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6752A - 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6752A
CN107516752A CN201710586356.1A CN201710586356A CN107516752A CN 107516752 A CN107516752 A CN 107516752A CN 201710586356 A CN201710586356 A CN 201710586356A CN 107516752 A CN107516752 A CN 107516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
circular waveguide
mode
dielectric grating
ult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63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6752B (zh
Inventor
杜朝海
黄斌
刘濮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5863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6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6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6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6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6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16Auxiliary devices for mode selection, e.g. mode suppression or mode promotion; for mode conversion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本发明通过在金属圆波导前接入同轴线引入激励源,输入激励方式简单;采用环形介质光栅,将轴对称波导模式转换为超高阶波导模式;并且通过改变环形介质光栅的角向周期数,控制输出模式的角向指数;通过控制金属圆波导的半径,控制超高阶波导模式的径向指数;金属圆锥将环形介质光栅内部激发的轴对称波导模式封闭在环形介质光栅内,从而提高超高阶波导模式的纯度;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任意圆波导的TM模式的激励。

Description

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微波领域,电磁模式转换和模式激发是一个基础问题。因为在波导中激发特定的模式在很多场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真空高功率器件回旋行波管、回旋反波管中冷场测试时,往往需要激发出特定的工作模式,测试真空管的Q值和准光天线的性能时,同样也需要在圆波导内产生特定的高阶模式。除此之外,在天线以及雷达系统中,输出模式往往需要进行转换,以便更好馈入到天线系统。模式转换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比如大多数都是经过渐变波导实现圆波导到矩形波导的相互转换。在高功率微波传输系统中,有时为了降低传输损耗,波导内部也需要传输的高阶模式下。所以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高阶模式激励器具有重要意义。
到如今为止,工作频率从微波段一直到可见光波段,已经有大量的关于模式转换的研究成果。尽管已经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可以实行各种模式转换功能,但是在圆波导内,激发出角向指数很高的高阶模式依然很困难。因为,利用多源馈入法激励的方式来产生高阶模式,控制各个馈源的相位控制是一个很困难,这对加工工艺精度有极大要求。其它采用内部耦合方法的方案,也只能在圆波导低阶模式之间进行。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突出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利用环形介质光栅的电磁散射特性,来实现圆波导轴对称模式到转换为高阶角向指数非对称模式,并且输入馈源只需要的同轴线;并且基于该方法,可以实现任意圆波导的TM模式的激励。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
本发明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包括:同轴线、金属圆波导、环形介质光栅和金属圆锥;其中,在金属圆波导前设置同轴线,金属圆波导与同轴线同轴,同轴线的同轴线输入端口与金属圆波导的前端封闭,形成垂直于轴的封闭面;在金属圆波导内紧贴封闭面设置环形介质光栅,同轴线的线芯深入至环形介质光栅内,金属圆波导的半径大于环形介质光栅的外径,二者之间形成透射区域;环形介质光栅包括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材料,沿角向周期性均匀间隔分布;在金属圆波导内环形介质光栅的末端设置金属圆锥,金属圆锥的底面贴合环形介质光栅,环形介质光栅的外径等于金属圆锥的底面的半径,金属圆锥为金属材料的实心圆锥体;同轴线、金属圆波导、环形介质光栅和金属圆锥共轴;激励源通过同轴线输入端口引入,在金属圆波导内部激发起的电磁波具有轴对称波导模式;在同轴的环形介质光栅的散射作用下,散射波包含各次空间谐波分量,除了0次空间谐波外,其他高次空间谐波在角向存在驻波;调整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从而将轴对称波导模式转换为只含有单一空间谐波的超高阶波导模式;金属圆波导将超高阶波导模式输出,并且金属圆波导的半径控制超高阶波导模式的径向指数;环形介质光栅末端的金属圆锥将环形介质光栅内部激发的轴对称波导模式封闭在环形介质光栅内,从而提高超高阶波导模式的纯度。
