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3156A -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3156A
CN107493156A CN201611051708.5A CN201611051708A CN107493156A CN 107493156 A CN107493156 A CN 107493156A CN 201611051708 A CN201611051708 A CN 201611051708A CN 107493156 A CN107493156 A CN 107493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wave sequence
wave
saltus step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517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3156B (zh
Inventor
李东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dyron Corp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517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31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7610 priority patent/WO20180951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3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3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3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3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08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s, e.g. clock distribution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其中,各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各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相同且与波特率呈反比,第一波形序列高电平开始在持续时间内出现低电平,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波特率变化,第二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低电平开始高电平结束,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占总时长不随波特率变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为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在接收端口检测X个电平跳变;根据预设的及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的时间间隔计算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Description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之间的串行通讯方式通常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传输,每个字符一位一位地传输,并且传输一个字符时,总是以“起始位”开始,以“停止位”结束,字符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要求。两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时,发送端的发送时钟和接收端的接收时钟有可能存在不同,而当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频率差异太大时,会引起接收端采样错位,造成接收错误,通讯效率降低。
另外,在仅使用两根线进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时,通常在通信的过程中不能进行供电/充电,还需要外接其他电源,为电子设备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在仅使用两根线进行通信时可以进行供电/充电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包括:
方案一: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其中,N为正整数,X为正整数且大于1,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分别为以下之一: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所述第一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以及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相同,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其中,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方案二:根据方案一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包含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对应的时间间隔符合同一预设关系,如果是,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所述传输持续时间的步骤。
方案三:根据方案一或方案二所述的方法,所述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所述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和/或,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所述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
方案四:根据方案一至方案三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所述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所述第三波形序列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电平跳变,并以高电平结束;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
方案五:根据方案一至方案四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至少包括M个波形序列,所述M个波形序列为所述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前M个波形序列,其中,M为正整数,且M≥2;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或者,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者,所述M个波形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波形序列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方案六:根据方案五所述的方法,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时,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所述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所述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或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时,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所述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所述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或所述第一波形序列。
方案七:根据方案一至方案六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N=8,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依次为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方案八:根据方案一至方案七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为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所述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跳变;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所述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所述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根据所述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比特序列,其中,以所述第一波形序列表示比特1和比特0中的一个,分别以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表示所述比特1和比特0中的另一个。
方案九:根据方案八所述的方法,在所述以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所述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所述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传输持续时间是否为本地支持的传输持续时间,如果是,则执行所述以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所述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所述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方案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其中,N为正整数,X为正整数且大于1,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分别为以下之一: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所述第一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以及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相同,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其中,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持续时间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方案十一:根据方案十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持续时间识别模块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前,所述持续时间识别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包含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对应的时间间隔符合同一预设关系,如果是,触发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所述传输持续时间的操作。
