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761B - 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761B
CN107407761B CN201680013115.1A CN201680013115A CN107407761B CN 107407761 B CN107407761 B CN 107407761B CN 201680013115 A CN201680013115 A CN 201680013115A CN 107407761 B CN107407761 B CN 107407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film
film
polarizing film
rollers
pola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31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761A (zh
Inventor
加藤泰礼
清水英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7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8Electrical discharge treatment, e.g. corona, plasma treatment;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2037/125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curabl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被夹入辊之间的偏振膜与第一保护膜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并且,本发明提供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被夹入辊之间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第二保护膜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

Description

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偏振膜的单面或双面层叠有保护膜的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偏振膜,广泛使用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二色性色素并取向而得到的偏振膜,已知以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碘系偏振膜、以二色性直接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染料系偏振膜等。这些偏振膜通常以其单面或双面借助粘接剂贴合有保护膜的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形式来使用。
作为这样的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日本特开2008-065160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图2公开了在偏振膜(偏振片)的双面分别重叠有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贴合辊之间并进行层叠的方法。
所述方法中,夹入贴合辊之间的偏振膜与保护膜所成的角度大时,从偏振膜与粘接剂之间、保护膜与粘接剂之间不易夹入小气泡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作为所述角度比较大的方法,日本特开2014-056040号公报(专利文献2)的图1公开了下述方法:一边将偏振膜沿着铅直方向朝下运送,一边从水平方向对该偏振膜的双面供给保护膜,进行重叠并在贴合辊之间进行夹持。该文献记载的方法中,被夹入辊之间的偏振膜与保护膜所成的角度为90度。
日本特开2010-117721号公报(专利文献3)的图1也公开了在偏振膜的双面重叠保护膜并供给至贴合辊之间进行夹入的方法。该文献的图1描绘了偏振膜与保护膜以超过120度的角度夹入贴合辊之间的情况。
专利文献3记载的方法中,由于偏振膜与保护膜所成的角度比较大,因此能够降低出现细微气泡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65160号公报(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56040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17721号公报(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方法中,分别以较大的角度对偏振膜的双面供给保护膜,因此,在贴合辊周围的设计布局(レイアウト)方面的制约较大。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的方法中,偏振膜与保护膜所成的角度超过120度,因此,该方法在贴合辊周围的设计布局方面的制约也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确保生产线的设计布局的自由性,且抑制偏振膜与保护膜之间夹入气泡,提供在偏振膜的单面层叠有保护膜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在偏振膜的双面层叠有保护膜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方法,所述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在偏振膜的单面层叠有第一保护膜,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偏振膜的单面借助粘接剂重叠有第一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彼此平行的一对辊之间的工序,在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被夹入辊之间的偏振膜与第一保护膜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方法,所述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在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层叠有第二保护膜,所述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在偏振膜的单面层叠有第一保护膜,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借助粘接剂重叠有第二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彼此平行的一对辊之间的工序,在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被夹入辊之间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第二保护膜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
本发明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前述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可通过上述本发明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来获得。
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尤其是粘度较高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如果将偏振膜与保护膜在借助粘接剂进行了重叠的状态下夹入一对辊之间,则偏振膜与粘接剂之间、保护膜与粘接剂之间容易夹入细小的气泡。因此,上述本发明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应用于粘接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特别优选应用于粘度为10mPa·s以上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此时,在偏振膜的单面借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重叠有第一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一对辊之间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可以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
此外,出于相同的理由,上述本发明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应用于粘接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优选应用于粘度为10mPa·s以上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此时,在偏振膜的单面层叠有第一保护膜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借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层叠有第二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一对辊之间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也可以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未将1片偏振膜与2片保护膜同时进行贴合,而是将1片偏振膜或1片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1片保护膜进行贴合,此外,能够将偏振膜或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保护膜所成的角度增加得较大,因此,容易调整贴合时的偏振膜与第一保护膜所成的角度、以及、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第二保护膜所成的角度,能够确保生产线的设计布局的自由度,且抑制贴合时夹入气泡,同时减小粘接剂层的厚度(粘接剂层的薄化),由此可适合地制造整体厚度更小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例的图。
图2是作为在夹入辊之间时的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偏振膜与第一保护膜所成的角度相同的情况而分别模式性地示出图2的(a)、图2的(b)、图2的(c)的图。
