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8932A - 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8932A
CN107438932A CN201680016188.6A CN201680016188A CN107438932A CN 107438932 A CN107438932 A CN 107438932A CN 201680016188 A CN201680016188 A CN 201680016188A CN 107438932 A CN107438932 A CN 107438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in
short
power suppl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61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继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8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8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0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where the programme performs an interfacing function, e.g. device dri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22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 H02M3/33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适配器(100),包括:接口(101),用于与一个终端设备(200)连接并进行充电,包括四个引脚(D1,D2,D3,D4);第一切换电路(102),连接至第二引脚(D2)并可控地再连接第一引脚(D1);第二切换电路(103),连接至第三引脚(D3)并可控地再连接第四引脚(D4);功率转换电路(104),耦合至第一及第四引脚(D1,D4);控制电路(105),连接至功率转换电路(104)、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102,103),并通过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102,103)分别连接至第二及第三引脚(D2,D3);控制电路(105)用于通过第二及第三引脚(D2,D3)与终端设备(200)完成握手后,控制提高输出至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功率。该电源适配器(100)以及相应的终端设备(200)、充电系统(300)及充电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充电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智能手机耗电量大,通常需要经常充电。随着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越来越高,充电时间相应变长。如何实现快速充电亟待解决。
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通常有增大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电流和增大输出电压两种方式,但是现有技术中增加输出电压与增加输出电流无法同时进行,从而无法进一步提升电池充电速度,不利于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而且,当选择增加输出电流时,无论是电源适配器还是终端设备,都需要专门的定制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以期进一步提升电池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
接口,用于与一个终端设备连接并进行充电,所述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
第一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
第二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
功率转换电路,耦合至所述第一及第四引脚;
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以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以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接口,用于与一个电源适配器连接并进行充电,所述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
第一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
第二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
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以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以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及所述电源适配器均包括接口、第一切换电路、第二切换电路及控制电路,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功率转换电路;
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接口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
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连接至各自接口的第二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连接至各自的接口的第三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
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耦合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接口的第一及第四引脚;
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控制电路连接至各自的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各自的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连接至各自的接口的第二及第三引脚;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各自的第二及第三引脚与对方完成握手后,控制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以使各自接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控制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以使各自接口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适用于具有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所述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
若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进行握手并检测握手是否成功;
若握手成功,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
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
在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时,且所述电源适配器与终端设备握手成功后,控制电源适配器的接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以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低精度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模块示意图;
图1-1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接口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1-3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功率转换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1-4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一个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2-1是图2的终端设备的一个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模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源适配器100包括接口101、第一切换电路102、第二切换电路103、功率转换电路104以及控制电路105。电源适配器100的具体的电路示意图可以如图1-4所示,当然本发明不限于该原理图。
具体地,接口101用于与一个终端设备(下文将由详细描述)连接并进行充电,所述接口101包括第一引脚D1、第二引脚D2、第三引脚D3及第四引脚D4。比如,接口101可以是USB接口,第一引脚可以是VBUS引脚,第二引脚可以是D-引脚,第三引脚可以是D+引脚,第四引脚可以是GND引脚;或者,第一引脚可以是VBUS引脚,第二引脚可以是D+引脚,第三引脚可以是D-引脚,第四引脚可以是GND引脚。具体地,USB数据线接线图可以参考图1-1所示,图1-1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接口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第一切换电路102,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D2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D1;第二切换电路103,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D3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D4。功率转换电路104,耦合至所述第一引脚D1及第四引脚D4。控制电路105连接至功率转换电路104、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103、104,并通过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103、104分别连接至第二及第三引脚D2、D3。当控制电路105通过所述第二引脚D2及第三引脚D3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完成握手后,所述控制电路105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102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D1以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D2短路,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103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D4以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D4短路,进而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功率。
