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8784A -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8784A
CN107528784A CN201610464540.4A CN201610464540A CN107528784A CN 107528784 A CN107528784 A CN 107528784A CN 201610464540 A CN201610464540 A CN 201610464540A CN 107528784 A CN107528784 A CN 107528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port
local
vport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45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8784B (zh
Inventor
梁学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645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8784B/zh
Priority to JP2018566849A priority patent/JP6722776B2/ja
Priority to EP17814696.5A priority patent/EP347450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89147 priority patent/WO2017219958A1/zh
Priority to US16/099,677 priority patent/US1077138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528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8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70Virtual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在本申请中,能够实现同一台PE下的不同VM或者处于同一树形分支的不同PE所连接的用户之间进行访问时不通过CB进行转发,而是按最短路径转发,缩短了转发路径,提高了CB与PE、PE与PE之间级联链路的效率。

Description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802.1BR定义了具有端口扩展能力的交换机由一个(组)控制桥(CB:Controlling Bridge)树形连接多个端口扩展桥(PE:Port Extender)组成。PE为CB提供了端口数量以及端口接入能力的扩展,通过上行口(Upstream Port)连接上级PE或者CB,通过级联口(Cascade Port)连接下级PE。CB之间可以级联,CB对PE上的端口进行虚端口(vPort)映射管理,通过Cascade Port连接PE。图1示出了802.1BR定义的交换机结构图。
如图1所示,VM0访问VM2,则,VM0发送目的为VM2的报文给PE0,当PE0收到报文时,在报文上加入E-TAG标签并通过本地Upstream Port发送给PE1最终由PE1发送给CB。CB收到报文时,依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在本地MAC转发表项中查找用于转发报文的出端口,当查找到的出端口为CB本地业务端口时,CB去除报文的E-TAG标签并通过查找到的出端口转发,当查找到的出端口为本地Cascade Port时,则CB通过本地Cascade Port发送报文给PE1最终由PE1发送给PE0。PE0收到报文时依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在本地MAC转发表项中查找到用于转发报文的出端口为本地端口,则去除报文的E-TAG标签并通过查找到的出端口转发,最终VM2会收到VM0访问的报文。
可以看出,图1中,VM0访问VM2时,即使VM0、VM2连接同台PE,也不能由同连接的PE直接进行转发确定,而是需要经过两级PE在CB进行转发确定,再经过两级PE,才能完成报文发送给VM2。类似地,同一个树形分支上的不同VM互相访问时,比如图1中的VM0与VM3为同一个树形分支(PE1的分支)上的不同VM互相访问时,也需要多级转发,这增加了转发路径的负荷,增加了转发时延,同时多次占用了CB与PE、PE与PE之间级联链路,降低了级联链路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同一台PE下的不同VM或者处于同一树形分支的不同PE所连接的用户之间进行访问时不通过CB进行转发,缩短报文转发路径。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端口扩展桥PE,包括:
接收报文;
为所述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
当满足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所述转发表项,所述转发表项的出端口为第一vPort,所述转发表项还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以及第一vPort相关联的虚拟局域网VLAN的标识;
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及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查找到的转发表项中的出端口为第二vPort;
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当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
一种报文转发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端口扩展桥PE,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报文;
确定单元,用于为所述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
表项学习单元,用于当满足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所述转发表项,所述转发表项的出端口为第一vPort,所述转发表项还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以及第一vPort相关联的虚拟局域网VLAN的标识;
报文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及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查找到的转发表项中的出端口为第二vPort;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当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
通过本申请的以上技术方案,在本申请中,通过PE在本地建立转发表,能够实现同一台PE下的不同VM或者处于同一树形分支的不同PE所连接的用户之间进行访问时不通过CB进行转发,而是按最短路径转发,缩短了转发路径,提高了CB与PE、PE与PE之间级联链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802.1BR定义的交换机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同一台PE下的不同VM或者同一树形分支上不同PE连接的VM之间进行访问时不需要通过CB进行转发,而是按最短路径转发,缩短了转发路径,提高了CB与PE、PE与PE之间级联链路的效率。
下面通过图2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PE接收报文。
步骤202,PE为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
