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6350A - 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6350A
CN107476350A CN201710623203.XA CN201710623203A CN107476350A CN 107476350 A CN107476350 A CN 107476350A CN 201710623203 A CN201710623203 A CN 201710623203A CN 107476350 A CN107476350 A CN 107476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structure
catch pit
slope
poured band
late po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32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
殷海瑞
马德龙
蒋壮
刘文斗
孔令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232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763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76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6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其中,所述后浇带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沉降后浇带下卧层及常规后浇带结构,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成形有两侧立壁,所述两侧立壁与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的表面共同形成一带状空间;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于所述带状空间中段处下凹形成集水坑,且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表面成形为朝向所述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令所述集水坑内部与水泵连通排水。借此,通过在后浇带的带状空间底部设置找坡排水结构,将积水导引流至位于带状空间底部中间的集水坑中集中,实现一次性、干净、彻底地清高后浇带残存积水之目的,解决现有后浇带结构难以彻底清理后浇带积水导致施工后期底板渗漏水现象发生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浇带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的排水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地下室沉降后浇带如何彻底排出积水一直是一个难题;理由在于沉降后浇带往往都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可清理浇筑,主体结构施工少则半年,多则1-2年,每逢雨季地下室都不可避免进水,而后浇带由于其独特构造,积水更甚。
目前的排水方法包括采用自吸泵及污水泵抽吸排水,然而,该方法只能将底层钢筋面以上的水排泄出去,剩余积水完全依靠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将其挤压排出,此种做法往往导致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及细骨料被积水带走,相当影响后浇带混凝土的密实度,并很容易导致后期底板渗漏水现象发生。
是以,如何彻底、快捷的清理后浇带积水,是需要亟待解决的施工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通过在后浇带的带状空间底部设置找坡排水结构,以将积水导引流至位于带状空间底部中间的集水坑中集中,以实现一次性、干净、彻底地清高后浇带残存积水之目的,解决了现有后浇带结构难以彻底、快捷的清理后浇带积水,进而导致施工后期底板渗漏水现象发生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所述后浇带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沉降后浇带下卧层及常规后浇带结构,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成形有两侧立壁,所述两侧立壁与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的表面共同形成一带状空间;其中,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于所述带状空间中段处下凹形成集水坑,且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表面成形为朝向所述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令所述集水坑内部与水泵连通排水。
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于所述带状空间底部处,由上而下依序形成横向找坡、截水沟、所述纵向找坡及所述集水坑;其中,所述截水沟沿所述带状空间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表面,所述截水沟顶部开口两侧与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的两侧立壁之间通过所述横向找坡连接,所述横向找坡朝向所述截水沟倾斜;所述截水沟的底面中段凹入形成所述集水坑,所述截水沟的底面成形为朝向所述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
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的钢筋为100%搭接。
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纵向找坡的倾斜角度为5°至10°。
本发明后浇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找坡的倾斜角度为5°至10°。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所述后浇带成形有一带状空间;其中,所述带状空间底部设有排水结构;其中,所述排水方法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带状空间的底部中段凹设集水坑;
在所述集水坑顶部开口相对两侧,沿所述带状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朝向所述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以令积水被所述纵向找坡导引流入所述集水坑集中;
将所述集水坑内部的积水利用水泵抽吸排出。
本发明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还包括在带状空间的底部形成横向找坡及截水沟;其中,所述截水沟凹设形成在带状空间的底部,所述截水沟的顶部开口沿带状空间长度方向的两侧成形为朝向所述截水沟倾斜的横向找坡;所述截水沟的底面中段凹设形成所述集水坑,且所述截水沟的底面成形为所述朝向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令积水进入带状空间后,被所述横向找坡导引集中流入截水沟,再经由截水沟底面的纵向找坡导引集中流入集水坑中,最后将所述集水坑内部的积水利用水泵抽吸排出。
本发明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浇带结构包括多个施工段,所述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集水坑内设置可移动式水泵;
在所述可移动式水泵抽吸排出前一施工段的集水坑积水后,人工移动水泵至后一施工段的集水坑抽吸排出积水;
直至排尽所述后浇带结构中的积水,人工拆除水泵及水带,结束排水。
本发明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以及其上的排水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的施工。
