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7902A -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7902A
CN107427902A CN201680019046.5A CN201680019046A CN107427902A CN 107427902 A CN107427902 A CN 107427902A CN 201680019046 A CN201680019046 A CN 201680019046A CN 107427902 A CN107427902 A CN 107427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
arm
bent axle
collar
forg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90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7902B (zh
Inventor
高本奖
田村宪司
山下智久
薮野训宏
吉野健
黑川宣幸
大久保润
大久保润一
石原广郎
石原广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7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7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KMAKING FORGED OR PRESSED METAL PRODUCTS, e.g. HORSE-SHOES, RIVETS, BOLTS OR WHEELS
    • B21K1/00Making machine elements
    • B21K1/06Making machine elements axles or shafts
    • B21K1/08Making machine elements axles or shafts cranksh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1J5/02Die forging; Trimming by making use of special dies ; Punching during forging
    • B21J5/027Trim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4Crankshafts, eccentric-shaft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6Crankshafts
    • F16C3/08Crankshafts made in one pie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7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the articles being treated, e.g. manufactured, repaired, assembled, connected or other operations covered in the subgroups
    • B23P2700/07Crank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orging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公开的制造方法包括得到成形有曲轴的形状的、带有飞边(B)的锻造件(30)的模锻工序以及在利用一对保持模(10)夹着锻造件(30)的状态下从锻造件(30)去除飞边(B)的模锻切边工序。锻造件(30)的多个粗曲轴臂部(A')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粗曲轴臂部(A')具有从粗销部(P')附近的两个侧部(Aa'、Ab')的至少一者的外周突出的第1余料部(Aaa)。在利用保持模(10)夹着锻造件(30)时,利用保持模(10)使第1余料部(Aaa)变形而使其向粗轴颈部侧突出。

Description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热锻来制造曲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摩托车、农业机械或者船舶等的往复式发动机中,为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而输出动力,曲轴是不可缺少的。曲轴能够通过模锻或者铸造来制造。特别是,在曲轴被要求高强度和高刚度的情况下,多采用利用模锻制得的锻造曲轴。
通常,锻造曲轴的原材料是钢坯。在该钢坯中,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方形,截面积在整个长度上恒定。锻造曲轴的制造工序依次包括预成形工序、模锻工序以及模锻切边工序。根据需要,追加整形工序作为模锻切边工序之后的工序。通常,预成形工序包括辊轧成形和弯曲锻造各工序,模锻工序包括粗锻和精锻各工序。
图1A~图1F是用于说明以往的通常的锻造曲轴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图1F所例示的曲轴1搭载于四缸发动机,是四缸-八配重的曲轴。该曲轴1包括五个轴颈部J1~J5、四个销部P1~P4、前端部Fr、凸缘部Fl以及八个曲轴臂部(以下,简称为“臂部”)A1~A8。臂部A1~A8分别将轴颈部J1~J5和销部P1~P4相连。另外,所有这八个臂部A1~A8均一体地具有配重部(以下,简称为“配重部”)W1~W8。
以下,在分别统称轴颈部J1~J5、销部P1~P4、臂部A1~A8以及配重部W1~W8时,也将轴颈部的附图标记记作“J”,将销部的附图标记记作“P”,将臂部的附图标记记作“A”,将配重部的附图标记记作“W”。
在图1A~图1F所示的制造方法中,如以下这样制造锻造曲轴1。首先,利用加热炉(例如感应加热炉或者气体气氛加热炉)将图1A所示这样的预定的长度的钢坯2加热之后,进行辊轧成形。在辊轧成形工序中,例如通过使用孔型辊轧制钢坯2而将其拉深,将钢坯2的体积在长度方向上分配。由此,得到作为中间件的辊轧坯件3(参照图1B)。接下来,在弯曲锻造工序中,将辊轧坯件3从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局部地压下。由此,分配辊轧坯件3的体积,得到作为进一步的中间件的弯曲坯件4(参照图1C)。
接下来,在粗锻工序中,通过使用上下一对模具锻造弯曲坯件4,得到粗锻件5(参照图1D)。该粗锻件5具有曲轴(最终产品)的大致的形状。然后,在精锻工序中,通过使用上下一对模具锻造粗锻件5,得到精锻件6(参照图1E)。该精锻件6具有与最终产品的曲轴相一致的形状。在这些粗锻和精锻时,剩余材料从互相相对的模具的分模面之间流出而成为飞边。因此,在粗锻件5和精锻件6中,均在曲轴的形状的周围附带有较大的飞边B。
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在利用一对保持模夹着并保持着带有飞边的精锻件6的状态下,利用刀具类模具冲裁飞边B。由此,从精锻件6去除飞边B,得到无飞边的锻造件。该无飞边的锻造件具有与图1F所示的锻造曲轴1大致相同的形状。
在整形工序中,利用模具从上下稍稍压下无飞边锻件的主要部分,将无飞边锻件矫正为最终产品的尺寸形状。此处,无飞边锻件的主要部分例如是轴颈部J、销部P、前端部Fr、凸缘部Fl等轴部,以及臂部A和配重部W。这样,制造锻造曲轴1。
图1A~图1F所示的制造工序不限于图1F所示的四缸-八配重的曲轴,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曲轴。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四缸-四配重的曲轴。
在四缸-四配重的曲轴的情况下,八个臂部A中的一部分的臂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W。例如开头的第1臂部A1、最末尾的第8臂部A8以及中央的两个臂部(第4臂部A4、第5臂部A5)一体地具有配重部W。另外,剩下的臂部、具体而言是第2臂部A2、第3臂部A3、第6臂部A6以及第7臂部A7不具有配重部。以下,将不具有配重部的臂部也称作“无配重的臂部”。无配重的臂部的形状成为椭圆状(长圆状)。
另外,即使是搭载于三缸发动机、直列六缸发动机、V型六缸发动机以及八缸发动机等的曲轴,制造工序也是同样的。另外,在需要调整销部的配置角度的情况下,在模锻切边工序之后追加扭转工序。
近年,特别是对于汽车用的往复式发动机来说,为了提升燃料效率,要求轻量化。因此,对于搭载于往复式发动机的曲轴,轻量化的要求也变得显著。谋求锻造曲轴的轻量化的现有技术在日本特开2012-7726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2010-23002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
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了在轴颈部侧的表面成形有孔部的臂部,也记载了具备该臂部的曲轴的制造方法。臂部的孔部成形于将轴颈部的轴心和销部的轴心连结的直线(以下,也称为“臂部中心线”)上,朝向销部较大较深地凹陷。对于这样的臂部来说,减轻了与孔部的体积量相对应的量。臂部的轻量化关系到与臂部成对的配重部的质量减轻,进而关系到锻造曲轴整体的轻量化。另外,成形有孔部的臂部的厚度在之间隔着臂部中心线的、销部附近的两侧部被维持得较厚,因此也能确保刚度(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
如此,若在将臂部的两侧部的厚度维持得较厚的同时在臂部的轴颈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则能够同时谋求轻量化和刚度确保。
但是,用以往的制造方法制造具备这样的独特的形状的臂部的锻造曲轴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在模锻工序中,若欲在臂部表面成形凹部,则该凹陷部位的模具的脱模斜度将成为反斜度。在该情况下,将发生成形好的锻造件无法从模具拔出的情况。
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在模锻工序中,在臂部表面不成形凹部,而是将臂部成形得较小。而且,在模锻切边工序之后,将冲头向臂部的表面压入,利用该冲头的痕迹成形凹部。