方案十二:根据方案十或方案十一所述的方法,所述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所述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和/或,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所述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
方案十三:根据方案十至方案十二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所述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所述第三波形序列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电平跳变,并以高电平结束;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
方案十四:根据方案十至方案十三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至少包括M个波形序列,所述M个波形序列为所述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前M个波形序列,其中,M为正整数,且M≥2;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或者,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者,所述M个波形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波形序列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方案十五:根据方案十四所述的方法,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时,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所述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所述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或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时,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所述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所述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或所述第一波形序列。
方案十六:根据方案十至方案十五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N=8,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依次为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方案十七:根据方案十至方案十六任一方案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为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之后,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跳变;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持续时间识别模块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后,以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所述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所述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L个波形序列;根据所述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比特序列,其中,以所述第一波形序列表示比特1和比特0中的一个,分别以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表示所述比特1和比特0中的另一个。
方案十八:根据方案十七所述的方法,所述终端还包括:判决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传输持续时间是否为本地支持的传输持续时间,如果是,则触发所述获取模块以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所述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所述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L个波形。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可通过预设的波形序列及波形序列的特征,和接收端口检测到的电平变化,获得传输持续时间,从而保证每次数据传输时,发送端与接收端对传输持续时间的取值一致,保证了每次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避免了频率差异而造成的波形序列确定错误,有效防止当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间参数差异太大时,引起接收端采样错位,造成接收错误,通讯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此外,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可以仅使用两线完成数据的收发,并在数据的收发过程中,同时完成了两设备间的供电/充电,并且,数据传输时的波形序列中高电平占比较高,极大的提高了供电/充电效率,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传输参数获取方法、终端可以有效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提高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传输参数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各个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第一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一个预设的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1E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一个检测到的电平跳变的示意图;
图1F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前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的示意图;
图1G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前M个波形序列包括第一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1H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N=8的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各个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一个预设的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一个检测到的电平跳变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数据帧头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各个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第一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可选实施方式的一个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N=8的波形序列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或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参数获取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主从设备之间的通信中。获取传输参数的设备可以为从设备,也可以为主设备。作为主设备的装置例如可以是终端,作为从设备的装置例如可以是电子支付设备(例如,电子签名工具key,智能卡,key卡合一设备等)。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参数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参数获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其中,N为正整数,X为正整数且大于1,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分别为以下之一: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其中,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以及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T相同,传输持续时间T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持续预设时间T1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T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T内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T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
本实施例中,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及第三波形序列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波形序列及第三波形序列可以存在多种方式,例如波形序列中可以包含多次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并不仅限于图1B所示的方式。另外,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所有的第一波形序列具有相同的波形序列特征,不存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一波形序列的情况,所有的第三波形序列也具有相同的波形序列特征,不存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三波形序列的情况。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第二波形序列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三种波形序列差异较大,波形序列的识别更为容易。
本步骤中,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以第一波形序列为例,当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即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传输持续时间越长,波特率越小,即传输速度越慢,传输持续时间越短,波特率越大,即传输速度越快。
