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3223B -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3223B
CN107493223B CN201610421561.8A CN201610421561A CN107493223B CN 107493223 B CN107493223 B CN 107493223B CN 201610421561 A CN201610421561 A CN 201610421561A CN 107493223 B CN107493223 B CN 107493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session
label data
window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215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3223A (zh
Inventor
甘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215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3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3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3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3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3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6Handling conversation history, e.g. grouping of messages in sessions or thr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所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合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Description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即时通讯软件(例如QQ、微信)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相互联系的需求,极大的提升了沟通效率。然而,对于企业用户来说,由于员工在工作时通常需要和多个人同时进行协作,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参与多个会话,会话数目的增多使得管理多个会话变得极其困难。
如图1、图2所示,分别为现有技术中QQ、微信对多个会话的管理方式示意图,均为将多个打开的会话统一聚合在一个合并会话窗口下,且不区分单人会话或多人会话都将聚合在一起,会话的窗口标签(TAB)按照打开时间的逆序排列。可知,现有技术中对会话的管理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1)、没有对会话进行有效的管理;仅仅是将用户打开的所有会话统一聚合在一个合并窗口下,没有对会话进一步进行管理;
2)、查找会话不方便;对于打开的会话较多的情况下,查找已打开的会话内容需要用户通过窗口TAB进行切换,在会话列表较长时查找变得异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方便的对多个会话进行管理及分类,方便用户对会话进行查找,用户体验好。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
判断所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
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合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查询非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二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创建与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第二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会话未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不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及合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所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
所述合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合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查询非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二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创建与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第二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未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不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基于即时客户端创建第一会话时,终端响应用户发送的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所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表征该会话创建指令为标签会话创建指令,进而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表征终端当前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中,存在与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会话窗口,将所述第一会话合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如此,通过将第一会话加入与其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第一会话窗口中,实现了基于标签数据对标签会话的分类聚合,方便的实现了对多个会话的管理,便于用户对会话进行查找,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QQ对多个会话的管理方式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微信对多个会话的管理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信息交互的各方硬件实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基于客户端进行自定义标签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基于客户端进行标签管理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同标签数据的会话自动聚合至新的会话窗口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作为硬件实体的一个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信息交互的各方硬件实体的示意图,图3中包括:服务器11……1n、终端设备21-24,终端设备21-24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台式机、PC机、一体机等类型。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上设置有即时通讯客户端,不同用户基于不同终端设备上的即时通讯客户端相互进行会话联系,终端通过同步服务器上的标签数据信息对即时通讯客户端的多人会话进行管理。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
这里,终端响应用户基于终端上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客户端可以为即时通讯客户端,在具体实施时,用户基于即时通讯客户端创建第一会话,该第一会话可以为标签会话或非标签会话;其中,标签会话即被用户添加了标签的会话,多个会话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标签。
步骤102:判断所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
基于本发明所述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终端预先存储了用户设定的会话管理策略或可从服务器同步用户设定的会话管理策略,该会话管理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用户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标签、每个标签对应的标签数据及用户设定的一个或多个标签会话的标签数据;不同的标签会话可以对应相同或不同的标签数据,这里的标签数据采用标签属性Tag ID表示,Tag ID可以设定为不为零的自然数,如设定某个标签会话的标签数据,即TagID为2,相同的Tag ID的标签会话即拥有相同的标签,如Tag ID为2的所有标签会话均拥有“待关注”的标签;相应的,未被用户添加标签的会话即非标签会话则不携带标签数据,其对应的Tag ID为0。