金属圆波导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第一段均匀圆波导、渐变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其中,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为圆筒形,半径均匀为R4,第二段均匀圆波导为圆筒形,半径均匀为R5,R4>R5,渐变圆波导连接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与第二段均匀圆波导,半径由R4逐渐减小至R5;渐变圆波导的梯度倾角为α,α<5°;第一段均匀圆波导的长度与环形介质光栅的沿轴向的厚度相同,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与环形介质光栅之间形成透射区域;渐变圆波导的长度不小于金属圆锥的高度;第一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控制径向指数,半径越大,径向指数越高;透射区域形成的超高阶波导模式,通过渐变圆波导,保持波形传输,并通过第二段均匀圆波导传输出去。
环形介质光栅包括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材料,介电常数分别是ε1和ε2,沿角向周期性均匀间隔分布,角向周期数为m,径向厚度(圆环的外半径与内半径的差值)为d,内半径为R2;一束柱面波照射到环形介质光栅的表面,那么反射波和透射波将由一系空间谐波组成;如果角向周期数m足够小,那么每相邻空间谐波之间的波数就会很大,那么在环形介质光栅区域之外两个区域,径向的波数就会变成就会变成虚数,所以在透射区域中,除了0阶空间模式的透射波外,不存在其他高阶模式的透射波。由于环形介质光栅的散射作用,透射区域包含各次空间谐波分量,在沿着环形介质光栅周期变化的角向存在驻波;并且各次空间谐波分量的大小受光环形介质光栅的几何尺寸、角向周期数以及材料的介电常数控制。根据介电常数ε1和ε2调整环形介质光栅的内半径足够小,以抑制2次以上空间谐波,并优化环形介质光栅的径向厚度,使得0次空间谐波的幅值最小,从而将轴对称波导模式转换为只含有单一空间谐波,即输出模式只含有1次空间谐波的超高阶波导模式,超高阶波导模式的周期为环形介质光栅的角向周期数m。
金属圆锥采用金属材料,如铜,导电率高,从而降低损耗。
同轴线包括同轴的筒状的同轴线输入端口和内部的线芯。
通过调整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结构参数,在毫米波至太赫兹频段的频率范围都能够实现的超高阶波导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金属圆波导的工作频率以及需要激发的超高阶波导模式,确定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各个结构参数;
2)激励源由同轴线引入金属圆波导,在金属圆波导内部激发起的电磁波具有轴对称波导模式;
3)在同轴的环形介质光栅的散射作用下,电磁波模式包含各次空间谐波分量,在角向存在驻波,通过调整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从而将轴对称波导模式转换为只含有单一空间谐波的超高阶波导模式;
4)金属圆波导将超高阶波导模式输出,并且金属圆波导的半径控制超高阶波导模式的径向指数;
5)环形介质光栅末端的金属圆锥将环形介质光栅内部激发的轴对称波导模式封闭在环形介质光栅内,从而提高超高阶波导模式的纯度。
其中,在步骤1)中,结构参数包括同轴线的尺寸、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和金属圆波导的结构参数;同轴线的尺寸包括同轴线输入端口的内半径;同轴线的尺寸包括同轴线输入端口的内半径;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包括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包括径向厚度d、介电常数ε1和ε2、内半径R2以及角向周期数m;金属圆波导的结构参数包括属圆波导的第一段均匀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渐变圆波导的梯度倾角、第一段均匀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的长度和渐变圆波导的长度。
在步骤2)中,同轴线的尺寸与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工作波长相适应。
在步骤3)中,根据介电常数ε1和ε2调整环形介质光栅的内半径足够小,以抑制2次以上空间谐波,并优化环形介质光栅的径向厚度d,使得0次空间谐波的幅值最小,根据所激发的超高阶波导模式的角向指数确定角向周期数m。
在步骤4)中,金属圆波导的第一段均匀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控制径向指数;渐变圆波导的梯度倾角α<5°时,波导模式得到很好的保持。