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如图1C所示,当第一波形序列的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仍为8ns。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当第三波形序列的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仍为8ns。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低电平持续时间所占的总时长的时间越短,数据传输过程中供电或取电时长越长,即波特率为50Mbps的情况下,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供电或取电时长为60%,波特率为25Mbps的情况下,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持续时间为8ns,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供电或取电时长为80%,即在低电平的持续时间固定的情况下,波特率越低,供电或取电效率越高,为提高供电效率,可适当降低波特率。
本步骤中,例如,预先设定X=4,N=5,5个波形序列分别为第一波形序列、第一波形序列、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则获取预设的4个电平跳变形成的5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为如图1D所示,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一次跳变),在T-T1的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二次跳变),在T-T1的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三次跳变),在T-T1的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持续T时间的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第四次跳变),以高电平结束(低电平与高电平所占时长之和为T)。
步骤102,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其中,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本步骤中,检测电平跳变的进行数据接收的设备可以对接收端口的电平进行连续采样以获得接收端口的电平的变化,采样时使用的采样频率应当高于预设的最低标准,保证采样得到的接收端口的电平变化的真实性,也可以仅获取接收端口的电平跳变为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的时刻。
步骤103,根据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本步骤中,例如,X=4,N=5,持续检测的4个电平跳变如图1E所示,则可根据步骤101中得到的预设的4个电平跳变形成的5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出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如,参照图1D所示,第一次跳变与第二次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1+T1=T,即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第一次跳变与第三次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1+T1+T-T1+T1=2T,即两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第三次跳变与第四次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1+T,在已知T1与T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即可计算得到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相同跳变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得到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计算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且准确率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102与步骤103之间,还可以包括步骤102a:
判断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包含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对应的时间间隔符合同一预设关系,如果是,执行根据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的步骤。如图1D和1E所示,当N=5,X=4,判断检测到的4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如图1D所示)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预设的4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如图1C所示)中对应的时间间隔符合同一预设关系,其中,同一预设关系是:例如,检测到的第一个电平跳变与第二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0ns,预设的第一个电平跳变与第二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ns,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中的时间间隔与预设的对应的跳变的时间间隔为0.5倍关系;检测到的检测到的第二个电平跳变与第三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0ns,预设的第二个电平跳变与第三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ns,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中的时间间隔与预设的对应的跳变的时间间隔为0.5倍关系;即检测到的第W个电平跳变与第W+1个(其中,W为正整数,且W+1≤X)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与预设的第W个电平跳变与第W+1个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均为0.5倍关系;检测到的第一个电平跳变与第三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ns,预设的第一个电平跳变与第三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00ns,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中的时间间隔与预设的对应的跳变的时间间隔为0.5倍关系,即检测到的第Y个电平跳变与第Y+2个(其中,Y为正整数,且Y+1≤X)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与预设的第Y个电平跳变与第Y+2个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均为0.5倍关系;以此类推,当检测到的所有电平跳变中的时间间隔与其预设的对应的跳变的时间间隔均为0.5倍关系,即可视为同一预设关系,可确定连续传输的5个波形序列为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5个波形序列。当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包含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对应的时间间隔均符合同一预设关系时,可将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确定为数据帧头,将数据帧头确定后再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可保障传输持续时间计算的准确性,提高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和/或,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低电平持续时间所占的总时长越短,数据传输过程中供电或取电时长越长,供电/取电效率越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第三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电平跳变,并以高电平结束;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有一次跳变,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发送和接收更加容易,低电平所占传输持续时间的比例更低,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供电/取电效率越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至少包括M个波形序列,M个波形序列为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前M个波形序列,其中,M为正整数,且M≥2;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或者,M个波形序列由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者,M个波形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波形序列和至少一个第三波形序列。以N=5,M=2,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5个波形序列的前2个波形序列由2个第一波形序列组成为例,如图1F所示,前2个波形序列中第1个波形序列初次出现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的时间与第2个波形序列初次出现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之间的时间间隔则为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或者,以N=5,M=2,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5个波形序列的前2个波形序列包括第一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为例,如图1G所示,第1个波形序列为第一波形序列,第2个波形序列为第三波形序列,当T1=T*1/3,两次跳变的时间间隔即为T*2/3,可以根据该时间间隔计算出传输持续时间T。可以看出,当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或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包括第一和第三波形序列时,由于第一和第三波形序列均包括电平跳变,传输持续时间的计算更为简单快速,而根据传输持续时间T即可得到该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即可得到当前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
进一步地,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时,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第二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M个波形序列由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时,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第二波形序列或第一波形序列。当M个波形序列均为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时,为避免接收数据的设备将连续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相同的多个波形序列视为单频干扰而对数据内容产生误判,发送数据的设备在波形变化相同的多个波形序列后需添加抗干扰波形序列,使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不再单一重复,数据接收设备可将该电平变化识别为正常的数据传输,而不是单频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正确率。例如在连续两个第一波形序列之后,发送数据的设备添加一个第二波形序列或一个第三波形序列,接收数据的设备即可判断出连续的两个第一波形序列为正常数据,并不是单频干扰。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N=8,如图1H所示,N个波形序列依次为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