本发明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带状空间及其排水结构于主体结构龄期达到要求后浇筑沉降后浇带混凝土。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带状空间底部形成纵向找坡以及位于纵向找坡中段的集水坑,从而能够将积水引导至集水坑集中,实现一次性、干净、彻底的清理后浇带残存积水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进一步在带状空间底部,于纵向找坡、集水坑之上形成截水沟及横向找坡,形成初次集中积水的结构,利用横向找坡保证积水被导引流入截水沟,最后经截水沟底部的纵向找坡流入集水坑集中。
(3)本发明通过将所述横向找坡、截水沟、纵向找坡、集水坑形成于沉降后浇带下卧层上,从而使排水结构形成在带状空间底部,能够在沉降后浇带下卧层施工时完成排水结构的施工,且不影响常规后浇带结构的施工。
(4)本发明通过前述技术方案,在实现后浇带彻底排水的同时,亦不影响沉降后浇带功能的发挥,并避免后浇带积水造成渗漏隐患,进一步地,也不影响施工进度,能够确保底板沉降后浇带密实成型质量,彻底解决了后浇带积水难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后浇带带状空间底部的排水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后浇带结构沿带状空间宽度方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后浇带结构沿带状空间长度方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横向找坡11;截水沟12;纵向找坡13;集水坑14;常规后浇带结构20;立壁21;带状空间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其中,所述后浇带结构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及常规后浇带结构20,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20成形有两侧立壁21,所述两侧立壁21与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的表面共同形成一带状空间30。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于所述带状空间30底部处,由上而下依序形成横向找坡11、截水沟12、纵向找坡13及集水坑14。
其中,所述截水沟12沿所述带状空间30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表面,所述截水沟12顶部开口两侧与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20的两侧立壁21之间通过所述横向找坡11连接,所述横向找坡11朝向所述截水沟12倾斜;所述截水沟12的底面中段凹入形成所述集水坑14,所述截水沟12的底面成形为朝向所述集水坑14倾斜的纵向找坡13;令所述集水坑14内部与水泵(图未示)连通排水。
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20的钢筋为100%搭接。其中,所述“100%搭接”是指同一连接区段内绑扎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计算。比值为100%时,即称为满搭或100%搭接。
此外,所述横向找坡11与所述纵向找坡13的倾斜角度较佳为5°至10°,以保证找坡的引流效果。
借此,本发明通过在带状空间30的底部朝向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形成所述横向找坡11、截水沟12、纵向找坡13及集水坑14,从而在水进入带状空间30后,能够沿着常规后浇带结构20的立壁21及横向找坡11被导引流入截水沟12中,再经由截水沟12底面的纵向找坡13导引流入集水坑14中,最后利用水泵将集中于集水坑14的积水一次性抽吸排出,实现彻底清理后浇带残存积水、不影响沉降后浇带功能发挥、不影响施工进度且避免后浇带积水造成渗漏隐患等效果。
此外,本发明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亦可仅设置纵向找坡13及集水坑14,通过在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表面中段凹设形成集水坑14,并于集水坑14相对两侧至带状空间30长度方向两端的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表面形成所述纵向找坡13,使纵向找坡13朝向集水坑14倾斜;借此,当积水沿常规后浇带结构20的立壁21进入带状空间30后,积水流至带状空间30底部时,即可被纵向找坡13导引朝向集水坑14流动,最终实现集中积水,以一次性、彻底清除积水的目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的具体实例,以下请复配合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说明本发明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的排水方法,所述后浇带成形有一带状空间30;其中,所述带状空间30底部设有排水结构;其中,所述排水方法设有纵向找坡13、集水坑14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带状空间30的底部中段凹设集水坑14;
在所述集水坑14顶部开口相对两侧,沿所述带状空间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朝向所述集水坑14倾斜的纵向找坡13,以令积水被所述纵向找坡13导引流入所述集水坑14集中;
将所述集水坑14内部的积水利用水泵抽吸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带状空间30的底部形成横向找坡11及截水沟12时;所述截水沟12凹设形成在带状空间30的底部,所述截水沟12的顶部开口沿带状空间30长度方向的两侧成形为朝向所述截水沟12倾斜的横向找坡11;所述截水沟12的底面中段凹设形成所述集水坑14,且所述截水沟12的底面成形为所述朝向集水坑14倾斜的纵向找坡13;令积水进入带状空间30后,被所述横向找坡11导引集中流入截水沟12,再经由截水沟12底面的纵向找坡13导引集中流入集水坑14中,最后将所述集水坑14内部的积水利用水泵抽吸排出。
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带结构包括多个施工段,所述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集水坑14内设置可移动式水泵;
在所述可移动式水泵抽吸排出前一施工段的集水坑14积水后,人工移动水泵至后一施工段的集水坑14抽吸排出积水;
直至排尽所述后浇带结构中的积水,人工拆除水泵及水带,结束排水。
具体地,所述的积水通过人工安装在坑内的水泵经水带排泄至场区设置的沉沙池处,沉淀后流向市政管网。
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20的钢筋采用100%搭接方式连接。
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10以及其上的排水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20的施工。
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带状空间30及其排水结构于主体结构龄期达到要求后浇筑沉降后浇带混凝土。具体地,所述沉降后浇带的钢筋采用人工进行调整并绑扎后,浇筑比两侧结构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并养护28天成型。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所述后浇带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沉降后浇带下卧层及常规后浇带结构,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成形有两侧立壁,所述两侧立壁与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的表面共同形成一带状空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于所述带状空间中段处下凹形成集水坑,且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表面成形为朝向所述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
