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3458A - 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3458A
CN107453458A CN201710813512.3A CN201710813512A CN107453458A CN 107453458 A CN107453458 A CN 107453458A CN 201710813512 A CN201710813512 A CN 201710813512A CN 107453458 A CN107453458 A CN 107453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smd
magnetic sheet
terminal
magnetism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35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西洋
彭小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35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534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5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3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25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本发明中,内置于终端的电池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和软磁性磁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永磁性磁片;终端在感应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时,控制电池为软磁性磁片供电,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与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电池进行无线充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得在通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为终端进行充电时,终端能够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软磁性磁片与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而相互吸附贴合,实现了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自动对位,操作较为便携,实用性较高。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该电子装置内部的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很多移动终端(例如手机)都配置了无线充电器。
但是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无线充电器与手机之间不能很好的配合,需要人工使无线充电器与手机同步才能实现通过无线充电器为手机充电的目的,操作较为复杂,实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使得在通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为终端内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时,终端能够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软磁性磁片与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而相互吸附贴合,实现了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自动对位,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使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同步的过程,操作较为便携,实用性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内置有电池的终端和用于为所述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所述电池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和软磁性磁片;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至少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永磁性磁片;其中,所述永磁性磁片与所述软磁性磁片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在感应到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时,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软磁性磁片供电,所述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与所述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内置于所述终端的电池;所述电池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和软磁性磁片;所述终端在感应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时,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软磁性磁片供电,所述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与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其中,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电池的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永磁性磁片;其中,所述永磁性磁片与终端内的软磁性磁片一一对应;在所述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时与所述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终端的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所述终端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内置于终端的电池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和软磁性磁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至少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永磁性磁片,并且终端在感应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时,控制电池为软磁性磁片供电,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与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电池进行无线充电,使得在通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为终端内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时,终端能够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软磁性磁片与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而相互吸附贴合,实现了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自动对位,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使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同步的过程,操作较为便携,实用性较高,并且由于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磁性贴合,所以还可以避免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之间产生磨损的现象,使得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优选的,所述软磁性磁片的个数可以但不限于在3至5个之间。
另外,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散热铜片;所述散热铜片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交互单螺旋排布。通过散热铜片可以实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有效散热,避免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
另外,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绝缘体;所述永磁性磁片、所述散热铜片以及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内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同一侧。
另外,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和电连接于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位于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用于检测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温度;所述控制器在判定所述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禁止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为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从而,可以避免因无线发射线圈的温度过高而导致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损坏的现象。
另外,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位于所述终端,用于检测所述无线接收线圈的温度;所述终端在判定所述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禁止所述电池为所述软磁性磁片供电。从而,可以避免因无线接收线圈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终端的电池损坏的现象。
另外,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调节模块以及高频逆变模块;所述整流滤波模块、所述功率调节模块以及所述高频逆变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位于所述固定座时,所述高频逆变模块输出信号至所述无线发射线圈。
另外,所述终端通过以下方式感应到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接收到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发射的信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调节模块以及高频逆变模块之间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内置有电池1的终端和用于为所述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所述电池1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11和软磁性磁片12。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至少包括无线发射线圈21和永磁性磁片22;其中,所述永磁性磁片22与所述软磁性磁片12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在感应到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时,控制所述电池1为所述软磁性磁片12供电,所述软磁性磁片12具有磁性,与所述永磁性磁片22相互吸引。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11配合为所述电池1进行无线充电。
