长轴L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连续延伸。因此,优选的是,在相对于第1处置片52闭合第2处置片54而使刀46的顶部46a靠近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的状态时,刀46的顶部46a从其前端到根端在大致整体的范围内抵接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
优选的是,刀46沿着长轴L的长度形成得大于与长轴L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W。优选的是,如图3A和图3B所示,刀46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相对于例如包含长轴L且沿着第2钳44的开闭方向的假想面S对称。
刀46沿着其长轴L在前端部具有封合区域(第1压力施加部)62,通过该封合区域62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的协同动作对活体组织LT进行抓持,并通过施加能量和与抓持部48a的协同动作对活体组织LT进行封合。刀46沿着其长轴L与封合区域62连续地具有与封合区域62的根端侧连续形成的切开区域(第2压力施加部)64。通过切开区域64与抓持部48a的协同动作对活体组织LT进行抓持,并通过施加能量和与抓持部48a的协同动作,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一边将其切开。这样,在从封合区域62的根端到刀46的根端部形成有用于切开活体组织LT的切开区域64。
刀46的长度作为一例为18mm~20mm左右。刀46中的、封合区域62的沿着长轴L的长度短于切开区域64的沿着长轴L的长度。即,刀46中的、前端部(封合区域62)的沿着长轴L的长度短于前端部(封合区域62)的根端与根端部(切开区域64)的根端之间的沿着长轴L的长度。优选的是,刀46中的、封合区域62的沿着长轴L的长度为0.5mm~2.5mm左右。
处置部32和护套34整体形成为能够穿过具有适当的内径的套管针(未图示)的大小。刀46的宽度W作为一例为4mm~5mm左右。另外,本实施例的处置部32、护套34设想了向套管针贯穿的情况,但处置部32、护套34并不限定于向套管针贯穿的方式。例如留意即便是在不使用套管针的剖腹手术中使用的剪刀型的设备也可以适当地使形态变形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在处置部32的前端部设有抓持部48a,在处置部的根端部设有手柄,处置部32的中间部设置为借助枢接轴50能够相对于护套34转动。
切开区域64具有用于切开活体组织LT的切开部(边缘部)72和用于封合活体组织LT的封合部74a、74b。处于刀46的前端部的封合区域62的顶部46a和处于封合区域62的根端侧的切开区域64的顶部46a处于长轴L上。切开区域64中的切开部72处于顶部46a。顶部46a成为沿着长轴L延伸的棱。根据图3A和图3B可知,顶部46a的顶点形成沿着长轴L延伸的棱线。在切开区域64中,该棱线成为切开部72。
刀46中,封合区域62即刀46的前端部的顶部46a的曲率半径Rd大于切开区域64即刀46的根端部的顶部46a的曲率半径Rp。优选的是,刀46的前端部即封合区域62的顶部46a的横截面形成为弧形。因此,刀46的前端部即封合区域62具有弧形的周面。顶部46a的曲率半径Rd、Rp形成为从刀46的前端部朝向根端侧而变小。更具体地讲,刀46的封合区域62的棱形成为钝形,切开区域64的棱与封合区域62相比形成为锐形。即,刀46的封合区域62的棱形成为在与长轴L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适当的宽度。刀46的切开区域64的棱形成为在与长轴L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比封合区域62的宽度足够小的宽度。
刀46的前端部即封合区域62的曲率半径Rd被设定为,其大小能够通过对顶部46a施加能量(在此是来自加热器56的热能)并通过与刀承受体48的与封合区域62相对的抓持部48a的协同动作,使活体组织LT凝固(封合)。
切开区域64的顶部46a即切开部(边缘部)72利用例如大致平面状等两个面状的封合部74a、74b限定。切开区域64的包含切开部72在内的部分的曲率半径Rp被设定为,其大小能够通过对顶部46a即切开部72施加能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来自加热器56的热能)并通过与刀承受体48的相对的部位的协同动作,切开活体组织LT。切开部72与封合区域62相比设为锐利的部位。在此,切开部72形成为笔直的线状。因此,切开部72的宽度与刀46的宽度W相比形成得足够小。
刀承受体48具有用于抓持活体组织LT的抓持部48a。在本实施方式中,抓持部48a为大致平面状。抓持部48a也优选为弧形等曲面。在使第2钳44靠近第1钳42的状态下,刀46相对于刀承受体48靠近,抓持部48a抵接于刀46的顶部46a。
控制部14的能量源14a通过操作部24的操作部主体26和插入部22的护套34与加热器56电连接。控制部14具有开关部16。或者,控制部14与开关部相连接。开关部16例如可采用图1所示的脚踏开关、设于操作部24的未图示的手动开关。于是,在按压图1所示的脚踏开关16的按压垫16a时,从能量源14a向加热器56供给由控制部14适当地控制的能量,加热器56升温到适当的温度。另外,控制部14控制能量源14a,从而在从按压开关部16的按压垫16a之后数秒钟左右使加热器56的温度升温到例如200℃~300℃左右。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10的作用。
如图5A~图6所示,使第2钳44相对于第1钳42适当地进行动作,并利用处置部32的前端部抓持活体组织LT。具体地讲,通过刀46的封合区域62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的协同动作对活体组织LT进行抓持。此时,活体组织LT以由封合区域62的沿着长轴L的长度和顶部46a中的与长轴L正交的适当的宽度限定的面状被抓持。封合区域62例如形成为弧形等曲面。因此,对在封合区域62和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抓持的活体组织LT施加适当的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刀46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对活体组织LT施加最大的压力。另外,刀46的封合区域62不会对活体组织LT施加切断活体组织LT这样的压力。
