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5217A -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5217A
CN107455217A CN201710817310.6A CN201710817310A CN107455217A CN 107455217 A CN107455217 A CN 107455217A CN 201710817310 A CN201710817310 A CN 201710817310A CN 107455217 A CN107455217 A CN 107455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illus
management
fertilizer
water
organic fert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73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崇尚
申章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yun County Guangxi Ling Chun Agricultural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yun County Guangxi Ling Chun Agricultur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yun County Guangxi Ling Chun Agricultur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yun County Guangxi Ling Chun Agricultur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73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552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55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52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9/00Other inorganic fertilisers
    • C05D9/02Other inorganic fertilisers containing trace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60Biocides or preservatives, e.g. disinfectants,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了选地、选苗、定植、水肥管理的步骤,所述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是保持定植地的水分湿度为45%‑55%;施肥管理是定植步骤先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为450‑650公斤/亩;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或7月或8月施加有机肥的追肥,追肥的施加量为200‑300公斤/亩;有机肥由臭椿、菖蒲、大蒜、鸢尾、紫苏、紫苑、陈皮、杏鲍菇下脚料、氧化锌矿粉、马齿苋、玉米胚、柠檬、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制备成。具有能提高茶叶中硒、锌元素含量,减少病虫害现象,增加亩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饮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的种类功效越来越多,人们对茶叶的多样化、保健化和无公害的要求日益强烈,尤其,人们对于茶叶的安全标准日趋重视,没有优良品质的茶叶将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为此,茶叶种植过程中管理技术、茶叶种植过程中营养供给技术、茶叶种植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将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进而影响茶农在市场的地位。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在人们越来越高的追求高品质茶叶的需求,急需得到一种具有产量高、且保健效果更高的茶叶的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能提高茶叶中硒、锌元素含量,提高茶叶品质,减少病虫害现象,增加亩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了选地、选苗、定植、水肥管理的步骤;
所述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
其中,所述水分管理是保持定植地的水分湿度为45%-55%;
所述施肥管理是定植步骤先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为450-650公斤/亩;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或7月或8月施加有机肥的追肥,追肥的施加量为200-300公斤/亩;