具体地,步骤202中PE为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vPort,依赖于PE收到报文的端口。PE收到报文的端口可为本地用户侧端口,或者为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
当PE通过本地用户侧端口接收报文时,PE为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vPort可包括: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到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绑定的vPort,将查找到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或者,识别所述报文携带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至少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将预先为所述特征参数分配指定的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
当PE通过本地Cascade Port接收报文时,PE为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vPort可包括:将报文的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E-tagChannel Identifier)绑定的vPort确定为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至于这里报文的第一层标签在下文进行描述,暂不赘述。
步骤203,当满足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该转发表项的出端口为第一vPort,转发表项还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第一vPort相关联的虚拟局域网(VLAN)的标识。
这里,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简称转发表项添加条件)具体是基于不重复建立转发表项、以及MAC地址不迁移(Move)的原则设置的,具体是:
1),在本地未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
2),在本地已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但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已老化;
3),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在本地已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但已学习的转发表项是基于从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收到报文学习的。优选地,当条件3满足时,已学习的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可删除。
其中,1)、2)是保证本地转发表中不重复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
3)是防止MAC地址move,保证本地用户侧端口学习到的转发表项优先。
步骤204,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查找到的转发表项中的出端口为第二vPort;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当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
具体地,在步骤204中,假如PE在步骤201中通过本地用户侧端口(为和步骤204中的第一用户侧端口区分,记为第一用户侧端口)接收时,则,当PE在步骤204中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或者当PE在步骤204中未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则PE可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
在报文添加第一层标签、以及第二层标签并通过本地Upstream Port发送;其中,第一层标签携带源ECID,源ECID为第一vPort相关联的ECID,第二层标签携带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当报文是PE通过本地Cascade Port接收时,则当PE在步骤204中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Upstream Port,或者,当PE在步骤204中未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则PE可进一步执行以下步骤:将报文重定向至本地Upstream Port转发。
具体地,在步骤204中,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包括:
当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在报文添加第二层标签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发送;其中,第二层标签携带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当报文通过本地Cascade Port接收时,去除报文携带的第一层标签,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发送。
具体地,在步骤204中,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包括:
当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
当报文通过本地Cascade Port接收时,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报文携带的第二层标签中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
至此,完成图2所示的流程。
通过图2所示流程可以看出,在本申请中,PE本地会存在一个转发表,当收到报文时,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当匹配的转发表项中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而非现有技术中PE盲目将报文上送Upstream Port最终给CB转发,这能够实现同一台PE下的不同VM或者同一树形分支上不同PE连接的VM之间进行访问时不需要通过CB进行转发,而是按最短路径转发,缩短了转发路径,提高了CB与PE、PE与PE之间级联链路的效率。
下面通过两个具体实施例对图2所示流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VM1、VM2连接同一台PE即PE1。
本实施例1以VM1访问VM2为例:
VM1发送报文,该报文记为报文1,报文1的源MAC地址为VM1的MAC地址(记为MAC1),目的MAC地址为VM2的MAC地址(记为MAC2)。
PE1通过用户侧端口(记为Port1_1)收到报文1。这里的用户侧端口为物理端口也可为逻辑端口,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
PE1确定报文1关联的vPort。
PE1确定报文1关联的vPort有很多种实现方式,简单举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1:为了实现方式1,则PE上电时会将自身上的各端口(包含用户侧端口和上行口等)上报给CB,CB收到后会为PE上的各个端口绑定相关联的vPort(这也意味着为PE分配vPort)并发送端口绑定关系表给PE,同一台PE上的一个端口可绑定多个vPort。