另外,在图1F所示的曲轴中,臂部A和与该臂部A一体的配重部W的形状在全部的臂部A都相同。实际上,根据需要,有时使臂部A和与该臂部A一体的配重部W的形状针对各臂部A而不同。该技术在日本特开2007-71227号公报(专利文献3)和日本特开2014-40856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一端安装有飞轮的四缸-八配重的曲轴。在该曲轴中,臂部的厚度和重心以及配重部的质量对于全部的臂部来说并不是相同的,而是针对每个臂部A而不同。由此,能够对于每个臂部都确保所需最小限度的刚度,能够在所需的刚度较低的臂部减薄壁厚,其结果,能够实现轻量化。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在一端安装有飞轮的多缸发动机用的曲轴。在该曲轴中,臂部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越靠近飞轮越高。另外,优选的是,使臂部的弯曲刚度以及扭转刚度针对每个臂部而不同。由此,能够减轻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这两者,并且谋求轻量化。
在如此臂部以及与该臂部一体的配重部的形状针对每个臂部而不同的情况下,在臂部内,需要刚度的部位根据其形状而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有时在臂部的销部附近确保刚度较为重要。或者,也存在在臂部的轴颈部附近确保刚度较为重要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30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7122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408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的确,采用所述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制造方法,能够在将臂部的两侧部的厚度维持得较厚的同时在臂部的轴颈部侧的表面成形凹部。由此,能够制造同时谋求了轻量化和刚度确保的锻造曲轴。
然而,在该制造方法中,为了在臂部表面成形凹部,而将冲头强有力地向臂部表面压入而使臂部整体变形,因此压入冲头需要很大的力。因此,需要用于对冲头施加很大的力的特殊的设备和模具,也需要考虑冲头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得到同时谋求了轻量化和刚度确保的锻造曲轴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如下这样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该锻造曲轴具备成为旋转中心的轴颈部、相对于该轴颈部偏心的销部以及将所述轴颈部和所述销部相连的多个曲轴臂部。所述锻造曲轴的所述多个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曲轴臂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得到成形有曲轴的形状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模锻工序以及在利用一对保持模夹着所述锻造件的状态下从所述锻造件去除飞边的模锻切边工序。所述锻造件具备分别与所述锻造曲轴的所述轴颈部、所述销部、所述多个曲轴臂部以及所述配重部相对应的粗轴颈部、粗销部、多个粗曲轴臂部以及粗配重部。所述多个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粗曲轴臂部具有从所述粗销部附近的两个侧部的至少一者的外周突出的第1余料部。在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所述保持模夹着所述锻造件时,利用所述保持模使所述第1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所述粗轴颈部侧突出。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中,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粗臂部具有从粗销部附近的侧部的外周突出的余料部。另外,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在利用保持模夹着锻造件时,使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粗轴颈部侧突出,使粗销部附近的侧部的厚度增加。由此,能够在将臂部的销部附近的侧部的厚度维持得较厚的同时,在臂部的轴颈部侧的表面设置凹部。因此,对于得到的锻造曲轴,能够同时谋求轻量化和刚度确保。另外,由于利用保持模使余料部变形,因此能利用现有的设备简便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以往的通常的锻造曲轴的制造工序的钢坯的示意图。
图1B是表示以往的通常的锻造曲轴的制造工序的辊轧坯件的示意图。
图1C是表示以往的通常的锻造曲轴的制造工序的弯曲坯件的示意图。
图1D是表示以往的通常的锻造曲轴的制造工序的粗锻件的示意图。
图1E是表示以往的通常的锻造曲轴的制造工序的精锻件的示意图。
图1F是表示以往的通常的锻造曲轴的制造工序的曲轴的示意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后的臂部的轴颈部侧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图2A所示的臂部的轴颈部侧表面的示意图。
图2C是表示图2A所示的臂部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2D是图2B的IID-IID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工序前(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粗臂部的粗轴颈部侧表面的示意图。
图3B是表示图3A所示的粗臂部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3C是图3A的IIIC-IIIC剖视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后的臂部的销部侧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图4A所示的臂部的销部侧表面的示意图。
图4C是表示图4A所示的臂部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4D是图4B的IVD-IVD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工序前(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粗臂部的粗销部侧表面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图5A所示的粗臂部的侧面的图。
图5C是图5A的VC-VC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后的臂部的销部侧表面的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VIB-VIB剖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工序前(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粗臂部的粗销部侧表面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的VIIB-VIIB剖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模锻切边工序的处理流程例的锻造件的配置时的剖视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模锻切边工序的处理流程例的锻造件的保持时的剖视图。
图8C是表示本发明的模锻切边工序的处理流程例的刀具类模具的抵接时的剖视图。
图8D是表示本发明的模锻切边工序的处理流程例的刀具类模具的下降结束时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模锻切边工序的一例的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9B是表示图9A所示的工序的接下来的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9C是表示图9B所示的工序的接下来的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9D是表示图9C所示的工序的接下来的工序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模锻切边工序的支承构件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举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例子。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是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该锻造曲轴具备成为旋转中心的轴颈部、相对于该轴颈部偏心的销部以及将轴颈部和销部相连的多个曲轴臂部。锻造曲轴的多个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曲轴臂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模锻工序和模锻切边工序。在模锻工序中,得到成形有曲轴的形状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该锻造件具有与锻造曲轴大致同样的形状。该锻造件具备分别与锻造曲轴的轴颈部、销部、多个曲轴臂部以及配重部相对应的粗轴颈部、粗销部、多个粗曲轴臂部以及粗配重部。并且,该锻造件包括飞边和后述的余料部。模锻工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包括在图1D和图1E中说明了的粗锻工序和精锻工序。
