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86A - 除草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除草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86A
CN1074086A CN 93100996 CN93100996A CN1074086A CN 1074086 A CN1074086 A CN 1074086A CN 93100996 CN93100996 CN 93100996 CN 93100996 A CN93100996 A CN 93100996A CN 1074086 A CN1074086 A CN 1074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bensulfuron
acetochlor
metsulfuron
ii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1009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64C (zh
Inventor
孔繁蕾
石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mone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ial Hormo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98335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4086(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ial Hormo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ial Hormo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 931009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64C/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涉及用于移栽稻田的两种除草组合物, 其中含有已知有效组分I、II、III(苄黄隆、甲黄隆、乙 草胺)。第一种为苄黄隆、乙草胺组合物;第二种为苄 黄隆、甲黄隆和乙草胺组合物。目前用于移栽稻田的 单一除草剂杀草谱有限,不能防除移栽稻田所有杂 草。本发明提供的二种除草组合物,采用农药通用剂 型:微粒剂、颗粒剂和可湿性粉剂可防除各种阔叶杂 草、莎草科杂草以及禾本科杂草,可作为移栽稻田“一 次性除草剂”。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栽稻田的除草组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的苄黄隆、甲黄隆及乙草胺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931009960_IMG3
目前,苄黄隆、甲黄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功效很高,当其用量为常规化学农药的1/10到1/50时,就可以控制和除去稻田内的各种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式Ⅰ化合物苄黄隆即本发明除草组合物组分之一,由美国杜邦公司发明(US  4420325)。在很低的使用量下它具有显著的除草活性,且该化合物对水稻极安全。但是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除草效果不明显,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1081A即属此例。因此防除禾本科杂草还需要与其它除草剂混配。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筛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化学药物,如乙氧氟草醚、恶草灵、地乐胺、杀草丹、敌草胺、西草净、禾大壮、乙草胺、丁草胺、拉索、快杀稗等。温室和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酰胺类化合物-乙草胺为最佳复配剂。
乙草胺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最早开发的旱田除草剂,其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很好,且价格低廉。本发明者发现乙草胺不仅可用于旱田,还可用于水稻田,每亩用量5~25g(有效成分),在此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但除草效果不明显。然而,超剂量使用,对移栽水稻植株具有药害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水稻安全、除草效果明显,可防除各种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以及禾本科杂草的除草组合物。