在步骤4)中,第一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控制径向指数,半径越大,径向指数越高;透射区域形成的超高阶波导模式,通过渐变圆波导,保持波形传输,并通过第二段均匀圆波导传输出去。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金属圆波导前接入同轴线引入激励源,输入激励方式简单;采用环形介质光栅,将轴对称波导模式转换为超高阶波导模式;并且通过改变环形介质光栅的角向周期数,控制输出模式的角向指数;通过控制金属圆波导的半径,控制超高阶波导模式的径向指数;金属圆锥将环形介质光栅内部激发的轴对称波导模式封闭在环形介质光栅内,从而提高超高阶波导模式的纯度;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任意圆波导的TM模式的激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三维图;
图2为本发明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环形介质光栅的示意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一个实施例在35GHz时,仿真轴向电场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一个实施例在35GHz时,在图4的横截面A处电场强度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一个实施例在35GHz时,在图4的横截面B出电场强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包括:同轴线1、金属圆波导41~43、环形介质光栅2和金属圆锥3;其中,在金属圆波导前设置同轴线1,金属圆波导与同轴线同轴,同轴线的同轴线输入端口与金属圆波导的前端封闭,形成垂直于轴封闭面;在金属圆波导内紧贴封闭面设置环形介质光栅2,同轴线的线芯深入至环形介质光栅内,金属圆波导的半径大于环形介质光栅的外径,二者之间形成透射区域;环形介质光栅2包括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材料,沿角向周期性均匀间隔分布;在金属圆波导内环形介质光栅的末端设置金属圆锥3,金属圆锥的底面贴合环形介质光栅,环形介质光栅的外径等于金属圆锥的底面的半径,金属圆锥为金属材料的实心圆锥体;同轴线1、金属圆波导、环形介质光栅2和金属圆锥3共轴。
如图2所示,金属圆波导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第一段均匀圆波导41、渐变圆波导42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43;其中,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为圆筒形,半径均匀为R4,第二段均匀圆波导为圆筒形,半径均匀为R5,R4>R5,渐变圆波导连接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与第二段均匀圆波导,半径由R4逐渐减小至R5,渐变圆波导的梯度倾角为α,α<5°;第一段均匀圆波导的长度L1与环形介质光栅沿轴向的厚度相同,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与环形介质光栅之间形成透射区域;渐变圆波导的长度L2不小于金属圆锥的高度;第一段均匀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控制径向指数,半径越大,径向指数越高;透射区域形成的超高阶波导模式,通过渐变圆波导,保持波形传输,并通过第二段均匀圆波导传输出去。第二段均匀圆波导的长度为L3。为了保证渐变圆波导的梯度渐变的坡度α<5°,需要满足tan(α)=(R4-R5)/L2<0.0875。输入同轴线的线芯不能与金属圆锥接触,伸入圆波导的长度大于2×L1/3即可。同轴线的同轴线输入端口的内半径为R1
如图3所示,环形介质光栅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材料,介电常数分别是ε1和ε2,沿角向周期性均匀间隔分布,角向周期数为m,径向厚度为d,内半径为R2。一束柱面波照射到环形介质光栅表面,那么反射波和透射波将由一系类空间谐波组成,其中沿轴方向的电场表达式为:
场表达式中上标括号里面的数字j(1,2,3)代表不同区域,1代表环形介质光栅内部区域,2代表环形介质光栅区域,3代表环形介质光栅外部区域,即透射区域。r和Φ分别是径向和角向空间变量,k0=ω/c为空间波数,ω为工作的角频率,c为自由空间光速,i=0,±1,±2,±3,…,±N为整数,代表不同的散射波空间模式数。Ai代表区域1中第i反射空间谐波的幅度,Ti代表区域3中第i透射空间谐波的幅度ki表示表示第i次径向空间波数。ui和di分别代表第i次空间谐波向圆心和背着圆心传播的谐波的幅度值。由第一个式子(1)知,在环形介质光栅内部区域中,全场的表达式为入射场加上反射场,分别为式子(1)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其中反射场由一系列空间谐波组成。而在环形介质光栅区域中,场的表达式为式子(2)所示,在这里H为汉开尔函数,下标mi代表第m×i阶汉开尔函数。其中m为圆环介质光栅的角向周期数。sn为角向各次谐波的系数,它的大小为介质在角向空间变化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其计算表达式为:
其中s(θ)为:
n整数,满足关系0≤n≤m。ε1和ε1两者材料的介电常数。