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在利用一对保持模夹着锻造件的状态下,从锻造件去除飞边。多个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粗曲轴臂部具有从粗销部附近的两个侧部的至少一者的外周突出的第1余料部。即,多个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粗曲轴臂部具有至少一个第1余料部。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保持模夹着锻造件时,利用保持模使第1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粗轴颈部侧突出。
也可以是多个粗曲轴臂部全部都具有第1余料部。另外,也可以是一体地具有粗配重部的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该粗曲轴臂部具有第1余料部。另外,也可以是仅一体地具有粗配重部的粗曲轴臂部具有第1余料部。另外,也可以是不具有粗配重部的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该粗曲轴臂部具有第1余料部。另外,也可以是仅不具有粗配重部的粗曲轴臂部具有第1余料部。
也可以是所述第1余料部分别从所述粗销部附近的所述两个侧部突出。所述粗曲轴臂部也可以具有从所述粗销部附近的所述两个侧部的外周突出的两个第1余料部。利用该结构,能够确保销部附近的两侧部的刚度。在两个第1余料部之间存在要成为后述的区域As(具有凹部的区域)的部分。成为凹部的部分的表面形状如后述那样也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中央鼓起那样的凸状。
在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也可以是,在支承构件支承着所述飞边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利用所述保持模使所述第1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所述粗轴颈部侧突出。第1余料部利用保持模发生变形,因此在模锻切边工序的初期阶段,保持模的形状和第1余料部的形状不一致。因此,在仅利用保持模的下模支承存在变形前的第1余料部的锻造件时,锻造件的姿态不稳定。该问题在仅在一部分的粗曲轴臂部形成第1余料部的情况下变得特别显著。通过使用支承构件,能够在锻造件的姿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模锻切边工序。具体而言,能够在锻造件的飞边沿着水平配置的状态下进行模锻切边工序。并且,也可以使用支承构件将锻造件保持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中央。
所述支承构件也可以随着所述保持模的动作而一边维持支承着所述飞边的下表面的状态一边移动。飞边有时随着保持模的动作而向下方或者上方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支承构件随着飞边的移动而移动(下降或者上升)。
支承构件的端部(与飞边的下表面抵接的端部)也可以具有与用于去除飞边的刀具类模具的顶端部相对应的形状。例如,支承构件的端部的轮廓也可以具有与最终产品的飞边线相对应的形状。也可以使用多个支承构件支承飞边的下表面。例如,也可以使用三个以上(例如四个以上)的支承构件。通过使用四个以上的支承构件,能够使锻造件的姿态特别稳定。在支承飞边的下表面的多个部位的情况下,支承构件优选支承锻造件中的质量的偏倚较大的部分(例如配重部的附近)。多个支承构件的高度也可以对于各个支承构件而各不相同,以使得模锻切边工序开始时的锻造件的姿态稳定。例如,在三缸用、六缸用的曲轴的情况下,有时锻造件的飞边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在该情况下,将各个支承构件的高度设为与求得的支承位置相对应的高度即可。
支承构件以进行上述的预定的动作的方式被移动、保持。移动、保持支承构件的机构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公知的机构。例如,也可以使用液压缸、马达以及弹性体(弹簧等)等中的至少一者来移动、保持支承构件。也可以利用在压料圈中使用的公知的机构来移动、保持支承构件。
也可以利用压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来进行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的所述第1余料部的变形。
也可以是所述多个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粗曲轴臂部具有从所述粗轴颈部附近的两个侧部的至少一者的外周突出的第2余料部。在该情况下,在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所述保持模夹着所述锻造件时,利用所述保持模使所述第2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所述粗销部侧突出。也可以是多个粗曲轴臂部全部都具有第2余料部。另外,也可以是具有粗配重部的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该粗曲轴臂部具有第2余料部。另外,也可以是仅具有粗配重部的粗曲轴臂部具有第2余料部。另外,也可以是不具有粗配重部的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该粗曲轴臂部具有第2余料部。另外,也可以是仅不具有粗配重部的粗曲轴臂部具有第2余料部。
也可以是,所述第2余料部分别从所述粗轴颈部附近的所述两个侧部突出。所述粗曲轴臂部也可以具有从所述粗轴颈部附近的所述两个侧部的外周突出的两个第2余料部。利用该结构,能够确保轴颈部附近的两侧部的刚度。在两个第2余料部之间存在要成为后述的区域At(具有凹部的区域)的部分。成为凹部的部分的表面形状如后述那样也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中央鼓起那样的凸状。
具有所述第2余料部的所述粗曲轴臂部也可以是具有所述粗配重部的所述粗曲轴臂部。
具有所述第2余料部的所述粗曲轴臂部也可以是不具有所述粗配重部的所述粗曲轴臂部。
也可以利用压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来进行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的所述第2余料部的变形。
在一种观点中,本发明提供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该一例的制造方法是一种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该锻造曲轴具备成为旋转中心的轴颈部、相对于该轴颈部偏心的销部以及将所述轴颈部和所述销部相连的曲轴臂部。所述锻造曲轴在所述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曲轴臂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该一例的制造方法包括:模锻工序,在该模锻工序中,得到成形有曲轴的形状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该曲轴在曲轴臂部(粗曲轴臂部)的销部(粗销部)附近的两侧部各自的外周具有从该外周突出的第1余料部;以及模锻切边工序,在该模锻切边工序中,在利用一对保持模夹入所述锻造件的状态下,从所述锻造件去除飞边。在该一例中,在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所述保持模夹入所述锻造件时,利用所述保持模使所述第1余料部变形,使所述曲轴臂部(粗曲轴臂部)的所述销部(粗销部)附近的两侧部的厚度增加。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锻造件必须含有第1余料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锻造件不含有第1余料部而仅含有第2余料部的情况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保持模夹着锻造件时,利用保持模使第2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粗销部侧突出。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关于图1A~图1F说明了的事项,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1.曲轴的形状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对象的锻造曲轴包括成为旋转中心的轴颈部、相对于该轴颈部偏心的销部、以及将轴颈部和销部相连的臂部。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臂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
在一种观点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制造的锻造曲轴的一例含有与发动机的缸数相对应的数量的单元(也称为“曲拐”)。一个单元包括一个销部和隔着销部地配置的两个臂部。在一个单元的两端配置有两个轴颈部。相邻的两个单元利用轴颈部连接。在V型六缸的情况下,将在两个销部之间有一个臂部的构造设为一个小单元,两个臂部以隔着该小单元的方式配置而成为大单元。并且,轴颈部以隔着该大单元的方式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例如能够应用于四缸-八配重的曲轴和四缸-四配重的曲轴。另外,也能够应用于搭载于三缸发动机、直列六缸发动机、V型六缸发动机以及八缸发动机等的曲轴。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能够应用于图2A~图2D所示的第1结构例的锻造曲轴、图4A~图4D所示的第2结构例的锻造曲轴以及图6A和图6B所示的第3结构例的锻造曲轴。
