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6066A -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6066A
CN107516066A CN201710598364.8A CN201710598364A CN107516066A CN 107516066 A CN107516066 A CN 107516066A CN 201710598364 A CN201710598364 A CN 201710598364A CN 107516066 A CN107516066 A CN 107516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light supply
mentioned
optical filter
iris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83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6066B (zh
Inventor
周海涛
周意保
唐城
张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983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6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6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6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6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60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包括: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降低功率消耗。

Description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应用,智能手机能够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智能手机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用品。
目前,智能手机多采用生物信息解锁方案,例如人脸解锁,虹膜解锁等,其中,手机获取虹膜图像时,发出的红外灯波长是810nm,而且会带动旁边的780nm可见光一起工作,在手机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会存在不法分子利用照片,3D模型等骗取手机进行解锁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以期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降低功率消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连接上述处理器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和滤光片驱动装置,上述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红外光源,虹膜摄像头和滤光片,其中,
上述滤光片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述红外光源,用于发射红外光线;
上述滤光片,用于滤除上述红外光线中的部分可见光;
上述虹膜摄像头,用于采集上述红外光线的反射光线以获取虹膜图像;
上述处理器,用于控制上述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
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
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单元和采集单元,
上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上述采集单元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采集单元采集第二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其次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最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可见,移动终端通过滤光片和红外光源的位置,分别使红光可见或者不可见,从而使采集的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可以用来判定用户为真实用户,而非照片、3D模型等虚假用户,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而且,通过添加硬件装置,使用滤光片滤除可见光,达到可见光不可见的目的,而不需要额外的功率进行红外光谱收窄,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光片与红外光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滤光片与红外光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滤光片与红外光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滤光片与红外光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滤光片与红外光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G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滤光片与红外光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两张虹膜图像的对比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移动终端设置有生物图像采集装置,该生物图像采集装置具体包括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和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其中,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包括红外光源和虹膜摄像头,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通用摄像头模组,如前置摄像头。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显示屏、主板、电池和副板,主板上设置有红外光源21、虹膜摄像头22、前置摄像头23、滤光片25、滤光片驱动装置26、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SIM卡槽等,副板上设置有振子、一体音腔、VOOC闪充接口和指纹模组24,上述红外光源21、虹膜摄像头22和滤光片25组成该移动终端100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上述前置摄像头23组成该移动终端100的人脸图像采集装置,上述指纹传感器模组24组成该移动终端100的指纹图像采集装置,其中,
上述滤光片驱动装置26,用于控制上述滤光片25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述红外光源21,用于发射红外光线;
上述滤光片25,用于滤除上述红外光线中的部分可见光;
其中,上述滤光片25的形状可以在满足遮挡全部红外光源的基础上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滤光片25的位置可以被上述滤光片驱动装置26控制,上述滤光片驱动装置26可以通过转动轴转动控制滤光片25以实现360度旋转,例如,可以如图1B和图1C所示,使红外光源和滤光片的位置关系由如图1B所示的位置关系转动至图1C所示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通过两个转动轴开合控制滤光片25以实现360度旋转,例如,可以如图1D和图1E所示,使红外光源和滤光片的位置关系由如图1D所示的位置关系转动至图1E所示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通过移动条平移控制滤光片25,使滤光片25可以左右平移以实现完全覆盖红外光源21或者部分覆盖红外光源21或者完全不覆盖红外光源21的目的,例如,可以如图1F和图1G所示,使红外光源和滤光片的位置关系由如图1F所示的位置关系转动至图1G所示的位置关系,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虹膜摄像头22,用于采集上述红外光线的反射光线以获取虹膜图像;
上述处理器110,用于控制上述滤光片25与红外光源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22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控制上述滤光片25与上述红外光源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22采集第二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其次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最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可见,移动终端通过滤光片和红外光源的位置,分别使红光可见或者不可见,从而使采集的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可以用来判定用户为真实用户,而非照片、3D模型等虚假用户,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而且,通过添加硬件装置,使用滤光片滤除可见光,达到可见光不可见的目的,而不需要额外的功率进行红外光谱收窄,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滤光片25与上述红外光源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21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25,上述滤光片25与上述红外光源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21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25;或者,
上述滤光片25与上述红外光源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21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25,上述滤光片25与上述红外光源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21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25。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处理器110控制滤光片25与红外光源21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前,还用于:开启上述红外光源21。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开启红外光源21方面,上述处理器110具体用于:根据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确定上述红外光源21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上述红外光源21以上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开启红外光源21方面,上述处理器110具体用于:通过前置摄像头23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以及用于根据上述焦点位置确定上述红外光源21的第二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上述红外光源21以上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方面,上述处理器110具体用于:判断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以及用于当判断出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上述真实用户。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所示,本检测方法包括:
S201,移动终端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
其中,红外光源的波长是810nm,由于红外光源的频谱较难收窄,会带动旁边的波长为780nm的可见光一起工作,因此用户可以看见红光,而使用滤光片,由于滤光片上的特殊材料可以滤掉可见光部分,达到红外光不可见的目的,从而用户看不见红光。
其中,滤光片为可控滤光片,通过滤光片驱动装置改变滤光片和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在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移动终端检测到待解锁事件,待解锁事件的触发条件可以是移动终端检测到待解锁应用的待解锁事件,该待解锁事件具体可以由用户的触控操作、按压操作、语音操作等触发,如针对熄屏待机状态的移动终端,按压电源键或Home按键触发待解锁事件,此处对触发条件不做限定。