图3是作为在夹入辊之间时的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第二保护膜所成的角度相同的情况而分别示意性地示出图3的(a)、图3的(b)、图3的(c)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优选例的图。本发明提供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优选如图1所示的例子那样地被用作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的前半部分(第1贴合工序)。当然,制造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时,单独使用该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即可。
本发明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如图1所示那样,其是在偏振膜1的单面借助粘接剂层叠有第一保护膜2的状态下夹入一对辊4、5之间,从而制造在偏振膜1的单面层叠有第一保护膜2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夹入辊4、5之间时的与辊4、5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所成的角度α为45度以上。
像这样,通过将1片偏振膜与1片保护膜进行贴合,而不同时贴合1片偏振膜和2片保护膜,从而容易调整贴合时的偏振膜与保护膜所成的角度,容易使前述角度比同时贴合1片偏振膜和2片保护膜的情况更大,能够抑制贴合时夹入气泡、且能够减小粘接剂层的厚度(粘接剂层的薄化),由此,可适合地制造整体厚度更小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生产线的设计布局的自由度,此外,与同时贴合1片偏振膜和2片保护膜的情况不同,由于可以不考虑夹住偏振膜的2个粘接剂层的厚度的平衡,因此还存在容易调整条件的优点。
本发明中,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从辊4与辊5之间通常沿着与包括两个辊4、5的轴线在内的平面A正交的方向B被拉出,或者,沿着相对于该方向B为5度以内的方向被拉出。如果沿着相对于前述方向B超过5度的方向拉出,则有时出现在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之间产生间隙的被称为隧道效应的现象,例如形成10mm以上的大气泡、或者产生条纹状的未贴着部分、或者产生褶皱。
本发明中,在夹入辊4、5之间时的与辊4、5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所成的角度α设为45度以上、优选设为60度以上。前述角度α小于45度时,有时在粘接剂与偏振膜1之间、粘接剂与第一保护膜2之间夹入空气而产生10μm~50μm左右的气泡。
此外,本发明中,在夹入辊4、5之间时的与辊4、5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所成的角度α的上限通常为180度以下、优选为90度以下。这是因为:如果角度α超过180度,则生产线的设计布局出现问题,此外,偏振膜1容易产生褶皱。此外,夹入辊4、5之间时,从设计布局的自由度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偏振膜1和第一保护膜2各自相对于与包括两辊4、5之间的轴线在内的平面A正交的方向B所成的角度α1、α2中的任一者为9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小于90度、特别优选为80度以下。进而,前述角度α1、α2优选均为9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小于90度、特别优选为80度以下。此外,前述角度α1、α2可以为0度,也可以超过0度,可以为5度以上、进而可以为15度以上。
此处,角度α如图2所示那样,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可以以平行于辊4、5之间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作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地配置。图2的(a)所示的例子中,将角度α设为60度,偏振膜1与前述方向B所成的角度α1为30度,前述方向B与第一保护膜2所成的角度α2为30度。此外,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也可以不对称地配置。图2的(b)所示的例子中,将角度α设为60度,偏振膜1与前述方向B所成的角度α1为15度,前述方向B与第一保护膜2所成的角度α2为45度。图2的(c)的例子中,将角度α设为60度,偏振膜1与前述方向B所成的角度α1为45度,前述方向B与第一保护膜2所成的角度α2为15度。
应予说明,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上方配置有偏振膜1且下方配置有保护膜2的例子,当然也可以在上方配置保护膜,并在下方配置偏振膜。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偏振膜1通常使用带状的偏振膜,通常一边从带状的偏振膜卷成卷状而得到的偏振膜原卷料卷(未图示)中拉出一边进行供给。此外,作为第一保护膜2通常使用带状的保护膜,通常一边从带状的保护膜卷成卷状而得到的保护膜原卷料卷(未图示)中拉出一边进行供给。所得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通常为带状。
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借助粘接剂进行重叠。粘接剂可以利用未图示的涂布机仅涂布于偏振膜1,也可以仅涂布于第一保护膜2,还可以涂布于偏振膜1和第一保护膜2这两者。此外,通过凹版涂布来涂布粘接剂时,为了抑制偏振膜1的断裂,可以将粘接剂仅涂布于第一保护膜2而不涂布于偏振膜1。
所用的偏振膜1和第一保护膜2、所得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宽度通常为500mm以上且3000mm以下。由于设计布局的制约变得严格,因此,在宽度为1000mm以上的情况下,优选应用本发明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图1示出了在上述前半部分(第1贴合工序)之后,连续地进行该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来作为后半部分(第2贴合工序)的情况。本发明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是在偏振膜1的单面层叠有第一保护膜2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借助粘接剂重叠有第二保护膜8的状态下夹入一对辊10、11之间,从而制造在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层叠有第二保护膜8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夹入辊10、11之间时的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所成的角度β为45度以上、优选为6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更优选为90度以下。
像这样,通过将1片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1片第二保护膜进行贴合,而不同时贴合1片偏振膜和2片保护膜,从而容易调整贴合时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第二保护膜所成的角度,能够确保生产线的设计布局的自由度,抑制贴合时夹入气泡且能够减小粘接剂层的厚度,由此,可适合地制造整体厚度更小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
本发明中,在夹入辊10、11之间时的与辊10、11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所成的角度β设为45度以上、优选设为60度以上。前述角度β小于45度时,有时在构成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的偏振膜1与粘接剂之间、粘接剂与第二保护膜8之间夹入空气而产生10μm~50μm左右的气泡。
此外,本发明中,在夹入辊10、11之间时的与辊10、11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所成的角度β的上限通常为180度以下、优选为90度以下。这是因为:如果角度β超过180度,则生产线的设计布局有可能出现问题。此外,夹入辊10、11时,从设计布局的自由度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和第二保护膜8各自相对于与包括辊10、11的轴线在内的平面C正交的方向D所成的角度β3、β8中的任一者为9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小于90度、特别优选为80度以下。进而,前述角度β3、β8更优选均为90度以下。此外,前述角度β3、β8可以为0度,也可以超过0度,可以为5度以上、进而可以为15度以上。
此处,角度β如图3所示那样,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可以以平行于辊10、11之间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作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地配置。图3的(a)所示的例子中,将角度β设为60度,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前述方向D所成的角度β3为30度,前述方向D与第二保护膜8所成的角度β8为30度。此外,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也可以不对称地配置。图3的(b)所示的例子中,将角度β设为60度,第二保护膜8与前述方向D所成的角度β8为15度,前述方向D与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所成的角度β3为45度。图3的(c)的例子中,将角度β设为60度,第二保护膜8与前述方向D所成的角度β8为45度,前述方向D与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所成的角度β3为15度。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通常为带状。此外,作为第二保护膜8,通常使用带状的保护膜,通常一边从带状的保护膜卷成卷状而得到的保护膜原卷料卷(未图示)中拉出一边进行供给。所得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9通常为带状。
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借助粘接剂进行重叠。粘接剂例如可以利用未图示的涂布机仅涂布于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也可以仅涂布于第二保护膜8,还可以涂布于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和第二保护膜8这两者。此外,通过凹版涂布来涂布粘接剂时,为了抑制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的断裂,可以将粘接剂仅涂布于第二保护膜8而不涂布于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
