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6362A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6362A
CN107426362A CN201710476649.4A CN201710476649A CN107426362A CN 107426362 A CN107426362 A CN 107426362A CN 201710476649 A CN201710476649 A CN 201710476649A CN 107426362 A CN107426362 A CN 107426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ouch screen
dedicated test
sense channel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66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衡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766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6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6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63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4839 priority patent/WO201823323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中,移动终端包括:电容触控屏和处理器,触控屏具有N个检测通道,N为大于1的自然数;N个检测通道中包括M个专用检测通道;处理器用于在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执行预设的动作;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且M小于N。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开发了触控屏中检测通过的检测作用,减少专用检测器件,节省移动终端的器件布局面积,降低移动终端成本。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移动终端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天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为了丰富手机的功能,手机需要执行各种动作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这些动作的执行需要有恰当的执行契机。
本申请发明人指出,现有技术中常通过专用传感器或专用检测电路对预定动作进行触发,如对电容触控屏的控制基于电容触控屏中的检测通道,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通过外置SARsensor(传感器)。
这样存在以下缺点:手机所需要配置的专用传感器和专用检测电路过多,对手机的布局面积占用过多,手机的硬件成本显然也将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开发了触控屏中检测通过的检测作用,减少专用检测器件,节省移动终端的器件布局面积,降低移动终端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电容触控屏、天线和处理器,所述触控屏具有N个检测通道,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N个检测通道中包括M个专用检测通道;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执行预设的动作;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容触控屏和处理器,所述触控屏具有N个检测通道,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N个检测通道中包括M个专用检测通道;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监测所述专用检测通道;根据所述专用检测通道的检测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人体;若判定存在人体,则执行预设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本申请发明人创造性地利用现有手机上都有的电容触控屏,从电容触控屏的检测通道中分出若干个专用检测通道,由于这些检测通道可以检测人体,所以很易于被用作一些与人体相关的特定动作的触发控制上。由于手机中都有电容触控屏,所以直接采用电容触控屏不会增加额外的硬件,还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可见,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开发了触控屏中检测通过的检测作用,减少专用检测器件,降低硬件成本,节省移动终端中的布局面积。
作为进一步改进,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天线;所述预设的动作可以包括:降低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利用触控屏中的检测通道替代现有的SARsensor,实现对靠近移动终端的人体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有人体靠近时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同时由于SARsensor是专用检测器件,所以避免使用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设的动作可以包括:调整所述触控屏的亮度;和/或,改变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利用触控屏中的检测通道还可以用来调整触控屏的亮度,以及改变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可见,触控屏中的检测通道可以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专用检测通道可以位于所述触控屏的不可视区域,所述不可视区域为所述触控屏被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遮挡的区域。由于在移动终端设计组装时,屏幕和外壳会有部分重叠,所以利用这个区域的检测通道作为专用检测通道,在保证专用检测通道的检测功能时,减少对触控屏操控的影响。
作为进一步改进,专用检测通道可以为距所述触控屏的边界最近的通道。进一步限定专用检测通道采用触控屏边界处的检测通道,可以进一步减少对触控屏操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检测通道来感应人体靠近的原理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SAR传感器来感应人体靠近的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触控屏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本实施方式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现有的手机普遍包括:电容触控屏和处理器。其中,电容触控屏具有N个检测通道,利用这些检测通道来感应人体靠近,其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处理器是手机的核心器件,用于执行相关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触控屏的N个检测通道中包括M个专用检测通道,处理器用于在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执行预设的动作。具体的说,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且M小于N。也就是说,预先从触控屏的检测通道中分出M个作为专用检测通道。
利用触控屏中检测通道来感应人体靠近的原理图如图1a所示。从图1a中可以看出,当没有人体(如手指)靠近触控屏时,驱动电极101发出的电场被耦合至接收电极102,一组驱动电极101和接收电极102视为一个检测通道。而当人体(如手指、手掌、脸等)靠近触控屏时,驱动电极101发出的电荷被手指影响,所以可以根据接收电极102接收到的电荷量,确定是否存在靠近的人体。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由于手机和人体关系密切,所以手机的很多功能的触发都可以借由是否存在人体这点来控制,那么将触控屏中的检测通道分出若干,在不影响触控屏本身的触控功能的前提下,就可以利用分出的专用检测通道对手机的其他动作进行触发。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本申请发明人创造性地利用现有手机上都有的电容触控屏,从电容触控屏的检测通道中分出若干个专用检测通道,由于这些检测通道可以检测人体,所以很易于被用作一些与人体相关的特定动作的触发控制上。由于手机中都有电容触控屏,所以直接采用电容触控屏不会增加额外的硬件,还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可见,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丰富了触控屏中检测通道的应用场景,减少专用检测器件,降低硬件成本,节省移动终端中的布局面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还包括天线,相对地,预设的动作包括: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发明人想说明的是,手机和人体的接触距离相当近,在手机靠近人体时,天线发射出的辐射部分会被人体吸收,现有手机出于对天线SAR(电磁波吸收比值)考虑,现有技术中会加入外置SARsensor(传感器)来检测人手或人脸的靠近,进而降低手机发射功率来降低SAR值,SARsensor的检测原理如图1b所示。