根据弗洛圭定理知,在周期结构中,场由一系列空间谐波组成。所以在平面环形介质光栅中,如果角向周期数m足够小,那么每相邻空间谐波之间的波数就会很大,比如,Δk=2π/m>k0,那么在介质区域之外两个区域,径向的波数就会变成就会变成虚数,所以在透射区域中,除了0阶空间模式的透射波外,不存在其他高阶模式的透射波。假设入射角波的入射角为零度,即波垂直于环形介质光栅入射,当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适合,仅仅存在0阶和±1阶空间谐波存在于透射区域中。由于对称性,±1空间谐波的透射幅度一样大,那么在最理想情况下,±1空间谐波各有各占将50%的入射波能量。所以在透射区域中,在沿着环形介质光栅周期变化方向将存在驻波,就可以实现模式变换功能。并且各次空间谐波分量的大小受环形介质光栅的几何尺寸以及材料的介电常数控制。在本实例中,假定激发的模式为TM10,4模式,角向指数m=10,所以环形介质光栅的角向周期数也为10,内半径为R2。每个单元弧度角为18°,10个圆弧介质单元在角向均匀分布,并且每个介质单元的径向厚度为d。本实施例的环形介质光栅只用一种材料,另外一种为空气,这样可以使制造加工更加简单,不影响模式激励效果。该种材料的介电常数为ε1。该实例中模式激励器工作频率为35GHz,通过HFSS仿真软件模拟,进行结构参数扫描,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得到如下一组结构参数,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结构参数如下表:
参数 大小 说明
L1 20mm 第一段均匀波导的长度
L3 30mm 第二段均匀波导的长度
L2 30mm 渐变圆波导的长度
R1 2mm 同轴线输入端口的内半径
R2 20mm 环形介质光栅的内半径
R4 37mm 第一段均匀波导的半径
R5 35.5mm 第二段均匀波导的半径
ε1 7 材料的介电常数
d 3.5mm 环形介质光栅的径向厚度
m 10 环形介质光栅的角向周期数
同时要注意的是,环形介质光栅放置的位置应该与金属圆波导同轴,金属圆锥的轴也必须与环形介质光栅的轴重合。对同轴线的线芯半径以及同轴线的规格大小没有具体要求,对该结构的功能影响不大。
在上表的结构参数下,通过数值仿真软件计算。当工作频率在35GHz时,同轴线输入为同轴基模TEM模式。图4为波导沿轴方向电场幅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输出的电场径向指数为4,场形在往输出端传输时,径向指数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同时为了验证横向场的模式情况,分别在图4中的A和B两处观察场形。如图5所示为在界面A处的电场强度分布图,从图5可以看出,场透射过介质光栅后,变成了高阶的非轴对称TM10,4模式,并且图6中可以看出,场传到第二段均匀波导时,横向的电场模式依然保持TM10,4模式。
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该高阶圆波导模式激励器只需要通过同轴线馈入,一个环形介质光栅,一个金属圆锥和一个金属圆波导就可以激发起高阶圆波导模式。根据该原理,我们只要改变第一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R4,就可以改变输出模式的径向指数,同时如果把环形介质光栅的角向周期数m改变,就能够控制输出模式的角向指数。所以基于该原理,可以推广到激发起任意高阶圆波导TM模式。该模式激励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能够激发起超高阶的圆波导模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包括:同轴线、金属圆波导、环形介质光栅和金属圆锥;其中,在金属圆波导前设置同轴线,所述金属圆波导与同轴线同轴,同轴线的同轴线输入端口与金属圆波导的前端封闭,形成垂直于轴的封闭面;在金属圆波导内紧贴封闭面设置环形介质光栅,同轴线的线芯深入至环形介质光栅内,金属圆波导的半径大于环形介质光栅的外径,二者之间形成透射区域;环形介质光栅包括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材料,沿角向周期性均匀间隔分布;在金属圆波导内环形介质光栅的末端设置金属圆锥,所述金属圆锥的底面贴合环形介质光栅,环形介质光栅的外径等于金属圆锥的底面的半径,金属圆锥为金属材料的实心圆锥体;所述同轴线、金属圆波导、环形介质光栅和金属圆锥共轴;激励源通过同轴线输入端口引入,在金属圆波导内部激发起的电磁波具有轴对称波导模式;在同轴的环形介质光栅的散射作用下,散射波包含各次空间谐波分量,除了0次空间谐波外,其他高次空间谐波在角向存在驻波;调整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从而将轴对称波导模式转换为只含有单一空间谐波的超高阶波导模式;金属圆波导将超高阶波导模式输出,并且金属圆波导的半径控制超高阶波导模式的径向指数;环形介质光栅末端的金属圆锥将环形介质光栅内部激发的轴对称波导模式封闭在环形介质光栅内,从而提高超高阶波导模式的纯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波导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第一段均匀圆波导、渐变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其中,所述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为圆筒形,半径均匀为R4,所述第二段均匀圆波导为圆筒形,半径均匀为R5,R4>R5,所述渐变圆波导连接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与第二段均匀圆波导,半径由R4逐渐减小至R5;透射区域形成的超高阶波导模式,通过渐变圆波导,保持波形传输,并通过第二段均匀圆波导传输出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圆波导的梯度倾角为α,α<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均匀圆波导的长度与环形介质光栅沿轴向的厚度相同,第一段均匀圆波导与环形介质光栅之间形成透射区域;渐变圆波导的长度不小于金属圆锥的高度;第一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控制径向模式指数,半径越大,径向指数越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介质光栅包括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材料,介电常数分别是ε1和ε2,沿角向周期性均匀间隔分布,角向周期数为m,径向厚度为d,内半径为R2;根据介电常数ε1和ε2调整环形介质光栅的内半径足够小,以抑制2次以上空间谐波,并优化环形介质光栅的径向厚度,使得0次空间谐波的幅值最小,从而将轴对称波导模式转换为只含有单一空间谐波,即输出模式只含有1次空间谐波的超高阶波导模式,超高阶波导模式的周期为环形介质光栅的角向周期数m。