所用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和第二保护膜8、所得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9的宽度通常为500mm以上且3000mm以下。由于设计布局的制约变得严格,因此,在宽度为1000mm以上的情况下,优选应用本发明的方法。
应予说明,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上方配置有第二保护膜8且下方配置有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的例子,当然也可以在上方配置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并在下方配置第二保护膜8。
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将一对贴合辊4、5沿着铅直方向并列配置,将偏振膜1和第一保护膜2从左侧供给,并将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沿着水平方向朝向右侧拉出,也可以将一对贴合辊4、5沿着水平方向并列配置,将偏振膜1和第一保护膜2从两个贴合辊4、5的上侧供给,并将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沿着铅直方向朝向下侧拉出。
此外,图1所示的例子中,将一对贴合辊10、11沿着铅直方向并列配置,将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和第二保护膜8从左侧供给,并将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9沿着水平方向朝向右侧拉出,也可以将一对贴合辊10、11沿着水平方向并列配置,将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和第二保护膜8从两个贴合辊10、11的上侧供给,并将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9沿着铅直方向朝向下侧拉出。
像这样,如果呈现将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9沿着铅直方向朝向下侧拉出之类的设计布局,则容易将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9保持为一条直线。此外,作为粘接剂,如后述水系粘接剂那样地使用粘度较低的粘接剂时,通过将偏振膜1和第一保护膜2从上侧供给至贴合辊4、5,此外,通过将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和第二保护膜8从贴合辊10、11的上侧进行供给,粘接剂在辊之间容易均等地扩散至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之间、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之间,容易形成厚度均匀的粘接剂层。
如图1示出的例子那样,本发明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优选以将本发明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作为第1贴合工序的第2贴合工序的形式来连续进行,当然,在已经制作好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并向其贴合第二保护膜的情况下,也可以仅进行该工序。
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剂只要是液状的粘接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水系粘接剂(聚乙烯醇水溶液等),也可以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将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夹入一对贴合辊4、5之间后,或者将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夹入一对贴合辊10、11之间后,在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通过使其干燥,此外,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能够使粘接剂固化。应予说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粘度高,在进行贴合时,偏振膜1与粘接剂之间、第一保护膜2与粘接剂之间、或者、第二保护膜8与粘接剂之间容易夹入气泡,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能够制造抑制气泡夹入地进行了贴合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这一优点。应予说明,在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粘接剂涂布于偏振膜、保护膜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同样地,在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粘接剂涂布于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第二保护膜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即可。
此处,作为本发明中适合使用的活性能量固化性粘接剂,从耐候性、折射率、阳离子聚合性等的观点出发,可列举出包含环氧系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剂,所述环氧系树脂组合物含有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发生固化的环氧树脂。其中,不限定于此,可以采用一直以来用于制造偏振板的各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有机溶剂系粘接剂、热熔系粘接剂、无溶剂型粘接剂等)。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从耐候性、折射率、阳离子聚合性等观点出发,作为粘接剂的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环氧树脂优选为分子内不含芳香环的环氧树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这种环氧树脂,可例示出氢化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
氢化环氧树脂可通过使作为芳香族环氧树脂原料的聚羟基化合物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在加压下选择性地发生核氢化反应,并将所得核加氢聚羟基化合物进行缩水甘油醚化的方法来获得。作为芳香族环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的二缩水甘油醚和双酚S的二缩水甘油醚等双酚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和羟基苯甲醛苯酚酚醛清漆环氧树脂等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四羟基苯基甲烷的缩水甘油醚、四羟基二苯甲酮的缩水甘油醚和环氧化聚乙烯基苯酚等多官能型环氧树脂等。氢化环氧树脂之中,优选为经氢化的双酚A的缩水甘油醚。
脂环式环氧树脂是指: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键合于脂环式环的环氧基的环氧树脂。“键合于脂环式环的环氧基”是指:下式所示结构中的架桥的氧原子-O-。下式中,m为2~5的整数。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01
去除上述式中的(CH2)m中的1个或多个氢原子后的形态的基团键合于其它化学结构而得到的化合物可形成脂环式环氧树脂。(CH2)m中的1个或多个氢原子可以任选被甲基、乙基等直链状烷基适当取代。脂环式环氧树脂之中,具有氧杂双环己烷环(上述式中的m=3的环)、氧杂双环庚烷环(上述式中的m=4的环)的环氧树脂显示出优异的粘接性,故而优选使用。以下具体例示出优选使用的脂环式环氧树脂,但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
(a)下式(I)所示的环氧环己烷羧酸环氧环己基甲酯类: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02
(式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
(b)下式(II)所示的烷烃二醇的环氧环己烷羧酸酯类: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11
(式中,R3和R4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n表示2~20的整数)。
(c)下式(III)所示的二羧酸的环氧环己基甲酯类: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12
(式中,R5和R6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p表示2~20的整数)。
(d)下式(IV)所示的聚乙二醇的环氧环己基甲基醚类: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13
(式中,R7和R8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q表示2~10的整数)。
(e)下式(V)所示的烷烃二醇的环氧环己基甲基醚类: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14
(式中,R9和R10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r表示2~20的整数)。
(f)下式(VI)所示的二环氧三螺化合物: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15
(式中,R11和R12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
(g)下式(VII)所示的二环氧单螺化合物: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21
(式中,R13和R14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
(h)下式(VIII)所示的乙烯基环己烯二环氧化物类: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22