从图1b上可知,当人体靠近时,人体相当于一个接地的大电容,传感器103和金属屏蔽层104间会形成电容,完成电荷的转移,通过模拟前端和数字独立电路转化完成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确认对人体是否有靠近接触,进而降低手机功率来减小人体吸收比。但这样会存在以下缺点:1.外置SARsensor对手机的布局面积占用较多;2.手机的硬件成本增高。可见,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专用检测通道作为天线发射功率的降低契机,既不需要新增外置SARsensor,也不会增加手机的硬件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专用检测通道的数量为1个,位于触控屏的不可视区域,其中,不可视区域为触控屏被移动终端的外壳遮挡的区域。由于在移动终端设计组装时,屏幕和外壳会有部分重叠,所以利用这个区域的检测通道作为专用检测通道,在保证专用检测通道的检测功能时,减少对触控屏操控的影响。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拿持手机时,都会触碰手机的边缘,而不可视区域一般位于触控屏的边缘,所以利用边缘的检测通道作为专用检测通道,可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此外,除了利用不可视区域中的检测通道作为专用检测通道,还可以利用距触控屏边界最近的检测通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具体选定,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进行说明,但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等终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综上,本实施方式中将触控屏的不可视区域中的一个检测通道作为专用检测通道,并在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这样,丰富了触控屏上检测通道的应用,不会影响用户对触控屏本身的操作,也节省了外置传感器,一举多得。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预设的动作被定义为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而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预设的动作被定义为调整触控屏的亮度。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调整触控屏的亮度,更具体的说,调整的规则可以预先设定,如调亮或调暗。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向手机输入一些内容时,会需要更清楚地看清屏幕显示的内容,此时可能需要调亮屏幕,所以利用专用检测通道,可以自动进行上述调整,也就是说,当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处理器执行调亮屏幕亮度。另外,关于设置为调暗的实施方案相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预设的动作除了可以包括: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或调整触控屏的亮度,还能设置为改变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具体的说,一般用户习惯用手机看时间,而手机在一段时间后,会进入待机(锁屏)状态,所以经常需要拿起手机、解锁、看时间再放下,十分不便,所以可以利用专用检测通道,自动改变手机的工作状态,也就是说,在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处理器改变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举例来说,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状态为醒来状态,处于醒来状态的手机会显示时间、天气等信息,但并不会解锁,仍然不能对手机内部进行操作,所以不会造成手机不安全。当用户触摸触控屏时,处理器就改变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改至醒来状态。
综上,利用专用检测通道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多项动作的启动契机,而且可以设定多项动作中的一个,也可以设定多项动作同时执行,有效减少手机的专用传感器,节省手机的器件布局面积,降低手机的硬件成本。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专用检测通道为一个,而本实施方式中,专用检测通道为4个。
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手机上具有触控屏301、按键303、听筒304,以及4个专用检测通道302,分别为距触控屏四个边界最近的检测通道。本申请发明人发现,虽然不同用户的拿持习惯不同,但基本都会触碰到触控屏边界,所以利用触控屏四个边界上,距边界最近的检测通道作为专用检测通道,很好地符合了用户的使用情况,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实用性。
另外,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对触控屏的影响,专用检测通道还可以为2个,也就是说,2个专用检测通道分别为距触控屏宽度方向上两个边界最近的检测通道,这2个专用检测通道的位置可以是触控屏宽度边界,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包括:电容触控屏和处理器,触控屏具有N个检测通道,N为大于1的自然数;N个检测通道中包括M个专用检测通道;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且M小于N。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301,监测专用检测通道。
步骤302,根据专用检测通道的检测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人体;若是,则执行步骤303;若否,则返回步骤301。
具体的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可以知道如何根据检测数据判定是否存在人体,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3,执行预设的动作。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控制方法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本申请发明人创造性地利用现有手机上都有的电容触控屏,从电容触控屏的检测通道中分出若干个专用检测通道,由于这些检测通道可以检测人体,所以很易于被用作一些与人体相关的特定动作的触发控制上。由于手机中都有电容触控屏,所以直接采用电容触控屏不会增加额外的硬件,还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可见,本实施方式中开发了触控屏中检测通过的检测作用,减少专用检测器件,降低硬件成本,节省移动终端中的布局面积。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M为1,也就是说,专用检测通道有1个,位于触控屏的不可视区域,其中,不可视区域为触控屏被移动终端的外壳遮挡的区域。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还包括:天线。对应地,步骤303中预设的动作可以包括: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预设的动作被定义为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而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预设的动作被定义为调整触控屏的亮度。
此外,预设的动作还可以是改变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预设的动作可以不止一个,可以上述几个动作叠加实施,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电容触控屏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具有N个检测通道,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所述N个检测通道中包括M个专用检测通道;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专用检测通道检测到人体时,执行预设的动作;
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线;所述预设的动作包括:
降低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动作包括:
调整所述触控屏的亮度;和/或,
改变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检测通道位于所述触控屏的不可视区域,所述不可视区域为所述触控屏被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遮挡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检测通道为距所述触控屏的边界最近的检测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4,所述4个专用检测通道分别为距所述触控屏四个边界最近的检测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2,所述2个专用检测通道分别为距所述触控屏宽度方向上两个边界最近的检测通道。
