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48329B - 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8329B
CN107448329B CN201710401966.XA CN201710401966A CN107448329B CN 107448329 B CN107448329 B CN 107448329B CN 201710401966 A CN201710401966 A CN 201710401966A CN 107448329 B CN107448329 B CN 1074483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nister
pipe
radiator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19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48329A (zh
Inventor
铃木翼
内海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48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8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48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8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蒸发燃料的冷却引起的液化现象且抑制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的性能降低等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所述吸附罐的配置结构具备:在车辆的后侧(10)配设的发动机(E)及燃料箱(20);通过蒸气配管(24)与燃料箱(20)连接的吸附罐(14);进行冷却发动机(E)的冷却水的热交换的散热器(12);以及将发动机(E)与散热器(12)连接的散热器用配管(28a、28b),其中,吸附罐(14)及散热器(12)分别配设在车辆(10)的前侧,散热器用配管(28a、28b)及蒸气配管(24)分别配设在中央通道(30)内。

Description

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后侧配置有内燃机和燃料箱的车辆中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对在燃料箱内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回收,在车辆上配置有吸附罐。该吸附罐优选配置在与燃料箱相接近的周边,但根据布局的关系等有时也配置在远离燃料箱的位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相对于车辆配置两个吸附罐的情况,该车辆在车辆的前侧配置发动机,并且在车辆的后侧配置燃料箱。即,在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在燃料箱的近前配置第一吸附罐且在车辆的前侧的发动机室内配置第二吸附罐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还能够适用于燃料箱配置在车辆的前侧的发动机后置机动车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4696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中,在车辆的后侧配置的燃料箱与在车辆的前侧配置的第二吸附罐之间的分离距离变大。伴随分离距离的增大,将燃料箱与第二吸附罐连接的蒸气配管的长度也变长。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中,当燃料箱内的蒸发燃料在蒸气配管中流通时,例如可能发生蒸发燃料因来自车辆的周围环境等外部的冷却而液化的现象。
另外,由于蒸气配管的纵长化,有可能发生第二吸附罐的蒸气吸附效率的性能降低、配管堵塞等引起的供油性的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蒸发燃料的冷却引起的液化现象且抑制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的性能降低等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罐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的配置结构具备:在车辆的后侧分别配设的内燃机及燃料箱;通过蒸气配管与所述燃料箱连接且对所述燃料箱内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的吸附罐;进行冷却所述内燃机的冷却介质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热交换用配管,所述吸附罐及所述热交换器分别配设在所述车辆的前侧,所述热交换用配管及所述蒸气配管分别配设在所述车辆的中央通道内。
根据本发明,蒸气配管与热交换用配管一起配设在中央通道内,由此因热交换用配管内流动的流体的热量的影响而蒸气配管升温,促进在蒸气配管内流通的蒸发燃料的气化。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能够避免蒸发燃料的冷却引起的液化现象,并且能够抑制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的性能降低、配管堵塞等引起的供油性的性能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的配置结构具备将所述吸附罐与所述内燃机连接的清除配管,所述清除配管配设在所述中央通道内。
根据本发明,清除配管与热交换用配管一起配设在中央通道内,由此因热交换用配管内流动的流体的热量的影响而清除配管升温,促进通过清除配管清除的蒸发燃料的气化。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能够避免蒸发燃料的冷却引起的液化现象,并且能够抑制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的性能降低、配管堵塞等引起的供油性的性能降低。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用配管在上下方向上配设在与所述吸附罐重叠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吸附罐自身也因热交换用配管的热量的影响而加热,因此能够促进吸附罐内的蒸发燃料的气化,并且能够提高吸附罐的吸附性能。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可以得到能够避免蒸发燃料的冷却引起的液化现象且抑制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的性能降低等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的车辆的简要结构侧视图。