基于此,在方式1下,PE1确定报文1关联的vPort包括:
PE1从来自CB的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Port1_1绑定的vPort,将查找到的vPort确定为报文1关联的vPort。需要说明的是,当PE1从来自CB的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找Port1_1绑定了多个vPort,可指定其中一个vPort确定为报文1关联的vPort。
方式2:为了实现方式2,PE会将各端口下接的VM的用户信息比如MAC地址通知给CB,CB会为PE下接的各MAC地址分配指定vPort(这也意味着为PE分配vPort)并下发配置表给PE,这方便PE对来自用户侧端口收到的报文确定相关联的vPort。
基于此,在方式2下,PE1确定报文1关联的vPort包括:
PE1从来自CB的配置表中查找报文1的用户信息比如源MAC地址被分配的vPort,将找到的vPort确定为报文1相关联的vPort。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方式1还是方式2,当CB为PE分配完vPort后,CB会为各个vPort绑定ECID,其中,同一PE上各个vPort绑定的ECID唯一,而同一个ECID与不同PE上的vPort绑定(这需要在配置时配置好)比如,PE1上vPort1_1的ECID为ECID1,PE2上vPort2_1的ECID为ECID1。
为便于描述,这里将报文1相关联的vPort记为vPort1_1。
PE1在转发表项添加条件满足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MAC1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1),则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表项1。这里,表项1中出端口为vPort1_1。表项1中还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MAC1、vPort1_1相关联的VLAN(记为VLAN1)的标识。表1示出了表项1的结构:
MAC地址 出端口 VLAN
MAC1 vPort1_1 VLAN1
表1
PE1根据报文1的目的MAC地址MAC2、VLAN1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2);这里,表项2可预先配置在PE1上,也可按照类似表项1的方式动态添加在本地转发表中,表项2的出端口为vPort1_2,表2示出了表项2。至于未查找到表项2的情况,下文会描述。
MAC地址 出端口 VLAN
MAC2 vPort1_2 VLAN1
表2
PE1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vPort1_2绑定的端口。
PE1发现vPort1_2绑定的端口为本地连接VM2的用户侧端口(记为Port1_2),则在报文1上添加第二层标签,这里将添加了第二层标签的报文1称为报文2。这里,第二层标签携带VLAN1的标识。
PE1通过Port1_2发送报文2。最终,报文2会到达VM2。这实现了PE1按照最短路径转发VM1访问VM2的报文。
在实施例1中,当PE1未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到表项2时,或者,PE1发现vPort1_2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则PE1在报文1上添加第一层标签、第二层标签,这里将添加了第一层标签、第二层标签的报文1称为报文3。这里的第一层标签相比于第二层标签是外层标签,而第二层标签是内层标签,第一层标签携带源ECID,源ECID为vPort1_1相关联的ECID(记为ECID1),第二层标签携带VLAN1的标识,具体实现时,第一层标签可为E-Tag,第二层标签可为C-Tag。
PE1通过Upstream Port发送报文3。
PE2通过连接PE1的级联口Cascade Port收到报文3时,根据报文3的目的MAC地址MAC2和报文3的第二层标签携带的VLAN1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
PE2发现本地转发表中不存在匹配的转发表项,则通过本地Upstream Port发送报文3。
PE2在转发表项添加条件满足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MAC1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3)。这里,表项3中出端口为PE2上与报文3的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ECID相关联的vPort(记为vPort2_1)。表项3中还包含报文3的源MAC地址MAC1、报文3的第二层标签携带的VLAN1(实质也是vPort2_1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需要说明的是,当PE2上不存在vPort2_1时,则可直接丢弃报文3,结束当前流程。表3示出了表项3的结构:
MAC地址 出端口 VLAN
MAC1 vPort2_1 VLAN1
表3
CB收到报文3时,根据报文3的第二层标签携带的VLAN1的标识、以及报文3的目的MAC地址MAC2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如果本地转发表中不存在匹配的转发表项,则依据报文3的第二层标签中VLAN1的标识在VLAN1内广播报文3,而如果本地转发表中存在匹配的转发表项,则通过匹配的转发表项转发报文3(转发过程类似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这里以CB在VLAN1内广播报文3为例。
当PE2收到CB广播的报文3,为避免MAC地址移动(move),则当PE2已学习的上述表项3还未老化时,PE2不会再依据CB广播的报文3学习MAC1对应的表项。PE1与PE2类似。最终,PE2会去除CB广播的报文3所携带的第一层标签,将去除了第一层标签的报文3记为报文4。PE2发送报文4给VM2。
VM2收到报文4时,发现报文4的目的MAC地址MAC2为本VM的MAC地址,则会返回响应报文。这里将响应报文记为报文5。报文5的源MAC地址为MAC2、目的MAC地址为MAC1。
PE1通过用户侧端口(记为Port1_2)收到报文5。
PE1从来自CB的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Port1_2绑定的vPort,将查找到的vPort确定为报文5关联的vPort。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PE1也可将报文5携带的用户信息被分配的指定vPort确定为报文1相关联的vPort。这里,报文5携带的用户信息可为报文5的源MAC地址MAC2。为便于描述,这里将报文5相关联的vPort记为vPort1_2;
PE1在转发表项添加条件满足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MAC2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4)。这里,表项4中出端口为vPort1_2。表项4中还包含报文5的源MAC地址MAC2、vPort1_2相关联的VLAN(记为VLAN1)的标识。表4示出了表项4的结构:
MAC地址 出端口 VLAN
MAC2 vPort1_2 VLAN1
表4
PE1根据报文5的目的MAC地址MAC1、VLAN1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这里查找到的转发表项即为上述的表项1。
当PE1查找到表项1时,PE1识别表项1的出端口为vPort1_1;
PE1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vPort1_1绑定的端口。
PE1发现vPort1_1绑定的端口为本地连接VM1的用户侧端口(记为Port1_1),则在报文5上添加第二层标签,这里将添加了第二层标签的报文1称为报文6。这里,第二层标签携带VLAN1的标识。
PE1通过Port1_1发送报文6。最终,报文6会到达VM1。这实现了PE1按照最短路径转发VM2响应VM1的报文。
