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3509B - 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3509B
CN107423509B CN201710617227.4A CN201710617227A CN107423509B CN 107423509 B CN107423509 B CN 107423509B CN 201710617227 A CN201710617227 A CN 201710617227A CN 107423509 B CN107423509 B CN 107423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ower
model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in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72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3509A (zh
Inventor
申元
马仪
王科
徐肖伟
周超
潘浩
钟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172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3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3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3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3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3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首先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其次获取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再次,根据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所述方法中,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输电线塔体系多相耦合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建立的气弹模型能够辅助分析高压输电线塔体系的风致破坏机理,因此,解决了传统模型构建方法不符合微地形、微气象环境特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压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气弹模型,又称气动弹性动力学模型,是指在特定气象环境下,环境中的结构器件会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并且这种弹性变形会反过来影响空气动力环境,进而再次影响结构器件的动力学模型。输电线塔在搭建环境中由于其具有高耸的结构,尤其在野外环境中会使部分输电线塔体系处于一种与整个配电网络的总体地形和气象环境特点不一样的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存在更加复杂的空气流动特点,如气流对线塔体系的作用更加强烈,并且作用方向呈多向性,本领域中将这种特殊的输电环境称为微地形、微气象环境。
在高压输电线塔体系中,输电线塔具有高柔性以及阻尼小等特性,并且输电线在布置中高度紧凑化,输电线在大跨距、多分裂和相间距小,易于与输电塔发生耦合振动。特高压紧凑型输电线-塔结构的高柔性、几何非线性和导线布置高度紧凑化等特点,使其在特定的微气象、微地形条件下易于诱发失稳振动乃至风偏闪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压输电技术的推广应用。而高压输电线路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非常复杂,其风振响应尤其是体系的风致破坏容易导致输电线路的风致破坏事故频繁发生,为电网运营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输电线路的风致破坏事故,现有技术中常通过构建输电线塔的气弹模型来模拟分析风致破坏机理。但已有的模型构建方法仅以输电网络所在地区的总体地形和气象环境作为环境参数的输入,通过这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在某些复杂的微地形、微气象环境下不符合输电环境特点,使构建的模型不能正确反映风致破坏的机理。因此构建符合输电线塔在微地形,微气象环境下的气弹模型用以辅助分析风致破坏机理成为本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传统模型构建方法不符合微地形、微气象环境特点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
获取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塔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
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设置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
根据所述数值计算结果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可选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并按照下述步骤构建风场模型:
获取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确定风场模型的参数量,所述参数量包括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参数量构建所述风场模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输电线塔体系中的构件进行简化处理;
根据所述简化处理结果,确定简化处理后的输电线塔体系间接影响因素;
对所述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修正;
根据所述参数修正结果,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修正的步骤,包括:
去除温度因素的影响;
设定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振动系统具有时变特性,所述振动系统的参振质量呈周期性变化。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装置,包括:
风场模型构建模块,用于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
函数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塔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
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
气弹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值计算结果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可选地,所述风场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微环境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
参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确定风场模型的参数量,所述参数量包括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中的至少一个;
风场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量构建所述风场模型。
可选地,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简化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输电线塔体系中的构件进行简化处理;
间接影响因素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简化处理结果,确定简化处理后的输电线塔体系间接影响因素;
参数修正单元,用于对所述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修正;
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修正结果,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可选地,参数修正单元包括:
温度因素去除子单元,用于去除温度因素的影响;
振动参数修正子单元,用于设定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振动系统具有时变特性,所述振动系统的参振质量呈周期性变化。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在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其次获取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塔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再次,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再设置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最后,根据所述数值计算结果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所述模型构建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输电线塔体系多相耦合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突破了现有技术中仅针对输电导线或输电塔以及总体环境的局限,所建立的气弹模型能够辅助分析高压输电线塔体系的风致破坏机理,从而确定失稳振动、风偏闪络与风速、导线布置形式及输电线塔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解决传统模型构建方法不符合微地形、微气象环境特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
对于步骤S101,本实施例中,通过分析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及动力粘度建立风场模型,所述风场模型根据输电线塔体系的所属位置而具体确定其存在的数据参数量,例如,对于所属环境比较稳定的环境,风场模型中可以仅包含风速模型,从而减少数据的处理量。具体的,对于步骤S101,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部分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
S202根据所述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确定风场模型的参数量,所述参数量包括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中的至少一个;