优选的,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还可以包括散热铜片23;所述散热铜片23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交互单螺旋排布。通过散热铜片23可以实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的有效散热,避免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另外,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还可以包括绝缘体24;所述永磁性磁片22、所述散热铜片23以及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内置于所述绝缘体24的同一侧。在实际的应用中,绝缘体24的实际形式可以为绝缘布,绝缘布更加便于组装。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当使用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为终端进行充电时,可以把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靠近终端的背面。当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的距离在一定范围时,终端能够感应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此时终端内的处理器可以控制电池1为所述软磁性磁片12供电,使软磁性磁片12具有磁性。而具有磁性的软磁性磁片12与所述永磁性磁片22相互吸引。最终完成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11配合为所述电池1进行无线充电。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在通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为终端内的电池1进行无线充电时,终端能够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通过软磁性磁片12与永磁性磁片22相互吸引而相互吸附贴合,实现了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的自动对位,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使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同步的过程,操作较为便携,实用性较高,并且由于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通过磁性贴合,所以还可以避免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之间产生磨损的现象,使得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的使用寿命较长。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
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内置有电池1的终端和用于为所述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所述电池1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11和软磁性磁片12。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至少包括无线发射线圈21和永磁性磁片22;其中,所述永磁性磁片22与所述软磁性磁片12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在感应到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时,控制所述电池1为所述软磁性磁片12供电,所述软磁性磁片12具有磁性,与所述永磁性磁片22相互吸引。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11配合为所述电池1进行无线充电。优选的,所述软磁性磁片12的个数可以但不限于在3至5个之间,即软磁性磁片12的个数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5个,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将软磁性磁片12的个数设计成大于5个等,本实施方式对具体个数不做限制。
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还包括散热铜片23;所述散热铜片23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交互单螺旋排布。通过散热铜片23可以实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的有效散热,避免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另外,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还可以包括绝缘体24;所述永磁性磁片22、所述散热铜片23以及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内置于所述绝缘体24的同一侧。在实际的应用中,绝缘体24的实际形式可以为绝缘布,绝缘布更加便于组装。
值得一提的是,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当使用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为终端进行充电时,可以把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靠近终端的背面。当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的距离在一定范围时,终端能够感应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于实际的应用中,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感应到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所述无线接收线圈11接收到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发射的信号。即当无线接收线圈11接收到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发射的信号时,将接收到上述信号的指示信息发送至终端的处理器,终端的处理器在接收到上述指示信息时,可以控制电池1为所述软磁性磁片12供电,使软磁性磁片12具有磁性。而具有磁性的软磁性磁片12与所述永磁性磁片22相互吸引。最终完成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11配合为所述电池1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系统还具有自保护机制,即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能够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终端充电。具体而言,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3和电连接于所述温度检测器3的控制器。值得一提的是,温度检测器3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设计成任意值。所述温度检测器3位于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用于检测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的温度;所述控制器在判定所述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禁止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为所述电池1进行无线充电。从而,可以避免因无线发射线圈21的温度过高而导致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损坏的现象。或者,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在为终端充电时,能够保证终端的正常运行。具体而言,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3;所述温度检测器3位于所述终端,用于检测所述无线接收线圈11的温度;所述终端在判定所述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禁止所述电池1为所述软磁性磁片12供电。从而,可以避免因无线接收线圈11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终端的电池1损坏的现象。
另外,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如图3所示,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整流滤波模块31、功率调节模块32以及高频逆变模块33。所述整流滤波模块31、所述功率调节模块32以及所述高频逆变模块33依次电连接。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位于所述固定座时,所述高频逆变模块33输出信号至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具体而言,外界交流电输入至整流滤波模块31后,通过整流滤波模块31对上述外界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整流滤波模块31将整流滤波后的值输入给功率调节模块32,经功率调节模块32进行功率调节后输入给高频逆变模块33,高频逆变模块33输出信号至所述无线发射线圈21,经无线发射线圈21发出。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在通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为终端内的电池1进行无线充电时,终端能够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通过软磁性磁片12与永磁性磁片22相互吸引而相互吸附贴合,实现了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的自动对位,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使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同步的过程,操作较为便携,实用性较高,并且由于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通过磁性贴合,所以还可以避免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之间产生磨损的现象,使得贴片式无线充电器2的使用寿命较长。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包括:内置于所述终端的电池;所述电池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和软磁性磁片;所述终端在感应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时,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软磁性磁片供电,所述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与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其中,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电池的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由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在通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为终端内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时,终端能够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软磁性磁片与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而相互吸附贴合,实现了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自动对位,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使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同步的过程,操作较为便携,实用性较高,并且由于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磁性贴合,所以还可以避免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之间产生磨损的现象,使得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永磁性磁片;其中,所述永磁性磁片与终端内的软磁性磁片一一对应;在所述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时与所述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终端的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所述终端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由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在通过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为终端内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时,终端能够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软磁性磁片与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而相互吸附贴合,实现了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自动对位,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使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同步的过程,操作较为便携,实用性较高,并且由于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磁性贴合,所以还可以避免终端和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之间产生磨损的现象,使得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有电池的终端和用于为所述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所述电池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和软磁性磁片;