6.一种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金属圆波导的工作频率以及需要激发的超高阶波导模式,确定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各个结构参数;
2)激励源由同轴线引入金属圆波导,在金属圆波导内部激发起的电磁波具有轴对称波导模式;
3)在同轴的环形介质光栅的散射作用下,电磁波模式包含各次空间谐波分量,在角向存在驻波,通过调整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从而将轴对称波导模式转换为只含有单一空间谐波的超高阶波导模式;
4)金属圆波导将超高阶波导模式输出,并且金属圆波导的半径控制超高阶波导模式的径向指数;
5)环形介质光栅末端的金属圆锥将环形介质光栅内部激发的轴对称波导模式封闭在环形介质光栅内,从而提高超高阶波导模式的纯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结构参数包括同轴线的尺寸、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和金属圆波导的结构参数;同轴线的尺寸包括同轴线输入端口的内半径;同轴线的尺寸包括同轴线输入端口的内半径;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包括环形介质光栅的结构参数包括径向厚度d、介电常数ε1和ε2、内半径R2以及角向周期数m;金属圆波导的结构参数包括属圆波导的第一段均匀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渐变圆波导的梯度倾角、第一段均匀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的长度和渐变圆波导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同轴线的尺寸与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的工作波长相适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介电常数ε1和ε2调整环形介质光栅的内半径足够小,以抑制2次以上空间谐波,并优化环形介质光栅的径向厚度d,使得0次空间谐波的幅值最小,根据所激发的超高阶波导模式的角向指数确定角向周期数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金属圆波导的第一段均匀圆波导和第二段均匀圆波导的半径控制径向指数;渐变圆波导的梯度倾角α<5°时,波导模式得到很好的保持。
CN201710586356.1A 2017-07-18 2017-07-18 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 Active CN107516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6356.1A CN107516752B (zh) 2017-07-18 2017-07-18 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6356.1A CN107516752B (zh) 2017-07-18 2017-07-18 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6752A true CN107516752A (zh) 2017-12-26
CN107516752B CN107516752B (zh) 2019-09-13

Family

ID=60722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86356.1A Active CN107516752B (zh) 2017-07-18 2017-07-18 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167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9162A (zh) * 2018-06-08 202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到多个表面或边缘耦合器的光交换路径的光扫描器
US11121442B2 (en) 2019-03-25 2021-09-1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Waveguide for changing frequency range by using sectional variable of waveguide and frequency range changing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0302A (ja) * 1984-02-28 1985-09-1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誘電体装荷テ−パ導波管
US20060279373A1 (en) * 2005-06-09 2006-12-1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ide-bandwidth polarization modulator for microwave and mm-wavelengths