在第1~第3结构例的锻造曲轴中,均未依据配重部的有无来设置凹部,而是在全部的臂部的轴颈部侧的表面设有凹部。另外,如后述那样,也可以在一部分的臂部的轴颈部侧的表面设置凹部。在第2结构例中,还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的臂部的销部侧的表面设有凹部。第3结构例具有无配重的臂部。在该第3结构例中,除了在上述的轴颈部侧的表面设有凹部之外,还在无配重的臂部的销部侧的表面设有凹部。
本实施方式的曲轴的制造方法为了在臂部设置凹部,包括得到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模锻工序以及从该锻造件去除飞边的模锻切边工序。另外,锻造件的粗臂部具有第1余料部,在模锻切边工序中,使该第1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粗轴颈部侧突出。以下,分别说明锻造曲轴(最终产品)的臂部的形状和锻造件的臂部的形状。
图2A~图2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后的臂部的示意图。图2A是立体图,图2B是表示轴颈部侧表面的图,图2C是表示侧面的图。图2D是图2B的线IID-IID处的剖视图。在图2A~图2D中,抽取曲轴的臂部(包括配重部)中的一个进行表示。另外,图2C是从图2B的由虚线箭头示出的方向观察到的图。
在第1结构例的臂部A中,如图2A~图2D所示,在轴颈部J侧的表面中的、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两个侧部)Aa和Ab的内侧的区域As具有凹部。另外,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向轴颈部J侧突出,该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比凹部的厚度厚。此处,侧部是指臂部A的宽度方向(与销部的偏心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侧面及其周边部分,换言之,是指臂部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As位于臂部A的表面中的、与销部P相反的那一侧的表面。
在这样的第1结构例的臂部A中,如不具有凹部的臂部那样,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被维持得较厚。另外,在该臂部A,结果在轴颈部J侧的表面设有凹部。因此,第1结构例的锻造曲轴能够利用臂部A的凹部谋求轻量化。此外,能够通过维持臂部A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而谋求刚度的确保。换言之,通过使臂部A的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比凹部的厚度厚,能够谋求刚度的确保。
如图2D所示,优选的是,两侧部Aa和Ab的内侧区域As的截面形状(凹部的底面形状)为宽度方向的中央鼓起那样的凸状。换言之,优选的是,内侧区域As的厚度随着远离宽度方向的中央而逐渐减小。由于凹部的底面形状是宽度方向的中央鼓起那样的凸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刚度。只要将宽度方向的中央及其周边的截面形状设为例如圆弧状、半椭圆状或者抛物线状,就能够实现上述的截面形状。
图3A~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工序前(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粗臂部的示意图。图3A是表示粗轴颈部侧表面的图,图3B是表示侧面的图。图3C是图3A的线IIIC-IIIC处的剖视图。在图3A~图3C中,抽取曲轴的粗臂部(包括粗配重部W')中的一个进行表示。另外,图3B是从图3A的由虚线箭头示出的方向观察到的图。
如图3A~图3C所示,对于模锻切边工序前的粗臂部A'来说,在粗轴颈部J'侧的表面中的、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内侧区域As'具有与模锻切边后的凹部的底面形状一致的表面形状。该表面形状平滑地扩展至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区域。由此,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比模锻切边后的厚度薄。
并且,粗臂部A'在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各自的外周具有第1余料部Aaa和Aba。第1余料部Aaa和Aba分别从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外周突出。该第1余料部Aaa和Aba为板状,沿着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外周设置。第1余料部Aaa和Aba的厚度与其根部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为同等程度或者比其根部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薄。
图4A~图4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后的臂部的示意图。图4A是立体图,图4B是表示销部侧表面的图,图4C是表示侧面的图。图4D是图4B的线IVD-IVD处的剖视图。在图4A~图4D中,抽取曲轴的臂部(包括配重部)中的一个进行表示。另外,图4C是从图4B的由虚线箭头示出的方向观察到的图。
在第2结构例的臂部A中,与上述的第1结构例同样地,使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的厚度较厚,并且,在轴颈部J侧的表面具有凹部。此外,如图4A~图4D所示,第2结构例的一体地具有配重部的臂部A在销部P侧的表面中的、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两个侧部)Ac和Ad的内侧的区域At具有凹部。另外,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向销部P侧突出,该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比凹部的厚度厚。区域At位于臂部A的表面中的、与轴颈部J相反的那一侧的表面。
在这样的第2结构例的臂部A中,使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较厚,并且,在轴颈部J侧的表面设有凹部。并且,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的臂部A中,如不具有凹部的臂部那样,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维持得较厚。另外,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的臂部A中,结果在销部P侧的表面设有凹部。
因此,第2结构例的锻造曲轴能够利用臂部A的轴颈部J侧和销部P侧的凹部进一步谋求轻量化。此外,通过维持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以及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能够谋求刚度的确保。换言之,通过使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以及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比凹部的厚度厚,能够谋求刚度的确保。
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的臂部A中,优选的是,如图4D所示,两侧部Ac和Ad的内侧区域At的截面形状(凹部的底面形状)为宽度方向的中央鼓起那样的凸状。换言之,优选的是,内侧区域At的厚度随着远离宽度方向的中央而逐渐减小。由于凹部的底面形状是宽度方向的中央鼓起那样的凸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刚度。只要将宽度方向的中央及其周边的截面形状设为例如圆弧状、半椭圆状或者抛物线状,就能够实现上述的截面形状。
图5A~图5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工序前(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粗臂部的示意图。图5A是表示粗销部侧表面的图,图5B是表示侧面的图。图5C是图5A的线VC-VC处的剖视图。在图5A~图5C中,抽取曲轴的粗臂部(包括粗配重部)中的一个进行表示。另外,图5B是从图5A的由虚线箭头示出的方向观察到的图。
在第2结构例中,与上述的第1结构例同样地,模锻切边工序前的粗臂部A'在粗轴颈部J'侧的表面中的、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内侧区域As'具有与模锻切边后的凹部的底面形状相一致的表面形状。另外,与上述的第1结构例同样地,该粗臂部A'具有从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各自的外周突出的第1余料部Aaa和Aba。
此外,一体地具有配重部的粗臂部A'在粗销部P'侧的表面中的、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内侧区域At'具有与模锻切边后的凹部的底面形状相一致的表面形状。该表面形状平滑地扩展至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区域。由此,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比模锻切边后的厚度薄。
另外,一体地具有配重部的粗臂部A'在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各自的外周具有第2余料部Aca和Ada。该第2余料部Aca和Ada分别从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外周突出。图5A~图5C所示的第2余料部Aca和Ada为板状,沿着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外周设置。第2余料部Aca和Ada的厚度与其根部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为同等程度或者比其根部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薄。