S202,上述移动终端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
其中,虹膜摄像头通过采集红外光源照射到虹膜上的光线的反射光线获取第一虹膜图像和第二虹膜图像。
其中,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可以为单虹膜图像,也可以为用户的双虹膜图像,在此不作限定,当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为单虹膜图像时,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为同一眼睛的虹膜图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或者,
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
其中,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也可以是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未经过上述滤光片。
其中,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表明此时的红外光线带有可见光部分,用户可见;而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表明此时的红外光线不存在可见光部分或者可见光极少,用户不可见。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通过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的关系控制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是否可见,不仅通过滤光片有效的收缩红外光源的频谱,简单便捷,而且有效控制可将光部分,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灵活性。
S203,上述移动终端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包括:
判断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
当判断出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上述真实用户。
其中,由于瞳孔位于虹膜中央,因此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均包括瞳孔图像,上述瞳孔为眼睛虹膜中的一个可收缩的孔,由于对眼睛的自我保护,瞳孔会根据外界光线强度调整自身大小,当光线增强瞳孔变小,光线减弱瞳孔变大。
其中,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分别是在红外光源可见与不可见的条件下采集的,而瞳孔会在看见红外光源的红光和没有看见红外光源的红光这两种情况下的收缩情况不同,因此,当用户为真实用户时,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必然存在差异,当用户为非真实用户(例如照片)时,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不会存在差异,因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虹膜面积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举例而言,如图2B所示,左侧为第一虹膜图像,右侧为第二虹膜图像,左侧第一虹膜图像的瞳孔面积大于右侧第二虹膜图像的瞳孔面积,可以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如果为照片的话,瞳孔面积是不会变化的。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根据虹膜中瞳孔变化(收缩或者扩张)原理,通过对比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和第二虹膜图像中瞳孔面积,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有利于提升检测真实用户的便捷性,降低操作的复杂性。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其次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最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可见,移动终端通过滤光片和红外光源的位置,分别使红光可见或者不可见,从而使采集的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可以用来判定用户为真实用户,而非照片、3D模型等虚假用户,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而且,通过添加硬件装置,使用滤光片滤除可见光,达到可见光不可见的目的,而不需要额外的功率进行红外光谱收窄,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后,上述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上述红外光源。
其中,开启上述红外光源发射光线,上述发射光线的发射功率可以由系统出厂时设置,也可以由移动终端根据环境条件,姿态参数等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在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后,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之前,开启红外光源,而不是在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前便开启红外光源,有利于降低红外光源的功率消耗,增加红外光源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开启红外光源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限定。
举例来说,上述开启红外光源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根据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确定上述红外光源的第一发射功率;
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上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其中,当环境光的光照强度强时,确定红外光源的第一发射功率应较大,因为当光照较强时,只有第一发射功率较大,用户才能快速感知到红光的存在;当环境光的光照强度弱时,确定红外光源的第一发射功率可以较小,此时由于光照较弱,用户可以容易的感知到红光的存在,看见红光,便于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看见红光时的虹膜图像。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通过检测环境光的光照强度,决定红外光源发射光线时的第一发射功率,在光照强度较强时,增强第一发射功率,使用户快速感知红光,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采集虹膜图像的速度,在光照强度较弱时,降低第一发射功率,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又举例来说,上述开启红外光源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
根据上述焦点位置确定上述红外光源的第二发射功率;
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上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姿态参数、用户人眼视线,以及人脸角度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焦点位置。
其中,当上述交点位置在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区域时,由于用户视线在这个区域,可以很快看见红光,因此即便是第二发射功率较小,红光较弱,用于也可以看见红光,便于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看见红光时的虹膜图像;而上述交点位置不在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区域时,只有第二发射功率较大,才能吸引用户的视线,用户才能快速感知到红光的存在,看见红光,以便于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看见红光时的虹膜图像。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通过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确定第二发射功率的大小,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智能性,而且,在交点位置不在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区域时,增强第二发射功率,使用户快速感知红光,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采集虹膜图像的速度,在交点位置在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区域时,降低第二发射功率,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又举例来说,上述开启红外光源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判断显示屏是否为亮屏状态;
当上述显示屏是亮屏状态时,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第三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当上述显示屏是为非亮屏状态时,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第四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其中,上述第三发射功率大于上述第四发射功率。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判断显示屏的状态确定发射功率,当上述显示屏是亮屏状态时,确定第三发射功率,使用户不受屏幕亮度的影响感知红光,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采集虹膜图像的速度,当上述显示屏是为非亮屏状态时,显示屏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红外光源的红光较为明显,因此确定第四发射功率,小于上述第三发射功率,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生物图像;
将上述生物信息与预设生物模板进行匹配;
当上述生物信息与预设生物模板匹配成功时,执行解锁操作。
其中,上述生物图像可以为指纹图像或者人脸图像或者虹膜图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当确定需要采集的上述生物图像为虹膜图像时,移动终端在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后,针对上述第一虹膜图像或者第二虹膜图像执行虹膜图像进行质量评估、虹膜区域定位(包含粗定位和精定位)、虹膜预处理、虹膜特征点提取生成虹膜数据,通过虹膜数据与预设生物模板中的虹膜数据进行匹配。
其中,移动终端执行解锁操作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将移动终端由当前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其中,当前状态包括锁屏状态、禁用状态等,此处具体不做限定。
其中,上述预设生物模板是由用户提前录入的指纹或者虹膜或者人脸图像生成的模板数据。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在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之后,通过采集生物图像,对生物图像与预设生物模板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执行解锁操作,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和生物匹配的完善性。
与上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所示,本检测方法包括:
S301,移动终端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根据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确定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功率。
S302,上述移动终端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上述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S303,上述移动终端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