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2%臭椿、1-2%菖蒲、1-2%大蒜、1-2%鸢尾、1-3%紫苏、8%-15%紫苑、5%-10%陈皮、10%-20%杏鲍菇下脚料、5%-10%氧化锌矿粉、3%-5%马齿苋、7%-15%玉米胚、5%-10%柠檬、1%-3%富硒酵母、2%-8%屎肠球菌、3%-5%嗜酸乳杆菌、1%-5%诺卡氏菌、2%-3%枯草芽孢杆菌、2%-3%植物乳杆菌。
优选地,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2-1.8%臭椿、1.2-1.8%菖蒲、1.2-1.8%大蒜、1.2-1.8%鸢尾、1.2-2.8%紫苏、9%-13%紫苑、6%-9%陈皮、12%-18%杏鲍菇下脚料、6%-9%氧化锌矿粉、3.5%-4.5%马齿苋、8%-13%玉米胚、6%-8%柠檬、1.5%-2.5%富硒酵母、2.5%-7%屎肠球菌、3.5%-4.5%嗜酸乳杆菌、1.6%-4.5%诺卡氏菌、2.2%-2.8%枯草芽孢杆菌、2.2%-2.8%植物乳杆菌。
更加优选地,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5%臭椿、1.5%菖蒲、1.5%鸢尾、1.5%大蒜、2%紫苏、10%紫苑、7%陈皮、15%杏鲍菇下脚料、7%氧化锌矿粉、4%马齿苋、11%玉米胚、7%柠檬、2.0%富硒酵母、6%屎肠球菌、4.0%嗜酸乳杆菌、4%诺卡氏菌、2.5%枯草芽孢杆菌、2.5%植物乳杆菌。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有机肥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放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8-60h,分别进行检测得到有效含菌量为1.16×108-2.55×109个/mL后即可;
B、取紫苑的根茎进行干燥后粉碎,通过循环超声提取装置按照粉碎粉与抽提溶剂油按照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提取,提取温度50-55摄氏度,超声频率为50-60KHz,提取2-5分钟,循环提取5次,过滤后合并5次液体,液体装入溶剂回收浓缩装置50-60摄氏度回收溶剂,然后进行精滤得紫苑提取液;
C、将柠檬进行去皮去籽后加水和纤维素酶,体积比为1:1:0.02-0.05,进行酶解,再进行灭酶之后,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的pH调节至4-6之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加入等重量的1-3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均匀,进行萃取,取水相,将水相送入超滤膜进行过滤,再将超滤膜的渗透液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再进行干燥之后,得到柠檬黄酮提取物;
D、将大蒜与陈皮捣碎与杏鲍菇下脚料混合放置3-10分钟,接着与氧化锌矿粉、玉米胚、紫苑提取液、柠檬黄酮提取物混合,接着与马齿苋、臭椿、菖蒲、鸢尾、紫苏和有效含菌量为1.16×108-2.55×109个/mL的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接着建堆发酵5-8天即可。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发酵的条件是覆黑膜、控制温度在30-32摄氏度。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精滤的条件是压力为10-15MPa、温度为30-35℃、CO2流量15kg/h、时间为15分钟。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CH3COONa 5-8g、NaHCO3 4-6g、(NH4)2SO4 6-8g、NH4Cl 3-5g、K2HPO4 4-7g、KH2PO4 0.5-1.0g、NaCl 0.5-0.8g、MgSO40.3-0.5g、CaCl2 0.3-0.8g、酵母膏10-12g、蛋白胨15-18g、水1L,用乙酸调节pH值为7.0。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在施肥步骤中能够得到富含硒量为19-21毫克每100克的有机肥进行施肥种植,经过体内的运输传递,茶叶在生长期间能够充分吸收硒元素,达到富硒的效果,本申请的硒元素在一个合理的稳定范围,现今社会一直追求着高含量的硒元素的动植物进行摄取,认为越高越好,经过这几年的研究表明,当摄取的硒元素含量过高的动植物,不仅无益反而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甚至引发多种癌症,本申请中的有机肥中的原料中含有大量的氮源、碳源、微量元素、氨基酸、大蒜素、有益菌等,通过有益菌的发酵作用让原料能迅速的分解,并且本申请中的有益菌中含有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虽然经过液体培养后得到了一定量的有效含量菌体,但是他们的活性不足,为了提高有益菌活性,促进它们的分解能力,添加的紫苑提取液中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玉米胚中分解的乳酸相互作用大大的提高有益菌的活性,增加有益菌的分解能力,缩短发酵制肥的时间,杏鲍菇下脚料中本身的菌类就附着有大量的微生物,但是微生物的活性不高,且下脚料中也含有发霉的菌类,先与大蒜素和陈皮相互混合降低霉菌含量,平衡发酵期间菌类的数量,互惠互利生长,增加的氧化锌矿粉能提高有机肥中的锌元素含量,均衡有机肥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