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2227A - 有机茶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茶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32227A CN107432227A CN201710728203.6A CN201710728203A CN107432227A CN 107432227 A CN107432227 A CN 107432227A CN 201710728203 A CN201710728203 A CN 201710728203A CN 107432227 A CN107432227 A CN 1074322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ganic
- tea
- seedling
- parts
- organic t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茶种植方法,包括选种、土壤改良、种植和茶园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在使有机茶茁壮成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有机茶的种植效果,并使得种植后的有机茶符合有机茶的认证标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的种植方法,具体涉及有机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有机茶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
由于有机茶种植十分严格,投入成本很高,同时有的茶农在施肥和用药方面不注意,还达不到有机茶的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茶种植方法,解决传统茶农施肥和用药过程中不注意,使得种植后的茶叶不符合有机茶的认证标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有机茶种植方法,包括选种、土壤改良、种植和茶园管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选种是指选用苗木高度高于20厘米,茎粗大于2厘米的无病虫侵害的幼苗。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土壤改良是指整平待种植有机茶树的种植地,然后将土地全垦,最后调整种植地的酸碱度,使种植地的PH值为4.5~5.0。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调整种植地的酸碱度是指在种植地上按质量份数施加40~60份生石灰、5~10份钙镁磷肥和40~60份农作物秸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种植是指在土壤改良后的种植地中种植有机茶幼苗,其中有机茶幼苗的间距为15~25cm,株距为5~10cm,植入有机茶幼苗之后,向有机茶幼苗的根部覆盖一层厚度为3~5cm的土壤固定有机茶幼苗,然后进行浇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茶园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施肥管理和浇水管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耕作除草是指用手将有机茶幼苗周边的杂草除,然后在有机茶幼苗其余空地浅耕5~7cm。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施肥管理是指在种植有机茶幼苗的茶土地上按100~200公斤/亩施撒化肥,所述化肥按质量份数包括油茶饼60~80份、农作物秸秆100~120份、硫酸铵10~15份、尿素10~15份、钙镁磷肥10~15份、豆粕粉50~60份和腐熟剂1~3份。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浇水管理是指定期向有机茶幼苗浇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在使有机茶茁壮成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有机茶的种植效果,并使得种植后的有机茶符合有机茶的认证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有机茶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用苗木高度高于20厘米,茎粗大于2厘米的无病虫侵害的幼苗;
步骤2、土壤改良:整平待种植有机茶树的种植地,然后将土地全垦,并在种植地上按质量份数施加40份生石灰、10份钙镁磷肥和40份农作物秸秆,使种植地的PH值为5.0;
步骤3、种植:在土壤改良后的种植地中种植有机茶幼苗,其中有机茶幼苗的间距为15cm,株距为10cm,植入有机茶幼苗之后,向有机茶幼苗的根部覆盖一层厚度为3cm的土壤固定有机茶幼苗,然后进行浇水;
步骤4、茶园管理:耕作除草是指每月用手将有机茶幼苗周边的杂草除,然后在有机茶幼苗其余空地浅耕7cm;施肥管理是指在种植有机茶幼苗的茶土地上按100公斤/亩施撒化肥,所述化肥按质量份数包括油茶饼80份、农作物秸秆100份、硫酸铵15份、尿素10份、钙镁磷肥15份、豆粕粉50份和腐熟剂3份;浇水管理是指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且浇水量以深入土层10cm为准。
实施例2
有机茶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用苗木高度高于20厘米,茎粗大于2厘米的无病虫侵害的幼苗;
步骤2、土壤改良:整平待种植有机茶树的种植地,然后将土地全垦,并在种植地上按质量份数施加60份生石灰、5份钙镁磷肥和60份农作物秸秆,使种植地的PH值为4.5;
