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9310A - 轨件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件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9310A
CN107529310A CN201610458510.2A CN201610458510A CN107529310A CN 107529310 A CN107529310 A CN 107529310A CN 201610458510 A CN201610458510 A CN 201610458510A CN 107529310 A CN107529310 A CN 107529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art
support frame
support
side wall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85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9310B (zh
Inventor
陈庚金
杨顺和
黄建立
王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King Sli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King Sl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King Sli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585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9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29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9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8Construction of rack or frame
    • H05K7/183Construction of rack or frame support rail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轨件的支撑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支撑架、一第二支撑架、及一轨件。该第一支撑架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支撑手段与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手段能相支撑,该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三支撑部及一第四支撑部。该轨件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架及该第二支撑架之一。其中,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支撑。

Description

轨件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件的支撑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能提升轨件支撑能力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Chen等人所发明的美国发明专利US 8,028,965 B2,揭露关于一种用于滑轨总成的可调整托架,在此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鉴于服务器滑轨所支撑的服务器有越来越重的趋势,因此,提升轨件的支撑能力是刻不容缓。基于此,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件的支撑装置,以实现能提升轨件的支撑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一种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点是:包含一第一支撑架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定义一支撑通道;一第二支撑架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与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手段能相支撑,该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三支撑部及一第四支撑部;以及一轨件,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架及该第二支撑架之一;其中,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支撑。
较佳地,该轨件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轨件的第一侧具有一滑轨通道,该第一支撑架连接该轨件的第二侧,还包括一第一轨相对该轨件的滑轨通道可滑动的位移,以及一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可滑动的位移。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侧墙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墙支撑。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该第二部分自该第一部分延伸一第二角度,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具有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三角度,该第四部分自该第三部分延伸一第四角度,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具有一第五部分及一第六部分,该第五部分自该第二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五角度,该第六部分自该第五部分延伸一第六角度,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具有一第七部分及一第八部分,该第七部分自该第二侧墙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七角度,该第八部分自该第七部分延伸一第八角度。
较佳地,该第三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一角度,该第四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二角度,该第七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五角度,该第八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六角度。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二侧墙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及该第二侧墙的下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侧墙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四支撑部支撑。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上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一下墙延伸连接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上墙及第一下墙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墙支撑。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侧墙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四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墙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墙的下方墙面支撑。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侧墙具有一第一弯折段及一第二弯折段,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弯折段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弯折段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二侧墙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及第二侧墙支撑。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二侧墙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及第二侧墙支撑,还包含一第五支撑部自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延伸,且位于该第一支撑架的支撑通道外,用以能支撑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以及一第六支撑部自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延伸,且位于该第一支撑架的支撑通道外,用以能支撑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
较佳地,还包括一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五支撑部及该第六支撑部。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二侧墙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及该第二侧墙的下方墙面支撑,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的末端具有一弯折段及远离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侧墙。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形成一第一封闭支撑构造,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的两端,形成一第二封闭支撑构造,彼此之间可相互支撑。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该第二支撑部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二角度,采用锐角设置。