另外,封合区域62的沿着长轴L的长度例如为2mm左右。此外,封合区域62中的与活体组织LT接触的顶部46a的宽度例如为1mm~数mm左右(刀46的最大宽度W以下)。因此,活体组织LT与刀46的封合区域62接触的接触部位成为面状。在这样抓持着刀46的前端部的封合区域62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的活体组织LT的状态下活动操作部24即处置器具12时,能够拉拽活体组织LT。
而且,如上所述,刀46的前端部的封合区域62和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的活体组织LT并不是局部而是以面状被抓持。因此,尽可能防止在封合区域62和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暂时抓持着活体组织LT之后、再放开抓持着的活体组织LT时在抓持过的部位残留抓持的痕迹、或者赋予使抓持的部位坏死这样的破坏。
在封合区域62和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抓持着活体组织LT的状态下从能量源14a向加热器56供给能量时,加热器56发热。此时,通过一边利用控制部14进行控制一边从能量源14a输出的能量,从而使加热器56在数秒钟内从常温升温到例如200℃~300℃左右。因此,从加热器56朝向刀46的顶部46a传导热量。此时,由于活体组织LT以面状接触封合区域62,因此,以面状加热活体组织LT。由于这样在封合区域62的顶部46a以面状加热活体组织LT,因此,被加热的部位以面状被封合(凝固)。利用控制部14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使加热器56升温到例如200℃~300℃左右之后数秒钟左右停止从能量源14a向加热器56输出能量。
在切开活体组织LT的情况下,如图7A和图7B所示,利用封合区域62和与封合区域62相对的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抓持活体组织LT,并且利用与封合区域62连续形成的切开区域64和与切开区域64相对的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抓持活体组织LT。在该状态下从能量源14a向加热器56供给能量时,封合区域62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的活体组织LT像上述那样凝固。
切开区域64的切开部72形成为比封合区域62锐利的部位。因此,在切开区域64中,对活体组织LT中的、与切开部72接触的部位施加比对活体组织LT中的、与封合部74a、74b所接触的部位施加的压力大的压力。
在切开区域64和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抓持着活体组织LT的状态下从能量源14a向加热器56供给能量时,从加热器56朝向刀46的顶部46a的切开部72传导热量。此外,朝向切开部72传导热量,并且也向形成切开部72的大致平面状的封合部74a、74b传导热量。因此,也向切开部72附近的封合部74a、74b传导热量。
在切开区域64中,利用局部的压力和热量由切开部72切开活体组织LT中的与切开部72接触的部位,并且利用热量封合与同切开部72相邻的封合部74a、74b接触的部位。因此,在切开区域64中大致同时进行活体组织LT的切开和封合即凝固。因而,在切开区域64中,不会引起出血且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凝固)一边将其切开。由此,在活体组织LT中,夹在刀46的切开部72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切断部分65。活体组织LT中,夹在第1封合部74a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及第2封合部74b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未被切断,而是利用热量凝固。此外,在处置部32的宽度方向(活体组织LT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在活体组织LT的切断部分65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活体组织LT被封合的封合部分(宽度方向封合余量)65A、65B。
此外,切开区域64的前端与封合区域62的根端一致。因此,切开区域64在切开区域64的前端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凝固)一边将其切开。因而,如图8所示,在切开了活体组织LT时,在活体组织LT上形成有被封合成大致字母U形的区域C。由此,在处置部32的长度方向(活体组织LT)上,在活体组织LT的切断部分65的前端侧形成有活体组织LT被封合的封合部分(前端封合余量)65C。
在欲延伸图8所示的活体组织LT的切断部分65而将活体组织LT分离成两个的情况下,相对于第1钳42打开第2钳44,使处置部32沿着长轴L相对于活体组织LT前进。利用封合区域62和与封合区域62相对的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抓持活体组织LT,并且利用与封合区域62连续形成的切开区域64和与切开区域64相对的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抓持活体组织LT。然后,如上所述,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凝固)一边将其切开。这样,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一边将其切开,将活体组织LT分离成两个。
以下,说明将直径(粗度)比第2钳44的长度方向的全长TL大的血管V作为处置对象而抓持,从而进行的处置。
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抓持直径比第2钳44的全长TL大的血管V的情况下,即使在第1钳42和第2钳44之间抓持血管V,也无法在血管V的径向上使第2钳44的刀承受体48一次接触血管V的整个宽度。因此,在第1钳42和第2钳44之间抓持着血管V的状态下,在血管V的径向上刀承受体48不是接触血管V的整个宽度而是仅接触一部分。
在第1钳42和第2钳44之间不存在处置对象的状态下,刀46的切开部72抵接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因此,在第1钳42和第2钳44之间抓持着血管V的状态下,在血管V中作用于夹在刀46的切开部72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的压力较大。因此,通过在第1钳42和第2钳44之间抓持着血管V的状态下从刀46散发热量,从而利用压力和热量切断(切开)在血管V中夹在刀46的切开部72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由此,在血管V中夹在刀46的切开部72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切断部分65。此外,血管V的在血管V的径向上未接触刀承受体48的前端部的部位形成有剪切剩余部分63。