下面,以本可选实施方式中N=8为例,简要说明计算传输持续时间的方法:
步骤一:获取预设的6个电平跳变形成的8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8个波形序列依次为: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以及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T相同,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
步骤二: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6个电平跳变,其中,持续检测到的6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步骤三:根据预设的6个电平跳变形成的8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6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检测到的6个电平跳变中第一个电平跳变与第二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0ns,则传输持续时间为50ns,第四次电平跳变与第五次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ns,则传输持续时间为50ns。
以本可选实施方式中预设的8个波形序列及波形序列的特征计算传输持续时间,计算方式和数据的发送方式和接收方式均较为简单。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为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之后,方法还包括: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跳变;在根据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后,方法还包括:以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根据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确定传输数据的比特序列,其中,以第一波形序列表示比特1和比特0中的一个,分别以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表示比特1和比特0中的另一个。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方式一:以计算得到的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以传输持续时间为单位,接收每个传输持续时间内的电平变化,根据每个传输持续时间内的电平变化以及波形序列特征确定该传输持续时间内对应的波形序列;方式二: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变化,以传输持续时间为单位,将检测到的电平变化划分为至少一个波形序列,根据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每个波形序列。以方式一为例,计算得到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接收一个20ns内的电平变化,在该传输持续时间内,6.67ns时出现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的电平跳变,则根据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高电平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T1=T*1/3的波形特征,则可确定该第一个20ns内的波形序列为第一波形序列,该波形序列传输的数据比特为1,继续接收下一个20ns内的电平变化,并得到该传输持续时间的数据比特。以方式二为例,计算得到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跳变,将接收到的电平跳变以20ns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到每个传输持续时间内的电平变化,例如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的电平跳变被划分为5个传输持续时间,其中,第三个传输持续时间中,6.67ns时出现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的电平跳变,则根据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高电平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T1=T*1/3的波形特征,则可确定该第一个20ns内的波形序列为第一波形序列,该波形序列传输的数据比特为1。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传输持续时间之后,根据传输持续时间确定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和比特序列,保障了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传输持续时间错误而导致的数据接收错误。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以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之前,方法还包括:判断传输持续时间是否为本地支持的传输持续时间,如果是,则执行以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的步骤。可选地,如果不是,则不再检测接收端口的电平变化,或检测到接收端口的电平变化后,不再确定传输的波形序列。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先判断传输持续时间是否为本地支持的传输持续时间再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变化并确定波形序列,可保障得到的波形序列所代表数据比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若不是本地支持的传输持续时间则不继续检测电平变化或确定波形序列,可避免对设备运算能力的浪费。
本实施例的传输参数获取方法,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根据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出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通过该确定传输持续时间的方法,无须在数据传输开始前协商传输持续时间,也可避免双方设备由于传输持续时间不同而导致的数据收发错误,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度。且本方法中,高电平占比较高,对数据进行接收的设备可以在高电平持续时间内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与实施例1中的传输参数获取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在此不再赘述,仅进行简要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终端中各个单元执行的具体操作可以参照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PC、iPAD、手机、电子签名工具key,智能卡,key卡合一设备等。
图2A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终端2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检测模块201、获取模块202、持续时间识别模块203,其中:
获取模块202,用于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其中,N为正整数,X为正整数且大于1,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分别为以下之一: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其中,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以及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相同,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
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及第三波形序列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波形序列及第三波形序列可以存在多种方式,例如波形序列中可以包含多次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并不仅限于图2B所示的方式。另外,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所有的第一波形序列具有相同的波形序列特征,不存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一波形序列的情况,所有的第三波形序列也具有相同的波形序列特征,不存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三波形序列的情况。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第二波形序列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三种波形序列差异较大,波形序列的识别更为容易。
本实施例中,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以第一波形序列为例,当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即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传输持续时间越长,波特率越小,即传输速度越慢,传输持续时间越短,波特率越大,即传输速度越快。
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当第一波形序列的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仍为8ns。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当第三波形序列的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仍为8ns。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低电平持续时间所占的总时长的时间越短,数据传输过程中供电或取电时长越长,即波特率为50Mbps的情况下,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供电或取电时长为60%,波特率为25Mbps的情况下,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持续时间为8ns,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供电或取电时长为80%,即在低电平的持续时间固定的情况下,波特率越低,供电或取电效率越高,为提高供电效率,可适当降低波特率。
本实施例中,例如,预先设定X=4,N=5,5个波形序列分别为第一波形序列、第一波形序列、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则获取预设的4个电平跳变形成的5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为如图2C所示,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一次跳变),在T-T1的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二次跳变),在T-T1的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三次跳变),在T-T1的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持续T时间的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第四次跳变),以高电平结束(低电平与高电平所占时长之和为T)。