较佳地,该第三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一角度,该第七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五角度,该第一、第三、第五及第七角度中的每一角度采用锐角设置;该第四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二角度,该第八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六角度,该第二、第四、第六及第八角度中的每一角度大约为90度。
较佳地,该第三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一角度,该第七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五角度,该第一、第三、第五及第七角度中的每一角度采用锐角设置;该第四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二角度,该第八角度大致上相同于该第六角度,该第二、第四、第六及第八角度中的每一角度采用钝角设置。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与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其彼此之间是采用相接触匹配的弧形轮廓支撑。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具有一第一转折段及一第二转折段,该第一转折段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该第二转折段自该第一转折段延伸一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为锐角设置,该第二角度为钝角设置;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具有一第三转折段及一第四转折段,该第三转折段自该第二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三角度,该第四转折段自该第三转折段延伸一第二角度,该第三角度为锐角设置,该第四角度为钝角设置。
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与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其彼此之间是采用相接触匹配的卷状支撑轮廓。
较佳地,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四支撑部位于该支撑通道外与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相互支撑。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安装在一机架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9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1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2显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3显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4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5显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6显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7显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8显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19显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20显示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21显示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22显示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23显示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24显示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25显示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26显示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图27显示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的支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30适用于安装至一机架32,该机架32包含一第一机柱34a及一第二机柱34b,该滑轨总成30藉助一第一托架36用以能安装在该机架32的第一机柱34a,以及藉助一第二托架38用以能安装在该机架32的第二机柱34b。其中,该滑轨总成30包含一轨件40、一第一支撑架42、及一第二支撑架44。该第一支撑架42连接(例如固定地连接)该轨件40。
图4显示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滑轨总成30的组合剖面示意图,该第一支撑架42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支撑部46及一第二支撑部48,该第一支撑部46及该第二支撑部48定义一支撑通道50,其中,该第一支撑部46的一第一支撑位置P1与该第二支撑部48的一第二支撑位置P2之间定义一第一间距G1,该第一支撑部46的一第三支撑位置P3与该第二支撑部48的一第四支撑位置P4之间定义一第二间距G2,该第二间距G2是不同于该第一间距G1。藉此设置,使该第一支撑架42与该第二支撑架44彼此之间能牢固地支撑,且该第二支撑架44不会自该第一支撑架42脱离。
该第二支撑架44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三支撑部52及一第四支撑部54;其中,该第一支撑架42的第一支撑部4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44的第三支撑部52支撑,该第一支撑架42的第二支撑部4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44的第四支撑部54支撑。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轨件40具有一第一侧56a及一第二侧56b,该轨件40的第一侧56a具有一滑轨通道58,该第一支撑架42连接该轨件40的第二侧56b。该滑轨总成30还包括一第一轨60相对该轨件40的滑轨通道58可滑动的位移,以及一第二轨62相对该第一轨60可滑动的位移。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架42包含一第一侧墙6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46及该第二支撑部48,该第二支撑架44包含一第二侧墙66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52及该第四支撑部54,该第一支撑架42的第一侧墙64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44的第二侧墙64支撑。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架42的第一支撑部46具有一第一部分68及一第二部分70,该第一部分68自该第一侧墙64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θ1,该第二部分70自该第一部分68延伸一第二角度θ2,该第一支撑架42的第二支撑部48具有一第三部分72及一第四部分74,该第三部分72自该第一侧墙64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三角度θ3,该第四部分74自该第三部分72延伸一第四角度θ4,该第二支撑架44的第三支撑部52具有一第五部分76及一第六部分78,该第五部分76自该第二侧墙66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五角度θ5,该第六部分78自该第五部分76延伸一第六角度θ6,该第二支撑架44的第四支撑部54具有一第七部分80及一第八部分82,该第七部分80自该第二侧墙66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七角度θ7,该第八部分82自该第七部分80延伸一第八角度θ8。换言之,每一支撑部46、48、52、及54,其末端段是形成有一预定的角度,而不是反折贴靠在该每一支撑部的态样。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角度θ3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一角度θ1,该第四角度θ4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二角度θ2,该第七角度θ7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五角度θ5,该第八角度θ8大致上相同于该第六角度θ6,这些角度θ1至θ8,每一角度大约为垂直90度。另一方面,这些角度θ1至θ8中至少有一或多个角度是采用非垂直的角度设置,例如钝角或锐角(下述实施例会予以说明)。
