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0208B - 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90208B CN107490208B CN201710788738.2A CN201710788738A CN107490208B CN 107490208 B CN107490208 B CN 107490208B CN 201710788738 A CN201710788738 A CN 201710788738A CN 107490208 B CN107490208 B CN 1074902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y valve
- controlled
- mode
- heating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1—Pressures near an expansion val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6—Temperatures of fresh outdoor ai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水地暖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四通阀、电磁二通阀、制暖电子膨胀阀和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先进行冷媒回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冷媒回收完成后,再进行模式切换。本发明使得无水地暖系统接能够在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先进行冷媒回收再进行模式切换,有利于无水地暖系统在模式切换时充分回收冷媒,有效地保证了无水地暖系统的地暖制冷能力,提高了无水地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无水地暖系统因其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等优点逐渐获得用户的青睐,无水地暖系统主要采用地暖管制暖模式实现地板采暖以及采用风机盘管制冷模式实现制冷降温。
现有技术中,无水地暖系统通过热泵机组进行制暖模式和制冷模式的直接切换,但是由于制暖模式与制冷模式的管路不同,直接进行模式切换工作会导致冷媒回收不充分,而冷媒回收不充分将导致热泵机组的排气温度过高、压缩机出现回油不足等现象,从而引起无水地暖系统运行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使得无水地暖系统接能够在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先进行冷媒回收再进行模式切换,有利于无水地暖系统在模式切换时充分回收冷媒,有效地保证了无水地暖系统的制暖与制冷能力,提高了无水地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四通阀、电磁二通阀、制暖电子膨胀阀和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进行冷媒回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开启,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开启,控制所述系统以制冷模式进行工作,以及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开启,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控制所述系统以制暖模式进行工作。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无水毛细管、第二单向阀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风机盘管;所述四通阀的S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D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E接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连接具体为:
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无水毛细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水毛细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风机盘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开启,具体为:控制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控制所述四通阀开启将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值,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热泵机组的主从机状态;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从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是否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是否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主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故障状态,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进行模式切换工作,以及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向外部线控器进行双向通信检测,根据控制器与所述线控器的收发地址位进行比较,判断设备通信状态是否故障,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正常运行,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四通阀、电磁二通阀、制暖电子膨胀阀和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进行冷媒回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开启,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开启,控制所述系统以制冷模式进行工作,以及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开启,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控制所述系统以制暖模式进行工作。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无水毛细管、第二单向阀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风机盘管;所述四通阀的S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D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E接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无水毛细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水毛细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风机盘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开启包括:控制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控制所述四通阀开启将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值,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热泵机组的主从机状态;
当所述热泵机组为从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是否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是否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主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故障状态,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进行模式切换工作,以及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向外部线控器进行双向通信检测,根据控制器与所述线控器的收发地址位进行比较,判断设备通信状态是否故障,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正常运行,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运行。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无水地暖系统能够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先进行冷媒回收再进行模式切换,使得无水地暖系统在模式切换时充分回收冷媒,从而避免了无水地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排气温度过高,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无水地暖系统的地暖与制冷能力,提高了无水地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控制器;2、压缩机;3、换热器;4、四通阀;5、电磁二通阀;6、制暖电子膨胀阀;7、制冷电子膨胀阀;8、压力传感器;9、第一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1、无水毛细管;12、风机盘管;21、回气口;22、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其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电连接的压缩机2、换热器3、四通阀4、电磁二通阀5、制暖电子膨胀阀6和制冷电子膨胀阀7,所述压缩机2的回气口21与所述四通阀4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控制器1与所述压力传感器8电连接,
其中,控制器1,用于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4、所述电磁二通阀5开启,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换热器3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开启,控制所述系统以制冷模式进行工作,以及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4开启,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换热器3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所述电磁二通阀5开启,控制所述四通阀4关闭,控制所述系统以制暖模式进行工作。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能够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先进行冷媒回收再进行模式切换,使得热泵机组在模式切换时充分回收冷媒,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无水地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冷媒回收不充分导致排气温度过高,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无水地暖系统的地暖与制冷能力,提高了无水地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9;所述四通阀4的S接口与所述压缩机2的回气口21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D接口与所述压缩机2的排气口22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E接口与所述换热器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第二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无水毛细管11、第二单向阀10和与所述控制器1电连接的风机盘管12;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第一端连接具体为:
