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5334B - 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5334B
CN107465334B CN201610396762.7A CN201610396762A CN107465334B CN 107465334 B CN107465334 B CN 107465334B CN 201610396762 A CN201610396762 A CN 201610396762A CN 107465334 B CN107465334 B CN 107465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end
current source
output end
clamp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67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5334A (zh
Inventor
吴传奎
闾建晶
尤勇
罗丙寅
刘军
王兆坤
刘艳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M ICBG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esources Silv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esources Silv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esources Silv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67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5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5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5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5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5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驱动源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相连接,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一功率开关管相连接;箝位反馈模块,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供电电源相连接,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功率开关管相连接,箝位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本发明的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可以以低功耗方式实现输出箝位功能,并且具有箝位设计不影响驱动能力设计的优点,箝位设计与驱动能力设计简单。

Description

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关电源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特别是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中,栅极驱动损耗成为制约系统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一大因素。图1所示为已知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栅极驱动及输出电压箝位效果。
MN0为功率开关管,当drv信号为高时,MP0关断,MN1导通,将MN0的栅极拉低,实现功率开关管关断效果;当drv信号为低时,MP0导通,MN1关断,将MN0的栅极拉高,实现功率开关管导通效果。当drv信号为低时,如果VCC电压高于箝位单元箝位电压Vclamp,则功率开关管MN0管的栅极电压被箝位于vclamp电位,R0电阻实现VCC、箝位单元和地通路的限流,同时还具有降低MN0栅极充电速率,从而控制系统EMI。如果VCC电压低于Vclamp,则功率开关管MN0管的栅极被限制在VCC电位以下。最终,MN0管的栅极电压被箝位于Vclamp。
图1所示的驱动电路,在选定的功率开关管下,MP0、MN1和电阻R0的参数合理选取可以改善驱动能力效果。但是R0的设计还需要兼顾箝位功能下的限流设计,使得二者之间的设计变得复杂。
但现有解决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当VCC大于箝位电压时Vclamp,存在VCC、R0、箝位单元和地电流支路,随着VCC的增大,该支路电流越大,造成一定的效率损失;
2、R0限流电阻的使用,可以减小箝位支路中的电流,但对功率管MN0的导通速度带来一定的影响,R0阻值越大,导通越慢,会带来功率管导通损耗增大;
3、R0电阻的设计需兼顾驱动能力和效率设计,两者之间的折衷设计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电路存在的容易造成效率损失、带来功率管导通损耗增大及设计受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源电路,电流镜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一功率开关管相连接,适于位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栅极充电;箝位反馈模块,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箝位反馈模块适于对所述功率开关管进行箝位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驱动源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一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二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镜像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
作为本发明的驱动源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箝位电压产生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接地;反馈泄放支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反馈泄放支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反馈泄放支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相连接;隔离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恒定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反馈泄放支路的输出端及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出端接地。
作为本发明的驱动源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包括第三电流源及箝位二极管;所述第三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反馈泄放支路包括调整管及隔离二极管;所述调整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调整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整管的源极即为所述驱动源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隔离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隔离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调整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单元包括隔离管,所述隔离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隔离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的源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控制信号相连接;第二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及一功率开关管的栅极相连接;驱动源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接;箝位反馈模块,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箝位反馈模块适于对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栅极电位进行箝位控制,并依据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栅极电位调节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电流。
作为本发明的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一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二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镜像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
作为本发明的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箝位电压产生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接地;反馈泄放支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反馈泄放支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反馈泄放支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相连接;隔离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相连接;恒定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反馈泄放支路的输出端及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出端接地。
作为本发明的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包括第三电流源及箝位二极管;所述第三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反馈泄放支路包括调整管及隔离二极管;所述调整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调整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整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隔离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调整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单元包括隔离管,所述隔离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隔离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的源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可以以低功耗方式实现输出箝位功能,并且具有箝位设计不影响驱动能力设计的优点,箝位设计与驱动能力设计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的带箝位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驱动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3至图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的效果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驱动源电路
11 电流镜单元
12 箝位反馈模块
121 箝位电压产生单元
122 反馈泄放支路
123 隔离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2至图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源电路1,所述驱动源电路1包括:电流镜单元11,所述电流镜单元11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镜单元11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一功率开关管相连接,适于位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栅极充电;箝位反馈模块12,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镜单元11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箝位反馈模块适于对所述功率开关管进行箝位控制。
作为示例,所述电流镜单元11包括:第一电流源I1,所述第一电流源I1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输出端与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二电流源I2,所述第二电流源I2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I2镜像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电流。