图2是从底面观察图1的车辆而得到的简要结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沿着III-III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 车辆
12 散热器(热交换器)
14 吸附罐
20 燃料箱
24 蒸气配管
26 清除配管
28a、28b 散热器用配管(热交换用配管)
30 中央通道
E 发动机(内燃机)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适当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的车辆的简要结构侧视图,图2是从底面观察图1的车辆而得到的简要结构仰视图,图3是图2的沿着III-III线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了将装配于车身底面且闭塞中央通道的开口的底板取下后的状态。另外,在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下”表示铅垂上下方向。
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的车辆10是发动机后置后驱的车辆。在该车辆10中例如也包括在车身的中部配置有发动机的车辆。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车辆10的前侧分别配置有散热器(热交换器)12和吸附罐14。吸附罐14在散热器12的车辆后方位置配置于车身下部。在吸附罐14的上方配置有前收纳部16。
在车辆10的后侧分别配置有燃料箱20和发动机(内燃机)E。在发动机E的车辆后方配置有后收纳部22。
前侧的吸附罐14与后侧的燃料箱20通过蒸气配管24连接。前侧的吸附罐14与后侧的发动机E通过清除配管26连接。前侧的散热器12与后侧的发动机E通过一对散热器用配管(热交换用配管)28a、28b连接。在燃料箱20与发动机E之间连接有对发动机E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配管P。
如图2所示,在车身底部,且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30。如图3所示,在中央通道的收容孔32内分别配置有蒸气配管24、清除配管26及一对散热器用配管28a、28b。
在上述的配管中,一对散热器用配管28a、28o的外径尺寸最大,接着按照蒸气配管24、清除配管26的顺序外径尺寸依次变小。另外,蒸气配管24配置在与散热器用配管28a不接触且最接近的位置。
中央通道30包括:从车室地板面朝向上方突出的顶部30a;从顶部30a的两侧支承顶部30a的一对腿部30b、30b;以及与一对腿部30b、30b连续且与车身板34接合的接合部30c、30c。
散热器12进行冷却发动机E的冷却水(冷却制冷剂)的热交换。另外,散热器12具有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身前部框架。散热器用配管28a是与散热器主体的下侧连接且向散热器12供给冷却水的配管。散热器用配管28b是与散热器主体的上侧连接且将向散热器12供给了的冷却水向发动机E侧排出的配管。
如图1所示,一对散热器用配管28a、28b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另外,一对散热器用配管28a、28b在铅垂上下方向上以与吸附罐14不接触的非接触状态配设于吸附罐14的上方位置。换言之,一对散热器用配管28a、28b在铅垂上下方向上配设在与吸附罐14重叠的位置。
吸附罐14经由未图示的吸附罐安装用托架而安装于车身前部框架(未图示)的下部。吸附罐14通过捕获并暂时贮存燃料箱20内的蒸发燃料来防止蒸发燃料被向大气中放出的情况。在燃料箱20内产生的蒸发燃料通过在燃料箱20与吸附罐14之间连接的蒸气配管24而向吸附罐14供给。
另外,吸附罐14通过利用发动机E的吸气负压而吸入的空气来清除暂时贮存的蒸发燃料,并将其向发动机E的未图示的进气歧管供给。该蒸发燃料的清除通过将吸附罐14与发动机E连接的清除配管26来完成。需要说明的是,蒸发燃料的清除通过未图示的清除控制电磁阀的螺线管的接通/断开来进行。
发动机E是被供给燃料箱20内的燃料而产生驱动后轮的驱动力的构件,例如由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构成。
在燃料箱20的上部分别设有未图示的泵模块、内置有在满箱时闭阀的浮子阀的燃料切换阀等。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了将燃料箱20与供油口相连的加油管的图示。
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吸附罐的配置结构的车辆10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下来说明其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增大了燃料箱与吸附罐的分离距离的情况下,也将蒸气配管24与散热器用配管28a一起配设于中央通道30的收容孔32内。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散热器用配管28a内流动的冷却水(结束了发动机E中的冷却作用后的被加热了的冷却水)的热量的影响而蒸气配管24升温,促进在蒸气配管24内流通的蒸发燃料的气化。换言之,通过蒸气配管24的升温,能够防止在蒸气配管24内流通的蒸发燃料的冷凝。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清除配管26也与散热器用配管28a一起配设于中央通道30的收容孔32内。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散热器用配管28a内流动的冷却水(结束了发动机E中的冷却作用后的被加热了的冷却水)的热量的影响而清除配管26升温,促进通过清除配管26清除的蒸发燃料的气化(能够防止蒸发燃料的冷凝)。
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适当地避免蒸发燃料的冷却引起的液化现象,并且能够抑制蒸发燃料的吸附效率的性能降低、配管堵塞等引起的供油性的性能降低。此时,从上方对各种配管进行围绕的中央通道30发挥使散热器用配管28a的热量不向外部逸散的功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用配管28a为与吸附罐14不接触的非接触状态且在铅垂上下方向上配设在与吸附罐14重叠的上方位置,从而吸附罐14自身也能够因散热器用配管28a的热量的影响而加热。由此,能够促进吸附罐14内的蒸发燃料的气化,并且能够提高吸附罐14的吸附性能。