至此,完成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2: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VM3通过PE3连接PE4,VM4直接连接PE4。
本实施例1以VM3访问VM4为例:
VM3发送报文,该报文记为报文3_1,报文3_1的源MAC地址为VM3的MAC地址(记为MAC3),目的MAC地址为VM4的MAC地址(记为MAC4)。
PE3通过用户侧端口(记为Port3_3)收到报文3_1。
PE3从来自CB的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Port3_3绑定的vPort,将查找到的vPort确定为报文3_1关联的vPort。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PE3也可将报文3_1携带的用户信息被分配的指定vPort确定为报文3_1相关联的vPort。这里,报文3_1携带的用户信息可为报文3_1的源MAC地址MAC 3。为便于描述,这里将报文3_1相关联的vPort记为vPort3_3。
PE3在转发表项添加条件满足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MAC3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3_1)。这里,表项3_1中出端口为vPort3_3。表项3_3中还包含报文的MAC3、vPort3_3相关联的VLAN(记为VLAN3_3)的标识。表3_1示出了表项3_1的结构:
MAC地址 出端口 VLAN
MAC3 vPort3_3 VLAN3_3
表3_1
PE3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到与报文3_1的目的MAC地址MAC 4、VLAN3_3的标识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3_2),表项3_2的出端口为vPort3_4。至于未查找到表项3_2的情况,下文会描述。
PE3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vPort3_4绑定的端口。
PE3发现vPort3_4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则PE3在报文3_1上添加第一层标签、以及第二层标签,这里将添加了第一层标签、以及第二层标签的报文3_1称为报文3_2。这里的第一层标签相比于第二层标签是外层标签,而第二层标签是内层标签,第一层标签携带源ECID,源ECID为PE3上的vPort3_3相关联的ECID(记为ECID3_3),第二层标签携带VLAN3_3的标识,具体实现时,第一层标签可为E-Tag,第二层标签可为C-Tag。当PE3未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到表项3_2的原理类似。
PE3通过Upstream Port发送报文3_2。
PE4通过连接PE3的级联口Cascade Port收到报文3_2。
PE4在转发表项添加条件满足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MAC3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3_3)。这里,表项3_3中出端口为PE4上与报文3_2的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ECID相关联的vPort(记为vPort4_3)。PE4上的vPort4_3与上述PE3上的vPort3_3关联同一个ECID即报文3_2的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ECID。这在分配ECID时会适配,如何适配不属于本申请范围,所以不详细描述。
表项3_3中还包含报文的MAC3、第二层标签携带的VLAN3_3(实质也是vPort4_3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表3_3示出了表项3_3:
MAC地址 出端口 VLAN
MAC3 vPort4_3 VLAN3_3
表3_3
PE4根据报文3_2的目的MAC地址MAC4和报文3_2的第二层标签携带的VLAN3_3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
PE4发现本地转发表中存在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3_4)。下文会描述不存在表项3_4的情况。
PE4识别表项3_4的出端口为vPort4_4;
PE4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vPort4_4绑定的端口。
PE4发现vPort4_4绑定的端口为本地连接VM4的用户侧端口(记为Port4_4),则去除报文3_2携带的第一层标签,这里将去除了第一层标签的报文3_2记为报文3_3。
PE4通过Port4_4发送报文3_3。最终,报文3_3会到达VM4。这实现了PE4按照最短路径转发VM3访问VM4的报文,实现了同一树形分支的不同PE所连接的VM之间进行访问时不通过CB进行转发。
在实施例2中,PE4未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到表项3_4时,或者,PE4发现vPort4_4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时,则通过本地Upstream Port发送报文3_2。
CB收到报文3_2时,根据报文3_2的第二层标签携带的VLAN3_3的标识、以及报文3_2的目的MAC地址MAC4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如果本地转发表中不存在匹配的转发表项,则依据报文3_2的第二层标签中VLAN3_3的标识在VLAN3_3内广播报文3_2,而如果本地转发表中存在匹配的转发表项,则通过匹配的转发表项转发报文3(转发过程类似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这里以CB在VLAN3_3内广播报文3_2为例。
当PE4收到CB广播的报文3_2,为避免MAC地址移动(move),则当PE4已学习的上述表项3_3还未老化时,PE4不会再依据CB广播的报文3_2学习MAC3对应的表项。PE3与PE4类似。最终,PE4会去除CB广播的报文3_2所携带的第一层标签(即得到了上述的报文3_3)。PE4发送报文3_3给VM2。
VM4收到报文3_3时,发现报文3_3的目的MAC地址MAC4为本VM的MAC地址,则会返回响应报文。这里将响应报文记为报文3_4。报文3_4的源MAC地址为MAC4、目的MAC地址为MAC3。
PE4通过用户侧端口(记为Port4_4)收到报文3_4。
PE4从来自CB的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Port4_4绑定的vPort,将查找到的vPort确定为报文3_4关联的vPort。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PE4也可将报文3_4携带的特征参数被分配的指定vPort确定为报文3_4相关联的vPort。这里,报文3_4携带的特征参数可为报文3_4的源MAC地址MAC4。为便于描述,这里将报文3_4相关联的vPort记为vPort4_4;
PE4在转发表项添加条件满足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MAC4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3_5)。这里,表项3_5中出端口为vPort4_4。表项3_5中还包含报文的MAC4、vPort4_4相关联的VLAN(即为上述的VLAN3_3)的标识。表3_5示出了表项3_5:
MAC地址 出端口 VLAN
MAC4 vPort4_4 VLAN3_3
表3_5
PE4根据报文3_4的目的MAC地址MAC3、VLAN3_3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这里查找到的转发表项即为上述的表项3_3。
当PE4查找到表项3_3时,PE4识别表项3_3的出端口为vPort4_3;