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至少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永磁性磁片;其中,所述永磁性磁片与所述软磁性磁片一一对应;
所述终端在感应到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时,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软磁性磁片供电,所述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与所述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
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性磁片的个数在3至5个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散热铜片;
所述散热铜片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交互单螺旋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绝缘体;
所述永磁性磁片、所述散热铜片以及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内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和电连接于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控制器;
所述温度检测器位于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用于检测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在判定所述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禁止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为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器;
所述温度检测器位于所述终端,用于检测所述无线接收线圈的温度;
所述终端在判定所述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禁止所述电池为所述软磁性磁片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内设有整流滤波模块、功率调节模块以及高频逆变模块;
所述整流滤波模块、所述功率调节模块以及所述高频逆变模块依次电连接;
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位于所述固定座时,所述高频逆变模块输出信号至所述无线发射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以下方式感应到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所述无线接收线圈接收到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发射的信号。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于所述终端的电池;
所述电池上固定有无线接收线圈和软磁性磁片;
所述终端在感应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时,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软磁性磁片供电,所述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与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其中,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电池的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所述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10.一种贴片式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和永磁性磁片;其中,所述永磁性磁片与终端内的软磁性磁片一一对应;在所述软磁性磁片具有磁性时与所述永磁性磁片相互吸引;
所述贴片式无线充电器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终端的无线接收线圈配合为所述终端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CN201710813512.3A 2017-09-11 2017-09-11 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Pending CN107453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3512.3A CN107453458A (zh) 2017-09-11 2017-09-11 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3512.3A CN107453458A (zh) 2017-09-11 2017-09-11 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3458A true CN107453458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95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3512.3A Pending CN107453458A (zh) 2017-09-11 2017-09-11 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534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910A (zh) * 2018-11-30 2019-02-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移动终端
CN113489162A (zh) * 2021-07-09 2021-10-08 上海华源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磁的无线充电模组及防漏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8486A1 (en) * 2008-12-12 2012-04-26 Chun-Kil Jung Non-contact charging station with planar spiral power transmission coi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4143845A (zh) * 2013-05-09 2014-1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检测系统
CN104333050A (zh) * 2013-07-22 2015-02-04 苏州佑丰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式移动电源
CN105471119A (zh) * 2015-12-14 2016-04-06 王江飞 定位准确操作便捷的无线充电磁力支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8486A1 (en) * 2008-12-12 2012-04-26 Chun-Kil Jung Non-contact charging station with planar spiral power transmission coi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4143845A (zh) * 2013-05-09 2014-1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检测系统
CN104333050A (zh) * 2013-07-22 2015-02-04 苏州佑丰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式移动电源
CN105471119A (zh) * 2015-12-14 2016-04-06 王江飞 定位准确操作便捷的无线充电磁力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910A (zh) * 2018-11-30 2019-02-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移动终端
CN113489162A (zh) * 2021-07-09 2021-10-08 上海华源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磁的无线充电模组及防漏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1585B2 (en) Power-receiving device, wireless power-feeding system including power-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ower-receiving device
CN112104104B (zh) 在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检测外来物体的设备和方法
US85419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wireless charging of a mobile terminal
EP2752970A1 (en) Power relay
JP2012143091A (ja) 遠隔無線駆動充電装置
CN202334469U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US20150171519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dual mode antennas, dual mode antenna and user device
US20070069687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system
US8704628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therefor
JP2009268334A (ja) 無線電力充電システム
KR102036637B1 (ko) Nfc용 코일부 및 무선 충전용 코일부를 구비하는 무선 전력 수신장치의 수신코일
KR101740924B1 (ko) 휴대용 무선 듀얼 충전 배터리 팩
US9531213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11026282A1 (zh) 无线充电装置
US20170077758A1 (en) Power receiving unit,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and feed system
CN102005784A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WO2021082907A1 (zh) 无线充电系统、充电线缆、电子设备及其无线充电方法
KR102045085B1 (ko) 다수의 외부 장치에 유선으로 전원공급이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KR20160070709A (ko)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CN107453458A (zh) 无线充电系统、终端、贴片式无线充电器
KR20090131746A (ko) 무선광대역통신모듈이 내장된 멀티 충전이 가능한 무선전력송수신 스테이션
CN105119357B (zh)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设备
KR20140021694A (ko) 이중모드 안테나
KR101261338B1 (ko) 무접점 및 접점 겸용 충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4348220A (zh) 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