(式中,R15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
(i)下式(IX)所示的环氧环戊基醚类: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23
(式中,R16和R17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
(j)下式(X)所示的二环氧三环癸烷类:
Figure BDA0001395050490000124
(式中,R18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直链状烷基)。
上述例示的脂环式环氧树脂之中,出于已有市售、或者是其类似物且比较容易获取等理由出发,更优选使用下述脂环式环氧树脂。
(A)7-氧杂双环[4.1.0]庚烷-3-羧酸与(7-氧杂-双环[4.1.0]庚-3-基)甲醇的酯化物[式(I)中的R1=R2=H的化合物]、
(B)4-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烷-3-羧酸与(4-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3-基)甲醇的酯化物[式(I)中的R1=4-CH3、R2=4-CH3的化合物]、
(C)7-氧杂双环[4.1.0]庚烷-3-羧酸与1,2-乙二醇的酯化物[式(II)中的R3=R4=H、n=2的化合物]、
(D)(7-氧杂双环[4.1.0]庚-3-基)甲醇与己二酸的酯化物[式(III)中的R5=R6=H、p=4的化合物]、
(E)(4-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3-基)甲醇与己二酸的酯化物[式(III)中的R5=4-CH3、R6=4-CH3、p=4的化合物]、
(F)(7-氧杂双环[4.1.0]庚-3-基)甲醇与1,2-乙二醇的醚化物[式(V)中的R9=R10=H、r=2的化合物]。
此外,作为脂肪族环氧树脂,可列举出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环氧烷加成物的聚缩水甘油醚。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出1,4-丁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甘油的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的三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通过对乙二醇、丙二醇和甘油等脂肪族多元醇加成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烷(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醚等。
构成包含环氧系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剂的环氧树脂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该组合物所使用的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通常为30~3000g/当量、优选在50~1500g/当量的范围内。如果环氧当量低于30g/当量,则存在固化后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9的挠性降低或者粘接强度降低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超过3000g/当量,则存在与粘接剂所含有的其它成分相容的相容性降低的可能性。
对于该粘接剂而言,从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优选使用阳离子聚合。因此,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优选配混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通过可见光线、紫外线、X射线、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从而引发环氧基的聚合反应。以下,将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从而引发环氧基的聚合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称为“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使用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并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来进行粘接剂固化的方法从能够在常温下进行固化、考虑偏振膜的耐热性或者由膨胀导致的形变的必要性降低、能够使膜之间良好地粘接的观点出发是有利的。此外,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通过光而发挥出催化作用,因此,即使混合至环氧树脂,其保存稳定性、作业性也优异。
作为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例如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鎓盐、芳香族锍盐等鎓盐;铁-芳烃络合物等。
作为芳香族重氮盐,可列举出例如重氮苯六氟锑酸盐、重氮苯六氟磷酸盐、重氮苯六氟硼酸盐等。此外,作为芳香族碘鎓盐,可列举出例如二苯基碘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二苯基碘鎓六氟锑酸盐、二(4-壬基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等。
作为芳香族锍盐,可列举出例如三苯基锍六氟磷酸盐、三苯基锍六氟锑酸盐、三苯基锍四(五氟苯基)硼酸盐、4,4’-双(二苯基锍)二苯硫醚双(六氟磷酸盐)、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二苯硫醚双(六氟锑酸盐)、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二苯硫醚双(六氟磷酸盐)、7-[二(对甲苯甲酰基)锍]-2-异丙基硫杂蒽酮六氟锑酸盐、7-[二(对甲苯甲酰基)锍]-2-异丙基硫杂蒽酮四(五氟苯基)硼酸盐、4-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二苯硫醚六氟磷酸盐、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二苯硫醚六氟锑酸盐、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对甲苯甲酰基)锍二苯硫醚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
此外,作为铁-芳烃络合物,可列举出例如二甲苯-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锑酸盐、异丙苯-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磷酸盐、二甲苯-环戊二烯基铁(II)三(三氟甲磺酰基)甲烷化物等。
这些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市售品可轻易地获取,例如,分别按照商品名可列举出“KAYARAD PCI-220”和“KAYARAD PCI-620”(以上为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UVI-6990”(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制)、“ADEKAOPTOMER SP-150”和“ADEKAOPTOMER SP-170”(以上为ADEKACorporation制)、“CI-5102”、“CIT-1370”、“CIT-1682”、“CIP-1866S”、“CIP-2048S”和“CIP-2064S”(以上为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制)、“DPI-101”、“DPI-102”、“DPI-103”、“DPI-105”、“MPI-103”、“MPI-105”、“BBI-101”、“BBI-102”、“BBI-103”、“BBI-105”、“TPS-101”、“TPS-102”、“TPS-103”、“TPS-105”、“MDS-103”、“MDS-105”、“DTS-102”和“DTS-103”(以上为绿化学株式会社制)、“PI-2074”(Rhodia公司制)等。
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芳香族锍盐即使在300nm以上的波长区域也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因此能够赋予固化性优异且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粘接强度的固化物,故而优选使用。
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配混量相对于环氧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为0.5~2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以上,此外,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如果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配混量相对于环氧树脂100重量份低于0.5重量份,则存在固化变得不充分、机械强度、粘接强度降低的倾向。此外,如果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配混量相对于环氧树脂100重量份超过20重量份,则有可能因固化物中的离子性物质增加而导致固化物的吸湿性变高、耐久性能降低。
使用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时,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光敏剂(光増感剤)。通过使用光敏剂,阳离子聚合反应性提高,能够提高固化物的机械强度、粘接强度。作为光敏剂,可列举出例如羰基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过硫化物、氧化还原系化合物、偶氮和重氮化合物、卤素化合物、光还原性色素等。
如果列举出光敏剂的更具体例,则有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异丙醚和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等苯偶姻衍生物;二苯甲酮、2,4-二氯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和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衍生物;2-氯硫杂蒽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等硫杂蒽酮衍生物;2-氯蒽醌和2-甲基蒽醌等蒽醌衍生物;N-甲基吖啶酮和N-丁基吖啶酮等吖啶酮衍生物;以及,α,α-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酰、芴酮、氧杂蒽酮、铀酰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等。光敏剂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光敏剂在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中优选在0.1~20重量份的范围内含有。