比例,茶叶富含锌元素能提高茶叶的品质;制成的有机肥讲过发酵分解,无臭味,大蒜的大蒜素的味道是难以充分分解消除的,这就给有机肥带有一丝丝大蒜的味道,在施加腹肌有机肥的时候,能够驱赶一些害虫,降低产生病虫害的机率,外加本申请经过研究由于每一种物质在植株的部位聚集的量有所不同,在植株吸收的酚类、酮类、发挥油、有机酸类、鞣质、皂甙类的物质也会根据植株喜好吸收到植株不同的部位,那么就使得植株在根茎、叶片、树枝、花中均可以吸收不同的物质且量不一,,若不好好控制就会使得植株的不同部位会发生不同的病害现象,所以本申请人为了达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均能具有本身一定的抗菌、抗病害的能力出发,经过无数的试验正交研究,外加与大蒜、臭椿、菖蒲、鸢尾、马齿苋、紫苏沤肥后释放生物碱、酚类、酮类、发挥油、有机酸类、鞣质、皂甙类被植物吸收后,根据申请人无数的记录统计发现使用后根茎富含更多的挥发油和分类物质,能防止蚜虫的侵害,茶叶的树枝富含大量的,能驱蚊驱蚜虫、蚱蜢虫等,在茶叶的叶片上富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有机酸类、鞣质、皂甙类能驱粘虫、抑制种群形成,它们之间的联系相辅相成,达到提高杀菌、杀害虫率,综上从植株外至内均具有很好的防病虫害的作用,降低了出现病害的现象。外加添加的必需氨基酸能促进植物吸收生长,必需氨基酸的补充能协调其他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植株生长的需要,达到补充植株体内元素促进植株健康生长的目的,从而提高茶叶的成活率和挂果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了选地、选苗、定植、水肥管理的步骤;
所述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
其中,所述水分管理是保持定植地的水分湿度为45%;
所述施肥管理是定植步骤先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为450公斤/亩;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或7月或8月施加有机肥的追肥,追肥的施加量为200公斤/亩;
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大蒜、1%臭椿、1%菖蒲、2%鸢尾、1%紫苏、15%紫苑、10%陈皮、20%杏鲍菇下脚料、10%氧化锌矿粉、5%马齿苋、14%玉米胚、10%柠檬、1%富硒酵母、2%屎肠球菌、3%嗜酸乳杆菌、1%诺卡氏菌、2%枯草芽孢杆菌、3%植物乳杆菌;
其中,所述有机肥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放入配方为:CH3COONa 5g、NaHCO3 4g、(NH4)2SO4 6g、NH4Cl 3g、K2HPO4 4g、KH2PO4 0.5g、NaCl 0.5g、MgSO4 0.3g、CaCl2 0.3g、酵母膏10g、蛋白胨15g、水1L,用乙酸调节pH值为7.0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8h,分别进行检测得到有效含菌量为1.16×108-2.10×109个/mL后即可;
B、取紫苑的根茎进行干燥后粉碎,通过循环超声提取装置按照粉碎粉与抽提溶剂油按照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提取,提取温度50摄氏度,超声频率为50KHz,提取2分钟,循环提取5次,过滤后合并5次液体,液体装入溶剂回收浓缩装置50摄氏度回收溶剂,然后在压力为10MPa、温度为30℃、CO2流量15kg/h、时间为1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精滤得紫苑提取液;
C、将柠檬进行去皮去籽后加水和纤维素酶,体积比为1:1:0.02,进行酶解,再进行灭酶之后,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的pH调节至4之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加入等重量的1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均匀,进行萃取,取水相,将水相送入超滤膜进行过滤,再将超滤膜的渗透液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再进行干燥之后,得到柠檬黄酮提取物;
D、将大蒜与陈皮捣碎与杏鲍菇下脚料混合放置3分钟,接着与氧化锌矿粉、玉米胚、紫苑提取液、柠檬黄酮提取物混合,接着与马齿苋、臭椿、菖蒲、鸢尾、紫苏和有效含菌量1.16×108-2.10×109个/mL的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接着建堆覆黑膜、控制温度在30摄氏度发酵5天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了选地、选苗、定植、水肥管理的步骤;
所述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
其中,所述水分管理是保持定植地的水分湿度为55%;
所述施肥管理是定植步骤先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为650公斤/亩;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或7月或8月施加有机肥的追肥,追肥的施加量为300公斤/亩;