在刀46的切开部72抵接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的状态下,面状的第1封合部74a和第2封合部74b分别相对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离开,而不抵接。因此,在第1钳42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切开部72的一侧的第1封合部74a和在第1钳42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切开部72的另一侧的第2封合部74b中,与切开部72相比,在第1钳42与第2钳44之间作用于血管V的压力较小。即,在血管V中,在夹在第1封合部74a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及第2封合部74b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与夹在切开部72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相比,所作用的压力变小。因此,在血管V中夹在第1封合部74a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及第2封合部74b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不会被切断,而是利用热量凝固。由此,在处置部32的宽度方向(血管V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在血管V的切断部分65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血管V被封合的封合部分(宽度方向封合余量)65A、65B。通过形成封合部分65A、65B,从而即使切断血管V,也在处置部32的宽度方向上有效地防止了来自切断部分65的两侧的出血。
在某一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第2钳44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B1为4mm~5mm,与此相对,处置部32的宽度方向上的切开部72的尺寸B2为0.5mm~1mm。在这种情况下,血管V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封合部分65A、65B的各个尺寸(S1及S2的对应的一者)例如为0.5mm~2.5mm。
此外,在刀46的切开部72抵接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的状态下,在刀承受体48的前端部接触刀46的切开部72,但由于切开部72的前端部与切开部72的根端部相比形成得较钝,因此,在血管V中,在夹在切开部72与刀承受体48的前端部之间的部位,与夹在切开部72与刀承受体48的根端部之间的部位相比,所作用的压力较小。因此在血管V中夹在切开部72的前端部与刀承受体48之间的部位(刀46的切开部72的前端所接触的部位的附近的部位)未被切断,而利用热量凝固。由此,在处置部32的长度方向(血管V的径向)上,在血管V的切断部分65与剪切剩余部分63之间形成有血管V被封合的封合部分(前端封合余量)65C。通过形成封合部分65C,从而即使切断血管V,也有效地防止了来自刀46的切开部72的前端所接触的部位与剪切剩余部分63之间的出血。即,在血管V的径向上,能够对切断部分65与剪切剩余部分63之间适当地进行封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切断直径较大的(无法使第2钳44的刀承受体48一次接触血管V的整个宽度)血管V的情况下,也在血管V的切断部分65与剪切剩余部分63之间形成封合部分(前端封合余量)65C。通过形成封合部分65C,从而在切断直径较大的(较粗的)血管V的处置中,防止了出血,能够确保处置性能和处置效率。
在欲延伸图10所示的血管V的切断部分65而将血管V分离成两个的情况下,相对于第1钳42打开第2钳44,使处置部32沿着长轴L相对于血管V前进。利用封合区域62和与封合区域62相对的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抓持血管V,并且利用与封合区域62连续形成的切开区域64和与切开区域64相对的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抓持血管V。而且,如上所述,一边使血管V封合(凝固)一边将其切开。这样,一边使血管V封合一边将其切开,将血管V分离成两个。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10、特别是作为医疗器械的处置器具12,可以说起到以下的效果。
对于仅进行抓持但不需要进行处置的活体组织LT,在刀46的封合区域62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抓持该活体组织LT。即,仅使用处置部32的前端部就能够抓持活体组织LT。此时,刀46的封合区域62和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以面状抓持活体组织LT。因此,采用该处置器具12,能够在自处置部32放开了活体组织LT时尽可能抑制残留抓持的痕迹的同时抓持活体组织LT。
在进行一边使活体组织LT凝固一边将其切开的处置的情况下,在刀46的封合区域62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及刀46的切开区域64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抓持处置对象的活体组织LT。此时,对刀46的切开区域64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的活体组织LT施加局部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与切开部72接触的部位施加较大的压力。与切开部72接触的部位的附近的部位与封合部74a、74b接触。因此,通过供给能量,刀46的切开区域64能够在发挥封合部74a、74b的封合功能的同时发挥切开部72的功能。因此,能够使用处置部32整体进行凝固、切开等处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刀46的封合区域62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圆弧形、封合区域62的表面光滑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作为第1变形例,优选的是,如图11所示,在封合区域62上例如利用梨皮面、凹凸形成防滑部78,从而防止活体组织LT打滑。此外,优选的是,在刀承受体48上与刀46的封合区域62相对的部分例如利用梨皮面、凹凸形成防滑部(未图示),从而防止活体组织LT打滑。