结果发现,将式(Ⅰ)化合物苄黄隆与式(Ⅲ)表示的乙草胺混合使用,可大大降低乙草胺的用量,从而对于消除上述缺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发明还全面研究了上述化合物有效地防除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广谱除草活性,和进一步减少对移栽水稻的药害。
已经发现当式(Ⅰ)化合物苄黄隆和式(Ⅲ)化合物乙草胺按照本发明混合使用时,获得了明显的增效作用。如每亩使用式(Ⅰ)化合物苄黄隆1.5克(有效成分)防除稻田阔叶杂草效果为83.8%,防除稗草效果为50.2%;1.0克苄黄隆和9.0克乙草胺混合使用防除稻田阔叶杂草效果为100.0%,防除稗草效果为100.0%(见下面除草实验表2)。
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Ⅰ+Ⅲ)还表现出另一个优点,扩大了杀草谱,持效期较长,可作稻田“一次性除草剂”。
本发明除草组合物取得了优良的增效作用和优点,可以在(Ⅰ)和式(Ⅲ)化合物很宽的混合比例范围内显示出来。一般当它们的混合比例为每100份式(Ⅰ)化合物苄黄隆比400~2500份,优选500~1000份,特别是600~800份式(Ⅲ)化合物时,将提供有价值的除草组合物(其中配比为重量比)。这样形成的本发明除草组合物(Ⅰ+Ⅲ)当被用于禾本科杂草和多年生阔叶及莎草科杂草较严重的稻田,取得了非常好的防除杂草效果。
旱田除草剂式(Ⅱ)化合物甲黄隆根据CN  1031081A可用于水田除草,其水田用量仅为旱田用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甲黄隆和苄黄隆混配后,即在苄黄隆中加入甲黄隆后大大提高了苄黄隆活性,大大减少了苄黄隆的用量,扩大了杀草谱,杀草增效显著,用药成本也甚低。以此为依据,本发明者在大量田间药效试验基础上将甲黄隆、苄黄隆和式(Ⅲ)化合物乙草胺混配使用,取得了优异的防除杂草效果。本发明还全面研究了上述混合物有效地防除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活性,和进一步减少对移栽水稻的药害。
已经发现,当式(Ⅰ)化合物,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乙草胺按照本发明混合使用时,可大大降低式(Ⅰ)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的用量,成本大大降低。Ⅰ+Ⅱ+Ⅲ混配使用成本要比Ⅰ+Ⅲ混配还低。
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Ⅰ+Ⅱ+Ⅲ)另一个特出优点是比除草组合物(Ⅰ+Ⅲ)的杀草谱更广,如除草组合物(Ⅰ+Ⅱ+Ⅲ)对四叶萍、假蕹莱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而除草组合物(Ⅰ+Ⅲ)的防效甚微;除草组合物(Ⅰ+Ⅱ+Ⅲ)的防效期也较长,移栽稻田一效施药,可防除田间几乎所有禾本科杂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可控制田间所有多年生莎草和阔叶杂草。(参见下面的实例)。
已经发现,当式Ⅰ、Ⅱ、Ⅲ化合物按照本发明混合使用时,获得了明显的增效作用,式Ⅱ、Ⅲ化合物比单一使用时大幅度减少,而且证明混合使用时,式(Ⅱ)化合物的用量往往极少。可进一步说,混合使用式(Ⅰ)、(Ⅱ)和式(Ⅲ)化合物,其减少药害的影响比单一使用式(Ⅱ)和式(Ⅲ)化合物也可以明显地观察到。
本发明除草组合物取得的优异增效作用,可以在式(Ⅰ)、式(Ⅱ)和式(Ⅲ)化合物很宽的混合比例范围内显示出来。一般当它们的混合比例为每100份式(Ⅱ)化合物比300~1500份式(Ⅰ)化合物比4000~30000份式(Ⅲ)化合物,特别是按Ⅱ∶Ⅰ∶Ⅲ=100∶400~500∶6500~8500的比例混配将提供有价值的除草组合物(其中份比为重量比)。这样形成的本发明除草组合物当被用于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危害严重的水稻田,取得了优异的防除效果。
综上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苄黄隆、甲黄隆和酰胺类化合物乙草胺混配,各成份之间无任何拮抗作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以二类化合物为主要组分按本发明混配使用时,比分别单独使用时用量大幅度减少,因而单位面积移栽稻田用量为安全剂量;用量较少,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发明与单独使用单一有效成分比较,扩大了杀草谱,除草效果更好;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低毒,对人、畜、鸟类和天敌安全,生产工艺中无三废排放,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使用期较宽,一般在水稻秧苗移栽后4~12天内使用。
除上述积极效果外,本发明的第一种除草组合物(Ⅰ+Ⅲ)还具有进一步的积极效果,即对防除稻田多年生杂草有特效,可作为稻田多年生杂草“一次性除草剂”使用。本发明的第二种除草组合物(Ⅰ+Ⅱ+Ⅲ)具有进一步的积极效果是:杀草谱更宽,一次施药可防除和控制稻田几乎所有杂草,可作为稻田杂草“一次性除草剂”使用。
本发明总的技术构思是,将苄黄隆等磺酰脲类防除各种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的有效成份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有效成分乙草胺合理组合,以农药常规方法制备可湿性粉剂、微粒剂、颗粒剂。
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即除草组合物(Ⅰ+Ⅲ)是包含以下组份(重量):