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大蒜、2%臭椿、1%菖蒲、2%鸢尾、1%紫苏、8%紫苑、5%陈皮、19%杏鲍菇下脚料、8%氧化锌矿粉、3%马齿苋、15%玉米胚、9%柠檬、3%富硒酵母、8%屎肠球菌、5%嗜酸乳杆菌、5%诺卡氏菌、3%枯草芽孢杆菌、2%植物乳杆菌
其中,所述有机肥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放入配方为:CH3COONa 8g、NaHCO3 6g、(NH4)2SO4 8g、NH4Cl 5g、K2HPO4 7g、KH2PO4 1.0g、NaCl 0.8g、MgSO4 0.5g、CaCl2 0.8g、酵母膏12g、蛋白胨18g、水1L,用乙酸调节pH值为7.0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9-55h,分别进行检测得到有效含菌量为3.15×108-2.15×109个/mL后即可;
B、取紫苑的根茎进行干燥后粉碎,通过循环超声提取装置按照粉碎粉与抽提溶剂油按照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提取,提取温度55摄氏度,超声频率为60KHz,提取5分钟,循环提取5次,过滤后合并5次液体,液体装入溶剂回收浓缩装置60摄氏度回收溶剂,然后在压力为15MPa、温度为35℃、CO2流量15kg/h、时间为1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精滤得紫苑提取液;
C、将柠檬进行去皮去籽后加水和纤维素酶,体积比为1:1:0.05,进行酶解,再进行灭酶之后,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的pH调节至6之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加入等重量的3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均匀,进行萃取,取水相,将水相送入超滤膜进行过滤,再将超滤膜的渗透液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再进行干燥之后,得到柠檬黄酮提取物;
D、将大蒜与陈皮捣碎与杏鲍菇下脚料混合放置10分钟,接着与氧化锌矿粉、玉米胚、紫苑提取液、柠檬黄酮提取物混合,接着与马齿苋、臭椿、菖蒲、鸢尾、紫苏和有效含菌量为3.15×108-2.15×109个/mL的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接着建堆覆黑膜、控制温度在32摄氏度发酵8天即可。
实施例3: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了选地、选苗、定植、水肥管理的步骤;
所述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
其中,所述水分管理是保持定植地的水分湿度为48%;
所述施肥管理是定植步骤先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为500公斤/亩;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或7月或8月施加有机肥的追肥,追肥的施加量为225公斤/亩;
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2%大蒜、3%臭椿、3%菖蒲、3%鸢尾、3%紫苏、13%紫苑、9%陈皮、13%杏鲍菇下脚料、9%氧化锌矿粉、3.5%马齿苋、9%玉米胚、7.5%柠檬、1.5%富硒酵母、2.5%屎肠球菌、3.5%嗜酸乳杆菌、1.6%诺卡氏菌、2.2%枯草芽孢杆菌、2.2%植物乳杆菌;
其中,所述有机肥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放入配方为:CH3COONa 6g、NaHCO3 5g、(NH4)2SO4 7g、NH4Cl 4g、K2HPO4 5g、KH2PO4 0.8g、NaCl 0.6g、MgSO4 0.4g、CaCl2 0.5g、酵母膏11g、蛋白胨16g、水1L,用乙酸调节pH值为7.0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0-58h,分别进行检测得到有效含菌量为3.69×108-2.25×109个/mL后即可;
B、取紫苑的根茎进行干燥后粉碎,通过循环超声提取装置按照粉碎粉与抽提溶剂油按照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提取,提取温度52摄氏度,超声频率为53KHz,提取3分钟,循环提取5次,过滤后合并5次液体,液体装入溶剂回收浓缩装置52摄氏度回收溶剂,然后在压力为12MPa、温度为32℃、CO2流量15kg/h、时间为1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精滤得紫苑提取液;
C、将柠檬进行去皮去籽后加水和纤维素酶,体积比为1:1:0.03,进行酶解,再进行灭酶之后,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的pH调节至5之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加入等重量的2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均匀,进行萃取,取水相,将水相送入超滤膜进行过滤,再将超滤膜的渗透液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再进行干燥之后,得到柠檬黄酮提取物;
D、将大蒜与陈皮捣碎与杏鲍菇下脚料混合放置5分钟,接着与氧化锌矿粉、玉米胚、紫苑提取液、柠檬黄酮提取物混合,接着与马齿苋、臭椿、菖蒲、鸢尾、紫苏和有效含菌量3.69×108-2.25×109个/mL的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接着建堆覆黑膜、控制温度在31摄氏度发酵6天即可。