粘接剂所含有的环氧树脂通过光阳离子聚合而进行固化,也可以通过光阳离子聚合和热阳离子聚合这两者来进行固化。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将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与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组合使用。
作为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苄基锍盐、噻吩鎓盐、四氢噻吩鎓盐、苄基铵盐、吡啶嗡盐、肼盐、羧酸酯、磺酸酯、胺酰亚胺等。这些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作为市售品而轻易地获得,例如,分别按照商品名可列举出“ADEKAOPTON CP77”和“ADEKAOPTON CP66”(以上为ADEKACorporation制)、“CI-2639”和“CI-2624”(以上为日本曹达株式会社制)、“SUN-acid SI-60L”、“SUN-acid SI-80L”和“SUN-acid SI-100L”(以上为三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可以进一步含有氧杂环丁烷类、多元醇类等用于促进阳离子聚合的化合物。
氧杂环丁烷类是分子内具有四元环醚的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苯、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苯酚酚醛清漆氧杂环丁烷等。这些氧杂环丁烷类可作为市售品而轻易地获取,例如,分别按照商品名可列举出“ARON OXETANE OXT-101”、“ARON OXETANE OXT-121”、“ARONOXETANE OXT-211”、“ARON OXETANE OXT-221”和“ARON OXETANE OXT-212”(以上为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等。这些氧杂环丁烷类在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中通常以5~95重量%、优选以30~70重量%的比例来含有。
作为多元醇类,优选为不存在除酚性羟基之外的酸性基团的多元醇类,可列举出例如不具有除羟基之外的官能团的多元醇化合物、聚酯多元醇化合物、聚己内酯多元醇化合物、具有酚性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聚碳酸酯多元醇等。这些多元醇类的分子量通常为48以上、优选为6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此外,优选为1,000以下。这些多元醇类在固化性环氧树脂组合物中通常以50重量%以下、优选以30重量%以下的比例来含有。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可以进一步配混离子捕获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节剂、流平剂、增塑剂、消泡剂等添加剂。作为离子捕获剂,可列举出粉末状的铋系、锑系、镁系、铝系、钙系、钛系和它们的混合系等无机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出受阻酚系抗氧化剂等。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接剂可以用作实质上不含溶剂成分的无溶剂型粘接剂,但各涂布方式分别存在最佳的粘度范围,因此,为了调整粘度也可以含有溶剂。作为溶剂,优选使用可良好地溶解环氧树脂组合物等而不会降低偏振膜的光学性能的溶剂,可列举出例如以甲苯为代表的烃类、以乙酸乙酯为代表的酯类等有机溶剂。本发明所使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粘度例如为5~1000mPa·s左右的范围,优选为10~200mPa·s、更优选为20~100mPa·s。
针对粘接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0.2μm~3μm,在本发明中,从能够减小厚度且进一步抑制气泡夹入的观点出发,优选在0.5μm~1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0.8μm以下。
本发明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粘接剂而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时,在偏振膜1的单面借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重叠有第一保护膜2的状态下夹入一对辊4、5之间,然后利用UV灯6等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即可。为了在偏振膜1的单面借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重叠第一保护膜2,可以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预先涂布于偏振膜1,但优选预先涂布于第一保护膜2。
此外,在本发明的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中的偏振膜1的单面层叠有第一保护膜2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借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层叠有第二保护膜8的状态下夹入一对辊之间10、11,然后利用UV灯12等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即可。为了制成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借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重叠有第二保护膜8的状态,可以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预先涂布于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但优选预先涂布于第二保护膜。
本发明中,当然可以仅在第2贴合工序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通过这样地进行照射,能够将用于照射的UV灯等设备归总配置于1处,从而使设计布局变得简便,进而,从设计布局的自由度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通过在第1贴合工序、第2贴合工序中分别预先进行照射,存在下述优点:即使不增加UV灯自身的输出功率也能够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能够抑制由UV灯的热导致的外观不良。
第1贴合工序中使用的贴合辊4、5可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金属制辊、橡胶制辊等由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材质形成的辊。在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的贴合中使用水系粘接剂时,作为贴合辊4、5,可适合地使用一者为金属制辊且另一者为橡胶制辊的组合、或者一对橡胶制辊。此外,在偏振膜1与第一保护膜2的贴合中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时,作为贴合辊4、5,从能够以更高的压力进行贴合的观点出发,优选两辊4、5均为金属辊,优选使用一者为金属制辊、另一者为橡胶制辊的组合。一者为金属制辊且另一者为橡胶制辊时,从偏振膜1不易碎裂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与偏振膜1接触一侧的贴合辊(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贴合辊4)使用金属制辊,且与第一保护膜2接触一侧的贴合辊(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贴合辊5)使用橡胶制辊,在前述角度α1超过0度的情况下,进一步优选。
针对第2贴合工序中使用的贴合辊10、11,也与上述贴合辊4、5同样地,可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金属制辊、橡胶制辊等由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材质形成的辊。在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的贴合中使用水系粘接剂时,作为贴合辊10、11,可适合地使用一者为金属制辊且另一者为橡胶制辊的组合、或者一对橡胶制辊。此外,在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与第二保护膜8的贴合中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时,作为贴合辊10、11,优选使用一者为金属制辊、另一者为橡胶制辊的组合。图1示出了使用金属制辊作为贴合辊10且使用橡胶制辊作为贴合辊11的例子。
作为金属制辊的母材,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材质,优选为不锈钢,更优选为SUS304(包含18%的Cr和8%的Ni的不锈钢)。金属制辊的表面优选实施了镀铬处理。
此外,橡胶制辊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NBR(腈橡胶)、TITAN、氨基甲酸酯、硅、EPDM(乙烯-丙烯-二烯橡胶)等,优选为NBR、TITAN、氨基甲酸酯。橡胶制辊的硬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60~100°、优选为85~95°。应予说明,橡胶制辊的硬度可利用基于JIS K6253的硬度计进行测定。作为市售的硬度计,可以使用例如ASKA CORPORATION制造的橡胶硬度计“Type-A”等。具体而言,利用硬度计测定将表面用棒之类的物体按压时的橡胶制辊的表面阻力。
此外,作为贴合辊4、5、10、11中的任一者而使用橡胶制辊时,可以使用直径从中央部朝向端部变小(即,中央部的半径大于端部的半径)的具有锥形外周形状的轧辊(クラウンロール)。当然,金属制辊、橡胶制辊可以同时使用直径实质上均匀的平辊。
贴合辊的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为平辊时的直径优选为100mm~270mm。此外,为轧辊时的端部的直径优选为100mm~270mm。应予说明,一对贴合辊各自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贴合辊的宽度只要是应该贴合的宽度即可,可以与膜宽、即所用的偏振膜1、第一保护膜2和第二保护膜8的宽度相同,也可以比其窄,通常是超过膜宽的宽度。