终端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后,基于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其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即Tag ID不为0的数据,如果包含第一标签数据,如得到对应第一会话的Tag ID为3,则可确定用户想要创建的第一会话为标签会话,如果不包含第一标签数据,或包含Tag ID为0的数据,则可确定用户想要创建的第一会话为非标签会话。
步骤103: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
在实际实施时,不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不同的标签数据,如标签为“待关注”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Tag ID为2,如标签为“紧急处理”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Tag ID为3等;因此,当用户在终端上创建了多个标签会话窗口时,多个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组成了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如用户创建了“待关注”标签会话窗口、“紧急处理”标签会话窗口,则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为{2,3},可知该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即为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合。
这里,终端判断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也即判断终端当前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中是否存在标签数据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如:第一会话对应的Tag ID为4,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为{2,3},则确定第一标签数据不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
步骤104: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合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确定第一标签数据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则可知终端当前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中存在标签数据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因此,可对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进行分类聚合,即将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合并在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终端基于用户对不同标签会话设定的标签数据,对不同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进行分类聚合,将用户想要创建的标签会话合并至终端已经建立的与该标签会话的标签数据相同的会话窗口中,如此,方便的实现了对多个会话的管理,便于用户对会话进行查找,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如果包括,执行步骤202;如果不包括,执行步骤204。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响应用户基于终端上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客户端为即时通讯客户端,如QQ、微信,在具体实施时,用户基于客户端创建第一会话,发送第一会话创建指令给终端,该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可以为标签会话或非标签会话;其中,标签会话即被用户添加了标签的会话,多个会话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标签,标签的设定可以是用户依据会话内容、会话的紧急程度、关注程度等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预先存储了用户设定的会话管理策略或可从服务器同步用户设定的会话管理策略,该会话管理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用户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标签、每个标签对应的标签数据及用户设定的一个或多个标签会话的标签数据;不同的标签会话可以对应相同或不同的标签数据,这里的标签数据采用标签属性Tag ID表示,Tag ID可以设定为不为零的自然数,如设定某个标签会话的标签数据,即Tag ID为2,相同的Tag ID的标签会话即拥有相同的标签,如Tag ID为2的所有标签会话均拥有“待关注”的标签;相应的,未被用户添加标签的会话即非标签会话则不携带标签数据,其对应的Tag ID为0。而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会存在添加或删除标签的需求,相应的,当用户想删除某个设定的标签时,发送删除标签的指令给终端,该指令中携带欲删除的标签,相应的,终端基于该指令在会话管理策略中删除所述标签;而当用户想添加某个标签时,发送添加标签的指令给终端,该指令中携带欲添加的标签及相应的标签数据,相应的,终端基于该添加指令在会话管理策略中添加该标签及相应的标签数据。如图6b所示为用户基于客户端进行标签管理(添加/删除)的示意图。
终端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后,基于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其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即Tag ID不为0的数据,如果包含第一标签数据,如得到对应第一会话的Tag ID为3,则可确定用户想要创建的第一会话为标签会话,如果不包含第一标签数据,或包含Tag ID为0的数据,则可确定用户想要创建的第一会话为非标签会话。
步骤202: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如果在,执行步骤203;如果不在,执行步骤205。
不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不同的标签数据,如标签为“待关注”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Tag ID为2,如标签为“紧急处理”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Tag ID为3等;因此,当终端创建了多个标签会话窗口时,多个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组成了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如终端创建了“待关注”标签会话窗口、“紧急处理”标签会话窗口,则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为{2,3},可知该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即为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合。
这里,终端判断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也即判断终端当前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中是否存在标签数据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如:第一会话对应的Tag ID为4,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为{2,3},则确定第一标签数据不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
步骤203:将第一会话合并在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执行步骤207。
这里,终端第一标签数据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则可知当前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中存在标签数据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因此,可对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进行分类聚合,即将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合并在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步骤204:将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执行步骤207。
在具体实施时,非标签会话窗口用于聚合非标签会话及无法存在于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的示意图。
步骤205:查询非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二标签数据集合,判断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如果存在,执行步骤206;如果不存在,执行步骤204。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无法存在于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会被合并到非标签会话窗口中,相应的,被合并到非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对应的标签数据便组成了第二标签数据集合,若第一标签数据存在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则表明当前已建立的会话中存在与第一会话的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若第一标签数据不存在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表明当前建立的会话中没有与第一会话的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