图5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200与第二支撑架2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200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42配置相同。该第一支撑架2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2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206及该第二支撑部208,该第二支撑架2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2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212及该第四支撑部214,该第一支撑架200的第一支撑手段还包含一第一支撑部2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202的第三支撑部212及该第二侧墙210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200的第一支撑手段还包含一第二支撑部2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202的第四支撑部214及该第二侧墙210的下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200的第一侧墙204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202的第三支撑部212及第四支撑部214支撑。
图6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300与第二支撑架3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3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上墙3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306,及一第一下墙308延伸连接该第二支撑部310,该第二支撑架3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312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314及该第四支撑部316,该第一支撑架300的第一上墙304及第一下墙3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302的第二侧墙312支撑。
图7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400与第二支撑架4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4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4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406及该第二支撑部408,该第二支撑架4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4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412及该第四支撑部414,该第一支撑架400的第一侧墙404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402的第三支撑部412及第四支撑部414支撑。该第一支撑架400的第一支撑部4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402的第二侧墙410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400的第二支撑部4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402的第二侧墙410的下方墙面支撑。
图8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500与第二支撑架5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5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5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506及该第二支撑部508,该第二支撑架5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5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512及该第四支撑部514,其中,该第一侧墙504具有一第一弯折段516及一第二弯折段518,该第一支撑架500的第一弯折段51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502的第三支撑部512支撑,该第一支撑架500的第二弯折段51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502的第四支撑部514支撑,该第一支撑架500的第一支撑部5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502的第三支撑部512及第二侧墙510支撑,该第一支撑架500的第二支撑部5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502的第四支撑部514及第二侧墙510支撑。
图9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600与第二支撑架6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6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支撑部606及一第二支撑部608,该第二支撑架6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6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612及该第四支撑部614,其中,该第一支撑架600的第一支撑部6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602的第三支撑部612及第二侧墙610支撑,该第一支撑架600的第二支撑部6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602的第四支撑部614及第二侧墙610支撑。本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五支撑部616及一第六支撑部618,其中,该第五支撑部616自该第一支撑架600的第一支撑部606延伸,且位于该第一支撑架600的支撑通道620外,用以能支撑该第二支撑架602的第三支撑部612。该第六支撑部618自该第一支撑架600的第二支撑部608延伸,且位于该第一支撑架600的支撑通道620外,用以能支撑该第二支撑架602的第四支撑部614。
图10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700与第二支撑架7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7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支撑部706及一第二支撑部708,该第二支撑架7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7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712及该第四支撑部714,其中,该第一支撑架700的第一支撑部7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702的第三支撑部712及第二侧墙710支撑,该第一支撑架700的第二支撑部7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702的第四支撑部714及第二侧墙710支撑。本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五支撑部716、一第六支撑部718、以及一第一侧墙704延伸连接该第五支撑部716及该第六支撑部718,其中,该第五支撑部716自该第一支撑架700的第一支撑部706延伸,且位于该第一支撑架700的支撑通道720外,用以能支撑该第二支撑架702的第三支撑部712。该第六支撑部718自该第一支撑架700的第二支撑部708延伸,且位于该第一支撑架700的支撑通道720外,用以能支撑该第二支撑架702的第四支撑部714。
图11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800与第二支撑架8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8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8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806及该第二支撑部808,该第二支撑架8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8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812及该第四支撑部814,其中,该第一侧墙804具有一第一弯折段816及一第二弯折段818,该第一支撑架800的第一弯折段81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802的第三支撑部812支撑,该第一支撑架800的第二弯折段81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802的第四支撑部814支撑,该第一支撑架800的第一支撑部8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802的第三支撑部812及第二侧墙810支撑,该第一支撑架800的第二支撑部8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802的第四支撑部814及第二侧墙810支撑。
图12显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900与第二支撑架9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9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9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906及该第二支撑部908,该第二支撑架9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9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912及该第四支撑部914,该第一支撑架900的第一支撑部9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902的第三支撑部912及该第二侧墙910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900的第二支撑部9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902的第四支撑部914及该第二侧墙910的下方墙面支撑。其中,该第二支撑架902的第三支撑部912及该第四支撑部914的末端具有一弯折段916及918远离该第一支撑架900的第一侧墙904。