举例来说,当所述电源适配器的D+引脚及D-引脚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D+引脚及D-引脚完成握手后,所述控制电路105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102控制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同时,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进而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VBUS引脚与D+引脚以及短路的GND引脚与D-引脚的功率。或者,当所述电源适配器的D+引脚及D-引脚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D+引脚及D-引脚完成握手后,所述控制电路105也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102控制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同时,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进而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VBUS引脚与D-引脚以及短路的GND引脚与D+引脚的输出功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05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若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终端设备握手成功,则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4的电流。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05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若原有引脚可以通过1.8A的电流,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的电流大于1.8A,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流也大于1.8A,比如,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流分别达到3.6A。若原有引脚可以通过2A的电流的话,那么所述控制电路105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可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流达到4A。
其中,若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终端设备握手不成功,则所述电源适配器仍维持在原有的通信状态,第一及第二引脚不短路,第三及第四引脚不短路,输出电流维持于每个引脚的最大输出电流1.8A,其中当金属接口导电性能较好时,金属触点的最大输出电流可以达到2A。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05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提高加载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压。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05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若原有引脚的USB定义标准电压为3.8V的话,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压大于3.8V,比如,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最大输出电压可以电压达到3.8V至20V内任意电压值。
其中,若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终端设备握手不成功,则所述电源适配器仍维持在原有的通信状态,第一及第二引脚不短路,第三及第四引脚不短路,输出电压维持于原有的3.8V。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05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流,并同时提高加载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压。即,所述控制电路105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若原有可通过1.8A的电流,加载3.8V的电压的话,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压大于3.8V,电流大于1.8A。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05还连接至所述第一引脚D1,用于为所述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2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电路105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芯片1051及光耦电路1052;所述控制芯片1051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103,并通过所述光耦电路1052连接至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
其中,图1-3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功率转换电路的模块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整流电路1041、变压电路1042及功率控制电路1043。其中,所述整流电路1041用于连接外部交流电源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源。所述变压电路1042包括用于输入该直流电源的输入端及连接至该第一引脚的输出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1043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电路105的控制信号并相应地控制所述变压电路1042的输出功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握手的握手协议先从所述终端设备发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05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D3与所述终端设备握手不成功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102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二引脚D2接触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103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三引脚D3接触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05还用于在所述接口101与所述终端设备断开连接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102断开与所述第一引脚D1的接触,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103断开与所述第四引脚D4的接触。如此,便于下次与终端设备连接时能进行正常的握手通信。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在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时,且所述电源适配器与终端设备握手成功后,控制电源适配器的接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以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避免了现有的其他充电技术中,没有实现接口的最大额度资源利用,导致充电时,D+和D-两根线闲置,本发明实现了标准USB线缆充电时资源的最大利用,基于标准接口实现了充电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模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终端设备200包括接口201、第一切换电路202、第二切换电路203以及控制电路204。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电子设备。
该接口201,用于与一个电源适配器连接并进行充电,所述接口201包括第一引脚D1、第二引脚D2、第三引脚D3及第四引脚D4。所述电源适配器可以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第一引脚D1、第二引脚D2、第三引脚D3及第四引脚D4可以是VBUS引脚、D+引脚、D-引脚以及GND引脚,或者,所述第一引脚D1、第二引脚D2、第三引脚D3及第四引脚D4可以是VBUS引脚、D-引脚、D+引脚以及GND引脚。
第一切换电路202,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D2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D1。
第二切换电路203,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D3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D4。
控制电路204,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电路202及第二切换电路203,并通过所述第一切换电路202及第二切换电路203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D2及第三引脚D3;所述控制电路204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引脚D2及第三引脚D3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202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D1以使所述第一引脚D1及第二引脚D2短路,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203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D4以使所述第三引脚D3及第四引脚D4短路。具体地,所述控制电路204用于通过D+引脚与D-引脚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202将D+引脚与VBUS短路,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203将D-引脚与GND短路,或者所述控制电路204用于通过D+引脚与D-引脚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202将D-引脚与VBUS短路,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203将D+引脚与GND短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握手的握手协议先从所述终端设备发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204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握手不成功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202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二引脚接触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203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三引脚接触的状态。具体地,当终端设备与电源适配器不匹配时,则终端设备恢复普通充电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204还用于在所述接口201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断开连接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202断开与所述第一引脚的接触,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203断开与所述第四引脚的接触。