Claims (3)

1.一种吸附罐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罐的配置结构具备:
在车辆的后侧分别配设的内燃机(E)及燃料箱(20);
通过蒸气配管(24)与所述燃料箱连接且对所述燃料箱内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的吸附罐(14);
进行冷却所述内燃机(E)的冷却介质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2);以及
将所述内燃机(E)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热交换用配管(28a、28b),
所述吸附罐(14)及所述热交换器(12)分别配设在所述车辆的前侧,
所述热交换用配管(28a、28b)及所述蒸气配管(24)相邻且分别配设在所述车辆的中央通道(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罐(14)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罐的配置结构具备将所述吸附罐(14)与所述内燃机(E)连接的清除配管(26),
所述清除配管(26)配设在所述中央通道(3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罐(14)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用配管(28a、28b)在上下方向上配设在与所述吸附罐(14)重叠的位置。
CN201710401966.XA 2016-05-31 2017-05-31 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Active CN1074483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8712 2016-05-31
JP2016108712A JP6351661B2 (ja) 2016-05-31 2016-05-31 キャニスタの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8329A CN107448329A (zh) 2017-12-08
CN107448329B true CN107448329B (zh) 2020-07-14

Family

ID=60486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1966.XA Active CN107448329B (zh) 2016-05-31 2017-05-31 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51661B2 (zh)
CN (1) CN10744832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4051U (ja) * 1982-03-24 1983-09-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蒸気蒸散防止装置
JP2004027934A (ja) * 2002-06-25 2004-01-29 Honda Motor Co Ltd キャニスタの配置構造
CN102235272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布置结构、燃料蒸气回收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车辆
CN102317612A (zh) * 2009-02-16 2012-01-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4051U (ja) * 1982-03-24 1983-09-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蒸気蒸散防止装置
JP2004027934A (ja) * 2002-06-25 2004-01-29 Honda Motor Co Ltd キャニスタの配置構造
CN102317612A (zh) * 2009-02-16 2012-01-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102235272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布置结构、燃料蒸气回收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51661B2 (ja) 2018-07-04
JP2017214865A (ja) 2017-12-07
CN107448329A (zh) 2017-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61934A1 (en) In-tank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CN102606350B (zh) 带有加热器的滤毒罐
CN102536538B (zh) 用于冷却和冷凝燃料蒸汽的装置
KR20110033558A (ko) 히터가 구비된 캐니스터
US20090159055A1 (en) Canister structure
JP5041025B2 (ja) キャニスタの配設構造、並びに蒸発燃料処理装置及び同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を具備する車両
WO2014020865A1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KR101262466B1 (ko) 히터 일체형 캐니스터유닛
JP2016109090A (ja) キャニスタ
CN107448329B (zh) 吸附罐的配置结构
US9951722B2 (en) Chamber for reducing operating noise of purge control solenoid valve for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JP2010270618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06315521A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
JP2010132066A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CN104670003A (zh) 车辆用碳罐的安装结构
CN203713479U (zh) 车载液化天然气汽化器及安装该汽化器的冷藏运输车
JP5939090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5811392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112443428B (zh)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JP2004019516A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用リターン燃料冷却器
JP2002285919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19157793A (ja) 蒸発燃料ガス冷却構造
KR102540547B1 (ko) 차량의 연료시스템 냉각 장치
JP2009214803A (ja) 燃料タンク装置
CN206144682U (zh) 燃油蒸汽回收装置、车辆燃油系统、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