PE4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vPort4_3绑定的端口。
PE4发现vPort4_3绑定的端口为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则在报文3_4上添加第一层标签和第二层标签,这里将添加了第一层标签和第二层标签的报文3_4称为报文3_5。这里,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ECID为上述确定出的与报文3_4关联的vPort4_4所关联的ECID,第二层标签携带VLAN3_3(实质也是vPort4_4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PE3通过本地Upstream Port收到报文3_5。
PE3在转发表项添加条件满足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MAC4匹配的转发表项(记为表项3_6)。这里,表项3_6中出端口为PE3上与报文3_5的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ECID相关联的vPort(记为vPort3_4)。表项3_6中还包含报文3_5的源MAC地址MAC4、报文3_5的第二层标签携带的VLAN3_3(实质也是vPort3_4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表3_6示出了表项3_6:
MAC地址 出端口 VLAN
MAC4 vPort3_4 VLAN3_3
表3_6
PE3根据报文3_4的目的MAC地址MAC3和报文3_5的第二层标签携带的VLAN3_3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这里查找到的表项为上述的表项3_1。
PE3识别表项3_1的出端口为vPort3_3;
PE3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vPort3_3绑定的端口。
PE3发现vPort3_3绑定的端口为本地连接VM3的用户侧端口(记为Port3_3),则去除报文3_5的第一层标签,这里将去除了第一层标签的报文3_5称为报文3_6。
PE3通过Port3_3发送报文3_6。最终,报文3_6会到达VM3。实现了同一树形分支的不同PE所连接的VM之间进行访问时不通过CB进行转发。
至此,完成实施例2的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端口扩展桥PE,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报文;
确定单元,用于为所述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
表项学习单元,用于当满足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所述转发表项,所述转发表项的出端口为第一vPort,所述转发表项还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以及第一vPort相关联的虚拟局域网VLAN的标识;
报文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及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查找到的转发表项中的出端口为第二vPort;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当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为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包括: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
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到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绑定的vPort,将查找到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或者,识别所述报文携带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至少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将预先为所述特征参数分配指定的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
优选地,当所述报文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
将报文的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绑定的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
优选地,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
如果所述报文转发单元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或者报文转发单元在本地转发表中未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则进一步在所述报文添加第一层标签、以及第二层标签并通过Upstream Port发送;
其中,第一层标签携带源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所述源ECID为第一vPort相关联的ECID,第二层标签携带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优选地,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
如果所述报文转发单元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或者报文转发单元在本地转发表中未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则进一步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至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转发。
优选地,所述报文转发单元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包括: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在所述报文添加第二层标签并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发送;其中,第二层标签携带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当所述报文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去除所述报文携带的第一层标签,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发送。
优选地,所述报文转发单元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包括: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
当所述报文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报文携带的第二层标签中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
优选地,所述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包括:
在本地未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或者,