S203:根据所述参数量构建所述风场模型。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确定风场模型中的参数量,即根据实际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情况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中所包含的实际参数的个数,如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等。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在实际应用微地形、微气象环境进行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实际空气流动状态的风场模型,从而根据模型确定线塔体系的实际工作环境,以及实际环境下对应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特点。
S102:获取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塔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
对于步骤S102在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后,通过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结构信息以及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的风偏闪络与输电线塔结构信息对应的定量函数关系。其中,输电线塔的结构信息主要包括输电线与输电塔的结构尺寸数据,例如,线塔的高度,线塔构件厚度以及相邻输电线塔之间的距离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历史气象信息是指归纳收集并保存在相应的数据库中的气象资料,对于历史气象数据,可以是电网运营商通过统计记录的气象数据,也可以是来源于地理信息系统中记录的气象数据。历史气象信息应精确到具体地带,特别是气象特征明显的典型地带。在获取到历史气象数据后,本实施例中通过整理的微地形、强风场、定向作用下空气间隙的工频放电数据,确定风偏闪络与风场模型、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
S103: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对于步骤S103,在确定了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后,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1:对所述输电线塔体系中的构件进行简化处理;
S302:根据所述简化处理结果,确定简化处理后的输电线塔体系间接影响因素;
S303:对所述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修正;
S304:根据所述参数修正结果,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步骤中,首先需要对输电线塔体系中数据和边界条件分别进行简化处理和参数修正,例如:对于金具、绝缘子串以及夹具作必要的简化处理,同时忽略温度因素对输电线塔体系结构气动特性的影响,在输电线塔体系在实际环境中出现的振动现象,设定振动系统具有时变特性时,其参振质量呈周期性变化。
S104:设置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
本实施例中,利用计算机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流体动力学计算,示例地,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如ANSYS软件中的Workbench平台进行计算。在Workbench平台的对应模块里分别建立所述输电线塔的结构模型及Fluent流场模型等,设置修正系数及边界条件后,并利用Workbench求解器进行多相耦合数值计算,并结合微地形、微气象环境下风场特征,基于相似准则的量纲分析方法,获取密度比、Strouhal数、强度和刚度等参数,所述气弹模型的构建提供设计依据。
S105:根据所述数值计算结果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本实施例中,根据S104步骤的计算结果,结合微地形、微气象环境下风场特征,基于相似准则的量纲分析方法,获取密度比、Strouhal数、强度和刚度等参数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建立的输电线塔气弹模型,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还包括基于上述气弹模型的风洞试验,以试验结果辅助分析风致破坏的作用机理,例如:利用空心铜管模拟塔的刚度,轻质ABS板模拟几何表面,光滑铝管模拟导线来完成典型输电线塔结构气弹模型的制作;利用实验室“微地形、微气象”风洞试验台,测量不同风速、电压等级及极性下气弹模型的动力特性、风偏闪络规律,修正边界条件,验证理论模型;基于试验数据,修正微地形、微气象环境下输电线塔体系失稳振动与风偏闪络的多耦合场数学模型。
基于上述模型构建方法,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装置,包括:
风场模型构建模块,用于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
函数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塔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
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
气弹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值计算结果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在一种方案中,所述风场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微环境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
参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确定风场模型的参数量,所述参数量包括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中的至少一个;
风场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量构建所述风场模型。
在一种方案中,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简化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输电线塔体系中的构件进行简化处理;
间接影响因素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简化处理结果,确定简化处理后的输电线塔体系间接影响因素;
参数修正单元,用于对所述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修正;
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修正结果,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在一种方案中,参数修正单元包括:
温度因素去除子单元,用于去除温度因素的影响;
振动参数修正子单元,用于设定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振动系统具有时变特性,所述振动系统的参振质量呈周期性变化。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在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其次获取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塔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再次,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再设置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最后,根据所述数值计算结果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所述模型构建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输电线塔体系多相耦合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突破了现有研究仅针对输电导线或输电塔的局限,所建立的气弹模型能够辅助分析高压输电线塔体系的风致破坏机理,从而确定失稳振动、风偏闪络与风速、导线布置形式及输电线塔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解决传统模型构建方法不符合微地形、微气象环境特点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所述风场模型根据输电线塔体系的所属位置确定风场模型存在的数据参数量;
获取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塔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
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输电线塔体系失稳振动与风偏闪络的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设置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利用计算机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流体动力学数值计算;
根据所述数值计算结果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利用实验室微地形、微气象风洞试验台,测量不同风速、电压等级及极性下气弹模型的动力特性、风偏闪络规律,修正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验证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基于试验数据,修正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包括: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并按照下述步骤构建风场模型:
获取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确定风场模型的参数量,所述参数量包括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参数量构建所述风场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输电线塔体系中的构件进行简化处理;
根据所述简化处理结果,确定简化处理后的输电线塔体系间接影响因素;
对所述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修正;
根据所述参数修正结果,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修正的步骤,包括:
去除温度因素的影响;