刀46的封合区域62和切开区域6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3A~图4所示的形状。作为第2变形例,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从封合区域62延伸到切开区域64的棱线具有宽度。通过由平面或者靠近大致平面的曲面(以下记载为平面)形成棱线部分,封合区域62的平面的宽度大于切开区域64的平面的宽度,从而切开区域64的棱比封合区域62的棱锐利,起到与具有图3A~图4所示的形状的情况同等的作用效果。此外,留意将封合区域62的棱线部分设为平面而将切开区域64的棱设为图3B的形状、或者将切开区域64的棱线部分设为平面而将封合区域62的棱设为图3A的形状、各种组合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这一点。
作为第3变形例,如图13所示,刀承受体48具有沿着长轴L延伸出来的凸状的抓持部48a。即,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不必形成为平面。
作为第4变形例,优选的是,如图14所示,第2处置片54利用支承销82将刀承受体48以能够相对于第2钳44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第2钳44。即,也优选的是,第2处置片54形成为所谓的压板钳。通过在使刀承受体48相对于第2钳44适当地转动的状态下抓持活体组织LT,能够使刀46与刀承受体48之间的活体组织LT的抓持压力均匀化。此外,虽未图示,但也优选的是,第1处置片52也形成为所谓的压板钳。
接着,使用图15A~图16说明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包含各变形例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尽可能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此,说明采用高频能量而不是由加热器56产生的热能的例子。
图15A和图15B所示的第1处置片52的刀46具有导电性,其作为第1高频电极发挥功能。在第2处置片54的刀承受体48上设有1对第2高频电极104a、104b。刀承受体48具有电绝缘性。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例如在处置部32的根端部相互电连接。因此,向刀(第1高频电极)46与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输出高频能量。另外,刀46和第2高频电极104a、104b既可以由相同的原材料形成,也优选采用铜合金和铝合金等特性互不相同的原材料。
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的边缘部与第2高频电极104a、104b的彼此相对的边缘部形成为同一个水平面。抓持部48a的宽度方向中央相对于第2高频电极104a、104b的彼此相对的边缘部形成为供刀46的顶部46a的封合区域62以弧形抵接的曲面状。因此,能够增大刀46的封合区域62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的接触面积。
如图16所示,第2处置片54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以在相对于第1处置片52闭合了第2处置片54的状态下不与第1处置片52的刀46抵接的方式在与长轴L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设于刀承受体48。第2处置片54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的表面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相比稍微朝向第1处置片52突出。在相对于第1处置片52闭合了第2处置片54时,防止了第1处置片52的刀46抵接于第2高频电极104a、104b。具体地讲,刀承受体48中的、与封合区域62相对的位置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的距离Dd大于与切开区域64相对的位置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的距离Dp。即,1对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顶部46a中的与封合区域(前端部)62相对的部分的距离Dd大于顶部46a中的与切开区域(根端部)64相对的部分的距离Dp。而且,在相对于第1处置片52闭合了第2处置片54的状态下,长轴L配置在距离Dd的中点和距离Dp的中点。因此,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在使刀46的顶部46a抵接于刀承受体48时,能够使刀46即第1高频电极与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分离并减小刀46与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的距离。而且,在相对于第1处置片52闭合了第2处置片54的状态下,能够使活体组织LT易于接触刀46和刀承受体48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两者。
能量源14a分别与刀46即第1高频电极和刀承受体48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电连接。因此,在刀46与刀承受体48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夹着活体组织LT的状态下从能量源14a供给能量时,能够利用焦耳热处置活体组织LT。