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其中,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持续时间识别模块203,用于根据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本实施例中,例如,X=4,N=5,检测模块201持续检测的4个电平跳变如图2D所示,则可根据获取模块202中得到的预设的4个电平跳变形成的5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出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如,参照图2C所示,第一次跳变与第二次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1+T1=T,即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第一次跳变与第三次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1+T1+T-T1+T1=2T,即两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第三次跳变与第四次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1+T,在已知T1与T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即可计算得到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200利用相同跳变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得到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计算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且准确率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持续时间识别模块203根据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前,持续时间识别模块203,还用于判断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包含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对应的时间间隔符合同一预设关系,如果是,触发执行根据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的操作。当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包含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对应的时间间隔均符合同一预设关系时,传输持续时间持续模块203可将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确定为数据帧头,将数据帧头确定后再由传输持续时间持续模块203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可保障传输持续时间计算的准确性,提高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和/或,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低电平持续时间所占的总时长越短,数据传输过程中供电或取电时长越长,供电/取电效率越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第三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电平跳变,并以高电平结束;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有一次跳变,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发送和接收更加容易,低电平所占传输持续时间的比例更低,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供电/取电效率越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至少包括M个波形序列,M个波形序列为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前M个波形序列,其中,M为正整数,且M≥2;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或者,M个波形序列由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者,M个波形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波形序列和至少一个第三波形序列。当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或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包括第一和第三波形序列时,由于第一和第三波形序列均包括电平跳变,传输持续时间的计算更为简单快速,而根据传输持续时间T即可得到该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即可得到当前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
进一步地,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时,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第二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M个波形序列由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时,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第二波形序列或第一波形序列。当M个波形序列均为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时,为避免接收数据的设备将连续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相同的多个波形序列视为单频干扰而对数据内容产生误判,发送数据的设备在波形变化相同的多个波形序列后需添加抗干扰波形序列,使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不再单一重复,数据接收设备可将该电平变化识别为正常的数据传输,而不是单频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正确率。例如在连续两个第一波形序列之后,发送数据的设备添加一个第二波形序列或一个第三波形序列,接收数据的设备即可判断出连续的两个第一波形序列为正常数据,并不是单频干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N=8,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依次为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为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检测模块201,还用于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之后,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跳变;获取模块202,还用于在持续时间识别模块203根据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后,以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L个波形序列;根据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确定传输数据的比特序列,其中,以第一波形序列表示比特1和比特0中的一个,分别以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表示比特1和比特0中的另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传输持续时间之后,根据传输持续时间确定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和比特序列,保障了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传输持续时间错误而导致的数据接收错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终端还包括:判决模块204,用于判断传输持续时间是否为本地支持的传输持续时间,如果是,则触发获取模块202以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L个波形。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先判断传输持续时间是否为本地支持的传输持续时间再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变化并确定波形序列,可保障得到的波形序列所代表数据比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若不是本地支持的传输持续时间则不继续检测电平变化或确定波形序列,可避免对设备运算能力的浪费。
本实施例的终端200,获取模块202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检测模块201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持续时间识别模块203根据持续检测到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出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终端200通过该确定传输持续时间,无须在数据传输开始前协商传输持续时间,也可避免双方设备由于传输持续时间不同而导致的数据收发错误,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度。且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高电平占比较高,对终端200可以在高电平持续时间内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帧头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主从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发送数据帧头的设备可以为主设备,也可以为从设备。作为主设备的装置例如可以是终端,作为从设备的装置例如可以是电子支付设备(例如,电子签名工具key,智能卡,key卡合一设备等)。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头发送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帧头的方法与实施例1提供的传输参数获取方法相对应,如何通过该数据帧头获取传输参数的方法请参见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再具体描述。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头的发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其中,N为正整数,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分别为以下之一: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其中,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以及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相同,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根据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获得N个波形序列中的X个电平跳变,其中,X为正整数且大于1,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