实施例4: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了选地、选苗、定植、水肥管理的步骤;
所述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
其中,所述水分管理是保持定植地的水分湿度为50%;
所述施肥管理是定植步骤先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为520公斤/亩;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或7月或8月施加有机肥的追肥,追肥的施加量为250公斤/亩;
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8%大蒜、1.8%臭椿、1.8%菖蒲、1.8%鸢尾、2.8%紫苏、9%紫苑、6%陈皮、17.9%杏鲍菇下脚料、9%氧化锌矿粉、4%马齿苋、11%玉米胚、6%柠檬、2.5%富硒酵母、7%屎肠球菌、4.5%嗜酸乳杆菌、4.5%诺卡氏菌、2.8%枯草芽孢杆菌、2.8%植物乳杆菌。
其中,所述有机肥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放入配方为:CH3COONa 7g、NaHCO3 5g、(NH4)2SO4 7g、NH4Cl 4g、K2HPO4 6g、KH2PO4 0.9g、NaCl 0.7g、MgSO4 0.4g、CaCl2 0.6g、酵母膏11g、蛋白胨17g、水1L,用乙酸调节pH值为7.0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2-56h,分别进行检测得到有效含菌量为2.29×108-2.05×109个/mL后即可;
B、取紫苑的根茎进行干燥后粉碎,通过循环超声提取装置按照粉碎粉与抽提溶剂油按照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提取,提取温度54摄氏度,超声频率为58KHz,提取4分钟,循环提取5次,过滤后合并5次液体,液体装入溶剂回收浓缩装置58摄氏度回收溶剂,然后在压力为14MPa、温度为34℃、CO2流量15kg/h、时间为1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精滤得紫苑提取液;
C、将柠檬进行去皮去籽后加水和纤维素酶,体积比为1:1:0.04,进行酶解,再进行灭酶之后,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的pH调节至5之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加入等重量的2.5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均匀,进行萃取,取水相,将水相送入超滤膜进行过滤,再将超滤膜的渗透液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再进行干燥之后,得到柠檬黄酮提取物;
D、将大蒜与陈皮捣碎与杏鲍菇下脚料混合放置7分钟,接着与氧化锌矿粉、玉米胚、紫苑提取液、柠檬黄酮提取物混合,接着与马齿苋、臭椿、菖蒲、鸢尾、紫苏和有效含菌量2.29×108-2.05×109个/mL的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接着建堆覆黑膜、控制温度在31摄氏度发酵7天即可。
实施例5: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了选地、选苗、定植、水肥管理的步骤;
所述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
其中,所述水分管理是保持定植地的水分湿度为54%;
所述施肥管理是定植步骤先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为625公斤/亩;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或7月或8月施加有机肥的追肥,追肥的施加量为285公斤/亩;
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5%大蒜、1.5%臭椿、1.5%菖蒲、1.5%鸢尾、2%紫苏、10%紫苑、7%陈皮、15%杏鲍菇下脚料、7%氧化锌矿粉、4.5%马齿苋、10.5%玉米胚、7%柠檬、2.0%富硒酵母、6%屎肠球菌、4.0%嗜酸乳杆菌、4%诺卡氏菌、2.5%枯草芽孢杆菌、2.5%植物乳杆菌。
其中,所述有机肥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放入配方为:CH3COONa 7..5g、NaHCO3 5.5g、(NH4)2SO4 6.5g、NH4Cl 4.5g、K2HPO4 6.5g、KH2PO4 0.8g、NaCl 0.65g、MgSO4 0.45g、CaCl2 0.56g、酵母膏11g、蛋白胨16.5g、水1L,用乙酸调节pH值为7.0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5-59h,分别进行检测得到有效含菌量为8.25×108-2.48×109个/mL后即可;
B、取紫苑的根茎进行干燥后粉碎,通过循环超声提取装置按照粉碎粉与抽提溶剂油按照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提取,提取温度53摄氏度,超声频率为58KHz,提取4分钟,循环提取5次,过滤后合并5次液体,液体装入溶剂回收浓缩装置57摄氏度回收溶剂,然后在压力为11MPa、温度为33℃、CO2流量15kg/h、时间为15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精滤得紫苑提取液;