图6A和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后的臂部的示意图。图6A是表示销部侧表面的图。图6B是图6A的线VIB-VIB处的剖视图。第3结构例的曲轴具有多个臂部,其中的一部分的臂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在图6A和图6B中,抽取不具有配重部的臂部、即、无配重的臂部中的一个进行表示。
在第3结构例的臂部A中,虽省略图示,但并未依据配重部的有无来设置凹部,而是与上述的第1结构例同样地,将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的厚度加厚,并且,在轴颈部J侧的表面具有凹部。此外,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3结构例的无配重的臂部A在销部P侧的表面中的、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内侧的区域At具有凹部。另外,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向销部P侧突出,该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比凹部的厚度厚。
在这样的第3结构例的臂部A中,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被维持得较厚,并且,在轴颈部J侧的表面设有凹部。而且,在无配重的臂部A中,如不具有凹部的臂部那样,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维持得较厚。另外,在无配重的臂部A中,结果在销部P侧的表面设有凹部。
因此,第3结构例的锻造曲轴能够利用臂部A的轴颈部J侧和销部P侧的凹部进一步谋求轻量化。此外,通过维持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以及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能够谋求刚度的确保。换言之,通过使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以及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比凹部的厚度厚,能够谋求刚度的确保。
在无配重的臂部A中,优选的是,如图6B所示,两侧部Ac和Ad的内侧区域At的形状(凹部的底面形状)为宽度方向的中央鼓起那样的凸状。换言之,优选的是,内侧区域At的厚度随着远离宽度方向的中央而逐渐减小。由于凹部的底面形状是宽度方向的中央鼓起那样的凸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刚度。只要将宽度方向的中央及其周边的截面形状设为例如圆弧状、半椭圆状或者抛物线状,就能够实现上述的截面形状。
图7A和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结构例的曲轴的模锻切边工序前(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粗臂部的示意图。图7A是表示粗销部侧表面的图。图7B是图7A的线VIIB-VIIB处的剖视图。在图7A和图7B中,抽取无配重的粗臂部中的一个进行表示。
对于模锻切边工序前的粗臂部A'来说,虽省略图示,但并未依据粗配重部的有无来设置凹部,而是与上述的第1结构例同样地,在粗轴颈部J'侧的表面中的、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的内侧区域具有与模锻切边后的凹部的底面形状相一致的表面形状。另外,与上述的第1结构例同样地,粗臂部A'具有从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各自的外周突出的第1余料部Aaa和Aba。
如图7A和图7B所示,模锻切边工序前的无配重的粗臂部A'在粗销部P'侧的表面中的、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内侧区域At'具有与模锻切边后的凹部的底面形状相一致的表面形状。该表面形状平滑地扩展至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区域。由此,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比模锻切边后的厚度薄。
另外,无配重的粗臂部A'在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各自的外周具有第2余料部Aca和Ada。第2余料部Aca和Ada分别从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外周突出。该第2余料部Aca和Ada为板状,沿着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的外周设置。第2余料部Aca和Ada的厚度与其根部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为同等程度或者比其根部的两侧部Ac'和Ad'的厚度薄。
2.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包括模锻工序和模锻切边工序。作为模锻工序的前工序,例如能够设置预成形工序。另外,作为模锻切边工序的后续工序,例如能够设置整形工序。另外,在需要调整销部的配置角度的情况下,在模锻切边工序之后追加扭转工序。这些工序均在加热条件下连续地进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中的、除本发明的特征部分之外的部分,也可以应用以往的制造方法。例如,对于除本发明的特征部分之外的部分,也可以应用在图1A~图1F中说明了的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或者将其以适合于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修正的工序。
预成形工序例如能够包括辊轧成形工序和弯曲锻造工序。在辊轧成形工序和弯曲锻造工序中,分配钢坯(原材料)的体积,成形弯曲坯件。
在模锻工序中,得到如所述图3A~图3C所示那样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在该带有飞边的锻造件成形有曲轴的形状,具体而言,带有飞边的锻造件具有粗轴颈部J'、粗销部P'以及粗臂部A'等。另外,带有飞边的锻造件具有从粗臂部A'的粗销部P'附近的侧部Aa'和Ab'的外周突出的第1余料部Aaa和Aba。即,在模锻工序中,使用能够形成余料部(第1余料部、第2余料部、或者第1余料部和第2余料部)的模具进行模锻。
得到这样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模锻工序例如能够包括粗锻工序和精锻工序。
模锻工序的脱模斜度不会成为反斜度。具体而言,对于与设于粗臂部的粗轴颈部J'侧表面的凹部的底面(内侧区域As')相对应的部位以及与第1余料部Aaa和Aba相对应的部位,脱模斜度均不是反斜度。换言之,具有上述形状的锻造件能够使用脱模斜度不是反斜度的模具形成。因此,粗锻和精锻中的任一种模锻均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能够得到如所述图3A~图3C所示那样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另外,对于所述图5A~图5C所示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或者图7A和图7B所示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与设于粗臂部的粗销部P'侧表面的凹部的底面(内侧区域At')相对应的部位以及与第2余料部Aca和Ada相对应的部位也均不是反斜度。换言之,具有上述形状的锻造件能够使用脱模斜度不是反斜度的模具形成。因此,粗锻和精锻中的任一种模锻均能无障碍地进行。
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在利用一对保持模夹着带有飞边的锻造件的状态下,从该锻造件去除飞边。由此,能够得到无飞边的锻件。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保持模夹着锻造件时,利用保持模使第1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粗轴颈部侧突出。由此,使粗臂部的粗销部附近的侧部的厚度增加。该第1余料部的变形例如能够通过压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来进行。模锻切边工序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
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得到的无飞边的锻造件也可以在整形工序中矫正为最终产品的尺寸形状。在需要调整销部的配置角度的情况下,在扭转工序中调整销部的配置角度。
3.模锻切边工序的处理流程例
图8A~图8D是表示本发明的曲轴的制造方法的模锻切边工序的处理流程例的剖视图。图8A表示锻造件的配置时的状态。图8B表示锻造件的保持时的状态。图8C表示刀具类模具的抵接时的状态。图8D表示刀具类模具的下降结束时的状态。图8A~图8D是相当于所述图3A的线IIIC-IIIC的位置的位置的剖视图。
在图8A~图8D中示出锻造件30、上下成对的保持模10以及刀具类模具20。带有飞边的锻造件30的形状与所述图3A~图3C所示的锻造件30的形状是同样的。在图8A中,抽取一个粗销部P'和连接于该粗销部P'的粗臂部A'地进行表示。
保持模10包括上模11和下模12。上模11和下模12能够以分离和靠近的方式移动。在将锻造件30配置于上模11与下模1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使上模11和下模12靠近,将锻造件30夹住并保持在上模11与下模12之间。