在本地已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但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已老化;或者,
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在本地已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但已学习的转发表项是基于从本地上行口UpstreamPort收到报文学习的。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装置的硬件结构。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硬件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的硬件结构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放用于上述接收单元运行的指令、上述确定单元运行的指令、表项学习单元运行的指令、报文转发单元运行的指令。
处理器,用于运行上述接收单元运行的指令、上述确定单元运行的指令、表项学习单元运行的指令、报文转发单元运行的指令。其中,处理器运行上述接收单元运行的指令如上述接收单元执行的操作,处理器运行上述确定单元运行的指令如上述确定单元执行的操作,处理器运行上述表项学习单元运行的指令如上述表项学习单元执行的操作,处理器运行上述报文转发单元运行的指令如上述报文转发单元执行的操作,这里不再一一描述。
以上对图6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进行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该硬件装置通常根据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端口扩展桥PE,包括:
接收报文;
为所述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
当满足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所述转发表项,所述转发表项的出端口为第一vPort,所述转发表项还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以及第一vPort相关联的虚拟局域网VLAN的标识;
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及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查找到的转发表项中的出端口为第二vPort;
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当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包括: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
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到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绑定的vPort,将查找到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或者,识别所述报文携带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至少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将预先为所述特征参数分配指定的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
当所述报文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
将报文的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绑定的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
如果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或者在本地转发表中未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报文添加第一层标签、以及第二层标签并通过Upstream Port发送;
其中,第一层标签携带源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所述源ECID为第一vPort相关联的ECID,第二层标签携带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包括: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在所述报文添加第二层标签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发送;其中,第二层标签携带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当所述报文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去除所述报文携带的第一层标签,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
如果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或者在本地转发表中未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至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转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包括: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
当所述报文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报文携带的第二层标签中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包括:
在本地未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或者,
在本地已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但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已老化;或者,
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在本地已学习到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但已学习的转发表项是基于从本地上行口UpstreamPort收到报文学习的。
8.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端口扩展桥PE,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报文;
确定单元,用于为所述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
表项学习单元,用于当满足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与报文的源MAC地址匹配的转发表项的条件时,在本地转发表中添加所述转发表项,所述转发表项的出端口为第一vPort,所述转发表项还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以及第一vPort相关联的虚拟局域网VLAN的标识;
报文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及报文所属VLAN的标识在本地转发表中查找匹配的转发表项,查找到的转发表项中的出端口为第二vPort;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当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为报文确定相关联的第一虚拟端口vPort包括: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
