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1220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1220B
CN107491220B CN201710769263.2A CN201710769263A CN107491220B CN 107491220 B CN107491220 B CN 107491220B CN 201710769263 A CN201710769263 A CN 201710769263A CN 107491220 B CN107491220 B CN 107491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input
output
pressure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92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1220A (zh
Inventor
周洪波
周秀峰
沈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692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1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1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1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1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1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避免由于与显示区域的某行扫描栅线共用同一个移位寄存器提供的驱动信号,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问题,改善了显示效果。该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多个压力感应传感器以及与每个压力感应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每个压力感应传感器的两个输入端或两个输出端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连接于对应的信号线;扫描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显示移位寄存器和与每个传感器控制单元对应的压感移位寄存器;多个显示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显示区域,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于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迅速发展,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能够检测触控物理位置和触控压力大小的压力触控技术,并将该压力触控技术运用在触摸屏中,其中,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控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显示装置,这种显示装置使得人机交互更为简易。而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于地用户的需求,在显示装置中还设置了可以检测触控压力大小的压力感应传感器,设置的压力感应传感器增加了显示装置的走线数量,从而增大了显示装置的边框。
为了降低显示装置的走线数量,现有技术中利用显示装置的驱动某一行扫描栅线工作的驱动信号,控制某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显示装置的压力传感器分时工作,进而实现分时复用相应的走线,以减少显示装置中走线的数量。但是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控制某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的工作状态的控制信号与某一行扫描栅线工作的驱动信号公用一个信号,引起显示装置的显示不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为每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设置一个专用控制其工作状态的压感移位寄存器,避免由于与显示区域的某行扫描栅线共用同一个移位寄存器提供的驱动信号,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问题,改善了显示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
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多个压力感应传感器以及与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两个输入端或两个输出端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连接于对应的信号线,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对应的压力感应传感器与对应的信号线之间的导通或截止;
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所述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显示移位寄存器和与每个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对应的压感移位寄存器;
所述多个显示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显示区域,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线、第二输入信号线,第一输出信号线以及第二输出信号线;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输出信号线和第二输出信号线;
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第二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二输入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线、第二输入信号线、第一输出信号线和第二输出信号线;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线,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一输入信号线和第二输入信号线;
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第二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二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线,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每个所述显示移位寄存器由锁存模块、逻辑模块、复位模块以及缓冲模块组成;
每个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由锁存模块、逻辑模块和复位模块组成。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锁存模块包括:
第一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
第一三态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其第一时钟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其第二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
第二三态门,其第一时钟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其第二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的输出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
第二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
所述复位模块包括:
第三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的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于高电平信号端,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复位端;
所述逻辑模块包括:
与非门,其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其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二时钟输入端;
在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中,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
在所述显示移位寄存器中,所述缓冲模块包括:
第三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
第四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
第五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为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
所述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为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由多晶硅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在非显示区域级联的移位寄存器中设置两种移位寄存器,一种是用于驱动显示区域的扫描栅线的显示移位寄存器,一种是用于通过控制传感器控制单元导通和截止,进而控制压力感应传感器的压感移位寄存器,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控制压力感应控制单元与显示区域的某一行扫描栅线共同使用同一个移位寄存器提供的驱动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为每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设置一个专用控制其工作状态的压感移位寄存器,避免由于与显示区域的某行扫描栅线共用同一个移位寄存器提供的驱动信号,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问题,改善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力感应传感器以及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的一种电路连接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压力感应传感器以及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的另一种电路连接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移位寄存器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感移位寄存器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移位寄存器各端的信号时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时钟输入端,但这些时钟输入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时钟输入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时钟输入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时钟输入端,类似地,第二时钟输入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时钟输入端。