本实施例中,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及第三波形序列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波形序列及第三波形序列可以存在多种方式,例如波形序列中可以包含多次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并不仅限于图3B所示的方式。另外,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所有的第一波形序列具有相同的波形序列特征,不存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一波形序列的情况,所有的第三波形序列也具有相同的波形序列特征,不存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三波形序列的情况。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第二波形序列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三种波形序列差异较大,波形序列的识别更为容易。
本步骤中,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以第一波形序列为例,当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即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传输持续时间越长,波特率越小,即传输速度越慢,传输持续时间越短,波特率越大,即传输速度越快。
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如图3C所示,当第一波形序列的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一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仍为8ns。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当第三波形序列的波特率为50Mbps时,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当波特率为25Mbps时,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仍为8ns。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低电平持续时间所占的总时长的时间越短,数据传输过程中供电或取电时长越长,即波特率为50Mbps的情况下,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20ns,其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8ns,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供电或取电时长为60%,波特率为25Mbps的情况下,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为40ns,其低电平持续时间为8ns,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供电或取电时长为80%,即在低电平的持续时间固定的情况下,波特率越低,供电或取电效率越高,为提高供电效率,可适当降低波特率。
本步骤中,例如,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5个波形序列,分别为5个波形序列分别为第一波形序列、第一波形序列、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根据上述5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获得5个波形序列中的4个电平跳变如图3D所示,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一次跳变),在T-T1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二次跳变),在T-T1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在高电平持续T1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第三次跳变),在T-T1时间内,低电平持续固定时间后恢复为高电平;持续T时间的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第四次跳变),以高电平结束(低电平与高电平所占时长之和为T)。
步骤302,控制发送端口的电平按照N个波形序列中的X个电平跳变进行电平变化,以发送数据帧头。
本步骤中,可由数据帧头发送设备的主控芯片或发送芯片控制发送端口的电平,按照步骤301中获得N个波形序列中的X个电平跳变进行变化,发送数据帧头,以便于数据帧头接收设备根据该数据帧头获取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计算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且准确率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和/或,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低电平持续时间所占的总时长越短,数据传输过程中供电或取电时长越长,供电/取电效率越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第三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电平跳变,并以高电平结束;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有一次跳变,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发送和接收更加容易,低电平所占传输持续时间的比例更低,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供电/取电效率越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N个波形序列,至少包括M个波形序列,M个波形序列为N个波形序列中前M个波形序列,其中,M为正整数,且M≥2;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或者,M个波形序列由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者,M个波形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波形序列和至少一个第三波形序列。当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或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包括第一和第三波形序列时,由于第一和第三波形序列均包括电平跳变,传输持续时间的计算更为简单快速,而根据传输持续时间T即可得到该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即可得到当前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
进一步地,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时,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第二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M个波形序列由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时,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第二波形序列或第一波形序列。当M个波形序列均为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时,为避免接收数据的设备将连续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相同的多个波形序列视为单频干扰而对数据内容产生误判,发送数据的设备在波形变化相同的多个波形序列后需添加抗干扰波形序列,使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不再单一重复,数据接收设备可将该电平变化识别为正常的数据传输,而不是单频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正确率。例如在连续两个第一波形序列之后,发送数据的设备添加一个第二波形序列或一个第三波形序列,接收数据的设备即可判断出连续的两个第一波形序列为正常数据,并不是单频干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N=8,如图3E所示,N个波形序列依次为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以本可选实施方式中预设的8个波形序列作为数据帧头进行发送,数据帧头的接收设备在计算传输持续时间,计算方式上均较为简单。
本实施例的数据帧头发送方法,获取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根据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获得N个波形序列中的X个电平跳变,并控制发送端口按照X个电平跳变进行电平变化发送该数据帧头。可使得接收数据帧头的设备可通过该数据帧头确定传输持续时间,无须在数据传输开始前协商传输持续时间,也可避免双方设备由于传输持续时间不同而导致的数据收发错误,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度。且本方法中,高电平占比较高,可对数据进行接收的设备可以在高电平持续时间内进行供电,提高了供电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该装置与实施例3中的数据帧头的发送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在此不再赘述,仅进行简要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发送装置中各个单元执行的具体操作可以参照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装置可以是PC、iPAD、手机、电子签名工具key,智能卡,key卡合一设备等。
图4A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发送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该发送装置包括:波形序列获取模块401、发送模块402,其中:
波形序列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其中,N为正整数,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分别为以下之一: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其中,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以及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相同,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根据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获得N个波形序列中的X个电平跳变,其中,X为正整数且大于1,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
发送模块402,用于控制发送端口的电平按照波形序列获取模块401获取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X个电平跳变进行电平变化,以发送数据帧头。