US20150022287A1 (en) * 2013-07-16 2015-01-22 L&J Engineering, Inc. Wave Mode Converter
CN104466334A (zh) * 2014-12-01 2015-03-25 西南科技大学 基于分层介质的宽频带模式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0302A (ja) * 1984-02-28 1985-09-1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誘電体装荷テ−パ導波管
US20060279373A1 (en) * 2005-06-09 2006-12-1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ide-bandwidth polarization modulator for microwave and mm-wavelengths
US20150022287A1 (en) * 2013-07-16 2015-01-22 L&J Engineering, Inc. Wave Mode Converter
CN104466334A (zh) * 2014-12-01 2015-03-25 西南科技大学 基于分层介质的宽频带模式变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文渊: "W波段TE62模同轴开放式谐振腔的研究与设计",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9162A (zh) * 2018-06-08 202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到多个表面或边缘耦合器的光交换路径的光扫描器
US11121442B2 (en) 2019-03-25 2021-09-1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Waveguide for changing frequency range by using sectional variable of waveguide and frequency range chang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6752B (zh) 2019-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power capacity of overmoded slow wave structures
US5642121A (en) High-gain, waveguide-fed antenna having controllable higher order mode phasing
CN107516752A (zh) 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超高阶波导模式激励器及实现方法
CN104064422B (zh) 一种小型全金属慢波器件
CN104914503B (zh) 一种太赫兹波可调谐模式转换器
Liu et al. Inherent losses induced absorptive acoustic rainbow trapping with a gradient metasurface
CN108134163B (zh) 太赫兹多模频率可调回旋管的准光模式变换装置及其方法
Patel et al. Millimeter-wave TE01–TE11–HE11 mode converter using overmoded circular waveguide
CN107069153A (zh)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弯波导模式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US2852752A (en) Coupling means
CN107681276A (zh) 一种多频段环加载槽大张角波纹喇叭及卫星通信系统
CN204834880U (zh) 一种基于环形槽线的oam螺旋波束发生器
CN113224481A (zh) 圆对称TE0n模式滤波器
CN107196022B (zh) 一种边缘孔盘荷波导多频可控模式转换器
Prasad et al. Design of a TM 01-TE 11 circular bend mode converter operating at 3 GHz
Wang et al. Synthesis of Highly Oversized TE₀₁ to TE₁₁ Mode Converter Based on Elliptical Waveguide
Yu et al. A 90° fair circular waveguide bend
JP6959780B2 (ja) マルチモード導波管
CN107240742B (zh) 一种螺旋导流结构高功率水负载
Niu et al. High-power TE 01–TE 11 mode converter for gyroklystron
CN115209714A (zh) 一种多水管并联高功率回旋行波管吸收水负载
Vikharev et al. New TE 01 waveguide bends
CN113128037B (zh) 基于环线积分的涡旋波束螺旋谱分析方法
CN104466334A (zh) 基于分层介质的宽频带模式变换器
Li et al. Design of high-gain lens antenna based on phase-gradient meta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