步骤3、种植:在土壤改良后的种植地中种植有机茶幼苗,其中有机茶幼苗的间距为25cm,株距为5cm,植入有机茶幼苗之后,向有机茶幼苗的根部覆盖一层厚度为5cm的土壤固定有机茶幼苗,然后进行浇水;
步骤4、茶园管理:耕作除草是指每月用手将有机茶幼苗周边的杂草除,然后在有机茶幼苗其余空地浅耕5cm;施肥管理是指在种植有机茶幼苗的茶土地上按200公斤/亩施撒化肥,所述化肥按质量份数包括油茶饼60份、农作物秸秆120份、硫酸铵10份、尿素10份、钙镁磷肥15份、豆粕粉50份和腐熟剂3份;浇水管理是指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且浇水量以深入土层10cm为准。
实施例3
有机茶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用苗木高度高于20厘米,茎粗大于2厘米的无病虫侵害的幼苗;
步骤2、土壤改良:整平待种植有机茶树的种植地,然后将土地全垦,并在种植地上按质量份数施加50份生石灰、7份钙镁磷肥和50份农作物秸秆,使种植地的PH值为4.7;
步骤3、种植:在土壤改良后的种植地中种植有机茶幼苗,其中有机茶幼苗的间距为20cm,株距为7cm,植入有机茶幼苗之后,向有机茶幼苗的根部覆盖一层厚度为4cm的土壤固定有机茶幼苗,然后进行浇水;
步骤4、茶园管理:耕作除草是指每月用手将有机茶幼苗周边的杂草除,然后在有机茶幼苗其余空地浅耕6cm;施肥管理是指在种植有机茶幼苗的茶土地上按150公斤/亩施撒化肥,所述化肥按质量份数包括油茶饼70份、农作物秸秆110份、硫酸铵13份、尿素13份、钙镁磷肥13份、豆粕粉55份和腐熟剂2份;浇水管理是指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且浇水量以深入土层13cm为准。
实施例4
有机茶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用苗木高度高于20厘米,茎粗大于2厘米的无病虫侵害的幼苗;
步骤2、土壤改良:整平待种植有机茶树的种植地,然后将土地全垦,并在种植地上按质量份数施加55份生石灰、9份钙镁磷肥和43份农作物秸秆,使种植地的PH值为4.6;
步骤3、种植:在土壤改良后的种植地中种植有机茶幼苗,其中有机茶幼苗的间距为23cm,株距为8cm,植入有机茶幼苗之后,向有机茶幼苗的根部覆盖一层厚度为4cm的土壤固定有机茶幼苗,然后进行浇水;
步骤4、茶园管理:耕作除草是指每月用手将有机茶幼苗周边的杂草除,然后在有机茶幼苗其余空地浅耕7cm;施肥管理是指在种植有机茶幼苗的茶土地上按190公斤/亩施撒化肥,所述化肥按质量份数包括油茶饼69份、农作物秸秆119份、硫酸铵15份、尿素10份、钙镁磷肥14份、豆粕粉50份和腐熟剂3份;浇水管理是指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且浇水量以深入土层14cm为准。
实施例5
有机茶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用苗木高度高于20厘米,茎粗大于2厘米的无病虫侵害的幼苗;
步骤2、土壤改良:整平待种植有机茶树的种植地,然后将土地全垦,并在种植地上按质量份数施加60份生石灰、10份钙镁磷肥和60份农作物秸秆,使种植地的PH值为5.0;
步骤3、种植:在土壤改良后的种植地中种植有机茶幼苗,其中有机茶幼苗的间距为25cm,株距为5cm,植入有机茶幼苗之后,向有机茶幼苗的根部覆盖一层厚度为4cm的土壤固定有机茶幼苗,然后进行浇水;
步骤4、茶园管理:耕作除草是指每月用手将有机茶幼苗周边的杂草除,然后在有机茶幼苗其余空地浅耕6cm;施肥管理是指在种植有机茶幼苗的茶土地上按170公斤/亩施撒化肥,所述化肥按质量份数包括油茶饼67份、农作物秸秆120份、硫酸铵14份、尿素15份、钙镁磷肥10份、豆粕粉56份和腐熟剂2份;浇水管理是指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且浇水量以深入土层10cm为准。
Claims (9)
1.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种、土壤改良、种植和茶园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种是指选用苗木高度高于20厘米,茎粗大于2厘米的无病虫侵害的幼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是指整平待种植有机茶树的种植地,然后将土地全垦,最后调整种植地的酸碱度,使种植地的PH值为4.5~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种植地的酸碱度是指在种植地上按质量份数施加40~60份生石灰、5~10份钙镁磷肥和40~60份农作物秸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是指在土壤改良后的种植地中种植有机茶幼苗,其中有机茶幼苗的间距为15~25cm,株距为5~10cm,植入有机茶幼苗之后,向有机茶幼苗的根部覆盖一层厚度为3~5cm的土壤固定有机茶幼苗,然后进行浇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园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施肥管理和浇水管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耕作除草是指用手将有机茶幼苗周边的杂草除,然后在有机茶幼苗其余空地浅耕5~7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管理是指在种植有机茶幼苗的茶土地上按100~200公斤/亩施撒化肥,所述化肥按质量份数包括油茶饼60~80份、农作物秸秆100~120份、硫酸铵10~15份、尿素10~15份、钙镁磷肥10~15份、豆粕粉50~60份和腐熟剂1~3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水管理是指定期向有机茶幼苗浇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28203.6A CN107432227A (zh) | 2017-08-23 | 2017-08-23 | 有机茶种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28203.6A CN107432227A (zh) | 2017-08-23 | 2017-08-23 | 有机茶种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2227A true CN107432227A (zh) | 2017-12-05 |