步骤206:创建与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第二会话窗口中。
这里,由于当前已存在相同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多于一个,因此可创建一个与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第一会话及原先存在于非标签会话窗口的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加入第二会话窗口中,以实现对相同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进行聚类。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同标签数据的会话自动聚合至新的会话窗口的示意图。
步骤207:结束本次处理流程。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判断第一会话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确定第一会话是否为标签会话,若为非标签会话则将其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若为标签会话则进一步通过判断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确定当前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中是否存在标签数据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窗口,若存在,则直接将第一会话并入当前打开的对应第一标签数据的第一会话窗口,若不存在,可进一步通过判断非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是否存在第一标签数据,以确定当前已建立的会话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会话的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若存在,则创建与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第一会话加入第二会话窗口中,若不存在则确定第一会话无法存在于标签会话窗口中,便将其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如此,实现了对用户创建的多个会话的分类聚合,便于用户对会话进行查找、管理,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301: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并判断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如果包括,执行步骤302;如果不包括,执行步骤305。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响应用户基于终端上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一会话创建指令,所述客户端为即时通讯客户端,如QQ、微信,在具体实施时,用户基于客户端创建第一会话,发送第一会话创建指令给终端,该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可以为标签会话或非标签会话;其中,标签会话即被用户添加了标签的会话,多个会话可以有相同或不同的标签,标签的设定可以是用户依据会话内容、会话的紧急程度、关注程度等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预先存储了用户设定的会话管理策略或可从服务器同步用户设定的会话管理策略,该会话管理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信息:用户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标签、每个标签对应的标签数据及用户设定的一个或多个标签会话的标签数据;不同的标签会话可以对应相同或不同的标签数据,这里的标签数据采用标签属性Tag ID表示,Tag ID可以设定为不为零的自然数,如设定某个标签会话的标签数据,即Tag ID为2,相同的Tag ID的标签会话即拥有相同的标签,如Tag ID为2的所有标签会话均拥有“待关注”的标签;相应的,未被用户添加标签的会话即非标签会话则不携带标签数据,其对应的Tag ID为0。而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会存在添加或删除标签的需求,相应的,当用户想删除某个设定的标签时,发送删除标签的指令给终端,该指令中携带欲删除的标签,相应的,终端基于该指令在会话管理策略中删除所述标签;而当用户想添加某个标签时,发送添加标签的指令给终端,该指令中携带欲添加的标签及相应的标签数据,相应的,终端基于该添加指令在会话管理策略中添加该标签及相应的标签数据。如图6所示为用户基于客户端进行标签管理(添加/删除)的示意图。
终端收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后,基于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即Tag ID不为0的数据,如果包含第一标签数据,如得到对应第一会话的TagID为3,则可确定用户想要创建的第一会话为标签会话,如果不包含第一标签数据,或包含Tag ID为0的数据,则可确定用户想要创建的第一会话为非标签会话。
步骤302:获取预先设置有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判断所述数量是否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如果符合,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05。
这里,预设的数量要求优选的为大于1,也即当确定用户设置的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仅有第一会话一个时,则确定不符合要求,若用户设置的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不仅有第一会话一个,即还有其它的标签数据也为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时,则确定符合要求。
步骤303: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如果在,执行步骤304;如果不在,执行步骤306。
不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不同的标签数据,如标签为“待关注”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Tag ID为2,如标签为“紧急处理”的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Tag ID为3等;因此,当终端创建了多个标签会话窗口时,多个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组成了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如终端创建了“待关注”标签会话窗口、“紧急处理”标签会话窗口,则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为{2,3},可知该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即为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合。
这里,终端判断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也即判断当前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中是否存在标签数据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如:第一会话对应的Tag ID为4,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为{2,3},则确定第一标签数据不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
步骤304:将第一会话合并在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执行步骤308。
这里,终端第一标签数据在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则可知当前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中存在标签数据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窗口,因此,可对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进行分类聚合,即将第一会话合并在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步骤305:将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执行步骤308。
在具体实施时,非标签会话窗口用于聚合非标签会话及无法存在于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的示意图。