为了夹住并保持锻造件30并且使突出的余料部变形,在上模11和下模12分别刻入有模雕刻部。在这些模雕刻部中反映出曲轴的最终产品形状。刀具类模具20具有用于沿着最终产品的轮廓形状去除飞边B的形状。即,刀具类模具20的顶端部的轮廓对应于最终产品的飞边线。
在使用这样的保持模10和刀具类模具20的处理流程例中,首先,使上模11和下模12分离,并且,使刀具类模具20向上方退避。在该状态下,如图8A所示,将带有飞边的锻造件30配置于上模11与下模12之间。
接下来,以上模11和下模12靠近的方式使二者移动。更具体而言,使上模11下降。由此,如图8B所示,使上模11和下模12与锻造件30相抵接,利用上模11和下模12夹住并保持锻造件30。
在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中,在利用一对保持模10夹着锻造件30时,利用保持模10压下锻造件30的第1余料部Aaa和Aba而使其变形。例如,利用保持模10压扁第1余料部Aaa和Aba,或者,沿着保持模10将第1余料部Aaa和Aba向粗轴颈部侧弯折。由此,将第1余料部形成为沿着保持模10的模雕刻部的形状,使其向粗轴颈部侧突出。其结果,粗臂部A的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增加。因此,得到的曲轴在臂部A的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处厚度变厚。图8B的锻造件30的各部分的形状与作为最终产品的锻造曲轴的各部分的形状实质上相对应。因此,在图8B中,将锻造件30的附图标记设为与作为最终产品的锻造曲轴的各部分的附图标记相同(在图9B中也是同样的)。
接下来,在利用保持模10保持着锻造件30的状态下,使刀具类模具20向压下方向移动。更具体而言,使刀具类模具20下降。伴随与此,如图8C所示,刀具类模具20与锻造件30的飞边B抵接,如图8D所示,飞边B被切断而被从锻造件30去除。其结果,得到无飞边的锻造件30a。
在刀具类模具20的下降结束后,使刀具类模具20上升而退避,并且,使保持模10的上模11和下模12分离。然后,取出无飞边的锻造件30a。
此处,如图8A所示,带有飞边的锻造件30在粗臂部A'的粗轴颈部侧的表面中的、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内侧区域As'具有与模锻切边后的凹部的底面形状相一致的表面形状。该内侧区域As'的表面形状在模锻切边工序的过程中被维持。另一方面,在利用保持模10夹着锻造件30时,在粗臂部A'的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处厚度变厚。其结果,在臂部A的轴颈部J侧的表面设有凹部。
利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能够在使臂部A的销部P附近的侧部Aa和Ab的厚度变厚的同时,在臂部A的轴颈部J侧的表面设置凹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同时谋求轻量化和刚度确保的锻造曲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保持模使第1余料部Aaa和Aba变形,使粗臂部的粗销部附近的侧部Aa'和Ab'的厚度增加。其结果,在臂部A的轴颈部J侧的表面设有凹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能利用现有的设备、模具简便地进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在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保持模10夹着锻造件30时,利用保持模使第1余料部变形,使粗臂部的粗销部附近的侧部的厚度增加。因此,不需要改变以往的制造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也能够以所述图4A~图4D所示那样的第2结构例的锻造曲轴为对象。在该情况下,在带有飞边的锻造件中,优选的是,一体地具有粗配重部的粗臂部具有如所述图5A~图5C所示那样的第2余料部Aca和Ada。该第2余料部Aca和Ada从一体地具有粗配重部的粗臂部A'的粗轴颈部J'附近的侧部Ac'和Ad'的外周突出。
此外,在模锻切边工序中,优选的是,在利用保持模夹着锻造件时,不仅利用保持模使第1余料部Aaa和Aba变形,还使一体地具有粗配重部的粗臂部A'的第2余料部Aca和Ada也变形而使其向粗销部侧突出。由此,在一体地具有粗配重部的粗臂部A'的粗轴颈部J'附近的侧部Ac'和Ad'处也使厚度增加。第2余料部的变形例如能够通过压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来进行。其结果,能够得到如所述图4A~图4D所示那样的、在确保刚度的同时谋求了进一步的轻量化的曲轴。
本实施方式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也能够以所述图6A和图6B所示那样的第3结构例的锻造曲轴为对象。该锻造曲轴在一部分的臂部A一体地具有配重部,即,剩下的臂部A没有配重部,是无配重的臂部。
在该情况下,在带有飞边的锻造件中,优选的是,无配重的粗臂部具有如所述图7A和图7B所示那样的第2余料部Aca和Ada。该第2余料部Aca和Ada从无配重的粗臂部A'的粗轴颈部J'附近的侧部Ac'和Ad'的外周突出。
此外,在模锻切边工序中,优选的是,在利用保持模夹着锻造件时,不仅利用保持模使第1余料部Aaa和Aba变形,还使无配重的粗臂部的第2余料部Aca和Ada也变形而使其向粗销部侧突出。由此,在无配重的粗臂部A'的粗轴颈部J'附近的两侧部Ac'和Ad'处也使厚度增加。第2余料部的变形例如能够通过压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来进行。其结果,能够得到如所述图6A和图6B所示那样的、在确保刚度的同时谋求了进一步的轻量化的曲轴。
在本实施方式的模锻切边工序中,也可以与保持模一起使用上述的支承构件。关于与保持模一起使用支承构件的模锻切边工序的一例,使用图9A~图9D进行说明。图9A、图9B、图9C以及图9D分别对应于图8A、图8B、图8C以及图8D。关于在图8A~图8D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以下,对针对图3A~图3C所示的第1结构例的锻造件30进行模锻切边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然而,对于其他的锻造件(例如第2结构例和第3结构例的锻造件),也同样地能够使用支承构件进行模锻切边工序。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用于支承飞边B的下表面的多个(例如四个)支承构件40。另外,在以下的图中,仅图示出锻造件的一部分,因此图示的支承构件40仅为两个。支承构件40能够上下移动。
首先,如图9A所示,配置带有飞边的锻造件30和模具。具体而言,在分离了的上模11与下模12之间配置锻造件30。此时,刀具类模具20预先向上方退避。锻造件30的飞边B的下表面被支承构件40稳定地支承。支承构件40以飞边B成为水平的方式支承锻造件30。在图9A的状态下,锻造件30和保持模10不接触。
接下来,使上模11和下模12靠近。更具体而言,使上模11下降。由此,如图9B所示,使上模11及下模12与锻造件30相抵接,利用上模11和下模12夹住并保持锻造件3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利用一对保持模10夹着锻造件30时,利用保持模10压下锻造件30的第1余料部Aaa和Aba而使其变形。具体而言,将第1余料部形成为沿着保持模10的模雕刻部的形状,使其向粗轴颈部侧突出。其结果,粗臂部A'的粗销部P'附近的两侧部Aa'和Ab'的厚度增加。
在使上模11下降而保持锻造件30的情况下,上模11首先与锻造件30接触,随着锻造件30的下降,下模12和锻造件30接触。并且,随着上模11下降,锻造件30发生变形。在该情况下,随着保持模10的动作(上模11的下降),飞边B下降。因此,支承构件40随着飞边B的下降而一边维持支承着飞边B的下表面的状态一边下降。换言之,支承构件40随着保持模10的动作而追随位置发生变动的飞边B进行移动。
锻造件30的第1余料部Aaa和Aba利用保持模10发生变形。因此,在模锻切边工序的初期的阶段,第1余料部Aaa和Aba的形状与保持模10的形状不一致。因而,于在图9A的阶段中不使用支承构件40而仅利用下模12支承锻造件30的情况下,锻造件30的姿态有时不稳定。在锻造件30的姿态不稳定的情况下,之后的基于保持模10的保持和成形以及基于刀具类模具20的模锻切边工序不能稳定地进行。因此,为了进行稳定的加工,特别优选的是,在模锻切边工序时使用支承构件40。
接下来,在利用保持模10保持锻造件30的状态下使刀具类模具20下降。其结果,首先,如图9C所示,刀具类模具20与锻造件30的飞边B抵接。之后,如图9D所示,飞边B被切断而被从锻造件30去除。这样,得到无飞边的锻造件30a。
伴随着飞边B的下降,支承构件40也下降。另外,基于保持模10的锻造件30的变形完成之后,锻造件30的位置和姿态稳定。因此,也可以在基于保持模10的锻造件30的变形完成了之后且在开始模锻切边工序之前,仅使支承构件40下降。
图9D所示的下降了的支承构件40也可以在刀具类模具20返回到上方之后,处于保持着下降了的状态,直到预定的工序为止。例如,也可以是,使支承构件40在下降了的位置停止,直到模锻切边工序后的锻造件30a被从上模11与下模12之间搬出为止。在下降了的位置使支承构件40停止的机构没有限定,也可以应用公知的机构。
在刀具类模具20的下降结束后,使刀具类模具20上升而退避,并且,使保持模10的上模11和下模12分离。然后,取出无飞边的锻造件30a。
在图9A~图9D中,对使用支承构件40进行第1结构例的锻造件30的模锻切边工序的一例进行了说明。关于其他的锻造件30,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关于针对第2结构例的锻造件30使用支承构件40进行模锻切边工序的情况,将支承构件40的配置的一例在图10中示出。图10对应于图9A的工序。
在进行第2结构例的锻造件30的模锻切边工序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0所示,利用支承构件40支承带有飞边的锻造件30。锻造件30的飞边B的下表面被多个支承构件40支承。之后,与在图9B~图9D中说明了的工序同样地,进行模锻切边工序。如此,使用支承构件40进行第2结构例的锻造件30的模锻切边工序。第3结构例的锻造件30的模锻切边工序也能够同样地进行。