苄黄隆  1.00~2.50份
乙草胺  10.00~25.00份
乳化剂  2.00~10.00份
湿润剂  0.50~3.00份
扩散剂  0.50~3.00份
稳定剂  0.20~0.50份
填料  40.00~90.00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乳化剂为农药常用乳化剂,可以是芳基聚氧乙基醚,芳基硫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苯基磺酸盐类,也可以是农药乳化剂656H;莫诺皂(C17H32-(O-SO3Na)-
Figure 931009960_IMG4
-O-Na);农药乳化剂6201B、聚氧乙烯蓖麻油、烷基酚聚醚;还可以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宁乳-33号(烷基芳基环氧化物嵌段聚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宁乳37号(烷基芳基树脂聚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宁乳34号(烷基芳基环氧化物嵌段聚醚)、乳化剂BY-4(聚氧乙烯蓖麻油)、乳化剂BY-1(聚氧乙烯蓖麻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湿润剂可以是茶祜粉、皂类、亚硫酸纸浆废液、磺化石油制剂;也可以是烷基酚聚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系列、速泊(SOPA)即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还可以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醚)系列。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扩散剂可以是亚甲基萘磺酸钠,扩散剂MF2号,扩散剂SS,扩散剂BZS,扩散剂N,扩散剂DAS或乙二胺聚醚。
上述技术方案中稳定剂可以是抗氧剂7106[3-(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酯],抗氧剂DLTP(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抗氧剂DSTOP[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也可以是对叔丁基苯酚,DP防霉剂[Ar(OH)mCl5(Br)e],PC防霉剂(3,5-二甲基-4-氯苯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料即为本发明的载体,为高吸附性惰性物质,也即为制造固体农药产品通用惰性物质,主要有矿物性惰性物质、植物性惰性物质及合成的惰性物质三大类。矿物性惰性物质有:硫黄、粘土、叶腊石、滑石、石灰石、白云石、轻质碳酸钙、石膏、生石灰、镁石灰、白炭黑、硅藻土、磷灰石及浮石;植物性惰性物质有柑桔浆、玉米棒芯、粉碎的谷类、稻壳、大豆、烟草、胡桃壳、木材;合成的惰性物质有沉淀硅酸钙水合物,沉淀碳酸钙及沉淀二氧化硅水合物。
与上述方案相对应的制备方法是:
1、可湿性粉剂:(1)填料预粉碎:将大块填料先用颚式破碎机破碎烘干后,用圆盘粉碎机磨细待用;(2)乙草胺母粉的制备:先将磨细的填料加入到混合机内,开动混合机,再将乙草胺原液从混合机喷雾口加入到混合机内,加入后继续混合,使乙草胺吸附在填料中,再经气流粉碎,收集待用;(3)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将乙草胺母粉、苄黄隆原药、乳化剂、湿润剂、扩散剂、稳定剂及磨细填料依次加入到混合机内,混合数分钟,然后将混合物按一定速度输入气流粉碎机,粉碎后经双螺旋混合机混合即得均匀的粉体细度≤44um的可湿性粉剂。
2、微粒剂: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各物料及上述已被填料吸附的乙草胺母粉混合并且研磨通过100目的筛子。把物料加入一个流化床制粒机中,调节气流量使原料温和流化,慢慢地把水喷洒在流化的原料上。流化和喷洒连续进行,当达到所需粒径的颗粒,停止喷水,但继续流化,加热,一直到水分含量低于3%,排出物料,筛分所需粒径的范围,通常为15~100目,随后包装使用。
3、颗粒剂:将各组分于放置混合器中混合,在造粒过程中连续喷水。当组分达到所需的0.80mm粒径时,分离出颗粒并对其干燥和筛分。这些颗粒剂含6%的有效组分。
本发明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即除草组合物(Ⅰ+Ⅱ+Ⅲ)是包含以下组分(重量):
苄黄隆  0.30~2.00份
甲黄隆  0.10~0.25份
乙草胺  9.50~27.50份
乳化剂  4.00~15.00份
湿润剂  0.50~3.00份
扩散剂  0.50~3.00份
稳定剂  0.20~0.50份
填料  40.0~90.0份
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的乳化剂、湿润剂、扩散剂、稳定剂、填料与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相同。
与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相对应的制备方法是:
1、可湿性粉剂:(1)填料预粉碎:将填料经圆盘粉碎机粉碎后,再用气流粉碎机进一步使填料变细;(2)乙草胺母粉制备:将粉碎后的填料与乙草胺原液经滚动式混合器充分进行固液混合,吸附制成疏松可流动粉体,待用;(3)苄黄隆和甲黄隆母粉的制备:将苄黄隆原药、甲黄隆原药与粉碎后的填料混合,经圆盘粉碎机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收集待用;(4)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将苄黄隆和甲黄隆母粉、乙草胺母粉、粉碎过的填料和乳化剂、湿润剂、扩散剂、稳定剂装入球磨机中混合研磨,制得可湿性粉剂,粉体细度≤44um。
2、微粒剂:制备方法和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相同。
3、颗粒剂:和第一种技术方案中的制备方法完全相同。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可湿性粉剂
各组份为(重量):
苄黄隆  3.0份
乙草胺  17.0份
莫诺皂  7.0份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1.0份
亚甲基萘磺酸钠  1.0份
对叔丁基苯酚  0.20份
轻质碳酸钙  71.80份
实施例2:
可湿性粉剂:
各组份为(重量):
苄黄隆  4.00份
乙草胺  15.00份
聚氧乙烯蓖麻油  6.00份
茶祜粉  0.50份
乙二胺聚醚  0.50份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0.30份
轻质碳酸钙  73.70份
实施例3:
可湿性粉剂:
各组份为(重量):
苄黄隆  1.50份
甲黄隆  0.20份
乙草胺  19.00份
聚氧乙烯蓖麻油  6.50份
茶祜粉  1.10份
乙二胺聚醚  1.20份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0.30份
轻质碳酸钙  71.20份
实施例4:
可湿性粉剂:
各组份为(重量):
苄黄隆  1.80份
甲黄隆  0.30份
乙草胺  17.00份
烷基硫酸盐  6.20份
速泊(SOPA)  1.00份
扩散剂DAS  1.30份
溴氯酚  0.40份
轻质碳酸钙  72.00份
实施例5:(方案1除草组合物)
颗粒剂
实施例1的可湿性粉剂  30%
石膏  60%
硫酸钾  10%
将上述三组分于旋转混合器中混合,按前述颗粒剂制备方法制得的方案1除草组合物颗粒剂含6%的有效组分。
实施例6:(方案2除草组合物)
颗粒剂
实施例4的可湿性粉剂  30%
石膏  60%
硫酸钠  10%
将上述三组分于施混合器中混合,按前述颗粒剂制备方法制得的方案2除草组合物颗粒剂含5.73%的有效组分。
实施例7:(方案1除草组合物)
微粒剂
苄黄隆  3.50份
乙草胺  15.00份
烷基酚甲醛树酯
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1.00份
扩散剂MF2号  2.00份
轻质碳酸钙  25.00份
活性粘土  52.50份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研磨,过100目的筛子。然后按照前述微粒剂制备方法在流化床制粒机中制得微粒剂。
实施例8:(方案2除草组合物)
微粒剂:
苄黄隆  1.90份
甲黄隆  0.25份
乙草胺  17.50份
亚硫酸纸浆废液  1.00份
扩散剂SS  1.50份
烷基硫酸盐  1.00份
轻质碳酸钙  30.00份
活性粘土  46.85份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研磨过100目的筛子。然后按照前述微粒剂制备方法在流化床制粒机中制得微粒剂。
下面用应用例对本发明的使用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两种除草组合物施用于我国的各种不同稻作物生长区的移栽稻田。表1至表12所列数据表明了本发明的除草效果以及与有关除草剂的对比数据,其中表1至表5为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正确的用量范围为每亩施用有效成份(指苄黄隆及乙草胺用量之和)6~8克;正确的使用方法为拌化肥、细土、砂子均匀撒施。表6至表12为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可湿性粉剂的试验结果。正确的用量范围为每亩施用有效成份(指苄黄隆、甲黄隆及乙草胺用量之和)为6~8克;正确的使用方法为拌化肥、细土、砂均匀撒施。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微粒剂、颗粒剂三者除草效果完全一致。
表1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Ⅲ(乙草胺)在上海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鸭舌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稻
苄黄隆  2.0  58.4  73.2  40.0  0.0
苄黄隆  0.75
+  59.6  76.1  56.7  0.0
乙草胺  5.25
苄黄隆  1.00
+  68.5  78.5  61.2  0.0
乙草胺  7.00
苄黄隆  1.25
+  70.3  83.1  69.5  0.00
乙草胺  8.75
※  1.试验地点:上海市嘉定县黄渡乡种子场。
2.用药处理后40天估算。100表示完全防除或死亡,0表示没有防除或损伤。
3.用药时间:7月4日,单季晚稻移栽后5天拌化肥均匀撒施,田间保持3~5cm水层。