图13显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000与第二支撑架10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10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10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1006及该第二支撑部1008的两端,形成一第一封闭支撑构造(例如矩形的封闭支撑构造)。该第二支撑架10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10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1012及该第四支撑部1014的两端,形成一第二封闭支撑构造,彼此之间可相互支撑。
图14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100与第二支撑架11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配置与本发明第十实施例近似,其中,该第一支撑架1100形成一第一封闭支撑构造(例如圆形的封闭支撑构造)。该第二支撑架1102形成一第二封闭支撑构造,彼此之间可相互支撑。
图15显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200与第二支撑架12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配置与本发明第十实施例近似,其中,该第一支撑架1200形成一第一封闭支撑构造(例如两对应端具有弧形轮廓的封闭支撑构造)。该第二支撑架1202形成一第二封闭支撑构造,彼此之间可相互支撑。
图16显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300与第二支撑架13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13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13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1306及该第二支撑部1308,该第二支撑架13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13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1312及该第四支撑部1314,该第一支撑架1300的第一支撑部13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1302的第三支撑部1312支撑。该第一支撑架1300的第二支撑部13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1302的第四支撑部1314支撑。其中,该第一支撑部1306自该第一侧墙1304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θ1,该第二支撑部1308自该第一侧墙1304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二角度θ2,该第一角度θ1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二角度θ2,采用锐角设置。该第一支撑架1300的第一侧墙1304与该第二支撑架1302的第二侧墙1310,其彼此间并未直接接触支撑。
图17显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400与第二支撑架14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14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14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1406及该第二支撑部1408,该第二支撑架14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14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1412及该第四支撑部1414,该第一支撑架1400的第一支撑部14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1402的第三支撑部1412支撑。该第一支撑架1400的第二支撑部14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1402的第四支撑部1414支撑。此外,该第一支撑架1400的第一侧墙1404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1402的第二侧墙1410支撑。
图18显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500与第二支撑架15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15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15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1506及该第二支撑部1508,该第二支撑架15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15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1512及该第四支撑部1514,该第一支撑架1500的第一支撑部15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1502的第三支撑部1512支撑。该第一支撑架1500的第二支撑部15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1502的第四支撑部1514支撑。此外,该第一支撑架1500的第一侧墙1504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1502的第二侧墙1510支撑。其中,该第一支撑架的1500第一支撑部1506具有一第一部分1516及一第二部分1518,该第一部分1516自该第一侧墙1504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θ1,该第二部分1518自该第一部分1516延伸一第二角度θ2,该第一支撑架1500的第二支撑部1508具有一第三部分1520及一第四部分1522,该第三部分1520自该第一侧墙1504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三角度θ3,该第四部分1522自该第三部分1520延伸一第四角度θ4,该第二支撑架1502的第三支撑部1512具有一第五部分1524及一第六部分1526,该第五部分1524自该第二侧墙1510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五角度θ5,该第六部分1526自该第五部分1524延伸一第六角度θ6,该第二支撑架1502的第四支撑部1514具有一第七部分1528及一第八部分1530,该第七部分1528自该第二侧墙1510的一第一端分延伸一第七角度θ7,该第八部分1530自该第七部分1528延伸一第八角度θ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角度θ3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一角度θ1,该第七角度θ7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五角度θ5,该第一、第三、第五及第七角度θ1、θ3、θ5及θ7中的每一角度采用锐角设置;该第四角度θ4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二角度θ2,该第八角度θ8大致上相同于该第六角度θ6,该第二、第四、第六及第八角度θ2、θ4、θ6及θ8中的每一角度大约为90度。
图19显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600与第二支撑架16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配置与前述第十五实施例近似,主要差异在于该第一支撑架1600的第一支撑部1606及该第二支撑部1608与该第二支撑架1602的第三支撑部1612及该第四支撑部1614,其彼此之间的末端折角具有不同的角度差异。详细的说,该第二、第四、第六及第八角度θ2、θ4、θ6及θ8中的每一角度采用钝角设置。
图20显示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700与第二支撑架17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配置与前述第十五实施例近似,主要差异在于该第一支撑架1700的第一支撑部1706及该第二支撑部1708与该第二支撑架1702的第三支撑部1712及该第四支撑部1714,其彼此之间是采用相接触匹配的弧形轮廓支撑。
图21显示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800与第二支撑架18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配置与前述第十七实施例近似,主要差异在于该第一支撑架1800的第一支撑部1806及该第二支撑部1808与该第二支撑架1802的第三支撑部1812及该第四支撑部1814,其彼此之间是采用相接触匹配的另一种弧形轮廓支撑,而具有不同的配置外形。
图22显示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1900与第二支撑架1902间的支撑示意图,该第一支撑架19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支撑部1906具有一第一转折段1916及一第二转折段1918,该第一转折段1916自该第一侧墙1904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θ1,该第二转折段1918自该第一转折段1916延伸一第二角度θ2,其中,该第一角度θ1为锐角设置,该第二角度θ2为钝角设置。另一方面,该第二支撑架19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三支撑部1912具有一第三转折段1920及一第四转折段1922,该第三转折段1920自该第二侧墙1910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三角度θ3,该第四转折段1922自该第三转折段1920延伸一第二角度θ4,其中,该第三角度θ3为锐角设置,该第四角度θ4为钝角设置。该第一支撑架1900与第二支撑架1902的另一端(图式的下方位置)的支撑配置与上述相同,于此不再重复赘述。