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第一端与所述无水毛细管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水毛细管1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风机盘管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单向阀10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4开启,具体为:控制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
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具体为:控制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和控制所述四通阀4开启将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3的第一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进行冷媒回收的工作过程是:手动开启风机盘管12时,所述控制器1接收到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首先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以停止制暖模式,然后控制所述四通阀4开启,所述四通阀4得电换向,即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以使制暖模式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流入所述压缩机2内,并由所述压缩机2将冷媒输送到所述换热器3内进行储存;控制所述电磁二通阀5开启,以使用于制暖模式的冷媒继续流动并最终通过所述四通阀4和所述换热器3流入所述换热器3中,从而利于制暖模式的管路中的冷媒回收充分;最后当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表示完成冷媒回收,所述系统可由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
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时进行冷媒回收的工作过程是:关闭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风机盘管12,所述制冷模式停止,所述控制器1接收到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首先控制所述四通阀4关闭,所述四通阀4失电换向,即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以使制冷模式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流入所述压缩机2内,并由所述压缩机2将冷媒输送到所述换热器3内进行储存,然后当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表示完成冷媒回收,所述系统可由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冷媒回收过程中,所述控制器1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关闭,以使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关闭阻碍冷媒再次循环进入制暖模式或制冷模式的管路中,同时实现所述换热器3能够储存所述冷媒。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器3为翅片式换热器3,所述热泵机组采用所述无水毛细管11铺设在地板内,冷媒在所述无水毛细管11内与地板进行热交换,使得地板温度升高,实现热泵机组的无水地暖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可以为地暖电子膨胀阀或其他节流部件以及所述制暖模式不局限于无水地暖,还可以应用于空调制暖等,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区别于现有技术中无水地暖系统通过热泵机组进行制暖模式和制冷模式的直接切换导致冷媒回收不充分,本实施例中的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能够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先进行冷媒回收再进行模式切换,使得热泵机组在模式切换时充分回收冷媒,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无水地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冷媒回收不充分导致排气温度过高,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无水地暖系统的地暖与制冷能力,提高了无水地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同时,所述控制器1控制所述系统仅在完成冷媒回收后才能进行模式切换,从而有效地防止不合理的模式切换操作,进而保证所述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1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1还用于: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值,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1还用于:判断所述热泵机组的主从机状态;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从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是否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是否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主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应当说明的是,热泵机组分为主机和从机两种,当所述热泵机组为主机时,所述热泵机组的模式切换由线控器进行温度控制,所述线控器为触屏式温度控制器1,用户可在所述线控器上自由设定制冷模式的制冷温度和制暖模式的制暖温度,但是用户在线控器上进行操作时,容易产生模式切换的误操作,设定温度不合理导致热泵机组在不具备模式切换的条件下进行模式切换动作,导致所述压缩机2的频繁启停,影响所述压缩机2的寿命;而当所述热泵机组为从机时,所述热泵机组的模式切换由模式开关控制,模式开关闭合为制暖模式,断开为制冷模式;因此,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先对模式切换指令是否符合当前状态下模式切换的条件进行判断,当符合相关的模式切换条件时才能控制所述热泵机组进行模式切换,有效地避免了用户误操作引起的模式切换动作,从而有利于避免压缩机2频繁启停,有效保护压缩机2,并延长所述压缩机2的寿命。
而当所述热泵机组为主机时,所述线控器对模式切换进行操作,所述线控器为触屏式温度控制器1,所述线控器可进行内部逻辑控制限制,进行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的判断,当所述线控器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所述线控器发送模式切换指令到所述控制器1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1还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2的运行状态,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2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2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进行模式切换工作,从而避免所述压缩机2频繁启停,进而有效保护压缩机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1还用于:检测设备通信的故障状态,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向外部线控器进行双向通信检测,根据控制器1与所述线控器的收发地址位进行比较,判断设备通信状态是否故障,当所述设备通信状态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正常运行,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运行,从而在发现故障时及时进行停机保护,有效的保护所述热泵机组,进而进一步防止设备在通信故障中继续运行造成系统的二次故障。
其中,当所述系统通过所述线控器进行模式切换等操作时,所述控制器1与所述线控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检测,根据所述控制器1与所述线控器的收发地址标志位进行比较,当检测到所述收发地址标志位正确时,判断设备通信状态正常,无通信控制;当检测到所述收发地址标志位不正确时,判断设备通信状态不正常,出现通信故障,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运行,例如,当所述热泵机组上电时,控制所述热泵机组无法正常开机,而当所述热泵机组在运行状态时,控制所述热泵机组立即断开电源以及时保护所述系统。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图1所述的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4、所述电磁二通阀5开启,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换热器3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开启,控制所述系统以制冷模式进行工作,以及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4开启,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换热器3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所述电磁二通阀5开启,控制所述四通阀4关闭,控制所述系统以制暖模式进行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9;所述四通阀4的S接口与所述压缩机2的回气口21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D接口与所述压缩机2的排气口22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E接口与所述换热器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第二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无水毛细管11、第二单向阀10和与所述控制器1电连接的风机盘管12;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第一端与所述无水毛细管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水毛细管1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风机盘管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5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单向阀10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4开启包括:控制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具体为:控制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2和控制所述四通阀4开启将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3的第一端连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进行冷媒回收工作的具体方法是:手动开启风机盘管12,所述控制器1接收到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首先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以停止制暖模式,t1s后控制所述四通阀4开启,所述四通阀4得电换向,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关闭,控制所述电磁二通阀5开启保持开启状态,t2s后开启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换热器3,此时,制暖管中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9从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流入,从所述四通阀4的S接口流出并从所述回气口21进入所述压缩机2,冷媒经所述压缩机2压缩后从所述排气口22排出,通过所述四通阀4的D接口、E接口流入所述换热器3中,由于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均处于关闭状态,冷媒将存储于所述换热器3中,直到当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A0时,立即同时控制所述电磁二通阀5和所述压缩机2关闭,完成冷媒回收,t3s后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开至初开度,t4s后开启所述压缩机2与所述换热器3,运行制冷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模式为:冷媒经所述压缩机2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所述排气口22排出,经所述四通阀4的D接口及E接口后,进入所述换热器3内冷凝,经所述换热器3后形成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然后进入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然后进入所述风机盘管12进行蒸发,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后经过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S接口从所述压缩机2的所述回气口21回到所述压缩机2。