令所述集水坑内部与水泵连通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于所述带状空间底部处,由上而下依序形成横向找坡、截水沟、所述纵向找坡及所述集水坑;其中,
所述截水沟沿所述带状空间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表面,所述截水沟顶部开口两侧与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的两侧立壁之间通过所述横向找坡连接,所述横向找坡朝向所述截水沟倾斜;
所述截水沟的底面中段凹入形成所述集水坑,所述截水沟的底面成形为朝向所述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的钢筋为100%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找坡的倾斜角度为5°至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找坡的倾斜角度为5°至10°。
6.一种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所述后浇带成形有一带状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空间底部设有排水结构;其中,所述排水方法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带状空间的底部中段凹设集水坑;
在所述集水坑顶部开口相对两侧,沿所述带状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朝向所述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以令积水被所述纵向找坡导引流入所述集水坑集中;
将所述集水坑内部的积水利用水泵抽吸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的步骤还包括在带状空间的底部形成横向找坡及截水沟;其中,所述截水沟凹设形成在带状空间的底部,所述截水沟的顶部开口沿带状空间长度方向的两侧成形为朝向所述截水沟倾斜的横向找坡;所述截水沟的底面中段凹设形成所述集水坑,且所述截水沟的底面成形为所述朝向集水坑倾斜的纵向找坡;
令积水进入带状空间后,被所述横向找坡导引集中流入截水沟,再经由截水沟底面的纵向找坡导引集中流入集水坑中,最后将所述集水坑内部的积水利用水泵抽吸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结构包括多个施工段,所述方法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集水坑内设置可移动式水泵;
在所述可移动式水泵抽吸排出前一施工段的集水坑积水后,人工移动水泵至后一施工段的集水坑抽吸排出积水;
直至排尽所述后浇带结构中的积水,人工拆除水泵及水带,结束排水。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沉降后浇带下卧层以及其上的排水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所述常规后浇带结构的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空间及其排水结构于主体结构龄期达到要求后浇筑沉降后浇带混凝土。
CN201710623203.XA 2017-07-27 2017-07-27 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Pending CN1074763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3203.XA CN107476350A (zh) 2017-07-27 2017-07-27 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3203.XA CN107476350A (zh) 2017-07-27 2017-07-27 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6350A true CN107476350A (zh) 2017-12-15

Family

ID=6059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3203.XA Pending CN107476350A (zh) 2017-07-27 2017-07-27 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763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1800A (zh) * 2019-03-19 2019-05-28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优化处理结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19561A1 (en) * 2006-09-28 2013-01-24 Stephen Andras Basement sump system and method
CN204199332U (zh) * 2014-11-10 2015-03-11 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19561A1 (en) * 2006-09-28 2013-01-24 Stephen Andras Basement sump system and method
CN204199332U (zh) * 2014-11-10 2015-03-11 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1800A (zh) * 2019-03-19 2019-05-28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底板后浇带施工优化处理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48912U (zh) 一种预制的排水系统沟槽
CN106436642A (zh) 一种装配式碾压再生骨料混凝土护岸
CN107476350A (zh) 低水位地区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CN107090758A (zh) 一种生态透水路牙及其铺设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10596882U (zh) 一种人行道路
CN206503069U (zh) 栈桥排水系统
CN215482058U (zh) 一种用于基坑临边的导排水拼装路面结构
CN205742259U (zh) 一种长距离地下通道侧墙装配式模板
CN212771793U (zh) 一种公路路基排水装置
CN210621879U (zh) 一种钢结构连廊排水结构体系
CN104746507B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桩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CN207295446U (zh) 一种桥梁铺装层防水排水结构
CN207498769U (zh) 一种道路结构
CN206396651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
CN2929003Y (zh) 城市道路用排水座
CN209652678U (zh) 一种排水沥青路面结构
CN220080486U (zh) 新型预制后浇带外墙混凝土板
CN220746471U (zh) 一种软泥层地质区路基处理结构
CN215857023U (zh) 一种装配式uhpc排水结构
CN212896711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库截水沟连接节点结构
CN208167823U (zh) 一种设有减压引流管道的地下室浇筑防水底板
CN209637144U (zh) 钢砼组合弧形底板加填充物轻型装配式楼梯
CN217438615U (zh) 一种排水沟路式缘石
CN218580390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沿石
CN220057514U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用绿色道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