设定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振动系统具有时变特性,所述振动系统的参振质量呈周期性变化。
5.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场模型构建模块,用于获取输电线塔体系的环境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环境参数信息构建风场模型,所述风场模型根据输电线塔体系的所属位置确定风场模型存在的数据参数量;
函数关系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以及所述输电线塔应用环境下的历史气象信息,根据所述历史气象信息,确定所述风场模型下风偏闪络与所述输电线塔结构信息的定量函数关系;
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量函数关系,建立输电线塔体系失稳振动与风偏闪络的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利用计算机对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流体动力学数值计算;
气弹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值计算结果建立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试验模块,用于利用实验室微地形、微气象风洞试验台,测量不同风速、电压等级及极性下气弹模型的动力特性、风偏闪络规律,修正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验证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基于试验数据,修正所述输电线塔气弹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场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微环境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
参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微地形和微气象环境参数,确定风场模型的参数量,所述参数量包括风速、风向、重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动力粘度中的至少一个;
风场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量构建所述风场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简化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输电线塔体系中的构件进行简化处理;
间接影响因素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简化处理结果,确定简化处理后的输电线塔体系间接影响因素;
参数修正单元,用于对所述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修正;
多相耦合数学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修正结果,建立多相耦合数学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参数修正单元包括:
温度因素去除子单元,用于去除温度因素的影响;
振动参数修正子单元,用于设定所述输电线塔体系的振动系统具有时变特性,所述振动系统的参振质量呈周期性变化。
CN201710617227.4A 2017-07-26 2017-07-26 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423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7227.4A CN107423509B (zh) 2017-07-26 2017-07-26 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7227.4A CN107423509B (zh) 2017-07-26 2017-07-26 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3509A CN107423509A (zh) 2017-12-01
CN107423509B true CN107423509B (zh) 2021-04-02

Family

ID=6043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7227.4A Active CN107423509B (zh) 2017-07-26 2017-07-26 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35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7386B (zh) * 2020-12-08 2022-10-21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供电公司 一种风载荷作用下山区输电塔稳定性监控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27334U (zh) * 2009-10-29 2010-07-14 浙江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建设分公司 一种新型大跨越输电钢管塔气弹模型
CN102692309B (zh) * 2012-05-10 2014-12-10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台风风场的输电线风洞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3279893B (zh) * 2013-04-19 2016-01-13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常见灾害区划图谱绘制方法
CN103778476B (zh) * 2013-07-03 2017-03-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输电导线舞动实时监测与预测方法
CN104778517B (zh) * 2015-04-30 2019-01-25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微气象与卫星遥感数据的微气象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4833393A (zh) * 2015-05-12 2015-08-12 西安工程大学 输电线路覆冰导线舞动空气动力参数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5868443B (zh) * 2016-03-22 2020-04-28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微地形微气象要素场的构建方法
CN106096110B (zh) * 2016-06-03 2019-04-19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输电线路风偏闪络预警方法
CN106053011B (zh) * 2016-08-05 2018-09-11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带刚度可调节u型弹簧片的圆管输电塔气弹性模型
CN106468616A (zh) * 2016-09-20 2017-03-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输电塔气弹模型设计的计算方法
CN106500648B (zh) * 2016-12-08 2019-09-06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动态风的输电线路风偏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6408859B (zh) * 2016-12-15 2018-10-1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输电线路塔线体系覆冰预警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3509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u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subjected to wind and rain loads
CN105335569B (zh) 特高压输电线路多联v型绝缘子串力学特性仿真模拟方法
CN108073758B (zh) 一种输电塔线风致振动响应仿真方法及装置
Liang et al. Constructing simplified models for dynamic analysis of monopile-supported offshore wind turbines
US20160169205A1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wind power connection system model based on measured data
CN105354382B (zh) 一种建立输电线路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CN102779356B (zh) 曲面网格化系统及方法
CN102375913B (zh) 采用主动结构刚度法生成机翼的方法
CN103699756B (zh) 松耦合模拟系统及方法
Al-Ansari Calculating of natural frequency of stepping cantilever beam
CN100555294C (zh) 主梁断面气动自激力的全过程数值模拟方法
CN107423509B (zh) 一种输电线塔体系气弹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3094837A (zh) 一种基于强风作用下水平轴风力机叶片的抗风设计方法
CN115659756A (zh) 一种输电杆塔防风性能分析方法
CN104711923A (zh) 使用“π”型弹簧模拟悬索桥气弹模型主梁刚度的方法
CN110135096A (zh) 一种管母线、引下线、金具系统的应力分析方法
CN112100869B (zh) 电力线补点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32554B (zh) 一种风电场流场量测点的配置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2580243A (zh) 一种输电线路脱冰跳跃动力响应模拟分析方法
CN112115616B (zh) 一种输电塔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187363B (zh) 适用于大型风电基地的测风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51920A (zh) 塔线体系下大跨越输电塔风致机械能的传递分析方法
CN109446703B (zh) 一种斜拉索气动阻力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401778A (zh) 一种环形调谐液柱阻尼器结构设计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321749B (zh) 一种基于数值气象数据的输电线路风偏预报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