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顾名思义,显示区域用于显示图像、视频、文字等信息,显示区域包括像素单元、TFT开关管等电子器件;而非显示区域主要用于设置一些支持显示区域中的电子器件工作的驱动器件、控制电路、检测器件以及一些电路走线等。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包括扫描驱动电路10、多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以及每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每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两个输入端IN1、IN2或者两个输出端OUT1、OUT2(图中未画出)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连接于对应的信号线(图中未画出);该扫描驱动电路10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该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显示移位寄存器101和与每个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30对应的压感移位寄存器102;该多个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输出端Gout1连接于所述显示区域,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102的输出端Gout2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控制端Gate。
其中,该扫描驱动电路10中的每个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输出端Gout1分别连接于该显示区域的对应扫描栅线,以驱动显示区域中的TFT开关的导通和关断;而扫描驱动电路10中的压感移位寄存器102用于驱动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导通和截止。
该压力感应传感器20用于检测显示面板中触控压力的大小。
该传感器控制单元30单元用于控制对应的压力感应传感器20与对应的信号线之间的导通或截止。其中,实现压力感应传感器20与对应的信号线之间导通的控制过程是,压感移位寄存器102向与其连接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控制端Gate输入有效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时,控制该传感器控制单元30导通,而该传感器控制单元30导通使得与该传感器控制单元30连接的压力感应传感器20以及对应的信号线之间导通,此时,该压力感应传感器20处于工作状态,可以检测该显示面板中触控压力的大小;压力感应传感器20与对应的信号线之间截止的控制原理与控制导通的原理相似,压感移位寄存器102通过控制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截止,从而控制通过该传感器控制单元30连接的压力感应传感器20与对应的信号线之间截止。
还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区域在实现显示的过程中,需要显示区域的扫描栅线的电信号与数据线的电信号共同作用,因此,每行扫描栅线的电信号与数据线的电信号存在对应关系,当级联的显示移位寄存器101输出的信号不能驱动扫描栅线时,显示区域的数据线不传输电信号;直到级联的显示移位寄存器101中的一个显示移位寄存器101输出的信号可以驱动某一行扫描栅线工作时,显示区域的数据线传输电信号。
如图2,图3所示,其为该显示面板中的n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以及与其各自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两种电路图(图2和图3仅仅画出了两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以及与其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来示意该电路结构,n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以及与其各自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电路连接方式与图2或者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相同)。该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线40、第二输入信号线50,第一输出信号线60以及第二输出信号线70;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包括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1;
第一种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40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50,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于第一输出信号线60和第二输出信号线70;其中,传感器控制单元30包括:第一开关管301,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第一输入端IN1,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40,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控制端Gate1;第二开关管302,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第二输入端IN2,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50,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控制端Gate2。
第二种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60和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线70,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连接于第一输入信号线40和第二输入信号线50;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30包括:第一开关管301,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第一输出端OUT1,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60,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控制端Gate1;第二开关管302,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第二输出端OUT2,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线70,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控制端Gate2。
采用上述第一种电路结构或者第二种电路结构,多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复用两根输入信号线和两根输出信号线,能够减小非显示区域中的走线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利用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的设计。利用级联的压感移位寄存器102分时控制每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30的导通和截止,从而保证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20工作,进而保证IC通过两个输出信号走线采集到的压力感应传感器20输出的信号准确。
可选地,上述显示面板中的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由锁存模块、逻辑模块、复位模块以及缓冲模块组成。由于压感控制单元30需要的驱动能量远小于显示区域需要的驱动能量,压感移位寄存器102在不需要缓冲模块缓存能量或者简化缓冲模块中电路的情况下,也可以驱动压感控制单元30工作,从而压感移位寄存器102可以由锁存模块、逻辑模块和复位模块组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4是每级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结构图,图5是每级压感移位寄存器102的结构。其中,显示移位寄存器101和压感移位寄存器102中的锁存模块1包括:第一反相器M1,其输入端连接于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CLK1;
第一三态门P1,其输入端连接于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IN,其第一时钟输入端CP连接于所述第一反相器M1的输出端,其第二时钟输入端CN连接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CLK1;第二三态门P2,其第一时钟输入端CP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CLK1,其第二时钟输入端CN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M1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P1的输出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NEXT;第二反相器M2,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P1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NEXT;所述复位模块2包括:第三开关管T1,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P1的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于高电平信号端VGH,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复位端CRESET;逻辑模块3包括:与非门NAND,其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NEXT,其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二时钟输入端CLK2;对于压感移位寄存器102而言,该与非门NAND的输出端直接连接该压感移位寄存器102的输出端OUT。而对于显示移位寄存器101而言,还具有缓冲模块4,该缓冲模块4包括:第三反相器M3,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与非门NAND的输出端;第四反相器M4,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反相器M3的输出端;第五反相器M5,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反相器M4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输出端OUT。