作为示例,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包括: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的输出端接地;反馈泄放支路122,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隔离单元123,所述隔离单元123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隔离单元123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单元123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恒定电流源I0,所述恒定电流源I0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恒定电流源I0的输入端与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的输出端及所述隔离单元12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恒定电流源I0的输出端接地。
作为示例,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包括第三电流源I3及箝位二极管D0;所述第三电流源I3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箝位二极管D0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箝位二极管D0的阳极接地,所述箝位二极管D0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包括调整管MP1及隔离二极管D1;所述调整管MP1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调整管MP1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整管MP1的源极即为所述驱动源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隔离二极管D1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隔离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调整管MP1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I0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单元123包括隔离管MN1,所述隔离管MN1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隔离管MN1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MN1的源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I0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I0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输出端相连接。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MP0,所述第一开关管MP0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MP0的栅极与控制信号drv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开关管MP0的栅极连接至栅驱动电路以输入所述控制信号drv;第二开关管MN0,所述第二开关管MN0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MN0的栅极与所述控制信号drv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开关管MN0的栅极连接至栅驱动电路以输入所述控制信号drv,所述第二开关管MN0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MN0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MP0的漏极及一功率开关管PM相连接;驱动源电路1,所述驱动源电路1包括:电流镜单元11,所述电流镜单元11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镜单元11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电流镜单元1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MP0的源极相连接;箝位反馈模块12,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镜单元11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MP0的漏极及所述第二开关管MN0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适于对所述功率开关管PM的栅极电位进行箝位控制,并依据所述功率开关管PM的栅极电位调节所述电流镜单元11的电流。
作为示例,所述电流镜单元11包括:第一电流源I1,所述第一电流源I1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输出端与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二电流源I2,所述第二电流源I2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MP0的源极相连接,作为所述驱动源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源I2受所述第一电流源I1控制,镜像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电流。
作为示例,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包括: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的输出端接地;反馈泄放支路122,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MP0的漏极及所述第二开关管MN0的漏极相连接,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隔离单元123,所述隔离单元123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隔离单元123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单元123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恒定电流源I0,所述恒定电流源I0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恒定电流源I0的输入端与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2的输出端及所述隔离单元12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恒定电流源I0的输出端接地;所述恒定电流源I0限定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电流,对所述功率开关管PM的栅极电位具有箝位能力,并将所述功率开关管PM的栅极电位反馈至所述恒定电流源I0,调节所述第一电流源I1及所述第二电流源I2。
作为示例,如图4所示,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121包括第三电流源I3及箝位二极管D0;所述第三电流源I3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箝位二极管D0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箝位二极管D0的阳极接地,所述箝位二极管D0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反馈泄放支路12包括调整管MP1及隔离二极管D1;所述调整管MP1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调整管MP1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整管MP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MP0的漏极及所述第二开关管MN0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D1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隔离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调整管MP1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I0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单元123包括隔离管MN1,所述隔离管MN1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隔离管MN1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I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MN1的源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I0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MN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输出端相连接。
本发明的所述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控制信号drv为低时,所述第一开关管MP0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管MN0关断,所述第二电流源I2为所述功率开关管PM的栅极充电拉高并开启;当所述控制信号drv为高时,所述第一开关管MP0关断,所述第二开关管MN0导通,所述第二电流源I2停止对所述功率开关管PM的栅极充电,所述隔离管MN1对所述功率开关管PM的栅极放电并关断;当所述控制信号drv为低时,gate(即所述功率开关管PM栅极)节点电压升高到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箝位电压值时,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对gate节点放电,并将泄放电流反馈到所述第一电流源I1,迫使所述第一电流源I1与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电流减小,gate节点电压不再进一步升高。一旦gate节点电压降低至箝位电压以下,则泄放电流减小,所述第一电流源I1与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电流增大,gate节点电压升高。最终实现对所述功率开关管PM的栅极电位箝位的效果。
在电流源拉升gate节点电压,但还未进入箝位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流源I2受所述恒定电流源I0限制,以一定电流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PM导通;在进入箝位状态后,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电流受所述箝位反馈模块12的负反馈作用,逐步减小。最终实现驱动状态下,驱动能力不受箝位电路限制,而箝位状态下,驱动电路消耗的电流有效减小。而且消耗电流不会像图1中现有的方案那样,随着VCC的进一步增大而增大。有效降低了栅驱动电路的功耗;同时,工作原理上降低了栅驱动电路设计的复杂度。
如图5所示,T0时刻,输入控制信号drv翻转为低电平,所述第二开关管MN0关断,所述第一开关管MP0导通。在T0至T1时间内,所述第二电流源I2镜像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电流,对gate节点充电,gate电压升高。
假设I2和I1之间的镜像比例为n:1,当V(gate)<Vclamp+Vthp时,其中Vclamp是所述箝位二极管D0的箝位电压,Vthp是所述调整管MP1的阈值电压,则存在以下关系式:
I1=I0 (1)
I2=nI1=nI0 (2)
I1+I2=(n+1)I0 (3)
当V(gate)>Vclamp+Vthp时,所述调整管MP1导通,对gate节点放电,设放电电流为Imp1,Imp1首先通过所述隔离二极管D1和所述恒定电流源I0支路泄放,使得所述第一电流源I1和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电流分别为:
I1=I0-Imp1 (4)
假设I2和I1之间的镜像比例为n:1,则有:
I2=n×I1=n(I0-Imp1) (5)
在T1至T2时间内,当V(gate)进一步升高,则Imp1进一步增大,I2减小。若Imp1>I0,则出现I1=I2=0,由于I2降低至0,所述调整管MP1继续放电,V(gate)逐渐降低,直到V(gate)<Vclamp(gate);其中Vclamp(gate)是gate端口的箝位电压。
在T2至T3时间内,V(gate)会围绕Vclamp(gate)做衰减震荡,逐渐趋于稳定,且关系式(3)成立。
当VCC>Vclamp(pregate)时,最终驱动电路消耗的电流存在以下关系式:
I1+I2=I0 (6)
比较(3)式和(6)式可知,当VCC>Vclamp(pregate)时,在箝位期间,驱动电路消耗的电流有效减小,而且不会像图1中现有的方案那样,随着VCC的进一步增大而增大。有效降低了栅驱动电路的功耗。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电流镜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一功率开关管相连接,适于位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栅极充电;箝位反馈模块,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箝位反馈模块适于对所述功率开关管进行箝位控制。本发明的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可以以低功耗方式实现输出箝位功能,并且具有箝位设计不影响驱动能力设计的优点,箝位设计与驱动能力设计简单。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4)