表2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Ⅲ(乙草胺)在江苏宜兴市1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丁香蓼  异型莎草  节节菜  瓜皮草
苄黄隆  1.50  50.2  89.4  87.3  89.8  78.5
苄黄隆  0.60
+  97.9  98.5  95.6  90.1  81.6
乙草胺  5.40
苄黄隆  0.80
+  100.0  100.0  100.0  98.9  85.4
乙草胺  7.20
苄黄隆  1.00
+  100.0  100.0  100.0  100.0  88.5
乙草胺  9.00
※  1.试验地点:江苏宜兴市丁蜀镇张家村。
2.用药处理后15天估算。
3.用药时间:栽秧后5天拌尿素均匀撒施,施药时间田间保水3cm左右2天以上。
表3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Ⅲ(乙草胺)在湖南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异型莎草  鸭舌草  牛毛毡
苄黄隆  1.00  59.5  100.0  100.0  90.5
苄黄隆  2.00  64.2  100.0  100.0  92.4
苄黄隆  0.75
+  100.0  100.0  100.0  92.7
乙草胺  5.25
苄黄隆  1.00
+  100.0  100.0  100.0  96.8
乙草胺  7.00
※  1.试验地点:湖南长沙湖南农科院试验农场。
2.用药处理后15天估算。
3.用药时间:水稻苗移栽后7天用药,田间保水5~7cm7天。
表4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Ⅲ(乙草胺)在广东省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份%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鸭舌草  节节菜  野兹菇  尖瓣花  稻
苄黄隆  1.50  67.0  100.0  100.0  23.3  100.0  0.0
苄黄隆  0.50
+  92.0  89.9  93.0  85.0  100.0  0.0
乙草胺  3.50
苄黄隆  0.75
+  100.0  99.0  100.0  92.0  100.0  0.0
乙草胺  5.25
※  1.试验地点:广东省城县镇龙镇农技推广站。
2.用药处理后25天估算。
3.用药时间:水稻秧苗移栽后5天,每亩4~6克有效成份与细砂土10~15公斤拌匀后,均匀撒施,水层2~4厘米,并保水5~7天。
表5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Ⅲ(乙草胺)在上海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千金子  异型莎草  鸭舌草  稻
苄黄隆  1.50  82.6  100.0  100.0  88.5  0.0
乙草胺  3.00  95.0  100.0  66.7  72.1  0.0
乙草胺  6.00  100.0  100.0  100.0  78.7  0.0
乙草胺  9.0  100.0  100.0  100.0  79.2  0.0
苄黄隆  1.5
+  100.0  100.0  100.0  91.8  0.0
乙草胺  9.0
苄黄隆  1.5
+  100.0  66.7  100.0  83.6  0.0
乙草胺  6.0
苄黄隆  1.0
+  100.0  100.0  100.0  86.9  0.0
乙草胺  9.0
苄黄隆  1.0
+  100.0  66.7  100.0  85.2  0.0
乙草胺  6.0
※  1.试验地点:上海市五四农场。
2.用药处理后37天估算。
3.用药时间:在水稻苗移栽后4天拌尿素撒施,稻苗保持3厘米左右水层,任其自然落干后恢复正常灌溉。
表6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Ⅱ(甲黄隆)及化合物Ⅲ(乙草胺)在上海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异型莎草  鸭舌草  萤蔺  扁杆藨草  稻
乙草胺  2.50  95.7  67.6  57.4  22.2  22.5  0.0
乙草胺  5.0  100.0  79.4  78.7  38.9  40.4  0.0
甲黄隆  0.13
+  78.3  100.0  83.6  77.8  75.0  0.0
苄黄隆  0.62
苄黄隆  0.33
+
甲黄隆  0.07  100.0  100.0  91.8  77.8  82.5  0.0
+
乙草胺  5.60
苄黄隆  0.39
+
甲黄隆  0.08  100.0  100.0  95.1  83.3  87.5  0.0
+
乙草胺  6.53
苄黄隆  0.44
+
甲黄隆  0.09  100.0  100.0  95.1  94.4  95.0  0.0
+
乙草胺  7.47
※  1.试验地点:上海市五四农场。
2.用药处理后30天调查除草效果。
3.用药时间:水稻苗移栽后7,各处理按上述剂量与返青肥混合撒施田间保水3天。
4.试验时间:1992年5月。
表7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Ⅱ(甲黄隆)及化合物Ⅲ(乙草胺)在湖南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瓜皮草 其它阔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鸭舌草  叶杂草  异型莎草  稻