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D+与D-与电源适配器的D+与D-握手,若终端设备与电源适配器握手成功,终端设备的控制电路204产生握手成功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进而控制终端设备的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或者,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同时,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也产生握手成功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进而控制电源适配器的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或者,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从而电源适配器和终端设备同步实现快速充电的模式。若终端设备与电源适配器握手不成功,则电电源适配器和终端设备均保持现有的通信状态。若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终端设备断开连接时,终端设备的控制电路产生恢复信号,所述恢复信号用于控制终端设备的的第一切换电路及第二切换电路恢复D+与D-引脚的连接,使得终端设备恢复普通通信状态。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
在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时,且所述电源适配器与终端设备握手成功后,控制电源适配器的接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以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避免了现有的其他充电技术中,没有实现接口的最大额度资源利用,导致充电时,D+和D-两根线闲置,本发明实现了标准USB线缆充电时资源的最大利用,基于标准接口实现了充电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系统300包括包括终端设备200和电源适配器100。
所述终端设备200及所述电源适配器100均包括接口201、101、第一切换电路202、102、第二切换电路203、103及控制电路204、105,所述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功率转换电路104;
所述终端设备200及电源适配器100各自的接口均包括第一引脚D1、第二引脚D2、第三引脚D3及第四引脚D4;
所述终端设备200及电源适配器100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202、102连接至各自接口的第二引脚D2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D1,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203、103连接至各自的接口的第三引脚D3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D4;
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5耦合至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接口101的第一及第四引脚D1、D4;
所述终端设备200及电源适配器100各自的控制电路204、105连接至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202、102及第二切换电路203、103并通过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202、102及第二切换电路203、103连接至各自的接口的第二及第三引脚D2、D3;所述终端设备200及电源适配器100各自的控制电路204、105用于通过各自的第二及第三引脚D2、D3与对方完成握手后,控制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202、102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D1以使各自接口的第一引脚D1及第二引脚D2短路,控制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203、103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D4以使各自接口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短路;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5提高输出至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功率。
具体地,终端设备200通过终端设备200的D+与D-与电源适配器100的D+与D-握手,若终端设备200与电源适配器100握手成功,终端设备200的控制电路204产生握手成功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终端设备200的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同时,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也产生握手成功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源适配器100的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
或者,如图3-1所示,图3-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终端设备200通过终端设备200的D+与D-与电源适配器100的D+与D-握手,若终端设备200与电源适配器100握手成功,终端设备200的控制电路204产生握手成功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终端设备200的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同时,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也产生握手成功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源适配器100的VBUS引脚与D-引脚短路、GND引脚与D+引脚短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200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200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提高加载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200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104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并且提高加载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D1、D2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D3、D4的电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还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第一引脚D1,用于为所述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105包括控制芯片及光耦电路;所述控制芯片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所述光耦电路连接至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105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1-2所示的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变压电路及功率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用于连接外部交流电源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源,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用于输入该直流电源的输入端及连接至该第一引脚的输出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电源适配器100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并相应地控制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功率,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1-3所示的电源适配器的功率转换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握手的握手协议先从所述终端设备200发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终端设备200及电源适配器100各自的控制电路204、105还用于通过各自的第二及第三引脚D2、D3与对方握手不成功后,控制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202、102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二引脚D2接触的状态,控制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203、103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三引脚D3接触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终端设备200及电源适配器100各自的控制电路204、105还用于在各自接口与对方断开连接后,控制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202、102断开与所述第一引脚D1的接触,控制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203、103断开与所述第四引脚D4的接触。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200与电源适配器1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本发明上述二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赘述。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在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时,且所述电源适配器与终端设备握手成功后,控制电源适配器的接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以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避免了现有的其他充电技术中,没有实现接口的最大额度资源利用,导致充电时,D+和D-两根线闲置,本发明实现了标准USB线缆充电时资源的最大利用,基于标准接口实现了充电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充电方法适用于具有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所述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如图4所示,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
S402、若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进行握手并检测握手是否成功。
S403、若握手成功,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
S404、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的步骤得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电压或两者的组合以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进行握手并检测握手是否成功的步骤之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若握手不成功,保持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原有不短路的状态,保持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原有不短路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的步骤之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另一个终端设备的连接是否断开;