S304,上述移动终端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
其中,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
S305,上述移动终端判断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
S306,上述移动终端当判断出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上述真实用户。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其次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最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可见,移动终端通过滤光片和红外光源的位置,分别使红光可见或者不可见,从而使采集的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可以用来判定用户为真实用户,而非照片、3D模型等虚假用户,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而且,通过添加硬件装置,使用滤光片滤除可见光,达到可见光不可见的目的,而不需要额外的功率进行红外光谱收窄,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此外,移动终端通过检测环境光的光照强度,决定红外光源发射光线时的第一发射功率,在光照强度较强时,增强第一发射功率,使用户快速感知红光,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采集虹膜图像的速度,在光照强度较弱时,降低第一发射功率,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与上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所示,本检测方法包括:
S401,移动终端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
S402,上述移动终端根据上述焦点位置确定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功率。
S403,上述移动终端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上述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S404,上述移动终端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
S405,上述移动终端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
其中,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
S406,上述移动终端判断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
S407,上述移动终端当判断出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上述真实用户。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其次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最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可见,移动终端通过滤光片和红外光源的位置,分别使红光可见或者不可见,从而使采集的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可以用来判定用户为真实用户,而非照片、3D模型等虚假用户,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而且,通过添加硬件装置,使用滤光片滤除可见光,达到可见光不可见的目的,而不需要额外的功率进行红外光谱收窄,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此外,移动终端通过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确定第二发射功率的大小,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智能性,而且,在交点位置不在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区域时,增强第二发射功率,使用户快速感知红光,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采集虹膜图像的速度,在交点位置在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区域时,降低第二发射功率,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与上述图2A、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
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
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其次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最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可见,移动终端通过滤光片和红外光源的位置,分别使红光可见或者不可见,从而使采集的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可以用来判定用户为真实用户,而非照片、3D模型等虚假用户,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安全性,而且,通过添加硬件装置,使用滤光片滤除可见光,达到可见光不可见的目的,而不需要额外的功率进行红外光谱收窄,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或者,
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后,上述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之前,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开启上述红外光源。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开启红外光源方面,上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确定上述红外光源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上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开启红外光源方面,上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以及用于根据上述焦点位置确定上述红外光源的第二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上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方面,上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步骤:判断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以及用于当判断出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上述真实用户。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移动终端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移动终端600包括:处理单元602和采集单元603。处理单元602用于对移动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602用于支持移动终端执行图2A中的步骤S201-S203、图3中的步骤S301-S306、图4中的步骤S401-S407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采集单元603用于支持移动终端与其他设备的通信。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1,用于存储移动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上述处理单元602,用于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上述采集单元603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控制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上述采集单元603采集第二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或者,
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一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上述滤光片,上述滤光片与上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上述第二位置关系时,上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上述滤光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处理单元602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后,上述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之前,还用于:开启上述红外光源。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开启红外光源方面,上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根据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确定上述红外光源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上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开启红外光源方面,上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以及用于根据上述焦点位置确定上述红外光源的第二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上述红外光源以上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上述根据上述第一虹膜图像和上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方面,上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判断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以及用于当判断出上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上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上述真实用户。
其中,处理单元6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采集单元603可以是虹膜图像采集装置或者人脸图像采集装置或者指纹图像采集装置,存储单元601可以是存储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和滤光片驱动装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红外光源,虹膜摄像头和滤光片,其中,
所述滤光片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
所述红外光源,用于发射红外光线;
所述滤光片,用于滤除所述红外光线中的部分可见光;
所述虹膜摄像头,用于采集所述红外光线的反射光线以获取虹膜图像;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所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所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虹膜图像和所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所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所述滤光片;或者,