本实施例中,发送模块402按照波形序列获取模块401获得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X个电平跳变进行变化,发送数据帧头,以便于数据帧头接收设备根据该数据帧头获取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计算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且准确率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和/或,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低电平持续时间所占的总时长越短,数据传输过程中供电或取电时长越长,供电/取电效率越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第三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电平跳变,并以高电平结束;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出现一次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跳变。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在传输持续时间内仅有一次跳变,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的发送和接收更加容易,低电平所占传输持续时间的比例更低,在数据传输与供电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供电/取电效率越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N个波形序列,至少包括M个波形序列,M个波形序列为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前M个波形序列,其中,M为正整数,且M≥2;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或者,M个波形序列由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者,M个波形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波形序列和至少一个第三波形序列。当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或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包括第一和第三波形序列时,由于第一和第三波形序列均包括电平跳变,传输持续时间的计算更为简单快速,而根据传输持续时间T即可得到该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即可得到当前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
进一步地,M个波形序列由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时,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第二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M个波形序列由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时,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第二波形序列或第一波形序列。当M个波形序列均为第一波形序列或第三波形序列时,为避免接收数据的设备将连续的电平变化时间间隔相同的多个波形序列视为单频干扰而对数据内容产生误判,发送数据的设备在波形变化相同的多个波形序列后需添加抗干扰波形序列,使电平变化的时间间隔不再单一重复,数据接收设备可将该电平变化识别为正常的数据传输,而不是单频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正确率。例如在连续两个第一波形序列之后,发送数据的设备添加一个第二波形序列或一个第三波形序列,接收数据的设备即可判断出连续的两个第一波形序列为正常数据,并不是单频干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N=8,N个波形序列依次为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第三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以本可选实施方式中预设的8个波形序列作为数据帧头进行发送,数据帧头的接收设备在计算传输持续时间,计算方式上均较为简单。
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波形序列获取模块401获取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根据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获得N个波形序列中的X个电平跳变,发送模块402发送端口按照X个电平跳变进行电平变化发送该数据帧头。可使得接收数据帧头的设备可通过该数据帧头确定传输持续时间,无须在数据传输开始前协商传输持续时间,也可避免双方设备由于传输持续时间不同而导致的数据收发错误,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度。且本方法中,高电平占比较高,发送装置400可对数据进行接收的设备可以在高电平持续时间内进行供电,提高了供电效率。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4)

1.一种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其中,N为正整数,X为正整数且大于1,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分别为以下之一: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所述第一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以及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相同,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
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其中,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包含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对应的时间间隔符合同一预设关系,如果是,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所述传输持续时间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
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所述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
和/或,
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所述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至少包括M个波形序列,所述M个波形序列为所述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前M个波形序列,其中,M为正整数,且M≥2;
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或者,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者,所述M个波形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波形序列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时,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所述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所述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或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时,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所述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所述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或所述第一波形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N=8,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依次为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为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
所述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跳变;
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所述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所述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
根据所述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比特序列,其中,以所述第一波形序列表示比特1和比特0中的一个,分别以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表示所述比特1和比特0中的另一个。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其中,N为正整数,X为正整数且大于1,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各个波形序列分别为以下之一:第一波形序列、第二波形序列和第三波形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具有以下波形序列特征:所述第一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以及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相同,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与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呈反比关系,且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以高电平开始并在持续预设时间后跳变为低电平,以高电平结束,其中,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持续高电平,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以低电平开始,并以高电平结束,且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不随传输所述波形序列的波特率的变化而变化,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
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其中,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均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持续时间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持续时间识别模块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前,
所述持续时间识别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时间间隔是否均与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中包含的X个电平跳变中的全部的时间间隔中对应的时间间隔符合同一预设关系,如果是,触发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所述传输持续时间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形序列的特征还包括:
所述第一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所述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
和/或,
所述第三波形序列中出现的低电平在所述传输持续时间内所占的总时长小于所述持续时间的二分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至少包括M个波形序列,所述M个波形序列为所述预设的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中的前M个波形序列,其中,M为正整数,且M≥2;