若检测到另一个终端设备断开连接,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回复至原有不短路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回复原有不短路的状态。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电源适配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本发明上述关于终端设备和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赘述。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
在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时,且所述电源适配器与终端设备握手成功后,控制电源适配器的接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以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避免了现有的其他充电技术中,没有实现接口的最大额度资源利用,导致充电时,D+和D-两根线闲置,本发明实现了标准USB线缆充电时资源的最大利用,基于标准接口实现了充电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充电方法适用于具有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所述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如图5所示,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
S502、若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进行握手并检测握手是否成功;
其中,若电源适配器与终端设备握手成功,则终端设备执行步骤S503至S506;若电源适配器与终端设备握手不成功,则终端设备执行步骤S507。
S503、若握手成功,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
S504、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电压或两者的组合以进行充电。
S505、检测另一个终端设备的连接是否断开。
S506、若检测到另一个终端设备断开连接,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回复至原有不短路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回复原有不短路的状态。
S507、若握手不成功,保持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原有不短路的状态,保持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原有不短路的状态。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电源适配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本发明上述关于终端设备和电源适配器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赘述。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
在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时,且所述电源适配器与终端设备握手成功后,控制电源适配器的接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以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避免了现有的其他充电技术中,没有实现接口的最大额度资源利用,导致充电时,D+和D-两根线闲置,本发明实现了标准USB线缆充电时资源的最大利用,基于标准接口实现了充电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1)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口,用于与一个终端设备连接并进行充电,所述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
第一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
第二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
功率转换电路,耦合至所述第一及第四引脚;
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以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以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大于1.8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加载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压大于3.8V。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并且提高加载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使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压大于3.8V,电流大于1.8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连接至所述第一引脚,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引脚的电压或电流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保持为所述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及光耦电路;所述控制芯片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所述光耦电路连接至所述功率转换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变压电路及功率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用于连接外部交流电源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源,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用于输入该直流电源的输入端及连接至该第一引脚的输出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并相应地控制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功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手的握手协议先从所述终端设备发出。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与所述终端设备握手不成功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二引脚接触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三引脚接触的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所述接口与所述终端设备断开连接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断开与所述第一引脚的接触,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断开与所述第四引脚的接触。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口,用于与一个电源适配器连接并进行充电,所述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
第一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
第二切换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
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以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以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手的握手协议先从所述终端设备发出。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及第三引脚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握手不成功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二引脚接触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三引脚接触的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所述接口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断开连接后,控制所述第一切换电路断开与所述第一引脚的接触,控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断开与所述第四引脚的接触。
18.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及所述电源适配器均包括接口、第一切换电路、第二切换电路及控制电路,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功率转换电路;
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接口均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
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连接至各自接口的第二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连接至各自的接口的第三引脚并可控地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
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耦合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接口的第一及第四引脚;