此时,活体组织LT以面状接触刀46的包含顶部46a在内的封合区域62。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情况同样,在刀46的封合区域62与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抓持的活体组织LT利用高频能量的作用以面状升温。由于这样在封合区域62的顶部46a活体组织LT以面状升温,因此升温的部位以面状被封合(凝固)。
此外,活体组织LT接触包含刀46的顶部46a在内的切开区域64。此时,活体组织LT至少与切开部72和封合部74a、74b中的靠近切开部72的位置接触。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情况同样,在切开区域64中,利用局部的压力和由高频能量产生的焦耳热的作用由切开部72切开活体组织LT中的与切开部72接触的部位,并且利用焦耳热封合与同切开部72相邻的封合部74a、74b接触的部位。因此,在切开区域64中大致同时进行活体组织LT的切开和封合即凝固。因而,在切开区域64中,不会引起出血且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凝固)一边将其切开。
另外,从能量源14a向刀46和刀承受体48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供给能量的供给方法能够适当地设定。能量源14a能够遵照例如刀46与刀承受体48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的活体组织LT的阻抗的变化而向刀46和刀承受体48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适当地供给能量,并停止供给能量。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和第2高频电极104a、104b的表面形成为同一个水平面。因此,在相对于第1处置片52闭合了第2处置片54时,防止了第1处置片52的刀46抵接于第2高频电极104a、104b。另外,即便使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相对于第2高频电极104a、104b的表面突出,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优选的是,如图17A所示,刀承受体48中的与封合区域62相对的位置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的距离Dd和与切开区域64相对的位置的第2高频电极104a、104b之间的距离Dp相同。
接着,使用图18说明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包含各变形例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尽可能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从加热器56向刀46传递热量而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一边将其切开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利用高频能量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一边将其切开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处置片52使用刀46来作为高频电极,并形成为从加热器56传递热量。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4能够控制能量源14a适当地对活体组织LT施加能量,并一边使活体组织LT封合一边将其切开。当然,在不对活体组织LT施加能量的状态下,能够在封合区域62和与封合区域62相对的刀承受体48的抓持部48a之间抓持活体组织LT并拉拽活体组织LT。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加热器56的热能处置活体组织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利用由高频电极46、104a、104b产生的作为热能的一种的高频能量处置活体组织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加热器56和高频电极46、104a、104b两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利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高频电极46、104a、104b处置活体组织的情况下,最高温度大多低于利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器56处置活体组织的温度。因此,当然,特别是切开区域64的曲率半径Rp能够根据使用的能量、即是使用加热器56还是使用电极104a、104b来适当地设定。
至此,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的所有实施。

Claims (15)

1.一种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钳,所述钳设置有抓持部;和
刀,所述刀从其前端部延伸至根端部,能够靠近和远离所述抓持部,所述刀在与所述抓持部相对的位置具有含有棱的顶部,所述根端部的所述顶部的棱比所述前端部的所述顶部的棱锐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根端部的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具有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根端部之间延伸的长轴,
所述刀中的、所述前端部沿所述长轴的长度比所述前端部的根端与所述根端部的根端之间沿所述长轴的长度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中的、所述前端部沿所述长轴的长度为0.5mm~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具有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根端部之间延伸的长轴,