步骤306:查询非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二标签数据集合,判断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如果存在,执行步骤307;如果不存在,执行步骤305。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无法存在于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会被合并到非标签会话窗口中,相应的,被合并到非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对应的标签数据便组成了第二标签数据集合,若第一标签数据存在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则表明当前已建立的会话中存在与第一会话的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若第一标签数据不存在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表明当前建立的会话中没有与第一会话的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
步骤307:创建与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第二会话窗口中。
这里,由于当前已存在相同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多于一个,因此可创建一个与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第一会话及原先存在于非标签会话窗口的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加入第二会话窗口中,以实现对相同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进行聚类。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同标签数据的会话自动聚合至新的会话窗口的示意图。
步骤308:结束本次处理流程。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管理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当用户基于客户端想要打开一个新的会话时首先终端会判断该会话是否是一个标签会话,如果不是则将其合并到一个非标签的会话窗口中去;如果是,终端进一步判断该标签的会话数量是否大于1,如果不是,同样合并到一个非标签的会话窗口中去;如果是,进一步判断已打开的相同标签的会话数量是否大于1,如果不是,同样合并到一个非标签会话窗口中去;如果是,进一步判断桌面是否已经存在相同标签的会话窗口,如果是将该会话合并到该窗口,否则的话终端找到所有已打开的标签会话将这些会话聚合为一个新的同标签会话窗口中去。
实施例五
下面以具体的QQ会话管理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管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管理方法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创建会话管理策略,至少包括:用户自定义的标签、每个标签对应的标签数据(Tag ID)、用户设置的标签会话的Tag ID;这里,默认的非标签会话的Tag ID为0,非标签会话的Tag ID不为0。如图6a所示,为用户基于QQ客户端自定义会话标签的示意图,对于用户参与的所有会话都可以在会话左下角编辑一个自定义的标签。该标签是多个会话聚合在一起的依据,由于标签可以自定义,用户可以根据任务会话内容、紧急程度等对会话进行标记,由于标签可以由用户自定义,因此,用户可依据实际需要(如关注度、紧急程度)对会话进行标记。同时,用户还可以对标记过的会话通过如图6b所示的标签管理器进行管理,对添加过的标签进行更改或删除等操作。
终端保存所述会话管理策略或将其发送给服务器进行保存,以便用户创建新的会话时,基于所述会话管理策略进行会话管理。
用户需要创建新的会话时,如用户A要与用户B进行QQ会话,用户A基于QQ客户端发送相应的会话创建指令给终端,终端基于该指令判断相应的A与B会话的Tag ID是否为0,如果不为0则确定相应的会话为标签会话,如果为0则确定相应的会话为非标签会话;
若终端得到A与B会话的Tag ID为0,则将A与B的会话加入默认的非标签会话窗口,如图7所示,该非标签会话窗口用于聚合非标签会话,以及无法存在于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
若终端得到A与B会话的Tag ID不为0,如为3,则终端判断当前已经打开的标签会话窗口是否存在Tag ID为3的标签会话窗口,如果存在,则直接将A与B的会话加入该窗口,以实现对Tag ID为3的标签会话的聚类;如果不存在,则终端需要进一步判断非标签会话窗口中是否存在Tag ID为3的标签会话,如果存在,则终端创建新的会话窗口,将A与B的会话以及非标签会话窗口中Tag ID为3的标签会话加入该新窗口,以实现对Tag ID为3的标签会话的聚类;如图8所示,如果终端确定非标签会话窗口也不存在Tag ID为3的标签会话,则直接将A与B的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
应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实现了基于用户标记的会话Tag ID对用户的多个会话进行分类管理,便于用户对会话进行查找、管理,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1所示,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判断模块111、第二判断模块112及合并模块113;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111,用于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所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112,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
所述合并模块113,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合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112,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查询非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二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创建与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第二会话窗口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112,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模块111,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未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所述第二判断模块112,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不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112,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中的第一判断模块111、第二判断模块112及合并模块113,均可由终端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或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实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涉及终端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所述终端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终端作为硬件实体的一个示例如图12所示。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61、存储介质62以及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63;所述处理器61、存储介质62以及外部通信接口63均通过总线64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AM、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
判断所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
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为当前终端创建的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构成的集合;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合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查询非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二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非标签会话窗口用于聚合非标签会话及无法存在于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创建与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第一会话及原先存在于非标签会话窗口的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加入第二会话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会话未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不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及合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响应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判断所述第一会话创建指令对应的第一会话是否携带第一标签数据;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查询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一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为当前终端创建的会话窗口对应的标签数据构成的集合;