C、将柠檬进行去皮去籽后加水和纤维素酶,体积比为1:1:0.03,进行酶解,再进行灭酶之后,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的pH调节至5之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加入等重量的1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均匀,进行萃取,取水相,将水相送入超滤膜进行过滤,再将超滤膜的渗透液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再进行干燥之后,得到柠檬黄酮提取物;
D、将大蒜与陈皮捣碎与杏鲍菇下脚料混合放置7分钟,接着与氧化锌矿粉、玉米胚、紫苑提取液、柠檬黄酮提取物混合,接着与马齿苋、臭椿、菖蒲、鸢尾、紫苏和有效含菌量8.25×108-2.48×109个/mL的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接着建堆覆黑膜、控制温度在31摄氏度发酵7天即可。
将实施例1-5的有机肥进行硒含量的检测见下表
项目 有机硒含量
实施例1 19.89μg/kg
实施例2 23.21μg/kg
实施例3 19.24μg/kg
实施例4 21.03μg/kg
实施例5 20.25μg/kg
将实施例1-5的种植方法,种植地上分出6亩地进行试验,每亩分别按照实施例1-5来种植,其中第六快地采用常规的种植施肥方法进行种植。当采收,记录每亩的采收重重量,实施例1-5和对照组的产量分别为122.51公斤每亩、130.25公斤每亩、125.26公斤每亩、119.95公斤每亩、121.55公斤每亩、120.85公斤每亩、95.08公斤每亩,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种植的茶叶产量高。
试验2:
将实施例与对照组试验的对比,每一个组种植1亩,施肥的有机肥不同其他的栽培处理一样;
第一组的有机肥为实施例5
第二组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5%大蒜、10%紫苑、7%陈皮、7%氧化锌矿粉、10.5%玉米胚、7%柠檬、2.0%富硒酵母、6%屎肠球菌、4.0%嗜酸乳杆菌、4%诺卡氏菌、2.5%枯草芽孢杆菌、2.5%植物乳杆菌、余量杏鲍菇下脚料补齐100%。
第三组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5%大蒜、1.5%臭椿、1.5%菖蒲、1.5%鸢尾、2%紫苏、7%陈皮、7%氧化锌矿粉、4.5%马齿苋、7%柠檬、2.0%富硒酵母、6%屎肠球菌、4.0%嗜酸乳杆菌、4%诺卡氏菌、2.5%枯草芽孢杆菌、2.5%植物乳杆菌、余量杏鲍菇下脚料补齐100%。
第四组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5%大蒜、7%陈皮、7%氧化锌矿粉、4.5%马齿苋、7%柠檬、2.0%富硒酵母、6%屎肠球菌、4.0%嗜酸乳杆菌、4%诺卡氏菌、2.5%枯草芽孢杆菌、2.5%植物乳杆菌、余量杏鲍菇下脚料补齐100%。
第五组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5%臭椿、1.5%菖蒲、1.5%鸢尾、2%紫苏、10%紫苑、7%氧化锌矿粉、4.5%马齿苋、10.5%玉米胚、7%柠檬、2.0%富硒酵母、6%屎肠球菌、4.0%嗜酸乳杆菌、4%诺卡氏菌、2.5%枯草芽孢杆菌、2.5%植物乳杆菌、余量杏鲍菇下脚料补齐100%。
第六组的有机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5%大蒜、1.5%臭椿、1.5%菖蒲、1.5%鸢尾、2%紫苏、10%紫苑、7%陈皮、7%氧化锌矿粉、4.5%马齿苋、10.5%玉米胚、7%柠檬、2.0%富硒酵母、余量杏鲍菇下脚料补齐100%。经过与实施例5相同的发酵的时间,经过检测有机肥中的各个有机物的含量,实施例5中有机质3.55%-5.45%,磷酸0.59%-0.89%,氮1.21%-1.46%,氧化钾2.16%-4.56%,速效钾325-355ppm,速效磷100-197ppm,硝态氮12-18ppm,铵态氮354-368ppm;第六组的有机肥中有机质2.45%-3.0%,氧化钾1.00%-1.50%,磷酸0.16%-0.25%,氮0.20%-0.40%,铵态氮270-280ppm,速效磷90-97ppm,速效钾240-250ppm,硝态氮6-8ppm。
对照组使用普通家用肥料作为有机肥。
在栽培过程记录的项目具体如下:
年限 记录项目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对照组
第一年 病害率% 1.2 1.5 1.9 2.9 1.3 1.5 3.3
第二年 病害率% 1.2 1.5 1.9 2.2 1.3 1.5 3.7
第三年 病害率% 1.2 1.5 2.2 3.4 1.3 1.5 4.6
第四年 病害率% 1.3 1.8 2.2 3.7 1.4 1.8 4.6
第五年 病害率% 1.3 1.8 2.4 3.7 1.4 1.8 4.6
备注:病害率%=病害面积/666.7平方米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看出,使用的组合方式很重要,直接影响了植株的健康生长情况;采用了具有相互作用的臭椿、菖蒲、鸢尾、马齿苋能大大减少得病率;且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下,例如外加大蒜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得病率;相比较没有添加玉米胚与紫苑的发酵不完全,释放的物质少,也会降低抗病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了选地、选苗、定植、水肥管理的步骤;