利用贴合辊4、5进行贴合时以及利用贴合辊10、11进行贴合时的按压压力没有特别限定,如上所述地使用金属制辊和橡胶制辊时,按照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的两片式加压箱(超低压用)的瞬间压力计通常为0.5MPa~2.0MPa。本发明中,对于该贴合辊的按压压力通常被施加于贴合辊的两端的轴承部件。
应予说明,图1示出了用一对贴合辊进行贴合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呈现以夹入一对贴合辊的方式进一步设置一对辊的构成。
此外,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在与第二保护膜8进行贴合之前,以通过接触辊7而使张力维持恒定的方式进行保持。这种辊7也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本领域中一直以来使用的辊。
针对本发明中要进行贴合的偏振膜1、第一保护膜2、以及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3和第二保护膜8的运送速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在10m/分钟~50m/分钟的范围内。
本发明中使用的偏振膜可以使用当领域中通常使用的适当的偏振膜、优选为带状的偏振膜。作为偏振膜,优选使用使单轴拉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二色性色素并取向而得到的偏振膜。
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进行皂化来获得。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之外,还可列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和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还可列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为85摩尔%以上、优选为9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8~100摩尔%。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这些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进行了改性,也可以使用例如用醛类进行了改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将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制膜而得到的产物可以以偏振膜的原卷料膜的形式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制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现有公知的适当方法进行制膜。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原卷料膜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150μm左右。通常以卷状的形式供给,厚度在20~1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30~80μm的范围内,此外,工业上的实用宽度在1500~6000mm的范围内。
市售的聚乙烯醇系膜(VINYLON VF-PS#7500、Kuraray Co.,Ltd.制造/OPL膜M-7500、日本合成株式会社制)的原卷料厚度为75μm、(VINYLON VF-PS#6000、Kuraray Co.,Ltd.制、VINYLON VF-PE#6000、Kuraray Co.,Ltd.制)的原卷料厚度为60μm等。
偏振膜通常经由下述工序来制造: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而使二色性色素吸附的工序(染色处理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硼酸处理工序);以及,在利用该硼酸水溶液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水洗处理工序)。
此外,制造偏振膜时,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进行单轴拉伸,该单轴拉伸可以在染色处理工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染色处理工序中进行,还可以在染色处理工序之后进行。在染色处理工序之后进行单轴拉伸时,该单轴拉伸可以在硼酸处理工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硼酸处理工序中进行。当然,也可以在这些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单轴拉伸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之间沿着单轴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沿着单轴进行拉伸。此外,可以为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为在利用溶剂使其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左右。
染色处理工序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基于二色性色素的染色通过例如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来进行。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例如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染料包括:例如C.I.DIRECT RED 39等包含双偶氮化合物的二色性直接染料;包含三偶氮、四偶氮等化合物的二色性直接染料。应予说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进行染色处理之前预先实施在水中浸渍的浸渍处理。
作为二色性色素而使用碘时,通常采用在含有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来进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碘含量通常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为0.01~1重量份,碘化钾的含量通常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为0.5~20重量份。作为二色性色素而使用碘时,染色所用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40℃,在该水溶液中浸渍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20~1800秒。
另一方面,作为二色性色素而使用二色性染料时,通常采用在包含水溶液二色性染料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来进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染料的含量通常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为1×10-4~10重量份、优选为1×10-3~1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10-3~1×10-2重量份。该水溶液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来作为染色助剂。作为二色性色素而使用二色性染料时,染色所用的染料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80℃,此外,在该水溶液中浸渍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10~1800秒。
硼酸处理工序通过将被二色性色素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硼酸的水溶液来进行。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硼酸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通常为2~15重量份、优选为5~12重量份。作为上述染色处理工序中的二色性色素而使用碘时,该硼酸处理工序中使用的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此时,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碘化钾量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通常为0.1~15重量份、优选为5~12重量份。在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浸渍的浸渍时间通常为60~1200秒、优选为150~600秒、进一步优选为200~400秒。含有硼酸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40℃以上、优选为50~85℃、更优选为55~75℃。
在后续的水洗处理工序中,通过将上述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例如水来进行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中的水温通常为4~40℃,浸渍时间通常为1~120秒。水洗处理后,通常实施干燥处理,能够得到偏振膜。干燥处理可适合地使用例如热风干燥机、远红外线加热器等来进行。干燥处理的温度通常为30~100℃、优选为50~80℃。干燥处理的时间通常为60~600秒、优选为120~600秒。
这样操作,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实施单轴拉伸、基于二色性色素的染色、硼酸处理和水洗处理,能够得到偏振膜。该偏振膜的厚度通常在5~50μm的范围内。
此外,作为本发明中的第一保护膜、第二保护膜,可以使用例如由环烯烃系树脂、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丙烯等本领域中一直以来广泛使用的膜材料形成的保护膜。
环烯烃系树脂是指具有由例如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之类的环状烯烃(环烯烃)形成的单体的单元的热塑性树脂(也被称为热塑性环烯烃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可以是上述环烯烃的开环聚合物或者使用了2种以上环烯烃的开环共聚物的加氢物,也可以是环烯烃与链状烯烃、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等的加聚物。此外,导入极性基团也是有效的。