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时进行冷媒回收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关闭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风机盘管12,所述制冷模式停止,所述控制器1接收到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的模式切换指令,首先控制所述四通阀4关闭,所述四通阀4失电换向,t1s后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关闭为0,t2s后控制所述压缩机2和所述换热器3开启,此时,所述风机盘管12中的冷媒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10从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流入,从所述四通阀4的S接口流出并从所述压缩机2的所述回气口21进入所述压缩机2,冷媒经所述压缩机2压缩后从所述压缩机2排气口22排出,通过所述四通阀4的D接口、E接口流入所述换热器3中,由于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7均处于关闭状态,冷媒将存储于所述换热器3中,直到当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A0时,则立即控制所述压缩机2关闭,t3s后所述电磁二通阀5开启,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开至初开度,t4s后所述四通阀4失电,所述四通阀4换向,t5s后运行制暖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暖模式为:冷媒经所述压缩机2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所述压缩机2排气口22排出,经所述四通阀4的D接口和所述C接口后,进入制暖管冷凝,经制暖管冷凝后形成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然后进入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6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然后进入所述换热器3进行蒸发,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后经过所述四通阀4的E接口、所述S接口从所述压缩机2回气口21回到所述压缩机2。
即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以使制暖模式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四通阀4的C接口流入所述压缩机2内,并由所述压缩机2将冷媒输送到所述换热器3内进行储存,然后当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表示完成冷媒回收,所述系统可由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1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值,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热泵机组的主从机状态;
当所述热泵机组为从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是否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是否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主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压缩机2的运行状态,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2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2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设备通信的故障状态,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向外部线控器进行双向通信检测,根据控制器1与所述线控器的收发地址位进行比较,判断设备通信状态是否故障,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正常运行,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运行。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实施例中的热泵机组的控制系统能够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先进行冷媒回收再进行模式切换,使得热泵机组在模式切换时充分回收冷媒,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无水地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冷媒回收不充分导致排气温度过高,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无水地暖系统的地暖与制冷能力,提高了无水地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同时,所述控制器1控制所述系统仅在完成冷媒回收后才能进行模式切换,从而有效地防止不合理的模式切换操作,进而保证所述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避免所述压缩机2频繁启停,进而有效保护压缩机2和在发现故障时及时进行停机保护,有效的保护所述热泵机组,进而进一步防止设备在通信故障中继续运行造成系统的二次故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四通阀、电磁二通阀、制暖电子膨胀阀和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进行冷媒回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开启,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开启,控制所述系统以制冷模式进行工作,以及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开启,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控制所述系统以制暖模式进行工作;
所述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无水毛细管、第二单向阀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风机盘管;
所述四通阀的S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D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E接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无水毛细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水毛细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风机盘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开启,具体为:控制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
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具体为:控制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控制所述四通阀开启将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值,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热泵机组的主从机状态;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从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具体为: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是否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是否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主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具体为: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检测设备的故障状态,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进行模式切换工作,以及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向外部线控器进行双向通信检测,根据控制器与所述线控器的收发地址位进行比较,判断设备通信状态是否故障,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正常运行,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运行。
3.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四通阀、电磁二通阀、制暖电子膨胀阀和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进行冷媒回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开启,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开启,控制所述系统以制冷模式进行工作,以及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控制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关闭,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开启,并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低压压力小于或等于最低压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控制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开启,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控制所述系统以制暖模式进行工作;
所述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无水毛细管、第二单向阀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风机盘管;