以图4中的显示移位寄存器101为例,结合图6中的信号时序,图6是图4中显示移位寄存器101各端的信号时序图,具体介绍该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原理以及工作过程。
在介绍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原理及工作过程前,先分别介绍下移位寄存中的反相器、三态门以及与非门的原理以及工作工程。
反相器的作用将输入信号反相输出,即当其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时,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而当其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信号时,其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三态门只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反相输出态,另一种是高阻状态。当该三三态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CP输入低电平信号,且第二时钟输入端CN输入高电平信号时,该三态门工作在反相输出态,此时,若该三态门输入为高电平信号,其输出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若该三态门输入为低电平信号,其输出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而当该三态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CP为高电平信号,且第二时钟输入端CN为低电平信号时,该三态门工作在高阻状态,此时,输出与输入无关,该三态门在电路中可以等效为开路状态。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三态门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CP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CN输入的两个信号是互补的,即CP输入的是高电平信号时,CN输入的是低电平信号;CP输入的是低电平信号时,CN输入的是高电平信号;否则,该三态门无法正常工作。
与非门,具有其两个输入端输入的两个信号至少有一个为低电平信号时,其输出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其输入端输入的两个信号都为高电平信号时,其输出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的特性。
复位模块的复位端CRESET为高电平时,控制第三开关管T1截止,移位寄存器的工作状态受第一时钟输入端CLK1和第二时钟输入端CLK2的输入信号控制;复位端CRESET为低电平时,控制第三开关管T1导通,高电平信号端VGH中的高电平通过第三开关管T1的作用使得锁存模块1中的第二反相器M2输入端为高电平,从而,对于显示移位寄存器101而言,其输出的始终为低电平信号,而对于压感移位寄存器102而言,其输出的始终为高电平。因此,移位寄存器在工作中复位端CRESET为高电平。
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原理以及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6所示,复位端CRESET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一直为高电平,在第一时刻t1,该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第一时钟输入端CLK1为高电平,第二时钟输入端CLK2为低电平,其输入端IN为高电平,第一三态门P1的第一时钟输入端CP为低电平,其第二时钟输入端CN为高电平,该三态门P1处于反相输出状态,输出低电平,即节点f1为低电平,节点f1的低电平通过第二反相器M2的作用使级联端NEXT为高电平,同时节点f2为高电平,节点f2的高电平与显示寄存器第二时钟输入端CLK2的低电平通过与非门NAND的作用使第三反相器M3输入端为高电平,第三反相器M3输入端的高电平通过第三反相器M3、第四反相器M4以及第五反相器M5的作用使得显示移位寄存器101最终输出低电平信号;在第二时刻t2,第一时钟输入端CLK1为低电平,第二时钟输入端CLK2为高电平,其输入端IN为低电平,第一时钟输入端CLK1的低电平通过第一反相器M1的作用使第一三态门P1的第一时钟输入端CP以及第二三态门P2的第二时钟输入端CN为高电平,因此,第一三态门P1处于高阻状态,输入端IN的低电平无法通过第一三态门P1传输至节点f1,因此,节点f1不能获取到新的电压,仍保持上一时刻的低电平,节点f1的低电平通过第二反相器M2的作用使级联信号端NEXT为高电平,同时节点f2为高电平,节点f2的高电平通过第二三态门P2进一步补充节点f1处的低电平,同时节点f2的高电平与显示寄存器第二时钟输入端CLK2的高电平通过与非门NAND的作用使第三反相器M3输入端为低电平,第三反相器M3输入端的低电平通过第三反相器M3、第四反相器M4以及第五反相器M5的作用使得显示移位寄存器101最终输出高电平信号。
补充说明的是,对于压感移位寄存器102而言,其工作的原理以及工作过程与显示移位寄存器101的工作过程相似,只有由于其未设置缓冲模块,该压感移位寄存器102中传输的电平信号通过与非门NAND的作用后直接作为该压感移位寄存器102的输出电平信号输出。因此,对于压感移位寄存器102的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结构示意图,压力感应传感器20为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该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X1、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X2、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X3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X4;其中,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X1串联于第一输入端IN1与第一输出端OUT1之间,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X2串联于第二输入端IN2与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X3串联于第二输入端IN2与第一输出端OUT1之间,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X4串联于第一输入端IN1与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
可选地,如图8所示,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压力感应传感器20的结构示意图,压力感应传感器20为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可以为四边形结构,四条边分别与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相连接,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条边,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分别连接于相对的另外两条边。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图7中所示的压力感应传感器结构还是图8中所示的压力感应传感器结构,压力感应传感器20均可以等效为具有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组成的电桥,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的连接处为第一输入端IN1,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的连接处为第二输入端IN2,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的连接处为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桥臂和第四桥臂的连接处为第二输出端OUT2。当显示面板没有发生形变时,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的阻值之比等于第四桥臂与第三桥臂的阻值之比时,电桥达到平衡状态,第一输出端OUT1处的电压值等于第二输出端OUT2处的电压值;当显示面板发生形变时,上述四个桥臂均会发生形变,导致各桥臂的阻值发生变化,使电桥打破平衡状态,即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的阻值之比不等于第四桥臂与第三桥臂的阻值之比,第一输出端OUT1处的电压值不等于第二输出端OUT2处的电压值,第一输出端OUT1处的电压值与第二输出端OUT2处的电压值之差与显示面板受到的压力值存在对应关系,在压力检测过程中,通过获取第一输出端OUT1处的电压值和第二输出端OUT2处的电压值即可得到相应的压力值。
可选地,压力感应传感器20由多晶硅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域级联的移位寄存器中设置两种移位寄存器,一种是用于驱动显示区域的扫描栅线的显示移位寄存器,一种是用于通过控制传感器控制单元导通和截止,进而控制压力感应传感器的压感移位寄存器,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控制压力感应控制单元与显示区域的某一行扫描栅线共同使用同一个移位寄存器提供的驱动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为每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设置一个专用控制其工作状态的压感移位寄存器,避免由于与显示区域的某行扫描栅线共用同一个移位寄存器提供的驱动信号,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问题,改善了显示效果。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800。
其中,显示面板800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触摸显示屏、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非显示区域级联的移位寄存器中设置两种移位寄存器,一种是用于驱动显示区域的扫描栅线的显示移位寄存器,一种是用于通过控制传感器控制单元导通和截止,进而控制压力感应传感器的压感移位寄存器,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控制压力感应控制单元与显示区域的某一行扫描栅线共同使用同一个移位寄存器提供的驱动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为每一个压力感应传感器设置一个专用控制其工作状态的压感移位寄存器,避免由于与显示区域的某行扫描栅线共用同一个移位寄存器提供的驱动信号,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问题,改善了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