图23显示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2000与第二支撑架2002间的支撑示意图,该第一支撑架20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支撑部2006及第二支撑部2008。该第二支撑架20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三支撑部2012及该第四支撑部2014,该第一支撑架2000的第一支撑手段与该第二支撑架2002的第二支撑手段,其彼此之间是采用相接触匹配的卷状支撑轮廓。
图24显示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2100与第二支撑架21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配置与前述第二十实施例近似,主要差异在于该第一支撑架2100的第一支撑部2106及该第二支撑部2108与该第二支撑架2102的第三支撑部2112及该第四支撑部2114,该第一支撑架2100的第一侧墙2104与该第二支撑架2102的第二侧墙2110彼此间有局部未相互支撑。
图25显示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2200与第二支撑架22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22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22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2206及该第二支撑部2208,该第二支撑架22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22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2212及该第四支撑部2214,该第一支撑架2200的第一支撑部22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2202的第三支撑部2212支撑。该第一支撑架2200的第二支撑部22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2202的第四支撑部2214支撑。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架2202的第三支撑部2212及第四支撑部2214位于该支撑通道2216外与该第一支撑架2200的第一支撑部2206及第二支撑部2208相互支撑。
图26显示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2300与第二支撑架23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中,该第一支撑架2300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侧墙2304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2306及该第二支撑部2308,该第二支撑架2302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二侧墙2310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2312及该第四支撑部2314,该第一支撑架2300的第一支撑部2306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2302的第三支撑部2312支撑。该第一支撑架2300的第二支撑部2308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2302的第四支撑部2314支撑。此外,图27显示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架2400与第二支撑架2402间的支撑示意图,其配置与前述第二十三实施例近似,差异只在于安装位置不同。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增进功效与优点即在于:能提升轨件的支撑能力。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轨件的支撑装置,包含一第一支撑架、一第二支撑架及一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架具有一第一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定义一支撑通道;
所述第二支撑架具有一第二支撑手段与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手段能相支撑,该第二支撑手段包含一第三支撑部及一第四支撑部;以及
所述轨件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架及该第二支撑架之一;
其中,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件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轨件的第一侧具有一滑轨通道,该第一支撑架连接该轨件的第二侧,还包括一第一轨相对该轨件的滑轨通道可滑动的位移,以及一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可滑动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该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该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侧墙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墙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该第二部分自该第一部分延伸一第二角度,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具有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三角度,该第四部分自该第三部分延伸一第四角度,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具有一第五部分及一第六部分,该第五部分自该第二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五角度,该第六部分自该第五部分延伸一第六角度,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具有一第七部分及一第八部分,该第七部分自该第二侧墙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七角度,该第八部分自该第七部分延伸一第八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度相同于该第一角度,该第四角度相同于该第二角度,该第七角度相同于该第五角度,该第八角度相同于该第六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该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该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二侧墙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及该第二侧墙的下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侧墙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四支撑部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上墙,该第一上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一下墙,该第一下墙延伸连接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该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上墙及第一下墙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墙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该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该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侧墙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四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墙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二侧墙的下方墙面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该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该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侧墙具有一第一弯折段及一第二弯折段,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弯折段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弯折段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二侧墙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及第二侧墙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支撑部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该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二侧墙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及第二侧墙支撑,还包含一第五支撑部,该第五支撑部自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延伸,且位于该第一支撑架的支撑通道外,用以能支撑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以及一第六支撑部,该第六支撑部自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延伸,且位于该第一支撑架的支撑通道外,用以能支撑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侧墙,该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五支撑部及该第六支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该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该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二侧墙的上方墙面支撑,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二支撑部用以供该第二支撑架的第四支撑部及该第二侧墙的下方墙面支撑,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的末端具有一弯折段及远离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侧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含一第一侧墙,该第一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形成一第一封闭支撑构造,该第二支撑架包含一第二侧墙,该第二侧墙延伸连接该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的两端,形成一第二封闭支撑构造,彼此之间可相互支撑。