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控制电路连接至各自的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各自的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连接至各自的接口的第二及第三引脚;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控制电路用于通过各自的第二及第三引脚与对方完成握手后,控制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以使各自接口的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控制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再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以使各自接口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加载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压。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完成握手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并且提高加载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压。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还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一引脚,用于为所述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及光耦电路;所述控制芯片连接至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一及第二切换电路,并通过所述光耦电路连接至所述功率转换电路。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变压电路及功率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用于连接外部交流电源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源,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用于输入该直流电源的输入端及连接至该第一引脚的输出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并相应地控制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功率。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手的握手协议先从所述终端设备发出。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各自的第二及第三引脚与对方握手不成功后,控制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二引脚接触的状态,控制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保持原来与所述第三引脚接触的状态。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及电源适配器各自的控制电路还用于在各自接口与对方断开连接后,控制各自的第一切换电路断开与所述第一引脚的接触,控制各自的第二切换电路断开与所述第四引脚的接触。
28.一种充电方法,适用于具有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所述接口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
若检测到有另一个终端设备连接,进行握手并检测握手是否成功;
若握手成功,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短路,使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短路;
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电流、电压或两者的组合以进行充电。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握手并检测握手是否成功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握手不成功,保持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原有不短路的状态,保持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原有不短路的状态。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输出至所述短路的第一及第二引脚以及所述短路的第三及第四引脚的功率以进行充电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另一个终端设备的连接是否断开;
若检测到另一个终端设备断开连接,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引脚回复至原有不短路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三及第四引脚回复原有不短路的状态。
CN201680016188.6A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Pending CN1074389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6043 WO2018032503A1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8932A true CN107438932A (zh) 2017-12-05

Family

ID=6045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6188.6A Pending CN107438932A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97315A1 (zh)
EP (1) EP3330835A4 (zh)
JP (1) JP2018529301A (zh)
KR (1) KR20180033452A (zh)
CN (1) CN107438932A (zh)
CA (1) CA2989841A1 (zh)
WO (1) WO20180325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5614A (zh) * 2018-09-04 202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接口的保护方法及充电装置
CN109802457A (zh) * 2019-01-18 2019-05-2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US11609622B2 (en) * 2020-09-03 2023-03-2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Ground and supply cable compensation architecture for USB power delivery subsystem
US11811239B2 (en) * 2021-04-16 2023-11-07 Aptiv Technologies (2) S.À R.L. Modular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assembly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47451U (zh) * 2014-01-28 2014-07-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装置
CN103972955A (zh) * 2014-03-24 2014-08-06 西安乾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充电握手方法以及可快速充电的电源适配器
US20150002079A1 (en) * 2013-06-26 2015-0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and charger therefor
CN105022468A (zh) * 2014-04-21 2015-11-04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Usb适配器及usb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4270B (zh) * 2012-05-31 2014-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usb充电器类型的方法及usb设备
TWI508411B (zh) * 2014-04-21 2015-11-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Usb適配器及usb線
JP5986145B2 (ja) * 2014-07-02 2016-09-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ポータブル・デバイス、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およびusbシステム
CN104506055B (zh) * 2014-12-26 2018-07-06 东莞市时瑞电池有限公司 自适应电压输出电源电路及电源装置
US10015434B2 (en) * 2016-04-22 2018-07-03 Shenzhen Skyworth-Rgb Electronic Co., Ltd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for outputting a steady voltage and current and television includ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2079A1 (en) * 2013-06-26 2015-0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and charger therefor
CN203747451U (zh) * 2014-01-28 2014-07-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装置
CN103972955A (zh) * 2014-03-24 2014-08-06 西安乾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充电握手方法以及可快速充电的电源适配器
CN105022468A (zh) * 2014-04-21 2015-11-04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Usb适配器及usb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30835A4 (en) 2019-01-23
CA2989841A1 (en) 2018-02-19
KR20180033452A (ko) 2018-04-03
EP3330835A1 (en) 2018-06-06
WO2018032503A1 (zh) 2018-02-22
US20180097315A1 (en) 2018-04-05
JP2018529301A (ja)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5856B1 (en) Usb charg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charging voltage, charger,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CN207398851U (zh) 充电器、电子装置及充电系统
CN107438932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终端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4917016B (zh) 充电式集线器
CN105335311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电源管理方法
KR20170013952A (ko) 슈퍼 허브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202134745U (zh) 一种多功能usb otg数据线
CN102255346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9921481A (zh) Usb通讯时对通讯对象供电的otg设备及供电方法
CN105162213A (zh) Usb控制装置及设备
CN101833526B (zh) 支持主机端功能的电子系统及方法
CN108123515A (zh) 可充电电子设备
CN203871591U (zh) 带供电及通讯功能的usb插座
CN10298191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TW202131663A (zh) 租借系統、主從通訊系統及其主機和從機
CN203324980U (zh) 配合笔记本电源适配器使用的智能切换的充电的usb hub装置
US9864714B2 (en) Electronic system for performing recharging and data communication
CN206116826U (zh) 兼容otg功能的usb数据线
CN108595354A (zh) 一种无芯笔记本电脑及笔记本电脑
CN104269709B (zh) 一种快速充电转换接头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05207284A (zh) 主设备对从设备的供电方法和主设备
CN104953647B (zh)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方法
EP32914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connection control
CN202206159U (zh) 广用型usb充电器
CN202455111U (zh) Usb快速充电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