所述四通阀的S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D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E接口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无水毛细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无水毛细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盘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风机盘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二通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开启包括:控制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
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关闭,具体为:控制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所述D接口与所述E接口连通切换至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D接口连通、所述E接口与所述S接口连通;
在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控制所述四通阀开启将所述制暖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值,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热泵机组的主从机状态;
当所述热泵机组为从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包括: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是否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低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是否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
当所述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高于所述室外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在所述热泵机组为主机状态时,
所述当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在模式切换有效阈值内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包括: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高于当前设定的制冷温度最高值,且低于当前地暖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暖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确定需要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判断所述室外温度值是否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
当所述室外温度值低于当前设定的制暖温度最低值,且高于当前制冷室内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将制冷模式切换到制暖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设备的故障状态,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模式切换工作,当检测到所述压缩机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进行模式切换工作,以及
在接收到模式切换指令时,向外部线控器进行双向通信检测,根据控制器与所述线控器的收发地址位进行比较,判断设备通信状态是否故障,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非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进行正常运行,当所述设备通信处于故障状态时,控制所述系统停止运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88738.2A CN107490208B (zh) | 2017-09-04 | 2017-09-04 | 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88738.2A CN107490208B (zh) | 2017-09-04 | 2017-09-04 | 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90208A CN107490208A (zh) | 2017-12-19 |
CN107490208B true CN107490208B (zh) | 2023-05-19 |
Family
ID=6065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88738.2A Active CN107490208B (zh) | 2017-09-04 | 2017-09-04 | 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902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21155B (zh) * | 2020-01-20 | 2021-06-0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空调机 |
CN111121154B (zh) * | 2020-01-20 | 2021-06-0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空调机 |
CN113669784B (zh) * | 2021-07-12 | 2022-11-25 | 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提升无水地暖机组启动时压缩机缺油的控制方法及三联供系统 |
CN115183492B (zh) * | 2022-06-14 | 2023-09-22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87247A (zh) * | 2003-07-31 | 2004-04-07 | 上海交通大学 | 制冷空调机组故障模拟和诊断系统 |
CN1815112A (zh) * | 2005-02-04 | 2006-08-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2778000A (zh) * | 2011-05-13 | 2012-11-14 | 北京斯普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站的新风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2927717A (zh) * | 2012-09-13 | 2013-02-13 | 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全年空调通风耦合系统及方法 |
CN104329836A (zh) * | 2013-07-22 | 2015-02-0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冷媒自动回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440453A (zh) * | 2016-08-29 | 2017-02-22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空气源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2017
- 2017-09-04 CN CN201710788738.2A patent/CN1074902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87247A (zh) * | 2003-07-31 | 2004-04-07 | 上海交通大学 | 制冷空调机组故障模拟和诊断系统 |
CN1815112A (zh) * | 2005-02-04 | 2006-08-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2778000A (zh) * | 2011-05-13 | 2012-11-14 | 北京斯普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基站的新风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2927717A (zh) * | 2012-09-13 | 2013-02-13 | 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全年空调通风耦合系统及方法 |
CN104329836A (zh) * | 2013-07-22 | 2015-02-04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冷媒自动回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440453A (zh) * | 2016-08-29 | 2017-02-22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空气源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90208A (zh) | 2017-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90208B (zh) | 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410944B (zh) | 一种空调器的压力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4215001A (zh) | 双级压缩机空调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320699B1 (ko) | 증기라인압력제어 | |
CN112484239B (zh) | 空调除霜方法以及空调器 | |
US11168913B2 (en) |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 |
WO2021073098A1 (zh) | 一种定频空调器缺冷媒保护方法 | |
CN105180372A (zh) |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314476B (zh) | 空调机组和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
CN105546752A (zh) |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4456846A (zh) | 用于双系统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
CN105987456A (zh) | 一种多联式空调室外机和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小负荷运行的控制方法 | |
CN104833151A (zh) | 制冷机组的冷凝热回收除霜装置和方法 | |
CN111207485A (zh) | 一种防冻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 |
US20230013910A1 (en) | Multi-split system with partitioned control and selfiden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AU2017408715A1 (en) |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207455945U (zh) | 一种热泵机组的冷媒回收控制系统 | |
CN111076350B (zh) | 一种压缩机启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5352211A (zh) | 一种直接膨胀式机房节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JP3537944B2 (ja) | セパレート冷凍サイクル | |
CN113669784B (zh) | 提升无水地暖机组启动时压缩机缺油的控制方法及三联供系统 | |
JP2002162126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1486507A (zh) |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运行控制方法 | |
JPH072745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4566866A (zh) | 一种空调综合防冻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