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该第二支撑部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二端延伸一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相同于该第二角度,采用锐角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度相同于该第一角度,该第七角度相同于该第五角度,该第一、第三、第五及第七角度中的每一角度采用锐角设置;该第四角度相同于该第二角度,该第八角度相同于该第六角度,该第二、第四、第六及第八角度中的每一角度大约为90度。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度相同于该第一角度,该第七角度相同于该第五角度,该第一、第三、第五及第七角度中的每一角度采用锐角设置;该第四角度相同于该第二角度,该第八角度相同于该第六角度,该第二、第四、第六及第八角度中的每一角度采用钝角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与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其彼此之间是采用相接触匹配的弧形轮廓支撑。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具有一第一转折段及一第二转折段,该第一转折段自该第一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一角度,该第二转折段自该第一转折段延伸一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为锐角设置,该第二角度为钝角设置;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具有一第三转折段及一第四转折段,该第三转折段自该第二侧墙的一第一端延伸一第三角度,该第四转折段自该第三转折段延伸一第二角度,该第三角度为锐角设置,该第四角度为钝角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与该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该第四支撑部,其彼此之间是采用相接触匹配的卷状支撑轮廓。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三支撑部及第四支撑部位于该支撑通道外与该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相互支撑。
CN201610458510.2A 2016-06-22 2016-06-22 轨件的支撑装置 Active CN107529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8510.2A CN107529310B (zh) 2016-06-22 2016-06-22 轨件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8510.2A CN107529310B (zh) 2016-06-22 2016-06-22 轨件的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9310A true CN107529310A (zh) 2017-12-29
CN107529310B CN107529310B (zh) 2020-07-07

Family

ID=60735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8510.2A Active CN107529310B (zh) 2016-06-22 2016-06-22 轨件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93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9890A (zh) * 2008-05-26 2009-12-02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滑轨的托架
US20110091141A1 (en) * 2008-10-16 2011-04-21 Chien-Fa Liang Ultrathin Slide Rail Capable of Rapid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CN102068132A (zh) * 2009-11-20 2011-05-25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
CN102551377A (zh) * 2010-12-10 2012-07-11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补强及调整构造
CN103892594A (zh) * 2012-12-27 2014-07-02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架系统的滑轨总成
CN104000405A (zh) * 2013-02-22 2014-08-27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
CN105078033A (zh) * 2014-05-22 2015-11-25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
TW201618654A (zh) * 2014-11-13 2016-05-16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滑軌總成及其托架裝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9890A (zh) * 2008-05-26 2009-12-02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滑轨的托架
US20110091141A1 (en) * 2008-10-16 2011-04-21 Chien-Fa Liang Ultrathin Slide Rail Capable of Rapid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CN102068132A (zh) * 2009-11-20 2011-05-25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
CN102551377A (zh) * 2010-12-10 2012-07-11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补强及调整构造
CN103892594A (zh) * 2012-12-27 2014-07-02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架系统的滑轨总成
CN104000405A (zh) * 2013-02-22 2014-08-27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托架与滑轨的支撑构造
CN105078033A (zh) * 2014-05-22 2015-11-25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
TW201618654A (zh) * 2014-11-13 2016-05-16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滑軌總成及其托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9310B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3905B (zh) 一种可变径弧形模板
CN107529310A (zh) 轨件的支撑装置
CN205134177U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的横隔连接构造
CN20511598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
CN207239281U (zh) 一种用于防止切管打转的夹紧装置
CN106740935A (zh) 空调平台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888517U (zh) 一种建筑用的现浇支撑组件
CN105570548A (zh) 一种卡扣式电缆支架
CN204713145U (zh) 一种油桶搬运小车
CN106927363A (zh) 一种壁行吊车梁兼作大吨位桥式吊车梁结构
CN207314941U (zh) 一种立体车库的框架结构
CN103113675B (zh) 一种支架内塞件及支架结构
CN206190647U (zh) 一种多功能型材连接件
EP2947037B1 (de) Kran
CN207437020U (zh) 配重块调节装置
CN206211455U (zh) 一种日字形滑槽支架
CN202295003U (zh) 一种上导轨加强结构
CN105236252A (zh) 一种升降机防护门
CN206053307U (zh) 一种限位式载重托座及建筑施工排架支撑体系
CN205772494U (zh) 一种可调宽度的压辊安装座
CN206487028U (zh) 一种可调驳接结构
CN104870359B (zh) 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的栏杆支架、自动扶梯或自动步道及其改进方法
CN205614532U (zh) 一种导靴定位工装
CN107781586A (zh) 一种钢带检测支架
CN107513965A (zh) 具有活动开口的防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