使用环烯烃与链状烯烃或/和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共聚物时,作为链状烯烃,可列举出乙烯、丙烯等,此外,作为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可列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核烷基取代苯乙烯等。这种共聚物中的由环烯烃形成的单体的单元可以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15~50摩尔%)。尤其是,使用环烯烃与链状烯烃与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三元共聚物时,由环烯烃形成的单体的单元如上所述地可以设为较少的量。所述三元共聚物中的由链状烯烃形成的单体的单元通常为5~80摩尔%,由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形成的单体的单元通常为5~80摩尔%。
环烯烃系树脂可适合地使用适当的市售品,例如Topas(Ticona公司制)、ARTON(JSR公司制)、ゼオノア(ZEONOR)(日本ZEON CORPORATION制)、ゼオネックス(ZEONEX)(日本ZEON CORPORATION制)、Apel(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オキシス(OXIS)(大仓工业株式会社制)等。将这种环烯烃系树脂进行制膜而制成膜时,可适当地使用溶剂流延法、熔融挤出法等公知方法。此外,可以使用例如エスシーナ(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CA40(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ZEONOR FILM(OPTES公司制)等预先制膜得到的环烯烃系树脂制膜的市售品。
环烯烃系树脂膜可以进行了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通过进行拉伸,能够对环烯烃系树脂膜赋予任意的相位差值。拉伸通常一边从膜卷中卷出一边连续地进行,利用加热炉向卷的前进方向(膜的长度方向)、与该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膜的宽度方向)或者这两个方向进行拉伸。加热炉的温度通常采用环烯烃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玻璃化转变温度+100℃的范围。拉伸的倍率通常为1.1~6倍、优选为1.1~3.5倍。
如果环烯烃系树脂膜处于成卷状态,则存在膜彼此粘接而容易发生粘连的倾向,因此,通常在贴合保护膜后再卷成卷。此外,环烯烃系树脂膜通常表面活性差,因此,要与偏振膜粘接的表面优选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火焰(flame)处理、皂化处理等表面处理。其中,适合为比较容易实施的等离子体处理,特别适合为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
乙酸纤维素系树脂是纤维素的部分酯化物或完全酯化物,可列举出例如包含纤维素的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它们的混合酯等的膜。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三乙酰基纤维素膜、二乙酰基纤维素膜、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膜、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膜等。作为这种纤维素酯系树脂膜,可适合地使用适当的市售品,例如FUJITACK TD80(Fujifilm Corporation制)、FUJITACK TD80UF(Fujifilm Corporation制)、FUJITACK TD80UZ(FujifilmCorporation制)、KC8UX2M(Konica Minolta Opto Products Co.,Ltd.制)、KC8UY(KonicaMinolta Opto Products Co.,Ltd.制)FUJITACK TD60UL(Fujifilm Corporation制)、KC4UYW(Konica Minolta Opto Products Co.,Ltd.制)、KC6UAW(Konica Minolta OptoProducts Co.,Ltd.制)等。
此外,作为保护膜,也可适合地使用赋予了相位差特性的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膜。作为所述被赋予了相位差特性的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膜的市售品,可列举出WV BZ 438(Fujifilm Corporation制)、KC4FR-1(Konica Minolta Opto Products Co.,Ltd.制)、KC4CR-1(Konica Minolta Opto Products Co.,Ltd.制)、KC4AR-1(Konica Minolta OptoProducts Co.,Ltd.制)等。乙酸纤维素也被称为乙酰基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
这些乙酸纤维素系膜容易吸水,偏振板的水分率有时影响偏振板的端部松弛。制造偏振板时的水分率越接近偏振板的保管环境、例如洁净室的生产线、成卷保管仓库中的平衡水分率越优选,还因层叠膜的构成而异,例如为2.0~3.5%左右、进一步优选为2.5~3.0%。该偏振板的水分率的数值利用干燥重量法进行测定,为105℃/120分钟后的重量变化。
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一保护膜和/或第二保护膜具备作为相位差膜的功能、作为亮度提高膜的功能、作为反射膜的功能、作为半透射反射膜的功能、作为扩散膜的功能、作为光学补偿膜的功能等光学功能。此时,通过在例如保护膜的表面层叠相位差膜、亮度提高膜、反射膜、半透射反射膜、扩散膜、光学补偿膜等光学功能性膜,除了能够具备这样的功能之外,还能够对保护膜自身赋予这样的功能。此外,如具备亮度提高膜的功能的扩散膜等那样地,可以使保护膜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通过对上述保护膜实施日本特许第2841377号公报、日本特许第3094113号公报等记载的拉伸处理,或者实施日本特许第3168850号公报记载的处理,能够赋予作为相位差膜的功能。相位差膜的相位差特性可以从例如正面相位差值为5~100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为40~300nm的范围等适当选择。此外,通过利用日本特开2002-16902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29030号公报记载那样的方法对上述保护膜形成微细孔,或者,通过将选择反射的中心波长不同的2层以上的胆甾醇结构液晶层进行重叠,能够赋予作为亮度提高膜的功能。
如果通过蒸镀、溅射等对上述保护膜形成金属薄膜,则能够赋予作为反射膜或半透射反射膜的功能。通过对上述保护膜涂布包含微粒的树脂溶液,能够赋予作为扩散膜的功能。此外,通过对上述保护膜涂布碟状液晶性化合物等液晶性化合物并使其取向,能够赋予作为光学补偿膜的功能。此外,保护膜也可以含有表现出相位差的化合物。进而,还可以使用适当的粘接剂将各种光学功能性膜直接贴合于偏振膜。作为光学功能性膜的市售品,可列举出例如DBEF(3M公司制;在日本可由住友3M公司获取)等亮度提高膜、WV膜(FujifilmCorporation制)等视角改善膜、ARTON膜(JSR公司制)、ZEONOR膜(OPTES公司制)、エスシーナ(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VA-TAC(Konica Minolta Opto Products Co.,Ltd.制)、SUMIKA LIGHT(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等相位差膜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保护膜的厚度优选较薄,如果过薄则强度降低、加工性变差。另一方面,如果过厚,则产生透明性降低或者层叠后所需的养护时间变长等问题。因而,保护膜的适合厚度例如为5~200μm、优选为10~150μm、更优选为10~100μm。
为了提高粘接剂与偏振膜和/或保护膜的粘接性,可以对偏振膜和/或保护膜实施电晕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处理、底漆涂布处理、皂化处理等表面处理。
此外,可以对保护膜分别单独或者组合两种以上地实施防眩处理、防反射处理、硬涂处理、抗静电处理、防污处理等表面处理。此外,保护膜和/或保护膜表面保护层可以含有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磷酸苯酯系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等增塑剂。
附图标记说明
1偏振膜、2第一保护膜、3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4辊(贴合辊)、5辊(贴合辊)、6UV灯、7辊、8第二保护膜、9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10贴合辊、11贴合辊、12UV灯。

Claims (7)

1.一种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方法,所述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在偏振膜的单面层叠有第一保护膜,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偏振膜的单面借助粘接剂重叠有第一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彼此平行的一对辊之间的工序,
利用一对辊进行贴合时的按压压力为0.5MPa~2.0MPa,
在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被夹入辊之间的偏振膜与第一保护膜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
偏振膜相对于与包括一对辊之间的轴线在内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α1、以及第一保护膜相对于与包括一对辊之间的轴线在内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α2均为5度以上且80度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粘接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偏振膜的单面借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重叠有第一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一对辊之间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