1.一种驱动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电路包括:
电流镜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一功率开关管相连接,适于为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栅极充电;
箝位反馈模块,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箝位反馈模块适于对所述功率开关管进行箝位控制,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箝位电压产生单元、反馈泄放支路、隔离单元及恒定电流源;
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包括第三电流源及箝位二极管;所述第三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反馈泄放支路包括调整管及隔离二极管;所述调整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调整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整管的源极即为所述驱动源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隔离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隔离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调整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隔离单元包括隔离管,所述隔离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隔离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的源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恒定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反馈泄放支路的输出端及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出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
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一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二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镜像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
3.一种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控制信号相连接;
第二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及一功率开关管的栅极相连接;
驱动源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接;
箝位反馈模块,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相连接,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箝位反馈模块适于对所述功率开关管进行箝位控制,所述箝位反馈模块包括箝位电压产生单元、反馈泄放支路、隔离单元及恒定电流源;
所述箝位电压产生单元包括第三电流源及箝位二极管;所述第三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箝位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反馈泄放支路包括调整管及隔离二极管;所述调整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调整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整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包括阳极及阴极,所述隔离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调整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隔离单元包括隔离管,所述隔离管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隔离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电流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的源极与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隔离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流镜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恒定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反馈泄放支路的输出端及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恒定电流源的输出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
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一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箝位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二电流源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源镜像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
CN201610396762.7A 2016-06-06 2016-06-06 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Active CN107465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6762.7A CN107465334B (zh) 2016-06-06 2016-06-06 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6762.7A CN107465334B (zh) 2016-06-06 2016-06-06 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5334A CN107465334A (zh) 2017-12-12
CN107465334B true CN107465334B (zh) 2020-02-07