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多个压力感应传感器以及与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两个输入端或两个输出端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连接于对应的信号线,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对应的压力感应传感器与对应的信号线之间的导通或截止;
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所述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显示移位寄存器和与每个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对应的压感移位寄存器;
所述多个显示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显示区域,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线、第二输入信号线,第一输出信号线以及第二输出信号线;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输出信号线和第二输出信号线;
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第二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二输入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输入信号线、第二输入信号线、第一输出信号线和第二输出信号线;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线,每个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于第一输入信号线和第二输入信号线;
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第二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的第二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线,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显示移位寄存器由锁存模块、逻辑模块、复位模块以及缓冲模块组成;
每个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由锁存模块、逻辑模块和复位模块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存模块包括:
第一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
第一三态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其第一时钟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其第二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
第二三态门,其第一时钟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时钟输入端,其第二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的输出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
第二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
所述复位模块包括:
第三开关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态门的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于高电平信号端,其控制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复位端;
所述逻辑模块包括:
与非门,其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级联端,其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二时钟输入端;
在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中,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压感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
在所述显示移位寄存器中,所述缓冲模块包括:
第三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
第四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
第五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为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
所述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为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传感器由多晶硅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710769263.2A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491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9263.2A CN107491220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9263.2A CN107491220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1220A CN107491220A (zh) 2017-12-19
CN107491220B true CN107491220B (zh) 2020-05-29

Family

ID=6065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9263.2A Active CN107491220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1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8530A (zh) * 2018-01-03 2018-06-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8231026B (zh) * 2018-01-11 2021-10-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82012B (zh) * 2018-02-02 2020-10-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压力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8149B2 (en) * 2008-12-11 2012-08-21 Incid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gistering inputs from a user
CN107092118B (zh) * 2017-06-30 2020-05-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1220A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5521B2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161669A1 (zh) 栅极驱动电路、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JP641663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877632B (zh)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912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02674B (zh) 压力触控检测电路、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7783689B (zh) 驱动芯片、电路膜、膜上芯片型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4821159A (zh)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107435A1 (zh) 扫描电路、驱动电路、触控显示面板、接收切换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4978943A (zh) 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479759B (zh) 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795041A (zh) 一种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041640B2 (en) Display driv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067407A1 (zh) 用于触摸屏的驱动电路、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7068033B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测试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765777A (zh) 使用中压装置的高压驱动器
CN105528988A (zh)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1081767A (ja) タッチ検出方法、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タッチ表示装置
US10146374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device
CN105096780A (zh) 基板电路及显示面板的信号测试电路
CN105955524A (zh) 触摸屏及其检测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06997249B (zh)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及其故障测试方法
CN10763273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201900120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ernerating displayed image
CN105607776A (zh) 一种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