所述合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合并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一会话窗口中;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一标签数据集合中时,查询非标签会话窗口对应的第二标签数据集合,判断所述第一标签数据是否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非标签会话窗口用于聚合非标签会话及无法存在于标签会话窗口的标签会话;
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创建与所述第一标签数据对应的第二会话窗口,将第一会话及原先存在于非标签会话窗口的与第一标签数据相同的标签会话加入第二会话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标签数据不在所述第二标签数据集合中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所述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未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携带第一标签数据时,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不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时,将所述第一会话加入非标签会话窗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获取预先设置有所述第一标签数据的标签会话的数量,确定所述数量符合预设的数量要求。
CN201610421561.8A 2016-06-13 2016-06-13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7493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1561.8A CN107493223B (zh) 2016-06-13 2016-06-13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1561.8A CN107493223B (zh) 2016-06-13 2016-06-13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3223A CN107493223A (zh) 2017-12-19
CN107493223B true CN107493223B (zh) 2019-04-30

Family

ID=60642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1561.8A Active CN107493223B (zh) 2016-06-13 2016-06-13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3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0568A (zh) * 2021-01-04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32401B (zh) * 2021-02-09 2021-05-11 全时云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在团队群建立业务流程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195A (zh) * 2006-06-20 2007-12-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信方式的会话消息记录方法及即时通信客户端
CN101110795A (zh) * 2007-08-20 2008-01-23 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即时通信工具中使用标签进行会话的方法
CN102255824A (zh) * 2011-01-10 2011-11-23 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的方法及系统
US9165329B2 (en) * 2012-10-19 2015-10-20 Disney Enterprises, Inc. Multi layer cha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5412A1 (en) * 2003-09-04 2005-03-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licy-based management of instant message window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195A (zh) * 2006-06-20 2007-12-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信方式的会话消息记录方法及即时通信客户端
CN101110795A (zh) * 2007-08-20 2008-01-23 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即时通信工具中使用标签进行会话的方法
CN102255824A (zh) * 2011-01-10 2011-11-23 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的方法及系统
US9165329B2 (en) * 2012-10-19 2015-10-20 Disney Enterprises, Inc. Multi layer cha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3223A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0743B1 (en) Database allocation and analytics for service call centers
US7450696B2 (en)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ture and modeling tool for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s
KR20110079511A (ko) 메시징 연락처들을 위한 태그 클라우드 버디 리스트
US20210160206A1 (en) System for bridging, managing, and presenting smartphone & other data files with telephony interactions
CN111667316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21590A (zh) 展示好友动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857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ifying a recipient list of a message
CN107493223B (zh)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02413131B (zh) 基于会话的合作过滤
CN113746783B (zh) 群聊权限的控制方法、团队即时通信应用及后台服务器
CN114448922B (zh) 消息分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227443A (zh) 会话消息的同步方法、同步设备及同步系统
CN103514530A (zh) 企业联系人批量导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Evans An introduction to unified communication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N112737918B (zh)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群发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CN113761510A (zh) 用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其介质
CN106488269A (zh) 基于第三方应用平台实现对电视设备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16249079A (zh) 一种基于5g消息的用户回访方法及系统
CN107222392B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22286A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17018A (zh)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7566240B (zh) 一种即时通信群房间实现方法
CN211264307U (zh) 一种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系统
CN106302936B (zh) 一种用户标识的标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383466B (zh) 一种多场景聊天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