苄黄隆  0.22
+
甲黄隆  0.05  94.7  93.5  94.5  100.0  0.0
+
乙草胺  3.73
苄黄隆  0.33
+
甲黄隆  0.07  97.5  100.0  100.0  100.0  0.0
乙草胺  5.60
苄黄隆  0.44
+
甲黄隆  0.09  100.0  100.0  100.0  100.0  0.0
+
乙草胺  7.47
丁草胺  60.00  95.1  82.0  90.7  100.0  0.0
※  1.试验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科院试验农场。
2.各处理于药后45天调查除草效果。
3.水稻苗移栽7天施药,施药方法为毒砂法,田间水层4~5cm,保水5天。
4.试验时间:1992年。
表8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Ⅱ(甲黄隆)及化合物Ⅲ(乙草胺)在江西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牛毛毡  矮兹菇  鸭舌草  水稻
苄黄隆  0.22
+
甲黄隆  0.05  100.0  98.23  62.94  85.77  0.0
+
乙草胺  3.73
苄黄隆  0.33
+
甲黄隆  0.07  100.0  100.0  86.94  94.12  0.0
+
乙草胺  5.60
苄黄隆  0.44
+
甲黄隆  0.09  100.0  100.0  92.68  100.0  0.0
+
乙草胺  7.47
丁草胺  60.00  100.0  98.38  56.77  82.35  0.0
※  1.试验地点:江西省良种场繁植示范场横岗村。
2.各处理于药后20天调查除草效果。
3.水稻苗移栽10天后,各处理采用上述药剂和剂量,用少量细泥砂土配合成药土,亩用25公斤细泥砂土,搅拌均匀定量均匀撒施。
4.试验时间为1992年。
表9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Ⅱ(甲黄隆)及化合物Ⅲ(乙草胺)在浙江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鸭舌草  鳢肠  异型莎草  水稻
苄黄隆  0.22
+
甲黄隆  0.05  79.8  96.4  78.2  84.2  0.0
+
乙草胺  3.73
苄黄隆  0.33
+
甲黄隆  0.07  86.1  98.3  94.6  100.0  0.0
+
乙草胺  5.60
苄黄隆  0.44
+
甲黄隆  0.09  88.6  99.2  100.0  100.0  0.0
+
乙草胺  7.47
丁草胺  60.00  88.6  73.7  68.2  78.9  0.0
※  1.试验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农科院试验农场。
2.各处理于药后28天调查除草效果。
3.水稻苗移栽7天后,各处理采用上述药剂和剂量,每亩拌细土10公斤撒施,施药前灌田水3厘米左右,药后待水自然落干后再进行灌水。
4.试验时间为1992年。
5.水稻苗移栽后7天,毒土法使用药。
表10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Ⅱ(甲黄隆)及化合物Ⅲ(乙草胺)在浙江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矮兹菇  总草  水稻
丁草胺  60  91.6  79.8  79.8  0.0
苄黄隆  2.0  91.6  95.3  91.7  0.0
苄黄隆  0.50
+  79.0  90.7  90.7  0.0
甲黄隆  0.11
苄黄隆  0.33
+
甲黄隆  0.07  98.7  95.3  99.0  0.0
+
乙草胺  5.60
苄黄隆  0.44
+
甲黄隆  0.09  99.6  95.3  99.1  0.0
+
乙草胺  7.47
苄黄隆  0.55
+
甲黄隆  0.12  99.9  100.0  99.4  0.0
+
乙草胺  9.33
※  1.试验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新桥。
2.各处理于药后40天调查除草效果。
3.水稻苗移栽后6天,各处理采药剂兑水40kg/亩,粗喷雾,药后田间保水3cm左右7天,以后恢复正常肥水管理。
4.试验时间为1992年。
表11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Ⅱ(甲黄隆)及化合物Ⅲ(乙草胺)在江苏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丁香蓼  节节菜  野荸荠  水稻
苄黄隆  1.33  20.9  95.7  84.3  23.5  0.0
苄黄隆  0.41
+  65.7  100.0  95.5  41.2  0.0
甲黄隆  0.09
苄黄隆  0.44
+
甲黄隆  0.09  95.5  100.0  97.6  58.2  0.0
+
乙草胺  7.47
※  1.试验地点: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乡。
2.各处理于药后25天调查除草效果。
3.水稻苗移栽7天后,上述各处理亩拌尿素7.5公斤均匀撒施,施药田间保持3cm左右的浅水层5天,以后恢复正常肥水管理。
4.试验时间为1992年。
表12 化合物Ⅰ(苄黄隆),化合物Ⅱ(甲黄隆)及化合物Ⅲ(乙草胺)在广西1的除草效果
施用量 防除或损伤%2
处理3
克活性组分/亩  稗草  莎草类  鸭舌草  瓜皮草  水稻
乙草胺  2.5  94.76  100.0  87.20  32.68  0.0
