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2388A - 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2388A
CN107452388A CN201710703470.8A CN201710703470A CN107452388A CN 107452388 A CN107452388 A CN 107452388A CN 201710703470 A CN201710703470 A CN 201710703470A CN 107452388 A CN107452388 A CN 107452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terminal
transmitted
transmission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34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xia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xia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xia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xia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034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523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52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238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08Multichannel audio signal coding or decoding using interchannel correlation to reduce redundancy, e.g. joint-stereo, intensity-coding or matrixing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4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using predictive techniques
    • G10L19/16Vocoder architectur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4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using predictive techniques
    • G10L19/16Vocoder architecture
    • G10L19/18Vocoders using multiple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所述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可以在无线传输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提高两个终端的语音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语音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早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政策环境、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以及行业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物联网应用推广进入实质阶段,示范效应明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物联网产业增长迅速。物联网是全球公认的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信息化浪潮,将给人类的生活质量、生产效率带来巨大升级,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2014 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为 6200亿元,同比增长 24%,M2M 连接数超 7300 万,同比增长 46%,占全球 M2M 连接数的30%,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物联网产业复合增长率超30%,增长势头强劲。
在物联网中,当两个物联网终端通过蓝牙传输语音时,由于蓝牙是无线技术,而无线技术受制于距离,所以语音传输很可能并不稳定。例如:如果两个物联网终端相距1米,则蓝牙的物理连接速率很高,这意味着可以采用压缩比较低的语音编码传输语音,语音质量很高。如果两个物联网终端相距10米,则蓝牙的物理连接速率很低,这意味着只能采用压缩比较高的语音编码传输语音,语音质量很低。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下述问题:当网络终端移动时,在无线网络的物理连接速率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语音传输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旨在无线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双方通信的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所述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
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优选的,所述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的百分比,当超过预设百分比时,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高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优选的,所述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当误码帧数量小于预设值,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低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优选的,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具体包括:
所述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
优选的,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具体包括:
对所述传输语音进行语音信号进行分帧、编码,编码以无线连接方式传输于第二终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语音传输系统,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所述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
传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传输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可选的,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的百分比,当超过预设百分比时,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高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优选的,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当误码帧数量小于预设值,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低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通过实时监听基于无线下的语音传输质量,动态调整语音编码格式,从而在无线传输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提升语音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语音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语音传输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1本发明提供的语音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
S101,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所述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
S102,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
S103,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S104,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可选的,所述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的百分比,当超过预设百分比时,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高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可选的,所述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当误码帧数量小于预设值,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低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语音传输系统,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201,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所述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
传送模块202,用于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
接收模块203,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传输模块204,用于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模块203,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的百分比,当超过预设百分比时,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高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模块204,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当误码帧数量小于预设值,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低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蓝牙的语音传输系统,参阅图2,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物终端和第二终端,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用于传输语音的无线连接。第二终端监听语音传输质量,根据语音传输质量预估可采用的第二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给第一终端建议采用第二语音编码;以及第一物 联网终端100接收上述指令,并采用所述第二语音编码传输语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采用Speex格式语音编码、G.729格式语音 编码,和G.723格式语音编码。第二终端通过监听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误码帧的数量来判断语音传输的质量。
例如:若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蓝牙连接后,且当前 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很高时,第一物联网 终端A采用Speex格式语音编码传输语音。在语音的传输过程中,第二终端实时监 听语音传输质量,一般通过CRC来确定误码枕的情况。当CRC误码帧的数量在单位时间内达 到一定百分比后,第二终端发送指令给第一终端,建议选用高于当前 第一语音编码的压缩比的第二语音编码。当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当 误码帧数量小于预设值,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低于当前第一语音编码的第二语音编码,并 发送指令建议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语音编码。第一终端在接收 到第二终端的指令后,采用第二语音编码发送语音给第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
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的百分比,当超过预设百分比时,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高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当误码帧数量小于预设值,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低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具体包括:
所述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具体包括:
对所述传输语音进行语音信号进行分帧、编码,编码以无线连接方式传输于第二终端。
6.一种语音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系统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所述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
传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待传输语音进行语音编码,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传送给第二终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指令,以判断所述第二终端获得的所述带传输语音的质量以及需要对所述待传输语音进行的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传输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语音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的百分比,当超过预设百分比时,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高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目标语音编码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语音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终端监听CRC误码帧的数量,当误码帧数量小于预设值,预估可采用的压缩比低于所述语音编码的目标语音编码,并发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所述第二语音编码传输所述待传输语音。
CN201710703470.8A 2017-08-16 2017-08-16 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Withdrawn CN1074523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3470.8A CN107452388A (zh) 2017-08-16 2017-08-16 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3470.8A CN107452388A (zh) 2017-08-16 2017-08-16 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2388A true CN107452388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91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3470.8A Withdrawn CN107452388A (zh) 2017-08-16 2017-08-16 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523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1325A (zh) * 2019-10-28 2020-04-17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489A (zh) * 2017-02-16 2017-05-3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的语音传输方法、系统及物联网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489A (zh) * 2017-02-16 2017-05-3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的语音传输方法、系统及物联网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1325A (zh) * 2019-10-28 2020-04-17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0794B (zh)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4072850A3 (en) Multiple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CN105765991B (zh) 具有纠错的耗量表
CN205071021U (zh) 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全双工多址即时通信终端
CN102547243A (zh) 基于3g网络的音视频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2143458A (zh) 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中gsm短消息传输的多协议转换器
CN103067238B (zh) 一种兼容于modbus总线的数据采集方法
CN204537422U (zh) 一种基于手机短息的智能压力变送器
CN107452388A (zh) 一种语音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9525370A (zh) 基于zigbee的数据包发送方法
CN109412679A (zh) 北斗卫星多天线通信方法
CN110891092B (zh) 一种数据压缩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7319431U (zh) 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抄表系统
CN108898814A (zh) 电力数据采集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03186975B (zh) 一种通过3g网络远程控制rtk系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38835A (zh) 一种多模式现场应急通信系统
CN202856740U (zh) 一种多模式现场应急通信系统
CN201733295U (zh) 短波智能话音数据终端
CN204741451U (zh) 一种数字对讲机及其数据处理装置
CN111325961A (zh) 一种基于nb-iot水表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
WO2020107396A1 (zh) 蓝牙定位方法和蓝牙设备
CN202661842U (zh) 智能建筑通用终端无线适配器
CN203311615U (zh) Gsm遥测终端
CN202077070U (zh) 基于无线数传电台通讯的智能管理系统
CN103836769B (zh) 一种远程遥控船用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