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或者,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或者,所述M个波形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波形序列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一波形序列组成时,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所述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所述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或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所述M个波形序列由所述第三波形序列组成时,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还包括:在所述M个波形序列之后的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其中,所述至少1个抗干扰波形序列为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或所述第一波形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N=8,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依次为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所述第三波形序列、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为数据帧头对应的N个波形序列;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接收端口持续检测X个电平跳变之后,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电平跳变;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持续时间识别模块根据所述预设的X个电平跳变形成的N个波形序列的波形序列特征以及持续检测到的所述X个电平跳变中的任意两个电平跳变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一个波形序列的传输持续时间之后,以所述传输持续时间作为每个波形序列的持续时间,根据继续在所述接收端口持续检测到的电平跳变以及所述波形序列特征确定所述数据帧头之后传输数据对应的L个波形序列;根据所述传输数据对应的波形序列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比特序列,其中,以所述第一波形序列表示比特1和比特0中的一个,分别以所述第二波形序列和所述第三波形序列表示所述比特1和比特0中的另一个。
CN201611051708.5A 2016-11-24 2016-11-24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7493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1708.5A CN107493156B (zh) 2016-11-24 2016-11-24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PCT/CN2017/107610 WO2018095183A1 (zh) 2016-11-24 2017-10-25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1708.5A CN107493156B (zh) 2016-11-24 2016-11-24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3156A true CN107493156A (zh) 2017-12-19
CN107493156B CN107493156B (zh) 2020-04-10

Family

ID=6064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51708.5A Active CN107493156B (zh) 2016-11-24 2016-11-24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31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7709A (zh) * 2019-12-27 2020-04-14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能表日计时误差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912A (zh) * 2003-04-23 2004-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节采样时钟保障同步数据可靠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EP1903687A1 (en) * 2005-07-14 2008-03-26 Fujitsu Ltd. Data decoding method and data decoding device using this
CN101639819A (zh) * 2009-08-27 2010-02-03 罗建华 采用脉冲间隔进行串行通信以及二芯带供电的总线系统
CN101719773A (zh) * 2009-12-24 2010-06-02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超宽带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4717092A (zh) * 2013-12-13 2015-06-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待机运行的主从通信系统
CN104735591A (zh) * 2015-03-30 2015-06-24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接口适配电路与电子装置
US20160078814A1 (en) * 2014-09-16 2016-03-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5958971A (zh) * 2016-06-02 2016-09-21 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占空比校准电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912A (zh) * 2003-04-23 2004-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节采样时钟保障同步数据可靠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EP1903687A1 (en) * 2005-07-14 2008-03-26 Fujitsu Ltd. Data decoding method and data decoding device using this
CN101639819A (zh) * 2009-08-27 2010-02-03 罗建华 采用脉冲间隔进行串行通信以及二芯带供电的总线系统
CN101719773A (zh) * 2009-12-24 2010-06-02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超宽带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4717092A (zh) * 2013-12-13 2015-06-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待机运行的主从通信系统
US20160078814A1 (en) * 2014-09-16 2016-03-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4735591A (zh) * 2015-03-30 2015-06-24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接口适配电路与电子装置
CN105958971A (zh) * 2016-06-02 2016-09-21 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占空比校准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剑波: "曼彻斯特码解调与测试技巧", 《电子测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7709A (zh) * 2019-12-27 2020-04-14 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能表日计时误差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007709B (zh) * 2019-12-27 2021-06-29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表日计时误差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3156B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0615B (zh) 快速充电方法、移动终端和适配器
CN106068596B (zh) 快速充电方法、电源适配器和移动终端
CN107757401A (zh) 车载双向充电机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2972070B (zh) 使用多网络地址来建立被测设备和控制测试的测试设备的同步的系统和方法
CN107924377A (zh) 极高频系统及操作其以建立usb数据传输协议的方法
CN104010354B (zh) 传感器、遥测器和无线传感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40965A (zh) 基于LoRa技术的物联网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934865A (zh) 控制充电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682493B (zh)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809617A (zh) 一种时延补偿方法及终端
CN102209110A (zh) 一种在线可控的传感节点定位方法
CN10540445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423248A (zh) 数据帧头发送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10223643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组件及系统、显示装置
CN106877462B (zh) 一种检测充电状态的方法和充电器
CN107977290A (zh) 一种mipi回路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07493156A (zh)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CN108599530A (zh) 一种供电模式转换器以及供电模式转换方法
CN203203485U (zh) 小型数码电子雷管在线检测、起爆的系统
CN103092257A (zh) 一种自适应触发同步控制装置
CN107810612A (zh) 用于使用隐式同步来测试射频(rf)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方法
CN107465498A (zh)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CN107453838A (zh) 数据帧头发送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07579558A (zh)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器、充电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682465B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77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