8.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容触控屏和处理器,所述触控屏具有N个检测通道,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N个检测通道中包括M个专用检测通道;
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包括:
监测所述专用检测通道;
根据所述专用检测通道的检测数据,判断是否存在人体;
若判定存在人体,则执行预设的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天线;所述预设的动作包括:降低所述天线的发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动作包括:
调整所述触控屏的亮度;和/或,
改变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
CN201710476649.4A 2017-06-21 2017-06-21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426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6649.4A CN107426362A (zh) 2017-06-21 2017-06-21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17/114839 WO2018233233A1 (zh) 2017-06-21 2017-12-06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6649.4A CN107426362A (zh) 2017-06-21 2017-06-21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6362A true CN107426362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26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6649.4A Pending CN107426362A (zh) 2017-06-21 2017-06-21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6362A (zh)
WO (1) WO201823323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3233A1 (zh) * 2017-06-21 2018-12-27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90500A (zh) * 2019-11-12 2020-05-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降低终端设备的sar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233305A (zh) * 2021-12-03 2023-06-0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终端降低电磁波吸收比值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0920A (zh) * 2012-05-02 2012-08-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动作检测的方法及触摸屏终端
CN102833389A (zh) * 2011-06-15 2012-12-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节能方法
CN102937866A (zh) * 2012-11-12 2013-02-20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终端
US20130335372A1 (en) * 2011-03-30 2013-12-19 Zte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sensing approa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2423B (zh) * 2012-10-19 2016-01-20 无锡海森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学触控屏的低功耗装置
CN107426362A (zh) * 2017-06-21 2017-12-01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35372A1 (en) * 2011-03-30 2013-12-19 Zte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sensing approach
CN102833389A (zh) * 2011-06-15 2012-12-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节能方法
CN102650920A (zh) * 2012-05-02 2012-08-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动作检测的方法及触摸屏终端
CN102937866A (zh) * 2012-11-12 2013-02-20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3233A1 (zh) * 2017-06-21 2018-12-27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90500A (zh) * 2019-11-12 2020-05-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降低终端设备的sar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233305A (zh) * 2021-12-03 2023-06-0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终端降低电磁波吸收比值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33233A1 (zh)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26109B1 (en) Active stylus pen and touch sen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TWI705360B (zh) 觸控面板、訊號處理裝置及耦合方法
CN108091315B (zh) 显示装置及检测装置
JP6472196B2 (ja) センサ信号処理回路及びセンサ信号処理方法
KR101880653B1 (ko) 터치패널을 구비하는 휴대단말기의 입력 판정 장치 및 방법
US901923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unit
EP3584689A1 (en) Stylus pen, touch panel, and coordinate indicat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WO2016112781A1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容式感测系统、以及电容式感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CN104363012B (zh) 一种在电容式触摸屏侧面实现触摸按键的便携终端及实现方法
US20130300985A1 (en) Integrated privacy filter
US20120075211A1 (en) Touch detector, display unit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touched-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073319B (zh) 用于触摸显示面板的可重新配置的触摸感应系统和方法
KR20120058596A (ko) 네거티브 픽셀 보상
US20220147232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screen
US10761649B2 (en) Touch input method and handheld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CN116257836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KR20110087014A (ko) 터치 센서 ic
CN107426362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350514A1 (en) Stylus uplink enhancement for touchscreen devices
KR20120094984A (ko) 접촉 감지 패널
CN106502477A (zh) 一种具有压力感应层的终端的触控方法及装置
US20130169585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pparatus
JP2023521661A (ja) 表示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10175824B2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clock dithering for a continuous-time receiver for capacitive sensing
CN109144386A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移动终端及终端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