所述水肥管理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
其中,所述水分管理是保持定植地的水分湿度为45%-55%;
所述施肥管理是定植步骤先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为450-650公斤/亩;从第二年起每年的6月或7月或8月施加有机肥的追肥,追肥的施加量为200-300公斤/亩;
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2%臭椿、1-2%菖蒲、1-2%大蒜、1-2%鸢尾、1-3%紫苏、8%-15%紫苑、5%-10%陈皮、10%-20%杏鲍菇下脚料、5%-10%氧化锌矿粉、3%-5%马齿苋、7%-15%玉米胚、5%-10%柠檬、1%-3%富硒酵母、2%-8%屎肠球菌、3%-5%嗜酸乳杆菌、1%-5%诺卡氏菌、2%-3%枯草芽孢杆菌、2%-3%植物乳杆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2-1.8%臭椿、1.2-1.8%菖蒲、1.2-1.8%大蒜、1.2-1.8%鸢尾、1.2-2.8%紫苏、9%-13%紫苑、6%-9%陈皮、12%-18%杏鲍菇下脚料、6%-9%氧化锌矿粉、3.5%-4.5%马齿苋、8%-13%玉米胚、6%-8%柠檬、1.5%-2.5%富硒酵母、2.5%-7%屎肠球菌、3.5%-4.5%嗜酸乳杆菌、1.6%-4.5%诺卡氏菌、2.2%-2.8%枯草芽孢杆菌、2.2%-2.8%植物乳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是由以下原料制备成的: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1.5%臭椿、1.5%菖蒲、1.5%鸢尾、1.5%大蒜、2%紫苏、10%紫苑、7%陈皮、15%杏鲍菇下脚料、7%氧化锌矿粉、4%马齿苋、11%玉米胚、7%柠檬、2%富硒酵母、6%屎肠球菌、4%嗜酸乳杆菌、4%诺卡氏菌、2.5%枯草芽孢杆菌、2.5%植物乳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将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分别放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8-60h,分别进行检测得到有效含菌量为1.16×108-2.55×109个/mL后即可;
B、取紫苑的根茎进行干燥后粉碎,通过循环超声提取装置按照粉碎粉与抽提溶剂油按照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提取,提取温度50-55摄氏度,超声频率为50-60KHz,提取2-5分钟,循环提取5次,过滤后合并5次液体,液体装入溶剂回收浓缩装置50-60摄氏度回收溶剂,然后进行精滤得紫苑提取液;
C、将柠檬进行去皮去籽后加水和纤维素酶,体积比为1:1:0.02-0.05,进行酶解,再进行灭酶之后,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的pH调节至4-6之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相,在有机相中加入等重量的1-3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均匀,进行萃取,取水相,将水相送入超滤膜进行过滤,再将超滤膜的渗透液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再进行干燥之后,得到柠檬黄酮提取物;
D、将大蒜与陈皮捣碎与杏鲍菇下脚料混合放置3-10分钟,接着与氧化锌矿粉、玉米胚、紫苑提取液、柠檬黄酮提取物混合,接着与马齿苋、臭椿、菖蒲、鸢尾、紫苏和有效含菌量为1.16×108-2.55×109个/mL的富硒酵母、屎肠球菌、嗜酸乳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接着建堆发酵5-8天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的条件是覆黑膜、控制温度在30-32摄氏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的条件是压力为10-15MPa、温度为30-35℃、CO2流量15kg/h、时间为15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CH3COONa 5-8g、NaHCO3 4-6g、(NH4)2SO4 6-8g、NH4Cl 3-5g、K2HPO4 4-7g、KH2PO40.5-1.0g、NaCl 0.5-0.8g、MgSO4 0.3-0.5g、CaCl2 0.3-0.8g、酵母膏10-12g、蛋白胨15-18g、水1L,用乙酸调节pH值为7.0。
CN201710817310.6A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74552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7310.6A CN107455217A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7310.6A CN107455217A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5217A true CN107455217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2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7310.6A Pending CN107455217A (zh) 2017-09-12 2017-09-12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552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4693A (zh) * 2021-07-23 2021-09-24 陕西理工大学 一种茶树聚硒富硒的施肥方法