Family
ID=6046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28203.6A Pending CN107432227A (zh) | 2017-08-23 | 2017-08-23 | 有机茶种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3222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46923A (zh) * | 2017-12-27 | 2018-05-18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多功能有机无机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82263A (zh) * | 2015-05-14 | 2015-07-22 | 南京农业大学 | 一种土壤内源调控生产富硒茶叶的方法 |
CN106318395A (zh) * | 2016-08-18 | 2017-01-11 |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6365807A (zh) * | 2016-08-28 | 2017-02-01 | 天长市天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常青树种植用中药发酵有机肥料 |
CN106665236A (zh) * | 2016-11-16 | 2017-05-17 | 刘旭东 | 一种有机茶树的培育方法 |
CN106718474A (zh) * | 2016-11-15 | 2017-05-31 | 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茶树的种植方法 |
-
2017
- 2017-08-23 CN CN201710728203.6A patent/CN10743222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82263A (zh) * | 2015-05-14 | 2015-07-22 | 南京农业大学 | 一种土壤内源调控生产富硒茶叶的方法 |
CN106318395A (zh) * | 2016-08-18 | 2017-01-11 |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6365807A (zh) * | 2016-08-28 | 2017-02-01 | 天长市天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常青树种植用中药发酵有机肥料 |
CN106718474A (zh) * | 2016-11-15 | 2017-05-31 | 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茶树的种植方法 |
CN106665236A (zh) * | 2016-11-16 | 2017-05-17 | 刘旭东 | 一种有机茶树的培育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46923A (zh) * | 2017-12-27 | 2018-05-18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多功能有机无机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0471B (zh) | 一种绿色糯玉米的栽培方法 | |
CN104303797B (zh) | 一种无公害羽衣甘蓝的大棚栽培方法 | |
CN103975714B (zh) | 一种大棚四季豆春早熟栽培方法 | |
CN103168593A (zh) | 塑料大棚南瓜栽培方法 | |
CN105027935B (zh) | 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4541866B (zh) | 一种有机番茄栽培的施肥方法 | |
KR101659473B1 (ko) | 생강 재배방법 | |
CN105052484A (zh) | 一种洋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6358663A (zh) | 一种西瓜的种植方法 | |
CN105191627A (zh) | 一种春花生的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4221652B (zh) | 一种提高高粱产量的种植方法 | |
CN104145636A (zh) | 一种元胡种植方法 | |
CN104756741A (zh) | 一种奶油草莓的种植方法 | |
CN108849316A (zh) | 玉米-香菜-洋葱高效栽培套种方法 | |
CN107258308A (zh) | 一种桔梗与糯玉米套种的种植方法 | |
CN103988657A (zh) | 一种温室茄子套种黄瓜栽培方法 | |
CN106034611B (zh) | 一种小麦、马铃薯和西瓜/南瓜玉米间套种方法 | |
CN108124705A (zh) | 一种绞股蓝的种植方法 | |
CN107371700A (zh) | 一种淮山套种苦瓜的栽培方法 | |
CN106561241A (zh) | 一种蓝莓苗木的种植方法 | |
CN110073908A (zh) | 一种瓜蒌高产种植方法 | |
CN105052447A (zh) | 大黄的种植方法 | |
CN107432227A (zh) | 有机茶种植方法 | |
CN105210593A (zh) | 一种党参的高产栽培技术 | |
CN107996241A (zh) | 一种无籽刺梨的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