在本地端口绑定关系表中查找到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绑定的vPort,将查找到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或者,识别所述报文携带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至少包含报文的源MAC地址;将预先为所述特征参数分配指定的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
当所述报文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
将报文的第一层标签携带的源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绑定的vPort确定为所述报文相关联的第一vPort。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
如果所述报文转发单元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或者报文转发单元在本地转发表中未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则进一步在所述报文添加第一层标签、以及第二层标签并通过Upstream Port发送;
其中,第一层标签携带源以太转发通道标识符ECID,所述源ECID为第一vPort相关联的ECID,第二层标签携带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
如果所述报文转发单元查找到第二vPort绑定的端口为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或者报文转发单元在本地转发表中未查找到匹配的转发表项,则进一步将所述报文重定向至本地上行口Upstream Port转发。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转发单元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对报文进行本地转发包括:
当所述报文是通过本地第二用户侧端口接收时,在所述报文添加第二层标签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发送;其中,第二层标签携带第一vPort相关联的VLAN的标识;
当所述报文通过本地级联口Cascade Port接收时,去除所述报文携带的第一层标签,并通过本地第一用户侧端口发送。
CN201610464540.4A 2016-06-21 2016-06-21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528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4540.4A CN107528784B (zh) 2016-06-21 2016-06-21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JP2018566849A JP6722776B2 (ja) 2016-06-21 2017-06-20 パケット転送
EP17814696.5A EP3474500A4 (en) 2016-06-21 2017-06-20 PACKET TRANSFER
PCT/CN2017/089147 WO2017219958A1 (zh) 2016-06-21 2017-06-20 报文转发
US16/099,677 US10771385B2 (en) 2016-06-21 2017-06-20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port extend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4540.4A CN107528784B (zh) 2016-06-21 2016-06-21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784A true CN107528784A (zh) 2017-12-29
CN107528784B CN107528784B (zh) 2021-02-26

Family

ID=6073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4540.4A Active CN107528784B (zh) 2016-06-21 2016-06-21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1385B2 (zh)
EP (1) EP3474500A4 (zh)
JP (1) JP6722776B2 (zh)
CN (1) CN107528784B (zh)
WO (1) WO20172199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5093A (zh) * 2018-08-24 2018-12-0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lan分配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065B (zh) * 2017-09-28 2021-02-23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交换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749A (zh) * 2010-11-05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机端口扩展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177641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Broadcom Corporation Satellite Controlling Bridge Architecture
US20140269710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Dell Products L.P. Port extender
CN104092595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802.1br的虚拟化系统中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50163072A1 (en) * 2013-12-05 2015-06-11 Broadcom Corporation Virtual Port Extender
US20150312151A1 (en) * 2014-04-29 2015-10-29 Dell Products L.P. Enhanced load distribution of non-unicast traffic to multi-homed nodes in a port extender environment
CN105227464A (zh) * 2014-06-23 2016-01-0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4007B2 (ja) * 2003-11-13 2007-08-08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拡張中継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JP2007235302A (ja) * 2006-02-28 2007-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リッジ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集積回路