第1~第3结构例的曲轴未依据配重部的有无来设置凹部,而是多个臂部全部都在销部附近的轴颈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曲轴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多个臂部中的一部分的臂部在销部附近的轴颈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换言之,锻造件的多个粗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粗臂部具有第1余料部即可。要设置第1余料部的粗臂部例如能够基于臂部所要求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需要刚度的部位而适当确定。
如前所述,优选的是,一体地具有配重部的臂部(以下,也称为“带有配重的臂部”)在轴颈部附近的销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对于具备多个带有配重的臂部的曲轴,于在带有配重的臂部的轴颈部附近的销部侧的表面设置凹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带有配重的臂部全部都在销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或者,也可以是,一部分的带有配重的臂部在销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换言之,在锻造件中,也可以是,多个带有配重的粗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带有配重的粗臂部具有第2余料部。要设置第2余料部的粗臂部例如能够基于臂部所要求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需要刚度的部位而适当确定。
如前所述,优选的是,无配重的臂部在轴颈部附近的销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对于具备多个无配重的臂部的曲轴,于在无配重的臂部的轴颈部附近的销部侧的表面设置凹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多个无配重的臂部全部都在销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或者,也可以是,多个无配重的臂部中的一部分的无配重的臂部在销部侧的表面具有凹部。换言之,也可以是,锻造件的多个无配重的粗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无配重的粗臂部具有第2余料部。要设置第2余料部的粗臂部例如能够基于臂部所要求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需要刚度的部位而适当确定。
如前述的第1~第3结构例那样,粗臂部既可以在粗销部附近的两侧的侧部(两侧部)具有第1余料部,或者,也可以在粗销部附近的一侧的侧部具有第1余料部。即使是粗臂部在粗销部附近的一侧的侧部具有第1余料部的情况,通过使该第1余料部向粗轴颈部侧突出,也能够在模锻切边工序后的臂部的一侧的侧部增加厚度。因此,能够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刚度。粗销部附近的要设置第1余料部的侧部例如能够基于臂部所要求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需要刚度的部位而适当地确定。
如前述的第2结构例那样,带有配重的粗臂部既可以在粗轴颈部附近的两侧的侧部具有第2余料部,或者,也可以在粗轴颈部附近的一侧的侧部具有第2余料部。即使是粗臂部在粗轴颈部附近的一侧的侧部具有第2余料部的情况,通过使该第2余料部向粗销部侧突出,也能够在模锻切边工序后的臂部的一侧的侧部增加厚度。粗轴颈部附近的要设置第2余料部的侧部例如能够基于臂部所要求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需要刚度的部位而适当地确定。
如前述的第3结构例那样,无配重的粗臂部既可以在粗轴颈部附近的两侧的侧部具有第2余料部,或者,也可以在粗轴颈部附近的一侧的侧部具有第2余料部。即使是粗臂部在粗轴颈部附近的一侧的侧部具有第2余料部的情况,通过使该第2余料部向粗销部侧突出,也能够在模锻切边工序后的臂部的一侧的侧部增加厚度。因此,能够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刚度。粗轴颈部附近的要设置第2余料部的侧部例如能够基于臂部所要求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需要刚度的部位而适当地确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利用在搭载于往复式发动机的锻造曲轴的制造中。
附图标记说明
1:锻造曲轴;J、J1~J5:轴颈部;P、P1~P4:销部;
Fr:前端部;Fl:凸缘部;A、A1~A8:曲轴臂部;
W、W1~W8:配重部;
J':粗轴颈部;P':粗销部;A':粗曲轴臂部;
W':粗配重部;
Aa、Ab:臂部的销部附近的侧部;
Aa'、Ab':粗臂部的粗销部附近的侧部;
Aaa、Aba:第1余料部;
Ac、Ad:臂部的轴颈部附近的侧部;
Ac'、Ad':粗臂部的粗轴颈部附近的侧部;
Aca、Ada:第2余料部;
As:臂部的轴颈部侧表面的两侧部的内侧区域;
As':粗臂部的粗轴颈部侧表面的两侧部的内侧区域;
At:臂部的销部侧表面的两侧部的内侧区域;
At':粗臂部的粗销部侧表面的两侧部的内侧区域;
B:飞边;10:保持模;11:上模;12:下模;20:刀具类模具;
30、30a:锻造件;40:支承构件。

Claims (9)

1.一种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该锻造曲轴具备成为旋转中心的轴颈部、相对于该轴颈部偏心的销部以及将所述轴颈部和所述销部相连的多个曲轴臂部,其中,
所述锻造曲轴的所述多个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曲轴臂部一体地具有配重部,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模锻工序,在该模锻工序中,得到成形有曲轴的形状的、带有飞边的锻造件;以及
模锻切边工序,在该模锻切边工序中,在利用一对保持模夹着所述锻造件的状态下从所述锻造件去除飞边,
所述锻造件具备分别与所述锻造曲轴的所述轴颈部、所述销部、所述多个曲轴臂部以及所述配重部相对应的粗轴颈部、粗销部、多个粗曲轴臂部以及粗配重部,
所述多个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粗曲轴臂部具有从所述粗销部附近的两个侧部的至少一者的外周突出的第1余料部,
在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所述保持模夹着所述锻造件时,利用所述保持模使所述第1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所述粗轴颈部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余料部分别从所述粗销部附近的所述两个侧部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在支承构件支承着所述飞边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利用所述保持模使所述第1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所述粗轴颈部侧突出,
所述支承构件随着所述保持模的动作而一边维持支承着所述飞边的下表面的状态一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其中,
利用压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来进行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的所述第1余料部的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多个粗曲轴臂部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粗曲轴臂部具有从所述粗轴颈部附近的两个侧部的至少一者的外周突出的第2余料部,
在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利用所述保持模夹着所述锻造件时,利用所述保持模使所述第2余料部变形而使其向所述粗销部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2余料部分别从所述粗轴颈部附近的所述两个侧部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所述第2余料部的所述粗曲轴臂部是具有所述粗配重部的所述粗曲轴臂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所述第2余料部的所述粗曲轴臂部是不具备所述粗配重部的所述粗曲轴臂部。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其中,
利用压扁加工或者弯折加工来进行所述模锻切边工序中的所述第2余料部的变形。
CN201680019046.5A 2015-04-03 2016-03-31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427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6766 2015-04-03
JP2015076766 2015-04-03
JP2015-243893 2015-12-15
JP2015243893 2015-12-15
PCT/JP2016/060705 WO2016159253A1 (ja) 2015-04-03 2016-03-31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7902A true CN107427902A (zh) 2017-12-01
CN107427902B CN107427902B (zh) 2019-11-12

Family