所述顶部大致平行于所述长轴连续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刀靠近所述抓持部的状态下,所述抓持部能够与所述顶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抓持部设置有1对高频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部中的与所述前端部相对部分的所述1对高频电极之间的距离比在所述顶部中的与所述根端部相对部分的所述1对高频电极之间的距离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随着从所述前端部向根端侧去所述顶部的曲率半径变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具有封合区域和切开区域,其中,
所述封合区域形成在所述前端部,通过与所述抓持部的协同动作对活体组织进行抓持,并通过施加能量和与所述抓持部的协同动作对所述活体组织进行封合,
所述切开区域与所述封合区域相连地形成在所述封合区域的根端侧,通过与所述抓持部的协同动作对活体组织进行抓持,并通过施加能量和与所述抓持部的协同动作,一边使所述活体组织封合一边将其切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的所述顶部具有弧状的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中的所述根端部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其大小能够通过对所述顶部施加能量并通过与所述抓持部的协同动作,一边使所述活体组织封合一边将其切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中的所述前端部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其大小能够通过对所述顶部施加能量并通过与所述抓持部的协同动作,使活体组织凝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的所述顶部通过从热源传递来的热量,从其顶部的所述前端部到所述根端部的整个范围被加热升温。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抓持部设置有电极,
高频能量被输出到所述电极与所述刀之间。
CN201680021868.7A 2015-04-13 2016-04-08 医疗器械 Active CN107530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1970 2015-04-13
JP2015081970 2015-04-13
PCT/JP2016/061589 WO2016167197A1 (ja) 2015-04-13 2016-04-08 医療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0120A true CN107530120A (zh) 2018-01-02
CN107530120B CN107530120B (zh) 2020-11-10

Family

ID=57125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1868.7A Active CN107530120B (zh) 2015-04-13 2016-04-08 医疗器械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036023A1 (zh)
EP (1) EP3284431A4 (zh)
JP (1) JP6125117B2 (zh)
CN (1) CN107530120B (zh)
WO (1) WO20161671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7838A1 (ja) * 2016-11-09 2018-05-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CN109963520A (zh) * 2016-11-18 2019-07-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能量处置器具
WO2019123532A1 (ja) * 2017-12-19 2019-06-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熱処置具
WO2019150496A1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の製造方法、及び処置具
WO2020016974A1 (ja) * 2018-07-18 2020-01-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処置具
US11607265B2 (en) * 2018-08-24 2023-03-21 Covidien Lp Cutting electrode enhancement for laparoscopic electrosurgical devic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5100A (en) * 1989-12-05 1997-09-09 Yoon; Inbae Multifunctional instrument with interchangeable operating units for performing endoscopic procedures
US6024744A (en) * 1997-08-27 2000-02-15 Ethicon, Inc. Combined bipolar scissor and grasper
US6273887B1 (en) * 1998-01-23 2001-08-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tool
US20030171747A1 (en) * 1999-01-25 2003-09-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Medical treatment instrument
JP2004188012A (ja) * 2002-12-12 2004-07-08 Olympus Corp 医療器械
US6887240B1 (en) * 1995-09-19 2005-05-03 Sherwood Services Ag Vessel sealing wave jaw
CN101099691A (zh) * 2006-07-04 2008-01-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外科用处理器具
CN102946816A (zh) * 2010-05-17 2013-02-27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外科器械及其端部执行器