Family

ID=6054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6762.7A Active CN107465334B (zh) 2016-06-06 2016-06-06 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5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9973B (zh) * 2021-07-16 2023-08-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一种驱动电路及电池监测开关的高压多路复用器
CN115967388A (zh) * 2021-10-13 2023-04-14 华润微集成电路(无锡)有限公司 实现控制电流变化功能的电路结构
CN115185330B (zh) * 2022-08-18 2024-02-02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Ldo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499A (zh) * 2011-04-26 2011-09-14 西安英洛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功耗pwm输出驱动钳位电路
CN103683866A (zh) * 2012-11-26 2014-03-26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器的具有充电泵浦电路的晶体管闸极驱动器
CN104158386A (zh) * 2014-08-07 2014-11-19 灿瑞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钳位驱动电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499A (zh) * 2011-04-26 2011-09-14 西安英洛华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功耗pwm输出驱动钳位电路
CN103683866A (zh) * 2012-11-26 2014-03-26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器的具有充电泵浦电路的晶体管闸极驱动器
CN104158386A (zh) * 2014-08-07 2014-11-19 灿瑞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钳位驱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5334A (zh) 201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640B (zh) 电源控制电路、电子调速器、无人飞行器及控制方法
CN107465334B (zh) 驱动源电路及带箝位的功率开关管栅极驱动电路
CN108429445B (zh) 一种应用于电荷泵的软启动电路
US9584109B2 (en) Voltage regulator and resonant gate driver thereof
US10135426B1 (en) Gate charge and discharge regulating circuit for gate control device
CN110011521B (zh) 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及其驱动方法
JP6573266B2 (ja)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ペン、昇圧回路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3741261A (zh) 一种上下电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装置
CN110134171B (zh) 一种负电压跟随电路
CN108592343A (zh) Igbt管门极电阻调节电路及空调器
CN108768355B (zh) 快速导通Pmos管驱动电路及实现方法
CN102281683B (zh) 一种led防闪烁电路
CN106992772B (zh) 一种负压自偏置pin开关驱动器及其负电压产生方法
CN206271398U (zh) 用于液晶屏的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CN218633695U (zh) 上电缓启动电路、芯片及激光雷达
JP6479360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12068633B (zh) 浪涌电流保护电路和固态继电器
CN212183798U (zh) 一种智能交通指示灯系统
CN110854961B (zh) 一种上电冲击电流抑制电路
CN108336923B (zh) 一种脉冲电路及具有该脉冲电路的矩形波脉冲源
CN105515555A (zh) 采用脉冲触发方式实现主电路上电的启动电路
CN110719018A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的母线电容快速放电电路及方法
CN104948489A (zh) 温度控制开关电路
CN220210633U (zh) 驱动电路及驱动电源
CN108696110B (zh) 一种低功耗滞环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1

Address after: 214135 -6, Linghu Avenue, Wuxi Taih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Wuxi, Jiangsu, China, 180

Patentee after: China Resources micro integrated circuit (Wuxi) Co., Ltd

Address before: 9-10 / F, building 4 (i.e. building a), 100 Zixi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Patentee before: CHINA RESOURCES POWTECH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