ID=57004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046.5A Active CN107427902B (zh) 2015-04-03 2016-03-31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1995B2 (zh)
EP (1) EP3278904B1 (zh)
JP (1) JP6439863B2 (zh)
CN (1) CN107427902B (zh)
BR (1) BR112017019569A2 (zh)
MX (1) MX2017012315A (zh)
WO (1) WO20161592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11124B3 (de) * 2012-11-19 2013-12-05 Thyssenkrupp Presta Teccenter Ag Gebaute Kurbelwell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ebauten Kurbelwelle
WO2016092850A1 (ja) * 2014-12-10 2016-06-1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JP6573049B2 (ja) * 2017-04-05 2019-09-11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ビ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5485A (en) * 1974-07-24 1977-04-05 Klockner-Humboldt-Deutz Aktiengesellschaft Crank shaft for a multi-cylinder short 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2338560U (zh) * 2011-09-23 2012-07-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
JP2013113323A (ja) * 2011-11-25 2013-06-10 Honda Motor Co Ltd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構造
CN104314966A (zh) * 2014-09-18 2015-01-28 浙江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重孔曲轴及减重孔的加工方法
CN107000034A (zh) * 2014-12-10 2017-08-01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1585A (en) * 1986-04-02 1989-03-14 Nissan Motor Co., Ltd. Device for forming asymmetrical articles by rolling
JPS63180336A (ja) * 1987-01-23 1988-07-25 Honda Motor Co Ltd クランクシヤフトの製造方法
SE527874C2 (sv) * 2004-11-23 2006-07-04 Scania Cv Ab Vevaxel och förfarande för att tillverka en sådan vevaxel
JP2007071227A (ja) 2005-09-02 2007-03-22 Toyota Motor Corp 直列4気筒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シャフト
JP5249831B2 (ja) * 2009-03-26 2013-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07726A (ja) 2010-05-21 2012-01-12 Honda Motor Co Ltd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40856A (ja) 2012-08-21 2014-03-06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軸、およびそのクランク軸の設計方法
EP2933039B1 (en) * 2012-12-12 2019-01-30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Forged crankshaf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forged crankshaft
MX2016006609A (es) * 2013-11-21 2016-08-03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Metodo para producir un cigüeñal forjado.
WO2015075924A1 (ja) * 2013-11-21 2015-05-28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WO2015075934A1 (ja) * 2013-11-21 2015-05-28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JP2015186815A (ja) * 2014-03-26 2015-10-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鍛造方法
JP6287631B2 (ja) * 2014-06-26 2018-03-07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WO2016009620A1 (ja) * 2014-07-14 2016-01-21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5485A (en) * 1974-07-24 1977-04-05 Klockner-Humboldt-Deutz Aktiengesellschaft Crank shaft for a multi-cylinder short 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2338560U (zh) * 2011-09-23 2012-07-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
JP2013113323A (ja) * 2011-11-25 2013-06-10 Honda Motor Co Ltd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構造
CN104314966A (zh) * 2014-09-18 2015-01-28 浙江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重孔曲轴及减重孔的加工方法
CN107000034A (zh) * 2014-12-10 2017-08-01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8904A4 (en) 2018-11-14
BR112017019569A2 (pt) 2018-05-02
WO2016159253A1 (ja) 2016-10-06
JPWO2016159253A1 (ja) 2017-12-28
JP6439863B2 (ja) 2018-12-19
CN107427902B (zh) 2019-11-12
EP3278904A1 (en) 2018-02-07
MX2017012315A (es) 2018-01-18
US10441995B2 (en) 2019-10-15
US20180056372A1 (en) 2018-03-01
EP3278904B1 (en) 2019-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0034B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US1035067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orged crankshaft
CN105745039B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CN107427901B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CN105764630B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CN107427902A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CN107614148B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JP2016215233A (ja)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JP6561577B2 (ja)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JP6287631B2 (ja)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CN107530764B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装置
CN108430666B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CN109982784A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JP6550919B2 (ja)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装置
CN110087795A (zh) 锻造曲轴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