CN103813762A (zh) * 2011-09-16 2014-05-21 蛇牌股份公司 电外科器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9139B2 (ja) * 2000-01-20 2002-11-20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凝固切開システム
US7931649B2 (en) * 2002-10-04 2011-04-26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Vessel sealing instrument with electrical cutting mechanism
DE102004055669B4 (de) * 2004-08-11 2009-09-24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Elektro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US9326787B2 (en) * 2011-02-07 2016-05-03 Olympus Corporation Energy treatment instrument
US9554845B2 (en) * 2013-07-18 2017-01-31 Covidien Lp Surgical forceps for treating and cutting tissue
CN106413598A (zh) * 2014-07-15 2017-02-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置器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5100A (en) * 1989-12-05 1997-09-09 Yoon; Inbae Multifunctional instrument with interchangeable operating units for performing endoscopic procedures
US6887240B1 (en) * 1995-09-19 2005-05-03 Sherwood Services Ag Vessel sealing wave jaw
US6024744A (en) * 1997-08-27 2000-02-15 Ethicon, Inc. Combined bipolar scissor and grasper
US6273887B1 (en) * 1998-01-23 2001-08-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tool
US20030171747A1 (en) * 1999-01-25 2003-09-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Medical treatment instrument
JP2004188012A (ja) * 2002-12-12 2004-07-08 Olympus Corp 医療器械
CN101099691A (zh) * 2006-07-04 2008-01-0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外科用处理器具
CN102946816A (zh) * 2010-05-17 2013-02-27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外科器械及其端部执行器
CN103813762A (zh) * 2011-09-16 2014-05-21 蛇牌股份公司 电外科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4431A1 (en) 2018-02-21
JPWO2016167197A1 (ja) 2017-04-27
US20190282252A1 (en) 2019-09-19
CN107530120B (zh) 2020-11-10
US20180036023A1 (en) 2018-02-08
WO2016167197A1 (ja) 2016-10-20
EP3284431A4 (en) 2018-12-12
JP6125117B2 (ja)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0120A (zh) 医疗器械
US11266459B2 (en) Sealing and/or cutting instrument
US9259263B2 (en) Dynamic and static bipolar electrical sealing and cutting device
US20150250526A1 (en) Forceps
US10194977B2 (en) Electrosurgical system
EP2591744B1 (en) Surgical forceps
CN104334105B (zh) 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
ATE477759T1 (de) Vorrichtung zum schweissen und schneiden von gewebe
US8961512B2 (en)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ATE481048T1 (de) Vorrichtung zur regulierung von gewebeschweissbacken
JP6224840B2 (ja) 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CN102119010A (zh) 具有切割头的电外科器械钳口结构
CN105496550A (zh) 一种双极电凝电切刀
CN102225026B (zh) 双极电凝手术剪刀
CN109310463A (zh) 电外科封口器和分隔器
US9066722B2 (en) Instrument for fusing and severing tissue
CN205964150U (zh) 一种双极电凝电切刀
CN102949236A (zh) 用于血管融合和切割的器械
JP2007511283A (ja) 熱プロフィールを改良した焼灼器及び焼灼器の検査方法
CN201775678U (zh) 一种双极单开分离钳
CN202154745U (zh) 一种双极电凝手术剪刀
CN203042437U (zh) 新型电凝镊镊体
CN116983079B (zh) 一种射频超声装置
CN205339109U (zh) 双极电凝剪的剪刀夹装置
US20200179037A1 (en) Knife assemblies for use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