CN114467988A (zh) * 2022-04-01 2022-05-13 江西湘金农林业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病虫害防治用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0687A (zh) * 2016-03-24 2016-08-10 贵州省正安县怡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有机茶栽培方法
CN106134890A (zh) * 2016-06-28 2016-11-23 贵州江口净园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茶的种植方法
CN106581083A (zh) * 2016-12-07 2017-04-26 盐城工学院 一种灵芝成分的提取方法、生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0687A (zh) * 2016-03-24 2016-08-10 贵州省正安县怡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有机茶栽培方法
CN106134890A (zh) * 2016-06-28 2016-11-23 贵州江口净园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茶的种植方法
CN106581083A (zh) * 2016-12-07 2017-04-26 盐城工学院 一种灵芝成分的提取方法、生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4693A (zh) * 2021-07-23 2021-09-24 陕西理工大学 一种茶树聚硒富硒的施肥方法
CN114467988A (zh) * 2022-04-01 2022-05-13 江西湘金农林业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病虫害防治用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0240B (zh) 植物用酵素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1511B (zh) 一种适于蔬菜、瓜果种植的有机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EP2514815A1 (en) Biocontrol strain for cucumber and watermelon continuous cropping wilt diseases and microbial organic fertilizer thereof
CN107691079A (zh) 一种芒果的种植方法
CN106348986A (zh) 一种番茄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7933A (zh) 一种黄瓜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67757A (zh) 一种富硒大米的培育方法
CN106882994A (zh) 一种半夏的种植方法
CN106518488A (zh) 一种肥料
CN105777229A (zh) 一种提高蔬菜硒含量的有机发酵肥料、制作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6748314A (zh) 一种苹果液体肥料
CN108863550A (zh) 一种茶树专用防病促生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4834A (zh) 一种大蒜专用杀虫除菌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7401A (zh) 一种土豆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7556125A (zh) 一种用于蔬菜种植的有机生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28794A (zh) 一种富硒百香果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39210A (zh) 一种茶叶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05777400A (zh) 一种花生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8440037A (zh) 一种促长增收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9391B (zh) 一种叶菜专用复合生物肥
CN105255762A (zh) 一种用于土壤调理的微生态制剂
CN107509584A (zh) 一种富硒郁南无核黄皮种植方法
CN107455142A (zh) 一种提高灵芝品质的种植方法
CN107455217A (zh)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9734489A (zh) 一种酵素益生菌多功能生物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