4.一种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方法,所述双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在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层叠有第二保护膜,所述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在偏振膜的单面层叠有第一保护膜,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借助粘接剂重叠有第二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彼此平行的一对辊之间的工序,
利用一对辊进行贴合时的按压压力为0.5MPa~2.0MPa,
在与辊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被夹入辊之间的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与第二保护膜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
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相对于与包括一对辊之间的轴线在内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β3、以及第二保护膜相对于与包括一对辊之间的轴线在内的平面正交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β8均为5度以上且80度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来获得所述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粘接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单面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中的与层叠有第一保护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借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重叠有第二保护膜的状态下夹入所述一对辊之间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
CN201680013115.1A 2015-03-03 2016-02-29 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407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1085 2015-03-03
JP2015041085 2015-03-03
PCT/JP2016/056029 WO2016140182A1 (ja) 2015-03-03 2016-02-29 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761A CN107407761A (zh) 2017-11-28
CN107407761B true CN107407761B (zh) 2021-01-05

Family

ID=56848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3115.1A Active CN107407761B (zh) 2015-03-03 2016-02-29 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140182A1 (zh)
KR (1) KR20170124544A (zh)
CN (1) CN107407761B (zh)
TW (1) TWI740820B (zh)
WO (1) WO20161401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9843B2 (ja) * 2017-03-03 2023-07-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原反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材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7742575A (zh) * 2017-10-10 2018-02-27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晶或纳米晶带材叠层的制备方法及制造系统
JP2022164139A (ja) * 2021-04-16 2022-10-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164140A (ja) * 2021-04-16 2022-10-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7092A (ja) * 2006-07-12 2008-02-21 Nitto Denko Corp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4056040A (ja) * 2012-09-11 2014-03-2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4185803A (zh) * 2012-03-30 2014-12-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膜、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1968B2 (ja) * 2007-11-30 2012-01-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446732B2 (ja) * 2009-10-30 2014-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399890B2 (ja) * 2009-12-28 2014-01-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446933B2 (ja) * 2010-01-28 2014-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991803B2 (ja) * 2010-10-29 2016-09-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2179893A (ja) * 2011-02-08 2012-09-20 Nitto Denko Corp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2208187A (ja) * 2011-03-29 2012-10-2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774349B2 (ja) * 2011-04-01 2015-09-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3842860B (zh) * 2011-09-26 2016-11-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JP6027850B2 (ja) * 2012-10-26 2016-1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066707B2 (ja) * 2012-12-13 2017-01-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154128B2 (ja) * 2012-12-20 2017-06-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122337B2 (ja) * 2013-04-26 2017-04-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7092A (ja) * 2006-07-12 2008-02-21 Nitto Denko Corp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185803A (zh) * 2012-03-30 2014-12-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膜、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14056040A (ja) * 2012-09-11 2014-03-2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6657A (zh) 2016-10-16
JPWO2016140182A1 (ja) 2017-12-14
WO2016140182A1 (ja) 2016-09-09
CN107407761A (zh) 2017-11-28
TWI740820B (zh) 2021-10-01
KR20170124544A (ko)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72197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2243122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KR101908172B1 (ko) 적층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I545356B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KR102034327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JP6045826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13051596A1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7407761B (zh) 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TW201325872A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JP6154128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027839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TWI591389B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TWI618951B (zh) 偏光板的製造方法
JP2014056040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909270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622347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