乙草胺  5.0  96.51  100.0  91.60  35.94  0.0
乙草胺  7.5  93.13  100.0  90.13  41.48  0.0
乙草胺  50.0  99.56  100.0  100.0  46.91  10.0
苄黄隆  0.22
+
甲黄隆  0.05  100.0  100.0  100.0  100.0  0.0
+
乙草胺  3.73
苄黄隆  0.33
+
甲黄隆  0.07  100.0  100.0  100.0  100.0  0.0
+
乙草胺  5.60
苄黄隆  0.44
+
甲黄隆  0.09  100.0  100.0  100.0  100.0  0.0
+
乙草胺  7.47
苄黄隆  0.55
+
甲黄隆  0.12  100.0  100.0  100.0  100.0  0.0
+
乙草胺  9.33
※  1.试验地点:广西南宁市广西农科院试验农场。
2.各处理于药后30天调查除草效果。
3.水稻苗移栽7天后,上述各处理亩拌尿素10公斤,均匀撒施,施药田间有水层约3厘米,保水至自干,以后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
4.试验时间为1992年。

Claims (3)

1、一种防治移栽稻田杂草的除草组合物,由下列化合物组成:苄黄
Figure 931009960_IMG1
其中:(Ⅰ)∶(Ⅲ)的重量比例在1∶4~25。
2、一种防治移栽稻田杂草的除草组合物,由下列化合物组成:
Figure 931009960_IMG2
其中:(Ⅱ)∶(Ⅰ)∶(Ⅲ)=1∶3~15∶40~300。
3、化合物(Ⅰ)与(Ⅲ)组合,Ⅰ、Ⅱ与Ⅲ组合可湿性粉剂、微粒剂、颗粒剂剂型加工工艺技术。
CN 93100996 1993-02-12 1993-02-12 除草组合物 Expired - Lifetime CN103546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00996 CN1035464C (zh) 1993-02-12 1993-02-12 除草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00996 CN1035464C (zh) 1993-02-12 1993-02-12 除草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86A true CN1074086A (zh) 1993-07-14
CN1035464C CN1035464C (zh) 1997-07-23

Family

ID=4983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100996 Expired - Lifetime CN1035464C (zh) 1993-02-12 1993-02-12 除草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64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54C (zh) * 1999-10-20 2002-08-07 由振国 含有异丙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2318637A (zh) * 2011-07-29 2012-01-18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69477B (zh) * 2009-08-18 2012-08-29 张志高 含有乙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1677539B (zh) * 2007-06-06 2013-10-09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杀菌活性成分结合物
CN102165961B (zh) * 2003-10-31 2013-10-23 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杀菌剂组合物和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54C (zh) * 1999-10-20 2002-08-07 由振国 含有异丙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2165961B (zh) * 2003-10-31 2013-10-23 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杀菌剂组合物和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CN101677539B (zh) * 2007-06-06 2013-10-09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杀菌活性成分结合物
CN101669477B (zh) * 2009-08-18 2012-08-29 张志高 含有乙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2318637A (zh) * 2011-07-29 2012-01-18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18637B (zh) * 2011-07-29 2012-11-14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乙蒜素的杀虫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4C (zh) 1997-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0431C (zh) 异丙甲草胺的增效除草组合物