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所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所述滤光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后,所述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之前,还用于:开启所述红外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启红外光源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确定所述红外光源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光源以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启红外光源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焦点位置确定所述红外光源的第二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光源以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虹膜图像和所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所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以及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所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所述真实用户。
7.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
控制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所述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二虹膜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虹膜图像和所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所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所述滤光片;或者,
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所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所述滤光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后,所述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所述红外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红外光源,包括:
根据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确定所述红外光源的第一发射功率;
控制所述红外光源以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红外光源,包括:
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
根据所述焦点位置确定所述红外光源的第二发射功率;
控制所述红外光源以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虹膜图像和所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所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
当判断出所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所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所述真实用户。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采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通过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二位置关系,通过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第二虹膜图像;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虹膜图像和所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所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所述滤光片;或者,
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全部经过所述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与所述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第二位置关系时,所述红外光源的发射光线部分经过所述滤光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滤光片与红外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位置关系之后,所述通过虹膜摄像头采集第一虹膜图像之前,还用于:开启所述红外光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启红外光源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确定所述红外光源的第一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光源以所述第一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启红外光源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人眼视线与显示屏平面的交点位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焦点位置确定所述红外光源的第二发射功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光源以所述第二发射功率发射光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虹膜图像和所述第二虹膜图像确定用户为真实用户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所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是否相同;以及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与所述第二虹膜图像中的瞳孔面积不同时,确定用户为所述真实用户。
1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CN201710598364.8A 2017-07-20 2017-07-20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16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8364.8A CN107516066B (zh) 2017-07-20 2017-07-20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8364.8A CN107516066B (zh) 2017-07-20 2017-07-20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6066A true CN107516066A (zh) 2017-12-26
CN107516066B CN107516066B (zh) 2021-03-09

Family

ID=6072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836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16066B (zh) 2017-07-20 2017-07-20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160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1742A (zh) * 2020-09-30 2020-11-13 苏宁金融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app登录验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9558A (zh) * 2011-01-30 2011-07-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普尔钦斑分析的虹膜采集系统及虹膜采集方法
CN103152517A (zh) * 2013-02-06 2013-06-12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虹膜识别设备的成像模组及移动设备
CN106454049A (zh) * 2016-10-28 2017-02-22 无锡豪帮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区双通滤光片的虹膜识别及拍照二合一摄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9558A (zh) * 2011-01-30 2011-07-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普尔钦斑分析的虹膜采集系统及虹膜采集方法
CN103152517A (zh) * 2013-02-06 2013-06-12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虹膜识别设备的成像模组及移动设备
CN106454049A (zh) * 2016-10-28 2017-02-22 无锡豪帮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区双通滤光片的虹膜识别及拍照二合一摄像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1742A (zh) * 2020-09-30 2020-11-13 苏宁金融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app登录验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6066B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2794A (zh) 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6960147A (zh) 一种隐私信息保护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CN107480601A (zh) 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161962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6934269A (zh) 虹膜解锁方法、虹膜识别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102906B (zh) 一种应用于虹膜识别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7491672A (zh) 解锁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657161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移动支付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188658A (zh)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97430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用户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7808127A (zh)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320871A (zh) 屏幕解锁方法及屏幕解锁装置
CN106611164A (zh) 虹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463813A (zh) 状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27019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27021A (zh) 生物识别模式开启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277265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537412A (zh) 可在室外及室内进行虹膜识别的手附着型可穿戴设备
CN107729833A (zh) 人脸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51453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6311388B (zh) 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06629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956528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虹膜识别的引导指示的人机接口系统
CN106934265A (zh)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及身份认证系统
CN107491743A (zh)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