CN102684979B (zh) * 2011-03-11 2018-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虚拟终端的组播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EP2696538B1 (en) * 2011-05-06 2019-05-2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ntrolling bridge for obtaining port extension topology information
US20120287930A1 (en) 2011-05-13 2012-11-15 Cisco Technology, Inc. Local switching at a fabric extender
US8798064B2 (en) * 2011-06-06 2014-08-0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frame forwarding with link aggregation in distributed ethernet bridges
US9077650B2 (en) * 2012-05-31 2015-07-07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homing in an extended bridg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749A (zh) * 2010-11-05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机端口扩展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177641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Broadcom Corporation Satellite Controlling Bridge Architecture
US20140269710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Dell Products L.P. Port extender
US9294396B2 (en) * 2013-03-12 2016-03-22 Dell Products L.P. Port extender
US20150163072A1 (en) * 2013-12-05 2015-06-11 Broadcom Corporation Virtual Port Extender
US20150312151A1 (en) * 2014-04-29 2015-10-29 Dell Products L.P. Enhanced load distribution of non-unicast traffic to multi-homed nodes in a port extender environment
CN105227464A (zh) * 2014-06-23 2016-01-0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4092595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802.1br的虚拟化系统中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5093A (zh) * 2018-08-24 2018-12-0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lan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965093B (zh) * 2018-08-24 2021-03-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lan分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58401A1 (en) 2019-05-23
JP2019519166A (ja) 2019-07-04
EP3474500A1 (en) 2019-04-24
US10771385B2 (en) 2020-09-08
JP6722776B2 (ja) 2020-07-15
WO2017219958A1 (zh) 2017-12-28
CN107528784B (zh) 2021-02-26
EP3474500A4 (en)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4211B2 (en) Multicast packet handling based 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environment
JP6189942B2 (ja) 個別管理方式を使用する仮想転送インスタンスの遠端アドレスへのvlanタグ付きパケットのルーティング
CN105284080B (zh) 数据中心的虚拟网络管理方法及数据中心系统
CN103595648B (zh) 用于在服务器的接收侧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CN105763512B (zh) Sdn虚拟化网络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1867520B (zh) 分布式系统中板卡间数据交换的方法
CN104468462B (zh)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3326918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3841023A (zh) 数据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KR20180073726A (ko) 논리적 라우터
CN104243269A (zh) 一种虚拟扩展局域网报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262685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101023A (zh) 一种vpls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549871A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581274B (zh) 一种堆叠系统中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5453513B (zh) 报文转发方法、转发表项下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6453023B (zh) 一种用于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的通信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1692669A (zh) 虚拟私有网的路由标签分配方法与装置
CN106209648A (zh) 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6209689A (zh) 从vxlan至vlan的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6209638A (zh) 从虚拟局域网至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7528784A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4883325B (zh) Pvlan交换机及其连接到非pvlan装置的方法
CN106161115A (zh) 一种应用于vxlan的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179044A (zh) 流量管理的实现方法、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