CN1033699C (zh) 杀虫的苯基肼衍生物
CN1596649A (zh) 一种含有甲基磺草酮的除草组合物
CN1015624B (zh) 苯甲酰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CN1052115A (zh) 保护农作物免受除草剂危害的吡唑啉类化合物
CN1385070A (zh) 含氟吗啉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72211C (zh) 作为农用杀菌剂和杀虫杀螨的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剂
CN1478391A (zh) 虫螨腈混配农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236A (zh) 吡啶磺酰脲类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610504A (zh) 杀真菌活性物质组合体
CN1149927C (zh) 含有3-羟基-5-甲基异噁唑钙盐的二水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034467A (zh) 苯呋刹(benfure sate)组合物
CN1197458C (zh) 除草增效组合物及防治杂草的方法
CN1074086A (zh) 除草组合物
CN1214721C (zh) 稻田除草剂组合物
CN86102621A (zh) 光活性二噻吩基农药
CN1051040A (zh) 由2-吡咯基烟酸酯衍生的除草剂
CN1273021C (zh) 含丙酯草醚或异丙酯草醚的油菜田除草剂组合物
CN1029582C (zh) 防治稻田杂草的除草剂
CN1083804A (zh) 羧酸衍生物
CN1603299A (zh) 新型羧酸酯类除草剂
CN1027032C (zh) 种子消毒组合物
CN87108243A (zh) 除草的芳氧基苯乙酸衍生物
CN1561731A (zh) 防治椰心叶甲的农药主剂及用其制成的制剂和使用方法
CN85107882A (zh) 吡唑啉杀虫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ORMONE INST., JIANGSU PROV.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HORMONE INST., JIANGSU PROV.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atentee after: Jiangsu Prov. Hormone Inst.,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ormone Inst., Jiangsu Prov.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040721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6284

Case number: 4W00774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Claim No. 93100996 of the invention patent 2 and 3 was invalid and maintained on the basis of claim 1.

Decision date: 2004072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mposite herbicide containing acetochlor, 2,4-D and their derivativ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70723

Patentee: Jiangsu Prov. Hormone Inst., Co., Ltd.

Review decision number: 6284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200 Jiangsu Institute of hormone research, No. 95, Park North Road, Jint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after: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mone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200 No. 380 Simon Street, Jintan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Prov. Hormone Inst.,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2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7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